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同步教學課件(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同步教學課件(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同步教學課件(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同步教學課件(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同步教學課件(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統(tǒng)編版)精講課同步精品專輯第一單元

政治制度考情分析知識坐標知識梳理與探究對點訓練本節(jié)精練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唯物史觀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及其原因,培養(yǎng)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認識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所處的特定時空環(huán)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探究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央與地方關系、君權和相權的發(fā)展演變,并理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特征,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認識自秦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演變線索,說明中央王朝對地方治理的歷史驗和教訓,培養(yǎng)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家國情懷讓學生了解歷史上中央對地方的行政管理,加深對中國國情的認識,認同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發(fā)展。二、高考考情分析時間全國卷地方卷2024浙江·尚書各部門的職能湖南·西周血緣政治

廣東·禮器的政治功能甘肅·文書行政的標準

黑吉遼·赦書的功用湖南·漢初推行郡國并行制的原因2023廣東·周王干預諸侯國的內(nèi)政、東晉專制皇權弱化浙江·秦朝的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國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福建·商王的統(tǒng)治權江蘇·宗法政治體制的破壞2022【甲卷】唐代的專制集權【乙卷】宋代地方行政廣東·南北朝時期北齊到隋唐政府機構變化湖南·清朝君主集權山東·隋代政區(qū)改革2021【乙卷】西周分封制下的采邑制山東·西漢的地方制度

湖南·漢朝王國問題湖北·春秋等級制度的發(fā)展、東漢的中央集權河北·三國魏刺史職權的異變

浙江·西周分封制2020【Ⅲ卷】明朝內(nèi)閣權力浙江·西周政治制度的神權與王權、唐朝的政事堂三、知識坐標朝代制度軌跡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zhàn)國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自主學習:先秦時期國家政治制度的演變歷程朝代制度軌跡夏朝王位世襲制,啟繼位出現(xiàn)商朝內(nèi)外服制發(fā)展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完善東周春秋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瓦解轉型戰(zhàn)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出現(xiàn)萌新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自主學習:先秦時期國家政治制度的演變歷程材料1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左傳·襄公十四年》這段話的大意:上天為民眾設立君主,讓君主替代上天管理民眾,不讓民眾失去天性;又為君主設置了輔佐,讓君主行事不要過度,用古老的原始民主傳統(tǒng),勸誡晉悼公要做一個好的國君。(一)夏朝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禹死后,其子啟繼位,打破

原始民主制下的禪讓政治傳統(tǒng),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政權性質:公天下

→家天下權力傳承:傳

賢→傳

子社會形態(tài):原始公有制→奴隸私有制材料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是謂小康。

——《禮記·禮運》

傳賢傳子王位世襲體現(xiàn)了權位的不可轉移,后來成為封建君主專制的特征之一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認識:王位世襲制的出現(xiàn)是私有制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是階級對立的必然趨勢,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對點訓練:關于啟的繼位,古書中有不同記載?!妒酚洝は谋炯o》寫道:“益(禹晚年培養(yǎng)的接班人)讓帝禹之子啟。”《戰(zhàn)國策·燕策一》記載:“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這說明A.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歷史的必然B.歷史記載受時代和主觀立場影響C.久遠古書文獻相互矛盾難以考證D.歷史文獻真?zhèn)伪仨毜玫娇脊庞∽CB(二)商朝制度1.中央:商朝已有較系統(tǒng)的國家機構和

分掌內(nèi)外服各類事務的官吏。2.地方:商王直接控制內(nèi)服王畿地區(qū),

王畿四周是外服。內(nèi)服外服松散的聯(lián)盟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原因: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還不高,社會組織中的血緣關系尚未完全被打破,商朝沒有能力對王畿之外的廣大地區(qū)實行直接控制。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問題2:結合圖片與所學知識,分析分封制的影響。

周天子是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控制著王畿地區(qū),其他地方則分封給與周天子有血緣關系的同姓貴族、異姓功臣或舊貴族,在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在國內(nèi)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貴族等級分封序列。諸侯雖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統(tǒng)治權,但也要服從周天子的政令,承擔對周王室的義務。

分封制(三)西周制度

積極影響:(1)鞏固了周王室的統(tǒng)治,使周的統(tǒng)治范圍不斷擴大;(2)密切了

與周邊民族的關系,有利于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與認同。

消極影響:(1)層層分封,形成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2)諸侯有相對獨

立性,埋下了分裂割據(jù)的隱患。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

商代,王位的繼承……既有傳子者,也有傳弟者。傳子者中,又有傳長子與傳幼子等多種。……商代中期的九世之亂,根源即在于此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親-宗法關系來統(tǒng)領,存在著嚴格的父權家長制。父為“家君”,君為“國父”,君父同倫,家國同構,宗法制度因而滲透于社會整體,甚至掩蓋了階級和等級關系。

