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題綜合集訓26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題綜合集訓26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題綜合集訓26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題綜合集訓26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題綜合集訓26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題綜合集訓(二十六)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時間:7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2024·昌樂一中月考)魏源在《海國圖志》說:“機房織造不用手足,其機動以火煙,可代人力。以羊毛與棉花紡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鋸V推貿易之法,有火輪船航河駛海,不待風水。用火車往來,一時可行百有八十里?!边@表明《海國圖志》()A.推動了中國近代民主思想的傳播B.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誕生C.變更了中國閉關鎖國的社會現(xiàn)狀D.有利于打破閉塞自大的思想藩籬D[《海國圖志》是當時記載歐美歷史、地理最翔實的著作,材料中魏源認為西方的機器生產比中國的手工勞動效率高,輪船和火車等新式交通工具有利于“廣推貿易”,這有利于打破中國人對外國的傳統(tǒng)偏見和自視為天朝上國、世界中心的陳腐觀念,對當時的思想界起了啟迪作用,故選D項。魏源的主見不是近代民主思想,解除A項;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是“歐風美雨”的產物,解除B項;C項與史實不符。]2.(2024·蘇北四市一模)1867年恭親王奕(道光第六子)奏請在京師同文館內添設天文算學館。高校士倭仁認為此舉“以夷變夏”,“上虧國體,下失人心”,“甚為可恥”。奕駁曰“今不以不如人為恥,而猶以學人為恥”。而士大夫聚黨私議不息,阻攔投考同文館的人員,多方譏詆,斥奕為“鬼子六”。據(jù)此可知()A.頑固派被動接受新式教化B.洋務派拋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C.西方科技不能適應中國國情D.中國近代教化變革舉步維艱D[作為洋務運動重要代表之一的奕在設立新式學堂過程中遭到大量頑固派的反對,說明近代教化變革艱難,故選D項;頑固派堅決反對學習而沒有接受西方學問,解除A項;洋務派學習西方技術,但強調“中學為體”,解除B項;題干信息不能說明西方科技是否適應國情,解除C項。]3.(2024·荊、荊、襄、宜四地期末)19世紀六七十年頭,王韜在談到“中體西用”時說:“形而上者中國也,以道勝;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勝,如徒頌美西人,而貶己所守,未窺為治之本原者也。”該言論()A.對士大夫具有誘導作用B.是早期維新派的典型主見C.相識到洋務運動的弊端D.表明中體和西用互不關聯(lián)A[王韜對洋務派的“中體西用”的策略進行了確定——通過確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更好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故選A項,解除C項;王韜對洋務派的中體西用進行了贊揚,而維新派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解除B項;王韜認為洋務派提倡“中體”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西用”,解除D項。]4.(2024·文山檢測)19世紀末,維新派鄭觀應曾提出“造機器,則始得機器無窮之妙用也。各種機器自能制造,則各種貨物亦自能制造。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售于人,不致全以利權授外洋矣”。據(jù)此可知,鄭觀應的主見()A.干脆推動洋務運動興起B(yǎng).體現(xiàn)了晚清政府的重商主義政策C.表明“實業(yè)救國”思潮起先出現(xiàn)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強的經(jīng)濟侵略D[鄭觀應主見自造機器,“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售于人,不致全以利權授外洋矣”,意思是我們機器生產出來的貨物既便利自用,也可以銷售,不至于把這種利潤全讓給外國人,這種思想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強的經(jīng)濟侵略,故選D項;鄭觀應的主見是在19世紀末提出來的,而洋務運動興起于19世紀60年頭,解除A項;鄭觀應屬于維新派,其主見不能體現(xiàn)清政府的政策,解除B項;“實業(yè)救國”是主見興辦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來救國,但鄭觀應的主見中沒有提到,解除C項。]5.(2024·郴州一模)1897年,嚴復發(fā)表《擬上皇帝書》,他建議皇帝“聯(lián)各國之歡”,即利用列強各國之間的困難關系,相機與之聯(lián)絡,以使之能相互牽制,以弭外禍。這與康有為等人提出的聯(lián)英、日拒俄的“以夷制夷”之策有相像之處。他們的這一主見()A.建立在對列強理性相識之上B.變更了國人保守落后的觀念C.存在著淡化外患的相識弊端D.