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操作手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B/15/wKhkGWcPHZOAKGKyAANZnEYMR4s702.jpg)
![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操作手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B/15/wKhkGWcPHZOAKGKyAANZnEYMR4s7022.jpg)
![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操作手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B/15/wKhkGWcPHZOAKGKyAANZnEYMR4s7023.jpg)
![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操作手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B/15/wKhkGWcPHZOAKGKyAANZnEYMR4s7024.jpg)
![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操作手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B/15/wKhkGWcPHZOAKGKyAANZnEYMR4s70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操作手冊TOC\o"1-2"\h\u16461第1章引言 364511.1綠色有機認證的概念與意義 3248201.2認證流程與組織架構 419786第2章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要求 4196242.1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 550812.1.1土壤環(huán)境質量要求 5304892.1.2土壤重金屬限量標準 5186462.1.3土壤有機污染物限量標準 5121182.2灌溉水質標準 5159062.2.1灌溉水質要求 526962.2.2污染物限量標準 5153312.3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 685382.3.1環(huán)境空氣質量要求 632782.3.2污染物限量標準 67574第3章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6158163.1品種選擇原則 6168373.1.1適應性原則:選擇的品種應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以保證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 6131863.1.2抗病性原則:優(yōu)先選擇具有較強抗病性的品種,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減少農藥使用。 689263.1.3優(yōu)質性原則:選擇具有良好品質、口感、營養(yǎng)價值和市場需求的品種。 635803.1.4高效性原則:選擇生育期適中、產量高、效益好的品種。 6195193.1.5環(huán)保性原則:選擇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小、資源消耗低的品種。 6207533.2種子質量要求 621743.2.1純度:種子純度應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保證種植后不出現混雜。 6170203.2.2凈度:種子凈度應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無雜質、無病蟲害、無霉變。 676513.2.3發(fā)芽率:種子發(fā)芽率應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保證種子具有較高的萌發(fā)能力。 6125383.2.4水分:種子水分應控制在國家規(guī)定的范圍內,避免過高導致種子發(fā)霉、變質。 68993.3種子處理技術 7136773.3.1曬種:播種前將種子進行晾曬,提高種子活力,降低病蟲害發(fā)生。 7318243.3.2消毒:使用適量消毒劑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殺滅種子表面的病原菌。 7179703.3.3浸種:根據不同作物需求,采用適宜溫度和時間的浸種處理,促進種子吸水、萌發(fā)。 7121933.3.4催芽:對需催芽的作物種子,進行適宜的溫度、濕度處理,促進種子發(fā)芽。 7302113.3.5包衣:采用生物或化學方法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提高種子抗病蟲害能力,促進生長發(fā)育。 7212443.3.6低溫處理:對某些作物種子進行低溫處理,以提高種子品質和萌發(fā)率。 7171873.3.7貯藏:將處理好的種子置于適宜的環(huán)境中貯藏,保持種子活力,防止種子變質。 