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I型和II型)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1頁
艾滋病毒(I型和II型)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2頁
艾滋病毒(I型和II型)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3頁
艾滋病毒(I型和II型)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4頁
艾滋病毒(I型和II型)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艾滋病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一、生物學特性(一)種類和病毒分型艾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簡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e,HIV)引起的慢性傳染病。HIV為單鏈RNA病毒,屬于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科慢病毒屬中的人類慢病毒組。HIV基因組長度約為9.8kb,基因兩側為長末端重復區(qū)序列(LTR),有3個結構基因(gag、pol、env)和至少6個調(diào)控基因(tat、rev、nef、vif、vpu、vpr)。根據(jù)HIV基因差異,分為HIV-1型和HIV-2型。兩型間核苷酸序列差異超過40%。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是HIV-1。HIV-1可進一步分為3個亞型組13個亞型,其中M亞型組有A、B、C、D、E、F、G、H、I、J、K11個亞型,N亞型組只有N亞型,O亞型組只有O亞型。近年來發(fā)現(xiàn)多個流行重組型。HIV-2的生物學特性與HIV-1相似,但其傳染性較低,引起的艾滋病的臨床進展較慢,癥狀較輕。HIV-2型至少有A、B、C、D、E、F、G7個亞型。我國以HIV-1為主要流行株,還有不同流行重組型,在部分地區(qū)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HIV-2型感染者。(二)來源1981年,美國首次報道了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1983年,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專門研究逆轉錄病毒與癌癥關系的法國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LucMontagnier)及其研究組首次從一位罹患晚期卡波西氏肉瘤的年輕男同性戀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及淋巴結樣品中,分離到一種新的逆轉錄病毒。同時,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美國生物醫(yī)學科學家羅伯特·加羅(RobertGallo)及其屬下也從一些細胞株系中分離到新病毒,并于1984年在《科學》期刊發(fā)表論文,論證了這種新病毒與艾滋病的病原關系。1986年,該病毒的名稱被統(tǒng)一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985年,HIV首次感染大陸中國公民,目前呈加速流行的趨勢,已成為最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三)傳染源傳染源主要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及乳汁。(四)傳播途徑目前公認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性接觸、包括同性、異性及雙性接觸;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針具靜脈吸毒、介入性醫(yī)療操作等;母嬰傳播,包括產(chǎn)前、產(chǎn)中和產(chǎn)后。其他傳播途徑如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或污染的器械等、醫(yī)務人員被HIV針頭刺傷或破損皮膚受污染也可被感染。(五)易感性人類對HIV沒有天然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為男性同性戀者、靜脈藥物依賴者、性亂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輸血或血制品者。(六)潛伏期人體感染艾滋病后需經(jīng)過平均7-10年的時間才能發(fā)展為艾滋病感染者,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處于潛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臟器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具有傳染性。(七)劑量一效應關系HIV感染劑量與感染病毒的數(shù)量、型別、感染途徑、集體免疫狀況等密切相關,但目前尚未見有HIV病毒對人準確感染劑量的報道。HIV的感染主要與暴露途徑和感染方式密切相關,流行病和實驗室研究結果顯示,暴露的血量越大,損傷程度越深,越容易感染。(八)致病性HIV感染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從初始感染到終末期,在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根據(jù)《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標準》(WS293),將艾滋病的全過程分為Ⅰ期(原發(fā)感染期)、Ⅱ期(HIV感染中期)和Ⅲ期(艾滋病期)。(1)Ⅰ期HIV進入人體后,在24-48h內(nèi)到達局部淋巴結,約5d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檢測到病毒成分。部分感染者出現(xiàn)HIV病毒血癥和免疫系統(tǒng)急性損傷所產(chǎn)生的臨床癥狀。通常發(fā)生在初次感染HIV后1-3周左右。大多數(shù)病人的臨床癥狀輕微,沒有明顯的感覺。臨床癥狀以發(fā)熱最為常見,可伴有咽痛、盜汗、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jié)痛、淋巴結腫大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2)Ⅱ期感染者體內(nèi)HIV持續(xù)復制,具有傳染性,故又將無癥狀的病人稱為HIV感染者。此期的持續(xù)時間一般為6-7.5年。