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CAD和PADS Layout電路設計與實踐:布線設計_第1頁
OrCAD和PADS Layout電路設計與實踐:布線設計_第2頁
OrCAD和PADS Layout電路設計與實踐:布線設計_第3頁
OrCAD和PADS Layout電路設計與實踐:布線設計_第4頁
OrCAD和PADS Layout電路設計與實踐:布線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布線設計11.1布線的基本知識11.2布線的基本操作11.3修改電路原理圖的操作11.4布線設計小技巧11.5布線過程中常用的快捷鍵一般的電子線路CAD軟件,都有自動布線和手工布線兩種功能。由于自動布線的效果都不理想,專業(yè)的PCB工程師都不會使用自動布線,而是全部使用手工布線,所以本書只介紹手工布線。11.1布線的基本知識

PCB布線的布通率依賴于良好的布局和布線規(guī)則的設置。

1.印制板的走線印制板的走線即印制板上的導線,是指PCB上各個元器件上起電氣導通作用的連線。印制板的走線具有長度、寬度、厚度、形狀、方向等屬性,這些不同的屬性在PCB設計中又體現(xiàn)出不同的作用,PCB設計者需要深入地了解它,才能真正設計出高質量的PCB。

(1)走線長度。盡量走短線,特別是對小信號電路來講,線越短電阻越小,干擾越小,同時耦合線的長度也應盡量減短。

(2)走線形狀。同一層上的信號線改變方向時應該走135°的斜線或弧形,且曲率半徑大些比較好,應避免90°的拐角。

(3)走線寬度和中心距。在PCB設計中,網絡性質相同的印制板線條的寬度要求盡量一致,這樣有利于阻抗匹配。從印制板制作工藝來講,寬度可以做到0.3?mm、0.2?mm,甚至0.1?mm,中心距也可以做到0.3?mm、0.2?mm,甚至0.1?mm。但是,隨著線條的變細,間距變小,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就更加難以控制,廢品率將會上升。綜合考慮以上因素,選用0.25?mm線寬和0.25?mm線間距的布線原則比較適宜,這樣既能有效控制質量,也能滿足用戶的一般要求(0.25?mm≈10?Mil)。

(4)多層板走線方向。多層板走線要按電源層、地線層和信號層分開,減少電源、地、信號之間的干擾。多層板走線要求相鄰兩層板的線條應盡量互相垂直,或走斜線、曲線,不能平行走線,以利于減少板層間的耦合和干擾。大面積的電源層和大面積的地層要相鄰。實際上電源層和地層之間形成了一個電容,能夠起到濾波作用。

2.焊盤設計要求因為目前表面貼裝元器件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生產廠商所生產的元器件外形封裝都有差異,所以在選擇焊盤尺寸時,應與自己所選的元器件的封裝外形、引腳等與焊接相關的尺寸進行比較。

(1)焊盤長度。在焊點可靠性中,焊盤長度所起的作用比焊盤寬度更為重要,焊點的可靠性主要取決于長度而不是寬度。其尺寸的選擇,要有利于焊料熔入時能夠形成良好的彎月形輪廓,還要避免焊料產生橋連的現(xiàn)象,以及兼顧元件的物理尺寸偏差(偏差在允許范圍內),從而增加焊點的附著力,提高焊接的可靠性。

(2)焊盤寬度。對于封裝比0805封裝大的二端元件(比如電阻和電容),或引腳間距在1.27?mm以上的SO、SOJ封裝的IC芯片而言,焊盤的寬度一般在元件引腳寬度的基礎上加一個數(shù)量值,數(shù)值的范圍為0.1~0.25?mm。而對于0.64?mm(包括0.64?mm)腳間距以下的IC芯片,焊盤寬度應等于引腳的寬度。對于細間距的QFP封裝的器件,有時焊盤寬度相對引腳來說還要適當減少(如在兩焊盤之間有引線穿過時)。

(3)字符、圖形的要求。字符、圖形等標志符號不得印在焊盤上,以避免引起焊接不良。

(4)焊盤間線條要求。應盡可能避免在元件的細間距焊盤之間穿越連線,確實需要在焊盤之間穿越連線的,應用阻焊膜對其加以可靠的遮蔽。

(5)焊盤對稱性的要求。對于同一個元器件,凡是對稱使用的焊盤,如QFP、SOIC封裝等,設計時應嚴格保證其全面對稱。即焊盤圖形的形狀、尺寸完全一致,以保證焊料熔融時,作用于元器件上所有的焊點的表面張力保持平衡,以利于形成理想的優(yōu)質焊點,保證不產生位移。

3.過孔的利用

9.7節(jié)已經介紹過,過孔通常分為3種:通孔、埋孔和盲孔。對于一般的印制電路板,為了減小設計難度和降低生產成本,一般使用通孔,不使用埋孔和盲孔。而且,通孔的大小夠用就行,通孔越小,生產費用越高。對于高密度、高速度的PCB設計,通孔就不太適合了,它浪費了許多寶貴的布線通道。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要充分利用埋孔和盲孔,這樣不僅完成了通孔的作用,還省出許多布線的通道,使布線過程完成得更加方便、流暢和完善。焊盤內不允許有過孔,以避免因焊料流失而引起焊接不良。如過孔的確需要與焊盤相連,應盡可能用細線條加以互連,且過孔與焊盤邊緣之間的距離應大于1?mm。

4.布線中柵格系統(tǒng)的作用在CAD系統(tǒng)中,顯示柵格只是為了方便而且具有指示作用,而設計柵格決定了布線時走線的步進大小和導線之間的間距。

5.電源、地線的處理電源、地線的處理在PCB設計中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即使在整個PCB中的布線完成得都比較好,如果電源、地線的布線考慮不周到,也會使產品的性能下降,有時甚至影響到產品的成功率。所以對電源、地線的布線要認真對待,把電源、地線所產生的影響噪聲降到最低限度,以提高PCB的質量。

(1)電源、地線的一般處理方法。對于每個從事電子產品設計的工程人員來說,都需要明白地線與電源線之間的噪聲產生的原因?,F(xiàn)只對降噪、抑制噪聲作簡單的介紹,降低、抑制噪聲的一般手段是在電源、地線之間加上去耦電容。盡量加寬電源、地線寬度,最好是地線比電源線寬,它們的關系是:地線>電源線>信號線,通常信號線寬為0.2~0.3?mm,最細寬度可達0.05~0.07?mm,電源線為1.2~2.5?mm。對數(shù)字電路的PCB可用寬的地線組成一個回路,即構成一個地網來使用(模擬電路的地不能這樣使用),用大面積銅層做地線用,在印制板上把沒有用上的地方都與地線連接上,作為地線用,或是做成多層板,地線、電源線各占一層。

(2)數(shù)字電路與模擬電路共地的處理?,F(xiàn)有的許多PCB不再是單一性質的電路,而是由數(shù)字電路和模擬電路混合構成的電路,因此在布線時就需要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干擾的問題,特別是地線上的噪聲干擾。數(shù)字電路的工作頻率高,模擬電路的靈敏度強,對信號線來說,高頻的信號應盡可能遠離敏感的模擬電路器件。對地線來說,整個PCB對外界只有一個接點,所以必須在PCB內部處理數(shù)、模共地的問題。在板內部,數(shù)字地和模擬地實際上是分開的,它們之間互不相連,只是在PCB與外界連接的接口處(如插頭等),數(shù)字地與模擬地有一點短接。注意:一般來說,在同一塊PCB上,數(shù)字電路與模擬電路只有一個共地連接點,也有在同一塊PCB上數(shù)字電路與模擬電路沒有共地連接點的例外情況,這由系統(tǒng)設計的需要決定。