722312第4章有機農業(yè)生產技術 7165454.1土壤管理與施肥 7232444.1.1土壤管理 7294284.1.2施肥 7305154.2病蟲害防治 8169624.2.1預防措施 8245464.2.2生物防治 8143474.2.3物理防治 8215384.3農藥與化學肥料禁用要求 8110314.3.1禁用農藥 865834.3.2禁用化學肥料 821456第5章農產品收獲與加工 8128755.1收獲時間與方法 8216175.1.1確定收獲時間 8187935.1.2收獲方法 8234765.2加工過程控制 917735.2.1清洗與整理 9322265.2.2加工工藝 946945.2.3防止微生物污染 9326275.3包裝與儲存 9136695.3.1包裝材料 9260155.3.2包裝要求 9166175.3.3儲存條件 911735.3.4儲存時間 911429第6章認證申請與審核 9164256.1認證申請程序 9296206.1.1準備申請材料 969716.1.2提交申請 10309456.1.3受理申請 10212936.1.4簽訂認證合同 10232316.2審核流程與要求 10286966.2.1初審 1075636.2.2現場審核 10142486.2.3審核報告 102886.2.4審核結果處理 1181266.3認證費用與周期 11193306.3.1認證費用 1118706.3.2認證周期 1121708第7章內部質量控制體系 11284437.1質量管理組織架構 11183117.1.1建立質量管理組織 11310217.1.2質量管理組織職責 11247497.1.3人員培訓與管理 11279717.2生產過程質量控制 1153607.2.1生產計劃制定 11126867.2.2生產過程監(jiān)控 11278937.2.3原料、輔料和投入品管理 12252007.2.4生產設備與工藝控制 12144967.3文件記錄與追溯體系 12187167.3.1文件記錄管理 12311537.3.2記錄內容與格式 12123587.3.3追溯體系建立 12102947.3.4記錄保存與歸檔 1220296第8章檢測與監(jiān)測 12183378.1檢測項目與標準 1218848.1.1檢測項目 12147258.1.2檢測標準 13194358.2抽樣檢測方法 13254158.2.1抽樣原則 1356258.2.2抽樣方法 1397978.3監(jiān)測計劃與實施 1310698.3.1監(jiān)測計劃 13261748.3.2監(jiān)測實施 145147第9章認證標志與使用 14307279.1認證標志的含義與設計 1417039.1.1含義 14252939.1.2設計原則 14206709.1.3設計要素 14287839.2認證標志的使用規(guī)范 14170929.2.1使用范圍 14117089.2.2使用要求 1593069.2.3使用方式 15167979.3認證證書的管理 15121419.3.1認證證書的發(fā)放 15313349.3.2認證證書的內容 15278229.3.3認證證書的管理 1510988第10章市場推廣與監(jiān)管 151763710.1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市場優(yōu)勢 163201610.2市場推廣策略 163014010.3監(jiān)管部門職責與監(jiān)管措施 161993510.4消費者權益保護與投訴處理 17第1章引言1.1綠色有機認證的概念與意義綠色有機認證是指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對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綠色有機生產要求進行審查和確認的活動。綠色有機認證旨在保障農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安全水平,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環(huán)保的追求。綠色有機認證具有以下意義:(1)保障消費者權益:綠色有機認證有助于消費者識別真正符合綠色有機標準的農產品,保證購買到健康、安全、環(huán)保的食品。(2)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通過綠色有機認證的農產品,可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3)促進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綠色有機認證引導農民轉變生產方式,發(fā)展綠色有機農業(yè),有利于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4)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綠色有機認證要求生產過程中減少化學肥料、農藥的使用,有利于減輕農業(yè)面源污染,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1.2認證流程與組織架構綠色有機認證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申請:農產品生產企業(yè)向認證機構提交綠色有機認證申請。(2)審核:認證機構對申請企業(yè)進行現場審核,評估其生產過程是否符合綠色有機標準。