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詞中的愁情及表達特點探析(論文)12000字】_第1頁
【李煜詞中的愁情及表達特點探析(論文)12000字】_第2頁
【李煜詞中的愁情及表達特點探析(論文)12000字】_第3頁
【李煜詞中的愁情及表達特點探析(論文)12000字】_第4頁
【李煜詞中的愁情及表達特點探析(論文)120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李煜詞中的愁情及表達特點目錄TOC\o"1-2"\h\u11597前言 1152831愁情表達的方式 3243191.1直抒胸臆言愁 3318291.2含蓄頓挫言愁 4303581.3借景寓情言愁 464532李煜詞中的愁情及表達特點 693752.1李煜詞中的愁情 6292452.2李煜詞的愁情表達特點 873593李煜詞中愁情表達的影響力 13313183.1對晏幾道的影響 13175803.2對李清照的影響 1433323.3對納蘭性德的影響 143036結(jié)語 16前言李煜(937—978),李璟的第六個兒子,25歲繼位,39歲被迫降宋,過了約三年的俘虜生活而后死于汴京,年僅42歲,人們稱他為南唐后主、李后主。他雖是一個失敗的帝王,但卻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文人,有十分卓越的藝術(shù)才華。李煜擅長寫詩詞和繪畫、能詩擅詞、對音樂的了解也十分透徹,詩和詞都達到很高的水平,其詞成就最高,影響了后世詞人的創(chuàng)作。其30余首詞流傳千古,以國破家亡、投降于宋為分水嶺,大體分為兩個時期期,前期詞是對宮廷生活的描寫,風(fēng)格綺麗柔綿而又自然真誠;而后期詞主要是寫國破家亡所帶來的疼痛,對故國的思念,融入了個人復(fù)雜的真情實感,寫出了一個亡國落魄君王獨特的人生感受和思想情懷,皆是李煜人生經(jīng)歷的真實表達。其中,描寫愁情的詞在詞作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除了艷情一類,其余觸目處滿是愁苦的字眼,”[1]滿眼望去全是愁,醒時愁,睡時愁,朝朝暮暮都添愁,愁上加愁,李煜只能作詞將這揮之不去的愁抒發(fā)出來,正如劉毓盤《詞史》說李煜詞“于富貴時能作富貴語,愁苦時能作愁苦語,無一字不真,無一字不俊?!盵2]李煜將這世間難以言說的愁情大膽、真切地表達出來,詞中傾瀉的至情至性真而悲,無論是在景物、事物的塑造上,都具有真實可感的特點。近幾十年來,學(xué)術(shù)界對李煜生平及詞作數(shù)量的考訂、詞作思想內(nèi)容的辨析以及藝術(shù)和詞史地位等方面的研究可謂是全面又深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李煜在詞中展現(xiàn)的愁情也備受關(guān)注,成為專家學(xué)者們熱衷研究的對象。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李煜詞中的愁情表達進行闡釋,通過對李煜詞愁情表達的研究,可以探析李煜的心路歷程以及詞的藝術(shù)成就,在此希望能進一步加深對李煜詞寫作手法的了解,走近南唐五代的歷史、古代文人的內(nèi)心世界,充實專業(yè)知識。1愁情表達的方式“愁”作為古詩詞中永恒的主題,歷來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繪的對象,在作品中以不同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正如梁荻所說“‘愁’反應(yīng)在文學(xué)作品中,便成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shù)情感,”[3]因此歷代文人都喜歡在詩詞中抒寫心中的愁苦。而“愁”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色,要把它描繪出來,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文人墨客卻能用自己的方式描繪愁情,如用山來比喻愁,愁有了形狀;用水來比喻愁,愁有了一定長度;以船載愁,愁有重量等多種多樣的形式,這里主要簡說唐詩中直抒胸臆言愁、含蓄頓挫言愁、借景寓情言愁三種愁情表達方式,以李白、杜甫等人為代表。1.1直抒胸臆言愁詩歌最旺盛的時期當屬唐代,而詠愁詩在唐詩也占有很大比例,愁這種悲傷的旋律總是在人們心頭纏繞,詩人將自己的愁情寫入詩中,進而得以表達出來。