2022地理高考考點狙擊-地球圈層結構_第1頁
2022地理高考考點狙擊-地球圈層結構_第2頁
2022地理高考考點狙擊-地球圈層結構_第3頁
2022地理高考考點狙擊-地球圈層結構_第4頁
2022地理高考考點狙擊-地球圈層結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No.1地球圈層結構No.1

地球圈層結構PerseverancePrevails內(nèi)部圈層劃分示意圖?立體圖?外部圈層及其各圈層關系圖?【拓展提升】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賓市的長寧縣發(fā)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6千米。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據(jù)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

)A.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 B.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C.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zhì)差異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2.關于圖中各圈層的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A.Ⅰ圈層的根本熱源是地面輻射 B.Ⅲ圈層空間分布不連續(xù)C.Ⅱ圈層是地核 D.Ⅳ圈層為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物質(zhì)【答案】1.A2.D【分析】1.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地震縱波傳播速度快,縱波選到達地表時,會使得地面物體上下跳動,建筑物一般不會倒塌,此時容易逃生和救援;橫波傳播速度慢,橫波后到達地表時,會使得地面物體水平搖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時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A正確;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與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zhì)差異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無關,BCD錯誤。故選A。2.讀圖可知,圖中Ⅰ圈層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現(xiàn)象,應為大氣圈,大氣的根本熱源是太陽輻射,地面輻射是大氣的直接熱源,A錯誤;圖中顯示,Ⅲ圈層包括海洋,應為水圈,水圈是一個連續(xù)不規(guī)則的圈層,因此空間分布是連續(xù)的,B錯誤;圖中顯示,Ⅱ圈層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內(nèi)部圈層,應為地殼,不是地核,C錯誤;圖中顯示,Ⅳ圈層位于古登堡面以下,應為外核,地震橫波不能穿過外核,因此一般認為外核為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物質(zhì),D正確。故選D。2021年10月16日印度尼西亞發(fā)生4.8級地震,震中位于巴厘島東北部,震源深度10千米。下圖為印度尼西亞局部略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示板塊邊界的類型和爪哇島所屬板塊的名稱分別是(

)A.消亡邊界歐亞板塊 B.生長邊界歐亞板塊C.消亡邊界印度洋板塊 D.生長邊界印度洋板塊4.此次地震,地震波從震源向地面?zhèn)鬏斶^程中(

)A.橫波和縱波速度均突然增大B.橫波和縱波速度均變化不大C.橫波速度增大,縱波速度減小D.橫波速度減小,縱波速度增大【答案】3.A4.B【分析】3.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圖示地區(qū)位于板塊的碰撞邊界,屬于消亡邊界,爪哇島屬于亞歐板塊,故A正確;B、C、D錯誤。4.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地震波中橫波速度較慢、縱波速度較快,在地殼中傳播的速度較均勻,B正確;A、C、D錯誤。打超深鉆井,鉆穿地殼,直接“觸摸”到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是全世界地球科學家的理想。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已登上美國“決心”號鉆探船,準備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打穿“殼幔邊界”的一次大洋鉆探。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若地球科學家們能夠一直掘進到地心,則依次鉆探的是(

)A.地殼一地幔一地核一莫霍界面一古登堡界面 B.地殼一古登堡界面一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C.地幔一莫霍界面一地核一古登堡界面一地殼 D.地殼一莫霍界面一地幔一古登堡界面一地核6.當前科學家仍主要利用地震波的性質(zhì)對地球內(nèi)部的結構進行探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其地下儲有石油的是(

)A.B.C. D.【答案】5.D6.A【分析】本題組主要考查地表以下為地球的內(nèi)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與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與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約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為2900千米。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內(nèi)部圈層劃分,熟記相關知識即可。5.地球科學家們能夠一直掘進到地心,從地表至地心則依次鉆探的是地殼--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ABC錯誤,D正確,故選:D。6.A圖中縱波到一定地殼深度波速降為0,橫波波速減小,說明地震波此時經(jīng)過了液態(tài)物質(zhì),A正確;BCD圖中波速沒有明顯的減小,也沒有波速突降為0的情況出現(xiàn),因此地震波沒有經(jīng)過有液態(tài)的石油構造部分,BCD錯誤。故選:A。下圖為我國部分地區(qū)地殼等厚度線(單位:千米)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示地區(qū)的地殼厚度(