(3)在電源(或地)層上布信號線。在多層印制板布線時,由于在信號線層沒有布完的線已經剩下不多,再多加幾層會造成浪費,也會給生產增加一定的工作量,PCB的成本也相應增加。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可以考慮在電源(或地)層上進行布線。首先應考慮用電源層,其次是用地層,因為最好保留地層的完整性。

(4)元器件引腳在大面積覆銅中的連接。對于大面積的(接地或電源)覆銅,會碰到元器件的引腳與其相連接的情況,這時對引腳焊盤的處理需要綜合考慮。就電氣性能而言,元件引腳的焊盤被相同網絡的銅塊完全包圍著連接是最好的,但對元件的焊接裝配存在一些不良隱患,如焊接需要大功率加熱器、容易造成虛焊點等。所以兼顧電氣性能與工藝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盤,稱之為熱隔離(heatshield),俗稱散熱焊盤(thermal),這樣,可使在焊接時因截面過分散熱而產生虛焊點的可能性大大減少。

6.信號走線在PCB設計中,設計者要區(qū)分PCB中各信號線的性質,明確每一網絡在PCB設計中所起的作用,按其不同的類別有區(qū)別地進行布線。

(1)走線要整齊有序,分門別類集中排列,不僅可以避免不同性質信號的相互干擾,也便于檢查和修改。對于數(shù)字系統(tǒng),同一陣營的信號線(如數(shù)據線、地址線)之間不必擔心干擾的問題,但類似讀、寫、時鐘這樣的控制性信號,就應該獨來獨往,最好用地線保護起來。

(2)在PCB設計中要注意區(qū)分易產生噪聲的信號線、中性信號線、易受干擾的信號線。對于易產生噪聲的信號線和易受干擾的信號線,兩者要盡量遠離,如無法避免時要用中性信號線隔離。

(3)在數(shù)?;旌螾CB設計中,數(shù)字信號走線應盡量放置在數(shù)字信號布線區(qū)域內,模擬信號走線應盡量放置在模擬信號布線區(qū)域內;可預先放置隔離線加以限定,以防走線布出限定區(qū)域,數(shù)字信號走線和模擬信號走線盡量互相垂直,以減小交叉耦合。

(4)高頻信號走線應避免使用90°轉彎,應使用平滑圓弧或45°角;高頻信號走線應減少使用過孔連接;對高頻信號走線應采用單一連接走線,避免出現(xiàn)從一點延伸出幾段走線的情況。

7.其他注意事項

(1)旁路電容到相應IC的走線線寬大于25?Mil,并盡量避免使用過孔。

(2)所有信號走線遠離晶振電路。

(3)清除地線環(huán)路,以防意外電流回饋影響電源。

(4)輸入端與輸出端的走線應避免相鄰平行,以免產生反射干擾,必要時應加地線隔離。兩相鄰層的布線要互相垂直,因平行易產生寄生耦合。11.2布線的基本操作在PCB設計窗口,單擊主工具欄中的布線設計按鈕,調出布線設計子工具欄(DesignToolbar),如圖11-1所示。布線設計子工具欄中有操作元件按鈕和布線按鈕,其中,操作元件按鈕用得很少。關于元件的操作,已經在10.5節(jié)詳細介紹過了,下面主要介紹布線設計子工具欄中的布線按鈕。每個布線按鈕對應一種布線操作,它們的含義見表11-1。圖11-1布線設計子工具欄表11-1布線按鈕功能簡介注意:在開始任何一種布線操作之前,一定先要確定在哪一層布線,也就是要在當前層下拉列表框中選擇當前層?!癉ynamicRoute”動態(tài)布線操作、“SketchRoute”草圖布線操作、“Autoroute”自動布線操作和“BusRoute”總線布線操作只能在On-LineDRC(在線設計規(guī)則檢查)處于“PreventError”的情況下才能變成有效狀態(tài)。在布線設計過程中,用戶既可以采用無模命令設置On-LineDRC的狀態(tài),也可以在【Options】對話框中改變On-LineDRC的狀態(tài),具體操作可參見9.13節(jié)。11.2.1查找網絡、選中網絡和刪除網絡布線查找網絡、選中網絡和刪除網絡布線(不是刪除連接)是經常的操作,舉例如下。

(1)打開本書所附光盤資料中的previewrouted.pcb(也就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帶的previewrouted.pcb設計文件)。

(2)按組合鍵“Ctrl+B”,顯示整塊電路板。

(3)執(zhí)行【Edit】→【Find…】菜單命令,調出如圖11-2所示的【Find】對話框。

(4)在【Find】對話框中,選擇查找對象為Nets,選擇動作類別為Select,然后在Nets滾動窗口中選擇24?MHz網絡。圖11-2【Find】對話框

(5)單擊按鈕,在“SelectedItems”窗口中就會顯示24?MHz網絡的大致形狀,PCB的24?MHz網絡也會處于選中狀態(tài)。

(6)單擊“OK”按鈕,關閉【Find】對話框。這樣就查找并選中了24?MHz網絡。如果事先知道24?MHz網絡的某一段導線,則可以按如下操作選中整個24?MHz網絡。

(7)在光標處于選擇狀態(tài)下時,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Traces/Pins】。

(8)單擊24?MHz網絡的某一段導線,選中這一段導線,如圖11-3所示。圖11-3查找并選中24MHz網絡

(9)在24?MHz網絡的某一段導線處于選中狀態(tài)下,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Net】,或者按鍵盤上的“F6”鍵,這樣就會選中整個24?MHz網絡。下面介紹刪除24?MHz網絡的走線。

(10)在整個24?MHz網絡處于選中狀態(tài)下時,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Unroute】,或者按鍵盤上的“Delete”鍵,這樣就刪除了24?MHz網絡的走線。

(11)按鍵盤上的“End”鍵,刷新PCB視圖,可以看到,24?MHz網絡連接的元件引腳之間有飛線(飛線也稱為鼠線)相連。11.2.2增加走線增加走線(addroute)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布線操作,沒有任何智能性。不管On-LineDRC處于什么狀態(tài),這種布線方式都可以正常操作。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在修改布線的時候,經常要用到這種布線操作。注意:設計柵格(designgrid)是布線時移動導線的最小單位,所以在布線之前,最好將線寬設置為設計柵格的整數(shù)倍,間距(clearance)一般是線寬的整數(shù)倍。例如,間距和線寬設置為10?Mil,設計柵格設置為2?Mil。既可以在【Options】對話框的【Grids】標簽頁設置設計柵格,也可以使用無模命令設置設計柵格。例如,“GR2”這個無模命令就將當前的設計柵格設置為2?Mil(假使采用英制單位)。操作實例:增加走線

(1)打開本書所附光盤資料中的pwrdemoa.pcb(也就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帶的pwrdemoa.pcb設計文件)。