(3)檢測:對申請認證的農產品進行質量檢測,保證其符合綠色有機要求。(4)評審:認證機構根據審核和檢測結果,對申請企業(yè)進行綜合評審。(5)批準與發(fā)證:通過評審的企業(yè),由認證機構頒發(fā)綠色有機認證證書。(6)監(jiān)督與管理:認證機構對獲證企業(yè)進行定期監(jiān)督和檢查,保證其持續(xù)符合綠色有機標準。組織架構方面,綠色有機認證體系主要包括以下部門:(1)認證機構:負責綠色有機認證的組織實施,對企業(yè)進行審核、評審和發(fā)證。(2)檢測機構:負責對申請認證的農產品進行質量檢測。(3)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對認證機構和獲證企業(yè)的監(jiān)督與管理。(4)政策制定部門:負責制定綠色有機認證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和標準。(5)農產品生產企業(yè):按照綠色有機標準進行生產,申請認證并接受監(jiān)督。第2章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要求2.1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2.1.1土壤環(huán)境質量要求農產品產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應滿足以下要求:無重金屬污染,無有機污染物超標,土壤肥力適宜,保持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2.1.2土壤重金屬限量標準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應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限量標準,具體如下:鉛(Pb):≤200mg/kg鎘(Cd):≤0.3mg/kg汞(Hg):≤2mg/kg砷(As):≤40mg/kg鉻(Cr):≤150mg/kg2.1.3土壤有機污染物限量標準土壤中有機污染物含量應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限量標準,具體如下:六六六(BHC):≤0.5mg/kgDDT:≤0.5mg/kg硫丹:≤1mg/kg草甘膦:≤2mg/kg2.2灌溉水質標準2.2.1灌溉水質要求農產品產地灌溉水質應滿足以下要求:無污染,水質清潔,有利于農產品生長。2.2.2污染物限量標準灌溉水中污染物含量應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限量標準,具體如下:懸浮物:≤100mg/L化學需氧量(COD):≤100mg/L生化需氧量(BOD5):≤30mg/L氨氮:≤10mg/L總磷:≤0.3mg/L總氮:≤10mg/L2.3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2.3.1環(huán)境空氣質量要求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空氣質量應滿足以下要求:無有害氣體污染,空氣質量優(yōu)良,有利于農產品生長。2.3.2污染物限量標準環(huán)境空氣中污染物含量應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限量標準,具體如下:二氧化硫(SO2):≤50μg/m3二氧化氮(NO2):≤40μg/m3一氧化碳(CO):≤10mg/m3氧化劑(O3):≤100μg/m3總懸浮顆粒物(TSP):≤80μg/m3第3章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3.1品種選擇原則3.1.1適應性原則:選擇的品種應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以保證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3.1.2抗病性原則:優(yōu)先選擇具有較強抗病性的品種,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減少農藥使用。3.1.3優(yōu)質性原則:選擇具有良好品質、口感、營養(yǎng)價值和市場需求的品種。3.1.4高效性原則:選擇生育期適中、產量高、效益好的品種。3.1.5環(huán)保性原則:選擇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小、資源消耗低的品種。3.2種子質量要求3.2.1純度:種子純度應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保證種植后不出現混雜。3.2.2凈度:種子凈度應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無雜質、無病蟲害、無霉變。3.2.3發(fā)芽率:種子發(fā)芽率應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保證種子具有較高的萌發(fā)能力。3.2.4水分:種子水分應控制在國家規(guī)定的范圍內,避免過高導致種子發(fā)霉、變質。3.3種子處理技術3.3.1曬種:播種前將種子進行晾曬,提高種子活力,降低病蟲害發(fā)生。