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中的月、水、鴻雁意象探析9100字(論文)】_第1頁
【蘇軾詞中的月、水、鴻雁意象探析9100字(論文)】_第2頁
【蘇軾詞中的月、水、鴻雁意象探析9100字(論文)】_第3頁
【蘇軾詞中的月、水、鴻雁意象探析9100字(論文)】_第4頁
【蘇軾詞中的月、水、鴻雁意象探析91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蘇軾詞中的月、水、鴻雁意象分析內(nèi)容摘要通過對蘇詞中的月、水、鴻雁意象進行研究,探尋其間蘊藏的文化內(nèi)涵及抒發(fā)的情感類型。蘇詞中的月意象是離愁別恨的寄托、離愁別恨的疏解、淡泊高尚的象征。蘇軾借水意象抒發(fā)離別羈旅之情,對人生、歷史、宇宙的慨嘆。蘇詞中的鴻雁意象是詞人苦澀彷徨的抒發(fā),曠達境界的展現(xiàn)。對蘇詞中的月、水、鴻雁意象進行分析,體悟蘇詞的藝術(shù)特色,探析蘇軾的個人品格、思想感情與人生追求,最終增進對蘇軾其人、其詞的了解?!娟P(guān)鍵詞】月水鴻雁意象目錄一、蘇詞中的月意象 4(一) 離愁別恨的寄托 4(二) 離愁別恨的疏解 5(三) 淡泊高尚的象征 6二、蘇詞中的水意象 6(一) 抒發(fā)離別羈旅之情 6(二) 宇宙、人生、歷史的慨嘆 7(三) 對自然風光的欣賞 8三、蘇詞中的鴻雁意象 8(一) 苦澀彷徨的抒發(fā) 9(二) 曠達境界的展現(xiàn) 9參考文獻 11序言在蘇軾的全部詞作中,我們能看到他對某些意象的偏愛,如月、水、舟船等意象。蘇軾的詞作集中表現(xiàn)了蘇軾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意識,詞中選取的意象是他內(nèi)在情感的客體化、外化。孟偉卿.論東坡詞的情態(tài)意象及其生命意識[D].陜西師范大學,2010.不少學者已對蘇詞中出現(xiàn)的諸多意象展開了深入的研究。王寧在《蘇軾詞中月意象的使用》一文中,從三個方面分析了蘇詞對傳統(tǒng)“月”意象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烘托寒涼幽靜、清新澄明氣氛的基本作用,“月”與“人”的情感聯(lián)系,月與人事感悟、哲學思考的聯(lián)系,并引用了蘇軾的相關(guān)詞作進行佐證。王寧.蘇軾詞中月意象的使用[J].文學教育(上),2019(03):22-24.《千江有水千江月—論蘇軾詞中的“月”意象》的作者陳迎輝認為,“月”在蘇詞中是托意、懷人的現(xiàn)實關(guān)照,豁達、超越的哲學關(guān)照,靜穆、孤獨的本體關(guān)照。以上研究論著以蘇軾詞作中某一意象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該意象的文化含義和情感內(nèi)涵,探究蘇詞的藝術(shù)手法,將蘇詞中體現(xiàn)出的不同情感進行歸類并加以分析闡釋,從而洞悉蘇軾的個體生命結(jié)構(gòu)。陳迎輝.千江有水千江月──論蘇軾詞中的“月”意象[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7(04):89-92.從現(xiàn)有研究成果來看,對蘇詞中單個意象的研究較為集中,某些方面研究已有較大成果,但是對多個意象的組合分析較少。因此,本文鉆研了蘇詞中月、水、鴻雁意象,發(fā)掘其中的情感內(nèi)涵,體悟蘇詞的藝術(shù)特色,探析蘇軾的個人品格、思想感情與人生追求,增進對蘇軾其人、其詞的了解。孟偉卿.論東坡詞的情態(tài)意象及其生命意識[D].陜西師范大學,2010.王寧.蘇軾詞中月意象的使用[J].文學教育(上),2019(03):22-24.陳迎輝.千江有水千江月──論蘇軾詞中的“月”意象[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7(04):89-92.蘇詞中的月意象在古代,中華民族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安穩(wěn)于一地的觀念深深地植根在了國人心中。在外的游子常企盼與家人團圓,而每月十五的月圓景象給人內(nèi)心以安慰。