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1頁
課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2頁
課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3頁
課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4頁
課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點02課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

(-)??碱}型

1.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是怎樣為人處事的

2.主人公有哪些品質(zhì)和才干

3.人們?yōu)槭裁捶Q他為xx(如青天)/怎么評價主人公

(二)解題思路

1.從直接描寫分析人物。

人物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zhì)和性

格特點,反映文章的主題。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物,首先不妨從直接描寫著手,這是最生動、最真實的材料?;蛘?/p>

從人物所作所為進行分析。

(1)表現(xiàn)人物行為舉止的信息;

(2)體現(xiàn)人物思想主張的信息(語言);

(3)展現(xiàn)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

(4)反映人物志向抱負的信息;

(5)體現(xiàn)人物才智品質(zhì)的信息(事件);

(6)作者或外界對人物評價議論的信息

2.從側(cè)面描寫分析人物

側(cè)面描寫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來寫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幫助

我們認識主要人物。

3.從評價性句子分析人物。

我們還可以從評價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評論來分析人物。

(三)答題技巧

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后,還應從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多用四字短語或成語回答人物特性。

3.應注意答題句式的完整、規(guī)范!

例:從……(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個……的人(他具有……的品質(zhì)或精神)。

(四)人物詞語積累

1.正面人物

君王:勤懇治國以民為本體恤民情關心百姓疾苦、愛民如子體恤下屬有仁愛之心勇于反?。ɑ谶^)

知錯就改善于納諫善于聽取正確建議虛懷若谷知人善任有識人之明一視同仁大公無私無偏袒之心

公正嚴明以身作則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善于反思勇于擔責

臣子:敢于進諫善于勸諫善于辭令忠君愛國機智勇敢能言善辯精于謀劃以死衛(wèi)國人不居功

為人謙讓克己奉公奉公守法廉潔奉公為官清廉無私奉獻嚴于律己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執(zhí)法如山

忍辱負重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熱愛國家忠心耿耿忠貞不渝赤膽忠心維護國家和個人的尊嚴不卑不亢

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彈精竭慮嘔心瀝血視死如歸舍生取義

名士:情趣高雅超凡脫俗桀傲不羈多才多藝機智果斷破案如神

父母:教子有方愛子情深深明大義重視教育教導有方

小孩:機智聰慧好學上進孝敬長輩口齒伶俐勤奮刻苦專心致志

做人:豪爽誠信寬容博學正直忠厚仁愛俠義勇敢善良平易近人輕財重義賞罰分明

正直無私剛正不阿忠心耿耿忠貞不渝深明大義童叟無欺謙虛謹慎寬厚待人豁達大度……

治學:勤奮刻苦不恥下問嚴謹治學專心致志苦讀成才篤志好學勤學好問……

偵破案件:

善于思考思慮周全小心謹慎善于觀察明察秋毫細致入微意志堅強頑強不屈百折不撓堅持不懈

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刨根究底

其他:

誠實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有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我謙虛謹慎心地善良樸素憨厚

為人正直正直無私拾金不昧樂于助人舍己救人為他人著想心胸開闊豁達大度襟懷坦蕩寬容待人

樂觀積極不計前嫌不畏艱難無所畏懼不拘小節(jié)豪放灑脫瀟灑奔放志向遠大胸有大志善解人意

溫柔體貼慈祥仁愛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正氣凜然浩然正氣視死如歸勤勉好學孜孜不倦不恥下問

虛心好學廢寢忘食聰明智慧精明強干足智多謀大智若愚睿智聰明有真才實學膽大心細心靈手巧

心思縝密思慮周全顧全大局做事講究方法與策略冷靜沉著從容淡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果斷決斷

毫不猶豫當機立斷義無反顧

2.反面人物

狡詐貪婪老奸巨滑刁滑奸詐虛偽狡猾利令智昏趨炎附勢裝腔作勢作威作福背信棄義沽名釣譽

班門弄斧恃強凌弱窮兇極惡朝秦暮楚朝三暮四見風使舵蠻橫專斷狐假虎威恃強凌弱表里不一

口是心非口蜜腹劍花言巧語天花亂墜油嘴滑舌愚蠢無知笨拙愚鈍目空一切剛愎自用夜郎自大

自命不凡驕傲自滿自以為是孤芳自賞目中無人喪心病狂惡貫滿盈無惡不作忘恩負義人面獸心

斤斤計較桀鷲不馴心浮氣躁性情浮躁卑鄙無恥兩面三刀心口不一落井下石投機取巧乘人之危

不三不四自命不凡蠻橫無理作威作福笑里藏刀背信棄義強詞奪理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阿諛奉承

妄自菲薄自信不足優(yōu)柔寡斷猶豫不決自私任性貪得無厭

例題

王沂公①善為文辭,咸平②年間,狀元及第,還青州故郡。府帥聞其用,乃命父老迎于郊。公乃多服,乘小驢,

由他門入,謁太守。守驚日:“聞君來,已遣人奉迎。門司③未報,君何為抵此?”王日:“不才幸忝科第,豈敢煩

郡守父老致迎,是重其過也。故變姓名,誑迎者與門司而上謁?!笔貒@日:“君乃真狀元矣!”