其時間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shù)量、型別、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營養(yǎng)條件及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在無癥狀期,HIV在體內(nèi)不斷復制,免疫系統(tǒng)受損,CD4淋巴細胞計數(shù)逐漸下降。(3)Ⅲ期為感染HIV后的最終階段。病人CD4細胞計數(shù)<200/mm3,HIV-RNA拷貝數(shù)明顯升高。此期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HIV相關癥狀、各種機會性感染及腫瘤。HIV相關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一個月以上的發(fā)熱、盜汗、腹瀉及體重減輕(10%以上)。部分病人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精神癥狀,如記憶力減退、精神淡漠、性格改變、頭痛、癲癇及癡呆等。(九)變異性HIV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具有高度變異性。HIV的逆轉錄酶無校正功能、錯配性高是導致HIV基因頻繁變異的重要因素。env基因最易發(fā)生突變,導致其編碼的包膜糖蛋白GP120抗原變異。GP120表面抗原變異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也給HIV疫苗研制帶來了困難。(十)環(huán)境中的穩(wěn)定性HIV對外界抵抗力低。對熱敏感,56℃30min能使HIV在體外對人的T淋巴細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滅活血清中的HIV;100℃20min可將HIV完全滅活。能被75%乙醇、0.2%次氯酸鈉及漂白粉滅活。但病毒在20℃-22℃液體環(huán)境下可存活15h;在37℃可存活10-15h;在冷凍血制品中,須68℃加熱72h才能保證滅活病毒。(十一)藥物敏感性對AIDS至今仍無特效藥,有些藥物雖能抑制病毒在體內(nèi)的復制,但停藥后病毒可恢復其繁殖力。目前主張聯(lián)合用藥,并被稱為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目前國際上用于治療HIV感染的藥物有以下大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NRTIs)、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NNRTIs)、蛋白酶抑制(PIs)、整合酶抑制劑(RAV)等。(十二)消毒劑敏感性常用消毒劑為0.5%次氯酸鈉、5%甲醛、2%戊二醛、0.5%過氧乙酸、70%酒精等室溫下用消毒劑處理10-30min即可滅活HIV。0.1%甲醛、紫外線和r射線均不能滅活HIV。(十三)物理滅活HIV對熱敏感,可以用高溫滅活病毒,在低溫條件下保存病毒。高壓滅菌121℃20min,或煮20min均可達到滅活病毒的目的。在室溫(22-27℃)液體環(huán)境下HIV可存活15h以上;經(jīng)56℃處理30min可使HIV在體外對人的T淋巴細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滅活血清中的HIV;經(jīng)過60℃3h或80℃30min作用后不能檢出感染性病毒。目前,WHO推薦的逆轉錄病毒滅活方法是100℃20min。干燥環(huán)境中的HIV活性在幾小時內(nèi)降低90%-99%。HIV對紫外線不敏感,有較強的抵抗力。(十四)在宿主體外存活HIV是一種寄生生物,無法在體外獨立生存,它離開血液以后,在體外存活的時間相當短。與其他傳染病病毒如肝炎、肺炎、瘧疾等相比,HIV是一種極其脆弱的病毒。它在人體外的存活時間不會超過3-4h。HIV在體外的存活時間還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在濕潤的環(huán)境比干燥的環(huán)境下存活時間長。但是,在污染的血液中,HIV將能存活一段時間,因為血液中存在著HIV賴以生存的宿主細胞,可供病毒生存和復制。(十五)與其他生物和環(huán)境的并互作用據(jù)報道,結核桿菌感染可加速HIV感染進程,伴有結核病的HIV感染者的平均存活時間遠比其他HIV感染者短。HCV/HIV、HBV/HIV的混合感染可增加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霉菌等機會性感染亦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艾滋病病毒不耐酸、較耐堿、在堿性環(huán)境中的活性更大,而酸性環(huán)境對其具有一定的殺傷力。(十六)預防和治療方案1.目前尚無有效的HIV疫苗上市,也無特效的治療方案防治HIV感染的首要對策就是潔身自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將HIV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廣泛的AIDS預防教育宣傳,是現(xiàn)階段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建立全球和地區(qū)性HIV感染的監(jiān)測網(wǎng),及時掌握疫情;對獻血、獻器官、獻精液者必須做HIV抗體檢測,對血液和血制品進行嚴格檢驗和規(guī)范化管理,確保輸血和血制品的安全;篩查無癥狀的孕期感染者,有效預防圍生期感染;加強醫(y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減少職業(yè)暴露。2.抗HIV藥物預防在感染發(fā)生數(shù)小時內(nèi),聯(lián)合使用抗HIV藥物對于突發(fā)的醫(yī)院內(nèi)感染和實驗室感染個體能起到保護作用。3.主要藥物治療目前,治療艾滋病感染的藥物是針對HIV復制周期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研制的,主要有4類:核苷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和非核苷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蛋白酶抑制劑(PI);病毒人胞抑制劑,包括融合抑制劑(FI)和拮抗劑(CCR5);整合酶抑制劑(INSTI)。為防止產(chǎn)生耐藥性,提高藥物療效,目前,對治療HIV感染使用多種抗HIV藥物聯(lián)合方案,稱為高效抗雞尾酒療法,即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其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藥治療,該療法對降低病毒載量、延長患者生命有顯著作用,但不能清除以前病毒方式潛伏于細胞內(nèi)的病毒,停藥后會導致AIDS復發(fā)。二、實驗室相關活動風險評估與控制(一)實驗室感染性因子的種類、來源和危害1.感染性因子的種類根據(jù)HIV病毒特性,本實驗室可能的感染因子為HIV-1型和HIV-2型。2.感染性因子的來源(1)用于HIV-抗體檢測的血液樣本,包括全血、血清、血漿及外周血淋巴細胞。(2)樣本采集和抗體檢測過程涉及的所有實驗場所。(3)實驗室操作中可能產(chǎn)生的含病毒的氣溶膠3.感染性因子可能造成的危害(1)被污染的實驗器材、器皿等對實驗室環(huán)境造成污染。