宗法制宗法制:周天子是天下大宗,各級貴族相對周天子

是小宗,周天子與各級貴族都實行嫡長子

繼承制。材料5《禮》曰:宗人將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長和睦也。

——班固《白虎通義》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

——《呂氏春秋》問題3:據(jù)材料和所學,分析宗法制對當時有哪些影響?(三)西周制度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的團結和穩(wěn)定,鞏固統(tǒng)治秩序。對點訓練:(2019全國Ⅰ卷)據(jù)學者考訂,商朝產(chǎn)生了17代30位王,多為兄終弟及;而西周產(chǎn)生了11代12位王。這反映出A.禪讓制度的長期影響B(tài).王位繼承方式的變化C.君主壽命的時代差異D.血緣紐帶關系的弱化B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材料6貴族們的衣食住行,車馬輿服各個方面都有清晰的規(guī)定。有以多為貴的。如宗廟數(shù)量上,“天子七廟,諸侯五廟”。有以小為貴者。如飲食上,“天子一食,諸侯再”。貴族們不能如饕餮之徒一樣無節(jié)制的飲食,而平民則可以隨心所欲。

——《周禮·禮器》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三)西周制度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士三,鼎是權力的象征(1)目的:維護分封制和宗法制,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2)內(nèi)容:禮樂制度就是對統(tǒng)治階級日常的政治、社會活動(如祭神、結婚、喪葬等)制定一些規(guī)則和儀式,不同等級的貴族要行不同的禮儀。(3)作用:周禮成為維護等級制度、維護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統(tǒng)治秩序的穩(wěn)定。分封制:解決權力分配問題,天下歸周(姬)(國家從血緣部落到天下共主)宗法制:解決權力繼承問題,天下歸宗(嫡)(王權從多子到一子)禮樂制:解決權力認同問題,天下歸心(序)(統(tǒng)治秩序制度化、和諧化)

禮樂制1.西周為避免“殷道衰,諸侯或不至。殷復興,諸侯歸之”的局面再次出現(xiàn),進行了“天下歸周”“天下歸宗”“天下歸心”的制度設計。西周的制度設計A.削弱了諸侯勢力 B.蘊含著大一統(tǒng)思想C.實現(xiàn)了權力集中 D.促進了周文化傳播2.有學者指出,商代王位繼承有兩條原則:一是按照“子以母貴”的原則,“把非正式配偶,即庶妃妾所生的子排除在王位繼承以外”;二是“在有王位繼承權的兄弟中,將長子置于特殊的地位”。據(jù)此可知,商代A.宗法制成為典型的政治特征B.兄終弟及制度已遭廢棄C.嫡長子擁有王位繼承優(yōu)先權D.神權與王權結合較密切BC對點訓練(四)商周政體中的原始民主遺存材料7西周、春秋時期,氏族制殘余猶未完全泯滅,這一時期仍存在的原始民主制遺存有:一、臣僚對國君的輔貳制(以卿佐輔佐君主),最高執(zhí)政在君主行為失度或社稷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時,可以以“師?!钡纳矸菪惺柜g議、立君、攝政的特殊權力。二、君主與眾卿共同商議大事的朝議制。三、國人參政制。當時政體雖以貴族專制為主,但臣權、民權對君權依舊可起到某種制約作用。——摘編自徐鴻修《周代貴族專制政體中的原始民主遺存》問題4:據(jù)材料7,結合所學,指出西周、春秋時期國君權力在哪些方面受到限制?1.君主的權力不是絕對的,原始民主

傳統(tǒng)對君主的權利有制約作用;2.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君主要征求

自由民“國民”的意見;3.國人也可以通過輿論來干預朝政。4.原始民主傳統(tǒng)在春秋各國政治中仍

然有一定影響。臣僚的輔政權,議政方式,參政群體等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材料8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完成了社會的轉型。血緣社會轉向了地緣社會,封建諸侯、貴族分權轉向了專制獨裁、皇帝集權,血緣宗法制度崩潰,地緣郡縣政治確立,最后形成中央集權制度。

——辛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材料9(戰(zhàn)國時期)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開展政治、經(jīng)濟、軍事、社會制度改革。變法運動成為戰(zhàn)國時期的一股潮流,各國通過變法,推動了社會轉型,逐步建立起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

