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衡中同卷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A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年河北省衡中同卷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A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年河北省衡中同卷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A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年河北省衡中同卷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A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年河北省衡中同卷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A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河北省衡中同卷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A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血細胞計數(shù)板是對細胞進行計數(shù)的重要工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每塊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正中央有1個計數(shù)室B.計數(shù)室的容積為1mm×1mm×0.1mmC.蓋蓋玻片之前,應用吸管直接向計數(shù)室滴加樣液D.計數(shù)時,不應統(tǒng)計壓在小方格角上的細胞2.弄清楚DNA的結構有助于解決:DNA分子是怎樣儲存遺傳信息的?又是怎樣決定生物性狀的?下列有關DNA分子結構及模型的敘述,錯誤的是()A.A-T堿基對與G-C堿基對具有相同的形狀和直徑B.同一DNA分子,單鏈中(A+T)的比例與雙鏈中的不同C.可用6種不同顏色的物體代表磷酸、脫氧核糖和堿基D.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發(fā)現(xiàn)借助了對衍射圖譜的分析3.下列實驗中采用的實驗方法(原理)、實驗步驟及結果的對應錯誤的是()選項實驗方法(原理)步驟結果A基因重組R型肺炎雙球菌與S型菌的提取物混合出現(xiàn)了R型菌和S型菌的菌落B同位素標記法標記人、鼠兩種生物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并融合細胞膜具有流動性C自身對照法將成熟的洋蔥根細胞浸入高濃度(50%)的紅色蔗糖溶液中細胞膜內出現(xiàn)紅色D標志重捕法將已經統(tǒng)計數(shù)量且標記的小鼠放回原環(huán)境,短時間重捕統(tǒng)計結果與重捕時間有關A.A B.B C.C D.D4.調查發(fā)現(xiàn),某地區(qū)紅綠色盲在男性群體中的發(fā)病率為10%,女性群體中的發(fā)病率為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紅綠色盲屬于單基因遺傳病B.為保證調查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被調查的群體應足夠大C.該地區(qū)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出一個紅綠色盲孩子的概率是1/22D.該地區(qū)男性群體和女性群體的紅綠色盲基因頻率不相等5.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說法正確的是()A.基因突變具有稀有性,RNA病毒不會發(fā)生基因突變B.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任何生物都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C.基因突變具有有害性,所以基因突變是阻礙生物進化的因素之一D.基因突變具有可逆性,可用人工誘導致病基因發(fā)生定向突變6.下列相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驗證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可用重鉻酸鉀檢測產物的生成B.單倍體育種常需要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C.低溫誘導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加倍的實驗中,染色體聯(lián)會現(xiàn)象被定格在前期D.用抽樣檢測再換算出的酵母菌數(shù)目一般低于當時培養(yǎng)液活酵母菌的實際數(shù)目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1910年摩爾根偶然在一群紅眼果蠅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白眼雄果蠅,于是摩爾根用這只白眼雄果蠅與群體中的紅眼雌果蠅交配,結果F1全為紅眼。然后他讓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F2中,雌果蠅全為紅眼,雄果蠅既有紅眼,又有白眼,且F2中紅眼果蠅數(shù)量約占3/4?;卮鹣铝袉栴}:(1)摩爾根所用的這只白眼雄果蠅的出現(xiàn)最可能是__________的結果。

(2)摩爾根等人根據(jù)其他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果蠅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的假設(假設1),且對上述實驗現(xiàn)象進行了合理的解釋,并設計了測交方案對上述假設進行了進一步的驗證。結合當時實際情況,摩爾根設計的測交方案應該是讓_________與_________交配。(3)根據(jù)果蠅X、Y染色體結構特點和摩爾根的實驗現(xiàn)象,有人提出控制果蠅該眼色遺傳的基因還可以位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假設2)。在上述測交實驗的基礎上,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檢驗兩種假設是否成立(可從上述的所有果蠅中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雜交方案:選用___________為親本進行雜交。

