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一下學期第2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一下學期第2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一下學期第2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一下學期第2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一下學期第2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2河南省南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2次月考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利用“假說一演繹法”,孟德爾提出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孟德爾假說的核心內容是“生物體能產生數(shù)量相等的雌雄配子”B.自由組合定律也能用于分析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C.為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正反交實驗D.基因的分離定律發(fā)生在配子形成過程中,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合子形成過程中〖答案〗B〖祥解〗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①提出問題: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上,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②做出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③演繹推理:以假說為依據,預期測交實驗結果的過程。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那么F1會產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就會產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后代。④實驗驗證:比較測交實驗的實際結果與演繹推理的預期結果,如果一致,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否則假說是錯誤的。⑤得出結論?!驹斘觥緼、生物體產生的雌雄配子數(shù)量不等,雌配子數(shù)量遠遠小于雄配子,但這不是孟德爾假說的核心內容,A錯誤;B、一對相對性狀如果至少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情況,可以用自由組合定律分析性狀的遺傳,B正確;C、為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測交實驗,C錯誤;D、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是同時發(fā)生的,均發(fā)生在配子形成過程中,D錯誤。故選B。2.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非糯性對糯性是顯性性狀,非糯性花粉遇碘變藍黑色,糯性花粉遇碘變橙紅色?,F(xiàn)用純種的糯性水稻與純種的非糯性水稻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取F2非糯性水稻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在顯微鏡下統(tǒng)計這兩種花粉的數(shù)量,藍黑色與橙紅色的比例為()A.1:1 B.1:2 C.2:1 D.1:3〖答案〗A〖祥解〗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斘觥克镜姆桥葱詫ε葱允秋@性,設基因為A和a,則糯性品種的基因型為aa,非糯性品種的基因型為AA或Aa。糯性品種aa與純合非糯性品種AA雜交后代F1都是Aa,F(xiàn)l自交得到F2,F(xiàn)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1∶2∶1,但是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AA、Aa、aa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開,產生兩種花粉A和a,比例為1∶1,所以用碘液染色后,藍黑色∶橙紅色=1∶1,因此在顯微鏡下統(tǒng)計這兩種花粉的數(shù)量,非糯性花粉與糯性花粉的數(shù)量比應是1∶1,A正確。故選A。3.下列關于遺傳學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而不是RNA片段B.mRNA上決定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可以稱為一個密碼子C.轉錄主要是指在細胞核中,通過DNA聚合酶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D.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答案〗B〖祥解〗(1)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遺傳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2)性狀分離是指在雜種(Aa)后代中,同時顯現(xiàn)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3)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驹斘觥緼、基因通常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也可以是RNA片段,因為某些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A錯誤;B、mRNA上決定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可以稱為一個密碼子,密碼子具有簡并性、多樣性和特異性,B正確;C、轉錄主要是指在細胞核中,通過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C錯誤;D、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進而引起了基因中遺傳信息的改變,D錯誤。故選B。4.某種植物的寬葉/窄葉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寬葉性狀。高莖/矮莖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莖性狀。這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為研究該種植物的基因致死情況,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兩組實驗,實驗①:寬葉矮莖植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實驗②:窄葉高莖植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錯誤的是()A.從實驗①可判斷AA致死,從實驗②可判斷BB致死B.實驗①②中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C.實驗①的子一代自由交配后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5:4D.將寬葉高莖植株進行自交,所獲得子代植株中表型之比為4:2:2:1〖答案〗C〖祥解〗題意分析,實驗①:寬葉矮莖植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中原本為AA:Aa:aa=1:2:1,因此推測AA致死;實驗②:窄葉高莖植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原本為BB:Bb:bb=1:2:1,因此推測BB致死?!驹斘觥緼、實驗①:寬葉矮莖植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中原本為AA:Aa:aa=1:2:1,因此推測AA致死;實驗②:窄葉高莖植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原本為BB:Bb:bb=1:2:1,因此推測BB致死,A正確;B、實驗①中親本為寬葉矮莖,且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所以基因型為Aabb,子代中由于AA致死,因此寬葉矮莖的基因型也為Aabb,B正確;C、實驗①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為Aabb∶aabb=2∶1,該群體中配子種類和比例為Ab∶ab=2∶1,由于AA致死,則子一代自由交配后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4∶1,C錯誤;D、將寬葉高莖植株AaBb進行自交,由于AA和BB致死,子代原本的9∶3∶3∶1剩下4∶2∶2∶1,D正確。故選C。5.在“減數(shù)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動中,先制作4個藍色(2個5cm、2個8cm)和4個紅色(2個5cm、2個8cm)的橡皮泥條,再結合細鐵絲等材料模擬減數(shù)分裂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將2個紅色8cm的橡皮泥條扎在一起,模擬含有染色單體的染色體B.將4個5cm的橡皮泥條按同顏色扎在一起后再并排,模擬1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C.模擬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時,細胞同一極的橡皮泥條顏色可以不同D.模擬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時,細胞一極的某一橡皮泥條與另一極對應的橡皮泥條的顏色一定完全相同〖答案〗D〖祥解〗減數(shù)分裂過程:(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驹斘觥緼、一條染色體上的兩條染色單體是經過復制而來,大小一樣,故將2個紅色8cm的橡皮泥條扎在一起,模擬含有染色單體的染色體,A正確;B、同源染色體一般大小相同,一條來自母方,一條來自父方(用不同顏色表示),故將將4個5cm的橡皮泥條按同顏色扎在一起后再并排,模擬1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B正確;C、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同源染色體顏色不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顏色可能相同,可能不同),因此模擬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時,細胞同一極的橡皮泥條顏色可以不同,C正確;D、若減數(shù)分裂Ⅰ過程發(fā)生了互換,模擬減數(shù)分裂后期II時,細胞一極的某一橡皮泥條與另一極對應的橡皮泥條的顏色可能有部分不相同,D錯誤。