但又因人因時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選擇的表達方式大不相同。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性格特點,決定了表達愁情的方式;其產(chǎn)生的愁情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詩人在作品中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表達。如生活在盛唐的李白,和當時大部分人一樣積極向上、豁達樂觀,這種精神決定了“他的愁既是一種區(qū)別于憂國憂民的悲愁、區(qū)別于個人憂悶的哀愁,也區(qū)別于那種鎖在小樓深院中的閑愁,而是一種強音盛調(diào)的豪愁?!盵4]讓李白在詩中不加掩飾、直抒胸臆表達出來的愁也有一種豪放之氣,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這首詩是李白被小人誹謗的話中傷后而選擇遠離朝廷,心中感到十分氣憤,獨自一人開始了漫游生活。一句“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是無數(shù)個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連不斷而來的今日,每一天都感到焦躁不安,憂憤集結(jié)于心,這是李白長時間以來政治上不平之事所帶來的感受,是理想和現(xiàn)實產(chǎn)生矛盾所帶來強烈的精神痛苦,生動形象地展示出詩人憂憤之烈、心緒亂如麻,難以壓制的憂愁之情稍一觸碰就立刻爆發(fā)。所以促成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言愁名句,站在高樓俯看這一年四季都在流淌的溪水,憂從中來,這流不盡溪水就像自己那斷不完憂愁一樣,于是很自然地舉杯排遣煩憂,直接將自己心中的煩惱與憂愁坦白出來,不加任何修飾,敞開心胸,將心中所思所想全盤托出,直白坦率,酣暢淋漓,直指內(nèi)心的憂愁與憤懣,抒發(fā)個人壯志難以實現(xiàn)之愁。1.2含蓄頓挫言愁并不是所有詩人都如李白一樣將心中的愁直接吐露出來,有的詩人并不會把情感直接表達出來,而是用含蓄的方式將其抒發(fā),這也是由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所決定的。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時期,飽受“安史之亂”帶來的痛苦,這使他能夠更仔細地去觀察生活,體驗人生,更多的是對國事、百姓的關(guān)心,他不僅關(guān)心底層老百姓的生活,還時刻擔(dān)心國家的生存,以百姓為中心,渴望能為國家貢獻一份力。如果李白笑是著看待生活,而杜甫則是皺眉看生活,記錄生活。這種“憂郁”表現(xiàn)他的每一首詩中,將國家的安危與自己的遭遇聯(lián)系起來的感情,在動亂的戰(zhàn)爭爆發(fā)出來,周紫芝在《太倉秭米集》中說“少陵有句皆憂國?!盵4]如《登高》一詩,這首詩作于安史之亂四年后,這時國家岌岌可危,杜甫也是百病纏身,登高遠眺,百感交集。首聯(lián)景色勾起了杜甫的思鄉(xiāng)之情,頷聯(lián)感到時間流逝,一種年邁而又無能為力的情感油然而生,無法阻擋的愁情滾滾而來,頸聯(lián)寫自己獨自一人在外漂泊而又百病纏身的羈旅之苦,尾聯(lián)一個“苦”字包含了生活之苦、思鄉(xiāng)之苦、羈旅之苦、百姓之苦,種種愁情都在“霜”字里面體現(xiàn)出來,李白尚且舉杯消愁,而杜甫卻因身體原因連酒都不能喝,愁只能淤積再心中。愁情與秋景交融,全詩無一字言愁,卻字字顯愁,細細揣摩,每加一個字,便又多了一重愁,也只有杜甫能夠含蓄頓挫地將將個人之愁與家國之愁表達得淋漓盡致,真的是愁到深處無話言愁。1.3借景寓情言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說:“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之?!盵5]這是說自然界客觀存在的景物對人的影響,陰沉的景物會使人的心情更加郁悶,所以將情轉(zhuǎn)移并寄托在景物上,用客觀存在的景物來寫人物的愁。如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這首詩借用女子的口吻來寫她與心上人不能相見的相思之愁。