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分層訓練:簡單機械(B卷解析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分層訓練:簡單機械(B卷解析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分層訓練:簡單機械(B卷解析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分層訓練:簡單機械(B卷解析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分層訓練:簡單機械(B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章簡單機械(B卷?能力提升練)

班級姓名學號分數(shù)

(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西安模擬)我國古代《墨經(jīng)》最早記述了秤的杠桿原理(如圖所示),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忽略桿的質量),

有關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提紐

A.杠桿在圖示的位置平衡時,“權”的質量小于“重”的質量

B.“權”和“重”增加相同的質量,A端不會上揚

C.增大“重”時,應把“權”向B端適當移動

D.若將提紐。向B端移動一些,桿秤的測量范圍將變小

解:A、杠桿在圖示的位置平衡時,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權"X"標”="重”X“本”,由圖可知“標”

大于“本”,則“權”的質量小于“重”的質量,故A正確;

B、設增加的質量為Am,由圖可知,杠桿平衡時''標"大于“本“,則AmX“標”>AmX“本”即“權+Am”

X“標”>“重+Am”X“本”,A端會下沉,故B正確;

C、在“權”不變時,“重”增大,需要“標”增大,即把“權”向A端適當移動,故C錯誤;

D、將提紐O向B端移動一些,“標”增大,貝U“權”和“標”的乘積增大,而“本”變小,由杠桿平衡可知“重”

增大,即桿秤測量范圍增大,故D錯誤。

答案:Ao

2.(宿遷模擬)如圖是我國空間站的機械臂,它類似于人的手臂,可以省距離,下列工具使用時與機械臂屬同類型

杠桿的是()

A.用筷子夾食物B.用動滑輪提起重物

C.測量質量的天平D.用瓶蓋起子起瓶蓋

解:人的手臂和機械臂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A、筷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A符合題意;

BD、動滑輪、瓶蓋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BD不符合題意;

C、天平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桿,故C不符合題意。

答案:Ao

3.(2022?宜賓中考)2021.7.1是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伴隨著噫亮的國歌

聲,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是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滑輪,如圖,該滑輪的作用是()

A.增大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B.減小拉力

C.改變拉力的方向

D.減少拉力做功

解:旗桿頂部滑輪的軸不動,是一個定滑輪,它能改變動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答案:C=

4.(焦作模擬)如圖所示,人對繩的拉力都是F,將各重物勻速提起。不計動滑輪重,物重最大的是()

A、圖中所示是定滑輪,不能省力,拉力F=Gi,即Gi=F;

B、圖中所示是動滑輪,拉力F=±G2,即G2=2F;

C、圖中所示是滑輪組,有三段繩子承擔總重,F(xiàn)=|G3,即G3=3F;

D、圖中所示是滑輪組,有兩段繩子承擔總重,F(xiàn)=1G4,即G4=2F;

答案:Co

5.(2022?南通期末)如圖是一種利用滾軸和繩子組裝的特殊機械,借助這種機械可以將較重的物體搬運到高處,

某人借助該機械吊起一輛摩托車。不計繩和機械自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A部分可等效為定滑輪

B.該機械既可省力,也能改變力的方向

C.圖中B部分可等效為動滑輪

D.若繩子被拉下6m時,摩托車上升1m

解:AC、提升物體時,A的軸的位置固定不動,屬于定滑輪;B和物體一起移動,屬于動滑輪,故A、C正確;

B、利用該滑輪組裝置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故B正確。

D、由圖知,A、B組成滑輪組,n=5,則拉力端移動距離s=5h;人將繩拉下5m時,摩托上升的高度h=lm,

故D錯誤。

答案:D。

6.(2022?郴州模擬)如圖所示,不計滑輪自重及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三個彈簧測力計拉力FA、FB、Fc三者的

關系正確的是()

B.FA:FB:FC=1:2:3

C.FA:FB:FC=6:3:2D.FA:FB:FC=2:3:6

解;根據(jù)每段繩子承擔的力的情況,分析三個彈簧測力計拉力FA、FB、Fc三者的關系,如下圖:

設每段繩子承擔F的力,F(xiàn)c承擔3段繩子的拉力,F(xiàn)c=3F;FB承擔2段繩子的拉力;FB=2F;FA承擔一段繩

子的拉力,F(xiàn)A=F。

故FA:FB:FC=F:2F:3F=1:2:3,故B正確,ACD錯誤。

答案:Bo

7.(2022?長春期末)如圖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兩個滑輪繞成了甲、乙兩個滑輪組(不計繩重和摩擦),在Fi、F2

