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重點校初三(上)期末歷史試題匯編:早期殖民掠奪_第1頁
2023年北京市重點校初三(上)期末歷史試題匯編:早期殖民掠奪_第2頁
2023年北京市重點校初三(上)期末歷史試題匯編:早期殖民掠奪_第3頁
2023年北京市重點校初三(上)期末歷史試題匯編:早期殖民掠奪_第4頁
2023年北京市重點校初三(上)期末歷史試題匯編:早期殖民掠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北京重點校初三(上)期末歷史匯編早期殖民掠奪一、選擇題1.(2023秋·北京通州·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某同學制作的下圖示意圖的主題是(

)A.造紙術傳播 B.佛教的傳播 C.新航路開辟 D.“三角貿易”2.(2023秋·北京東城·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18世紀,英國的海上霸權造就了它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販子的不光彩角色。據統(tǒng)計,1680—1775年英國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輸送黑奴300多萬名。黑奴貿易是英國工業(yè)資本積累的途徑之一。對以上內容理解正確的是(

)①“三角貿易”使美洲種植園主獲得大量廉價勞動力②黑奴貿易為英國帶來巨額利潤③“三角貿易”中,英國向非洲傾銷的主要物品是蔗糖、煙草等④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大量精壯人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2023秋·北京門頭溝·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依據所給內容進行分析,選擇與第五單元內容適合的標題(

)A.步入近代 B.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C.封建時代的歐洲 D.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4.(2023秋·北京平谷·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下圖所示目錄反映的主題是(

)第13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第14課文藝復興運動第15課探孕新航路第16課早期殖民掠奪A.封建時代的歐洲 B.走向近代 C.工業(yè)革命 D.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5.(2023秋·北京平谷·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在延綿300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中,通過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傳播天主教、基督教,建立學校和各種文化設施,宣揚宗主國的意識形態(tài)、文學藝術和社會習俗,這使歐洲文化在新的土地上扎根發(fā)展。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羅馬帝國的擴張 B.文藝復興 C.早期殖民擴張 D.工業(yè)革命6.(2023秋·北京門頭溝·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

)A.造成了非洲國家的貧窮落后 B.阻礙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C.推動了美洲思想文化的繁榮 D.使世界開始連為了一個整體7.(2023秋·北京昌平·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對右圖所反映的史實,理解正確的是(

)A.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 B.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路C.宣告了北美13個殖民地的獨立 D.為歐洲帶來了巨額的利潤8.(2023秋·北京朝陽·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下側表格中史實反映的主題是(

)時間國家史實16世紀葡萄牙在澳門建立殖民據點與商站16世紀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7世紀荷蘭從葡萄牙手中奪取馬六甲A.拜占庭帝國的衰落 B.殖民掠奪與殖民擴張C.“三角貿易”的罪惡 D.工業(yè)革命與世界市場9.(2023秋·北京平谷·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下表是某大洲15~19世紀居民人種估計數量變化表該表最有可能反映的大洲是(

)白人黑人混血人種原住民1490年00050000001570年1380002350002500097000001650年72500081500064400091050001852年1319000111800062520008211300A.非洲 B.亞洲 C.歐洲 D.美洲10.(2023秋·北京通州·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馬克思指出:“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边@里,馬克思旨在A.肯定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積極性B.凸顯歐洲殖民侵略的破壞性C.指出西方殖民活動的雙重性D.體現西方生產方式的建設性二、綜合題11.(2023秋·北京密云·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人口遷徙影響深遠。材料一