(2)使用“PageDown”和“PageUp”按鍵,調節(jié)PCB視圖,使元件U8和U9的第13個引腳出現(xiàn)在視圖中,如圖11-4所示。

(3)單擊當前層下拉列表框,選擇Top為當前層。

(4)單擊“DesignToolbox(設計工具盒)”按鈕,打開布線設計子工具欄,再單擊其中的“AddRoute”按鈕,進入增加走線模式。

(5)單擊元件U9的第13個引腳,開始向右走線,如圖11-4所示,這是在Top層走線。圖11-4增加走線

(6)向右移動光標,預布線隨之移動。

(7)在需要拐彎的地方單擊鼠標左鍵,就可以拐彎走線了。

(8)在需要增加過孔的地方按住“Shift”鍵,并單擊鼠標左鍵,即增加了第一個過孔。注意:至此所繪制的導線放置在Top層。

(9)這時當前層已經更換為Bottom層,繼續(xù)向下走線,在適當?shù)牡胤桨醋 癝hift”鍵,并單擊鼠標左鍵,即可增加第二個過孔。注意:這一步繪制的導線放置在Bottom層,此后又回到Top層走線。

(10)左拐繼續(xù)走線,并將光標移至U8的第13個引腳上,直至光標的十字中心出現(xiàn)多個同心圓為止。

(11)雙擊鼠標左鍵,結束導線的繪制。進入走線操作后,同屬一個網絡的焊盤或連線都會用另一種顏色顯示,如果選中一個沒有布線的焊盤,則此焊盤與屬于同一網絡的最近一個節(jié)點之間會出現(xiàn)一根高亮的鼠線,用來指示用戶進行走線設計。在上述第(5)、(6)、(7)步的布線操作過程中,單擊鼠標右鍵會調出如圖11-5所示的功能菜單。其中各命令的含義如下?!?AddCorner:增加拐角,在布線操作時使用。最快捷的方法是直接在需要拐彎的地方單擊鼠標左鍵,如以上的第(7)步。圖11-5鼠標右鍵菜單●?AddVia:增加過孔,更換走線所在層。最快的方法是在按住“Shift”鍵的同時,在需要打過孔的地方單擊鼠標左鍵?!?AddJumper:增加跳線。按下“Ctrl?+?Alt?+?J”組合鍵也能實現(xiàn)同樣功能?!?Complete:走線操作完成?!?End:暫時停止走線。當走線的距離比較長時,一般將走線分為若干步完成,這就需要選擇【End】命令暫停走線?!?Backup:返回上一次布線操作,如果某一步布線操作出錯,則用戶可以選擇該命令撤銷此次操作,按鍵盤上的“Backspace”鍵能實現(xiàn)同樣的功能?!?LayerToggle:切換到層對的另一個層中,與增加過孔類似,換層走線時使用,一般使用“F4”鍵。●?SwapEnd:交換走線開始端。如果走線完成一半時發(fā)現(xiàn)從當前端點走線非常困難,可以選擇該命令,從另一個端點焊盤開始走線?!?EndViaMode:選擇暫停走線的結束方式。有三個選項:一個是EndNoVia,表示暫停走線時不增加過孔;一個是EndVia,表示暫停走線時增加過孔;還有一個是EndTestPoint,表示暫停走線時增加測試點?!?AddArc:增加一條弧線。在走高頻線的時候,該命令比較常用,因為弧線的高頻特性比拐角好,反射波也比較少。例如在走時鐘線的時候,經常會用弧線代替拐角。如圖11-6所示,選擇【AddArc】命令就會走出弧線。圖11-6利用【AddArc】命令走出弧線●?Coordinate:用坐標定位走線。選擇該命令后調出【Coordinate】對話框,在文本框中輸入下一節(jié)點的坐標,按回車鍵確認即可。●?Width:調整線寬。●?Layer:切換走線層,與【LayerToggle】命令類似,但是【LayerToggle】命令只是在設定好的兩個層對中切換,如果需要切換到兩個層對之外的層上走線就必須用【Layer】命令切換層。另外,還可以用無模命令“L(切換層)”來實現(xiàn)此功能?!?ViaType:在這里可以改變在走線過程中使用什么過孔?!?IgnoreClearance:忽略安全間距。選擇該命令則表示在當前走線過程中將On-LineDRC切換到IgnoreClearance模式下。當此走線完成后,切換回原來的On-LineDRC模式中?!?AngleMode:拐角方式。這里有三個選項:一個是Orthogonal,表示只允許出現(xiàn)直角;一個是Diagonal,表示允許出現(xiàn)45°或45°整數(shù)倍的拐角;還有一個是AnyAngle,表示允許出現(xiàn)任何角度的拐角?!馡gnoreTeardrop:該菜單命令只是在【Options】對話框的【Routing】標簽頁選中了“GenerateTeardrops”項后才會有效。有效時,執(zhí)行該菜單命令就會在該菜單命令前面出現(xiàn),此后的走線就不會產生Teardrop(淚滴),再次執(zhí)行該菜單命令就會去掉該菜單命令前面的,此后的走線就會產生Teardrop(淚滴)。注意:由于增加走線(AddRoute)模式可以在On-LineDRC的任何一種狀態(tài)下工作,因此走線時要注意是否違反設計規(guī)則。除了單擊布線設計子工具欄中的“AddRoute”按鈕進入增加走線模式外,在鼠標處于選擇模式(selectmode)下,還有以下兩種方法可以進入增加走線模式:

①單擊按鈕,使鼠標處于選擇模式,再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Traces/Pins】,然后單擊需要走線的焊盤,按“F2”鍵,即可在選中的焊盤處增加走線。

②如果On-LineDRC沒有處在PreventErrors狀態(tài)下,那么在鼠標處于選擇模式時,雙擊需要走線的焊盤,即可在該焊盤處增加走線。注意:如果On-LineDRC處在PreventErrors狀態(tài)下,那么在光標處于選擇模式時,雙擊需要走線的焊盤,即可在該焊盤處動態(tài)布線(dynamicroute)。11.2.3動態(tài)布線動態(tài)布線(dynamicroute)模式是一種以外形為基礎(shapebased)的布線技術,系統(tǒng)最小柵格可定義到0.01?Mil。在動態(tài)布線時,PADSLayout會自動進行在線檢查,通過光標牽引繞過障礙物,動態(tài)推擠其他網絡的走線以騰出當前走線的空間,這樣可以避免增加走線模式下的尋找走線路徑、拆線和重新走線等復雜操作。由于動態(tài)布線需要在線檢查布線是否符合設計規(guī)則,因此它必須工作在On-LineDRC為“PreventErrors”狀態(tài)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只有在On-LineDRC的“PreventErrors”狀態(tài)下,“DynamicRoute”按鈕才有效。在DesignToolbox(布線設計子工具欄)中單擊“DynamicRoute”按鈕,即可進入動態(tài)布線模式,也可以按“F3”鍵進入動態(tài)布線模式。動態(tài)布線的步驟和相關的無模命令與增加走線(addroute)模式一樣,這里不再贅述。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動態(tài)布線(dynamicroute)可以智能地根據光標的移動自動尋找最佳的走線路徑,并做相應的推擠等操作。動態(tài)布線只是尋找一條可以走通的路徑,但不優(yōu)化走線的形狀,因此用動態(tài)布線工具布線,有的時候會出現(xiàn)直角或拐角過多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設計者在走線完成后對布線進行修改和美化。注意:在On-LineDRC的“PreventErrors”狀態(tài)下按“F3”進行動態(tài)布線,這是手工布線中最常用的操作。如果發(fā)現(xiàn)某個網絡的布線并不理想,并不是一定要將布線刪除之后才可以重新布線,而是可以不理會原來的布線,重新布線結束后,原來的布線會自動刪除。草圖布線(SketchRoute按鈕)的功能不如動態(tài)布線,很少用;自動布線(AutoRoute)按鈕的一次性完成,往往不盡如人意,總是需要修改,也很少用。所以這兩種手工布線的操作就不介紹了。11.2.4總線布線總線布線(busroute)模式是PADS公司在智能布線上的一大突破,在布線的過程中可以像動態(tài)布線(dynamicroute)模式那樣自動尋找走線途徑,自動調整與設計規(guī)則沖突的布線并優(yōu)化布線,而且可以同時進行多個網絡的布線操作,這是其他PCB設計軟件不曾有的布線功能。數(shù)字電路的設計中有大量的數(shù)據線和地址線,這些網絡都是以總線形式成組出現(xiàn)的,此時使用總線布線工具非常合適。由于總線布線模式需要根據設計規(guī)則智能走線,因此必須工作在On-LineDRC為“PreventErrors”狀態(tài)的情況下,這與動態(tài)布線模式的要求一樣??偩€布線時建議使用較小的設計柵格。下面以實例介紹總線布線(busroute)的兩種操作方法。操作實例:總線布線