(2)實驗室廢棄物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3)實驗人員暴露后感染。(4)實驗室含病毒的氣溶膠對實驗室環(huán)境造成污染。(二)實驗室常規(guī)活動過程中的風險評估與控制1.實驗方法(1)風險點識別若采用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之外的其他未經(jīng)確認的實驗方法,或在使用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之前未進行技術確認,操作時可能存在安全風險。(2)風險控制措施采用通過認證和認可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或經(jīng)過充分驗證的實驗方法;在使用新的或變更過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之前,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技術確認。2.樣本采集(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一次性采血針、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簽及一次性利器盒。(2)主要風險點識別采血人員抽血不熟練或不規(guī)范,被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污染了皮膚、黏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污染了針頭刺破的皮膚,有可能被HIV感染,造成職業(yè)暴露;血液標本濺灑、廢棄物處理不當?shù)葟亩斐森h(huán)境污染。(3)風險控制措施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和真空采血管,采樣人員經(jīng)過正規(guī)采血培訓,并熟悉掌握采血技巧。采血前做好個的防護(防護服、乳膠手套、口罩);認真、仔細、謹慎操作,抽血后的針頭直接放入利器盒內(nèi),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或將使用后的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采好血后直立于試管架中,防止倒翻;消毒棉簽等污染物放入醫(yī)療廢棄物專用袋中,統(tǒng)一進行消毒處理。3.樣本包裝和運輸(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真空密封采血管、95千帕樣品運輸罐(UN2814運輸罐)、A類標本運輸箱(UN2814冷藏箱)、運送車輛。(2)主要風險點識別若包裝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則可能導致樣品的側翻、滲漏,從而造成污染擴散。(3)風險控制措施嚴格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樣品采用A類要求包裝和運送。A類三層容器包裝:第一層采用真空采血管裝樣本,應密閉防滲漏;第二層采用95千帕樣品運輸罐,可容納并保護第一層容器,密封不易破碎、耐壓力防滲漏且易消毒;第三層采用A類標本運輸箱,要容納并保護、;固定第二層容器,且易于消毒,箱外面應貼上醒目的標簽(HIV樣本專用運輸箱)。樣本應由中心專車運回實驗室。4.樣品接收(1)主要風險點識別運輸途中發(fā)生樣本管意外破裂、血液溢漏,則可能對樣本接收人員造成污染。(2)風險控制措施樣本直接送至HIV初篩實驗室,由檢驗人員接收,并仔細核對樣品與送檢單。接收樣本前做好個人防護(穿上防護服,戴手套、口罩),在生物安全柜中打開容器,檢查樣品管有無破損和溢漏的情況。若發(fā)生樣本管破損或樣本溢漏,則立即將尚存留的樣本移出,對樣本管和盛裝容器等污染涉及的所有器具進行消毒,同時報告實驗室負責人。5.樣品檢測(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離心機、生物安全柜、移液器、洗板機及酶標儀等設備。(2)主要風險點識別①血樣離心過程中離心管意外破裂,造成血樣溢出從而污染離心機腔體,或在超(高)速離心時形成氣溶膠,從而污染環(huán)境。②加樣時操作不當,血液樣本濺灑或加入板孔外,從而污染人員或實驗環(huán)境。③洗板、讀板時液體濺出,從而污染設備表面或工作臺面。④檢測過程中發(fā)生職業(yè)暴露,檢測人員被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污染了破損皮膚、黏膜,有可能被HIV感染。(3)風險控制措施檢測人員在實驗前嚴格做好個人防護(穿防護服,戴手套、口罩,穿不露腳趾和覆蓋腳背、防滑、防滲漏的工作鞋)。打開樣品主容器和加樣、移液操作必須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動作輕緩,防止內(nèi)容物潑濺;操作過程中如有樣品、檢測試劑外濺,應及時消毒。如有大量高濃度傳染性液體濺出,在清潔之前應先用稀釋50倍的施康清洗消毒液I浸泡,然后擦凈。使用生物密閉型的離心機、耐離心壓力和帶螺旋管蓋的離心管,離心前做好平衡,選擇正確的離心速度和離心力。洗板、判讀結果時酶標板輕拿輕放,避免液體濺出。6.檢測試劑及質控品(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檢測試劑盒、外部質控品。(2)主要風險點識別檢測試劑靈敏度低,導致陽性漏檢,陽性按陰性處理;使用未經(jīng)滅活的質控品對儀器、環(huán)境造成污染。(3)風險控制措施購買三證齊全、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試劑用于樣本檢測。必須使用三證齊全并已滅活的室內(nèi)質控品,對外部室間質評標本按照《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guī)范》(2009年修訂版)要求執(zhí)行。7.樣本保存(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生物安全柜、移液器、帶螺旋蓋PV凍存管及密封凍存盒。(2)主要風險點識別HIV初篩陽性樣本、內(nèi)外部陽性質控品管理不當,HIV陽性標本誤作陰性使用,甚至發(fā)生被惡意使用的情況,造成污染擴散。(3)風險控制措施嚴格做好個人防護,樣本的留取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內(nèi)操作,動作要輕緩;所有樣本的血清、血漿、血球等都保留在帶螺旋蓋的塑料管內(nèi),再裝入可密封的塑料凍存盒中,置于-20℃以下冰箱內(nèi)妥善保存。設立專門儲存陽性血清和質控品的冰箱,實行雙人雙鎖管理。初篩陽性樣本待其第2份血樣采集后,立即將兩份血清或血漿全部上送到至HIV確證實驗室。8.陽性樣本上送(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帶螺旋蓋的塑料管、95千帕樣品運輸罐(UN2814運輸罐)、A類標本運輸箱(UN2814冷藏箱)、運送車輛。(2)主要風險點識別若包裝不規(guī)范或運輸工具無安全保障,則易造成污染擴散,甚至樣本丟失。