因此,月亮與文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他們用月亮來表達宦游在外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熊星宇.宋代黃州謫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在以月抒發(fā)離愁別緒之外,月亮還以其澄澈空明的特征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歷代文人用月來象征高潔情操、澄明心境等。月亮經(jīng)歷了盈虧的變化卻沒有走向消亡,這顯示了生命無盡的延展。文人以月表達人生哲理,已成為月意象運用的重要主題。在繼承前輩的基礎(chǔ)上,蘇軾對月亮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了個體創(chuàng)新和拓展。。一方面,蘇軾正在漂流,他的家鄉(xiāng)時時縈繞在心頭,這個月已經(jīng)成為他的家鄉(xiāng),成為他鄉(xiāng)愁的寄托。另一方面,他多年外任為官,經(jīng)歷了榮辱、進退、得失的人生考驗,使得他能夠跳出離愁別緒的圈子,在更高層次上追求、思考人生,從而折射出他的人生哲學與人格魅力。熊星宇.宋代黃州謫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離愁別恨的寄托蘇軾詞中的月亮,是他思鄉(xiāng)之情的真實表現(xiàn),是悲恨之情的表達。蘇軾一生漂泊無定,家鄉(xiāng)、親友總是令他魂牽夢繞,再加上他仕宦經(jīng)歷的愁苦,天上那一輪明月成為他思鄉(xiāng)情的寄托,也給他坎坷的仕宦經(jīng)歷帶來些許慰藉。張麗.蘇軾詞中的月亮意象探微[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10(03):128-129.張麗.蘇軾詞中的月亮意象探微[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10(03):128-129.除此詞外,蘇詞中還有不少借月營造感傷氛圍的例子。如《昭君怨?送別》渲染了與友人離別的感傷氣氛。《醉落魄?離京口作》是蘇軾離開杭州任密州太守前所作,微微的月色烘托了詞人醉醒后的思鄉(xiāng)心境,表達了對仕宦漂泊生涯的厭倦。《江城子?悼亡妻》設(shè)想月夜下亡妻對自己的思念,從對方著筆抒發(fā)自己的一片深情。蘇軾還給了月亮一個特定的情態(tài)動作,使她擬人化,以此來表達詞人內(nèi)心的悲傷、孤獨或思念。如《少年游?潤州作》這首詞表面寫思婦懷人,實則是寫詞人對妻子的思念。詞人把酒對月抒懷,連月亮都被當作了把酒言歡的朋友,由此突出詞人內(nèi)心的孤獨。把月稱作“姮峨”,賦予了月亮溫柔的人性色彩。一個“憐”字,寫出了月光照著畫梁上燕子巢穴的溫情。對比自己當下的處境,月的溫情更顯出詞人遠行未歸的孤寂難耐。離愁別恨的疏解在古代詩歌中,明月經(jīng)常被用作永恒的象征,它喚起了文人敏感的心靈,使得他們發(fā)出了對生命短暫的感受與嘆息。蘇軾用明月象征一定的哲理內(nèi)涵,超越了以往文人的委婉抒懷。蘇軾詞中之月就是蘇軾心中之月,明月中蘊含著蘇軾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那就是對苦難的疏解、超越。明月意象是蘇軾精神實現(xiàn)超脫的映照物。月亮的形象包含了中國文化中追求完美的精神,是宇宙萬物循環(huán)的體現(xiàn)。月亮的文化內(nèi)涵與蘇石的生活經(jīng)歷,理解達成一致。蘇軾面對思親之情與仕宦之苦的交織,以豁達、超脫的方式去對待它們,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與月蘊含的文化意義聯(lián)系起來,最終把人生引向高遠曠達之處。如《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是蘇軾在被貶謫密州的時期寫的。此時的蘇軾遭遇了自己為官歷程中的不順,郁郁不得志,適逢中秋節(jié)來臨,倍感思念家中親人,心中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詞。