故選D。6.下列關于基因和染色體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幾項()①細胞中的基因都位于染色體上②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③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④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會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自由組合⑤染色單體分開時,復制而來兩個基因也隨之分開A.二項 B.三項 C.四項 D.五項〖答案〗B〖祥解〗基因在染色體上,且一條染色體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驹斘觥竣偌毎谢虿欢荚谌旧w上,即不都在細胞核中,有的基因位于細胞質中,如線粒體和葉綠體中,①錯誤;②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②正確;③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因而推測基因在染色體上,③正確;④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會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自由組合,而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組合,④錯誤;⑤染色單體分開時,復制而來的兩個基因也隨之分開,因而染色單體上的基因是伴隨著DNA復制產生的,⑤正確。故選B。7.依據雞的某些遺傳性狀可以在早期區(qū)分雌雄,提高養(yǎng)雞場的經濟效益。已知雞的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受1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W染色體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下列分析及推斷正確的是()A.正交親本中雌雞為蘆花雞,雄雞為非蘆花雞B.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所產雌雞均為蘆花雞C.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蘆花雄雞基因型不同D.僅根據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無法區(qū)分正交子代性別〖答案〗A〖祥解〗伴性遺傳: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lián)的現(xiàn)象。由題干信息可知,蘆花雞與非蘆花雞進行正反交,子代表現(xiàn)型不一致,說明該性狀的遺傳與性別有關,應為伴性遺傳。【詳析】A、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正反交結果不一致,說明控制雞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且蘆花為顯性。設基因A/a控制蘆花和非蘆花性狀,根據題意可知,正交為ZaZa(非蘆花雄雞)×ZAW(蘆花雌雞),子代為ZAZa、ZaW,且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為ZAZA×ZaW,子代為ZAZa、ZAW,且全為蘆花雞,A正確;B、反交子代蘆花雞的基因型為ZAZa、ZAW,F(xiàn)1相互交配,即ZAZa×ZAW,所產雌雞一半為ZAW(蘆花)、一半為ZaW(非蘆花),B錯誤;C、正交子代中蘆花雄雞為ZAZa(雜合子),反交子代中蘆花雄雞為ZAZa(雜合子),C錯誤;D、正交子代為ZAZa(蘆花雄雞)、ZaW(非蘆花雌雞),可根據羽毛性狀區(qū)分性別,D錯誤。故選A。8.關于下列系譜圖中相關遺傳?。▓D中深顏色表示患者,不考慮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的描述錯誤的是()A.①病為隱性遺傳病,但無法確定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性遺傳B.若①病為紅綠色盲遺傳病,則致病基因可能來自父親C.能排除伴性遺傳的是遺傳?、贒.若③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答案〗B〖祥解〗題圖分析,圖①無中生有為隱性,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或常染色體隱性,圖②為無中生有女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圖③無法確定基因的位置以及顯隱關系?!驹斘觥緼、無中生有為隱性,因此,①病為隱性遺傳病,但無法確定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性遺傳,A正確;B、若①病為紅綠色盲遺傳病,則致病基因不可能來自父親,因為父親只能將其中的X染色體傳遞給女兒,B錯誤;C、能排除伴性遺傳的是遺傳?、?,因為圖②中表示的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正確;D、若③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因為女性的兩條X染色體中只要有一條染色體上含有顯性基因則表現(xiàn)為患病,D正確。故選B。9.2022年4月,全國農作物品種DNA指紋庫公共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實現(xiàn)了“農作物DNA指紋檔案”的線上共用共享,解決了品種真實性鑒定中標準樣品取樣難、耗時長、侵權案件審判時效性差等問題,也為避免同質化育種提供了“參考數(shù)據庫”。關于DNA指紋技術,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小麥細胞遺傳信息蘊藏在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中B.小麥細胞遺傳物質中有2種五碳糖,5種堿基,8種核苷酸C.DNA指紋技術的依據是不同品種農作物細胞中DNA所含的堿基序列不同D.每個人的DNA指紋是獨一無二,也可以根據DNA指紋技術幫助確認身份〖答案〗B〖祥解〗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1)DNA分子的多樣性主要表現(xiàn)為構成DNA分子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2)DNA分子的特異性主要表現(xiàn)為每個DNA分子都有特定的堿基序列,這也是DNA指紋的主要依據?!驹斘觥緼、小麥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小麥細胞遺傳信息蘊藏在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中,A正確;B、小麥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有1種五碳糖,4種堿基,4種核苷酸,B錯誤;C、不同DNA所含堿基排列順序不同,屬于DNA分子的特異性,可以根據這一點來進行不同DNA分子的鑒定,C正確;D、DNA分子的特異性主要表現(xiàn)為每個DNA分子都有特定的堿基序列,這也是DNA指紋的主要依據,D正確。故選B。10.某同學欲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已準備了足夠的相關材料。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在制作脫氧核苷酸時,需在脫氧核糖上連接磷酸和含氮堿基B.制成的模型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之和等于鳥嘌呤和胞嘧啶之和C.制作模型時,鳥嘌呤與胞嘧啶之間用3個氫鍵連接物相連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形成主鏈,排列在外側〖答案〗B〖祥解〗DNA的雙螺旋結構:①DNA分子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在內側;③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起來,形成堿基對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詳析】A、在制作脫氧核苷酸時,需在脫氧核糖上連接磷酸和含氮堿基,因為一分子的脫氧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脫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A正確;B、制作模型時,鳥嘌呤與胞嘧啶之間用3個氫鍵連接物相連,DNA分子中腺嘌呤的數(shù)目等于胸腺嘧啶的數(shù)目,胞嘧啶的數(shù)目等于鳥嘌呤的數(shù)目,因此,在制成的模型中,嘌呤之和等于嘧啶之和,B錯誤;C、制作模型時,鳥嘌呤與胞嘧啶之間用3個氫鍵連接物相連,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間有2個氫鍵相連,C正確;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位于雙螺旋的外側,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正確。故選B。11.DNA復制保證了親子代間遺傳信息連續(xù)性。下列關于DNA復制的敘述,錯誤的是()A.DNA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B.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了DNA復制的準確性C.真核生物DNA的復制均發(fā)生在細胞核內D.游離的脫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鏈〖答案〗C〖祥解〗DNA分子的復制時間: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間期;條件:模板(DNA的雙鏈)、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核苷酸);過程:邊解旋邊復制;結果:一條DNA復制出兩條DNA;特點:半保留復制?!驹斘觥緼、DNA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其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A正確;B、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了復制的準確性,DNA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B正確;C、真核生物DNA的復制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內,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會發(fā)生DNA復制過程,C錯誤;D、DNA復制過程中分別以解開的兩條DNA單鏈為模板進行子鏈的合成,該過程中游離的脫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鏈,D正確。故選C。12.