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全國自考刑法學預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年下半年全國自考刑法學預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年下半年全國自考刑法學預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年下半年全國自考刑法學預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年下半年全國自考刑法學預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下半年全國自考刑法學預測試題一、單項選擇題1、合同詐騙罪的犯罪實行時間是______。A.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B.在合同履行過程中C.在談判過程中D.在合同簽訂過程中2、我國現(xiàn)行刑法對其溯及力采用的原則是______。A.從舊原則B.從新原則C.從舊兼從輕原則D.從新兼從輕原則3、不屬于危害結果的意義的是______。A.區(qū)分罪與非罪的標準之一B.區(qū)分犯罪形態(tài)的標準之一C.影響共犯成立的因素之一D.影響量刑輕重的因素之一4、我國刑法中的赦免是指______。A.特赦B.大赦C.特赦和大赦D.大赦、特赦和免除5、依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不得假釋的是______。A.慣犯B.累犯C.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D.再犯6、對于僅寫出犯罪名稱,沒有具體描述犯罪特征的罪狀描述方式是______。A.加重罪狀B.簡單罪狀C.減輕罪狀D.復雜罪狀7、管制刑的最低期限是______。A.1個月B.2個月C.3個月D.6個月8、在我國適用面最廣的主刑是______。A.無期徒刑B.有期徒刑C.罰金D.死刑9、破壞交通工具罪中的交通工具是指______。A.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B.火車、汽車、電車、船只、飛機C.火車、汽車、電車、船只、飛行器D.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天器10、走私淫穢物品罪的主觀方面是犯罪故意,并且具有______。A.販賣的目的B.牟利的目的C.牟利或者傳播的目的D.傳播的目的11、狹義的刑法是指______。A.特別刑法B.單行刑法C.刑法典D.附屬刑法12、下列不屬于刑罰權的內容的是______。A.制刑權B.求刑權C.量刑權D.辯護權13、以牟利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有償提供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行為______。A.應以非法經(jīng)營罪論處B.應以販賣毒品罪論處C.應以非法提供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罪論處D.應以銷售假藥罪論處14、依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減刑后實際執(zhí)行的期限不能少于______。A.25年B.20年C.13年D.10年15、下列關于我國刑法的任務說法正確的是______。A.禁止犯罪B.保護法益C.預防犯罪D.懲罰犯罪16、刑法分則中規(guī)定的“猥褻”屬于______。A.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B.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C.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要素D.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17、行為人向被害人的食物投放毒藥后,見被害人痛苦難忍而頓生悔意,立即將被害人送往醫(yī)院,經(jīng)醫(yī)生搶救脫險的,成立______。A.犯罪預備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18、區(qū)分一罪與數(shù)罪的標準是______。A.犯罪目的說B.犯罪構成說C.犯罪結果說D.犯罪行為說19、排除犯罪的事由不包括______。A.法令行為B.緊急避險C.義務沖突D.被害人過錯20、非法經(jīng)營同類營業(yè)罪的犯罪主體是______。A.一般主體B.特殊主體C.公司、企業(yè)的董事、經(jīng)理D.國有公司、企業(yè)的董事、經(jīng)理二、多項選擇題21、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內容包括______。A.法律主義B.禁止事后法C.禁止明確性D.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E.禁止殘虐的刑罰22、犯罪客觀要件的內容包括______。A.危害行為B.行為對象C.危害結果D.因果關系E.犯罪目的23、刑法的解釋技巧有______。A.擴大解釋B.限制解釋C.平義解釋D.補正解釋E.反對解釋24、刑法分則條文對基本罪狀的描述方式有______。A.簡單罪狀B.敘明罪狀C.引證罪狀D.空白罪狀(參見罪狀)E.復雜罪狀25、下列不屬于正當防衛(wèi)的包括______。A.假想防衛(wèi)B.事前防衛(wèi)C.防衛(wèi)挑撥D.偶然防衛(wèi)E.特殊正當防衛(wèi)三、名詞解釋題26、醫(yī)療事故罪27、犯罪主體28、想象競合犯29、坦白四、判斷說明題30、丟失槍支不報罪的犯罪主體是依法持有槍支的人員。31、生產(chǎn)、銷售假藥罪中的假藥包括所有的假藥。32、如果行為人由于不知法而不能認識行為的危害性,則不成立犯罪故意。六、簡答題33、徇私枉法罪的客觀行為表現(xiàn)。七、論述題34、論述犯罪的特征。八、案例分析題35、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2015年陳某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2017年刑滿釋放后,某日到某商場金店,見其柜臺里存放有一條重14.09克,價值人民幣4103元的金項鏈,與自己原有的一條假金項鏈的式樣完全相同,遂產(chǎn)生以假換真的邪念。她隨后到家中取出假的金項鏈帶在身上。然后返回該柜臺,向售貨員謊稱購買金項鏈,要售貨員將金項鏈拿出供其挑選。