)A.由西向東逐漸增大 B.由東向西逐漸增大 C.由南向北逐漸增大 D.由北向南逐漸增大8.若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其0千米為(

)A.莫霍面 B.巖石圈底部 C.海平面 D.軟流層中部【答案】7.B8.A【分析】7.從圖示地區(qū)的地殼厚度等值線分布分析,等值線大致呈南北走向,同一經(jīng)度區(qū)南北變化小,CD項錯誤。數(shù)值自東向西逐漸增大,所以表示地殼厚度自東向西逐漸增大,B正確,A錯誤,故選B。8.本題考查地球內(nèi)部圈層與巖石圈的結構的相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地殼和地幔的分界線是莫霍面,因此地殼厚度為0干米的地方就是莫霍界面。A正確,海平面作為海拔高度的起始點,巖石圈底部為巖石圈的起始點,軟流層中部處于地幔中,BCD錯誤,故選A。2020年3月25日10時49分(北京時間)在千島群島發(fā)生7.5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圖一為震中位置(圖中甲)示意圖,圖二是地球內(nèi)部地震波傳播速度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內(nèi)部圈層的(

)A.地殼 B.地幔 C.內(nèi)核 D.外核10.地震發(fā)生后,正在千島群島附近海域航行輪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動是(

)A.先水平晃動,后上下顛簸 B.先上下顛簸,后水平晃動C.有水平晃動,無上下顛簸 D.有上下顛簸,無水平晃動【答案】9.B10.D【分析】9.根據(jù)題意,地震發(fā)生在千島群島,主要是海洋為主,且震源深度為30千米,而地殼平均厚度33千米,但海洋地殼通常只有十多千米,所以此次地震應該發(fā)生在地幔。ACD項錯誤,B項正確。故選B。10.位于千島群島附近海域航行輪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動應該是先上下顛簸,無水平晃動。因為地震波的縱波傳播速度快,最先傳播到地面,而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無法通過液體傳播,所以船上的人無水平晃動,ABC項錯誤,D項正確。故選D。下圖是珠穆朗瑪峰形成示意圖。研究表明,內(nèi)力作用是影響珠穆朗瑪峰的主導作用,而且這一態(tài)勢還將持續(xù)很長時間。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1.青藏高原深層的甲處是地球內(nèi)部結構中的(

)A.地殼 B.地幔 C.莫霍面 D.古登堡面12.地質(zhì)探測發(fā)現(xiàn)圖中乙處巖石非常致密堅硬,是因為乙處(

)A.溫度高 B.壓強大 C.地層穩(wěn)定 D.地層活躍13.外力作用造成珠穆朗瑪峰海拔(

)A.下降加快 B.下降減慢 C.上升加快 D.上升減慢【答案】11.B12.B13.D【分析】11.由圖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巖石圈的底部,而巖石圈的組成是由地殼和上地幔的上部,由此可知,A錯誤,B正確。莫霍面是地殼和地幔的分界,C錯誤。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D錯誤。故選B。12.由圖中信息可知,乙處位于板塊的消亡邊界,巖石非常致密堅硬上由于板塊之間受到擠壓,壓強大,與溫度無關,A錯誤,B正確。板塊交界處,地層活躍,但與題干不符,C、D錯誤。故選B。13.由所學知識可知,由于珠穆朗瑪峰位于板塊交界處,板塊碰撞擠壓使其高度不斷上升,而外力作用中的風化、侵蝕將高山削低,會使珠穆朗瑪峰海拔上升減慢,D正確,ABC錯誤。故選D。下為火山噴發(f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4.對a層描述正確的是(

