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_第1頁
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_第2頁
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_第3頁
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_第4頁
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調(diào)研測試語文試題(圖片版含答案)宣城市2023一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調(diào)研測試

高一語文

說明:本試卷全卷滿分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

考生注意事項:

1.答題前,請務必在試題卷、答題卡規(guī)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并認真核對答題卡

上所粘貼的條形碼與本人姓名、座位號是否一致。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

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

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用鉛筆或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①河流是美麗的,對我們的影響遠超審美價值。自史前時期,我們就與河流的自然景觀特征密

不可分,其吸引力也正來源于此。人類依靠河流獲取自然資本、交通渠道、領土疆界、健康軀體和權

力,因而得以繁衍千年,這種依賴至今依然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社會。

②中華文明起源于長江和黃河流域,那里有肥沃卻時常被洪水侵襲的平原。早在公元前6000

年,最初的水稻文明出現(xiàn)于長江沿岸的兩個地點,在如今的上海和長沙附近。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

稻田發(fā)抵于今日杭州附近的跨湖橋遺址,出現(xiàn)于公元前5700年左右。最早的馬家浜文化和河姆渡

文化,依賴的是由淡水灌溉的食物,如野生大米、蓮子、香蒲植物和魚。

③在北邊的黃河河谷,有一大群種植粟米的農(nóng)民創(chuàng)造了仰韶文化,該文化興盛于公元前5000

年至公元前3000年。中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書寫就出現(xiàn)在這一區(qū)域,先是在骨頭上,之后依

次出現(xiàn)在銅器、木頭、竹子和紙張上。根據(jù)這些記錄,中國的文明肇始于黃河流域,由三皇五帝開

啟,以夏、商、周這三個朝代為開端。中國的口述記錄顯示,出現(xiàn)最早的夏朝起源于公元前2200年

至公元前2070年之間,創(chuàng)立者是大禹。

④大禹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據(jù)《史記》記載,一系列大洪水給生活在黃河河谷、以

種植粟米為生的農(nóng)民帶來了接連不斷的災害。大禹的父親想用造壩建堤的方法堵住洪水,他務力

了9年,以失敗告終。但大禹成功了,他造溝挖渠,分流了洪水。在13年內(nèi),大禹堅持不懈地疏通

河道,與工人們一同勞作,終于控制住了黃河,也贏得了民心。他借此鞏固了自己的政治權力,創(chuàng)立

了夏朝,也就是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其后繼者由世襲產(chǎn)生。

⑤這樣的傳統(tǒng)歷史敘迷在如今的中國仍然被廣泛接受,但和考古學的結(jié)論有所矛盾。20世紀

20年代,一群懷疑記錄的歷史學家組成了“疑古派”,質(zhì)疑關于大禹和夏朝的記迷的真實性。他們

指出,通常認為的夏朝的開始,即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2070年左右,與值得注意的那些黃河遺

物的擴散和發(fā)明都不相關。他們所認為的、更有關聯(lián)的二里頭文化曾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的陶器、青銅

器和玉器,它出現(xiàn)得更晚一些,最早能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比通常所知的夏朝的開端大約晚兩個

宣城市高一語文試題第1頁(共8頁)宣城市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調(diào)研測試

高一語文參考答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1?(3分)C

2?(3分)B

3?(3分)D

4?(3分)B

5?(5分)①20世紀20年代“疑古派”對關于大禹和夏朝記述真實性的質(zhì)疑:在通常認為的夏

朝開始的時間,并未發(fā)現(xiàn)相關的黃河遺物,但在與大禹治水傳說中河水改道附近的地點發(fā)

現(xiàn)了二里頭文化中集中出現(xiàn)的陶器、青銅器和玉器。②2016年北京大學科研團隊利用科學

技術得出的關于黃河上游破壞性大洪水的地理學證據(jù):北京大學科研團隊的研究結(jié)果表

明,黃河上游發(fā)生的大洪水與積石峽山體滑坡形成的天然大壩潰壩有關,而發(fā)生洪水的時

間與二里頭文化的開端重合,河水改道附近也恰好有二里頭文化陶器、青銅器和玉器的發(fā)