陳某在“挑選”過程中,趁售貨員不備,用假項鏈換了上述的真項鏈,然后借口不買了,離開了現(xiàn)場。數(shù)日后,當陳某再次到金店準備以同樣手段調換項鏈時被發(fā)現(xiàn),并被當場抓獲。對于陳某的行為應如何定罪處罰?為什么?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A[解析]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使用欺詐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合同詐騙罪是詐騙罪的一種特殊形式。本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使用欺詐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數(shù)額較大的財物的行為。2、C[解析]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對它生效前未經(jīng)審判或判決未確定的行為是否具有追溯適用效力。我國《刑法》第12條關于溯及力的規(guī)定采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3、C[解析]危害結果作為犯罪客觀方面的一個重要因素,其重要意義包括:①區(qū)分罪與非罪的標準之一。當危害結果是犯罪構成要件時,如果行為沒有造成法定的危害結果,就不成立犯罪,過失犯罪便是如此。②區(qū)分犯罪形態(tài)的標準之一。不管人們以什么標準區(qū)分犯罪的既遂與未遂,可以肯定的是,在通常情況下,只有發(fā)生了危害結果,才可能成立犯罪既遂。③影響量刑輕重的因素之一。在一切犯罪中,危害結果對量刑都起影響作用。因為危害結果是反映社會危害性的事實現(xiàn)象,刑罰必須與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相適應。4、A[解析]赦免是國家宣告對犯罪人免除其罪、免除其刑的一種法律制度,包括大赦與特赦。我國已經(jīng)取消了大赦制度,《刑法》所指的赦免應僅限于特赦。5、B[解析]根據(jù)《刑法》第81條第2款規(guī)定,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6、B[解析]簡單罪狀僅寫出犯罪名稱,沒有具體描述犯罪特征。例如,《刑法》第232條的“故意殺人的”,第233條的“過失致人死亡的”,都是簡單罪狀。簡單罪狀的特點是,簡單概括,避免煩瑣。7、C[解析]管制是對罪犯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實行社區(qū)矯正的刑罰方法。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shù)罪并罰時不得超過3年。8、B[解析]有期徒刑是我國適用面最廣的刑罰方法,是名副其實的主刑。其特點與內容如下:①有期徒刑剝奪犯罪人的自由。②有期徒刑具有一定期限。③有期徒刑的基本內容是對犯罪人實行勞動改造。9、A[解析]破壞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發(fā)生傾覆、毀壞危險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本罪的行為在客觀上行為破壞的對象是關涉不特定或者多數(shù)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財產(chǎn)安全的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10、C[解析]走私淫穢物品罪是指違反海關法規(guī),以牟利或者傳播為目的,走私淫穢的影片、錄像帶、錄音帶、圖片、書刊或者其他淫穢物品的行為。本罪主觀上不僅要求故意,而且要求以牟利或者傳播為目的。11、C[解析]刑法可以分為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廣義刑法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與附屬刑法。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刑法典是國家以刑法名稱頒布的、系統(tǒng)規(guī)定犯罪及其刑事責任的法律。12、D[解析]刑罰權的內容包括制刑權、求刑權、量刑權與行刑權。制刑權是國家立法機關在刑事立法中創(chuàng)制刑罰的權力。求刑權是指對犯罪行為提起刑事訴訟的權力。量刑權是人民法院對犯罪人決定科處刑罰的權力。行刑權是特定機關將人民法院對犯罪人判處的刑罰付諸現(xiàn)實執(zhí)行的權力。13、B[解析]販賣毒品是指有償轉讓毒品或者以販賣為目的而非法收購毒品。以牟利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有償提供上述麻醉藥品或者精神藥品的,應認定為販賣毒品罪。14、C[解析]《刑法》第78條第2款規(guī)定,減刑以后實際執(zhí)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①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②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③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50條第2款規(guī)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zhí)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zhí)行期滿后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5年,緩期執(zhí)行期滿后依法減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15、B[解析]刑法的任務為保護法益,保護的方法是禁止和懲罰侵犯法益的犯罪行為。懲罰與保護密切聯(lián)系:不使用懲罰手段抑止犯罪行為,就不可能保護法益;為了保護法益,必須有效地懲罰各種犯罪;懲罰是手段,保護是目的。16、C[解析]在解釋構成要件要素和認定是否存在符合構成要件要素的事實時,如果需要法官的規(guī)范的、評價的價值判斷才能認定,這種構成要件要素就是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237條規(guī)定的強制猥褻、侮辱罪的客觀構成要件要素的“猥褻”“侮辱”,則需要司法者的規(guī)范的、評價的行為才能認定(如男性撫摸女性腰部的行為是否屬于“猥褻”,就需要評價,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猥褻”“侮辱”屬于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要素。