干脆推動了維新高潮的興起C[嚴復的“利用列強各國之間的困難關系,相機與之聯(lián)絡,以使之能相互牽制”和康有為等人的“以夷制夷”之策,都沒有看清列強侵華的本質,缺乏對列強的理性相識,存在淡化外患的相識弊端,故C項正確,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嚴復等人的主見對國人觀念的影響,故解除B項;他們的主見并未干脆推動維新高潮的興起,故解除D項。]6.(2024·惠州一模)據(jù)學者統(tǒng)計,1861—1900年間,意識到并憂慮“中國變局”的士大夫不少于37位,而反對西學并訴諸文字的士大夫是這個數(shù)字的50-100倍。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A.天朝上國觀念已被摒棄 B.民族危機日益加深C.興辦洋務成為社會共識 D.傳統(tǒng)思想根深蒂固D[依據(jù)材料“是這個數(shù)字的50-100倍”可知,當時反對西學的士大夫人數(shù)遠遠多于接受西學的人,說明傳統(tǒng)思想根深蒂固,故選D項;從反對西學的士大夫人數(shù)可以看出,天朝上國觀念依舊存在,并未被摒棄,解除A項;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會使更多的人意識到并憂慮“中國變局”,解除B項;從反對西學的士大夫人數(shù)可以看出,興辦洋務并未成為共識,解除C項。]7.(2024·懷化模擬)西學中源說(基本觀點認為西方某些科學技術和事物源自中國)在19世紀60年頭至90年頭最為盛行。到20世紀初,這種理論的市場便越來越小,指責之聲越來越多。這一變更說明()A.中體西用思想成為主流B.華夷觀念根深蒂固C.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遭到否定D.西學的影響力擴大D[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隨著西學的不斷傳入,不合事實的西學中源說由盛行到衰落,直至破產,這充分說明西學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故選D項;A項與題干主旨不符,解除;華夷觀念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已經(jīng)崩潰,解除B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統(tǒng)治地位直到新文化運動才動搖,解除C項。]8.(2024·廣東省新高考適應性測試)梁啟超說:“國民之文明程度低者,雖得明主賢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則其政息焉,譬猶嚴冬之際,置表于沸水中,雖其度驟升,水一冷而墜如故矣。”……僅憑“圣主”光緒帝“乾綱睿斷”是不能取得改革勝利的。這反映了梁啟超()A.對百日維新失敗感到缺憾B.強調國民素養(yǎng)的重要性C.主見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D.放棄資產階級改良道路B[從“國民之文明程度低者,雖得明主賢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則其政息焉”可知,梁啟超認為由于國民的素養(yǎng)過低,即使有明主賢相執(zhí)政,也不會許久存在,這是強調國民素養(yǎng)對于中國政治制度變革的重要性,故選B項,解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梁啟超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的主見,也不能體現(xiàn)其救國道路的變更,解除C、D兩項。]9.(2024·鐵嶺一模)傅斯年于1919年在文章中指出:“一個空瓶子,里面并沒有多量的渾水,把清水注進就完了。假使是個渾水滿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渾水傾去,清水才能鉆進來。”由此推知,傅斯年()A.提倡西方的科學民主 B.欲改造中國傳統(tǒng)文化C.主見中西文化相交融 D.全盤汲取西方的文化B[傅斯年文章的意思是,在中國提倡新思想、新文藝、新道德,但是舊式的傳統(tǒng)文化會對其大力阻滯,故應當一方面創(chuàng)建新思想、新文藝、新道德,一方面破壞舊道德、舊思想、舊文藝,這表明傅斯年主見改造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但并非“中西文化相交融”,故B項正確,解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科學民主”,解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新文化運動“全盤汲取西方的文化”,解除D項。]10.(2024·天一大聯(lián)考)談到中國的讀書人,陳獨秀說:“余每見吾國曾受教化之青年,手無縛雞之力,心無一夫之雄,白面纖腰,嫵媚若處子;畏寒怯熱,柔弱若病夫;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國民,將何以任重而致遠乎?”這表明,陳獨秀()A.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B.贊美新青年激勵讀書人C.批判舊教化體制的弊端D.主見提高青年身體素養(yǎng)C[陳獨秀認為“吾國曾受教化之青年”的現(xiàn)實狀況是“手無縛雞之力,心無一夫之雄”“白面纖腰,嫵媚若處子;畏寒怯熱,柔弱若病夫”,如若此種狀況,青年一代如何才能“任重而致遠”呢,據(jù)此可知,陳獨秀言論之意主要在于批判舊時代的教化,故選C項;題干未涉及文言文與白話文的相關內容,解除A項;“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國民,將何以任重而致遠乎”說明陳獨秀對青年一代的悲觀之情,并非贊美,解除B項;D項是陳獨秀主見的一部分,并不是題干的全部內容,解除。]