(選自《能改齋漫錄》,有修改)

【注釋】①王沂(yi)公:即宋朝的王曾,被封為沂國公。②咸平:宋真宗的年號。③門司:官府的門衛(wèi)負責人。

參考譯文:

王曾善作文辭,咸平年間,高中狀元,回到青州故鄉(xiāng)。當?shù)氐母畮浡犝f他回來,讓城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在近郊迎接

他。王曾(聽說了這件事情)于是換了衣服,騎著一頭小毛驢從另一個城門進了城,他謁見郡守??な厣醺畜@訝,

問道:“聽說您來,我已派人迎接,可是城門那里沒有回復,您怎么就來了?”王曾說:“我有幸及第登科,怎么敢

煩勞郡守父老相迎,這樣會加重我的過錯的。因此改換了姓名,騙了遠來迎接的人和門司來拜訪您。”郡守嘆曰:“你

才是真正的狀元啊?!?/p>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4分)

(1)府帥聞其歸()(2)公乃君服()

2.對畫線句意思理解曩恰總的一項是()(3分)

A.怎么敢厭煩郡守父老相迎,這樣會加重我的過錯的。

B.怎么敢厭煩郡守父老相迎,這樣會重蹈我的過錯的。

C.怎么敢煩勞郡守父老相迎,這樣會加重我的過錯的。

D.怎么敢煩勞郡守父老相迎,這樣會重蹈我的過錯的。

3.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這則小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10字以內(nèi))(2分)

4.王沂公被稱為“真狀元”,不僅因為他“”,更在于他具有的品質(zhì)。(3分)

【答案】

1.(1)歸來、回來、返回(2分)(2)更換、換(2分)

2.C(3分)

3.王沂公低調(diào)避奉迎。(或:王沂公回鄉(xiāng)避奉迎。王沂公低調(diào)回鄉(xiāng)。)(2分,寫“王沂公回鄉(xiāng)”得1分。)

4.善為文辭(1分)謙虛(或:謙遜、低調(diào)、不張揚)(2分)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1)“歸”重點實詞,理解為“歸來,回來”;(2)“易”古今異義,理解為“更

換,換”。

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本句的“煩”應理解為“煩勞”,“是”理解為“這樣”,“重”理解為“加重”,“過”

理解為“過錯”。

故選Co

3.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解答此題首先讀懂文章,其次結(jié)合概括故事的方法和格式進行概括,做到語言簡

潔連貫。本文主要人物是王沂公,主要事件是中狀元回鄉(xiāng)避開奉迎,注意題目要求“10字以內(nèi)”,按照“人物+事件”

的格式進行概括。

4.本題考查人物性格的概括。第一空加有引號,可見用原文詞語回答;第二空結(jié)合文章人物的描寫概括作答,

“公乃易服,乘小驢,由他門入,謁太守。"“王曰:'不才幸忝科第,豈敢煩郡守父老致迎,是重其過也。故變姓

名,誑迎者與門司而上謁??梢娡跻使t虛,低調(diào)。

練習

(-)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

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乙】

醉翁亭記(節(jié)選)

歐陽修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

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

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

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丙】

父子佟清

胡質(zhì)之子威①,字伯虎。少有志尚,厲操清白氣質(zhì)之為荊州③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貧,無車馬童仆,威自驅(qū)

驢單行,拜見父。十余日,告歸。用辭,質(zhì)賜絹一匹,為道路糧。威跪目:“大人清白,不審④于何得此絹?”質(zhì)

日:“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蓖苤o歸。……帝嘆其父清,謂威曰:“卿清孰與父清?”威對日:

“臣不如也?!钡墼唬骸耙院螢椴蝗??”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遠也?!?/p>

(選自《三國志》卷二十七裴松之注)

【注釋】①威:胡威,魏末西晉時名臣,其父胡質(zhì)。②志尚:志向,理想。厲操:磨練操守。③為荊州:擔任荊州

刺史。省,探望。④審:知道。

【丙】胡質(zhì)的兒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嚴格地堅守清廉。胡質(zhì)擔任荊州刺史時,胡威從京城洛陽前去探