詞中含有蘇軾被貶在外的愁緒,詞人舉杯對月渴望永恒而不得?!疤焐蠈m闕”暗指朝廷,詞人感傷月宮如今是何年月,是詞人被貶外地,心中感到煩悶的迸發(fā)。面對壯志難酬、苦悶憂郁的現(xiàn)實處境,詞人陷入了出世還是入世的兩難選擇:“瓊樓玉宇”不似人間污濁,它給人一種既高且美的境界,令詞人心生向往,但詞人又擔心自己受不住天上的清寒。就這樣,詞人在中秋之夜借“問月”之舉把心中郁結(jié)一一排解了出來,最后詞人還是將自己對天宮的幻想拉到了現(xiàn)實世界,但他始終保留了那種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即使在人間仍能如在天上一樣起舞。儒家思想對蘇軾影響頗深,儒家積極用世的人生觀是蘇軾最終選擇人間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表達對弟弟的思念也是蘇軾寫作此詞的原因。月亮總是圓了缺,缺又圓,這與人的離別、相聚多么相似啊。本來月圓之夜給人團圓的安慰,但是此刻與自己感情甚篤的弟弟卻不在身邊,月圓而人不全的現(xiàn)實令蘇軾傷感不已。然而蘇軾很快從這種悲傷中走了出來,發(fā)出了美好祝福:雖然我們遠隔千里,但是仍然可以共同欣賞天上之月。在這首詞里,蘇軾將人世的永恒悲感與月亮代表的哲學思辨進行對比,把人的悲歡離合與月的陰晴圓缺都看作是宇宙的變化規(guī)律,在更高層次上審視人生悲歡。人事和月圓月缺一樣,二者都不是永恒不變的,不必為眼前一時的離散而悲凄,讀來境界高遠曠達。蘇軾以共對一輪明月的姿態(tài)完成了對眼前仕宦悲苦、親人別離的精神解脫,邁向了自由之境。蘇軾以大量的筆調(diào)描繪月明千里的景色,標志著他的生命形態(tài)已進入豁達灑脫的境界,超脫于人生短暫的現(xiàn)實。元豐元年,蘇軾任職于徐州。當?shù)赜忻难嘧訕俏娜四蛠泶藨{吊,也觸動了蘇軾的心弦。他在一個月夜寫下《永遇樂》,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感慨。詞的上片記夢中情景?!懊髟氯缢睂懺律?,有月夜清涼之意,也含超脫現(xiàn)實之感。下片是詞人抒懷,詞人在夢幻與現(xiàn)實的溝通、歷史與當下的連接中,實現(xiàn)了對人生的解讀。他感慨人生如夢,卻不一味沉溺于悲觀情緒,而是時刻保持對生命的追求,堅信個人存在的意義。詞的最后一句就是勸誡人們放下一時的歡怨,只有這樣才能超脫“人生如夢”之感,獲得永恒生命。蘇軾對月抒懷,超越了前人淺層次的傷感抒發(fā),在歷史與現(xiàn)實、一俯一仰之間,把人生悲歡離合上升到哲理思考的層次,完成了對人生憾事的自我開解。淡泊高尚的象征月還象征蘇軾的高尚情操、淡泊情懷。屢遭貶謫的詞人無論是中秋賞月還是月夜出游,都有著對生命美好的渴望,對明月欣賞的閑情,這正是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體現(xiàn)。有《西江月·頃在黃州》為證:詞人深夜獨賞月色,陶醉在自然的懷抱里,進入了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上片前兩句寫景,晚上月光皎潔,湖水閃閃發(fā)光,天上有著微弱的云彩。蘇軾見此景心中狂喜,想要躺在草地上大醉一場。下片寫詞人憐惜月色、溪水,惟恐馬兒把水中月影踏碎,索性取下了馬鞍,在綠楊橋上睡到天亮。詞人把自己的夜歸偶遇寫得富有趣味,表現(xiàn)了對月色、自然的無限喜愛之情。寫這首詞時,蘇軾正處于被貶黃州、人生失意之時,然而他把自己放歸自然,縱情感受自然之樂,不因困境而消沉,顯現(xiàn)出了其胸襟之廣。蘇詞中提到的月,在不少情況下都是蘇軾個人品格、個性的體現(xiàn)?!霸旅鞫啾辉品痢卑烟K軾的高潔情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表面看這句詞只是在說月亮被云遮住了,實則不然。詞人在拿明月自比,以明月象征自己的高尚情操,云被比喻成朝堂上那些排擠自己的小人,月被云遮更能說明自己并非才華不夠,而是為小人所阻撓。“更有明月千頃,一時留?!泵枥L了開闊宏大的江海場面,月意象與江海意象組合,顯示了詞人浩然正氣長存。