(1)打開本書所附光盤資料中的pwrdemoa.pcb(也就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帶的pwrdemoa.pcb設計文件)。

(2)執(zhí)行無模命令“GR0.1”,將DesignGrid設置為0.1?Mil(假定當前的設計單位為0.1?Mil)。

(3)執(zhí)行無模命令“DRP”,將On-LineDRC切換到“PreventErrors”狀態(tài)下。

(4)單擊工具欄中的下拉列表框,選擇Top為當前層。

(5)單擊工具欄中的按鈕,打開布線設計子工具欄,再單擊布線設計子工具欄的總線布線(busroute)按鈕,進入總線布線模式。

(6)用區(qū)域選擇的方法選中需要布線的幾個網絡,這里選中元件U9的11~19引腳,如圖11-7所示。圖11-7區(qū)域選擇待布線的幾個引腳區(qū)域選擇就是用鼠標單擊某一點,然后按住鼠標左鍵的同時向右下方移動光標,這種移動就會設定出一個有效的操作范圍。當希望對幾個網絡使用總線布線操作時,就必須先用這個方法將這幾個網絡的焊盤同時選中,然后只對其中的某一個網絡進行布線,其他網絡會緊隨其后自動進行布線,而且走線狀態(tài)完全相同。

(7)總線布線的過程如圖11-8所示,系統(tǒng)會自動地牽引光標逐個完成選中的網絡走線。

(8)完成所有選中的網絡的布線時,系統(tǒng)還會自動對總線布線進行優(yōu)化,最后的效果如圖11-9所示。圖11-8總線布線的過程圖11-9總線布線的優(yōu)化結果上述介紹的區(qū)域選擇方式選擇網絡進行總線布線,可以使用的情況很有限,因為總線信號并不是都相鄰。對于離散的總線信號,這時必須采用第二種方法進行總線布線。

(9)在光標處于選擇狀態(tài)的情況下,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Traces/Pins】。

(10)按住“Ctrl”鍵,同時選中多個待布線的焊盤。作為示范,這里選中元件U9的13、15、17和19引腳。

(11)單擊工具欄中的按鈕,打開布線設計子工具欄,再單擊布線設計子工具欄的總線布線(BusRoute)按鈕,進入總線布線模式。

(12)系統(tǒng)會自動地牽引光標逐個完成選中的網絡走線。完成所有選中網絡的布線時,系統(tǒng)還會自動對總線布線進行優(yōu)化,最后的效果如圖11-10所示。圖11-10不相鄰的總線布線結果在總線布線過程中,使用“BackSpace”鍵刪除前一個線段,應用“Shift”鍵和鼠標左鍵增加過孔,運用“Ctrl+Tab”鍵切換過孔類型,其他操作與AddRoute操作類似。

PADSLayout為讀者提供了功能各異的布線工具,用戶可以靈活使用,各工具的相互配合可以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布線設計,切不可將整個設計工作寄希望于某一種布線操作來完成。11.2.5增加拐角和分割走線

1.增加拐角(addcorner)增加拐角按鈕是走線的修改工具,它可以將一條連線在選定的位置上分成兩段新的線段,它的功能與走線過程中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AddCorner】是一樣的,這兩種操作都受當前的角度模式設置的限制。由于增加拐角后,修改后的導線很難滿足角度要求(斜45°、水平和豎直),所以一般很少使用這種操作。

2.分割走線(split)分割走線可以將一條線段斷開,固定其中一個端點,另外一個端點能夠活動。隨著光標的移動,新生成的走線與端點隨之移動。如果要將固定的端點和活動的端點相互切換,則可以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wap】(交換命令)。在布線設計子工具欄中單擊分割走線(split)按鈕,進入分割走線狀態(tài),然后單擊需要修改走線的點,原來的走線就會在這里斷開。跟增加拐角的操作一樣,修改后的導線很難滿足角度要求(斜45°、水平和豎直),所以一般很少使用這種操作。一般不為某條已經布好的導線增加拐角,也不分割走線。如一定要修改導線,最好是刪除原來的導線,重新走線。11.2.6增加跳線跳線(jumper)和測試點(testpoint)都是電路板調試時用于測量的重要地方,用戶可以測量到該處的電氣參數(shù),甚至這些地方在調試時會成為飛線的地方。另外,跳線(jumper)在降低成本的電路板上也十分常見,因為通過跳線可以減少電路板層的數(shù)目,層數(shù)的減少必定導致成本的降低,但是層數(shù)的減少勢必造成某些連線不能在板上走通,這時就需要跳線(jumper)來輔助。下面以實例說明增加跳線的操作。操作實例:增加跳線

(1)打開本書所附光盤資料中的pwrdemoa.pcb(也就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帶的pwrdemoa.pcb設計文件)。

(2)執(zhí)行無模命令“DRP”,將On-LineDRC切換到“PreventErrors(禁止錯誤)”模式下。

(3)單擊工具欄中的按鈕,打開布線設計子工具欄,再單擊布線設計子工具欄的“AddRoute”按鈕,進入增加走線模式。

(4)單擊元件U9的第13個引腳(即板框右上角的那個元件上面一排引腳的右起第3個引腳),開始走線操作。

(5)向右上方移動光標,單擊鼠標左鍵,增加一個拐角,然后向右移動光標繼續(xù)布線。

(6)在元件U9的右上方空白處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AddJumper】,這時會出現(xiàn)一個跳線座子,跳線座子是可以在45°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放置的,跳線座子的長度可以調整,如圖11-11所示。