下列關于生命科學史研究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B.1903年,薩頓用蝗蟲細胞作材料,用假說一演繹法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C.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構建法揭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D.1958年,梅塞爾森和斯塔爾用同位素標記技術和離心技術證明DNA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答案〗B〖祥解〗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構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驹斘觥緼、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該實驗涉及同位素標記法,A正確;B、1903年,薩頓通過觀察蝗蟲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發(fā)現(xiàn)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從而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并未通過實驗對該假說做出證明,B錯誤;C、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構建法揭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該雙螺旋結構模型構建為物理模型,C正確;D、1958年,梅塞爾森和斯塔爾用15N和14N標記大腸桿菌,由于前者比后者分子質量大,導致相應的DNA分子密度大,通過離心可記錄DNA在試管中的不同位置,從而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方式,D正確。故選B。13.癌癥是當前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是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有關癌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A.具有細胞增殖失控的特點B.抑癌基因突變可能會引起細胞癌變C.正常細胞中沒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D.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癌細胞易分散轉移〖答案〗C〖祥解〗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環(huán)境中的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驹斘觥緼、癌細胞失去接觸抑制,適宜條件下能無限增殖,A正確;B、抑癌基因會抑制細胞不正常分裂,該基因突變可能會引起細胞癌變,B正確;C、正常細胞也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因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作用能使正常細胞表現(xiàn)為正常分裂,C錯誤;D、癌細胞表面發(fā)生改變,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質減少,導致細胞間的黏著性降低,使細胞易擴散轉移,D正確。故選C。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4.用白眼雌果蠅和野生型紅眼雄果蠅雜交,通過眼睛顏色可判斷子代果蠅的性別;用白眼雄果蠅和野生型紅眼雌果蠅雜交,通過眼睛顏色卻不能判斷子代果蠅的性別,下列關于果蠅眼色遺傳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不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A.果蠅的眼色遺傳為伴性遺傳,且白眼為隱性性狀B.白眼雌果蠅和野生型紅眼雄果蠅雜交,雌性全為紅眼,雄性全為白眼C.白眼雄果蠅和紅眼雌果蠅雜交后代全是紅眼D.若白眼雄果蠅和某紅眼雌果蠅雜交,后代雄果蠅既有紅眼也有白眼,則該紅眼雌果蠅為雜合子〖答案〗ACD〖祥解〗題意分析,用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雜交,通過眼睛顏色可判斷子代果蠅的性別,說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紅眼為顯性性狀,白眼為隱性性狀?!驹斘觥緼、由題干“用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雜交,通過眼色可判斷子代果蠅的性別”可推知,果蠅的眼色遺傳屬于伴性遺傳,且白眼為隱性性狀,A正確;B、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雜交,紅眼全為雌性,白眼全為雄性,B正確;C、白眼雄果蠅和紅眼雌果蠅雜交,因為紅眼雌果蠅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所以后代可能全為紅眼或雌雄果蠅既有紅眼又有白眼,C錯誤;D、若白眼雄果蠅和某紅眼雌果蠅雜交,后代雄果蠅既有紅眼也有白眼,說明母本紅眼雌果蠅的能產生兩種類型的卵細胞,即該紅眼雌果蠅為雜合子,D正確。故選ACD。15.如圖為支原體細胞中某基因結構圖,已知該基因共由1500對脫氧核苷酸組成,其中一條鏈中T+A占30%,該鏈已被15N標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若該DNA分子在原料含14N的培養(yǎng)液中復制3次,則全部子代DNA中含14N的DNA占7/8B.該DNA分子中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反映了DNA分子的多樣性C.該段基因中C—G之間的氫鍵數(shù)目為3150個D.該段基因第3次復制過程中需消耗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1800個〖答案〗AB〖祥解〗DNA分子復制過程中消耗核苷酸數(shù)的計算(1)若一親代DNA分子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m個,則經過n次復制需要消耗游離的該脫氧核苷酸m×(2n-1)個。(2)若進行第n次復制,則需消耗該脫氧核苷酸數(shù)為m×2n-1?!驹斘觥緼、若該DNA分子在原料含14N的培養(yǎng)液中復制3次,則全部子代DNA中均含14N,A錯誤;B、該DNA分子中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反映了DNA分子的特異性,B錯誤;C、該基因共由1500對脫氧核苷酸組成,其中一條鏈中T+A占30%,則該DNA分子中G+C占70%,因此,該段基因中C?G之間的氫鍵數(shù)目為1500×70%×3=3150個,C正確;D、一條鏈中T+A占30%,共有3000個堿基,A=T,所以A=450,該段基因連續(xù)復制3次,則第3次復制過程中需消耗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數(shù)目為450×22=1800個,D正確。故選AB。16.圖為遺傳信息的傳遞法則——中心法則,字母表示相關的生理過程,紅霉素、環(huán)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藥物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表為它們的抗菌機制,請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抗菌藥物抗菌機制紅霉素能與核糖體結合,抑制肽鏈的延伸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DNA的復制利福平抑制細菌RNA聚合酶的活性A.紅霉素通過抑制細菌的c過程而達到抗菌效果B.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的a過程,從而抑制細菌的增殖C.利福平能抑制細菌RNA聚合酶的活性,從而阻斷d過程D.三種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都與中心法則有關〖答案〗ABD〖祥解〗(1)根據題干分析,紅霉素能與核糖體結合,抑制翻譯過程;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DNA的復制;利福平抑制細菌RNA聚合酶的活性,進而抑制轉錄過程。(2)根據生物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圖分析,a是DNA復制,b是轉錄,c是翻譯過程,d是RNA復制,e是逆轉錄,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詳析】A、紅霉素能與核糖體結合,抑制翻譯過程,即抑制c過程,A正確;B、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DNA的復制,即抑制a過程,從而抑制細菌的增殖,B正確;C、利福平抑制細菌RNA聚合酶的活性,進而抑制轉錄過程,即抑制b過程,C錯誤;D、紅霉素抑制翻譯過程,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DNA的復制過程,利福平抑制轉錄過程,故三種抗菌藥物的抑菌機制均與中心法則有關,D正確。故選ABD。17.有人說,“基因是導演,蛋白質是演員,性狀是演員的表演作品?!毕铝嘘P于基因、蛋白質和性狀三者之間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B.基因通過其表達產物—蛋白質來控制性狀,只要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生物的性狀就一定不變C.基因的堿基序列改變一定會導致表達的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改變,進而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D.大多數(shù)情況下,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還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答案〗AD〖祥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途徑:①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②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細胞代謝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與性狀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大多數(shù)情況下,一個基因控制一個性狀,有的情況下,一個基因與多個性狀有關,一個性狀也可能由多個基因共同控制;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精細地調節(jié)生物的性狀。