預測結果與結論: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則假設1成立;如果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假設2成立。8.(10分)科學家提出兩種不同假說來解釋酶與底物的專一性問題,“鎖鑰”假說和“誘導契合”假說?!版i鑰”假說認為,底物和酶好似鑰匙和鎖的關系,一把鎖只能被一把鑰匙打開?!罢T導契合”假說則認為,底物不能直接與酶很好地結合,與酶接觸后會誘導酶的空間結構發(fā)生一定的改變,結構改變后的酶可以與底物完美結合,這就好像兩個人握手的過程一樣。科研人員為證明上述兩種假說,設計如下實驗。在蚯蚓蛋白酶II(EfP-II)反應液中,加入底物CTH,反應生成黃色物質,檢測黃色物質的吸光度(A405),繪制出曲線EfP-II+CTH。待上述反應完成后,再加入底物CU,反應產生同樣的黃色物質,繼續(xù)檢測吸光度,繪制出曲線EfP-II+CTH+CU。各種不同底物組合的反應曲線,如下圖。(1)蚯蚓蛋白酶II是由蚯蚓細胞________上合成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一種蛋白質。蚯蚓蛋白酶II的酶活性可以用單位質量的酶在單位時間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個)。(2)在酶反應液中,分別進行操作①:先加入CTH,250min后再加入CU。結果如圖(a)所示。操作②:先加入CU,250min后再加入CTH。結果如圖(b)所示。比較操作①與②,加入第二種底物后酶促反應速率變化的差別是_________________。根據(jù)酶與底物專一性的假說,推測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中實驗操作______________的反應速率結果可以支持這一推測。(3)“鎖鑰”學說和“誘導契合”學說的主要分歧在于,酶與底物結合時,______________。(4)綜合以上分析,請在下面選擇你認為本實驗結果支持的假說,并說明理由。如果你認為不支持任何一種假說,請選擇不支持現(xiàn)有假說,并寫出可以解釋實驗結果的假說。①支持“鎖鑰”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支持“誘導契合”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支持現(xiàn)有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下圖表示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經一腓腸?。ㄉ窠浤┥液图∪獾慕宇^形成突觸)標本,實驗過程中需要在標本上滴加接近兩棲動物組織細胞內環(huán)境的液體——任氏液。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標本上滴加的任氏液相當于體液中的___________。任氏液中的Na+濃度/K+濃度的值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細胞內液的。配制任氏液時需要加入的HCO3-、HPO42-的作用是___________。(2)給予①處適宜的刺激,連接在坐骨神經上的腓腸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收縮,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偏轉情況是___________。刺激②處,靈敏電流計的指針不發(fā)生偏轉,原因是___________。10.(10分)下圖是制備抗埃博拉病毒VP40蛋白的單克隆抗體的過程(1)過程①中選用EcoRⅠ和XhoⅠ兩種限制酶切割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此外還要用到________酶。(2)過程②中首先需要用Ca2+處理大腸桿菌,使其處于感受態(tài),VP40基因進入大腸桿菌后維持穩(wěn)定并表達的過程稱為______。(3)與植物原生質體融合相比,過程④特有的方法是用________處理。通常在選擇培養(yǎng)基中需加入抗生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擇培養(yǎng)基上存活的雜交瘤細胞產生的抗體________(填“是”或“不是”)單克隆抗體。(4)圖示過程應用的生物技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科學種糧是糧食安全的保障。水稻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糧食作物。生產實踐表明,干旱程度與水稻產量呈負相關。請回答:(1)隨著干旱加劇,經細胞壁和__________(填結構名稱)流入水稻根細胞液泡的水分減少,導致_________(選填“細胞內液”、“細胞液”或“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

(2)長期干旱條件下,水稻葉片提前變黃,這是因為分布在葉綠體________上的葉綠素含量降低。葉片變黃導致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______減少,水稻產量降低。(3)科研小組測定不同土壤含水量條件下水稻根和葉細胞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能清除氧自由基和過氧化氫,起抗衰老作用)活性,結果如下圖。據(jù)圖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B【解析】