低頭看看地上,卻見芭蕉樹的蕉心還沒有舒展開來,丁香樹上又都是還沒有開放的花蕊,都像愁似的凝結(jié)起來。芭蕉和丁香都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景物,怎會有愁,但因主人公心中有相思之愁,所以映入眼中的景物都是愁。李商隱不直接寫女主人公的愁,而寫芭蕉不展像愁,丁香結(jié)著也像愁,芭蕉與丁香都只是詩中主人公愁緒的引發(fā)物罷了。用一雙充滿愁情的眼睛來觀看景色,映入眼簾的全是是愁。再看杜甫的《送路六侍御入朝》“不分桃花紅似錦,生憎柳絮白如綿”,漂泊在外的杜甫,偶然間遇到小時候的玩伴,分開四十年,都不知道雙方的境遇,這已經(jīng)讓人感到十分難過。再相逢時又不能攜手同游敘敘舊,這讓杜甫更加悲傷,所以在參加宴會時,看到酒桌旁邊紅似錦的桃花、白如棉的柳絮,不禁感嘆人間世事,和這花草樹木相比,竟還比不過,花木遇春,則是笑臉相迎;而人離別,則是兩淚相送。這不由得讓杜甫的心情更加郁悶,所以在看到這鮮艷的景色時,不禁認為是在對他的嘲笑罷了。心情一旦進入愁境,則無法自拔,眼前的春色反而使心中的愁情更加濃重。無論是哀景還是樂景,一旦詩人的心情進入憂愁的狀態(tài),看到的景色都會令人更加愁苦。綜上所訴,引發(fā)詩人愁緒多是來自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雖都是在抒發(fā)內(nèi)心的愁苦,但他們都能用各自的方式表達出來。從古至今,“愁”是人類共有的情感,文人選擇表達愁情的方式層出不窮,同樣的愁緒,生活經(jīng)歷不同的人在其表達方式上各有特色。上有李白、杜甫等大家把愁情寫在詩歌中,在詩歌中抒發(fā)愁情,下有后來者來者李煜,在詞中抒發(fā)愁情,更是將“愁”上升到另一個高度。雖說“愁”這一情感是難以描繪出來的,但他們卻能夠用不同的藝術(shù)手法把“愁”化為具體,把看不見“愁”的化為真實可感的物體,足以看到他們的藝術(shù)匠心獨運,妙筆生花。2李煜詞中的愁情及表達特點2.1李煜詞中的愁情李煜生活在動蕩不安的南唐,到這唐詩也走完了燦爛輝煌的歷程,唐詩所帶來的成就也無人能及,那么這個短暫而又四分五裂南唐中的人只能另尋其他的文學(xué)形式來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詩言志”、“詞抒情”,李白、杜甫等人以詩言壯志難酬之愁,而李煜也和他們一樣,在經(jīng)歷家國巨變之后,心中的愁也由個人之愁上升到家國之愁,李煜用詞來言說愁,使其抒情性更強,能夠在詞中盡情抒發(fā)愁情。2.1.1李煜前詞中的情愁與離愁李煜的前期詞指亡國前的作品,主要是對宮廷奢華生活的描寫,延續(xù)了花間詞的風(fēng)格,大多數(shù)是描寫愛恨情愁與離別懷思的詞作。這一時期的李煜整日沉醉于歌舞美酒之中,享樂安逸,所寫的詞亦是以“樂”為主旋律,但其樂中亦有愁情的存在,李煜的愁緒在這些作品中逐漸浮現(xiàn)出來。情愁。李煜一直生活在深宮中宮,自身又是個多愁善感的人,與一般人相比更感情更為敏感細膩。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之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盵6]正因為如此,李煜的愛情小令也別有一番滋味。如所寫的《長相思·一重山》“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fēng)月閑?!盵7]307這首詞是娥皇回家探望雙親時所寫,此時李煜十分想念娥皇,整日愁眉不展,寢食難安,便寫下了這首詞。詞人以女子的口吻來寫自己心中的愁情,上片是寫女主人公望見那綿綿不絕的山,還有那朦朧的煙水,卻怎么也望不到心上人,失落感涌上心痛,女子對心上人的思念像山上的楓葉一樣紅烈。凄清、寒冷的秋天,女子的對心上人的相思不但沒有隨著天氣變冷卻冷卻,反而十分火熱。菊花開了又落,時間過去了一天又一天,被女子掛念的人卻一次也沒回來過,唯獨只有掛在天上的那一輪殘缺的月兒終年陪伴在自己左右,這種思念深而長。從詞中可見,李煜對娥皇的思念是日益加深,愁從思來,可見李煜情愁的深重與細膩。此時的李煜還未登上皇位,也還只是個情竇初開的皇子罷了,娥皇的到來,為李煜的生活帶來樂趣的同時,也勾起了李煜的情思,樂中也有些許兒女情長的閑愁。離愁。當李煜登上帝位后,也和一般人一樣在經(jīng)歷著生離死別。娥皇病逝,已然是給了李煜重重一錘,可類似的事總會接二連三地來到李煜身邊。