【詳析】A、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途徑:①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②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細胞代謝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A正確;B、生物體的性狀除了受基因控制,還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即表現(xiàn)型由基因型和環(huán)境共同決定,即使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生物的性狀也可能發(fā)生改變,B錯誤;C、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基因的堿基序列改變不一定會導致表達的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改變,C錯誤;D、基因與性狀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大多數(shù)情況下,一個基因控制一個性狀,有的情況下,一個基因與多個性狀有關,一個性狀也可能由多個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還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D正確。故選AD18.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以蜂王漿為食的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而以花粉、花蜜為食的幼蟲則發(fā)育成工蜂,幼蟲發(fā)育成蜂王的機理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食物可通過影響DNA的甲基化水平進而影響生物的性狀B.DNA甲基化使基因堿基序列改變而導致性狀改變C.DNA甲基化水平是幼蟲發(fā)育成蜂王的關鍵因素D.Dnmt3活性降低導致DNA甲基化減少〖答案〗B〖祥解〗表觀遺傳是指DNA序列不發(fā)生變化,但基因的表達卻發(fā)生了可遺傳的改變,即基因型未發(fā)生變化而表現(xiàn)型卻發(fā)生了改變,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與RNA聚合酶結合,故無法進行轉錄產生mRNA,也就無法進行翻譯,最終無法合成相應蛋白,從而抑制了基因的表達?!驹斘觥緼、由題意可知,以蜂王漿為食的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而以花粉、花蜜為食的幼蟲則發(fā)育成工蜂,據圖可知,蜂王漿中的物質會抑制Dmmt3的基因表達,從而導致DNA甲基化減少,從而使幼蟲發(fā)育成蜂王,故食物可通過影響DNA的甲基化水平進而影響生物的性狀,A正確;B、甲基化的基因堿基序列未改變,B錯誤;C、如圖可知,DNA甲基化減少,幼蟲發(fā)育成蜂王,所以DNA甲基化水平是發(fā)育成蜂王關鍵要素,C正確;D、據圖可知,蜂王漿中的物質會抑制Dmmt3(酶)的基因表達導致DNA甲基化減少,說明Dmmt3(酶)會促進DNA甲基化,因此Dnmt3活性降低導致DNA甲基化減少,D正確。故選B。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9分。)19.已知水稻抗稻瘟?。≧)對易感稻瘟?。╮)為顯性,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現(xiàn)有純合的抗稻瘟病高稈和純合的易感稻瘟病矮稈,欲獲得具有抗病矮稈性狀的優(yōu)良新品種。請回答下列問題:(1)雜交育種前,需要正確預測雜交結果,若按照孟德爾遺傳定律來預測雜交結果,需要滿足3個條件:條件之一是抗病與感病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條件之二是______;條件之三是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______。(2)為確定控制上述這兩對性狀的基因是否滿足這三個條件,請你選擇上述材料設計一個最簡便的實驗來進行驗證,寫出實驗設計思路。實驗設計思路:______。(3)若滿足上述三個條件,則在F2中是否出現(xiàn)抗病矮稈新品種?______(填“是”或“否”),若出現(xiàn),則在F2抗病矮稈植株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新品種所占比例為______。〖答案〗(1)①.高稈與矮稈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②.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2)將純合抗病高稈與感病矮稈植株雜交,產生F1,讓F1自交.觀察統(tǒng)計F2的性狀及分離比(3)①.是②.1/3〖祥解〗(1)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2)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3)適用條件: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細胞核內染色體上的基因、兩對或兩對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驹斘觥浚?)孟德爾遺傳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細胞核基因的遺傳特點,控制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應位于細胞核的染色體上,自由組合定律要求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故條件之二是高稈與矮稈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離定律;條件之三是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2)驗證自由組合定律有多種方法,常見的方法是雙雜合子自交或測交,其中自交法最簡便。將純合抗病高稈與感病矮稈植株雜交,產生F1,讓F1自交.觀察統(tǒng)計F2的性狀及分離比,若后代出現(xiàn)高稈抗?。焊叨捀胁。喊捒共。喊捀胁?9:3:3:1,則可說明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反之則不符合。(3)若滿足上述三個條件,則控制這兩對性狀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純合的抗稻瘟病高稈(DDRR)和純合的易感稻瘟病矮稈(ddrr)進行雜交,則F1的基因型為DdRr,F(xiàn)1進行自交,F(xiàn)2抗病矮稈植株(ddR_)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3ddRR、2/3ddRr,即F2抗病矮稈植株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新品種所占比例為1/3。20.下圖是基因型為AaBb的某高等動物細胞分裂圖像及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曲線,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圖甲細胞所處的細胞分裂時期為______,其染色體變化對應圖丁的______段,圖甲細胞分裂完成后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是______。(2)甲、乙、丙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圖______?;蛑亟M可發(fā)生于圖______。(3)若圖乙細胞分裂完成后產生了基因型為AAB的子細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4)產生圖丙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即鸢浮剑?)①.有絲分裂后期②.ab③.AaBb(2)①.甲和乙②.乙(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A所在的染色體在著絲粒分裂后分開的兩條染色體進入同一個子細胞中形成(4)基因突變或同源染色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祥解〗題圖分析,圖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圖乙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離前期,為四分體時期;圖丙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圖丁表示細胞分離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ab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de段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詳析】(1)甲細胞的細胞兩極均含有同源染色體,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此時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暫時加倍,對應于圖丁的ab段;分裂產生的子細胞與親代細胞的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2)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乙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甲和乙細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體,丙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該細胞中不具有同源染色體,基因重組包括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換以及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引起的,因此圖示細胞中可發(fā)生基因重組的細胞為圖乙細胞。(3)乙圖細胞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分裂完成后形成基因型AAB的子細胞,由于其中含有兩個A,說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A所在的染色體在著絲粒分裂后分開的兩條染色體進入同一個子細胞中形成。(4)該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若丙圖中一條染色體上的B基因變?yōu)閎基因,則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變或同源染色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21.圖甲是人體胰島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島素的示意圖,圖乙是圖甲中過程②的局部放大,請據圖回答:(1)圖甲中過程①為______,發(fā)生該過程的主要場所是______。該細胞與人體其他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存在穩(wěn)定性差異的根本原因是______。(2)由圖乙可知,決定蘇氨酸的密碼子是______,參與圖乙過程的RNA有______。