的拉力作用下分別將重為Gi、G2的兩個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G1>G2,提升重物中拉力FI、F2所做的

功分別為Wi、W2,機械效率分別為甲、單,則正確的是()

A.W1>W2,X]1>X]2B.W1<W2,中="2

C.Wi>W2,r)i<r|2D.Wi=W2,r)i=T)2

解:

用兩個滑輪組將物體提升相同的高度,且G1>G2,根據(jù)W:g=Gh可知,有用功的關系為:W有1>W有2;

由題知,兩動滑輪重相同,提升的高度也相同,且繩重和摩擦不計,由W額=6動卜可知,所做的額外功相同,

根據(jù)W,國=W有用+W額可知,總功(拉力所做的功)的關系為:Wi>W2;

www

皿石田a-an-n

由亍產(chǎn)=,%一""=1-,可知,中>甲;所以BCD錯誤,A正確。

總總總

答案:Ao

8.(泰安模擬)如圖,斜面長3m,高0.6m,建筑工人用繩子在6s內將重500N的物體從其底端沿斜面向上勻速拉

到頂端,拉力是150N,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忽略繩子的重力)()

A.拉力所做的功是300JB.拉力的功率是50W

C.斜面的機械效率是80%D.斜面上的摩擦力是50N

解:

A、拉力所做的功:W,6=Fs=150NX3m=450J,故A錯誤;

B、拉力的功率:P=?=鬻=75W,故B錯誤;

C、有用功:W有用=Gh=500NX0.6m=300J,

w

斜面的機械效率:尹xl00%=aX100%P66.7%,故C錯誤;

D、額外功:0額=0總-W有用=450J-300J=150J,

由^/額=£$可得,物體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

r額150/-+斤n旅

,=丁=瑞=5n0xTN,故D正7r確。

答案:Do

9.(2022?綿陽期末)用水平力Fi拉動如圖所示裝置,使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勻速運動,物塊B在木板A

上表面相對地面靜止,連接B與豎直墻壁之間的水平繩的拉力大小為F2。不計滑輪重和繩重,滑輪軸光滑。則

Fi與F2的大小關系是()

A.FI=F2B.F2<FI<2F2C.FI=2F2D.FI>2F2

解:由圖知,

(1)動滑輪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個力的作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1,墻壁對它水平向左的拉力F墻,木板A對它

水平向左的拉力F木板,

由于木板向右勻速運動,所以尸1=尸墻+尸木板,

由于同一根繩子各處的拉力相等,所以F木板=/1,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動滑輪對木板A的拉力為F動=F木板=^F1-------------------①;

(2)物塊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兩個力的作用:繩子對它向左的拉力F2,木板A對它向右的摩擦力fA對B;由于

物塊B保持靜止,所以F2=fA對B;

木板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個力的作用:動滑輪對木板向右的拉力Fes,物體B對木板向左的摩擦力fB對A,地

面對木板向左的摩擦力f地面,

由于木板向右勻速運動,所以F動=fB對A+f地面---------------------②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8對人=£人對B=F2——————————③

由②③可得F動=F2+f地面,

1

BP-Fi=F2+f地面,

也就是Fi=2F2+2f地面,

所以FI>2F2。

答案:Do

10.(2022?武漢模擬)如圖所示的輕質杠桿一端掛有一重為20N的動滑輪,滑輪下掛的物體重100N,物體與水平

地面接觸,接觸面積為O.ln?。在輕質杠桿的A處施加豎直向上的力60N,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靜止,不計繩重

和摩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F

A.物體對地面的壓強為300Pa

B.動滑輪受平衡力作用

C.若要物體對地的壓力為0,保持A點位置不變,力F的大小為80N

D.若要物體對地的壓力為0,保持力F的大小不變,將A點向右移動

解:A.設杠桿上一個小格長為L,繩子作用在杠桿左端豎直向下的力為F繩,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繩X

4L=FX3L,即F繩=,F=*x60N=45N;

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桿對繩子豎直向上的拉力為45N,不計繩重和摩擦,由動滑輪的特點可知,

1

F'繩=2(F動+G動),

故作用在動滑輪掛鉤上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動=2F'繩-G動=2X45N-20N=70N,