(3)風險控制措施陽性樣本應嚴格執(zhí)行規(guī)范UN28143層包裝(同樣品采集),攜帶“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許可證”,由專車運送,專業(yè)人員全程護送。用于抗體檢測的血清和血漿樣品在凍存條件下運送。用于CD4+T細胞和CD8+T淋巴細胞測定的樣品應在室溫下(18-25℃)或4℃(特殊要求時)運送。用于病毒載量檢測的樣品應在-20℃以下運輸。9.初篩實驗室區(qū)域功能設置(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未設置清潔區(qū)、半污染區(qū)、污染區(qū)或分區(qū)設置不合理;未按照分區(qū)功能要求開展實驗活動,可造成整個區(qū)域污染。(2)風險控制措施根據(jù)《全國艾滋病檢測工作管理辦法》附件1《艾滋病實驗室的基本標準》中HIV實驗室的要求分區(qū)設置。對各個功能區(qū)域實驗活動和設施設備進行嚴格的區(qū)域管理,不可隨意挪用。10.實驗室的清潔和消毒(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70%-75%的酒精、施康清洗消毒液I。(2)主要風險點識別工作完畢后,若不及時對工作臺面、生物安全柜進行消毒,則有可能會對下次的操作人員造成污染或感染。(3)風險控制措施工作完畢后,及時對檢測所涉及的工作臺面、地面和生物安全柜進行消毒,使用稀釋100倍的施康清洗消毒液I擦拭,用消毒液清潔后要干燥20min以上。生物安全柜用70%-75%的酒精擦拭消毒。待實驗和消毒完畢,先脫去手套,再脫去防護服,并正確用肥皂和流水洗手。11.實驗室廢棄物處置(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醫(yī)療廢棄物專用袋、硬質耐高壓且防滲漏的垃圾桶、高壓滅菌器。(2)主要風險點識別剩余的陽性樣本管是高危污染源,采血過的針頭處理不當可造成環(huán)境污染、人員被刺傷,甚至感染HIV的風險;廢棄物不規(guī)范處置可污染環(huán)境。(3)風險控制措施HIV抗體檢測采樣及實驗室產(chǎn)生的所有廢棄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樣本、酶標反應板及其他物品等,均視為HIV污染物。廢棄物應置于裝有“生物危害”標識的醫(yī)療廢棄物專用袋的硬質耐高壓且防滲漏的垃圾桶中,經(jīng)121℃高壓滅菌15-20min后才可運出實驗室,集中置于醫(yī)療廢棄物房,由有資質的醫(yī)療廢棄物處理單位上門收集,集中處置;裝有利器的一次性利器盒嚴禁再次打開,同上述垃圾一起處理;在處理廢棄物的同時做好交接記錄,所有相關記錄定期整理歸檔。(三)實驗室常規(guī)活動中其他風險評估寫預防控制措施1.電力(1)主要風險點識別斷電或電壓不穩(wěn),存在引發(fā)電氣設備故障的隱患。斷電可使運行中的生物安全柜、酶標儀、洗板機等生物安全防護設備、檢測設備突然停止工作,致使實驗活動被迫中斷,存在感染性物質外溢,從而污染操作人員和環(huán)境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由雙路市電供電,并為關鍵儀器設備配備應急電源(UPS),避免實驗室由斷電可能引發(fā)的生物安全風險,確保檢測工作順利進行。2.電氣操作(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活動涉及的電氣操作,包括實驗室工作區(qū)內(nèi)電氣設備的啟動、關閉、安裝和維修;設備層內(nèi)UPS、空調(diào)機組等電氣設備的啟動、關閉和維修等。這些電氣操作的過程可能存在觸電、電擊、造成電氣故障等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①電氣設備的設計及制造符合相關安全標準的要求。實驗室工作區(qū)內(nèi)若有380V電源插座,則需明確標識,并由有資質的專業(yè)人員進行操作。②新的、改裝過的或修理過的電氣設備在未經(jīng)合格人員(如有資質的電工)完成電氣安全測試和設備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之前,不允許使用。③電氣設備使用人員接受正確操作的培訓,操作方式不降低電氣安全性。電氣設備使用人員要定期檢查設備可能引起電氣故障的破損。只有專業(yè)人員可從事電氣設備和電路工作。禁止未經(jīng)授權的工作。④采取措施對設備去污染,以降低維護人員被HIV感染的風險。3.實驗室給排水設施設備(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含有給排水的設施設備,包括位于工作區(qū)和洗消區(qū)的高壓滅菌器和洗滌池。水管道意外破裂、排水管道阻塞可能導致感染性材料溢出,有污染實驗人員和環(huán)境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產(chǎn)生的所有染菌物及器具,必須先經(jīng)高壓滅菌或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后洗滌,洗消產(chǎn)生的污水集中排入中心污水池消毒處理,嚴禁直接排放。至少每月監(jiān)測糞大腸菌群,每季檢測沙門菌,每半年檢測志賀氏菌,定期檢查實驗室給排水管道各接口的密封性,及時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4.實驗室設施設備管道(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設施設備管道穿越維護結構的部位可能存在密封不嚴的問題,當感染性材料溢出時,有污染環(huán)境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所有管道穿真維護結構的部位應嚴格密封,定期進行檢查檢測,避免感染性材料外溢從而污染環(huán)境的風險。5.主要檢測儀器設備(1)酶標儀和洗板機①主要風險點識別配備的酶標儀和洗板機,未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校準、功能檢查、維護,不按照作業(yè)指導書或使用說明操作,不能確保設備的正常性能,影響檢測結果。在使用酶標儀和洗板機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氣溶膠和樣液濺出從而污染設備表面和工作臺面的風險。②預防控制措施酶標儀每年校準一次,中途再做一次期間核查;洗板機每年進行一次功能檢查;在洗板、讀板操作時,要做到動作輕緩,小心操作;倘若有液體濺出,要馬上進行消毒處理。(2)離心機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未正確配備密閉蓋離心機、密封頭的真空采備管、耐壓螺旋蓋離心管,高速離心時可產(chǎn)生氣溶膠擴散;離心血樣時沒有做好平衡,可能會發(fā)生離心管破裂、離心管蓋脫落的情況,存在血樣污染離心轉子和離心腔的風險。②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配備密閉蓋離心機、密封頭的真空采備管、耐壓螺旋蓋離心管;離心前做好平衡,選擇正確的離心速度和離心力;規(guī)范正確操作;每次使用后做好清潔消毒和使用維護記錄,定期進行功能檢查,確保離心機性能正常。