每塊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正中央有2個計數(shù)室,A錯誤;每個計數(shù)室的容積有1mm×1mm×0.1mm,B正確;向血細胞計數(shù)板中滴加樣液前應先蓋上蓋玻片,讓樣液自行滲入計數(shù)室,若先滴加樣液,統(tǒng)計結果會偏大,C錯誤;計數(shù)時,需統(tǒng)計小方格內以及小方格相鄰兩邊及其頂角的細胞,D錯誤。故選B。2、B【解析】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DNA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雙螺旋結構;DNA的外側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的基本骨架,內側是堿基通過氫鍵連接形成的堿基對,堿基之間的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C-G)其中A與T之間含有2個氫鍵,G和C之間含有3個氫鍵?!驹斀狻緼、由于A-T堿基對與G-C堿基對具有相同的形狀和直徑,故DNA具有穩(wěn)定直徑的特點,A正確;B、同一DNA分子,單鏈中(A+T)的比例與雙鏈中的是相同的,B錯誤;C、脫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堿基、1分子脫氧核糖組成,由于含氮堿基是A、T、G、C四種,共6種小分子,因此可用6種不同顏色的物體代表磷酸、脫氧核糖和堿基,C正確;D、沃森和克里克依據(jù)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圖譜及有關數(shù)據(jù),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結構,D正確。故選B。3、B【解析】

1、基因重組是指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于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而發(fā)生基因重組,使后代產生不同于雙親的基因組合。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蹤物質運行和變化的規(guī)律,例如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3、標志重捕法是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huán)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志后再放回原來的環(huán)境,經過一定期限后進行重捕,根據(jù)重捕中標志的個體占總捕數(shù)的比例,來估計該種群的數(shù)量,設該地段種群中個體數(shù)為N,其中標志總數(shù)為M,重捕總數(shù)為n,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shù)為m,則N∶M=n∶m?!驹斀狻緼、R型菌與S型菌的提取物混合,可形成R型菌和S型菌的菌落,這屬于基因重組,A正確;B、利用熒光標記法標記人、鼠兩種生物細胞膜的蛋白質并融合,可得出細胞膜具有流動性,B錯誤;C、利用自身對照的方法,在高濃度的蔗糖溶液中,細胞失水過快而死亡,細胞膜失去選擇透過性,內部出現(xiàn)紅色,C正確;D、用標志重捕法統(tǒng)計小鼠的種群密度時,放回的時間短,小鼠沒有混合均勻,短期內再捕會影響統(tǒng)計結果,D正確。故選B。本題需要考生綜合掌握生物研究過程中的各種方法,易錯點是D選項中標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項。4、D【解析】

遺傳平衡定律:在數(shù)量足夠多的隨機交配的群體中,沒有基因突變、沒有遷入和遷出、沒有自然選擇的前提下,種群是基因頻率逐代不變,則基因型頻率將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頻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頻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頻率。其中p是A基因的頻率;q是a基因的頻率。基因型頻率之和應等于1,即p2+2pq+q2=1。題意分析,由某地區(qū)紅綠色盲在男性群體中的發(fā)病率為10%,女性群體中的發(fā)病率為1%,可知紅綠色盲的基因頻率為10%,假設相關基因用B、b表示,則Xb的基因頻率為10%,XB的基因頻率90%,該群體中女性攜帶者(XBXb)的概率為2×10%×90%=18%;女性攜帶者在正常人群中的概率為18%÷(1-1%)=2/11?!驹斀狻緼、紅綠色盲是X染色體上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屬于單基因遺傳病,A正確;B、發(fā)病率的調查需要調查的群體應足夠大,這樣獲得的數(shù)據(jù)越接近真實值,即調查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B正確;C、由分析可知,該地區(qū)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XBXb、XBY),生出一個紅綠色盲孩子的概率是2/11×1/4=1/22,C正確;D、該地區(qū)男性群體和女性群體的紅綠色盲的發(fā)病率不相等,但基因頻率是相等的,D錯誤。故選D。5、B【解析】