(3)已知過程①產生的mRNA中腺嘌呤與尿嘧啶之和占堿基總數(shù)的46%,其模板鏈對應的區(qū)段中鳥嘌呤占26%,則對應的雙鏈DNA分子中胞嘧啶所占的比例為______。(4)圖甲過程②中,核糖體移動方向是______(填“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一個m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的意義是______。〖答案〗(1)①.轉錄②.細胞核③.基因的選擇性表達(2)①.ACU②.mRNA、tRNA、rRNA(3)27%(4)①.從右到左②.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祥解〗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甲中①表示轉錄形成mRNA,②表示翻譯過程,圖乙表示正在進行翻譯過程?!驹斘觥浚?)圖甲過程①表示以人體胰島素基因為模板合成胰島素mRNA的轉錄過程,因此發(fā)生在人體的胰島B細胞中,在細胞的細胞核中發(fā)生。該細胞與人體其他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存在穩(wěn)定性差異的根本原因是細胞分化,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2)圖乙表示正在進行翻譯過程。密碼子是指mRNA上決定1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由圖2可知,搬運蘇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碼子為UGA,反密碼子與密碼子堿基互補配對,故決定蘇氨酸的密碼子是ACU。參與翻譯過程的RNA有mRNA、tRNA、rRNA,mRNA是翻譯的模板,tRNA能識別密碼子,并轉運相應的氨基酸到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rRNA是合成核糖體的重要成分。(3)依題意可知:在mRNA鏈中,A+U=46%,其模板鏈對應的區(qū)段中A+T=46%,A+T在雙鏈的比例也為46%,C+G在雙鏈的比例為1-46%=54%,對應的雙鏈DNA分子中胞嘧啶所占的比例為54%÷2=27%。(4)圖甲中②表示翻譯過程,由肽鏈的長度可知,核糖體的移動方向是從右到左。在翻譯過程中,一個mRNA上結合多個核糖體的意義是: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22.經過許多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遺傳物質之謎終于被破解,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鏈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推測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______,能夠將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進行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時,利用______原理對自變量進行控制。(2)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以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為材料,完成了下表中實驗。組別標記噬菌體現(xiàn)象A組用32P標記T2噬菌體標記的T2噬菌體與未標記的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步驟b、離心cB組用a標記T2噬菌體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實驗過程中用32P標記T2噬菌體時,需要先______。②表中的a和c分別為______、______。③若步驟b未能充分進行,表中B組實驗出現(xiàn)的偏差現(xiàn)象為______。(3)噬菌體侵染細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需要______(填標號)。A.細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體的DNA及其氨基酸C.噬菌體的DNA和細菌的氨基酸D.細菌的DNA和噬菌體的氨基酸(4)通過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等實驗證明,RNA也可以作為遺傳物質。因為______,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即鸢浮剑?)①.轉化因子②.減法(2)①.先用含有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獲得32P標記的大腸桿菌,而后用噬菌體侵染該大腸桿菌進而可獲得32P標記的噬菌體。②.35S③.攪拌④.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3)C(4)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祥解〗(1)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推測已經被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將無毒性R型活細菌轉化為有毒性S型活細菌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2)艾弗里及其同事進行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3)赫爾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進行T2噬菌體侵染實驗,證明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驹斘觥浚?)格里菲思的第四組實驗中將R型活細菌與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入小鼠體內,結果小鼠死亡,并從小鼠體內分離出S型活細菌,推測已經被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將無毒性R型活細菌轉化為有毒性S型活細菌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進行體外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時,利用減法原理對自變量進行控制,該實驗中利用酶解法去除某種物質進而研究該物質的作用。該實驗證明了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2)①實驗過程中用32P標記T2噬菌體時,需要先用含有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獲得32P標記的大腸桿菌,而后用噬菌體侵染該大腸桿菌進而可獲得32P標記的噬菌體。②該實驗設計了對比實驗,因此,需要用35S的培養(yǎng)基去培養(yǎng)大腸桿菌,而后再用噬菌體侵染該大腸桿菌獲得35S標記的噬菌體進行實驗,因此,表中的a應該是用35S標記噬菌體,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帶有放射性標記的噬菌體分別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保溫處理適當時間后進行攪拌、離心,而后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由于子代噬菌體存在于細菌中,且噬菌體侵染過程中DNA進入細菌內,而噬菌體顆粒進入上清液中,因此c代表的是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據此得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進入大腸桿菌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質。③若步驟b為攪拌,若未能充分進行,則B組實驗出現(xiàn)的偏差現(xiàn)象為沉淀物中具有較高的放射性。(3)噬菌體為專性寄生物,在侵染過程中噬菌體只是提供了遺傳物質DNA,其他合成噬菌體DNA和蛋白質的原料以及相關的酶系和結構均由大腸桿菌提供,即噬菌體侵染細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需要的氨基酸是由細菌提供的,而控制噬菌體外殼蛋白合成的DNA是由噬菌體提供的,即C正確。故選C。(4)通過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等實驗證明,RNA也可以作為遺傳物質。因為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生物只是少數(shù)RNA病毒,即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23.鐮狀細胞貧血主要流行于非洲的瘧疾高發(fā)地區(qū),鐮狀細胞貧血患者嚴重時會因紅細胞破裂造成貧血死亡。具有一個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的個體(即雜合子)在氧含量正常的情況下,并不表現(xiàn)出鐮狀細胞貧血的癥狀,因為該個體能同時合成正常和異常的血紅蛋白,并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下圖1表示人類鐮狀細胞貧血的病因,圖2表示一個家族中患此病的遺傳系譜圖(相關基因為B和b),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據圖1分析引起鐮狀細胞貧血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圖中體現(xiàn)了該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為______。(2)已知谷氨酸的密碼子是GAA、GAG,若圖1中正?;蚱沃械腃TT突變成CTC,則由該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是否發(fā)生變化?______填(“是”或“否”),具體原因是______。(3)據題分析,這些地區(qū)具有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較其他地區(qū)的高,原因是______。(4)該病的遺傳方式是______,Ⅱ-6和Ⅱ-7再生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為______?!即鸢浮剑?)①.正?;虬l(fā)生了堿基的替換