公元970年,七弟李從善被扣留在宋朝,難以回到南唐,李煜也十分掛念身在異鄉(xiāng)的弟弟。此時的李煜是國愁、家愁與己愁相互交織,席卷而來,致使李煜突然感到傷春悲秋,愁緒萬千,無法排遣心中的愁苦。于是寫下《清平樂·別來春半》“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盵7]一首以傷春來寫離愁。停下腳步看看到跟前的景色,才恍然間感到春天已過了大半,每一處都能夠引起詞人難以言說的愁緒?!胺髁艘簧磉€滿”中的“還”字說明詞人想像拂拭肩上的梅花一樣甩掉心中的愁緒,可不曾想這份憂愁,反而像那落在肩上的梅花一般,才用雙手拂拭干凈,不一會兒又披滿了;而“更行更遠還生”中的“還”更是寫心中的愁悶像春草一樣瘋長,充斥著全身,難以排遣出來。此時的李煜心中是有了明顯的愁,不再假借他人口吻來言說,直接用自己的口吻來述說心中的愁情,這種真實的愁在這都還只是一種比較清淡的離愁。在這些詞中,看到的是李煜在亡國之前的生活。產(chǎn)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得愁緒也是具有一定審美價值,這樣的“愁”讓人感到憐惜,這樣的“愁”有可能帶得有失意和落魄的感覺,但還不是使人感到痛心得哀愁,僅僅只是看到此情此景所抒發(fā)的閑愁與離愁。在這些閑愁與離愁里,能看到這一時期李煜作為一個君王,他所面臨的一切,是無法與人言說的,只能將這說不清道不明的復(fù)雜情感藏在這顆細膩的心里。2.1.2李煜后期詞中的哀愁與愁恨李煜的后期詞主要是亡國后,被宋軍押送至汴京后的階下囚徒生活之作,面對國家和家庭的巨變,李煜的心境和詞境在根本上發(fā)生了變化,在這一時期,作品的內(nèi)容主要是抒寫對世事變遷的感悟、人生反復(fù)無常的悲憤嘆惜、江山易主的蒼涼和孤獨,以及對家國的懷念和難以排解的憂愁,每個字都強調(diào)了內(nèi)心的苦悶愁緒。哀愁。李煜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君王淪落為任人擺弄的階下囚,致使李煜的命運和情感都經(jīng)歷了悲喜兩重天的過程,囚徒生活的孤獨、寂寞、害怕,無時無刻不令李煜悲痛欲絕,亡國之痛直穿心底,生不如死。春來,傷春。春給他的庭院帶來了生機,但這卻令他更加難過。這初春的景象勾起了他的回憶,想起他從前詞作《玉樓春》中描繪的春景,再看看眼前的凄涼的春景,反差不止一點點。對往日美好生活越是留念,對現(xiàn)今的苦不堪言的生活越是絕望。物是人非,回憶再美好,也緩解不了心中的疼痛。日益劇增的愁苦更是難以發(fā)泄出來,左思右想,寫下一首《虞美人·風(fēng)回小院庭蕪綠》“風(fēng)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盵7]景和當年的春景一樣,一切都沒有發(fā)生改變,唯有改變的是此時此刻的心境和情感,再怎么看也沒有當年的那種喜悅,只剩下不易言的愁。初春亦是如此,暮春更不用說了。看那凋零飄落在地的殘花,再回想自己的這一生,一肚子的哀怨像江水一般滾滾而來,于是,一首《烏啼夜·林花謝了春紅》脫口而出,詞中表達情感是十分凄婉悲哀的?!傲只ㄖx了春紅”寫出了李煜昔時的風(fēng)光無限,而現(xiàn)如今誰人都可以欺負的亡國囚徒?!疤掖摇焙汀巴韥盹L(fēng)”更是將滿肚子的怨恨與哀愁寫了出來,責(zé)怪歡快的美好時光來去匆匆,哀嘆這時光如白駒過隙。“無奈”二字真實地體現(xiàn)了他性格中的懦弱不堪,他并沒有能力去挽救他的國家,只能暗自惆悵。愁恨。秋來,悲秋,蕭條的秋天更能勾起人的愁緒,擾人心緒。在寂靜的秋夜里,李煜總是心煩意亂的,經(jīng)常一夜難眠,有時夜深,還要出去走一走。看到那寒冷的月光打在稀疏的梧桐樹上,李煜心愈加冰冷。每每想到一去不復(fù)返的美好時光,心如刀割般痛,痛感往事空空如也,埋怨上天給了他超越常人難以承受的愁與恨,于是作一首《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7]“愁”是自哀自憐的,是自己囚徒生活的無可奈何;“恨”是自傷自悔的,是對國破家亡后的追悔這種愁恨是是復(fù)雜的,其情感是悔愁互相交織,恨中有愁,愁中有恨,是在以前一直在歌舞升平的生活中,不居安思危,不去壯大國家來防御敵人進行深深的自責(zé)自悔,此時只能悲嘆往事如夢,不會重來的人生,只有心中無限的悔恨。這前后人生經(jīng)歷的反差,讓李煜無所適從,而詞成為了李煜的情感寄托,“愁”便是詞中主要的感情基調(diào)。李煜從亡國前的情愁到國亡后的愁恨,愁由淺入深,呈階梯式上升到一個高度。那無邊的愁與恨是他打不開的死結(jié),最終被愁困一生,郁郁而終。