——《中外歷史綱要(上)》(五)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制度問題5:戰(zhàn)國時期政治制度的表現(xiàn)及產(chǎn)生的原因?表現(xiàn):君主專制加強,郡縣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體制產(chǎn)生。原因: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宗族血緣關系瓦解,貴族等級分封制解體;各國政治上的重大變革,使君主權力得到加強。對點訓練:(2024山東)西周時期,諸侯國在奉行周禮的同時,多尊重當?shù)卦械娘L俗;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變革禮制,移風易俗,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諸侯國轉變做法主要是為了A.重構統(tǒng)治秩序B.限制貴族特權C.以德行教化民眾D.打破宗法血緣關系A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

“專制主義”指國家政權的主宰和中央決策方式,即皇權至上、皇帝獨裁。(主要矛盾:皇權vs相權)

“中央集權”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絕對服從中央。(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形成從漢到元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完善明清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頂峰及衰落注:秦朝是正式形成期,但是早在春秋戰(zhàn)國就已開始過渡轉型。(一)概念區(qū)分“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1)經(jīng)濟基礎: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分散性,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

來維護社會安定,保障生產(chǎn);(2)理論基礎:法家集權思想;(3)政治基礎:新興地主階級需要建立集權統(tǒng)治來保護其利益;(4)自然環(huán)境:疆域遼闊,需要中央集權政權進行管理;(5)前提條件:秦的統(tǒng)一。確立原因二、秦朝時期的政治制度丞相和諸大臣聽命于皇帝,一切軍政事務的決定權都在皇帝手中。1.皇帝制度特點:皇權至上皇帝獨尊皇位世襲材料10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11秦始皇頭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掛的玉串稱旒。他穿的衣服稱袞服,有12種圖案。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記集解》材料12“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資治通鑒》卷第七《秦紀二》(一)中央二、秦朝時期的政治制度(一)中央2.三公九卿制特點:以皇權為中心,國與家同治,充分體現(xiàn)出“家天下”的特點。參政方式:三公九卿以“廷議”的方式討論國家軍政要務,供皇帝裁決,互不相屬,互相牽制?!巴⒆h”可以集思廣益,減少決策失誤,但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皇帝手中。問題6:結合圖片,理解皇權下的三公九卿制。對點訓練:秦漢時設朝議制度,遇軍國大事及君王難斷之事,皇帝便會召集群臣,商談解決方案,結果一般由宰相領銜上奏,最終決斷權歸皇帝所有。這一制度反映了A.國家大事由群臣決議B.皇權與相權的矛盾C.權力的平衡與制約D.一定程度減少決策失誤D二、秦朝時期的政治制度1.(全國卷)梁啟超在論述中國古代專制政治發(fā)展時說:“專制權稍薄弱,則有分裂,有分裂則有力征,有力征則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則專制權高一度,愈積愈進。”從中國古代歷史整體來看,這一論述中可以確認的是A.君主專制是維系統(tǒng)一的主要條件

B.分裂動蕩是專制權力產(chǎn)生的前提C.專制程度隨歷史進程而不斷加強D.武力奪取政權是專制制度的基礎2.秦朝建立后,有人對秦始皇說:“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于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山自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秦始皇于是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事統(tǒng)上法。秦始皇的應對舉措,意在A.宣揚君權至上思想 B.擴大五行之說影響C.證明權力的合理性 D.加強對思想的控制CC對點訓練(二)地方——郡縣制材料13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zhàn)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一)家天下,兵不復起……黔首(百姓)康定,利則長久。

——《金石萃編·秦繹山刻石》問題7: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

分析郡縣制的作用?作用:實現(xiàn)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對點訓練:(2023浙江)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秦國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相繼滅掉六國,進而開創(chuàng)了“海內(nèi)為郡縣”“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的局面,這表明

A.分封制度的終結

B.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國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湮滅

D.中華文明起源到早期國家形成的重大轉變B二、秦朝時期的政治制度材料14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觱(畢),勿敢留。留者以律論之?!端⒌厍啬怪窈?行書律》材料15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注:阻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蕭)何具得秦圖書也?!抉R遷《史記》

文書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各級官僚機構以文書行政。秦朝還建立了以郵驛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tǒng),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夠傳送到全國各地。問題8:根據(jù)材料分析秦朝文書制度有哪些影響?影響: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夠傳送到全國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為漢承秦制提供了重要資料和價值;為后世社會治理提供借鑒。(三)文書制度二、秦朝時期的政治制度(一)中央政治制度問題9:看漫畫和材料,指出君臣關系演進的歷史趨勢?材料16漢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著與皇帝議論國家大事,謂之“坐而論道”。宋朝時,大臣多出自科舉,已無“坐而論道”的資格,在皇帝面前必須直立奏對。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