現(xiàn),印證了中華文明出現(xiàn)于黃河流域大洪水之后的說法。(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5

分;意思對即可酌情賦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6?(3分)D

7?(3分)B

8?(6分)①熱愛楚爾演奏,技藝高超。他一生珍愛楚爾,用楚兒表達對心愛姑娘的深情,在河

畔盡情吹奏,樂聲悠揚婉轉(zhuǎn),旋律天籟一般。②忠于愛情,恪守承諾。一生只為愛人吹奏楚

爾,并為她譜寫曲子,癡情為她吹奏20年,直至自己即將離世。③深明事理,傳承文化。他

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他認為,楚爾不僅是他和艾琳娜的,也是圖瓦人的;毅然決定把楚

爾吹奏技藝傳承下去。④樂觀豁達,無懼生死。明知自己是肺癌晚期病人,安排“我"幫助

選擇5位圖瓦少年,并為我和孩子們講解吹奏楚爾的技巧。(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給滿

分;其他答案,意思對即可賦分)

9?(6分)滄桑之感:小說以凄美的愛情故事和珍貴的技藝失傳這兩條交織的主線來敘述鄂爾

德西老人的故事,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的逝去流露出哀婉滄桑的情調(diào)。

情懷之意:小說表達出傳承民族文化的熱情,也流露了圖瓦人對愛情、對生命的忠誠和期盼

之情;鄂爾德西老人與艾琳娜凄美的愛情故事體現(xiàn)了作品豐富的人文主義情懷。

詩意文字:小說描寫湍急、舒緩的額爾齊斯河水和殘血落紅的黃昏,語言簡潔生動,富有畫

面感,為讀者展現(xiàn)出一幅宏偉、清麗的邊疆風景圖,優(yōu)美的風土人情里蘊含詩性之美。

邊緣人生:傳統(tǒng)的楚爾技藝在現(xiàn)代人眼里,代表著古舊、過時,漸漸地被人遺忘。技藝的失

落和老人的老去是一體兩面的,獨居的老人守著面臨消失的傳統(tǒng)技藝,他們不為別人注意,

被現(xiàn)代化的腳步遠遠地甩在后面,展現(xiàn)了一種邊緣化的人生狀態(tài)。

(答出一點得兩分,答出三點給滿分;言之有理即可賦分)

宣城市高一年級語文參考答案第1頁(共3頁)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CDG

11?(3分)C

12?(3分)B

13?(8分)(1)我愿意把國家的貴重寶物,都拿來交給你,通過吳王請來這兩個人為我鑄造鐵

劍,你愿意嗎?(4分?!瓣濉薄胺?因”三字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離開了,這不就是人們所說的不因為

死了就違背自己的志愿嗎?(4分。“縣"?!薄氨?三字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3分)①楚王制劍、保劍的過程②真實、緊湊、生動、鮮活③君主和“兵器”的關系(每空一

分)

參考譯文:

文本一楚王將風胡子召來,詢問他:“我聽說吳國有干將、越國有歐冶子,這兩個人生

得與眾不同、絕類離倫,天下從來未曾有過這樣的人。他們的精神真誠,上與天相通,下化

為堅強的志氣和驚人的作為。我想把全國貴重的寶物都交給你,希望你通過吳王去請這

兩個人為我鑄造鐵劍,你愿意嗎?"風胡子回答說:“愿意?!庇谑牵跖汕诧L胡子到吳國

去,拜見歐冶子和干將,請他們鑄造鐵劍。歐冶子和干將就開鑿茨山,排干溪水,采掘出精

粹的鐵石,鑄成三把鐵劍:第一把叫龍淵,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鐵劍鑄成之后,

風胡子將它們送給楚王。楚王看到這些劍上所顯現(xiàn)出的精氣,大為高興,就接見風胡子,

問他:“這三把劍各象法什么?各叫什么名字?"風胡子回答說:“第一把叫龍淵,第二把叫

泰阿,第三把叫工布。”楚王又問:“為什么叫龍淵、泰阿、工布?"風胡子回答說:“想知道龍

淵劍,就察看它的神狀,龍淵劍的神狀就像攀登上高山、居高臨下地對著深淵一樣;想知道

泰阿劍,就要察看它的刃彩,泰阿劍的刃彩高峻深厚,如同流水的波紋一般;想知道工布

劍,也要察看它的刃彩,工布劍的刃彩由紋理間起,到脊背處就看不見了,像珍珠卻又不能

鑲在衣服上,文采斑斕如流水一樣不斷絕?!?/p>

晉鄭王聽到后就來求取這幾把寶劍,沒有得到,于是興兵圍攻楚國都城,包圍了三年

還不撤兵。城內(nèi)糧倉里的糧食吃完了,兵庫中的武器裝備也耗費殆盡,而楚王身邊的親

信、大臣和賢士們也沒有辦法解圍。于是,楚王知道后就手持泰阿劍,登上城樓,親自指揮

作戰(zhàn)。于是,晉國三軍大敗而退,士兵都心神迷亂,血流千里,猛獸紛紛跑來觀望,江水為

之回流播揚,晉鄭王的頭發(fā)一下子全白了。楚王大為喜悅,說:“這是寶劍的神威?還是由

于我的勇力呢?"風胡子回答說:“是寶劍的神威,但也得助于君王的神勇?!背跽f:“寶劍

只是鐵鑄造的,原本能有這樣的精氣神威嗎?"風胡子回答說:“時代不同了,是時代使它具

有這樣的神威。在軒轅、神農(nóng)、赫胥氏的時代,用石頭作兵器,揀取折斷的樹木搭成棚屋,

人死了就把土堆在尸體上安葬。這是神圣的君主教導人們這樣做的。到黃帝的時代,用

玉石制作兵器,有意識地砍伐樹木來建造屋舍,人死后挖地土葬。玉石,是神奇靈異之物,

但這也是遇到了圣德的君主,才教導人們這樣做的。禹的時代,用銅鑄造兵器,還用銅制

成工具后去開鑿伊闕,疏通龍門,將江、河之水引導向東,流入東海。當時,天下順暢太平,

于是修治宮室,這難道不是依賴圣明君主的力量嗎?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鑄造鐵的兵器,用

武力來威懾控制軍隊;天下聽到后,沒有人膽敢不歸順屈服的了。這就是鐵制兵器的神

威,也正表明君王具有圣明之德?!背跽f:“我明白了。"

宣城市高一年級語文參考答案第2頁(共3頁)

文本二延陵季子要出使晉國,佩帶寶劍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

嘴上雖然沒有說什么,但臉色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延陵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

沒有獻上劍,但是他心里已經(jīng)答應給他了。季子出使返回時,可是徐君卻已經(jīng)死在楚國。

于是,季子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

來作贈禮的?!?/p>

延陵季子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jīng)過這里,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

沒有說什么,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

有獻給他。雖是這樣,在我心里已經(jīng)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

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

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庇谑?,季子于是來到徐君

墓前,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走了,這不就是人們所說的不因為死了就違

背自己的志愿呢?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3分)B

16?(6分)①詩的尾聯(lián)寫前秋的計劃,暗示詩人早已計劃前往錢塘,希望能與友人一同欣賞八

月龍山的潮汐,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不舍之情。②在詩的尾聯(lián)寫前秋的計劃,將時空擴展

到過去。詩人想到友人將前往杭州瀏覽,不禁心馳未來,說明游覽杭州是詩人早有的心

愿,更加體現(xiàn)了詩人對杭州美景的喜愛(心馳神往)之情。③友人能夠先去兩人約定之地

杭州,這令詩人心生羨慕之情。(從對友人的不舍、對杭州美景的喜愛、對友人的羨慕三方

面作答,每點2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1)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2)乾坤日夜浮玉鑒瓊田三萬頃

(3)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每空1分,共6分;添字、缺字、錯字,均不得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2分)

18?(3分)示例:①耳熟能詳②聲名鵲起③打抱不平

19?(3分)B

20?(6分)③“獲得"后添加“這一獎項”④根據(jù)"與“顯示”重復,刪除其一⑥他們將"改為“讓

他們”(每點2分,全對6分;找對并修改正確,得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