自西晉末年至劉宋為止,許多少數民族自西、北方徙居中原,與漢族雜居;原地區(qū)陷入動蕩也造成中原人士離開故土。北來的僑民多案中在長江流域。(見下圖)波瀾壯闊的人口大流動,從短時態(tài)來看是加劇了社會動亂,但它也為社會的久遠進步開辟了道路?!幾圆芪闹取肚け娚婚喿x中國·社會卷》(1)依據材料一,指出當時人口遷徙的主要表現。結合所學說明此階段的人口遷徙對“社會的久遠進步”的作用。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比率變化(%)(摘編自《全球通史》)年份歐洲非洲美洲世界總人口1650年18.318.32.45.45億1750年19.213.11.67.28億1850年22.78.15.111.71億1900年24.97.49.016.08億(2)根據材料,分別指出歐、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變化的基本趨勢。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時期中,歐洲諸強國僅在亞洲和非洲擁有少數立足點,它們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們從政治上控制了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和幾乎整個非洲。不過,在南北美洲和英國的自治地,它們所能做到的比這要多得多。趁著當地人口比較稀少,成百萬的歐洲人移居這里,并填補了那些相對空曠的地區(qū)……雖然向美洲種植園提供的奴隸約在1200萬至2000萬人之間,但非洲損失的人口據估計卻是這人數的4倍。——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三大洲之間人口變化的相互聯(lián)系。12.(2023秋·北京東城·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材料一(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別填寫A、B、C三處的正確內容。材料二

今天得到利用的動植物從各自的發(fā)源地向外的傳播一直緩慢地進行到1500年,這時,它們開始由橫跨地球的人們在各大陸之間來回移植。各種馴養(yǎng)的動物,尤其是馬、牛和羊,是東半球的一個重要貢獻。美洲印第安人還貢獻出非常豐富的糧食作物,特別是玉米和馬鈴薯,此外還有木著、番茄、鱷梨、白著、花生以及若干品種的蠶豆、南瓜和筍瓜。當然,動植物的交換并不限于歐亞大陸和南北美洲之間,整個世界都曾卷入這種交流。——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下)》(2)依據材料二,概括新航路的開辟給世界帶來的變化。材料三

明清時期農作物品種的增加,多種經營方式的推廣,是比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產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自海外傳入中國,它們不僅單位畝產量大,而且適應性強,不與五谷爭地,早地、山地等處皆可種植,因此得到廣泛傳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增長對土地造成的壓力?!幾詮埛吨袊糯喪贰?3)依據材料三,簡析明清時期玉米、番薯、馬鈴薯等作物傳入中國后得到廣泛傳播的原因及影響。材料四

西方在地理大發(fā)現之后,迅速走向世界,竭力向海外挺進,它霸占了世界主要貿易航道,奪取了重要戰(zhàn)略據點,把許多地區(qū)和國家變?yōu)樽约旱闹趁竦厝我饧右栽赘?,用殖民地的民脂民膏養(yǎng)肥了自己,從而也養(yǎng)肥了西方的資本主義。序號資料①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魯區(qū)開辦銀礦,征發(fā)印第安人入礦勞動,實際等于奴隸。銀礦中繁重的勞動,使印第安人成批地死去。②1510年,葡萄牙人攻占了印度果阿,建立自己在東方的殖民據點。1511年,它控制了馬六甲海峽,這是通往東南亞的交通咽喉。又奪取中國澳門,作為經營東亞貿易的中心。葡萄牙成為壟斷歐亞之間及中國、日本和菲律賓之間貿易的霸主。③1757—176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孟加拉國庫中奪走價值526萬英鎊的財富。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通過壟斷貿易也大發(fā)橫財,僅食鹽一項,所得利潤就達200%~300%。——摘編自吳于魔、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4)依據材料四,提煉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并任選上表所給資料加以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3.(2023秋·北京西城·九年級統(tǒng)考期末)人類的遷徙與文化交融材料一

(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判斷上圖所反映的歷史現象發(fā)生在____時期(寫序號),并說明判斷理由。(至少寫出2個角度)①秦朝