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動滑輪對物體向上的拉力為F'動=70N,

,

故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為:Fff=G-F動=100N-70N=30N,

F

物體對地面的壓強:p=-^=£%=300Pa,故A正確;

30.1mz

B.因為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靜止,所以動滑輪處于靜止狀態(tài),因此動滑輪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是平衡力,故

B正確;

C.若要物體對地的壓力為0,則動滑輪對物體的拉力為100N,可知杠桿對繩子的拉力F"繩=*(F'動+G動)=±x

(100N+20N)=60N,

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繩子對杠桿的拉力為60N,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

F60X4L=FZX3L,SP60NX4L=F/X3L,解得F'=80N,故C正確;

D.由選項C的分析可知,若要物體對地的壓力為0,作用在杠桿A處的拉力要增大,若保持拉力不變,根據(jù)杠

桿的平衡條件,就要使動力臂長一些,即將A點向左移動,故D錯誤。

答案:D。

11.(常州模擬)如圖所示,滑輪組懸掛在水平鋼架上,某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豎直向下拉動繩子自由端,5s內

使物體A勻速上升1m,提升過程中拉力F的功率為160W。已知物體A重720N,該工人重600N。關于該過程,

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鋼架

A.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2m/s

B.動滑輪重120N

C.該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200N

D.工人利用該滑輪組提升物體的最大機械效率為90%

解:A.由圖可知,滑輪組承擔物重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n=2,5s內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2Xlm=2m,繩

子移動的速度v=]=鬻=0.4m/s,故A錯誤;

B.由P=?=^=Fv可得,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400N,不計繩自身重力和繩與滑輪間摩擦,由

1

F=^(G+G動)可得,動滑輪重6動=讓-6=2義4001^-72(^=80:\,故B錯誤;

C.該工人對地面的壓力F壓=G人-F=600N-400N=200N,故C正確;

D.工人施加的最大拉力F/=GA=600N,不計繩自身重力和繩與滑輪間摩擦,提升物體的最大重力G』2F'

W'W

-G動=2X600N-80N=1120N,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最大,滑輪組的最大機械效率m=*—=

G'h_G'_1120Ncc44n

G'h+Gh=G'+G,=1120N+80N~93-o3n//a,故rD黯沃。

動動

答案:Co

12.(2022?北京模擬)甲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6Xl()5pa.現(xiàn)將甲物體用細繩掛在輕質杠桿的

A端,杠桿的B端懸掛乙物體,如圖所示,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甲物體對地面的壓強為2Xl()5pa,已知:

乙物體的質量為2kg,AO:AB=1:4,g取10N/kg。要使甲物體恰好被細繩拉離地面,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OB

△=

I0

A.甲物體的底面積應小于2X10-5m2

B.甲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只需減少10N

C.杠桿B端所掛物體的質量至少增加2kg

D.可以移動支點O的位置,使OA:OB=2:9

解:乙物體的重力G乙=111乙g=2kgX10N/kg=20N;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A1OA=G乙IOB,

細繩對A端的拉力:FA=GB把=20Nx與i=60N,

LOA1

繩子拉力處處相等,細繩對甲的拉力也為60N,甲對地面的壓力AF減少了60N,

△F=Fi-F2=piS-p2S,

數(shù)據(jù)代入:60N=6X105PaS-2X105PaS,

解得:S=1.5X10-4m2,

542

則甲的重力G¥=Fi=piS=6X10PaX1.5X10m=90N;

甲物體恰好被細繩拉離地面時,甲對地面的壓力為0,A端受到的拉力等于甲的重力:

A、甲物體的底面積為1.5X10-4m2,大于2X10-5m2,故不符合題意;

B、甲對地面的壓力為F甲=6甲-AF=90N-60N=30N,甲物體恰好被細繩拉離地面,壓力還要減小30N,故

不符合題意;

Grr^oA1

C、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G甲1OA=G/1OB,G乙'=—f—=90Nx|=30N,杠桿B端所掛物體的質量至少增加

L0B5

.30N-20N?八嘀*

△m=.=u)N/kg故不付口意思;