6.生物安全設施設備生物安全柜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沒有按照設備操作規(guī)程或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維護,使生物安全柜的氣溶膠防護效果明顯降低或消失,失去安全防護效果。設備長時間使用未及時更換HEPA過濾膜,可出現(xiàn)工作窗口氣流速度降低或流向紊亂等功能失常狀況。生物安全柜使后未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對于清潔、維護人員將會產(chǎn)生污染。設備長期關停,將會使部分電器元件老化從而失去正常功能。沒有及時對設備移位、碰撞受損等進行性能檢測等。②預防控制措施使用人員接受相關操作、維護培訓,做到規(guī)范使用和維護。每月進行空氣沉降菌檢測,每年請有資質的服務機構對生物安全柜的風速、氣流、塵埃粒子數(shù)、紫外線強度等主要性能指標進行檢測,確保其功能正常。高壓滅菌器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沒有正確配備高壓滅菌器,存在氣溶膠污染環(huán)境的隱患;沒有按照設備操作規(guī)程,甚至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維護,可能使高壓滅菌器效果明顯降低甚至失效,失去去污染與無害化的作用;壓力鍋長時間使用又不定期監(jiān)測滅菌效果,對壓力容器的滅菌效果無從考證,存在滅菌不徹底從而引發(fā)污染的隱患。壓力鍋長期關停期間,如果不及時排干鍋體水分,將會使內(nèi)部器件老化從而失去正常功能。②預防控制措施選擇下排式高壓滅菌器,防止氣溶膠污染,正確規(guī)范操作,定期維護,確保高壓滅菌器性能正常,做好使用記錄。對壓力滅菌器按照WS310.3《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jiān)測標準》規(guī)定,每次監(jiān)測化學指示物,監(jiān)控記錄溫度、壓力、時間等滅菌參數(shù),每周進行生物監(jiān)測,以保證滅菌質量。個人防護用品①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不提供足夠數(shù)量的、符合質量要求的防護服、防護眼罩、一次性乳膠手套、口罩和覆蓋足背的防滑鞋等,使用大小不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個人防護用品穿戴、脫卸的程序、方法不符合要求,均可能存在人員感染或污染環(huán)境的風險。②預防控制措施選擇正規(guī)、符合質量要求的防護用品,使用前進行必要的培訓,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正確使用、脫卸,穿戴時相互檢查確認,及時更換污染和破損的防護裝備,避免使用破損、缺陷、過期的產(chǎn)品。應急救治設施和用品①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若沒有配備洗眼器、應急藥箱等必要的應急設施和物品,或配備的急救用品種類不全、不合適或過期,導致急用時無法發(fā)揮作用。②預防控制措施在實驗室內(nèi)正確配備洗眼器,確保功能正常。配備的75%乙醇、碘附或其他消毒劑、創(chuàng)可貼等急救物品與實驗活動相適應并在有效期內(nèi)使用,由專人負責管理,定期維護、清理、更新。消毒滅菌劑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消毒劑產(chǎn)品無生產(chǎn)許可證、過期、配制方法或濃度不正確、種類選擇不合理,將會導致消毒效果降低、生物滅活能力降低或對物品腐蝕性增加、對皮膚造成刺激等問題。②預防控制措施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按照規(guī)定的消毒方法、消毒時間、消毒濃度(劑量)進行消毒,避免使用過期產(chǎn)品;消毒過程中消毒人員應做好必要的個體防護,防止發(fā)生意外。根據(jù)HIV特點,選用70%-75%酒清和稀釋10-25倍、50-100倍、200倍的施康消毒劑I(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鈉)作為實驗室常用消毒劑。7.管理體系的風險(1)主要風險點識別管理體系(包括應急預案)是否健全和完善,是否符合實際管理要求,程序文件、作業(yè)指導書和操作規(guī)程是否科學和具有可操作性,是能否確保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如果組織結構不健全,體系文件與實際工作不匹配,以及部門職責不清或銜接不當?shù)龋投伎赡軒戆踩L險。(2)預防控制措施定期開展對管理體系的評審,要特別關注風險評估程序、應急預案、HIV抗體檢測標準操作規(guī)范(SOP)等,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修訂、完善,以確保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持續(xù)有效運行。(四)工作人員的風險評估與預防控制措施1.人員數(shù)量和素質(1)人員數(shù)量①主要風險點識別人員過少會因缺少相互提示監(jiān)督或因工作量增大而導致操作過程中工作失誤增加,風險增加。②預防控制措施采樣和檢測人員的數(shù)量應與工作量相匹配,盡量有2名工作人員同時進行采樣和檢測工作,質量監(jiān)督員對實驗活動關鍵加強監(jiān)督。(2)人員結構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新進人員沒有高資歷人員帶教操作,則不能很好應對意外事件,風險增加。②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檢測人員的年齡和資歷結構應配備合理,新進人員應由高資歷人員帶教或監(jiān)督操作。(3)職業(yè)操守①主要風險點識別HIV抗體檢測實驗室存在較大的生物安全風險,若政治思想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的人員參與該項工作,則產(chǎn)生生物危害而危及人員安全、環(huán)境安全與社會安定的可能性較大。②預防控制措施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培養(yǎng)工作責任心。2.健康管理(1)主要風險點識別健康狀況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素質與免疫狀態(tài)。當手部皮膚有開放性損傷、身體出現(xiàn)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機體免疫力低下,或其他不適合工作的狀況時,職業(yè)暴露風險增加。(2)預防控制措施建立健康申報制度,遇有手部皮膚有開放性傷口及其他不適合工作的情況時,及時向科室負責人報告并暫停工作;裸露皮膚的微小傷口、擦傷、皸裂等應用防水材料嚴密覆蓋。如接觸物的傳染性大,應戴雙層手套。工作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HIV抗體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肝炎標志物的檢測,并接種乙肝疫苗。每年對工作人員采血檢測HIV抗體,血清長期保留。3.