3.3.2消毒:使用適量消毒劑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殺滅種子表面的病原菌。3.3.3浸種:根據不同作物需求,采用適宜溫度和時間的浸種處理,促進種子吸水、萌發(fā)。3.3.4催芽:對需催芽的作物種子,進行適宜的溫度、濕度處理,促進種子發(fā)芽。3.3.5包衣:采用生物或化學方法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提高種子抗病蟲害能力,促進生長發(fā)育。3.3.6低溫處理:對某些作物種子進行低溫處理,以提高種子品質和萌發(fā)率。3.3.7貯藏:將處理好的種子置于適宜的環(huán)境中貯藏,保持種子活力,防止種子變質。第4章有機農業(yè)生產技術4.1土壤管理與施肥4.1.1土壤管理a.保護土壤結構:采用深翻、松土等農業(yè)措施,改善土壤通氣性和滲透性,提高土壤質量。b.土壤覆蓋:利用農作物殘體、綠肥等有機物料進行土壤覆蓋,減少水分蒸發(fā),抑制雜草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c.輪作與間作:合理規(guī)劃輪作與間作制度,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提高土壤肥力。4.1.2施肥a.有機肥料:優(yōu)先使用有機肥料,如堆肥、綠肥、動物糞便等,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養(yǎng)分。b.氨基酸肥料:適量施用氨基酸肥料,提高作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c.礦物質肥料:在必要時,可適量施用礦物質肥料,補充土壤中缺乏的微量元素。4.2病蟲害防治4.2.1預防措施a.選擇抗病品種:選用抗病、抗蟲的農作物品種,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的風險。b.農業(yè)防治: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土壤管理、作物輪作等農業(yè)措施,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4.2.2生物防治a.天敵昆蟲:利用天敵昆蟲控制害蟲,如捕食性螨類、寄生蜂等。b.生物農藥:使用生物源農藥,如植物源、微生物源農藥,降低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4.2.3物理防治a.燈光誘殺: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使用誘蟲燈進行誘殺。b.防蟲網:設置防蟲網,阻止害蟲遷入。4.3農藥與化學肥料禁用要求4.3.1禁用農藥a.禁止使用有機合成農藥,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b.禁止使用轉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4.3.2禁用化學肥料a.禁止使用化學合成肥料,如尿素、磷酸二銨等。b.限制使用含有化學肥料的有機肥,保證有機肥中化學肥料含量符合相關標準。第5章農產品收獲與加工5.1收獲時間與方法5.1.1確定收獲時間收獲時間對農產品品質具有重要影響。應根據不同農產品的種類和生長周期,結合氣候、土壤等條件,科學確定適宜的收獲時間。應關注農產品成熟度,保證在最佳成熟期進行收獲。5.1.2收獲方法采取合適的收獲方法,以減少農產品損傷和污染。具體方法包括:a.人工收獲:適用于果實、蔬菜等易損傷農產品,要求工人熟練掌握操作技巧,避免對農產品造成損傷;b.機械收獲:適用于大面積農田作物,如小麥、玉米等,應選擇適宜的機械收獲設備,降低損失率;c.防止交叉污染:不同農產品應分開收獲,避免交叉污染。5.2加工過程控制5.2.1清洗與整理收獲后的農產品應及時進行清洗和整理,去除泥沙、病殘葉等雜質,保證農產品清潔衛(wèi)生。5.2.2加工工藝根據不同農產品的特性,采用適宜的加工工藝,如切割、分級、腌制等。加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溫度、濕度等條件,保證農產品品質。5.2.3防止微生物污染加工過程中應加強衛(wèi)生管理,嚴格執(zhí)行衛(wèi)生操作規(guī)范,防止微生物污染。5.3包裝與儲存5.3.1包裝材料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包裝材料,保證包裝材料對農產品無污染,具有良好的保護功能和透氣性。5.3.2包裝要求包裝應簡潔、實用,便于運輸和銷售。包裝應標注農產品名稱、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5.3.3儲存條件根據農產品特性,制定合適的儲存條件,如溫度、濕度、通風等。儲存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及時處理變質、損壞的農產品。5.3.4儲存時間合理控制農產品儲存時間,保證農產品新鮮度。對于易腐農產品,應縮短儲存時間,避免品質下降。第6章認證申請與審核6.1認證申請程序6.1.1準備申請材料申請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的企業(yè)或個人,需按照相關要求準備以下申請材料:(1)認證申請表;(2)企業(yè)或個人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3)土地使用權證明材料;(4)種植、養(yǎng)殖、加工等相關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操作規(guī)程;(5)產品質量檢測報告;(6)環(huán)境保護措施及實施情況說明;(7)其他必要的證明材料。