G

D、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G?IOA'=G2,1OB',則/以=7^=-----=一,符合題意。

l0B'G甲90N9

答案:D。

13.(重慶模擬)工人用大小為400N的拉力F提升重為600N的物體,如圖所示,在12s內繩子自由端被勻速直線

拉下6m(不計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所做的有用功是3600J

②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

③拉力F的功率是400W

④若提升物體的重力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變大

A.只有①和④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②和④D.只有①和②

解:由圖可知,該滑輪組有效線段n=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5=疝,

物體提升的高度為h=|=竽=3m,

拉力做的有用功為W:&=Gh=600NX3m=1800J,故①錯誤;

拉力做的總功W總=Fs=400NX6m=2400J,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口=討直x100%=x100%=75%,故②正確;

w“

在12s內拉力做功的功率為P=—言=斗第=200W,故③錯誤;

提升物體的重力變大,由亞有=611可知,在提升的高度相同時,有用功增大,不計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力,

額外功不變,由n=j=w可知,機械效率增大,故④正確;

如總〃有+〃額1+_<

故ABD錯誤,C正確。

答案:Co

14.(東坡區(qū)校級二模)如圖所示,重300N的物體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

左勻速直線運動了10s,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則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2m

B.拉力F的功率為2.4W

C.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48N

D.有用功為120J

解:A、由圖知,n=3,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繩=3s物=3v物t=3X0.2m/sX10s=6m,故A錯;

B、拉力做功為:0總=尸5繩=20NX6m=120J,

拉力做功的功率:P=/=^=12W,故B錯;

C、有用功亞有=£$物,拉力做的總功M\族=Fs繩,

人物=代物=

因為『危f

Fs-F3s3-3F'

繩物

所以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

f=TiX3F=80%X3X20N=48N,故C正確;

D、有用功:W有=fs物=fv物t=48NX0.2m/sX10s=96J,故D錯。

答案:Co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1分)

15.(珠海模擬)用如圖所示的“開瓶起子”開瓶蓋,A、B兩點中A點是支點,開瓶蓋時在C點處施加_|^

上(選填“向上”或“向下”)的力,“開瓶起子”是省力(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

c

解:用如圖所示的“開瓶起子”開瓶蓋,A、B兩點中A點是支點,起子繞著轉動的固定點,B點是阻力的作用

點,開瓶蓋時在C點處施加向上的動力,“開瓶起子”的動力臂比阻力臂長,是省力杠桿。

答案:A;向上;省力。

16.(2022?南充期末)如圖所示,物體重G=50N,OB=0.4m,OA=lm,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F(xiàn)1的力臂Li

=0.5m,Fi=40No(杠桿重忽略不計)

解:做出Fi的作用線,則從支點到作用線的距離即為Li,力臂L2=OB=0.4m,如圖所示:

由圖知,當測力計斜向上拉動時,力的作用線與OA成30°夾角,其力臂Li=*OA=:xlm=0.5m,

則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Fi*Li=G*OB,

FiX0.5m=50NX0.4m,

Fi=40No

答案:0.5;40o

17.(清遠期中)圖中用彈簧秤測得兩個祛碼的重力為12N,用動滑輪拉起兩個祛碼,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7N,(不計

繩重與摩擦)說明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的重力是2N.

解:

兩個祛碼的重力為12N,用動滑輪拉起兩個祛碼,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7N(即拉力小于兩個祛碼的重力),說明動滑

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不計繩重與摩擦,動滑輪省一半力,故F=)(G動+G物),

1

即:7N='(G動+12N),

解得G動=2N。

答案:省力;方向;2。

18.(2022?重慶期末)如圖所示,沿斜面向上勻速拉一個重為100N的物體到斜面頂端,斜面長0.5m,高0.3m,拉

力為80N,則這個斜面的機械效率是75%,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20N。

W<=Gh=100NX0.3m=30J,

拉力做的總功:

W.&=Fs=80NX0.5m=40J,

斜面的機械效率:

T]=-f^xl00%=xl00%=75%,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額外功:

W額=W總-W有=40J-30J=10J,

由W=fs可得,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f=—=華-=20N。

s0.5m

答案:75;20?