人員資質(1)主要風險點識別檢測人員不具備衛(wèi)生檢測相關學歷教育背景,不熟悉HIV抗體的檢測方法及操作規(guī)范,未執(zhí)行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培訓和考核,并未獲得上崗證,無法保證工作質量和安全。(2)預防控制措施檢測人員必須是檢測或相關專業(yè)畢業(yè),經(jīng)過上崗培訓和在崗持續(xù)培訓。上崗培訓內(nèi)容至少應包括:艾滋病檢測相關基礎理論、艾滋病相關檢測技術及管理要求、實驗操作步驟、檢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及生物安全。要求掌握相關專業(yè)知識的技能,能獨立熟悉地操作,并經(jīng)省市HIV確認實驗室考核合格,持證上崗。在崗持續(xù)培訓指在工作中要根據(jù)需要接受復培訓,至少每3年1次,除接受檢測基本理論培訓內(nèi)容外,還要求了解相關技術、質控及生物安全要求的新進展。實驗室在使用新檢測方法前,須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獲得資格后方可開展相應工作。檢測人員應分為檢測人、復核人和簽發(fā)人。復核人、簽發(fā)人應具備對檢測過程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生物安全培訓要求(1)主要風險點識別檢測人員、輔助人員、后勤保障人員、進修實習人員上崗前沒有接收嚴格的生物安全,以及相關生物安全設備操作的技術培訓,易造成生物安全事故的發(fā)生。(2)預防控制措施檢測人員必須接受省市級艾滋病確認實驗室組織的安全培訓,包括上崗前培訓和復訓。檢測人員、輔助人員、后勤保障人員每年參加本中心組織的生物安全知識或生物安全操作技術培訓、考核。上崗前熟練掌握生物安全儀器設備、設施操作技術,具備相關的安全防護能力。5.應急事件處理能力(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人員上崗前沒有接受實驗室意外事故處理、職業(yè)暴露后預防等突發(fā)事件處置的培訓,一旦發(fā)生意外事件,就不能有效地進行早期處理和控制生物安全事件。(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實驗室意外事故和職業(yè)性疾病報告制度》和《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應急處置技術方案》中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應急事件的處置,強化職業(yè)暴露的應急處理能力。規(guī)范工作中職業(yè)暴露后現(xiàn)場急救處理和預防辦法。暴露發(fā)生后,應遵循處理原則、報告原則、保密原則、知情同意原則。(五)實驗室非常規(guī)活動中的風險評估與預防控制措施1.主要的實驗室非常規(guī)活動(1)實驗室外專業(yè)人員對實驗室設施設備的維護、維修、檢室/校準、檢測驗證(如主要設施設備的檢測驗證)和更換(如高效過濾器等的更換)等。(2)實驗室后勤保障人員對實驗室及公共環(huán)境的保潔、實驗器材的清洗消毒。(3)實驗室外人員參觀實驗室和上級部門對實驗室的檢查。(4)任何其他人員需要進入實驗室從事實驗活動外的行為。2.主要風險點識別(1)上述人員進入實驗室從事相關活動,特別是不慎打翻、打破標本管或損壞儀器零部件等情況,可能會存在實驗室感染的風險。(2)實驗室運行過程中某些人員需要進入實驗室參觀,存在影響實驗活動正常運行或者導致相關或不相關的設施設備損壞的風險。3.預防控制措施(1)實行人員準入、登記制度。進修實習人員進入實驗室從事檢測活動前,必須先進行生物安全和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的培訓,進修實習人員不得從事HIV抗體檢測相關實驗活動。參觀和檢查活動應盡可能不進入HIV初篩實驗室。若中心實驗室外專業(yè)人員和實驗室后勤保障人員確需進入實驗室進行相關活動,或上級部門需要進入實驗室進行篩查檢查,應在對實驗室(包括環(huán)境和設施設備等)作徹底消毒后和實驗室未運行時才準入。任何外來人員進入實驗室時,應有中心實驗室人員協(xié)助和全過程陪同。(2)實驗外專業(yè)人員和實驗室后勤保障人員必須要有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應對其進行生物安全培訓,提供安全指南,實驗室人員應協(xié)助、指導和規(guī)范進入人員在實驗室內(nèi)的活動并對其安全行為進行監(jiān)督,進入人員必須遵守實驗室的各項管理規(guī)定,以確保人員和環(huán)境安全。(3)進入人員未經(jīng)許可絕對不能私自動用實驗室內(nèi)有標志的危險品(除非經(jīng)過授權),絕不能將未經(jīng)消毒處理的物品拿出實驗區(qū)。(4)在初篩實驗室進行設施、設備維護維修過程中,若發(fā)生意外事件,應立即報告實驗室負責人。實驗室負責人并根據(jù)造成的事礦進行風險評估,采取應對措施。按專業(yè)技術要求進行設施、設備的維護維修時、不能私自動用其他設施設備。若導致相關或不相關的設施設備損壞時,應及時報告。(5)當需要更換HEPA過濾膜或高效過濾器時,應先對高效過濾器、HEPA過濾膜等作原位消毒后,專業(yè)人員才能進行更換。(6)為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禁止未穿防護服的人員隨意進出實驗室的防護區(qū)域,同時也禁止穿防護服的人員走出實驗室的防護區(qū)域。(7)對實驗室的設施、設備進行維護工作時動作輕柔,避免產(chǎn)生氣溶膠。(8)離開實驗室前,必須洗手。(六)被誤用和惡意使用的風險與預防控制措施1.主要風險點識別陽性標本未明確標識,未嚴格實行雙人雙鎖管理,實驗活動結束后不及時對操作場所進行消毒,工作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誤用標本、實驗材料和設施設備等,導致人員感染和實驗室環(huán)境污染、人員受傷或設施設備損壞等事故。2.預防控制措施(1)實行嚴格的人員準入和持證上崗制度。(2)所有獲得批準進入實驗室工作的人員,必須嚴格按規(guī)程操作實驗材料和設施設備,以及從事其他一切實驗活動,不得私自動用實驗室內(nèi)任何不熟悉物品。(3)發(fā)生事故時必須及時報告并作必要的處理和記錄。(4)實驗所用材料和試劑等必須有明確的標識。(5)初篩陽性標本嚴格實施雙人雙鎖管理,上送的陽性樣本必須經(jīng)中心蓋章批準,采用專用包裝,并由專業(yè)人員全程護送。(七)相關實驗室已發(fā)生的事故分析和從中得到的啟示艾滋病病毒職業(yè)暴露事故不斷出現(xiàn)且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實驗室人員采血、樣本處理、檢驗、廢棄物處置等工作過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的針頭及其他銳器,接觸到身體在傷口的部位,或者污染皮膚和黏膜而感染。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52例醫(yī)務工作者職業(yè)暴露感染HIV情況進行統(tǒng)計,其中45例是由經(jīng)血污染的中空針頭引起針刺或割傷而被感染。三、實驗室理化因素風險評估及安全防護措施(一)紫外線1.主要風險點識別潔凈實驗室內(nèi)傳遞窗、生物安全柜、BSL-2實驗室均使用紫外線燈進行物體表面消毒。紫外線波長為250-280nm,主要影響眼睛和皮膚,會引起急性角膜炎和結膜炎、慢性白內(nèi)障等眼疾病,還可誘發(fā)皮膚癌。