)A.多呈液體狀態(tài) B.一般位于地幔C.古登堡面附近 D.縱波無法穿過15.與該地理現(xiàn)象密切相關的自然災害是(

)A.洪澇 B.干旱 C.滑坡 D.臺風【答案】14.B15.C【分析】14.讀圖可知,a層為火山噴發(fā)物質(zhì)的來源地,應為軟流層,處于地幔上部,B對。地幔上層物質(zhì)具有固態(tài)特征,A錯。古登堡面是地幔與地核界面,C錯??v波和橫波均可以通過該層,D錯。故選B。15.臺風、洪澇和干旱均是氣象災害,由大氣活動異常導致的,與火山噴發(fā)無關,火山噴發(fā)所產(chǎn)生的巨大震動,會導致火山周邊的泥土松動,從而導致山體滑坡。故選C。讀我國大陸部分地區(qū)地殼等厚度線圖,完成下列各題。16.圖示地區(qū)的地殼厚度大致A.由西向東逐漸增厚B.由北向南逐漸增厚C.由東向西逐漸增厚D.由南向北逐漸增厚17.圖中A.N處地殼厚度比周邊地區(qū)大,地形為山地B.N處地殼厚度比周邊地區(qū)小,地形為盆地C.M處地殼厚度比周邊地區(qū)大,地形為盆地D.M處地殼厚度比周邊地區(qū)小,地形為山地【答案】16.C17.A【分析】該題考查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構。16.讀該地區(qū)地殼等厚度線分布可知,圖示地區(qū)的地殼厚度大致由東向西逐漸增厚。所以選C。17.據(jù)等值線分布規(guī)律可知,N處地殼厚度介于38km和40km之間,比周邊地區(qū)大,地殼厚度較大,地勢比周邊地區(qū)高,N處為山地。M處地殼厚度介于40km和42km之間,比周邊地區(qū)小,地殼厚度較小,地勢比周邊地區(qū)低,M處為盆地。所以選A。分析地震波波速的變化以了解地球內(nèi)部的圈層構造。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地殼;②地幔;③地核B.甲波由①層進入②層波速急劇上升C.在①層中的地震波波速隨深度加深而增快D.乙波無法通過地幔19.圖中的X處即為()A.莫霍界面 B.巖石圈與軟流層交界C.古登堡界面 D.內(nèi)核與外核交界【答案】18.C19.C【解析】18.讀圖,①為地殼和地幔,②為外核,③為內(nèi)核,A錯;甲波為縱波,由①層進入②層波速突然下降,B錯;讀圖分析可知,在①層中地震波波速隨深度加深而增快,C正確;乙波為橫波,橫波可以通過地幔,D錯。故選C。19.X的深度約為2900米,橫波傳播到此處突然消失,縱波傳播到此處波速突然下降,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可知,X界面為古登堡界面,故選C。分析地震波波速的變化可以了解地球內(nèi)部的圈層結構,讀圖,回答下列小題。2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①層中的地震波波速隨深度增加而增快B.①是地殼,②是地幔,③是地核C.甲波由①層進入②層波速急劇上升D.乙波無法通過地幔21.關于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軟流層以上【答案】20.A21.D【解析】20.從圖上來看,①不僅僅是地殼,地殼的厚度大約是17千米,不可能達到2900千米,①包括地殼與地幔,所以B錯誤;在①處地震波的速度隨深度增加而加快,A正確;甲波由①處進入②速度是急劇下降,C錯誤,地幔是從地殼到深度2900千米的地方,乙波可以通過地幔,經(jīng)過古登堡界面后,乙波完全消失,D錯誤。故選A。21.本題主要考查地球內(nèi)部三大圈層的劃分和巖石圈的范圍。巖石圈是指軟流層以上由巖石組成的部分,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D正確。故選D項。地球表面四個圈層聯(lián)系緊密,存在物質(zhì)、能量交換,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2.在水循環(huán)的過程中,①圈層物質(zhì)進入②圈層所經(jīng)過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A.降水 B.水汽輸送C.蒸發(fā) D.徑流23.④圈層的礦物質(zhì)進入①圈層所經(jīng)歷的主要過程是()A.搬運、沉積過程 B.侵蝕、搬運過程C.風化、侵蝕過程 D.變質(zhì)、沉積過程24.關于圖示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各圈層上下平行分布B.各圈層相互滲透C.③圈層單獨占有空間D.都屬于地球的外部圈層【答案】22.C23.B24.B【解析】22.由圖分析可知,①圈層是水圈,②圈層是大氣圈,在水循環(huán)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水圈中的水體進入大氣圈所經(jīng)過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蒸發(fā),故C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