17、B[解析]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本題中,行為人投放毒藥后,見被害人痛苦而立即將被害人送往醫(yī)院,經(jīng)醫(yī)生搶救脫險,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成立犯罪中止。18、B[解析]關于區(qū)分一罪與數(shù)罪的標準,通常采取犯罪構成說。即行為符合一個犯罪構成的就是一罪,行為符合數(shù)個犯罪構成的就是數(shù)罪,行為數(shù)次符合同一個犯罪構成的也是數(shù)罪。19、D[解析]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一定損害結果或危險狀態(tài),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觀要件,但由于該行為保護的法益具有優(yōu)越性,或者被害人放棄了法益的保護,因而實際上沒有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我國刑法明文規(guī)定了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兩種排除犯罪的事由。此外,還存在一些非法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包括:法令行為、正當業(yè)務行為、被害人的承諾、自救行為、義務沖突。D項,被害人過錯程度和案件的其他情況,一般可以作為對行為人進行酌情從寬處理的考量情節(jié)。20、D[解析]非法經(jīng)營同類營業(yè)罪是指國有公司、企業(yè)的董事、經(jīng)理利用職務便利自己經(jīng)營或者為他人經(jīng)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yè)同類的營業(yè),獲取非法利益,數(shù)額巨大的行為。因此犯罪主體為國有公司、企業(yè)的董事、經(jīng)理。二、多項選擇題21、ABDE[解析]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指“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其內容包括:①法律主義(成文法主義);②禁止溯及既往;③禁止類推解釋;④禁止絕對不定(期)刑;⑤明確性;⑥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⑦禁止不均衡的、殘虐的刑罰。22、ABCD[解析]犯罪客觀要件,是刑法規(guī)定的,說明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法益的侵犯性,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觀事實特征。犯罪客觀要件的內容包括:①危害行為;②行為對象;③危害結果;④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23、ABCDE[解析]對一個刑法概念的解釋,只能采用一種解釋技巧,但采用哪一種解釋技巧,取決于解釋理由。刑法的解釋技巧包括:平義解釋、擴大解釋、限制解釋、反對解釋、補正解釋等。24、ABCD[解析]罪狀可以分為兩大類:①對具體犯罪構成特征的描述(基本罪狀);②對加重或減輕法定刑的適用條件的描述(加重、減輕罪狀)。分則條文對基本罪狀的描述方式,可以分為四種情況,即簡單罪狀、敘明罪狀、引證罪狀、空白罪狀(參見罪狀)。25、ABC[解析]《刑法》規(guī)定了兩種正當防衛(wèi);一是一般正當防衛(wèi),存在防衛(wèi)過當問題;二是特殊正當防衛(wèi)(無過當防衛(wèi))。A項,假想防衛(wèi)是指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為人誤認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進行所謂防衛(wèi)。假想防衛(wèi)不是正當防衛(wèi)。B項,在不法侵害尚未開始或者已經(jīng)結束時,進行所謂“防衛(wèi)”的,稱為防衛(wèi)不適時,此時不構成正當防衛(wèi)。防衛(wèi)不適時有兩種情況:一是事前加害或事前防衛(wèi),二是事后加害或事后防衛(wèi)。防衛(wèi)不適時構成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C項,防衛(wèi)挑撥是指為了侵害對方,故意挑撥對方對自己進行侵害,然后以正當防衛(wèi)為借口,給對方造成侵害的,是濫用正當防衛(wèi)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成立正當防衛(wèi)。D項,偶然防衛(wèi),是指故意或者過失侵害他人法益的行為,符合了正當防衛(wèi)的情況,客觀上起到了人身防衛(wèi)的效果??梢澜Y果無價值論的觀點認定為正當防衛(wèi)。三、名詞解釋題26、醫(yī)療事故罪,是指醫(yī)務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本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本罪主體必須是醫(yī)務人員。本罪主觀上只能出于過失,故意造成患者人身傷亡的,視行為性質認定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罪。27、犯罪主體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實施犯罪并且承擔刑事責任的人(包括自然人與單位)。事實上,犯罪主體這一概念存在兩種含義:一是指已經(jīng)實施了刑法所規(guī)定的犯罪的行為人即犯罪人;二是指犯罪主體的條件,即具備何種條件才能成為犯罪主體,才可能承擔刑事責任。犯罪主體要件是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本身必須具備的條件,包含人的自然屬性(如年齡、性別等)與社會屬性(身份、單位的性質等)的條件。28、想象競合犯,又稱想象的數(shù)罪、觀念的競合,是指一個行為觸犯了數(shù)個罪名的情況。想象競合犯具有兩個基本特征:①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一般認為,所謂一個行為,不是從構成要件的評價上看是一個行為,而是基于自然的觀察,在社會的一般觀念上被認為是一個行為。