紫外燈開啟時,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可受到傷害。2.安全防護措施在實驗室工作應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人體,特別是眼部。生物安全柜表面應張貼紫外線危害的標識,提醒實驗人員小心紫外線危害。在進行紫外線消毒時,實驗人員盡量遠離消毒區(qū)域。故基本可以規(guī)避紫外線對人體的危害。(二)輻射1.主要風險點識別輻射源或輻射事故可以間接導致病原微生物屏障系統(tǒng)的破壞,增加實驗人員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應遠離輻射源,如果無法避開,則應采取物理隔離措施,防止輻射源對檢測工作和人員健康產(chǎn)生影響。(三)施康清洗消毒劑I1.主要風險點識別施康清洗消毒劑I屬于含氯消毒劑,有效氯的含量為4.55%-5.55%,次氯酸鈉為主要殺菌因子。含氯的消毒液會殘留在空氣中揮發(fā),長期使用會使人感到頭疼、惡心,刺激黏膜,對于有體質過敏的人,還容易引發(fā)過敏、哮喘疾病等。高濃度的含氯消毒劑對人的呼吸道黏膜和皮膚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可使人流淚、咳嗽,并刺激皮膚和黏膜,嚴重者可發(fā)生氯氣中毒。急性中毒者出現(xiàn)躁動、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因窒息而死。2.安全防護措施按照使用說明,根據(jù)消毒對象不同配制不同的稀釋倍數(shù),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高濃度的消毒液,稀釋和使用時戴好手套,消毒后可及時開窗通風,基本可規(guī)避害消毒液對人體的危害。(四)其他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內(nèi)的照明和聲音(生物安全柜等)有可能因強光和噪聲對人員的損害。2.安全防護措施對實驗室的照明和聲音等參數(shù)進行檢測,確保合格,避免強光和噪聲對人員的損害。四、實驗室火災風險評估與預防控制措施1.主要風險點識別(1)超負荷用電,電線過長。(2)電器和電源老化、電器保養(yǎng)不良,例如電纜的絕緣層破舊或損壞。(3)用火不當?shù)纫l(fā)火災。(4)儀器設備在不使用時未關閉電源。(5)使用的儀器設備不是專為實驗室環(huán)境設計。(6)易燃、易爆品處理、保存不當。(7)不相容化學品沒有正確隔離。(8)在易燃物品和蒸氣附近有能產(chǎn)生火花的設備。(9)通風系統(tǒng)不當或不充分。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采取以下預防控制措施避免火災發(fā)生,保證發(fā)生火災后能夠安全撤離實驗室。(1)定期檢查電器插座、電線絕緣層是否完好,保證用電負荷,對易燃、易爆等危險品進行有效區(qū)域隔離。(2)實驗室配備滅火器。放置在易取的地點,擺放部位張貼滅火器標識。該滅火器用于撲滅可控制的火災,幫助人員撤離火場;對滅火器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確保其有效使用。(3)實驗室裝設應急燈,所有出口都有黑暗中可見的“緊急出口”標識;當出現(xiàn)緊急狀況時,實驗室所有出口的鎖必須處于開啟狀態(tài),出口設計應保證不經(jīng)過高危險區(qū)域就能逃脫,所有出口都能通向一個開放空間。(4)走廊、流通區(qū)域不得放置障礙物,不受人員流動和滅火設備移動的影響。(5)在實驗室工作區(qū)顯著位置張貼火警電話標識。實驗室每年對工作人員進行消防知識培訓,包括消防器材的使用、火災發(fā)生時的應急行動等。五、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與安全防護措施自然災害可能導致的實驗室緊急狀況主要包括水災和地震等。水災1.主要風險識別水災可能導致實驗室維護結構和設施損壞,實驗室內(nèi)感染性材料隨水外溢。2.安全防護措施(1)在安全手冊中制訂《實驗室緊急事件應急預案》,并對所有實驗室人員進行培訓。(2)實驗室一旦發(fā)生水災報警時,應立刻停止工作。首先,考慮實驗室內(nèi)感染性物質(陽性標本)和人員的轉移。實驗室負責人、中心主任根據(jù)條件及時采取對策,第一時間聯(lián)系相關消防人員。消防人員應有防護措施,在受過訓練的實驗室工作人員陪同下,進入實驗室完成HIV陽性標本及其他感染性物質和人員的安全轉移工作。(二)地震1.風險識別發(fā)生地震等自然災害會導致實驗室維護結構和設施損壞,存在人員受傷和實驗室感染性材料外溢的風險。2.安全防護措施實驗室應采取措施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保證災害發(fā)生后實驗人員能夠安全撤離實驗室,減少對人員和環(huán)境的影響。發(fā)生地震后,首先,設立距實驗室維護結構20m范圍內(nèi)的封鎖區(qū)。其次,對封鎖區(qū)進行消毒。然后,由專業(yè)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對實驗內(nèi)部環(huán)境邊消毒邊清理,清理到樣品保存地點。如果保藏樣品的容器沒有被破壞,可把它安全轉移到其他安全的實驗室艷存放。如果保藏樣品的容器已被破壞和發(fā)生外溢則應立即用可靠方法進行徹底消毒滅菌。處理現(xiàn)場的人需要由生物安全委員會評估暴露級別和暴露源級別,決定是否用藥及確定預防性用藥方案。六、生物安全及其報緊急事件(事故)處理預案(一)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事故)處理措施1.皮膚針刺傷或切割傷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沖洗,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劑消毒傷口。2.皮膚污染用水和肥皂沖洗污染部位,并用適當濃度的消毒劑浸泡,如70%乙醇或其他皮膚消毒劑。3.黏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污染部位。4.衣物污染盡快脫掉污染的衣物,進行消毒處理。5.如果實驗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寫材料被污染應將這些信息復制,并將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廢棄物的容器內(nèi)6.離心過程中離心管破裂應馬上關閉電源,讓離心機停止工作,并靜止30min,然后棄去消毒液和離心管碎片,將離心杯清洗后擦干。7.污染物潑濺或溢出(1)發(fā)生小范圍污染物潑濺或溢出時,立即用清潔布或吸水紙覆蓋污染處,然后在上面倒上10-25倍稀釋的施康消毒液,并使其作用30min以上。再將清潔布或吸水紙,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應用鑷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劑擦拭污染區(qū)域。用于清理的清潔布等應當放在盛放污染性廢棄物的容器內(nèi)。在所有這些操作過程中都應戴手套。(2)發(fā)生大范圍污染物潑濺事故時,應立即通知實驗室主管領導和安全負責人到達事故現(xiàn)場。