(7)按住“Ctrl”鍵,再單擊鼠標左鍵,暫時停止走線。

(8)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Components】,然后選中跳線座子。

(9)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Properties…】,調出跳線座的屬性對話框,如圖11-12所示。圖11-11增加跳線的操作圖11-12【JumperProperties】對話框對于該對話框,各項的含義很容易理解,這里就不再介紹了。為了改變跳線的放置方向,可以把【Rotation】編輯欄下的數(shù)值改為0,然后單擊“OK”按鈕關閉對話框,這樣跳線座子就水平放置了。在這個對話框中,還可以改變跳線座子每個焊盤的大小,焊盤之間的相對位置,等等。

(10)在設計窗口的空白處單擊鼠標左鍵,取消跳線座子的選中狀態(tài)。

(11)按“F3”鍵,進入動態(tài)布線模式。

(12)完成這個網絡剩下的走線,最后的效果如圖11-13所示。圖11-13增加跳線的最終效果圖11.2.7增加測試點測試點(testpoint)在缺省狀態(tài)下相當于一個過孔,示波器或者萬用表等測量工具的表筆可以很方便地插入測試點進行測量;測試點也可以作為飛線的焊盤,焊出來的飛線可以被邏輯分析儀的夾子夾住測量,可見測試點是電路板調試時的重要工具。有經驗的電路板設計者清楚知道哪些地方是關鍵點,需要放置測試點用于調試時的測量。設計電路板的初學者在設計簡單電路時不妨多增加測試點,特別是現(xiàn)在貼片元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增加測試點就非常有必要。當然測試點也不是越多越好,因為測試點的增加會使連線上的高頻特性變得非常差,所以增加高頻走線的測試點時要慎重考慮。在PADSLayout中,常用的增加測試點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方法一

(1)單擊布線設計子工具欄中的“增加測試點(addtestpoint)”按鈕,進入增加測試點模式。

(2)在需要增加測試點的導線部分單擊鼠標左鍵即可增加測試點。

2.方法二

(1)選中需要增加測試點的導線。

(2)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AddTestPoint】。如圖11-14所示為增加測試點的結果。用戶可以通過修改屬性,為現(xiàn)有的過孔或者引腳增加測試點屬性,使之成為測試點。圖11-14在導線中間增加測試點測試點11.3修改電路原理圖的操作很多初學者不熟悉這一節(jié)內容,當他們需要修改電路原理圖(比如改變元件的連接關系、更換不同的元器件、刪除元件、添加元件等)時,總是操作不成功,這讓他們很苦惱。這也正是PADSLayout與Protel的一個不同之處,在PADSLayout中,所有修改電路原理圖的操作,都必須在ECO(engineeringchangeorder)模式下進行。

ECO也就是工程設計修改。在PCB的設計過程以及PCB設計完成之后,有時難免要修改電路的原理圖。PADSLayout提供了兩種最主要的修改電路原理圖的方法:一種是利用OLE動態(tài)鏈接來進行自動修改;另一種是利用PADSLayout提供的ECO子工具欄進行手工修改。

OLE是一種動態(tài)的鏈接,它能夠將完全獨立的兩個應用窗口融會貫通,不單是本系統(tǒng),且對于本系統(tǒng)以外的其他應用程序也能做到數(shù)據共享。比如同Office的鏈接,PADSLayout可以瞬間將當前設計的有關數(shù)據傳入Excel中進行數(shù)據處理,這給設計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因為本書采用OrCAD繪制電路原理圖、PADSLayout設計印制電路板,所以不方便利用OLE動態(tài)鏈接來進行自動修改,但是這并不影響PADSLayout在PCB設計方面的優(yōu)秀性能。不管是Protel還是PADSLayout,在自動修改之前都必須做很多準備工作,比如,創(chuàng)建在原理圖中增加的元件、制作PCB封裝,等等,并且只有在手工修改好電路原理圖文件或者手工修改好PCB文件后才能自動修改對應的文件。這樣從整體來看,一次設計修改(包括原理圖和PCB的修改),手工的工作量很大,電腦自動修改的工作很少,所以全部采用手工修改設計并不影響PADSLayout在PCB設計方面的優(yōu)勢。下面著重介紹利用PADSLayout提供的ECO子工具欄進行手工修改電路原理圖的方法和步驟。11.3.1ECO參數(shù)設置要修改電路原理圖,必須先進入ECO模式。下面先舉例介紹如何進入ECO模式,再詳細介紹如何設置ECO參數(shù)。操作實例:進入ECO模式

(1)打開本書所附光盤資料中的pwrdemoa.pcb(也就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帶的pwrdemoa.pcb設計文件)。

(2)按“Esc”鍵,使光標處于選擇狀態(tài),退出任何模式,也就是說關閉任何子工具欄,使窗口只剩下主工具欄。

(3)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Components】,隨意選中一個元件。

(4)按鍵盤上的“Delete”鍵,調出如圖11-15所示的提示信息對話框。該信息表明,刪除操作只能在ECO模式下執(zhí)行。圖11-15提示信息對話框

(5)單擊按鈕,打開布線設計子工具欄,進入布線操作模式。

(6)按“Esc”鍵,使光標處于選擇狀態(tài),再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Components】。