②.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結構直接控制性狀(2)①.否②.突變后密碼子決定的氨基酸沒變(3)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瘧疾流行的地區(qū),鐮刀型細胞的突變具有有利于當?shù)厝松娴囊环矫?,雖然突變體的純合體對生存不利,但是雜合子卻有利于當?shù)厝说纳妫?)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1/8〖祥解〗(1)基因突變是基因中堿基對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基因突變后轉錄形成的mRNA上的密碼子發(fā)生改變,使翻譯形成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發(fā)生改變,進而影響生物的性狀;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低頻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變的有利還是有害是相對的,取決于生存環(huán)境。(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途徑:①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②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細胞代謝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與性狀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大多數(shù)情況下,一個基因控制一個性狀,有的情況下,一個基因與多個性狀有關,一個性狀也可能由多個基因共同控制;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精細地調節(jié)生物的性狀?!驹斘觥浚?)據圖可知,圖1所示基因突變的方式是堿基對的替換(由T/A替換為A/T)。從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上分析,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2)若圖中正?;蚱沃械腃TT突變成CTC,密碼子由GAA突變成GAG,密碼子翻譯決定的氨基酸均為谷氨酸,因此由該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沒有發(fā)生改變。(3)由題意知,控制血紅蛋白的基因發(fā)生突變后,控制合成的血紅蛋白的結構改變,運輸氧氣的能力下降,此時基因突變對個體生存不利;但是但是異常的血紅蛋白對瘧疾的抵抗力較強,因此在瘧疾流行的地區(qū),雜合子既能合成正常的血紅蛋白不表現(xiàn)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又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因此具有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較其他地區(qū)的高。(4)圖2中,表現(xiàn)正常的3和4生了個患病的9號,因此該病為隱性遺傳病,由于“隱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由此確定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屬于隱性遺傳。由于Ⅲ-10患病,所以Ⅱ-6和Ⅱ-7的基因型為Bb、Bb,Ⅱ-6和Ⅱ-7再生一個患病男孩(bb)的概率為1/4×1/2=1/8。河南省南陽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2次月考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利用“假說一演繹法”,孟德爾提出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孟德爾假說的核心內容是“生物體能產生數(shù)量相等的雌雄配子”B.自由組合定律也能用于分析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C.為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正反交實驗D.基因的分離定律發(fā)生在配子形成過程中,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合子形成過程中〖答案〗B〖祥解〗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①提出問題: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上,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②做出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③演繹推理:以假說為依據,預期測交實驗結果的過程。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那么F1會產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就會產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后代。④實驗驗證:比較測交實驗的實際結果與演繹推理的預期結果,如果一致,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否則假說是錯誤的。⑤得出結論?!驹斘觥緼、生物體產生的雌雄配子數(shù)量不等,雌配子數(shù)量遠遠小于雄配子,但這不是孟德爾假說的核心內容,A錯誤;B、一對相對性狀如果至少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情況,可以用自由組合定律分析性狀的遺傳,B正確;C、為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測交實驗,C錯誤;D、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是同時發(fā)生的,均發(fā)生在配子形成過程中,D錯誤。故選B。2.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非糯性對糯性是顯性性狀,非糯性花粉遇碘變藍黑色,糯性花粉遇碘變橙紅色?,F(xiàn)用純種的糯性水稻與純種的非糯性水稻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取F2非糯性水稻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在顯微鏡下統(tǒng)計這兩種花粉的數(shù)量,藍黑色與橙紅色的比例為()A.1:1 B.1:2 C.2:1 D.1:3〖答案〗A〖祥解〗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斘觥克镜姆桥葱詫ε葱允秋@性,設基因為A和a,則糯性品種的基因型為aa,非糯性品種的基因型為AA或Aa。糯性品種aa與純合非糯性品種AA雜交后代F1都是Aa,F(xiàn)l自交得到F2,F(xiàn)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1∶2∶1,但是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AA、Aa、aa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開,產生兩種花粉A和a,比例為1∶1,所以用碘液染色后,藍黑色∶橙紅色=1∶1,因此在顯微鏡下統(tǒng)計這兩種花粉的數(shù)量,非糯性花粉與糯性花粉的數(shù)量比應是1∶1,A正確。故選A。3.下列關于遺傳學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而不是RNA片段B.mRNA上決定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可以稱為一個密碼子C.轉錄主要是指在細胞核中,通過DNA聚合酶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D.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答案〗B〖祥解〗(1)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遺傳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2)性狀分離是指在雜種(Aa)后代中,同時顯現(xiàn)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3)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驹斘觥緼、基因通常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也可以是RNA片段,因為某些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A錯誤;B、mRNA上決定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可以稱為一個密碼子,密碼子具有簡并性、多樣性和特異性,B正確;C、轉錄主要是指在細胞核中,通過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C錯誤;D、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進而引起了基因中遺傳信息的改變,D錯誤。故選B。4.某種植物的寬葉/窄葉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寬葉性狀。高莖/矮莖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莖性狀。這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為研究該種植物的基因致死情況,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兩組實驗,實驗①:寬葉矮莖植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實驗②:窄葉高莖植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錯誤的是()A.從實驗①可判斷AA致死,從實驗②可判斷BB致死B.實驗①②中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C.實驗①的子一代自由交配后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5:4D.將寬葉高莖植株進行自交,所獲得子代植株中表型之比為4:2:2:1〖答案〗C〖祥解〗題意分析,實驗①:寬葉矮莖植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中原本為AA:Aa:aa=1:2:1,因此推測AA致死;實驗②:窄葉高莖植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原本為BB:Bb:bb=1:2:1,因此推測BB致死?!驹斘觥緼、實驗①:寬葉矮莖植株自交,子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中原本為AA:Aa:aa=1:2:1,因此推測AA致死;實驗②:窄葉高莖植株自交,子代中窄葉高莖∶窄葉矮莖=2∶1,親本為aaBb,子代原本為BB:Bb:bb=1:2:1,因此推測BB致死,A正確;B、實驗①中親本為寬葉矮莖,且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所以基因型為Aabb,子代中由于AA致死,因此寬葉矮莖的基因型也為Aabb,B正確;C、實驗①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為Aabb∶aabb=2∶1,該群體中配子種類和比例為Ab∶ab=2∶1,由于AA致死,則子一代自由交配后代中寬葉矮莖∶窄葉矮莖=4∶1,C錯誤;D、將寬葉高莖植株AaBb進行自交,由于AA和BB致死,子代原本的9∶3∶3∶1剩下4∶2∶2∶1,D正確。