②一個行為必須觸犯數(shù)個罪名,即在構成要件的評價上,該行為符合數(shù)個犯罪的構成要件。一個行為觸犯數(shù)個罪名,往往是因為該行為具有多重屬性或者造成多種結果。29、坦白,是指犯罪人被動歸案后(如被司法人員當場抓獲,被群眾扭送至司法機關等不具備自動投案情節(jié)的情形)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根據(jù)《刑法》第67條第3款規(guī)定,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fā)生的,可以減輕處罰。但同時,歸案后的綁架犯不如實供述人質所在地的,歸案后的爆炸犯不如實供述爆炸物安放地的,不成立坦白。四、判斷說明題30、錯誤。理由:丟失槍支不報罪是指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主體只能是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31、錯誤。理由:生產(chǎn)、銷售假藥中的假藥只限于人用藥品與非藥品,而非包括所有的假藥。如果生產(chǎn)、銷售假農(nóng)藥、假獸藥則不構成本罪。32、正確。理由:根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成立故意必須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在特殊情況下,行為人由于不知法而不能認識自己行為的危害性,不成立犯罪故意。六、簡答題33、徇私枉法罪的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三種行為:(1)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指對沒有實施危害社會行為,或者根據(jù)《刑法》第13條規(guī)定,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以及其他依照刑法規(guī)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采取偽造、隱匿、毀滅證據(jù)或者其他隱瞞事實、違背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責任為目的進行立案偵查(含采取強制性措施)、起訴、審判等追訴活動。這里的“追訴”,不要求法律形式上屬于追訴,只要實質上屬于追訴即可;不要求程序上合法,只要事實上追訴即可;不要求追訴的全部過程,只要進入追訴階段即可;不要求采取法定的強制措施,只要屬于通常的追訴行為即可。對于明知是無罪的人,采取不立案、不報捕,但予以關押的手段,待被害人“交待”后再立案、采取強制措施的,應當認定為本罪(如果不符合本罪構成要件,則應認定為非法拘禁罪)。行為人明知他人無罪,而將其作為“逃犯”在網(wǎng)上通緝的,成立本罪。(2)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這里的“追訴”應是指法定的全部追訴過程與追訴結果。不使有罪的人受追訴,是指對明知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人,采取偽造、隱匿、毀滅證據(jù)或者其他隱瞞事實、違背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偵查(含采取強制措施)、起訴、審判;或者在立案后,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應該采取強制措施而不采取強制措施,或者雖然采取強制措施,但無正當理由中斷偵查或者超過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實際放任不管,以及違法撤銷、變更強制措施,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際脫離司法機關偵控。對于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不收集有罪證據(jù),導致有罪證據(jù)消失,因“證據(jù)不足”不能認定有罪的,應當認定為本罪。(3)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指故意枉法進行判決、裁定,使有罪判無罪、使無罪判有罪、使此罪判彼罪或者重罪輕判、輕罪重判。七、論述題34、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犯罪具有兩個特征:一是社會危害性;二是依照法律應受刑罰處罰性。具體如下:(1)社會危害性①社會危害性,是指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法益的侵犯性。只有當某種行為對法益造成了侵害或者有造成侵害的危險時,該行為才具有社會危害性。②社會危害性是質與量的統(tǒng)一。并非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犯罪,刑法規(guī)定了“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表明,一個行為只有嚴重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法益,才可能構成犯罪。③社會危害性是相對穩(wěn)定性與變易性的統(tǒng)一。相對穩(wěn)定性是指某些行為(如殺人、強奸等傳統(tǒng)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有無與大小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較為穩(wěn)定。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相對穩(wěn)定性,決定了刑事立法應當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變易性是指同一行為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其社會危害性的有無與大小在發(fā)展變化。(2)依法應受刑罰處罰性依法應受刑罰處罰性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①犯罪行為違反了刑法,具有刑事違法性;刑事違法性與社會危害性是統(tǒng)一的。刑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