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復試電機學緒論_第1頁
考研復試電機學緒論_第2頁
考研復試電機學緒論_第3頁
考研復試電機學緒論_第4頁
考研復試電機學緒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機學

ElectricalMachinery電氣工程學院韓力2008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2緒論Introduction0.0課程總體介紹(重點)0.1什么是電機0.2電機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作用0.3電機發(fā)展概況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30.0課程總體介紹任課教師(Teachers)課程教材(Textbooks)課程安排(Schedule)教學大綱(Outline)學習方法(Methods)考核方法(Exam)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4任課教師韓力:主講教師,副教授

65111229,A6305謝李丹:助教,07級研究生

.cn

,A6204-1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5課程教材課程教材電機學(第2版),湯蘊璆主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參考教材電機學,張廣溢主編,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年電機學,許實章主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8年電機學,陳世元主編,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年等等等等……人手一本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6課程安排-課表星期星期一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時間上午3-4節(jié)上午3-4節(jié)晚上9-10節(jié)上午3-4節(jié)教學周3周、5-9周10-17周3周、5-11周3周、5-17周學時12161628地點A5205A5211A5208A主330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7實驗課程安排班級周次時間地點13班9-17周7次另行通知A主10314班9-17周7次另行通知A主10315班9-17周7次另行通知A主103電機學實驗教師:張治俊、邱道平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8課程安排-學時分配序號教學內(nèi)容學時分配1緒論22磁路43變壓器124直流電機的穩(wěn)態(tài)分析125交流繞組及其電動勢和電動勢86感應電機的穩(wěn)態(tài)分析127同步電機的穩(wěn)態(tài)分析148習題課69總復習210實驗課18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9教學大綱-課程性質(zhì)本課程是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必修課程,4.5學分。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10教學大綱-課程特點一門“強電”特點顯著、理論性與工程實踐性尤強的課程,在本專業(yè)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yǎng)中起著承上啟下的特殊作用。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11教學大綱-學習任務了解:變壓器、直流電機、感應電機、同步電機的基本結構掌握:它們的電磁關系、工作原理、運行特性與實驗方法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12教學大綱-學習目的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以及從事電氣工程學科的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電機測控電氣傳動電力系統(tǒng)高電壓技術建筑智能化技術電機設計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13主干課程之間的關系高等數(shù)學大學物理電路原理電機學基礎理論專業(yè)知識橋梁電機測控電機設計電氣傳動電力系統(tǒng)高壓技術建筑電氣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14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具備與電氣工程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工程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面向電能生產(chǎn)、傳輸、分配和應用等領域,能在電氣行業(yè)、建筑行業(yè)、研究設計院所和高等院校等部門從事電氣設備和系統(tǒng)的設計、制造、運行、檢測、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寬口徑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15電機應用領域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16教學大綱-基本要求了解變壓器、直流電機、感應電機和同步電機的典型結構,掌握其基本工作原理、基本方程式、穩(wěn)態(tài)運行性能、基本實驗方法及操作技能,對電機的額定值、性能指標、參數(shù)大小等有明確的工程概念,既掌握各類電機的個性和特點,又能認識它們的共同點,形成對電機的一個較系統(tǒng)和完整的認識。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17教學大綱-學習重點重點掌握分析電機穩(wěn)態(tài)、對稱、基波運行時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電機中主磁場的作用及能量轉(zhuǎn)換的關系;正確建立電機中的電動勢、磁動勢、功率和轉(zhuǎn)矩平衡方程式;熟練運用基本方程、等效電路和相量圖及復數(shù)運算法、歸算法去分析和解決電機運行中的實際問題。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18學習方法-掌握認知規(guī)律基本結構物理模型數(shù)學模型運行特性感性認識工程實物基本概念機電磁熱電磁關系基本方法基本方程等效電路相量圖基本原理工作原理性能高低特性好壞知識拓展擴大視野弄清基本概念學會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不斷思考總結特殊問題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19學習方法-耐勞苦勤學業(yè)熟記名詞、術語,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及時復習物理、電路原理等課程相關知識;注意問題的提出,分析的前提條件和結論;掌握分析步驟,注意不同電機的共性與個性;不遲到、不早退、更不曠課;進入角色,認真聽講,勤做筆記;及時復習,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積極參加答疑等教學活動。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20考核方法總成績=考試成績×70%+實驗成績×15%+平時成績×15%實驗成績=實驗動手×40%+實驗報告×40%+實驗考勤×20%平時成績=作業(yè)成績×65%+平時考勤×35%在每次實驗中,對三項成績分別按照A、B、C、D、E五級計分。無故曠課或表現(xiàn)特別差的情況可計0分。對于緩交作業(yè)或抄襲作業(yè)情況,本次作業(yè)成績降一級;對于不交作業(yè)情況,本次作業(yè)成績計0分。平時考勤按照總分100計分??记跁r,無故遲到一次扣5分,無故早退一次扣5分,無故曠課一次扣10分。無故曠課達上課總學時(72學時)三分之一及其以上者(≥24學時,即無故曠課達到12次),取消考試資格,成績以0分計。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210.1什么是電機定義:電機是一種機電能量轉(zhuǎn)換或信號轉(zhuǎn)換的電磁裝置。基本點:電磁感應定律、電磁力定律導電材料→電路導磁材料→磁路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22電機的分類Classification旋轉(zhuǎn)電機變壓器直線電機單相變壓器三相變壓器感應電機同步電機直流電機交流電機感應電動機感應發(fā)電機同步發(fā)電機同步電動機直流發(fā)電機直流電動機直線感應電機直線同步電機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230.2電機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作用發(fā)電廠和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各種生產(chǎn)機械和裝備的動力設備自動控制系統(tǒng)中的重要元件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240.3電機發(fā)展概況1821年:法拉第發(fā)明第一臺直流電動機1831年:法拉第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定律1880年:愛迪生提出采用疊片鐵心1885年:弗拉利斯制成第一臺兩相感應電動機1886年:霍普金生兄弟確立了磁路的歐姆定律1889年:多利沃提出采用三相制的建議,同時制成第一臺三相變壓器和三相感應電動機1891年:建成三相電力系統(tǒng)1893年:開始利用復數(shù)與相量來分析交流電路1899年:勃朗臺爾提出凸極同步電機的雙反應理論1919年:福提斯古提出對稱分量法1959年:逐步建立起機電能量轉(zhuǎn)換的新體系電機學教案,?2008by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韓力,,250.3電機發(fā)展概況單機容量不斷增加技術、經(jīng)濟指標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