19.(滁州期中)如圖所示,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繩重及摩擦不計,動滑輪重力為2N。當B物體重力為8N時,

它恰好能勻速下降。以上裝置中屬于動滑輪的是M(填字母"M”或"N")。若用一個水平向左的力F拉

物體A,使其向左勻速運動,則這個力F大小應為10N。

解:N滑輪的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為定滑輪;M滑輪隨物體一起運動,為動滑輪。

當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A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f=F拉

11

=1(GB+G動)(8N+2N)=5N,

當A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等于向右的摩擦力加上B對A的拉力;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摩擦力大小不變,

所以向右的摩擦力為:f=5N。

B對A的拉力不變,F(xiàn)拉=5N,

A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到平衡力的作用,A受到的水平向左的拉力為:F=f+F拉=5N+5N=10N。

答案:M;10o

20.(2022?棗莊期末)如圖所示,用相同的滑輪安裝成甲、乙兩種裝置,分別用FA、FB勻速提升重力為GA、GB

的A、B兩物體,不計繩重和摩擦。若GA>GB,貝Un甲>n乙;若FA=FB,則GA<GB.(選填“>"、

或"=")

解:(1)不計繩重和摩擦,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為有用功,克服物體重力和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總功,

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有GhG1

Tl=TTj—X100%=Yrir~X100%=不二不—X100%=~G—X100%,

W總(G+G動)“G+G動動

1+-

1

因物體的重力G越大,1+—越大,且動滑輪的重力相等,

1+—

所以,GA>GB時,T]甲乙;

(2)由圖可知,n甲=2,n乙=3,

由F=[(G+G動)可得,提升物體的重力:

G=nF-G動,

則FA=FB時,提升物體的重力關系為GA<GBO

答案:>;<。

21.(2021?廣東中考)用如圖甲的滑輪組提升重200N的物體,已知拉力F為80N,不計繩重和摩擦,物體和繩子

自由端的運動情況如圖乙所示,反映繩子自由端運動的圖線是A(選填"A”或"B”),動滑輪重為3

N,3s內對物體做的有用功為300Jo

甲乙

解:

(1)由圖甲可知,n=3,則拉力端移動距離s=3h,所以圖乙中上面的傾斜直線A是繩子自由端運動的s-t圖

像,而下面的傾斜直線B是物體運動的s-t圖像;

(2)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4(G+G動),則動滑輪重力:

G動=3F-G=3X80N-200N=40N;

(3)由圖乙可知,t=3s時,物體運動的高度h=1.5m,

對物體做的有用功:W有用=Gh=200NXl.5m=300J。

答案:A;40;300o

22.(2022?渭南期末)工人師傅借助如圖所示的裝置,在20s時間內將700N重的貨物勻速提升了4m,已知他對繩

子的拉力為500N,該過程中,動滑輪上升的速度為0.2m/s,工人所做的有用功為2800J,裝置的機械效

率為70%;工人對繩子拉力的功率為200W。

解:(1)動滑輪上升的速度等于物體上升的速度:

v="黑=。2向s;

(2)由圖知,有兩段繩子承擔總重,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2h=2X4m=8m,

有用功為:

W有用=Gh=700N義4m=2800J;

拉力做的功:W總=Fs=500NX8m=4000J,

裝置的機械效率為:

w

9=倘=耦乂1。。%=7。%;

(3)拉力的功率:P=?=與罌=200W。

答案:0.2;2800;70%;200o

三、作圖題(每題2分,共4分)

23.(葫蘆島模擬)圖甲是一個菜餡擠水器,其上部手柄在使用時是一個杠桿,圖乙是其簡化的示意圖,O為支點,

F2是使用菜餡擠水器時B點受到的阻力。請在圖乙中畫出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F1的示意圖及動力臂Li、阻

力臂L2O

田乙

解: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圖中支點在O

點,動力作用在A點,則連接支點。與作用點A,OA即為最長的動力臂Li;使用菜餡擠水器時,動力的方向

應該向下,過點A垂直于OA向下作出最小動力F1的示意圖;

從支點O向阻力F2的作用線作垂線段,即為阻力臂L2,如圖所示:

24.(2022?甘肅中考)如圖所示,某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由三個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提升重物,請用筆畫線代替繩子,

畫出最省力的繞繩方法。

解:要使滑輪組最省力,需要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最多,所以要從動滑輪繞起,依次繞過上面的定滑輪、下面的

動滑輪,再繞過上面的另一個定滑輪,如圖所示:

四、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20分)

25.(淄博模擬)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平衡(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為了使杠桿在水

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若改為調節(jié)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

則向右調節(jié)也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圖乙中,在A點掛3個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B點掛4個相同的鉤碼;杠桿平衡后,

在A、B兩點下方同時增加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杠桿左端下沉(選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保