故選C。5.在“減數(shù)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動中,先制作4個藍色(2個5cm、2個8cm)和4個紅色(2個5cm、2個8cm)的橡皮泥條,再結合細鐵絲等材料模擬減數(shù)分裂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將2個紅色8cm的橡皮泥條扎在一起,模擬含有染色單體的染色體B.將4個5cm的橡皮泥條按同顏色扎在一起后再并排,模擬1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C.模擬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時,細胞同一極的橡皮泥條顏色可以不同D.模擬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時,細胞一極的某一橡皮泥條與另一極對應的橡皮泥條的顏色一定完全相同〖答案〗D〖祥解〗減數(shù)分裂過程:(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驹斘觥緼、一條染色體上的兩條染色單體是經過復制而來,大小一樣,故將2個紅色8cm的橡皮泥條扎在一起,模擬含有染色單體的染色體,A正確;B、同源染色體一般大小相同,一條來自母方,一條來自父方(用不同顏色表示),故將將4個5cm的橡皮泥條按同顏色扎在一起后再并排,模擬1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B正確;C、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同源染色體顏色不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顏色可能相同,可能不同),因此模擬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時,細胞同一極的橡皮泥條顏色可以不同,C正確;D、若減數(shù)分裂Ⅰ過程發(fā)生了互換,模擬減數(shù)分裂后期II時,細胞一極的某一橡皮泥條與另一極對應的橡皮泥條的顏色可能有部分不相同,D錯誤。故選D。6.下列關于基因和染色體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幾項()①細胞中的基因都位于染色體上②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③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④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會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自由組合⑤染色單體分開時,復制而來兩個基因也隨之分開A.二項 B.三項 C.四項 D.五項〖答案〗B〖祥解〗基因在染色體上,且一條染色體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驹斘觥竣偌毎谢虿欢荚谌旧w上,即不都在細胞核中,有的基因位于細胞質中,如線粒體和葉綠體中,①錯誤;②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②正確;③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因而推測基因在染色體上,③正確;④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會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自由組合,而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組合,④錯誤;⑤染色單體分開時,復制而來的兩個基因也隨之分開,因而染色單體上的基因是伴隨著DNA復制產生的,⑤正確。故選B。7.依據雞的某些遺傳性狀可以在早期區(qū)分雌雄,提高養(yǎng)雞場的經濟效益。已知雞的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受1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W染色體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下列分析及推斷正確的是()A.正交親本中雌雞為蘆花雞,雄雞為非蘆花雞B.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所產雌雞均為蘆花雞C.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蘆花雄雞基因型不同D.僅根據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無法區(qū)分正交子代性別〖答案〗A〖祥解〗伴性遺傳: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lián)的現(xiàn)象。由題干信息可知,蘆花雞與非蘆花雞進行正反交,子代表現(xiàn)型不一致,說明該性狀的遺傳與性別有關,應為伴性遺傳?!驹斘觥緼、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正反交結果不一致,說明控制雞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且蘆花為顯性。設基因A/a控制蘆花和非蘆花性狀,根據題意可知,正交為ZaZa(非蘆花雄雞)×ZAW(蘆花雌雞),子代為ZAZa、ZaW,且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為ZAZA×ZaW,子代為ZAZa、ZAW,且全為蘆花雞,A正確;B、反交子代蘆花雞的基因型為ZAZa、ZAW,F(xiàn)1相互交配,即ZAZa×ZAW,所產雌雞一半為ZAW(蘆花)、一半為ZaW(非蘆花),B錯誤;C、正交子代中蘆花雄雞為ZAZa(雜合子),反交子代中蘆花雄雞為ZAZa(雜合子),C錯誤;D、正交子代為ZAZa(蘆花雄雞)、ZaW(非蘆花雌雞),可根據羽毛性狀區(qū)分性別,D錯誤。故選A。8.關于下列系譜圖中相關遺傳病(圖中深顏色表示患者,不考慮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的描述錯誤的是()A.①病為隱性遺傳病,但無法確定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性遺傳B.若①病為紅綠色盲遺傳病,則致病基因可能來自父親C.能排除伴性遺傳的是遺傳病②D.若③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答案〗B〖祥解〗題圖分析,圖①無中生有為隱性,可能為伴X染色體隱性或常染色體隱性,圖②為無中生有女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圖③無法確定基因的位置以及顯隱關系?!驹斘觥緼、無中生有為隱性,因此,①病為隱性遺傳病,但無法確定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性遺傳,A正確;B、若①病為紅綠色盲遺傳病,則致病基因不可能來自父親,因為父親只能將其中的X染色體傳遞給女兒,B錯誤;C、能排除伴性遺傳的是遺傳?、冢驗閳D②中表示的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正確;D、若③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因為女性的兩條X染色體中只要有一條染色體上含有顯性基因則表現(xiàn)為患病,D正確。故選B。9.2022年4月,全國農作物品種DNA指紋庫公共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實現(xiàn)了“農作物DNA指紋檔案”的線上共用共享,解決了品種真實性鑒定中標準樣品取樣難、耗時長、侵權案件審判時效性差等問題,也為避免同質化育種提供了“參考數(shù)據庫”。關于DNA指紋技術,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小麥細胞遺傳信息蘊藏在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中B.小麥細胞遺傳物質中有2種五碳糖,5種堿基,8種核苷酸C.DNA指紋技術的依據是不同品種農作物細胞中DNA所含的堿基序列不同D.每個人的DNA指紋是獨一無二,也可以根據DNA指紋技術幫助確認身份〖答案〗B〖祥解〗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1)DNA分子的多樣性主要表現(xiàn)為構成DNA分子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2)DNA分子的特異性主要表現(xiàn)為每個DNA分子都有特定的堿基序列,這也是DNA指紋的主要依據?!驹斘觥緼、小麥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小麥細胞遺傳信息蘊藏在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中,A正確;B、小麥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有1種五碳糖,4種堿基,4種核苷酸,B錯誤;C、不同DNA所含堿基排列順序不同,屬于DNA分子的特異性,可以根據這一點來進行不同DNA分子的鑒定,C正確;D、DNA分子的特異性主要表現(xiàn)為每個DNA分子都有特定的堿基序列,這也是DNA指紋的主要依據,D正確。故選B。10.某同學欲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已準備了足夠的相關材料。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在制作脫氧核苷酸時,需在脫氧核糖上連接磷酸和含氮堿基B.制成的模型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之和等于鳥嘌呤和胞嘧啶之和C.制作模型時,鳥嘌呤與胞嘧啶之間用3個氫鍵連接物相連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形成主鏈,排列在外側〖答案〗B〖祥解〗DNA的雙螺旋結構:①DNA分子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在內側;③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起來,形成堿基對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驹斘觥緼、在制作脫氧核苷酸時,需在脫氧核糖上連接磷酸和含氮堿基,因為一分子的脫氧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脫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A正確;B、制作模型時,鳥嘌呤與胞嘧啶之間用3個氫鍵連接物相連,DNA分子中腺嘌呤的數(shù)目等于胸腺嘧啶的數(shù)目,胞嘧啶的數(shù)目等于鳥嘌呤的數(shù)目,因此,在制成的模型中,嘌呤之和等于嘧啶之和,B錯誤;C、制作模型時,鳥嘌呤與胞嘧啶之間用3個氫鍵連接物相連,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間有2個氫鍵相連,C正確;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位于雙螺旋的外側,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正確。故選B。