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知識梳理_第1頁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知識梳理_第2頁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知識梳理_第3頁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知識梳理_第4頁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知識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時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知識目標(1)識記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2)理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徑。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在實際行動中自覺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1.透過現象看本質

中華民族精神在形成和發(fā)展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五種革命精神”等,從本質上來看,這些精神都有著共同的內涵,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2.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從古代到近代、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中華民族在發(fā)展的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精神,并且還在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時代變化綜合素質國際競爭力社會主義道路主心骨優(yōu)良傳統(tǒng)時代精神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發(fā)展突出表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①地位: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②特征: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1.民族精神的時代性

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fā)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2.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fā)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雷鋒精神、“兩彈一中國共產黨繼續(xù)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星”精神、大慶精神、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等特征內涵民族性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積淀,是中華民族的理想信念,有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烙印時代性中華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是與時俱進的先進性根據時代的進步、世界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要求,要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正確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三個特征

誤區(qū):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才成為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

注意: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為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

1.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之一。下列對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認識正確的是()①它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②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③它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

A.①②③

C.②③④④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

B.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題采用排除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④說法錯誤,應排除。必要性①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②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④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⑤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途徑①要立足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②最重要的是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主心骨”的作用。③必須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④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⑤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途徑誤區(qū):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須抵制一切外來文化的影響

注意: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注意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先進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汲取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2.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在當代中國,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正確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

B.把它與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結合

C.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fā)揮“主心骨”的作用

D.正確處理好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

[答案]C [解析]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fā)揮“主心骨”的作用,題目的指向突出了“最重要的”。

書寫中華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今天,如何立足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本質所在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強基固本。

3.當代青年的使命 當代青年要結合新的實踐要求,繼續(xù)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xù)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3.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fā)展階段,繼續(xù)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這是因為()

①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②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要求豐富和發(fā)展民族精神 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國當前的工作中心A.①②③C.①②④B.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④說法錯誤,經濟建設是我國現階段工作的中心。故選A。

1.2010年7月1日,獻給母親的歌——慶祝建黨89周年大型交響音樂會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行。音樂會上,20余首廣為傳唱的革命歌曲將重現昔日共產黨人的革命激情,表現出中國人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繼)續(xù)發(fā)揚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是因為它( A.是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立的

B.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C.與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統(tǒng)一的

D.根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答案]C [解析]昔日的革命精神在當前仍需要繼續(xù)發(fā)揚,是因為它與時代精神是統(tǒng)一的,適合時代的需要。故選C。是因為,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2.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使中國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必須高舉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這①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②建設物質文明的必然要求③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④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A.①②③④C.①④B.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民族精神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①②③④。故選A。新中國四代領導人論民族精神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與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毛澤東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fā)展的一個精神動力?!囆∑?/p>

愛國主義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是推進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在危急的關頭,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越加顯示出強大的力量?!瓭擅?/p>

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靠的就是這種威力無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胡錦濤【點撥】以上論述都強調了民族精神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重要性。1.(教材P76)生活在新世紀新階段,你想怎樣祝福祖國的未來?提示:可結合自己的情感,從祖國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等方面來祝福我們偉大祖國美好的未來。

2.(教材P77)(1)根據你所了解的歷史知識,對兩位詩人的詩句作出自己的解讀,并由此談談你對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2)聯系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繼承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對民族精神的發(fā)展有什么意義。

提示:(1)結合時代背景來解讀這兩位詩人的詩句,進而體會、感悟博大精深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內涵非常豐富,比如艱苦奮斗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精神等。

(2)這些革命傳統(tǒng)是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形成的,對于戰(zhàn)勝艱難曲折、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形勢下,繼承和發(fā)揚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必須豐富和發(fā)展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一個新水平。3.(教材P78)(1)你認為上述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內涵?(2)你能否結合當時的背景,就其中一種精神說明它的時代意義?提示:(1)這些精神都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體現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抗洪精神是在1998年我國發(fā)生特大洪澇災害,江澤民同志在視察抗洪救災工作時,把廣大黨政軍民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斗爭中表現出來的精神進行高度概括后形成的??购榫駥τ诠奈韬蛣訂T全國人民奪取抗洪斗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偉大的抗洪精神也成為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巨大動力。4.(教材P79)你贊成哪種觀點?能否進一步闡述你的觀點?提示:觀點二正確地表述了弘揚民族精神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弘揚民族精神可以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并確保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民族精神作為文化的重要內容,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5.(教材P80)當年,在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時,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趕考’嘛。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在你看來,毛澤東離開西柏坡“趕考”同胡錦濤同志來到西柏坡考察學習,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來看,兩者之間有何內在聯系?提示:毛澤東的進京“趕考”意在告誡全黨,革命勝利后務必繼續(xù)保持和發(fā)揚在長期革命過程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精神;胡錦濤到西柏坡考察學習,重溫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兩個“務必”思想,其目的在于提醒全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fā)展階段,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不能丟,要永遠高擎中華民族精神火炬。因此,二者盡管所處背景不同,但在高舉民族精神火炬、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是一致的。愛心款物急送盈江,攜手抗災重建家園

材料一:2011年3月10日12時58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發(fā)生5.8級地震。3月11日,中央財政緊急下撥云南地震災害生活救助資金5500

萬元,用于地震災區(qū)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過渡性生活救助和向因災死亡人員家屬發(fā)放撫慰金。3月12日,中央財政再次緊急下撥中央預算內基建資金5000萬元,用于盈江地震災區(qū)恢復搶修災區(qū)道路、供水等生命線工程。3月19日,中央財政再次安排衛(wèi)生應急防疫救災專項補助資金370萬元,支持云南省開展盈江地震災區(qū)衛(wèi)生防疫和醫(yī)療機構災后修復等相關工作。

材料二:2011年3月20日,松樹寨村的志愿者幫助重災區(qū)賀哈村的村民搭建防震簡易房。云南盈江地震發(fā)生后,全國各地紛紛發(fā)起捐款捐物活動,支持盈江災后重建工作。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們伸出援手,發(fā)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當地各村寨的村民們也組織起志愿者隊伍,互幫互助。

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對社會發(fā)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在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鼓舞下,盈江災區(qū)人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不屈不撓抗震救災體現了這一點。2.抗震救災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3.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災區(qū)及全國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發(fā)揚了愛國主義精神。

4.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拐鹁葹木裾故玖嗣褡逍蜗?,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對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具有重要意義。

1.無論什么時期,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奮斗的一面旗幟,災區(qū)及全國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這說明()①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②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③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④弘揚愛國主義必須大力發(fā)展民族文化,消除外來文化體的的影響A.①②C.③④B.②③D.①③

[答案]D [解析]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④中的“消除外來文化的影響”觀點錯誤。2.災區(qū)人民在抗震救災中樹立了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信念。這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是()A.團結統(tǒng)一B.愛好和平C.勤勞勇敢D.自強不息[答案]D[解析]“堅定不移、百折不撓”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

3.2011年3月10日,盈江發(fā)生5.8級地震。災情發(fā)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迅速派出抗震救災工作指導組,啟動應急預案。災區(qū)760個基層黨組織、一萬多名黨員干部迅速集結,投入到抗震救災一線,組建數百支“抗震救災黨員先鋒突擊隊”,開始搶救被困人員、轉移安置災民、組織發(fā)放救災物資、排危除險、對災民進行心理疏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