6.1.2提交申請將準備好的申請材料提交至所在地綠色有機認證機構。6.1.3受理申請認證機構在收到申請材料后,進行初步審查,確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要求,予以受理。6.1.4簽訂認證合同認證機構與申請方簽訂認證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6.2審核流程與要求6.2.1初審認證機構對申請材料進行詳細審查,了解申請方生產、管理、環(huán)保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保證申請方符合綠色有機認證的基本要求。6.2.2現場審核認證機構組織專家對申請方進行現場審核,主要內容包括:(1)生產過程是否符合綠色有機標準;(2)生產資料使用情況;(3)環(huán)境保護措施實施效果;(4)產品質量與安全性;(5)其他相關事項。6.2.3審核報告現場審核結束后,認證機構出具審核報告,對申請方是否符合綠色有機認證標準進行評價。6.2.4審核結果處理認證機構根據審核報告,對符合綠色有機認證要求的申請方予以認證;對不符合要求的申請方,給予整改建議。6.3認證費用與周期6.3.1認證費用認證費用包括申請費、審核費、證書費等,具體收費標準按照認證機構的規(guī)定執(zhí)行。6.3.2認證周期認證周期分為初次認證和后續(xù)認證。初次認證周期一般為12年,后續(xù)認證周期為3年。認證周期內,認證機構將對認證產品進行不定期檢查,保證認證產品持續(xù)符合綠色有機標準。注意: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操作請以實際認證機構要求和流程為準。第7章內部質量控制體系7.1質量管理組織架構7.1.1建立質量管理組織為保障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的有效實施,應建立專門的質量管理組織,明確各部門和人員在質量控制過程中的職責與權限。7.1.2質量管理組織職責質量管理組織負責制定、實施、監(jiān)督和改進內部質量控制體系,保證農產品生產過程符合綠色有機認證要求。7.1.3人員培訓與管理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和技能水平,保證員工能夠按照綠色有機認證要求進行生產操作。7.2生產過程質量控制7.2.1生產計劃制定根據綠色有機認證要求,制定詳細的生產計劃,明確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和質量控制點。7.2.2生產過程監(jiān)控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監(jiān)控,保證生產操作符合綠色有機認證標準,發(fā)覺異常情況及時處理。7.2.3原料、輔料和投入品管理嚴格管理原料、輔料和投入品,保證其符合綠色有機認證要求,禁止使用禁用物質。7.2.4生產設備與工藝控制合理配置生產設備,優(yōu)化生產工藝,保證生產過程穩(wěn)定可靠,減少產品質量波動。7.3文件記錄與追溯體系7.3.1文件記錄管理制定文件記錄管理制度,對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細記錄,保證記錄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7.3.2記錄內容與格式明確記錄內容、格式和要求,保證記錄信息準確、清晰,便于追溯和質量審核。7.3.3追溯體系建立建立完善的追溯體系,保證在發(fā)生質量問題時,能夠快速定位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7.3.4記錄保存與歸檔按照規(guī)定保存和歸檔記錄,保證在認證審核過程中,能夠提供完整、有效的證據。第8章檢測與監(jiān)測8.1檢測項目與標準8.1.1檢測項目本章節(jié)主要涵蓋以下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過程中的檢測項目:(1)農產品中有害物質殘留檢測;(2)土壤肥力指標檢測;(3)灌溉水質檢測;(4)空氣環(huán)境質量檢測;(5)農產品品質及營養(yǎng)成分檢測。8.1.2檢測標準檢測標準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綠色有機認證標準以及國際有機農業(yè)運動聯盟(IFOAM)的相關規(guī)定。具體包括:(1)GB/T196302011《有機食品植物生產》;(2)GB/T196302011《有機食品動物生產》;(3)GB/T196302011《有機食品加工》;(4)GB/T27404200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5)GB16715.12014《土壤環(huán)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6)GB50842005《農田灌溉水質標準》;(7)GB30952012《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8.2抽樣檢測方法8.2.1抽樣原則抽樣檢測應遵循以下原則:(1)隨機抽樣,保證樣本具有代表性;(2)抽樣數量滿足檢測需求;(3)抽樣過程遵循無菌操作,防止樣本污染;(4)抽樣時間、地點和人員應記錄清楚,便于追溯。