基因突變是指由于基因內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DNA分子上堿基對的缺失、增添或替換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變化,因而引起結構的改變?;蛲蛔兪巧镒儺惖母緛碓?,對生物進化和選育新品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蛲蛔兛梢园l(fā)生在發(fā)育的任何時期,通常發(fā)生在DNA復制時期,即細胞分裂間期,包括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shù)分裂間期?!驹斀狻緼、RNA病毒中,基因就是一個有遺傳效應的RNA片段,所以包括RNA病毒在內的所有生物都會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A錯誤;B、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任何生物都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B正確;C、可遺傳變異(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畸變)是生物進化的前提條件,是自然選擇的原材料,C錯誤;D、人工誘導只能提高基因突變的頻率,不能控制基因突變的方向,突變是不定向的,D錯誤。故選B。6、A【解析】

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鉻酸鉀檢測,二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或澄清石灰水檢測。單倍體育種原理: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的方法來獲得單倍體植株,然后經過人工誘導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重新恢復到正常植株的染色體的數(shù)目。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實驗原理:低溫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驹斀狻緼、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橙色的酸性重鉻酸鉀溶液與酒精反應變?yōu)榛揖G色,A正確;B、由于單倍體植株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種子,所以單倍體育種常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幼苗;而多倍體育種常需要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B錯誤;C、染色體聯(lián)會現(xiàn)象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洋蔥根尖細胞只能進行有絲分裂,不會進行減數(shù)分裂,C錯誤;D、抽樣檢測計數(shù)時無論死的還是活的酵母菌都會被計算在內,換算出的酵母菌數(shù)目一般高于當時培養(yǎng)液活酵母菌的實際數(shù)目,D錯誤。故選A。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基因突變F1中的紅眼雌果蠅F2中的白眼雄果蠅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雌均為紅眼,雄均為白眼雌雄均為紅眼【解析】

依題文可知,摩爾根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果蠅的眼色基因在X染色體上,以此相關知識解答。【詳解】(1)摩爾根偶然在一群紅眼果蠅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白眼雄果蠅,所以親代白眼雄蠅的出現(xiàn)最可能是基因突變的結果。(2)根據(jù)實驗結果,摩爾根等人提出了控制果蠅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的假說,驗證該假說,結合當時實際,測交方案應該讓F1中的紅眼雌性果蠅與F2中的白眼雄果蠅交配。(3)本題的關鍵是判斷Y染色體上是否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所以可選用測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蠅與群體中的紅眼雄果蠅為親本進行雜交。預測結果與結論:可以逆推法。如果假設1成立,即控制果蠅白眼的基因(設為a)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測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蠅(XaXa)與群體中的紅眼雄果蠅(XAY)為親本進行雜交,子一代雌果蠅全是紅眼,雄果蠅全是白眼;如果假設2成立,即控制果蠅該眼色遺傳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則測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蠅(XaXa)與群體中的紅眼雄果蠅(XAYA)為親本進行雜交,子一代雌雄果蠅全是紅眼。本題文重點掌握測交實驗的做法及作用。8、核糖體催化催化底物CTH(或CU)生成黃色產物的吸光值變化溫度、pH、抑制劑操作②升高幅度顯著高于操作①酶與CTH結合,空間結構改變,再與CU結合時,結合不好,反應速率較低;酶與CU結合,空間結構改變,再與CTH結合時,依然可以很好地結合,反應速率較高EfP-II+CTH+CU+CTH(EfP-II+CTH+CTH)酶的空間結構是否會發(fā)生改變支持“鎖鑰”假說:酶與CTH反應后,再與CU反應速率較低,說明空間結構固定不變,結合CU不好支持“誘導契合”假說:酶可以分別與CTH和CU反應,說明空間結構發(fā)生相應改變,適應與不同底物的結合不支持現(xiàn)有假說:第一種底物與酶結合時,誘導酶空間結構發(fā)生相應改變,之后再與第二、第三種底物結合時,空間結構保持不變【解析】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較溫和等特性?!驹斀狻浚?)蚯蚓蛋白酶II的本質是蛋白質,在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酶具有催化作用。蚯蚓蛋白酶II,能夠催化底物CTH(CU),反應生成黃色物質,可以在單位時間內檢測黃色物質的吸光度(A405)變化來表示酶的活性。影響酶的因素有,溫度、pH值、重金屬離子、抑制劑等。(2)根據(jù)圖示可知,操作①加入第二種底物后反應速率改變不明顯;操作②加入第二種底物后,反應速率明顯升高,且升高幅度顯著高于操作①。根據(jù)酶的專一性假說,操作①中酶首先與CTH結合,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再與CU結合時,結合不好,反應速率較低;而操作②中酶首先與CU結合,空間結構也發(fā)生改變,再與CTH結合時,依然可以很好地結合,反應速率較高。操作①中EfP-II+CTH+CU+CTH(EfP-II+CTH+CTH)的結果說明,酶與CTH結合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后,雖然與CU結合不好,但仍然可以與CTH很好的結合,進一步證明以上推測。(3)根據(jù)題干對兩種假說的解釋可以看出,“鎖鑰”假說認為一把鎖只能被一把鑰匙打開,“誘導契合”假說認為底物與酶接觸后會誘導酶的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關鍵不同在于酶與底物結合時酶的空間結構是否會發(fā)生改變。(4)①支持“鎖鑰”假說:由操作①可以看出,酶與CTH反應后,再與CU反應速率較低,說明空間結構固定不變,只能與CTH結合,與CU結合不好。②支持“誘導契合”假說:由操作②可以看出,酶可以分別與CTH和CU反應,說明空間結構發(fā)生相應改變,適應與不同底物的結合。③不支持現(xiàn)有假說:由操作①的結果分析,可能有另一種情況,即第一種底物與酶結合時,誘導酶空間結構發(fā)生相應改變,之后再與第二、第三種底物結合時,空間結構保持不變。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獲取題干信息,并結合實驗思路及所學酶的相關知識,靈活運用解題。9、組織液大于維持任氏液pH的相對穩(wěn)定能發(fā)生兩次相反方向的偏轉興奮在突觸處單向傳遞【解析】