2.2李煜詞的愁情表達特點李煜的詞是其愁情徜徉的海洋,將自己的哀痛與愁苦盡情地傾瀉在詞中,使難以言說的愁情得以迸發(fā)。而他也并不是隨意宣泄,其愁情通過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出來。他擅長以描繪事物來言說情,喜歡運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使愁情的表達有時像黃河之水傾瀉而來,有時如細流潺潺,產(chǎn)生形式不同的藝術(shù)美。2.2.1白描繪愁白描,是一種繪畫技法,文人墨客將它用到創(chuàng)作中去。用最簡單的文字去描繪事物,呈現(xiàn)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清新之美。葉嘉瑩認為“就后主詞之用字造句而言,他的基本態(tài)度也是全以任縱與純真為主的,擺落詞華,一空依傍,不避口語,慣用白描,”[8]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李煜都力求用極少的筆墨來表達心中復(fù)雜而又細膩的愁情。用樸素、清新自然的語言來表達內(nèi)心的愁,如《搗練子令·深院靜》“深院靜,小庭空,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fēng)。無奈夜長人不寐,數(shù)聲和月到簾櫳?!盵7]這首詞是李煜白描繪愁的精妙之作。一個“靜”和“空”寫了女主人公居住的生活環(huán)境是寂靜和空虛的,這時深夜四周是非常安靜的,在秋風(fēng)的吹拂下,卻聽見遠處傳來的寒砧聲。女主人公的孤獨與寂寞被李煜用一個“空”字傳達出來,這讓讀者更加感受到婦人的凄苦和悲涼,這更顯現(xiàn)出主人公的凄苦和悲涼,縱觀這一首詞,并沒有看到有關(guān)愁的字句?!吧钤红o,小庭空”看似平淡無奇的六個字,卻能夠把女主人公心中的愁緒表達得十分透徹。后一句描寫那寒冷的月光,在這漫漫長夜里,站在清冷的月光下,聽著寒砧聲,心里更是煩悶,但又無法排解出來,整首詞沒提及到“愁”字,而只是用單調(diào)的砧聲和素樸的月光來寫這個孤獨失眠者的思愁,僅如此但卻讓讀者強烈感受到婦人凄涼的愁情愁意。除此之外,李煜還擅長用白描描繪愁苦的景物,將心中的愁悶表達出來,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盵7]這首詞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首句語言最樸素、最平淡,卻有著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無言”并不是真的沒有什么說過的,而是無人與之言說,“獨”字寫出詞人默默無語獨自一人登上西樓,滿臉愁緒,眺望遠方的故國。簡簡單單的6個字,清晰描繪出主人公的愁苦、哀傷神態(tài)。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描繪出詞人在西樓上看到的景色,抬頭看那見證世間無數(shù)悲歡離合的殘月,卻勾起了詞人的愁緒,低頭看那庭院中的梧桐樹,僅有幾片破損的殘葉掛在樹梢,更是冷清,一個“深”通俗無比,一個“鎖”字既是寫物,也是寫人,不僅是滿園的秋色被鎖在這深院里,而詞人思念的心、亡國的恨都被鎖在這里面。前半部分僅18個字,就寫明了時間、地點、人物,雖然只是用幾筆輕輕勾勒,但其描繪出來的畫面是很廣闊的,讀的時候就感覺身在其中,有了前部分的鋪墊,后部分抒發(fā)愁情時就很自然,在此詞中,李煜表達愁情的功力已到達了一個新高度,令人嘆為觀止。2.2.2比喻化愁關(guān)偉說“李煜善于運用‘春水’、‘春草’等意象比況家國之愁,離別之恨,感人至深。”[9]詞中的事物是與他的人生境遇融為一體。由于身受宋帝的監(jiān)視,李煜心中的悲憤之情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對故國最深摯和真切的自我感情只能用比喻的手法抒寫出來。李煜喜歡用自然界中的景物來描繪心中的愁,用比喻將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用水比喻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7]李煜把“愁”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突破了前人的只取水之一點設(shè)喻的套子,而賦予更為豐富而深遠的聯(lián)想:水是流動的,隨處可在,則可見愁亦是隨時隨處都會出現(xiàn);江水有萬里之長,則愁亦有萬里長;江水流不盡,則愁也難斷絕;春日江水漸漲漸深,愁也是和這春水一樣不斷加深長;是以水喻愁,愁思就像這水一樣不斷地流出,沒有一個盡頭。