8.2.2抽樣方法具體抽樣方法如下:(1)土壤抽樣:采用對角線法、網格法等方法進行隨機抽樣;(2)農產品抽樣:按照生產批次、產地、品種等隨機抽??;(3)灌溉水質和空氣環(huán)境質量抽樣:根據監(jiān)測點布設,按照時間和空間進行隨機抽樣。8.3監(jiān)測計劃與實施8.3.1監(jiān)測計劃監(jiān)測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1)監(jiān)測項目:根據檢測項目進行監(jiān)測;(2)監(jiān)測頻次:根據農產品生產周期、環(huán)境變化等因素確定監(jiān)測頻次;(3)監(jiān)測時間:結合生產季節(jié)、農產品收獲時間等因素制定監(jiān)測時間表;(4)監(jiān)測方法:參照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定;(5)監(jiān)測人員:具備相應資質和專業(yè)知識;(6)監(jiān)測設備:保證設備準確、可靠。8.3.2監(jiān)測實施監(jiān)測實施步驟如下:(1)根據監(jiān)測計劃,對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測;(2)嚴格按照抽樣方法和檢測標準進行操作;(3)對監(jiān)測數據進行分析,保證農產品質量符合綠色有機認證要求;(4)對監(jiān)測過程中發(fā)覺的問題,及時采取改進措施,保證農產品安全生產;(5)定期對監(jiān)測數據匯總、分析,為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提供依據。第9章認證標志與使用9.1認證標志的含義與設計9.1.1含義認證標志是對農產品綠色有機認證的一種視覺標識,它傳遞了產品符合相關綠色有機認證標準的信心。標志的設計應簡潔明了,易于識別,體現農產品綠色有機的特點。9.1.2設計原則(1)體現綠色有機農業(yè)的核心理念,如環(huán)保、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等;(2)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易于識別和記憶;(3)符合國家有關標志設計的相關規(guī)定;(4)標志中應包含認證機構的名稱或縮寫。9.1.3設計要素(1)圖形:可使用象征綠色、有機、生態(tài)等元素的圖案;(2)文字:包含“綠色有機認證”字樣;(3)顏色:以綠色為主色調,體現環(huán)保、健康等特點;(4)形狀:簡潔、大方,易于在各種場合使用。9.2認證標志的使用規(guī)范9.2.1使用范圍認證標志主要用于已獲得綠色有機認證的農產品及其包裝、宣傳資料、廣告等。9.2.2使用要求(1)認證標志的使用必須經過認證機構的許可;(2)認證標志不得用于未經認證的產品;(3)認證標志不得轉讓、出租、出售或以其他方式許可他人使用;(4)認證標志的使用不得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9.2.3使用方式(1)在產品包裝上,標志應放置在顯著位置,易于識別;(2)在宣傳資料和廣告中,標志應與產品名稱、認證機構名稱等一同出現;(3)在使用過程中,不得改變標志的圖形、文字、顏色和比例。9.3認證證書的管理9.3.1認證證書的發(fā)放認證機構在完成對農產品的綠色有機認證后,向符合條件的農產品生產企業(yè)發(fā)放認證證書。9.3.2認證證書的內容認證證書應包含以下內容:(1)證書編號;(2)企業(yè)名稱;(3)產品名稱;(4)認證標準;(5)認證有效期;(6)認證機構的名稱和印章。9.3.3認證證書的管理(1)企業(yè)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60條合同規(guī)定:如何實現一次性產品零使用
- 上市公司廣告策劃與執(zhí)行合同范本
- 二手房訂房合同條款解析
- 中歐技術合作合同
- 個人運輸代理合同范例
- 不銹鋼制品購銷合同模板
- 臨設買賣合同正規(guī)范本
- 臨時攤位租賃合同書
- 專業(yè)合作社股權轉讓合同
- 自然人借款合同集錦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檔案管理課件》課件
- 2024年度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團課課件版
- 2025年中考物理終極押題猜想(新疆卷)(全解全析)
- 脛骨骨折的護理查房
- 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管理方案
- 電動工具培訓課件
- 《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傳感器測試與裝調》電子教案
- 視頻會議室改造方案
- 【中考真題】廣東省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試卷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云計算參考架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