②西晉

③南宋材料二西漢至南宋南北方戶數變化兩宋時期的人口遷徙使得農業(yè)開發(fā)進一步由平原向山區(qū)、由長江流域向嶺南地區(qū)推進,以冬麥推廣為基礎的稻麥兩熟制開始興起。在史家的評述中,南方地區(qū)已不再是“地廣人稀”“火耕水耨”,而是“蘇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東南財賦地,江浙人文藪”?!幾酝趵A等《中國古代農業(yè)》(2)依據材料二中柱狀圖,概括西漢至南宋南北方戶數的變化。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其帶來的影響。材料三土爾扈特部是蒙古的四大部落之一,曾于明末遷往伏爾加河流域建立汗國。在東歸前遣使常需經過兩至三年的長途跋涉才能抵京,但阿玉奇祖孫三代都堅持遣使進貢、熬茶禮佛,反映了他們西遷異域后在內心深處無法泯滅的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土爾扈特汗曾說:“滿洲、蒙古,大率相類,想起初必系同源?!?771年,渥巴錫帶領16萬余人向東穿越了8000里路,屢受沙俄軍隊等的圍追堵截,一路抗擊,堅持回歸祖國,只剩6.6萬余人抵達伊犁。乾隆在承德木蘭圍場親自接見,視土爾扈特部親如一家,對他們進行封賞賜宴。渥巴錫等人將身邊僅有的殘破武備用品進獻于上。面對這些代表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赤誠之心的禮物,乾隆帝下令將所進腰刀放置在乾清宮珍藏?!幾蕴諘陨骸队霉蕦m文物解讀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歷史細節(jié)與意義》(3)依據材料三,從原因、過程、結果、意義等角度談談對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的認識。材料四17世紀后,拉丁美洲音樂最大的特點是把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音樂、非洲黑人音樂以及來源于南歐的伊比里亞半島的音樂融合為一體,做出了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新。印第安人的音樂通常都是以五聲音階作為其基礎的,西班牙的征服者來到拉丁美洲之后,歐洲的七聲音階與印第安人的五聲音階在這里相互碰撞、互相交融,進而形成了一種“梅斯梯佐”音階。在樂器方面,拉丁美洲人民十分喜歡使用西班牙人帶來的吉他樂器,也經常會使用印第安人的樂器——排簫、樂鋸以及非洲傳過來的各種鼓。——摘編自鄂福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qū)的民族音樂文化交流》(4)依據材料四,概括17世紀后拉丁美洲音樂的特點,結合所學說明該特點形成的原因。