望父親。由于家中貧困,沒有車馬和童仆,自己單身騎驢前往拜見他的父親。在府中住了十幾天,胡威向父親告辭。

正當要辭別時,胡質(zhì)賜給他絹一匹,作為旅途上的盤纏。胡威跪下說:“父親為官廉潔奉公,不知道哪里來的這匹

絹?”胡質(zhì)回答說:“這是我俸祿的剩余,因此給你做旅途中的盤纏?!焙@才接受,辭別父親踏上回家旅途。

胡威這才接受這匹絹,辭別父親回京?!瓡x武帝感嘆他父親的清廉,對胡威說:“你與你父親相比,誰更清廉?”

胡威回答說:“我不如父親?!睍x武帝說“你憑什么認為不如你父親?”胡威回答說:“我父親的清廉行為唯恐別

人知道,我的清廉行為唯恐別人不知道,因此我遠不如我父親?!?/p>

2.【甲】詩作者是(姓名),【乙】文作者歐陽修是代文學家,晚號"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4.解釋下列加點詞。

(1)父子俁清()(2)施辭()

5.【丙】文中胡威的“厲操清白”具體表現(xiàn)在一行“"和一言“"。他認為自己比不上父

親胡質(zhì)是因為“”。

6.以下對三篇作品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兩鬢蒼蒼”“蒼顏白發(fā)”都體現(xiàn)了人物的艱辛

B.賣炭翁和滁人都代表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

C.太守與胡質(zhì)、胡威父子都是關愛百姓的父母官

D.三篇作品都表達了作者對于理想社會的期待

7.【甲】詩借賣炭翁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底層百姓的,【乙】文表現(xiàn)了作者的思

想,兩位作者身上都具有《岳陽樓記》中“,”的仁人品格;【丙】文則從另一個

角度呈現(xiàn)了仁人品格的內(nèi)涵,那就是和0

【答案】上海市靜安區(qū)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語文試題

2.①.白居易②.宋③.六一居士

3.賓客們懂得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懂得太守是以游人的快樂作為快樂。

4.①.全/都②.正當/將要

5.①.威自驅(qū)驢單行,拜見父②.大人清白,不審于何得此絹③.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6.

B

7.①.深切同情②.與民同樂③.先天下之憂而憂④.后天下之樂而樂⑤.清廉⑥.內(nèi)斂

/低調(diào)/持重

【解析】

【2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識記。

《賣炭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組詩《新樂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詩。此詩以個別事例來表現(xiàn)普遍狀況,

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zhì),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

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強的

社會典型意義。

《醉翁亭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章,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

家。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句子翻譯,作答時要注意關鍵詞解釋。

句中“從(跟從)”“樂(快樂)”“而(卻)”“樂其樂(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為關鍵詞,要準確翻譯。

【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解釋,要根據(jù)語境來作答。

(1)句意是父子都很清廉,俱:者B;

(2)句意是正當要辭別時,臨:正當,將要。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

結(jié)合“家貧,無車馬童仆,威自驅(qū)驢單行,拜見父”可知由于家中貧困,沒有車馬和童仆,自己單身騎驢前往拜見

他的父親,結(jié)合“大人清白,不審于何得此絹”他很疑惑家里哪里來的這匹絹,結(jié)合“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

知,是臣不如者遠也”可知他認為他不如他父親清廉。

據(jù)此可概括作答。

【6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分析和理解。

A.結(jié)合句子“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可知“蒼顏白發(fā)”是形容歐陽修自己的,這體現(xiàn)的是一位慈祥

和藹的太守形象,選項“體現(xiàn)了人物的艱辛”說法錯誤;

C.【丙】文中講的是胡質(zhì)父子為官清廉的故事,選項“關愛百姓的父母官”并未體現(xiàn);

D.【甲】文以個別事例來表現(xiàn)普遍狀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

“宮市”的腐敗本質(zhì),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作

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乙】文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

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游賞宴飲的樂趣,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丙】文

中講的是胡質(zhì)父子為官清廉的故事,選項“都表達了作者對于理想社會的期待”說法錯誤;

故選Bo

【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主題的理解。

【甲】文以個別事例來表現(xiàn)普遍狀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

市”的腐敗本質(zhì),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作者對

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乙】文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

一齊游賞宴飲的樂趣,表明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情懷;

兩文都體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形象,即《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丙】文中講的是胡質(zhì)父子為官清廉的故事,結(jié)合“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遠也”可知他認為