蘇詞中的水意象水遇平地則順流而下,遇阻隔則繞行之,不同地形地勢賦予水流的千姿百態(tài):像鏡子一樣平靜的水,奔騰的水,蜿蜒的水。水來到詩人筆下也是形態(tài)各異。高仙紅.淺議古典詩詞中的水意象[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11):92-93.高仙紅.淺議古典詩詞中的水意象[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11):92-93.抒發(fā)離別羈旅之情水作為抒情的媒介或背景,寄托了詞人漂泊在外的悲痛,引發(fā)離別羈旅之情。這些情感可以分成兩種:離別家鄉(xiāng)、親友的愁情,仕途之愁。蘇軾與弟弟長期天各一方,昔日盟約久難實現(xiàn),《滿江紅懷子由作》表達了對弟弟的思念?!锻稀こ慌_作》是表明思鄉(xiāng)情的一首詞。上片寫登超然臺所見之景?!帮L細柳斜斜”照應了詞的第一句,暗示了那時的節(jié)令。蘇軾在超然臺上向遠方眺望,看到春水繞著半座城,滿城春花絢麗美妙,細雨蒙蒙彌漫著整個城池。此處是“以樂景襯哀情”,春意未老而人未歸,迷蒙的煙雨像是詞人心頭的愁緒,欲歸鄉(xiāng)而不得歸的苦悶揮之不去。下片寫情。寒食節(jié)后應當返鄉(xiāng)掃墓,詞人卻只能空嘆息。為解脫思鄉(xiāng)的苦悶,詞人煮茶飲酒聊以自慰?!兜麘倩āに痛骸飞掀瑢懹旰蟠壕啊>G色的水被綠色的水包圍著,雨后的綠色景觀是離人想到春風吹來卻不得歸鄉(xiāng),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了思鄉(xiāng)情。以上幾首詞都是由眼前所見之景拓展開來,用水意象引起情感的蔓延、彌散。詞人或借助水營造出悲涼凄清的氛圍,或渲染出清曠明麗的意境,而后在這樣的氛圍或意境里盡情抒發(fā)自己的感情。水和詞中的其它意象一起奠定了抒情基調(diào),使思鄉(xiāng)、思親之情得以順利發(fā)展。在蘇軾送別友人的《如夢令?題淮山樓》中,水意象渲染了離別的傷感氣氛。詞人借“層樓疊巘”“清淮古汴”寫出詞人與朋友的送別環(huán)境,不無傷感氣氛。水意象的運用,使詩歌不但在表情達意上顯得委婉、蘊藉,在意境上也更加明朗、遼闊和宏大?!痹~的末尾用“松江月滿”創(chuàng)造出高遠、闊大的意境,顯示出對友人的綿綿情思,余味無窮。蘇詞善于用水的流動比喻思念之情的源源不斷,水之長度與人的感情長度相對應,水溝通了人的抽象情感,表現(xiàn)與友人情誼深切。如《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寫到:朋友的小船隨東河的水遠去,漸行漸遠,詩人的憂郁、惆悵也越來越深。水向東源源不斷流去,象征著詞人離別友人的愁思之長。蘇軾還把水意象用于結(jié)尾,表現(xiàn)仕宦之苦,給人余味無窮、含蓄蘊藉之感?!督亲?別徐州》抒發(fā)了蘇軾仕途中輾轉(zhuǎn)各地的愁苦,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是蘇軾離開徐州時所作。蘇軾身遭多次貶謫,自比為天涯流落人。此次由徐州調(diào)往湖州,更加重其身世飄零之感。與佳人相逢,只嘆時光匆匆??v有東風送春歸,也無人相伴,由此聯(lián)想到離開徐州后的孤單、傷感?!八宓倘滤苋堋笔菍崒懪c友人闊別時的情景,水流溶溶是離人愁思真摯、醇厚的映射。看那鴻雁已歸家,相比之下離人的悲痛更深了。想要借泗水遙寄思念,怎奈它向東流去。以水之無情襯出人的離別深情,水之東流象征人的情意綿綿不絕,意境深遠綿長。宇宙、人生、歷史的慨嘆“水意象”在蘇詞里不僅能夠表達像水一樣纏綿不絕的對家鄉(xiāng)、親友的懷念之情,也營造了高遠、豁達的意境,體現(xiàn)出蘇軾笑對人生坎坷風雨,在磨難中感悟宇宙、人生的處世態(tài)度。肖培民.試論蘇軾詞的出世傾向[D].山東師范大學,2008.肖培民.試論蘇軾詞的出世傾向[D].山東師范大學,2008.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開頭氣勢非比尋常,詞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廓遠的空間中的景象。浩浩蕩蕩的江水向東奔流而去,看那洶涌的浪花淘洗盡了多少英雄人物,這也不免讓蘇軾想到時間的流逝,人生的短暫?!