(7)隨意選中一個元件,按鍵盤上的“Delete”鍵,調出如圖11-15所示的提示信息。該信息表明,刪除操作只能在ECO模式下執(zhí)行。

(8)單擊主工具欄上的ECO按鈕,調出如圖11-16所示的【ECOOptions】對話框。

(9)單擊“OK”按鈕關閉該對話框,這樣就打開了ECO子工具欄,進入了ECO工作模式,如圖11-17所示。圖11-16【ECOOptions】對話框圖11-17打開ECO子工具欄上面的操作過程表明:如果在布線操作、繪圖操作等其他操作模式下進行有關電路原理圖的設計修改,PADSLayout系統(tǒng)會調出如圖11-15所示的提示信息,告知用戶要切換到ECO工作模式下進行修改。PADSLayout系統(tǒng)對所有有關電路原理圖的設計修改實行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記錄所有ECO修改數(shù)據。這個記錄所有修改數(shù)據的ECO文檔不只可以對電路原理圖實施自動修改,使其與PCB設計保持一致(因為我們采用OrCAD繪制電路圖,不能實現(xiàn)這一功能),而且由于它可以使用文字編輯器打開,所以又為設計提供了一個可供查詢的證據。注意:在PCB的設計過程中,如果是打開文件后第一次單擊PCB設計窗口主工具欄中的“ECO”按鈕,則會調出如圖11-16所示的【ECOOptions】對話框。打開ECO子工具欄后,單擊其中的按鈕,也會調出【ECOOptions】對話框?!綞COOptions】對話框中的各項參數(shù)的含義如下:●?WriteECOfile(記錄ECO文件)。該復選項表示PADSLayout系統(tǒng)將在ECO工作模式下修改電路圖的操作記錄在路徑名(Filename)編輯框中所指定的文件內,這個文件可以直接用來同步修改相應的電路原理圖(如果是采用PowerLogic繪制電路原理圖的話)。如果不選擇該選項,則【ECOOptions】對話框中的所有選項都不被激活?!?Appendtofile(追加到文件中)。如果選擇該選項并且使用同一文件來記錄修改數(shù)據,那么在ECO修改中,每一次的修改數(shù)據都會追加到前一次記錄之后,而不會將以前的記錄覆蓋?!?Filename(文件名)。設置記錄修改數(shù)據的文件名和保存此文件的路徑,默認的文件名是“設計文件名?.ECO”?!?WriteECOfileafterclosingECOtoolbox。在關閉ECO子工具欄、退出ECO模式時更新ECO文件數(shù)據,這樣會清除Undo緩存區(qū)的內容,不能再進行撤銷操作?!?ExpandPartAttributes。選中該選項,表示擴展元件屬性的記錄?!?ExpandNetAttributes。選中該選項,表示擴展網絡屬性的記錄?!?OutputonlyECORegisteredParts。如果選擇該選項,表示在ECO中只能記錄在建立元件時已經注冊了的元件?!?OutputDecalChanges。該選項表示把封裝的修改情況記錄到文件中。設置完成后單擊“OK”按鈕,系統(tǒng)即進入ECO修改模式,并且打開ECO子工具欄,如圖11-17所示。從ECO子工具欄中每一個修改工具按鈕的含義可以看出能夠對電路原理做哪些方面的修改,詳細介紹如下。●?AddConnection:增加元件引腳與引腳之間的連接?!?AddRoute:增加走線?!?AddComponent:增加元件?!?RenameNet:修改網絡名稱?!?RenameComponent:修改元件編號?!?ChangeComponent:更換元件。●?DeleteConnection:刪除元件引腳與引腳之間的連接?!?DeleteNet:刪除網絡?!?DeleteComponent:刪除元件?!?SwapPin:交換引腳?!?SwapGate:交換門。●?SetupRules:修改設計規(guī)則?!?AutoRenumber:自動重新編號?!?AutoSwapPin:自動交換引腳?!?AutoSwapGate:自動交換門?!?AutoTerminatorAssign:在ECLPin之間交換網絡名?!?AddReuse:增加重用模塊?!?Preferences:參數(shù)設置。11.3.2增加兩個引腳之間的連接關系有時需要在PCB中增加某兩個引腳之間的連接(按照原來的電路原理圖,這兩個引腳是不應該連接在一起的),ECO子工具欄的第1個按鈕(AddConnection)就是用來增加連接的。新的連接用鼠線(又稱為飛線)來指示,鼠線是繪制導線之前用來指示各個引腳之間的連接關系的,繪制導線后鼠線就會消失。有兩種增加連接的操作方法,介紹如下。

(1)先單擊“AddConnection”按鈕,再單擊想連接的起始引腳,鼠線就會將鼠標十字光標與該引腳連接起來,將十字光標移動到另一個引腳上,單擊鼠標左鍵就把這兩個引腳連接起來了,這時鼠線還連接在鼠標上,用戶還可以繼續(xù)把其他的引腳連接到該網絡上。如果用戶不想再增加連接了,可以按“Esc”鍵退出增加連接的模式。

(2)先單擊希望連接的起始引腳,再單擊“AddConnection”按鈕,然后單擊另一個引腳。增加連接的操作很簡單,如果是合并兩個網絡,將出現(xiàn)對話框讓你確定新的網絡名。既可以采用原來網絡名中的任何一個網絡名作為合并后新的網絡名,也可以重新命名網絡。要增加連接,先必須尋找連接的元件引腳,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無模命令“S”來定位,這樣既準確又快捷。

ECO子工具欄中的第2個按鈕(AddRoute)用于增加走線,走線就是電路板上的銅皮導線。其實這個功能同布線設計子工具欄中的“AddRoute”按鈕的功能一樣,在這里重復這個功能是因為PADSLayout要統(tǒng)一記錄這個ECO增加走線的修改過程和其他ECO過程。下面以實例介紹增加連接的操作方法。操作實例:增加連接

(1)打開本書所附光盤資料中的pwrdemoa.pcb(也就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帶的pwrdemoa.pcb設計文件)。

(2)執(zhí)行【Setup】→【DisplayColors…】菜單命令,調出【DisplayColorsSetup】對話框,將“Ref.Des.”一列設置為綠色,然后單擊“OK”按鈕關閉該對話框。這時,PCB工作區(qū)中所有元件的編號都顯示了出來。

(3)單擊主工具欄中的“ECO”按鈕,調出【ECOOptions】對話框,如圖11-16所示,再單擊“OK”按鈕將其關閉,則系統(tǒng)打開了ECO子工具欄。

(4)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AddConnection”按鈕,進入增加連接(AddConnection)模式。

(5)輸入無模命令【SU9.11】,然后回車,這樣就查找到了元件U9的第11個引腳。

(6)按鍵盤上的空格鍵,確定元件U9的第11個引腳作為起始連接引腳。這時移動光標,從這個引腳就會牽引出一條鼠線。

(7)輸入無模命令【SU8.11】,然后回車,光標就會定位到元件U8的第11個引腳上。

(8)按鍵盤上的空格鍵,確定元件U8的第11個引腳作為第二個連接引腳。這時移動鼠標,從這個引腳還會牽引出一條鼠線,還可以選擇其他的引腳連接到一起。

(9)單擊鼠標右鍵,調出如圖11-18所示的菜單。該菜單各項的功能如下?!?Backup:取消這一次操作,回到上一次的狀態(tài)。圖11-18鼠標右鍵菜單●?DeriveNetNamefromPinFuntion:根據引腳功能命名網絡名?!?RenameCurrentNet:重新命名當前的網絡。執(zhí)行該菜單命令,調出如圖11-19所示的重命名網絡對話框?!?Cancel:結束本次操作,完成連接。

(10)執(zhí)行圖11-18所示右鍵命令【Cancel】,結束增加連接的操作,但是光標仍處于增加連接的工作狀態(tài)。至此,在元件U9的第11個引腳和元件U8的第11個引腳之間就增加了一根鼠線,這就意味著在這塊PCB上增加了一個網絡,如圖11-20所示,焊盤之間將出現(xiàn)新的鼠線。圖11-19重新命名網絡圖11-20增加的連接

(11)執(zhí)行無模命令【SU9.14】,將光標定位到元件U9的第14個引腳上。

(12)按鍵盤上的空格鍵,確定元件U9的第14個引腳為增加連接的起始引腳。

(13)執(zhí)行無模命令【SU9.13】,將光標定位到元件U9的第13個引腳上。

(14)按鍵盤上的空格鍵,將元件U9的第13個引腳和第14個引腳所在的網絡合并為一個網絡,這時調出如圖11-21所示的【DefineNameofMergedNet】對話框。該對話框各項的含義顯而易見,就是為了確定合并后網絡的名稱,這里就不再介紹了。圖11-21【DefineNameofMergedNet】對話框