——吳晗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對點訓練:(2020浙江)唐朝自太宗時起,有了以他官為宰相的記載。一些官員以“參議朝政”“參知政事”等名號預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則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號參與決策。唐代的宰相是一個集體,宰相議政辦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設立,反映了A.相權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趨向貴族化C.“外朝”參議要政D.政治決策走向透明開放A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文書行政管理制度西漢:中外朝制度東漢:確立尚書臺為新的

行政中樞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設內(nèi)閣清朝:設軍機處1.漢代——中外朝制(1)漢初:漢承秦制,三公九卿制(2)漢武帝:中外朝制度,從而

使外朝丞相的權力大大削弱;(3)西漢晚期:尚書權力逐漸增大(4)東漢: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

中樞,三公權力受到削弱?!咀詫W】梳理權力中樞的演變歷程(一)中央政治制度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對點訓練:(2022浙江)史載:“(西)漢成帝初置尚書五人,其一人為仆射,四人分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國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書),客曹(主外國夷狄)后又置三公曹(主斷獄),是為五曹?!庇纱丝芍狝.尚書臺正式確立為新行政中樞B.漢成帝開始設立中朝削弱相權C.尚書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職能D.尚書仆射控制中朝威脅到皇權C材料17“……尚書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書惟在政務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奪,尚有中書、門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說是政制上之一進步?!?/p>

——摘編自錢穆《國史大綱》材料18唐太宗說:“中書所出詔敕,頗有意見不同,或兼錯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書、門下本擬相防過誤?!涞忍仨殰缢结吖瑘允刂钡?,庶事相啟沃,勿上下雷同也?!薄敦懹^政要》問題10:據(jù)材料歸納三省六部的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尚書臺改稱尚書省,與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三省。隋文帝時,正式確立了三省六部。唐太宗時,常給品位較低的官員以宰相名號,擴大任用宰相的范圍。(一)中央政治制度2.隋唐——三省六部制作用:①三省分工明確,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分割相權,加強了皇權;③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成熟與

完善,為后世所沿襲。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二府:

①中書門下:中央最高行政機構,長官

為宰相;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宰

相行政權。

②樞密院:掌軍政,長官由文官擔任,

只有調(diào)兵權沒有統(tǒng)兵權。三司:專管財政。3.宋代——二府三司制材料19(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數(shù)由兩人增加到三人,設立參知政事,使政務由宰相、參知政事等,一起討論,最后由皇帝親自裁決……還設立樞密院掌管軍政,其長官地位與宰相相等。還把財政大權從宰相掌管中分離出來由“三司”擔任。其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問題11:根據(jù)圖示和所學知識,指出

宋代二府三司制有何特點?多設機構,增加人數(shù),分化事權,相權再度被削弱,皇權加強。(一)中央政治制度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對點訓練1.“中書不與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樞密院要兵則添,財用有無不知也;……三司但知支辦衣糧,日日增添,不敢論列,謂兵非職事也?!睋?jù)此可知,北宋前期的中樞機制A.以文制武軍政對立B.三省并立相權削弱C.機構重疊官員冗濫D.分權過度缺乏協(xié)作2.(海南單科)北宋初期,行使監(jiān)察職能的御史彈劾官員時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則與宰相“分為敵壘,以交戰(zhàn)于廷”。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A.官僚內(nèi)部斗爭集中于相位之爭B.宰相位尊權重的傳統(tǒng)開始改變C.專制權力得到進一步強化D.監(jiān)察官員與宰相權力基本對等DC實行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的中樞制度,相權有所加強。問題12:根據(jù)材料和所學,分析元朝實行一省制原因何在?有何弊端?材料20中書省最高長官為中書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統(tǒng)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則總省事,佐天子,理萬機”。

——《元史》材料21元初侍御史高鳴進諫“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

——《元史·高鳴傳》原因:元朝版圖空前大于前代,事務繁多;少數(shù)民族政權治理水平相對低,刪繁就簡;為了更便捷、高效處理全國事務,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弊端:宰相權力過大,造成元中后期內(nèi)亂頻繁。(一)中央政治制度4.元代的中書一省制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材料22“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不聞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中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事皆朝廷總之。以后嗣君,勿得議置丞相,臣下此請者,置之重典?!?/p>

──明太祖《皇明祖訓》材料23洪武十五年……設置殿閣學士……大學士皆正五品官,使侍左右備顧問,并不參預機務。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則特簡解縉、胡廣、楊榮等七人,入值文淵閣,得以參預機務,稱為內(nèi)閣學士……內(nèi)閣之名及閣臣參預機務自此始。