他不如他父親清廉,因為他父親還十分低調(diào)、內(nèi)斂。

【點睛】參考譯文:

【甲】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fā)灰白,十個手指

也被炭燒得很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蓱z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

里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

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jīng)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

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nèi)的太監(jiān)和太監(jiān)的手下。太監(jiān)手里拿著文書,嘴里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jiān)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

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乙】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答,老人彎著腰,小孩由大人

抱著領著,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

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樂趣,沒有管弦樂器(助興),投

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雜亂交錯,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fā)

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茂密蔭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

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

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記述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

陵人歐陽修啊。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1-3題(12分)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聲,急義好施,或一日揮千金。進士與第,調(diào)寶雞尉,柏鄉(xiāng)知縣。民

訟皆決于庭,受罰者不怨。轉(zhuǎn)運使黃混聞其名,將推轂①之,召承行臺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是怒,他日行柏鄉(xiāng),

閱理文書,欲翻致其罪;既而無一疵②可指,始以賓禮見,目:“君真能吏也?!甭手T使者合薦之。

注釋:①推轂(gu):舉薦。②疵:缺點或過失。

參考譯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縣人。還不滿二十歲的時候,就有好的名聲,為正義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

困難的人,有時一天就花掉千金??既∵M士后,調(diào)任寶雞縣尉,后來又任柏鄉(xiāng)縣知縣。百姓打官司都是當庭判決,

受罰的人都沒有任何怨言。轉(zhuǎn)運使黃溪(shi)聽到他的名聲,要推薦他,叫他到衙署稟報事情,侯蒙因越過了自

己的縣境而不肯前往。黃混很生氣,過些天來到柏鄉(xiāng)縣,黃混審閱文書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侯蒙獲罪;查

了一會兒,竟沒有一點瑕疵可指摘,這才以賓客之禮接見他,說:“您真是個能干的吏員啊。"黃混便率領各位使

者一起推薦他。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

⑴進士及第()⑵召遍行臺白事()

2.下列對畫線句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黃溟整理文書案卷,想要通過翻閱文書尋找侯蒙獲罪。

B.黃溟審閱文書案卷,想要翻開文書案卷導致侯蒙獲罪。

C.黃混審閱文書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侯蒙獲罪。

D.黃混整理文書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到達侯蒙獲罪。

3.侯蒙及第后的故事表現(xiàn)出他是個、的人。(4分)

【答案】

1.⑴及,達到。⑵詣,到

2.C

3.公正嚴明正直無私

【解析】

L考查文言實詞。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

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注意古今異義詞,及,達到。詣,至上

2.考查句子的翻譯。閱:審閱。罪:使動用法,使……獲罪。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內(nèi)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寫方法,作者

對人(事)物的評價,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jīng)歷等;最后結(jié)合文中重點段落和句子答題即可。此文運用側(cè)面描

寫,侯蒙不肯越境稟報工作,轉(zhuǎn)運使黃溪大怒,想借審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卻發(fā)現(xiàn)無可指責,最后以禮相待。表現(xiàn)

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正直無私的人。

(三)古詩文(22分)

【甲】

愚公移山(節(jié)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

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雜目:“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

遺男,始部,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

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

詹何釣魚

詹何以獨繭絲為綸①,芒②針為鉤,荊葆?為竿,剖粒④為餌,引盈車之魚于百仞之淵、汩流⑤之中,綸不絕,鉤

不伸,竿不撓。楚王聞而異之,召問其故。

詹何日:“曾聞先大夫之言,蒲且子⑥之弋也,弱弓纖繳⑦,乘風振之,連雙鴿?于云際,用心專,動手均也。

臣因其事,放⑨而學釣,五年始盡其道。當臣之臨河持竿,心無雜慮,惟魚之念,投綸沉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

魚見臣之鉤餌,猶塵埃聚沫⑩,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強,以輕致重也。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于一握,

將亦奚事哉?"楚王曰:“善?!?/p>

選自《列子?湯問》

【注釋】①綸:釣魚的絲繩。②芒:谷頭端細長而尖銳的刺。③荊族(diao):楚國產(chǎn)的細竹。④剖粒:剖開的米粒。

⑤汩流:湍急的河流。⑥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⑦弱弓纖繳:拉力很小的弓,纖細的絲繩。繳,射鳥時系在箭上