參考答案1.D【詳解】根據材料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示意圖反映的是“三角貿易”。新航路的開辟,歐洲國家瘋狂地對亞非拉地區(qū)進行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美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導致美洲勞動力大量的缺乏。16世紀開始,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fā)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yè)原料返航。在歐洲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島之間,航線大致構成三角形狀,史稱三角貿易。D項正確;材料不能反映造紙術、佛教的傳播,排除AB項;新航路的開辟發(fā)生在是三角貿易之前,指歐洲從15世紀開始,為了籌集商品經濟快速發(fā)展所需的貨幣和資本的原始積累需要,加之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洲和歐洲的路上通道,從而使得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對外尋找的通往中國和印度的運動,而歷經迪亞士,麥哲倫,哥倫布,達伽馬等人的探索后,最終找到了通往亞洲的通道,排除C項。故選D項。2.C【詳解】17世紀,英國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在此建立大種植園,生產英國工業(yè)所需要的棉花、煙草、藍靛、蔗糖等原材料。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英國殖民者也從事販賣非洲黑奴的活動。英國商船從英國各地的港口出發(fā),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物品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使非洲喪失大量精壯人口;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英國。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這個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種植園和黑奴貿易為英國帶來了巨額利潤。即①②④項符合題意,C項正確;英國向非洲傾銷的主要物品是火器、機械制品和酒,③項不符合題意,排除包含③的選項,排除ABD項。故選C項。3.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探尋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戰(zhàn)爭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因此表格內容的主題應該是步入近代,A項正確;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排除B項;封建時代的歐洲是指中世紀的歐洲,排除C項;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是指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美國內戰(zhàn)等,排除D項。故選A項。4.B【詳解】根據材料目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目錄體現了在近代歐洲國家發(fā)生的巨變,是資本主義的孕育、產生和發(fā)展的歷程。故該同學復習的單元主題是步入近代。B項正確;封建時代的歐洲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工業(yè)革命的內容,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5.C【詳解】根據材料“在綿延300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中”“宣揚宗主國的意識形態(tài)、文學藝術和社會習俗”“使歐洲文化在新的土地上扎根發(fā)展”可知,歐洲的物質、精神文明伴隨著軍事征服和殖民統(tǒng)治移植到了殖民地區(qū),西方國家在對殖民地進行殖民掠奪的同時,客觀上也給殖民地帶去了先進的文明,C項正確;題干材料沒有涉及羅馬帝國的擴張,排除A項;題干材料沒有涉及文藝復興,排除B項;題干材料沒有涉及工業(yè)革命的相關內容,排除D項。故選C項。6.A【詳解】觀察圖片可知,圖片反映的是三角貿易,三角貿易持續(xù)了三百多年,對美洲來說,一方面,殖民貿易帶來了破壞、災難;另一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促進了北美經濟的發(fā)展。對非洲來說,西歐國家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過程中,擄獲大量非洲黑人賣到美洲,給非洲的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造成當地的貧困和落后,A項正確;三角貿易促進歐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排除B項;美洲思想文化的繁榮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使世界開始連為了一個整體是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排除D項。故選A項。7.D【詳解】根據圖片信息,可知圖片所形成的貿易形式體現了“三角貿易”的具體過程,歐洲殖民者通過三角貿易積累了豐厚的財富,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奠定了物質基礎,D項正確;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排除A項;達·伽馬首次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新航線,排除B項;《獨立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宣告了北美13個殖民地的獨立,排除C項。故選D項。8.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先后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爭奪的道路,葡萄牙人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據點與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16世紀,西班牙憑借“無敵艦隊”,橫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1588年,英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與“無敵艦隊”進行了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海戰(zhàn),“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英國逐漸成為海上霸主,進入17世紀,荷蘭加入殖民掠奪者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了馬六甲和錫蘭,一度搶占了中國的臺灣,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再結合題干表格內容可知,B項正確;7世紀之后,拜占庭帝國逐步瓦解,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拜占庭帝國的衰落與題干無關,排除A項;“三角貿易”的罪惡、工業(yè)革命與世界市場在題干中沒有反映,排除CD項。故選B項?!军c睛】9.D【詳解】根據表格可知,1490年之前該洲只有原住民。1492年新航路的開辟使哥倫布發(fā)現了美洲新大陸,后來西方殖民者在非洲俘獲黑人并將他們作為商品賣往美洲,使美洲的黑人增加;美洲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遭到了西方殖民者屠殺,人口減少;歐洲白人移居到美洲開發(fā),又使白人人口增加,D項符合題意;根據時間和人種信息可知,其他三大洲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點睛】10.C【詳解】由題干中的“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同時英國殖民侵略客觀上推動了印度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從中可知西方殖民活動具有雙重性,所以C項符合題意;題干不僅僅涉及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積極性,同時也有負面影響,所以A項不符合題意;題干中不僅僅凸顯歐洲殖民侵略的破壞性,也有積極性,所以B項不符合題意;題干中未涉及西方生產方式的建設性,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為C。