持原狀”)。

(3)如圖丙所示,若不在B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C點豎直向上拉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彈

簧測力計從圖丙位置轉到圖丁位置時,其示數(shù)會變大(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原因是阻力

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

解:(1)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時杠桿就處于平衡狀態(tài)。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應將左端或右

端的平衡螺母應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若每個鉤碼重G,每個小格長L,如圖乙所示,杠桿左邊A處掛3個相同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3GX4L=nGX3L,解得n=4,即應在杠桿右邊B處掛同樣的鉤碼4個;

當杠桿平衡后,在A、B兩點下方同時增加一個鉤碼,則有4GX4L>5GX3L,左側力與力臂的乘積大于右側,

故左端下沉;

(3)保持C點不變,當彈簧測力計從丙位置轉到丁位置時,此時F的力臂變短,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阻力和

阻力臂不變,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

答案:(1)平衡;右;右;(2)4;左端下沉;(3)變大;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

26.(2022?漢中模擬)在“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實驗時,小明用同一個滑輪做了四次實驗,前

兩次按圖甲、乙進行,后兩次按圖丙進行,并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實驗序號鉤碼重G/N鉤碼上升的高度拉力F/N繩子自由端移動

h/cm的距離s/cm

11.020.01.020.0

22.020.02.020.0

31.020.00.740.0

42.020.01.240.0

(1)分析第1、2次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論:使用定滑輪不能(選填“能”或“不能”)省距離;用圖乙進

行實驗時,若小明將繩子的自由端沿著水平向右的方向勻速拉動,拉力的大小將不變(選填“變大”、“不

變”或“變小”)。

(2)用圖丙進行實驗時,最好沿著豎直方向勻速拉動繩子自由端;分析第3、4次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拉力的大

小總比鉤碼重力的一半要大,這主要是因為動滑輪自身受到重力;

(3)在本實驗中進行了多次實驗,目的是Co

A.從多次實驗中選取最準確的數(shù)據(jù)

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C.從特殊現(xiàn)象中得到普遍規(guī)律

D.利用控制變量法

甲乙丙

解:(1)第1、2次的數(shù)據(jù)中拉力不變,則說明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但能改變力的方向,所以

若小明將繩子的自由端沿著水平向右的方向勻速拉動,拉力的大小將不變。

(2)用圖乙進行實驗時,一定要沿著豎直方向勻速拉動繩子自由端;實際在實驗時,動滑輪自身的重量、動滑

輪與繩子之間存在摩擦阻力等,都會影響實驗的結果,所以拉力大小并不等于鉤碼重力的一半的原因是:動滑輪

自身受到重力。

(3)使用中要進行多次測量,目的是為了得到普遍規(guī)律,故C正確。

答案:(1)不能;不變;(2)沿著豎直方向;動滑輪自身受到重力;(3)Co

27.(2022?齊齊哈爾期末)某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上^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

(2)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中邊拉動邊讀數(shù),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穩(wěn)定,應該靜止讀數(shù),你認為他的想法不正

確(選填“正確”或“不正確”),因為他沒有考慮到^對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影響。

(3)用丁圖裝置進行實驗,得出表中第4次實驗數(shù)據(jù),請將表中的兩個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

(4)通過比較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同一重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

數(shù)無關(填實驗次數(shù)的序號)

(5)通過比較2、3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時,物重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填實驗次數(shù)的序號)

(6)通過比較3、4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論: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時,動滑輪越輕,滑輪組機械效率越

高。(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

實驗次數(shù)鉤碼重量G/N鉤碼上升高度繩端拉力F/N繩端移動距離機械效率T1

h/ms/m

140.12.70.274%

240.11.80.374%

380.13.10.386%

480.12.50.480%

甲乙丙丁

解:

(1)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勻速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這樣測力計示數(shù)才等于拉力大??;

(2)在彈簧測力計靜止時讀出了數(shù)據(jù),由于不會克服輪與軸、繩與輪之間的摩擦,所以測力計示數(shù)偏小,他的

想法是不正確的;

(3)丁圖中,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為n=4,繩端移動距離s=nh=4X0.1m=0.4m,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有GhBNxO.lmo?n/

產(chǎn)町;=后=2,5WxO.4m=80%;

(4)繩端移動距離與物體升高的高度的關系為s=nh,

所以,結合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1、2、3中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分別為2、3、3;

再結合鉤碼的重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