按蠼瓥|去”一句將空間與遙遠的時間相聯(lián)系,由此蘇軾生發(fā)出了人生短暫、歷史終成云煙的悲愴感慨。江水見慣了宇宙永恒、人生無常的事情,曾經(jīng)建立過偉業(yè)的英雄們?nèi)缃裼衷谀睦锬??這是蘇軾對人生短暫、虛無的感受。作者想到周郎的意氣風發(fā),再看看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在個人抱負與事實的鴻溝之間,不可避免地發(fā)出一聲應當笑我太過于多情的無奈唏噓,表達了自己功業(yè)未成的委屈、憤懣的感情。但是歷史上的那些豪杰人物也終歸淹沒在時間的長河里,只有眼前的江河湖水和明月是永久的。正如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所說:只有耳朵聽到的聲音,眼睛看到的景象,是造物者給予我們的無窮寶藏,能讓我和朋友共同享用。于是蘇軾拿起酒杯對著月亮,觀賞江上美麗的月景,用“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為超越人生苦難、幻滅感尋找到了一條道路,其自由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得到彰顯。蘇軾把水意象和其它意象加以結(jié)合,拓展了詞的深度和廣度。在宏大的背景下抒發(fā)個人情感,顯得雄渾壯闊。除了直接描寫氣勢雄渾的江水外,蘇軾詞中的水意象還具有特定的象征性意味,象征政治上的風波,帶有歸隱之意等,其中包含蘇軾對自己生命的特殊體驗。如《定風波》以“風雨”比喻蘇軾政治上遭遇的打擊,“何妨吟嘯且徐行”是詞人身處逆境時泰然處之的人生態(tài)度,體現(xiàn)了其樂觀、力求振作的精神。此外,還有《臨江仙·夜歸臨皋》。東坡晚上喝完酒回到家,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熟睡,聽不到敲門,東坡就靠著拐杖傾聽河水的聲音。滔滔江水融入詞人心中的無限感慨,激發(fā)出他對人生不得自由、飽受羈絆的無奈。江面風平浪靜,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詞人百感交集的內(nèi)心狀態(tài),江面越是平靜,越反映出詞人內(nèi)心的萬千言語難以吐露。最后,詞人把無法言說的苦悶寄托在江海上,希望乘一葉扁舟去過隱逸自由的生活。這里的江水有擺脫世俗紛擾,追求隱逸之意。但是這里的隱逸并非事實上的,而是詞人借此來抒發(fā)心中塊壘。對自然風光的欣賞蘇軾所處的北宋時期,是一個積累了貧弱的時代。革除積弊、建立一番功業(yè)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士人的理想,但是“致君堯舜上”的美好理想總是被現(xiàn)實無情地給予一擊。蘇軾因反對新法屢遭外放。由于蘇軾本人思想飽受儒家文化的浸染,他的政治理想破滅了,無異于人生價值的瓦解。在被貶之地,他不得不再次找尋生命的意義。這種生命主體意義的再確立,對于被貶的蘇軾來說,已不能用儒家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政治成就來衡量,而是蘇軾在經(jīng)歷仕宦挫折后對人生的再理解——除了輔佐帝王,士人的生命價值還能去哪里尋找呢?蘇軾在貶謫之地欣賞自然風光,于山水中領(lǐng)略生活趣味,感知自我的存在。蘇詞中水意象的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上是蘇軾縱情山水、欣賞自然美好風景,確立生命主體價值的心態(tài)的真實體現(xiàn)。蘇軾在《行香子·過七里瀨》里,借山水景物寫出對富春江的贊譽。扁舟駛于江上,江水映照著藍天,微微泛著波紋,清澈見底。小沙洲上白鷺停駐,彌散著淡淡的煙霧。一個清晰而廣闊的景觀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這是詞人暢游山水之間閑適心境的展現(xiàn)?!督亲印糁辛肆俗碇行选繁磉_了詞人因獲罪而躬耕東坡,卻不失曠達的情懷。詞中關(guān)于水意象的描寫代表了他積極融入自然,體會生命美好的心態(tài)。詞中描寫了自然界中的各種風物,比如春天的雨水充足豐沛,鳥兒歡心雀躍著雨過天晴的喜悅之景。