(15)單擊“OK”按鈕,關閉如圖11-21所示的【DefineNameofMergedNet】對話框。

(16)單擊鼠標右鍵,調出如圖11-18所示的菜單,選擇其中的【Cancel】命令,結束增加連接的操作(或者按“Esc”鍵結束本次增加連接的操作)。至此,就成功合并了兩個網絡,在元件U9的第13和第14個引腳之間增加了一個連接,如圖11-22所示。圖11-22合并兩個網絡11.3.3增加元件如果在當前的PCB設計中需要增加元件,則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AddComponent”按鈕,調出如圖11-23所示的【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該對話框各項的含義顯而易見,不再單獨介紹。用戶必須先確定待添加元件所在的元件庫以及該庫所在的路徑,然后在過濾器中輸入關鍵字符確定元件列表中顯示哪些元件類型(如果在過濾器中輸入“*”,則表示把指定庫中所有的元件類型都顯示在列表中)。在【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中,從PartTypes下面找到所需要的元件后單擊“Add”按鈕即可將此元件從元件庫添加到當前PCB設計中。圖11-23【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注意:PADSLayout系統(tǒng)從元件庫調元件到PCB設計中時,系統(tǒng)先搜索當前PCB設計中是否有增加的此元件類型,如果有,系統(tǒng)會直接從當前設計中復制該元件類型;如果沒有,系統(tǒng)會到指定的元件庫中去尋找。所以有時一些用戶在PCBDecalEditor中修改了元件庫中某一個元件后用同樣的元件類型名保存,但是在PCB設計窗口試圖調用修改后的元件時,調用到的元件仍然同以前沒有修改過的一樣,這是因為沒有將修改以前的那個元件從PCB設計窗口刪除,系統(tǒng)增加該元件類型時從當前PCB設計窗口中找到了該元件類型,所以調出來的元件當然跟沒有修改過的一樣。下面以實例說明增加元件的操作。操作實例:增加元件

(1)打開本書所附光盤資料中的pwrdemoa.pcb(也就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帶的pwrdemoa.pcb設計文件)。

(2)執(zhí)行【Setup】→【DisplayColors…】菜單命令,調出【DisplayColorsSetup】對話框,將“Ref.Des.”一列設置為綠色,然后單擊“OK”按鈕關閉該對話框。這時,PCB工作區(qū)中所有元件的編號都顯示了出來。

(3)單擊主工具欄中的“ECO”按鈕,調出如圖11-16所示【ECOOptions】對話框,單擊“OK”按鈕將其關閉,則系統(tǒng)打開ECO子工具欄。

(4)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AddComponent”按鈕,進入增加元件(AddComponent)模式,同時調出圖11-23所示的【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

(5)在【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中的Library列表欄中選擇PADSLayout系統(tǒng)安裝目錄下的common庫,例如“C:\MentorGraphics\2007PADS\SDD_HOME\Libraries\common”。

(6)在【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中的【Items】編輯欄中輸入“*”,然后單擊編輯欄旁邊的“Apply”按鈕,這樣就會在【PartType】列表中會把common庫中的所有元件都列出來。

(7)在【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中的“PartTypes”窗口中選擇元件類型“0603”,然后單擊“Add”按鈕。這時調出如圖11-24所示對話框,需要用戶確定該元件編號的前綴字母。

(8)在如圖11-24所示對話框中輸入字母“R”(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輸入其他合適的字母),單擊“OK”按鈕關閉該對話框。

(9)單擊【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中的“Close”按鈕,關閉該對話框。這時類型為0603的元件的PCB封裝的輪廓附著在光標上,在合適的地方單擊鼠標左鍵,放置好元件。放置好的元件R13如圖11-25所示,編號13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動添加的。不要隨意修改這個編號,因為系統(tǒng)自動添加編號可以保證PCB設計中元件的編號不會重復。圖11-24確定元件編號的前綴字母圖11-25增加的元件R13

(10)繼續(xù)單擊鼠標左鍵,還可以放置元件類型0603。為了放置其他的元件,在這里按“Esc”鍵,退出增加元件的狀態(tài)。

(11)再次單擊ECO子工具欄上的“AddComponent”按鈕,進入增加元件(AddComponent)模式,同時調出如圖11-23所示的【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

(12)在【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中的【Library】列表欄中選擇PADSLayout系統(tǒng)安裝目錄下的common庫,例如“C:\MentorGraphics\2007PADS\SDD_HOME\Libraries\common”。

(13)在該對話框中的【Items】編輯欄中輸入“DIP20”,然后單擊編輯欄旁邊的“Apply”按鈕,這樣就會在【PartType】列表中會把DIP20這個元件列出來。

(14)在該對話框中的“PartTypes”窗口中選擇元件類型“DIP20”,然后單擊“Add”按鈕。這時調出如圖11-26所示的提示信息,該信息告訴用戶,在當前的PCB設計文件中,已經有了元件類型“DIP20”。這次增加元件類型的操作不會從元件庫中調用,而是直接復制PCB設計文件中的元件類型“DIP20”。

(15)關閉如圖11-26所示的提示信息,再關閉【GetPartTypefromLibrary】對話框,在PCB設計窗口單擊鼠標左鍵,這樣就增加了一個元件DIP20。如果On-LineDRC處于“PreventErrors”模式下,則沒有辦法放置這個增加的元件,因為元件重疊違反了設計規(guī)則。圖11-26提示信息對話框注意:①另外一種增加元件的方法是,先在PCB設計窗口選中某個元件,再單擊ECO子工具欄上的“AddComponent”按鈕,這樣就復制了這個元件。

②新增加的元件與其他的元件沒有任何連接關系,必須使用“AddConnection”按鈕增加這個元件與其他元件的連接關系。11.3.4修改網絡名和元件編號由于在使用OrCAD或其他的CAD軟件繪制電路原理圖時,有些網絡并沒有人為地命名,而是由系統(tǒng)隨機地自動產生網絡名,但是在PCB設計期間希望某些網絡有一個可表示出其網絡電氣特性的網絡名或者容易辨認的網絡名,從而為設計帶來方便。另外,由于設計需要,有時難免會給某些元件重新編號。這兩種操作都是涉及修改電路原理圖的操作,都必須在ECO模式下進行。操作實例:修改網絡名

(1)打開本書所附光盤資料中的pwrdemoa.pcb(也就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帶的pwrdemoa.pcb設計文件)。

(2)執(zhí)行【Setup】→【DisplayColors…】菜單命令,調出【DisplayColorsSetup】對話框,將“Ref.Des.”一列設置為綠色,然后單擊“OK”按鈕關閉該對話框。這時,PCB工作區(qū)中所有元件的編號都顯示了出來。

(3)單擊主工具欄中的ECO按鈕,調出如圖11-16所示【ECOOptions】對話框,單擊“OK”按鈕將其關閉,則系統(tǒng)打開ECO子工具欄。

(4)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使光標處于選擇狀態(tài)。

(5)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Traces/Pins】。

(6)執(zhí)行無模命令“SJ1.8”,將光標定位到元件J1的第8個引腳上。

(7)按空格鍵,選中元件J1的第8個引腳。

(8)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RenameNet”按鈕,調出如圖11-27所示的【RenameNet】對話框。網絡名“$$$6639”是系統(tǒng)自動產生的,為了便于識別這個網絡,可以給它重新取一個有意義的名稱。圖11-27【RenameNet】對話框

(9)在如圖11-27所示的【RenameNet】對話框中輸入“J1$8”,然后單擊“OK”按鈕關閉該對話框,這樣就修改了網絡名。注意:既可以先選中網絡,再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也可以先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再選中網絡,都可以達到修改網絡名的目的。修改元件編號的操作基本上和修改網絡名一樣,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RenameComponent”按鈕,然后選擇需要修改編號的元件,同時會調出如圖11-28所示的【RenamePart】對話框,在對話框中的【NewName】編輯欄中輸入一個編號后單擊“OK”按鈕即可完成元件的重新編號。如果當前設計中有重復編號的元件,則系統(tǒng)會調出警告窗口,告知此元件已被使用,那么必須換用其他元件編號或者先將重復的元件編號修改為其他的編號。圖11-28【RenamePart】對話框11.3.5更換元件類型或PCB封裝在PCB設計過程中,有時需要將某些元件更換成其他的元件類型(PartType),或者需要將某些元件更換成原來類型下的不同的PCB封裝,更換前后元件的引腳數(shù)量、引腳排列都有可能不一樣,這時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ChangeComponent),就可以隨時在線更換當前設計中的任何元件。操作實例:更換元件PCB封裝和元件類型