李煜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故國,站在城樓上看那奔流不息的江水,心頭的愁緒和這洶涌的江水一樣,時刻翻滾出來,更是寫出這愁緒像春水一樣不分白天黑夜地流淌。僅“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9個字,卻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zhì)感和具象。再看《清平樂·別來春半》里的春草喻愁,“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7]春草在迅速生長,一天比一天茂密,這就像李煜心中日益增長的愁情一樣,一天比一天濃烈;春草長得細卻很濃密,又象征著愁情的盤曲郁結(jié);春草在哪都會生長,一眼望不到邊,象征著愁情的浩渺無垠,綿綿而遠;春草有“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之特征,則又有暗示了愁情之旋生旋滅,排除不了;這里,“春草”既是喻愁,又是景象,詞人外寫事物之態(tài),內(nèi)抒心中之愁。這種常見而又普通的意象被李煜賦予了深深的感情,人們在這上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審美感受,更加表現(xiàn)了李煜善于以描繪事物來言說愁情的藝術(shù)功力。2.2.3以“夢”入愁以“夢”來抒發(fā)愁情是李煜最獨特的表達方式,詞作中頻繁出現(xiàn)夢,“據(jù)統(tǒng)計,李煜現(xiàn)存的30多首詞中,竟有14首關(guān)于夢境的描寫,”[10]這與他從帝王到囚徒的人生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李煜內(nèi)心的愁緒寄托在夢中。夢里的喜悅和現(xiàn)實的悲哀交織在他敏銳的內(nèi)心。因為他的愿望只有在夢里才得到實現(xiàn),他的疼痛也得到緩解,在夢里可以暫時減輕現(xiàn)實帶來的悲傷。如《望江梅·閑夢遠》“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7]起筆就談夢,“閑”是李煜由一國之君降為降臣百無聊賴的“閑”。他夢到正值仲春的故國。一個“芳”字,寫出了姹紫嫣紅、遍地芳香的江南春色。正值芳春時節(jié)的故國熱鬧非凡,南國的水面上帆船往來不絕,船上的絲竹之聲在水面飄蕩,由城郊,轉(zhuǎn)到城內(nèi),只見滿城楊花飛舞,車馬往來如流水,所經(jīng)之處,揚起淡淡煙塵。“忙殺看花人”,原來城里城外如此熱鬧,全是因為人們忙著去賞花的緣故。“忙殺”二字,寫盡熱鬧與繁華。一個閑”字,看似悠閑自得,實則是充滿了悲涼和無奈,看似不經(jīng)意下筆,實則蘊藏著深沉的悲哀。歸途雖然并不遙遠,但江山易主,今生與江南故國再無相逢之期,僅能把故國之思寄托于夢,一個“遠”字流露出李煜心底深處多少痛苦和悲涼!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悲痛,夢中的場景就有多歡樂。再看《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盵7]作為一個“俘虜”,李煜被關(guān)在牢籠之中,家和國被毀滅了,不用說,他的痛苦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更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不知趣的夢里出現(xiàn)的竟還是以前貴為帝王到江南游玩時看到的美景,無奈寒氣逼人,打破了美夢,聽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看那即將消失的春意,心中感到無限惆悵,直到感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一貫穿全詞的傷春、悲春的愁苦情緒,春天的流逝、生命的凋謝,無一不令他感傷,故國的淪亡更是令他傷感,從而深深地責(zé)怪自己。