11.(2024·海口模擬)1921年,梁漱溟指出,“今日的中國,西學有人提倡,佛學有人提倡,只有談到孔子時羞怯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見人的東西”。材料所述狀況出現(xiàn)的主要緣由是()A.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學已經(jīng)成為糟粕B.人們已擺脫封建思想束縛C.新文化運動文化觀的極端傾向D.民眾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C[據(jù)題干時間信息可知,題干所述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新文化運動起先之后,“談到孔子時羞怯不能出口”說明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全盤否定,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故C項正確;儒學至今仍舊有其現(xiàn)實意義,故A項錯誤;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儒學正統(tǒng)地位,不等于人們已經(jīng)擺脫了封建思想束縛,故B項錯誤;新文化運動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民眾不行能普遍接受西方文化,故D項錯誤。]12.(2024·福建師大附中模擬)孫中山曾說:“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孫中山民生主義具有特定的內涵、范圍和理論。下列關于孫中山民生主義的說法正確的是()A.孫中山認為實現(xiàn)民生主義最切實的舉措是平均地權B.反對資本家和地主的剝削壓迫,有利于維護工農夫眾的權益C.貧富差距懸殊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D.解決了農夫的土地問題B[依據(jù)所學學問可知,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是不斷發(fā)展的,由最初的“平均地權”發(fā)展為“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承認“耕者有其田”,因此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反對資本家和地主的剝削壓迫,有利于維護工農夫眾的權益,故B項正確;孫中山認為實現(xiàn)民生主義的途徑是“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故A項錯誤;C項中“有效緩解”的說法錯誤;孫中山后來力圖解決農夫的土地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故D項錯誤。]13.(2024·泉州質檢)1917年,孫中山發(fā)表《民權初步》一書,主見教化國民學會民主、集會、結社,以“會社”為陣地,參政議政,實現(xiàn)“民有選舉官吏之權,民有罷免官吏之權,民有創(chuàng)制法案之權,民有復議法案之權?!睂O中山意在()A.提高國民民權意識B.推動國民革命的深化發(fā)展C.踐行民生主義思想D.促進國民民族意識的覺醒A[由“主見教化國民學會民主、集會、結社,以‘會社’為陣地,參政議政”可知,孫中山是要教中國人學會行使民權的初步方法,旨在培育中國人民的民辦法識,故選A項;國民革命起先于1924年,解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民權主義而非民生主義,解除C項;材料中并未提及民族意識,解除D項。]14.(2024·青島質檢)1935年,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上指出:“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帶兩重性的階級,他們一方面不喜愛帝國主義,一方面又怕革命的徹底性……在殖民地化威逼的新環(huán)境之下,他們的看法可能發(fā)生變更?!泵珴蓶|作出這一推斷的主要依據(jù)是()A.中日民族沖突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沖突B.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逆境與利益訴求D.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擴大對華侵略A[從材料中的“在殖民地化威逼的新環(huán)境之下,他們的看法可能發(fā)生變更”可以看出,毛澤東認為在中日民族沖突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沖突的背景下,資產階級也會站在人民這邊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故答案為A項;資產階級看法變更的依據(jù)是民族危機加深,而不是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不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逆境與利益訴求,解除B、C兩項;1937年日本發(fā)動盧溝橋事變,擴大對華侵略,解除D項。]15.(2024·河北衡水中學期中)毛澤東在某篇文章中說,“(孫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四年了,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都大大地向前發(fā)展了……中國人民已經(jīng)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閱歷,就是這兩件事:(一)在國內,喚起民眾……(二)在國外,聯(lián)合世界上以同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國人民,共同奮斗”。