11.DNA復制保證了親子代間遺傳信息連續(xù)性。下列關于DNA復制的敘述,錯誤的是()A.DNA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B.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了DNA復制的準確性C.真核生物DNA的復制均發(fā)生在細胞核內D.游離的脫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鏈〖答案〗C〖祥解〗DNA分子的復制時間: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間期;條件:模板(DNA的雙鏈)、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核苷酸);過程:邊解旋邊復制;結果:一條DNA復制出兩條DNA;特點:半保留復制?!驹斘觥緼、DNA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其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A正確;B、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了復制的準確性,DNA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B正確;C、真核生物DNA的復制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內,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會發(fā)生DNA復制過程,C錯誤;D、DNA復制過程中分別以解開的兩條DNA單鏈為模板進行子鏈的合成,該過程中游離的脫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鏈,D正確。故選C。12.下列關于生命科學史研究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B.1903年,薩頓用蝗蟲細胞作材料,用假說一演繹法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C.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構建法揭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D.1958年,梅塞爾森和斯塔爾用同位素標記技術和離心技術證明DNA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答案〗B〖祥解〗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構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驹斘觥緼、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該實驗涉及同位素標記法,A正確;B、1903年,薩頓通過觀察蝗蟲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發(fā)現(xiàn)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從而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并未通過實驗對該假說做出證明,B錯誤;C、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構建法揭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該雙螺旋結構模型構建為物理模型,C正確;D、1958年,梅塞爾森和斯塔爾用15N和14N標記大腸桿菌,由于前者比后者分子質量大,導致相應的DNA分子密度大,通過離心可記錄DNA在試管中的不同位置,從而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方式,D正確。故選B。13.癌癥是當前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是導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有關癌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A.具有細胞增殖失控的特點B.抑癌基因突變可能會引起細胞癌變C.正常細胞中沒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D.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癌細胞易分散轉移〖答案〗C〖祥解〗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環(huán)境中的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驹斘觥緼、癌細胞失去接觸抑制,適宜條件下能無限增殖,A正確;B、抑癌基因會抑制細胞不正常分裂,該基因突變可能會引起細胞癌變,B正確;C、正常細胞也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因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作用能使正常細胞表現(xiàn)為正常分裂,C錯誤;D、癌細胞表面發(fā)生改變,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質減少,導致細胞間的黏著性降低,使細胞易擴散轉移,D正確。故選C。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4.用白眼雌果蠅和野生型紅眼雄果蠅雜交,通過眼睛顏色可判斷子代果蠅的性別;用白眼雄果蠅和野生型紅眼雌果蠅雜交,通過眼睛顏色卻不能判斷子代果蠅的性別,下列關于果蠅眼色遺傳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不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A.果蠅的眼色遺傳為伴性遺傳,且白眼為隱性性狀B.白眼雌果蠅和野生型紅眼雄果蠅雜交,雌性全為紅眼,雄性全為白眼C.白眼雄果蠅和紅眼雌果蠅雜交后代全是紅眼D.若白眼雄果蠅和某紅眼雌果蠅雜交,后代雄果蠅既有紅眼也有白眼,則該紅眼雌果蠅為雜合子〖答案〗ACD〖祥解〗題意分析,用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雜交,通過眼睛顏色可判斷子代果蠅的性別,說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紅眼為顯性性狀,白眼為隱性性狀。【詳析】A、由題干“用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雜交,通過眼色可判斷子代果蠅的性別”可推知,果蠅的眼色遺傳屬于伴性遺傳,且白眼為隱性性狀,A正確;B、白眼雌果蠅和紅眼雄果蠅雜交,紅眼全為雌性,白眼全為雄性,B正確;C、白眼雄果蠅和紅眼雌果蠅雜交,因為紅眼雌果蠅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雜合子,所以后代可能全為紅眼或雌雄果蠅既有紅眼又有白眼,C錯誤;D、若白眼雄果蠅和某紅眼雌果蠅雜交,后代雄果蠅既有紅眼也有白眼,說明母本紅眼雌果蠅的能產生兩種類型的卵細胞,即該紅眼雌果蠅為雜合子,D正確。故選ACD。15.如圖為支原體細胞中某基因結構圖,已知該基因共由1500對脫氧核苷酸組成,其中一條鏈中T+A占30%,該鏈已被15N標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若該DNA分子在原料含14N的培養(yǎng)液中復制3次,則全部子代DNA中含14N的DNA占7/8B.該DNA分子中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反映了DNA分子的多樣性C.該段基因中C—G之間的氫鍵數(shù)目為3150個D.該段基因第3次復制過程中需消耗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1800個〖答案〗AB〖祥解〗DNA分子復制過程中消耗核苷酸數(shù)的計算(1)若一親代DNA分子含有某種脫氧核苷酸m個,則經過n次復制需要消耗游離的該脫氧核苷酸m×(2n-1)個。(2)若進行第n次復制,則需消耗該脫氧核苷酸數(shù)為m×2n-1?!驹斘觥緼、若該DNA分子在原料含14N的培養(yǎng)液中復制3次,則全部子代DNA中均含14N,A錯誤;B、該DNA分子中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反映了DNA分子的特異性,B錯誤;C、該基因共由1500對脫氧核苷酸組成,其中一條鏈中T+A占30%,則該DNA分子中G+C占70%,因此,該段基因中C?G之間的氫鍵數(shù)目為1500×70%×3=3150個,C正確;D、一條鏈中T+A占30%,共有3000個堿基,A=T,所以A=450,該段基因連續(xù)復制3次,則第3次復制過程中需消耗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數(shù)目為450×22=1800個,D正確。故選AB。16.圖為遺傳信息的傳遞法則——中心法則,字母表示相關的生理過程,紅霉素、環(huán)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藥物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表為它們的抗菌機制,請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抗菌藥物抗菌機制紅霉素能與核糖體結合,抑制肽鏈的延伸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DNA的復制利福平抑制細菌RNA聚合酶的活性A.紅霉素通過抑制細菌的c過程而達到抗菌效果B.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的a過程,從而抑制細菌的增殖C.利福平能抑制細菌RNA聚合酶的活性,從而阻斷d過程D.三種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都與中心法則有關〖答案〗ABD〖祥解〗(1)根據題干分析,紅霉素能與核糖體結合,抑制翻譯過程;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DNA的復制;利福平抑制細菌RNA聚合酶的活性,進而抑制轉錄過程。(2)根據生物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圖分析,a是DNA復制,b是轉錄,c是翻譯過程,d是RNA復制,e是逆轉錄,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驹斘觥緼、紅霉素能與核糖體結合,抑制翻譯過程,即抑制c過程,A正確;B、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DNA的復制,即抑制a過程,從而抑制細菌的增殖,B正確;C、利福平抑制細菌RNA聚合酶的活性,進而抑制轉錄過程,即抑制b過程,C錯誤;D、紅霉素抑制翻譯過程,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菌DNA的復制過程,利福平抑制轉錄過程,故三種抗菌藥物的抑菌機制均與中心法則有關,D正確。故選ABD。17.有人說,“基因是導演,蛋白質是演員,性狀是演員的表演作品?!毕铝嘘P于基因、蛋白質和性狀三者之間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