的絲繩。⑧連雙鴿(cang):一箭連射兩只黃鵬鳥。⑨放:通“仿”。⑩聚沫:聚攏的泡沫。

【乙】

詹何用單股的蠶絲做釣魚的絲繩,用芒刺做鉤,用細竹做釣竿,用剖開的米粒做為釣餌,在有百仞深的深淵中、

湍急的河流里釣到的魚可以裝滿一輛車,釣絲還不斷,釣鉤沒有被扯直,釣竿沒有被拉彎。楚國的國王聽說了這件

事覺得很驚異,就把他叫來問他原因。

詹何說:“聽我已經(jīng)逝去的父親說過,古代善射的人蒲且子射箭,曾經(jīng)用拉力很小的弓、纖細的絲繩,順著風

一射,一箭連射兩只在云間的黃鵬鳥,(因為)用心專一,用力均勻的原因啊。我按照他的這種做法,模仿著學習

釣魚,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現(xiàn)在我在河邊持竿釣魚時,心中不思慮雜事,只想魚,丟線沉鉤,手上用力均

勻,外物不能擾亂(我的心神)。魚看見我的釣餌,就像看見塵?;蚓奂呐菽粯樱淌乘粫岩?。所以我能

以弱制強,以輕御重啊。大王您治理國家果真能像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還能有什么對付不了的

嗎?”楚王說:“說的好?!?/p>

2.【甲】【乙】兩文均選自《列子》,相傳作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o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寒暑易節(jié)(2)五年始盡其道

4.對【乙】文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大王治理京城如果能像這樣,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B.大王治理國家如果能像這樣,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C.大王治理京城果真能像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D.大王治理國家果真能像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5.根據(jù)【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完成填空。

篇目所敘之事寄寓之理

【甲】(1)_____克服困難必須下定

決心,堅持不懈的奮

斗。

詹何用特殊的釣魚方式,

【乙】用心專一地釣上了盈車之(2)_______

魚。

6.【甲】文中“愚公”與“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運用了對比手法,用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

【乙】文中詹何“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族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于百仞之淵”突出了他的“一

的才能。(均用四字短語概括)

7.【甲】文結(jié)尾寫借助神力解決問題,其作用是側(cè)面反映,【乙】文中詹何對楚莊王的答話,意在告

誡執(zhí)政者的道理。

【答案】上海市浦東新區(qū)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一模

2.列御寇3.①.交換②.全部4.D

5.①.愚公在智叟的嘲笑下前赴后繼挖山不止,最終感動神靈搬掉兩座大山的故事②.做事時,有時能以

柔克剛,以弱制強,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①.大智大勇②.以柔克剛

7.①.側(cè)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②.意在告誡執(zhí)政者修養(yǎng)自身,

才是治理好國家的根本這個道理

【解析】

【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句中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

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冬夏換季。易:交換。(2)句意為: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盡:完全、全部。

【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注意重點字詞的翻譯。

畫線句“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于一握"意為:大王治理國家果真能像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

控了;

故選D。

【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情節(jié)的概括及情感主旨。此類題目,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概括主要事件,并體會其中寄寓的情

感主旨即可。

通讀甲文可知,主要講了北山愚公面對大山的阻塞,動員家中人員以人力移山,即使面對河曲智叟的嘲笑,依舊前

赴后繼地挖山不止,最終感動神靈搬掉兩座大山的故事。啟示我們克服苦難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通讀

乙文可知,文章主要講了詹何用特殊的釣魚方式,用心專一地釣上了盈車之魚,聯(lián)系文章第二段“當臣之臨河持竿,

心無雜慮,惟魚之念,投綸沉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魚見臣之鉤餌,猶塵埃聚沫⑩,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

強,以輕致重也”可知,詹何用心專一,采用合適的方法釣魚頗豐,告訴我們做事要講究方法,才能達到以柔克剛、

以弱勝強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題詳解】

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①空,甲文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可

以看出,智叟面對愚公移山的行為,不思考其長久的可能性,而直接予以否定,聯(lián)系后文愚公的回答“雖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

愚公認為只要世世代代堅持下去,山總有移完的一天。通過兩人的語言及行為對比,以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

的大智大勇。故此空填:大智大勇。

②空,乙文中的詹何“用單股的蠶絲做釣魚的絲繩,用芒刺做鉤,用細竹做釣竿,用剖開的米粒做為釣餌,在有百

仞深的深淵中、湍急的河流里釣到的魚可以裝滿一輛車”,聯(lián)系后文中“所以能以弱制強,以輕致重也”可知,詹

何之所以能夠做到如此的原因在于其能夠以弱勝強、以輕致重。故空填:以柔克剛。(意對即可。)

【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①空,甲文結(jié)尾借神力解決問題,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富有濃厚的想象力。愚公的行為感動了天帝,表達了人類

征服自然的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從側(cè)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