“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雖是用最為平淡的話說出來,但卻包含了無盡的辛酸,貪念歡愉本來就是一件人之常情的事,在現(xiàn)實中的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在夢中的人!然而身為一個囚徒,卻還在想著以前作為君王時的享樂生活,并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在夢醒之后,突覺一種令人尷尬而傷懷的情景。可夢醒了就要認清楚現(xiàn)實,獨自承受在清醒時的悲哀與疼痛,故國遠在重重的關(guān)山之外,想回去卻無路可走,而此時窗外五更時春雨卻十分惱人,室內(nèi)形單影只,處境是多么凄慘,情之傷痛更令人肝腸寸斷。如果登上高樓憑闌眺望故國的話,只會有無窮無盡的煩惱與憂愁涌入,所以夢中貪歡可以,但“獨自莫憑闌”,五個字就涵蓋了李煜無止盡的愁緒。2.2.4對比顯愁李煜在凄清囚徒生活中總是會在詞中自覺或不自覺中此時之境與昔日之境進行對比,“李煜在詞中有許多今昔生活的對比,用帝王時期位高權(quán)重的富足生活反襯階下囚時期孤寂與愁苦,進一步增加了愁情的深度,”[11]使所抒發(fā)的愁情更濃,愁意更遠,是李煜寫愁的又一特征,以《望江南·多少恨》為例:“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fēng)?!盵7]這首詞抒寫了昔日游春的歡樂景象與如今現(xiàn)實帶來的悲恨,“恨”是昔日美麗的景象所引起的,“還似”點明記憶中最深刻的還是在園林里游玩的那一次,車子像流水一樣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在走動,春色迷人,多么熱鬧的一番景象,但是眼前的現(xiàn)實讓李煜更難堪,所以怨恨記憶里的美景。從前的景象越是繁華熱鬧,現(xiàn)在的生活就有多悲涼;對舊日的歡樂眷戀越深,今日的處境就越凄涼難耐,這更加有力地反襯了李煜的痛苦心情。再看《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盵7]通篇使用對比的手法,用以前的熱鬧繁華和國亡之后的凄涼進行對比,感人泣下。上片寫南唐雖只有短短幾十年,但有三千里地的國土,居住的樓閣高聳如云,金碧輝煌,庭內(nèi)的樹枝繁葉茂,寫盡江南的繁華;下片是被擄后的殘酷凄涼現(xiàn)實,人不由得日漸消瘦,短短兩句可以看到今昔對比之下,現(xiàn)在的境況是多么令人難堪,道出了一個亡國之君的所受屈辱與折磨。最后三句忽憶當年倉皇別祖廟,肉袒出降的慘痛情景,偏偏別離的歌曲又進入耳中,再也抑制不住,在宮女的面前哭了起來,誰能想到曾經(jīng)的他是個帝王?。∩掀瑢懕M歡,下片寫盡悲,以歡襯悲,以昔日反襯現(xiàn)實,形成強烈的反差,跨度極大,在兀起頓轉(zhuǎn)中,情感跳躍幅度達到極限,痛與悔充溢于詞間。李煜在詞中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nèi)涵,而是選取白描繪愁、比喻化愁、以“夢”入愁、對比顯愁表達方式將心中的愁直觀地表達出來,這樣人們就很容易與之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一旦有了相似的情感,也會去學(xué)習(xí)這些表達方式,使心中的情感的以抒發(fā)出來。雖然人們的愁思各不相同,但都能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tài),這就是李煜詞愁情表達能引起人類共鳴的原因之一。3李煜詞中愁情表達的影響力李煜將身世之感寫入詞既提高了詞品,又開拓了詞境,又提高了詞品,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6],詞到了李煜這里,由于他在詞中融入了國仇家恨的情懷,感情逐漸變得深刻,由伶人吟唱的下層階級詞變成了可以抒懷的士大夫階層的詞,這種詞的抒寫方式影響著后代詞的創(chuàng)作。他的詞不僅影響到了李清照詞、晏幾道詞的創(chuàng)作,而且還影響到與他相隔百年的納蘭詞,尤其是詞中以夢寫愁情這一新穎獨特的表達方式。3.1對晏幾道的影響李煜與晏幾道的生活經(jīng)歷極其相似的,他們的創(chuàng)作均是受到人生經(jīng)歷的影響。李煜詞所取得的矚目成就,自然會成為晏幾道學(xué)習(xí)的對象,晏幾道同李煜一樣,將人生經(jīng)歷和體驗寫入詞中,傾注了全部的情感,將沒落貴公子的情懷投注到對往事的深情追憶中,在夢中抒發(fā)自己的惆悵意緒,夢已經(jīng)成為他表達感情的最佳方式。