圖示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神經末梢與肌細胞的接觸部分類似于突觸,稱“神經-肌接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可雙向傳導,但神經元之間只能單向傳遞。據(jù)此答題?!驹斀狻浚?)組織細胞生活的液體環(huán)境時組織液,任氏液相當于體液中的組織液。組織液中Na+濃度高,細胞內液中的K+濃度,故任氏液中的Na+濃度/K+濃度的值大于細胞內液的Na+濃度/K+濃度的值。HCO3-、HPO42-是細胞外液的緩沖物質,能維持任氏液pH的相對穩(wěn)定。(2)給予①處適宜的刺激,既能往左傳到肌肉,也能往右傳導,先傳到電流計左邊的微電極,再傳導右邊的微電極,因此給予①處適宜的刺激,腓腸肌能收縮,靈敏電流計的指針發(fā)生兩次相反方向的偏轉。神經肌肉接頭處相當于突觸的結構,興奮在突觸處單向傳遞,刺激②處,靈敏電流計的指針不發(fā)生偏轉。本題以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為素材,結合“神經-肌接頭”示意圖,考查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審題獲取信息的能力、審圖能力和理解應用能力。10、防止自身環(huán)化DNA連接轉化滅活的病毒防止培養(yǎng)過程中的污染不是基因工程、動物細胞培養(yǎng)、動物細胞融合【解析】

制備抗埃博拉病毒VP40蛋白的單克隆抗體的過程,①是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②是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給老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VP40蛋白引起小鼠的特異性免疫,產生特定B淋巴細胞,④過程是動物細胞融合過程,據(jù)此答題即可?!驹斀狻浚?)過程①中選用EcoRⅠ和XhoⅠ兩種限制酶切割可以使目的基因的兩端獲得不同的粘性末端,所以這樣處理的優(yōu)點是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環(huán)化,此外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還需DNA連接酶。

(2)過程②是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