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主題。

②空,結(jié)合乙文中詹何對楚莊王的答話“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于一握,將亦奚事哉?”可知,詹何利用

自己以特殊的釣魚方式,用心專一地釣上了盈車之魚的示例,勸誡執(zhí)政者要修養(yǎng)自身,才能治理好國家。

(四)(24分)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乙】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港隼,

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p>

【丙】

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學,博覽無所不見。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靜*為,少耆?欲,家產(chǎn)不

過十金,乏無信石②之儲,晏如也。自有下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注釋】①耆:同“嗜”,嗜好。②儲石:兩石與一石,指數(shù)量少。

丙文:揚雄小時候好學,不研究章句,通曉字詞解釋而已,博覽群書無所不讀。為人平易寬和,口吃不能快速講話,

靜默愛沉思,清靜無為,沒有什么嗜好欲望,不追逐富貴,不擔憂貧賤,不故意修煉品性來在世上求取聲名。家產(chǎn)

不超過十金,窮得沒有一石余糧,卻很安然。自身胸懷博大,不是圣哲的書不喜歡;不合己意,即使能富貴也不干。

2.【甲】詩與【乙】文的作者是(朝代)的劉禹錫,【甲】詩是一首(詩歌體裁)。

3.解釋乙文與丙文中的加點字。

(1)談笑有涉僵(2)清靜亡為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畫線的句子。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下列對丙文中畫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他)不是圣賢的書不喜歡;不是自己預料的事,雖然能富貴也不去做。

B.(他)不是圣賢的書不喜歡;不適合自己心意的事,雖然能富貴也不去做。

C.(他)不是圣賢的書不喜歡;不是自己預料的事,即使能富貴也不去做。

D.(他)不是圣賢的書不喜歡;不適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貴也不去做。

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甲】詩與【乙】文都寫于作者人生失意之時。

B.【甲】詩與【乙】文都運用了類比的表現(xiàn)手法。

C.【甲】詩與【乙】文都做到了景、情、理結(jié)合。

D.【甲】詩與【乙】文都體現(xiàn)作者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7.閱讀乙文和丙文,劉禹錫與揚雄的共同點是、,除此之外,揚雄的可敬之處還有:

【答案】上海市嘉定區(qū)2022-2023學年九上期中語文試題

2.①.唐②.七言律詩(或:律詩)

3.①.博學的人②.無,沒有

4.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神傷身。5.D6.B

7.①.安貧樂道、②.高潔傲岸(或:潔身自好)③.年少好學④.博學深思,做事有原則(寫出

兩點即可)

【解析】

【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理解,需要結(jié)合語境確定詞義。

①句意: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鴻儒,博學的人;

②句意: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必強為。亡:通“無”,沒有。

【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注意重點詞“絲竹(琴瑟簫笛管弦樂器,這里指奏樂樂器的聲音),舌L(使動用法,使……

擾亂),勞(使……勞累),形(形體、軀體)”翻譯要準確。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和理解。

重點詞: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好,喜歡;意,心意;雖,即使;事,做。因此劃線句意為:不是圣賢的書不喜歡;

不適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貴也不去做。

故選D。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表現(xiàn)手法。

B.類比:同類事物或者有同種性質(zhì)的事物之間的比較,兩者沒有主次之分。乙文中兩處運用了類比手法?!吧讲辉?/p>

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明此陋室可以借高尚之士散發(fā)芬芳,類比開頭,引出文章主旨,為后文

歌頌陋室做鋪墊?!澳详栔T葛廬,西蜀子云亭?!边\用類比,說明此陋室可以與古代名賢之士居室比美。作者借南

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楊雄的屋舍來對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諸葛亮與楊雄為自己同道的意思,表明了作者以這兒認

為自己的楷模,說明自己也有與他們一樣的德操與才能。

甲詩引用典故,巧用對比。頜聯(lián)用向秀的《思舊賦》及王質(zhì)爛柯這兩個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悼念舊友之情,

又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對歲月蹉跖的感慨。因此甲詩運用了用典的手法,乙文運

用了類比的表現(xiàn)手法。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

①②空:乙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丙文中“家產(chǎn)不過十金,乏無借石之儲,晏如也”。這兩句都說明了雖

然生活貧寒卻安之若素??梢泽w現(xiàn)出兩者安貧樂道的共同特點。乙文中“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丙文中

“清靜亡為,少耆欲”。這兩句說明了劉禹錫和揚雄高雅的情操,反映出兩者潔身自好的共同特點。

③④空:丙文中“雄少而好學,博覽無所不見”可分析出出揚雄年少好學、博學深思的特點;“自有下度,非圣哲

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可分析出揚雄做事有原則的特點。

(五)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

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

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

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丙】

亮屯于陽平,遣魏延諸軍并兵東下,令唯留萬人守城。晉宣帝①率二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