——《明清簡史》

1380年,明太祖廢除中書省和宰相,宰相制度終結。

皇帝選拔一些文官到宮廷的殿閣值守,是為“內(nèi)閣”;內(nèi)閣大學士備皇帝顧問,協(xié)助皇帝處理各種政務,內(nèi)閣逐漸成為事實上的行政中樞(一)中央政治制度5.明代——廢宰相、設內(nèi)閣對點訓練:(全國卷)明初朱元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但中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針對性地編纂適合宦官學習的讀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樞決策過程發(fā)生異變

B.皇帝權力日趨衰落C.內(nèi)閣議政功能已經(jīng)喪失

D.宦官掌握決策權力A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

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處理軍國大事,逐漸成為掌管處理全國軍政事務的中樞。材料24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nèi)閣在太和門外,保直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nèi),……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趙翼《檐曝雜記·軍機處》材料25承旨諸臣(軍機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清史稿·軍機大臣年序表》

影響:標志君主專制達到頂

峰,封建制度漸趨衰落職能:跪受筆錄、上傳下達(一)中央政治制度6.清朝——軍機處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時代先秦秦兩漢魏晉隋至唐前期唐兩宋元明代最初明代清代制度中央官吏雛形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中書門下制二府三司制中書省制廢丞相內(nèi)閣制軍機處制效果無專制強化效率降低專制強化效率降低專制強化效率降低專制弱化效率提高專制強化效率降低專制弱化效率提高專制強化效率提高負擔增加負擔減輕效率降低專制強化效率提高負擔增加歸納:中國古代的中央政治制度郡縣制:分為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秦郡、縣二級制

→州、郡、縣三級制:西漢景帝、武帝后,諸侯國的權力被不斷削弱;東漢晚期,原來的監(jiān)察區(qū)“州”變?yōu)橐患壭姓C構,州刺史有行政權和軍權,形成內(nèi)輕外重、干弱枝強的局面。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縣三級制漢州、縣二級制:廢郡,以州統(tǒng)縣隋道、州、縣三級制:根據(jù)山川形勢把全國劃分為10道,后增至15道,作為中央派出的監(jiān)察機構,后變成州縣以上的一級行政實體。節(jié)度使擁兵自重,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唐問題14:據(jù)教材,梳理這一時期地方

政治制度演變的歷程。(二)地方政治制度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路的主要職責是監(jiān)察州縣各級官吏宋行省制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化,形成了省、路、府、州、縣多級行政制度元廢行中書省,原行中書省的權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撫、巡按總攬一省之權明除巡撫外,設總督掌管一省或數(shù)省軍政大權清(二)地方政治制度讀圖片,學歷史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山川形便(秦漢以來)犬牙交錯(元代)大體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線或歷史傳統(tǒng)等來確定①以中央軍事控制為目的②采取“犬牙交錯”的原則③將自然環(huán)境差異極大的地區(qū)拼成一個省級行政區(qū)政區(qū)的自然屬性與經(jīng)濟、文化一體化趨勢較強消弱了地方的經(jīng)濟、文化認同感易產(chǎn)生割據(jù)勢力使行省失去了扼險而守、割據(jù)稱雄的地理環(huán)境,比較容易控制中國古代地方行政機構演變的規(guī)律性認識【知識總結】特點:1.中央集權是推動地方行政層級

變化的主因2.分權是地方行政機構改革的基本方法3.沿襲變革是歷代地方行政層級變遷的主線4.下穩(wěn)上動是地方行政層級結構變化的特征趨勢: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評價

任何一種制度都與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人事相配合。中國傳統(tǒng)政治制度在歷史上存在百千年時間,也給中國帶來輝煌,這種制度自然就是與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相適應的。評價一種制度,要充分考慮時人有關該制度的評價,不能一味以今人的標準來評價。1.(2021湖南)據(jù)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詩中所記中央官吏俸錢與史籍所載無不相合,所記地方官吏俸錢比史籍所載額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載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據(jù)此可知,當時A.地方勢力膨脹B.中央官吏受到嚴密控制C.中央財政緊張D.地方官吏貪腐比較隱秘2.(2022全國乙卷)宋朝在州府設通判,重要州府設兩名,民戶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則必置。通判有自己專屬的衙門通判廳,與知州(府)共議政務、同署文書,“有軍旅之事,則專任錢糧之責”。據(jù)此可知,設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規(guī)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軍事能力D.削弱州府權力對點訓練AA五、本節(jié)精練1.(2024黑吉遼)赦書是朝廷頒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書由書吏抄錄多有差錯,致使地方州縣“錯認刑名,失行恩賞”,遂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