(1)打開本書所附光盤資料中的pwrdemoa.pcb(也就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帶的pwrdemoa.pcb設計文件)。

(2)執(zhí)行【Setup】→【DisplayColors…】菜單命令,調出【DisplayColorsSetup】對話框,將“Ref.Des.”一列設置為綠色,然后單擊“OK”按鈕關閉該對話框。這時,PCB工作區(qū)中所有元件的編號都顯示了出來。

(3)單擊主工具欄中的“ECO”按鈕,調出如圖11-16所示【ECOOptions】對話框,再單擊“OK”按鈕將其關閉,則系統(tǒng)打開ECO子工具欄。

(4)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使光標處于選擇狀態(tài)。

(5)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Components】。

(6)執(zhí)行無模命令“SSC12”,選中元件C12。

(7)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ChangeComponent”按鈕,使元件C12處在待修改的狀態(tài)。

(8)單擊鼠標右鍵,調出如圖11-29所示的菜單。

(9)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Properties…】,調出如圖11-30所示的元件C12的屬性對話框,該對話框提供了在線更換PCB封裝的方法。圖11-29鼠標右鍵菜單圖11-30元件的屬性對話框

(10)在如圖11-30所示對話框中單擊“Decal”選擇欄的下拉按鈕,可見這個元件類型下有3種PCB封裝可供選擇,這里選擇CC1812,然后單擊“OK”按鈕關閉該對話框。此時元件C12的PCB封裝就被更換了,并呈高亮顯示,如圖11-31所示。以下操作為更換元件類型。(注意:這里純粹是示范操作,并非該實際電路需要這樣。)

(11)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再單擊按鈕,然后單擊元件“C12”。

(12)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LibraryBrowse…】,如圖11-29所示。執(zhí)行該命令后,調出如圖11-32所示的更換元件類型對話框。圖11-31更換PCB封裝后的C12圖11-32更換元件類型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在【Library】下拉列表框中選擇“C:\MentorGraphics\2007PADS\SDD_HOME\Libraries\common”,在【Items】編輯欄輸入“*”并單擊它旁邊的“Apply”按鈕(這樣會顯示common庫中的所有元件),在PartTypes窗口中選擇“DIP10”,然后單擊“Replace”按鈕,調出如圖11-33所示的確認對話框,單擊“Yes”按鈕關閉它,調出如圖11-34所示的分配引腳的對話框。采用系統(tǒng)默認的引腳對應關系,然后單擊“OK”按鈕關閉如圖11-34所示的對話框。

(13)單擊“Close”按鈕,關閉如圖11-32所示的更換元件類型對話框,這樣元件C12的類型更換成為DIP10,最后效果如圖11-35所示。圖11-33確認對話框圖11-34分配引腳的對話框圖11-35更換元件類型后的C12如圖11-29所示的鼠標右鍵菜單的第3個命令“Find…”,不僅可以將被選擇的元件更換成同類型元件的不同封裝,還可更換成別的元件類型,所以從這一點看是包括了第1和第2個菜單命令的功能,但是在更換時,用來更換的元件類型卻只能在當前的PCB設計中尋找,這也是使用第3個命令的局限性。11.3.6刪除連接、網絡和元件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刪除連接是刪除兩個元件引腳之間的走線和鼠線連接,也就是刪除一個引腳對(pinpair),而網絡包含一個或多個引腳對,所以刪除網絡是刪除整個網絡的走線和鼠線連接。刪除連接就有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原來的一個網絡被分割成了兩個網絡。何解決這些問題,下面舉例介紹。操作實例:刪除連接、網絡和元件

(1)打開本書所附光盤資料中的previewrouted.pcb(也就是PADSLayout系統(tǒng)自帶的previewrouted.pcb設計文件)。

(2)執(zhí)行【Setup】→【DisplayColors…】菜單命令,調出【DisplayColorsSetup】對話框,將“Ref.Des.”一列設置為綠色,然后單擊“OK”按鈕關閉該對話框。這時,PCB工作區(qū)中所有元件的編號都顯示了出來。

(3)單擊主工具欄中的“ECO”按鈕,調出如圖11-16所示【ECOOptions】對話框,單擊“OK”按鈕將其關閉,則系統(tǒng)打開ECO子工具欄。

(4)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使光標處于選擇狀態(tài)。

(5)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Traces/Pins】。

(6)執(zhí)行無模命令“SU2.21”,將光標定位到元件U2的第21個引腳。

(7)單擊鼠標左鍵,選中元件U2的第21個引腳,然后按鍵盤上的“F6”鍵,選中整個網絡??梢钥吹?,這個網絡連接了元件U2的第21個引腳、元件U1的第21個引腳和元件J1的第13個引腳。

(8)在PCB工作區(qū)的空白處單擊鼠標左鍵,取消網絡的選中狀態(tài)。

(9)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DeleteConnection”按鈕,使鼠標處于刪除連接的狀態(tài)。

(10)執(zhí)行無模命令“SU2.21”,將光標定位到元件U2的第21個引腳。

(11)單擊鼠標左鍵,調出如圖11-36所示的確認對話框。圖11-36確認對話框

(12)單擊“OK”按鈕,關閉如圖11-36所示的確認對話框。這樣就把元件U2的第21引腳從網絡A10中刪除了,但是并沒有刪除這個引腳。

(13)單擊主工具欄上的按鈕,撤銷剛才的操作,這樣就恢復了引腳對U1.21-U2.21的走線和連接(上述操作純粹是示范,并非實際需要,下同)。

(14)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使光標處于選擇狀態(tài)。

(15)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Nets】。

(16)執(zhí)行無模命令“SU2.21”,將光標定位到元件U2的第21個引腳,再單擊鼠標左鍵,選中網絡A10。

(17)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DeleteNet”按鈕,調出如圖11-37所示的確認對話框。

(18)單擊按鈕,關閉該對話框。這樣就刪除了網絡A10。

(19)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使光標處于選擇狀態(tài)。

(20)執(zhí)行鼠標右鍵命令【SelectComponents】。

(21)執(zhí)行無模命令“SSU4”,選中元件“U4”。

(22)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DeleteComponent”按鈕,調出圖11-38所示的確認對話框。

(23)單擊“OK”按鈕,關閉該對話框,調出如圖11-39所示的信息窗口,這個窗口顯示了刪除被選元件后,哪些網絡連接會從設計中刪除。圖11-37確認對話框圖11-38確認對話框圖11-39被刪除的網絡

(24)單擊按鈕,關閉該信息窗口,這樣就刪除了元件“U4”。注意:①既可以先選擇元件,再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也可以先單擊ECO子工具欄中的按鈕,再選擇元件,都可以刪除被選擇的元件。

②如果刪除的引腳對位于某個網絡的中間,那么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