該文章()A.標記著新民主主義思想產生B.嚴格遵循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C.為新中國成立做了理論打算D.闡明白團結盟國抗戰(zhàn)的重要性C[依據(jù)“(孫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四年了”“中國人民已經(jīng)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閱歷”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可推知,該文章是毛澤東1949年發(fā)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當時解放斗爭已接近尾聲,該文章提出的主見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理論打算,故選C項,解除D項;新民主主義思想在1949年之前已產生,解除A項;1945年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嚴格遵循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說法有誤,解除B項。]16.(2024·天津二模)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了聞名的南方談話,回答了束縛和困擾人們思想的最重大的相識問題是()A.是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問題B.如何相識和建設社會主義問題C.“一國兩制”和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問題D.要不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問題B[1992年鄧小平到南方視察,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與材料中“最重大的相識問題”不符,解除。]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7、18題各14分,第19、20題各12分,共52分)17.(2024·昌樂月考)19世紀中葉,晚清社會興起了一股反傳統(tǒng)的重商思想,在重商思想的實踐中,促進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夫商務未興之時,各國閉關而治,享其地利而有余。及天下既以此為務,設或此衰彼旺,則此國之利源源而往,彼國之利不能源源而來,無久而不貧之理。所以地球各國,居今日而競事通商,亦勢有不得已也。……是故中國之于商政也,彼此可共獲之利,則從而分之;中國所自有之利,則從而擴之;外洋所獨擅之利,則從而奪之。三要既得,而中國之富可期。——摘編自薛福成《籌洋芻議·商政》材料二今朝廷欲振興商務,各督撫大臣果能上體宸忠,下體商情,莫若奏請朝廷增設商部,以熟悉商務,曾環(huán)游地球,兼通中西言語文字之大臣總司其事,并準各直省創(chuàng)設商務總局?!幾脏嵱^應《盛世危言·戶政》材料三中國對外貿易經(jīng)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進出口貿易已在世界貿易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但中國的對外貿易“進口貨多為制造品,出口貨多為原料品”,“現(xiàn)時入超之數(shù)又復有年年增巨之勢”,而且尤為重要的是“現(xiàn)時中國對外貿易大權,完全操于外人之手”?!幾晕鋱指伞吨袊鴩H貿易概論》(1)依據(jù)材料一、二,分別概括其重商思想的主要觀點。(8分)(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重商思想對促進中國近代化的作用。(6分)[解析]第(1)問,依據(jù)材料一“居今日而競事通商,亦勢有不得已也”“外洋所獨擅之利,則從而奪之”“三要既得,而中國之富可期”及材料二“莫若奏請朝廷增設商部……并準各直省創(chuàng)設商務總局”等信息概括。第(2)問,依據(jù)材料三“中國對外貿易經(jīng)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進出口貿易已在世界貿易中占居重要的地位”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從思想、經(jīng)濟和政治等方面回答。[答案](1)觀點:對外通商是世界大勢所趨;商業(yè)發(fā)展使國家富強;與洋人爭利(抵制外來經(jīng)濟侵略);設立商務機構以適應商業(yè)發(fā)展須要。(8分)(2)作用:思想上,沖擊著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思想;經(jīng)濟上,有利于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和抵制外來經(jīng)濟侵略;政治上,促進了政治制度的革新,推動了救亡圖存運動。(6分)18.(2024·山東師范高校附中月考)民國時期,很多學問分子對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否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有著不同的見解。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一群北大教授領導的新運動,與歐洲的文藝復興有驚人的相像之處。