①從污染處疏散人員,但要防止污染擴散。②控制污染擴散,鎖門并禁止人員進入。③查清情況,確定消毒處理的程序。④如果認為合適,可進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實驗室的低溫蒸汽甲醛氣體消毒。但生物安全柜和(或)實驗室必須有可靠的密封性能,人員必須完全離開。具體操作可按說明書執(zhí)行。⑤發(fā)生溢出后應離開房間約30min后進行處理,被濺的地方用經(jīng)消毒劑浸泡的吸水物質覆蓋;消毒劑作用10-15min后清理污染處。移走吸水性物質,用消毒劑沖洗污染處。8.發(fā)生空氣污染可采用低溫蒸汽甲醛氣體消毒。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將其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實驗室的常規(guī)空氣消毒。(二)其他緊急事件(事故)處理措施在制定的應急預案中應包括消防人員和其他緊急救助人員。應事先告知他們哪些實驗室有潛在的感染性物質,讓他們熟悉實驗室的布局和設備。發(fā)生自然災害時,應就實驗室建筑內(nèi)和(或)附近建筑物的潛在危險向當?shù)鼗蚓o急救助人員提出警告。只有在受過訓練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才能進入這些地區(qū)。由生物安全人員依據(jù)當?shù)氐囊?guī)定決定繼續(xù)利用或是最終丟棄。實驗室人員要熟悉緊急撤離的情況及緊急撤離的路線標識。在實驗室發(fā)生不可控制的火災、水災、爆炸或其他危險情況時,為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要進行緊急撤離。所有實驗室人員須了解緊急撤離的行動計劃、撤離路線和緊急撤離的集合地點,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緊急撤離演習,包括急救設備使用和采取相應急救措施。實驗室負責人定期檢查實驗室是否有用于急救和緊急程序的設備并確保設備的正常使用。緊急撤離前,要采取必要的消毒等措施以減輕事故的嚴重程度。生物安全及其他緊急事件(事故)報告和監(jiān)測要求(1)發(fā)生重大職業(yè)暴露事故時,在緊急處理的同時必須立即向主管領導和專家報告。同時抽血檢測HIV抗體,暴露后4周、8周、12周、6個月要定期進行檢測。(2)發(fā)生小型職業(yè)暴露事故時,可在緊急處理后立即將事故情況和處理方法報告主管領導和專家。(3)職業(yè)暴露后預防按照《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guī)范》(2009年修訂版)中的第八章實驗室生物安全中8“職業(yè)暴露后預防”要求進行急救、評估和確定是否需要藥物預防、做好暴露后預防的監(jiān)測等處理。(4)對于重大意外和事故必須進行登記,對職業(yè)暴露事故應填寫“艾滋病職業(yè)暴露人員個案登記表”,內(nèi)容包括:①意外和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詳細經(jīng)過。②意外和事故處理方法和經(jīng)過,包括專家或領導赴現(xiàn)場指導和處理的情況。③隨訪檢測的日期、項目和結果。七、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保障風險管理(一)生物安全風險評估依據(jù)標準風險評估所依據(jù)的數(shù)據(jù)及擬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規(guī)程等均應以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等機構或行業(yè)權威機構發(fā)布的指南、標準等為依據(jù)。危險發(fā)生的概率評估(見表6-4)表6-4艾滋病實驗活動危險發(fā)生的概率評估序號潛在危險因素危害程序發(fā)生概率固有風險措施合理性殘留風險風險可控程度1樣品運輸過程中容器意外側翻、泄漏、破裂造成污染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2樣品的接收、開啟瞬間及加樣等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溶膠中度較大可能中度合理中風險可控3離心、加樣等實驗活動中意外事故造成盛裝標本容器破裂、溢出瞬間產(chǎn)生的氣溶膠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4檢測未經(jīng)滅活的樣品對儀器與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中度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5標本、實驗材料、設施設備等被誤用的風險中度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6陽性標本被惡意使用的風險高度較小可能高度合理低風險可控續(xù)表序號潛在危險因素危害程序發(fā)生概率固有風險措施合理性殘留風險風險可控程度7實驗器材未經(jīng)規(guī)范消毒造成污染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8廢棄物處理不當造成病毒擴散中度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9滅菌裝置不符合要求,滅菌不徹底造成污染中度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0檢測人員及工勤人員破損的皮膚、黏膜接觸到血液樣本或被銳器刺傷等造成職業(yè)暴露中度可能高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1檢測人員個人防護不當造成病原微生物擴散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2非檢測人員、進修實習等外來人員進入實驗室的不當操作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3水、電、火災及自然災害造成的風險中度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不可控(三)風險評估人員風險評估由中心主任組織檢驗科、質量管理科及其他有關熟悉HIV檢驗相關風險的專業(yè)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并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形成的風險評估報告經(jīng)中心生物安全委員會審核,請省市熟悉相關病原微生物特征、實驗設施設備、操作規(guī)程及個體防護設備的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評估和討論,不斷修訂完善。風險評估報告風險評估報告應是實驗室采取風險控制措施、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和制訂安全操作規(guī)程的依據(jù)。在記錄風險評估的過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