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②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

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③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番幔,又令大開四門,掃地欲灑。±

帝常謂亮持重,而猥④見勢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軍北趣⑤山。

(節(jié)選自《三國志》)

【注釋】①晉宣帝:指司馬懿。②垂:將。③敕:下令。④猥:突然。⑤趣:急走。

【丙】諸葛亮駐軍在陽平,派魏延等人的軍隊聯(lián)合向東,他自己只留下萬把人守城。司馬懿率二十萬人馬與諸葛亮

對抗,而跟魏延的軍隊剛巧錯道前進,直接到了眼前,僅離諸葛亮駐地六十里左右。前去偵察的士卒告訴他,說諸

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將到,已經(jīng)跟他迫近。他想前去依靠魏延,可相距又遠,(如果叫魏延)

掉過頭來追擊司馬懿,看形勢來不及。將軍士兵(都大驚)失色,不知用什么計策(對付)。(這時)諸葛亮神態(tài)自若,

下令軍中全部偃旗息鼓,不能隨意出入營帳,又命令打開四面城門,(派人)掃地灑水。司馬懿常認為諸葛亮(處事)

穩(wěn)重,而(現(xiàn)在)突然顯出勢弱(的樣子),懷疑他有伏兵,于是帶領軍隊向北急走上山。

2.甲詩的作者是(人名);乙段出自《》一文,作者是.

3.對甲詩理解不恰當一項是()

A.詩歌采用樂府古題“行路難”,以敘事開篇,漸而過渡到抒情議論。

B.一二句運用夸張極寫宴會酒食的豐盛,以此反襯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和惆悵。

C.五六句以眼前“冰塞川”“雪滿山”的景象來比喻人生道路和仕途的艱難。

D.末尾兩句是全詩的最強音,表現(xiàn)詩人擺脫苦悶,情緒昂揚。

4.解釋【丙】段中加點詞語。

(1)勢不相及()(2)莫知其寸()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微斯人,吾誰與歸?

(2)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軍北趣山。

6.下列關于乙丙兩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乙段表達了作者政治理想、人生志趣,情景交融。

B.丙文以記敘為主,運用了對比,突顯了諸葛亮的形象。

C.丙文諸葛亮能“意氣自若”,是因為他認為可以和魏延前后夾擊司馬懿。

D.乙文表達了范仲淹與友人的共勉之情。

7.【甲】【乙】【丙】向后人展現(xiàn)了三位“古仁人”,你最欣賞哪一位?請結(jié)合所給選文及自身經(jīng)歷闡述理由。

【答案】上海市羅山中學2022-2023學年九上期中語文試題

2.①.李白②.《岳陽樓記》(3).范仲淹3.C

4.①.及:追上,趕上②.計:計策,計謀

5.(1)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一道呢?

(2)宣帝經(jīng)常說諸葛亮老持穩(wěn)重,但是(諸葛亮)突然顯現(xiàn)出弱勢,(宣帝)懷疑他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率領軍

隊向北急走上山。6.C

7.合乎題意即可。

示例一:最喜歡【甲】詩的李白?!缎新冯y》跳蕩縱橫,寫出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詩人面對人生的不

如意,卻并沒有一味悲觀消極,而是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終有一天,

他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我們也應該擁有李白的豁達樂觀和自信,人生在世

難免會有艱難挫折,但只要不放棄,一定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刻。

示例二:最喜歡【乙】文的范仲淹?!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有遠大政治抱負,把國家,民

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也要發(fā)

憤讀書,胸懷天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示例三:最喜歡【丙】文的諸葛亮,在明知不敵的情況下,諸葛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董幔,

又令大開四門,掃地欲灑”,另辟蹊徑,用巧計制勝。諸葛亮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當敵強我弱時不要硬碰硬,有時候

巧勁和巧計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生活中要學會思考,學會智取。

【解析】

【3題詳解】

本題考查詩歌的理解。

C.五六句的“冰塞川”“雪滿山”的景象并非眼前之景,而是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和仕途

上的艱難險阻。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

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黃河、雪擁太行,以此來比喻人生道路和仕途的艱難。此項“眼前'冰

塞川'‘雪滿山’的景象”說法有誤;

故選Co

[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

(1)句意:看形勢來不及追不上。及:追上,趕上;(2)句意:不知道他的計策。計:計策、計謀。

【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翻譯。

答題時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調(diào)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

譯為輔。本句的重點詞有:

(1)微:沒有;斯:這樣;與:和;歸:一道,一起;

(2)謂:說;持重:老成持重;,而:但是;猥:突然;見:顯現(xiàn);弓率領;趣:同“趨”,急走。

【6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

C.根據(jù)【丙】文中的“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可知,諸葛亮并不認為可以和魏延前后夾擊

司馬懿,而是認為形勢追不上司馬懿。諸葛亮能“意氣自若”,是因為他另有妙計,此項“他認為可以和魏延前后

夾擊司馬懿”說法有誤;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的人物形象的拓展。

本題要求結(jié)合所給選文及自身經(jīng)歷闡述三位“古仁人”最欣賞哪一位,并說明理由。這是一道開放題,言之成理即

可。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3題(12分)

桓南郡公玄好獵,每田狩,車騎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騁良馬,馳擊若飛,雙甄②所指,不避陵壑。

或行陣不整,麋兔騰逸,參佐③無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時為賊曹參軍,頗敢直言。常自帶絳綿著繩腰中,

箸腰中。玄問此何為,答日:“公獵好縛人士,會當被縛,手不能堪芒④也?!弊源诵〔睥荨?/p>

【注釋】①蔽隰:遮蓋大地,遮蓋原野。隰,低濕的地方②雙甄:軍隊的左右兩翼。③參佐:僚屬部下。④芒:(麻

繩上的)芒刺。⑤小差:稍微好些。小:稍微。差:同“瘞”,病好。

補充注釋:(1)桓南郡:桓玄(369-404),字敬道,桓溫之子,襲父爵為南郡公,故稱“桓南郡”。東晉安帝時為

江州刺史,都督荊、江等八州軍事,據(jù)江陵。元興元年(402),舉兵東下,攻入建康。404年,廢晉安帝,自立為

皇帝,國號楚。劉裕起兵討玄,玄兵敗被執(zhí),斬于江陵。

(2)田狩:打獵。(3)馳擊:奔馳追擊(獵物)。(4)所指:所指向的地方。

⑸陵壑:丘陵和山溝。(6)或:如果,連詞。(7)行(hang)陣;軍隊行列。

⑻麋:獐子。(9)騰:跳躍。(10)逸:逃跑。

(11)系束:捆綁。(12)桓道恭:字祖猷,曾任淮南太守(13)族:家族。

(14)賊曹:掌管捕盜賊的科(15)參軍:參佐官名。(16)絳:深紅色。

(17)箸:同“著”,穿著,附著(18)為:做,干。(19)縛:捆綁。

(20)會:恰逢。(21)堪:忍受。(22)自此:從此。

【參考譯文】

南郡公桓玄喜歡打獵。每次打獵,(跟隨的)車馬很多,五六十里范圍內(nèi)旌旗遍布田野,駿馬馳騁,追擊如飛,

左右兩翼人馬所到之處,不避山陵溝壑。有時軍隊行列不整齊,獐兔跳躍逃走,部下沒有不被捆綁的。桓道恭,是

桓玄的同一家族,當時擔任賊曹參軍的人,敢于說直話。他常常自帶深紅色的棉繩,附著在腰間?;感査麨槭裁?/p>

這樣做,桓道恭說:“您打獵喜歡捆綁人,(我)總要被捆綁的,(我的)手不能忍受(麻繩上的)芒刺,(所以自

帶棉繩)?!睆拇?桓玄捆綁人的事)少了一些。

1.解釋下列加點字。(4分)

⑴馳擊若飛若()(2)玄問此何為為()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或行陣不整,麋兔騰逸,參佐無不被系束。

3.從文中看,桓道恭是一個的人。(4分)

【參考答案】

1.(4分)⑴像⑵是

2.(4分)有時軍隊行列不整齊,獐兔跳躍逃走,部下沒有不被捆綁的。(關鍵:行陣逸系)

3.(4分)敢于進言,善于進言

(七)(23分)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

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

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績經(jīng)?數(shù)人營理葬具者。公亟令詢之,乃寓居士人②

卒于邠,將出殯近郊,照?斂棺榔皆所未丹。公阮然,即撤宴席,厚媚④給之,像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注釋】①續(xù)經(jīng)(cuTdie):喪服。②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讀書人。③娟(feng):送給喪家送葬之物。④蜩(zh6u):

救濟。

【乙】

范仲淹在邠州任職的時候,一天有空閑率領下屬登臨樓閣,置辦酒席。大家還沒有開始酒宴的時候,看見幾個

人身穿喪服,帶著葬禮的物品。范公急忙命令下屬去詢問情況,告知是一個客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