首先,它是一場自覺的、提倡用民眾運用的活的語言創(chuàng)作的新文學取代用舊語言創(chuàng)作的古文學的運動。其次,它是一場自覺地反對傳統(tǒng)文化中諸多觀念、制度的運動。它是一場理性對傳統(tǒng),自由對權威,張揚生命和人的價值對壓制生命和人的價值的運動。最終,這場運動是由力圖用新的批判與探究的現(xiàn)代歷史方法論去探討他們的文化遺產的人領導的。——摘編自胡適《中國的文藝復興》材料二稱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我們對這種看法不能同意。五四時代的人,一面對中國舊文化沒有深刻的自我相識,他們不能觀賞孔孟、老莊!這些卻真正是中國舊文化的菁英。一面也可以說他們對于自我有所覺醒,對于世界有所發(fā)覺,但他們的覺醒是西洋文藝復興以來對人類已有的覺醒,他們的發(fā)覺是西洋文藝復興以來對世界已獲得的發(fā)覺,在世界史意義上都是舊的而不是新的。它不能與西洋文藝復興有同樣的意義?!幾择T大麟《“五四運動與東方文藝復興”》(1)依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別概述胡適與馮大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6分)(2)依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以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否是“中國的文藝復興”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50字左右)(8分)[解析]第(1)問,“胡適的看法”,依據(jù)“反對傳統(tǒng)文化中諸多觀念、制度的運動”“力圖用新的批判與探究的現(xiàn)代歷史方法論去探討他們的文化遺產”等信息概括;“馮大麟的看法”,依據(jù)“對中國舊文化沒有深刻的自我相識,他們不能觀賞孔孟、老莊!這些卻真正是中國舊文化的菁英”等信息概括。第(2)問,依據(jù)“由一群北大教授領導的新運動,與歐洲的文藝復興有驚人的相像之處”得出論點:新文化運動是中國的文藝復興;論證可依據(jù)“反對傳統(tǒng)文化中諸多觀念、制度”“張揚生命和人的價值”“探討他們的文化遺產”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進行。依據(jù)“稱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我們對這種看法不能同意”得出論點:新文化運動不是中國的文藝復興;論證可依據(jù)“他們不能觀賞孔孟、老莊!這些卻真正是中國舊文化的菁英”“在世界史意義上都是舊的而不是新的”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學問進行回答。[答案](1)胡適的看法:反對傳統(tǒng)文化,利用西方學說探討文化遺產。馮大麟的看法:確定傳統(tǒng)文化,提倡深刻相識傳統(tǒng)文化。(6分)(2)論點方面(任答一點即可)論據(jù)、論證方面新文化運動是中國的文藝復興(2分)新文化運動與文藝復興有諸多相像:如①都批判傳統(tǒng)思想;②都確定人的價值;③都借助于文化遺產;④都促進了思想解放。(6分)新文化運動不是中國的文藝復興(2分)新文化運動與文藝復興有諸多不同:如①文藝復興借助了古典文化,新文化運動批判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②文藝復興促進了人類的覺醒和對世界的發(fā)覺,在世界史上具有新的意義,新文化運動只是繼承原有的覺醒和發(fā)覺,沒有任何新意。(6分)19.(2024·天一大聯(lián)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紀末,嚴復翻譯了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并將其名為《天演論》……自此進化論在中國廣泛傳播開來,進化論思想從傳入中國起先,就被給予濃重的政治色調。加上19世紀末中國面臨的民族與社會危機,使中國人越來越推崇進化思想,將之視為社會的普遍“公理”。梁啟超在他的《自由書·豪杰之公腦》中就說:“生存競爭,天下萬物之公理也,既競爭,則優(yōu)者必勝,劣者必敗,此又有生以來不行避之公例也?!边@種思想僵化了人們的思維,進化歷史觀的單向進步發(fā)展思維,也使得中國人更加熱情地追求將來的志向社會?!幾在w靜《“五四”前后達爾文進化論在中國傳播的內容及其影響》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歷史學問,對“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說明。(要求:看法詳細明確,說明須史論結合)(12分)[解析]結合材料內容。總結材料體現(xiàn)的進化論在近代中國傳播的狀況,可知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帶有主動和消極作用??呻S意選擇主動或消極方面,總結成論題,結合中國近代社會變革政治制度,學習西方思想的史實加以說明即可。[答案]示例:看法:進化論的傳播為中國人民救亡圖存供應了精神動力。(2分)說明:近代中國飽受欺凌,各種救國思潮不斷涌現(xiàn),進化論宣揚的“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使中國人民更清晰地相識到“落后挨打”的現(xiàn)實,促進中國人更劇烈地追求將來的志向社會,推動了救亡圖存運動的不斷發(fā)展。(6分)總之,進化論在中國被給予政治色調,是時代須要的產物,也是激發(fā)救亡圖存的精神動力。盡管這種政治化有很多不足,但也推動了中國人的理念更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