無論是用夢來追憶過去,還是用夢來表達人生如夢之感,用夢來表達相思之情,還是用夢來支撐現(xiàn)實中難以實現(xiàn)的愿望,無非都是一種心情舒暢下的發(fā)泄方式,悲傷之情和李煜不相上下。如《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中晏幾道兩次寫到了夢,一是寫與初相逢的女子分開后,總是懷念那相逢的場景,無數(shù)次在夢中與之相會;二是思念成疾,竟覺得這一次是真的相逢了,點亮銀燈一次又一次的端詳,害怕又是在夢中相見,在自己制造夢境中無法自拔,將濃烈的相思之情寄托在夢中,將對久別重逢的那份溢于言表甚至不敢相信的幸福和甜蜜抒發(fā)出來。這和李煜的《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有著極其相似之處,這首詞也是李煜對娥皇的思念,其中也寫了兩次夢,一是寫詞人經(jīng)常思念戀人,想著想著竟不知不覺地睡著了,而在夢中看到了當年在一起歡樂場景,但醒來后卻是空空如也,二是回想當初一起在垂柳處相會相愛,那時光是如此短暫,就像做夢一樣短。所以樊文軍說“后主的夢詞和小晏的夢詞雖然呈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審美情趣,但都表現(xiàn)出動人的美感。”[12]晏幾道和李煜同時兩次寫夢,皆因思念成疾入夢中,在夢中與相思之人相會,借此來抒發(fā)相思的愁苦,但晏幾道比李煜更癡,醒來后自己又制造夢境,夢中所見都在眼前,小山詞的純情被這真摯、沉郁造就出來,在繼承之上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3.2對李清照的影響李煜和李清照同是言愁高手,李清照在詞中抒發(fā)愁情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了李煜的影響。在她所寫的《詞論》中說到“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闭Z雖甚奇,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也?!盵13]由此可以看到李清照對李煜詞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也會對其創(chuàng)作進行學(xué)習(xí),所以李煜的以“夢”入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詞作中以“夢”寫思家念國之情濃厚,與李煜被俘之后詞作的悲切類似,都去夢里尋找昔日的美好,他們的夢詞詞如同美玉歷經(jīng)滄桑更顯其光,如李清照《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也說想過去,常常入夢,可好不容易進入夢鄉(xiāng),美夢就被那濃濃的梅花香打斷了,夢境里的她已經(jīng)沿著回家的方向,走了很長一段路,眼看就快要和家人相聚了,這般美夢卻被不知趣的梅花香打破了,希望又成泡影。醒來后的事實是故鄉(xiāng)已被踩在金人的鐵蹄之下,想回去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獨身一人客居他鄉(xiāng),可見李清照的孤寂幽怨,不免有時光難熬的心情,在夢中對故國深深的思念;這與李煜的《望江梅·閑夢遠》極為相似,“南國正芳春”,全詞以“夢”為中心,夢到回到故國,過去美景重現(xiàn)在眼前,想回去的心自然是抵擋不住的,而這種重現(xiàn)卻讓李煜更加愁,所以醒來無限感慨,對故國的懷念,對現(xiàn)實的無奈。他們夢里的場景都是昔日真實存在的的,是心中的所思所想,而殘酷的現(xiàn)實使詞人的愁思愈發(fā)濃厚,只能到夢里去追尋昔日的春光,暫且撫平內(nèi)心的愁苦。因此,韓珊珊、劉宇丹、李亞認為“李煜、李清照皆為至真至純之人,所作詞毫不造作假式,抒寫真感情、真性靈,特別是二人后期家國詞更是真情爆發(fā),自然而工,是易安詞對后主詞的借鑒,情感表達上李煜噴薄而發(fā)直言快語,李清照九曲回腸含蓄蘊藉,易安詞將婉約派的格調(diào)進一步提升?!盵14]3.3對納蘭性德的影響李煜和納蘭性德都有著高貴顯赫的出身。李煜無心帝位卻意外登基,不擅理政又生逢亂世,性喜享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