11.(1)表現:北方少數民族遷入中原;中原地區(qū)民眾南遷。作用:促進民族交融,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fā)展奠定基礎;推動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縮小了南北差距,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2)基本趨勢:歐洲占比不斷擴大;非洲占比不斷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減少,之后則不斷擴大。(3)聯(lián)系:歐洲國家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經濟發(fā)展,促進歐洲人口增長,黑奴貿易導致非洲人口減少,歐洲強國的早期殖民擴張,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歐洲移民的涌入,促進美洲人口增長?!驹斀狻浚?)根據材料一“自西晉末年至劉宋為止,許多少數民族自西、北方徙居中原,與漢族雜居;原地區(qū)陷入動蕩也造成中原人士離開故土。北來的僑民多案中在長江流域。(見下圖)”可得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鍵的主要表現為北方少數民族遷入中原;中原地區(qū)民眾南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階段的人口促進民族交融,為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與發(fā)展奠定基礎;推動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縮小了南北差距,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2)觀察材料二表格“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比率變化(%)”可知,歐、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變化的基本趨勢是歐洲占比不斷擴大;非洲占比不斷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減少,之后則不斷擴大。(3)根據材料三“1763年以前的那一時期中,歐洲諸強國僅在亞洲和非洲擁有少數立足點,它們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們從政治上控制了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和幾乎整個非洲。不過,在南北美洲和英國的自治地,它們所能做到的比這要多得多。趁著當地人口比較稀少,成百萬的歐洲人移居這里,并填補了那些相對空曠的地區(qū)雖然向美洲種植園提供的奴隸約在1200萬至2000萬人之間,但非洲損失的人口據估計卻是這人數的4倍”并結合所學可知,歐洲國家對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經濟發(fā)展,促進歐洲人口增長,黑奴貿易導致非洲人口減少,歐洲強國的早期殖民擴張,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歐洲移民的涌入,促進美洲人口增長。12.(1)A:哥倫布;B:美洲大陸;C:麥哲倫。(2)變化:①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的經濟生活發(fā)生巨大變化,從此歐洲的市場擴大到世界范圍,流通的商品種類增多。②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貿易中心發(fā)生改變,主要商路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③打破了世界各地區(qū)間相對封閉和孤立的狀態(tài),世界歷史邁出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關鍵性一步。④隨著通往美洲、非洲和亞洲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活動開始,這促進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但也給殖民地地區(qū)的人們帶來了災難。(3)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中國人地矛盾突出;玉米及甘薯等高產農作物適應力強,易種植。影響:促進了糧食產量的提高,緩解了人口增長壓力;優(yōu)化了人們的飲食結構;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商品化。(4)觀點:西方殖民者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但也促進了社會變革。論述: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征發(fā)印第安人當奴隸,使其大量死亡,葡萄牙人在亞洲建立多個據點,壟斷了亞洲許多貿易往來。英國殖民者掠奪了印度、孟加拉國大量財富。西方殖民者造成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殖民地被迫卷入世界市場成為歐洲列強的附庸。但在客觀上西方殖民者也帶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結論:綜上所述,西方殖民者的到來是殖民地人民的災難,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殖民地的社會變革?!驹斀狻浚?)A、B: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資助,哥倫布率領由87名船員和3艘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fā),開始橫渡大西洋,意外“發(fā)現”了美洲大陸。C: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繼續(xù)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經過3年的航行,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歐洲。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chuàng)舉,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2)變化: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①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的經濟生活發(fā)生巨大變化,從此歐洲的市場擴大到世界范圍,流通的商品種類增多。②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貿易中心發(fā)生改變,主要商路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③打破了世界各地區(qū)間相對封閉和孤立的狀態(tài),世界歷史邁出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關鍵性一步。④隨著通往美洲、非洲和亞洲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活動開始,這促進了歐洲資本的原始積累,但也給殖民地地區(qū)的人們帶來了災難。(3)原因: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明清時期玉米、番薯、馬鈴薯等作物傳入中國后得到廣泛傳播的原因有新航路的開辟;中國人地矛盾突出;玉米及甘薯等高產農作物適應力強,易種植。影響:根據所學知識,新品農作物的引進促進了糧食產量的提高,緩解了人口增長壓力;優(yōu)化了人們的飲食結構;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商品化。(4)此題為開放題,言之有理皆可,但不能出現史實錯誤,格式要準確。示例——觀點:西方殖民者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但也促進了社會變革。論述: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征發(fā)印第安人當奴隸,使其大量死亡,葡萄牙人在亞洲建立多個據點,壟斷了亞洲許多貿易往來。英國殖民者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