這是詞人對風物景象的熱愛與歡暢。詞的最后一句感嘆年歲已老,不妨在此寄托生命。這從側(cè)面反映了詞人善于從逆境中發(fā)現(xiàn)新的希望,自然山水令他閑適自得,深得其中樂趣。“山水景物不僅不煩愁,反倒成為化解愁情的不可缺少的依托?;砣贿_觀,熱愛生活,使他的人生始終充滿著詩意。他把遭貶當作是漫游,賞譽山川,感悟人生,榮辱得失不慮于心,故能隨遇而安”。李亮偉.論蘇軾山水詞[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02):37-43.李亮偉.論蘇軾山水詞[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02):37-43.蘇詞中的鴻雁意象“鴻雁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由于古代交通往來不便,人們別離后再相聚變得很困難,因此離別對古人來說是件分外悲傷的事。抒寫離別之情成為常見的詩歌主題。鴻雁作為候鳥,每年春季飛向北方大地,到秋天再返回南方?!毙づ嗝?試論蘇軾詞的出世傾向[D].山東師范大學,2008.漂泊在外的士人見到這種自然情形,便不難聯(lián)想到自己漂泊在外孤獨無依的處境。鴻雁的南北遷徙與士人的心境相照應,成為士人抒發(fā)離別之情的載體。在《全宋詞》中,蘇軾存詞362首,其中出現(xiàn)鴻9次,雁7次,孤36次。關(guān)茂,周瑩.蘇軾詞中的孤鴻意象探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01):48-50+53.肖培民.試論蘇軾詞的出世傾向[D].山東師范大學,2008.關(guān)茂,周瑩.蘇軾詞中的孤鴻意象探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01):48-50+53.苦澀彷徨的抒發(fā)蘇軾一生高風亮節(jié),從不逢迎當權(quán)者。從他父親蘇洵的言論以及蘇軾遭受挫折后自我的反思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直言不諱的剛直之人。蘇軾“不加修飾”的性格,使得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改革派的過激和保守派的守舊風氣。他上書反對新法主張,但無果,不得已被任命為地方官。哲宗即位后,舊黨重新得到重用,蘇軾也得到了很高的地位。但他因仗義直言,得罪了朝中舊黨,再次被貶。蘇軾不隨波逐流、不慕個人名利,他的落寞是由他的那種只站在真理一邊的思想觀念決定的。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面對人生失意時,他完成了著名的《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孤鴻“正是其內(nèi)心世界的宛曲傾海?!栽乱构馒欁詻r,借以表達自己寧愿引身幽居、不肯隨人俯仰的孤高自賞的感情,以及歧路彷徨的心態(tài)?!绷悍f晰.論蘇軾詞中的孤鴻情結(jié)[J].閱讀與寫作,2004(05):24-26.梁穎晰.論蘇軾詞中的孤鴻情結(jié)[J].閱讀與寫作,2004(05):24-26.曠達境界的展現(xiàn)從《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可以看出,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的人生打擊,蘇軾有過彷徨、消極。但是“他站在儒家的立場,吸收佛道中于己有益的成分,本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觀念,以出世之心做人世之事,于消極中寓有積極,超脫中含著執(zhí)著,融通了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佛家遁世三者間的界限”同上,仍帶著平淡的心理狀態(tài)去面對生活。他在黃州期間,帶領(lǐng)家人在東坡親自下地耕作,養(yǎng)蠶種菜,以此來度過時光,倒也自得其樂。蘇軾個人情感由消極向積極的轉(zhuǎn)變,使得孤鴻意象不再是苦澀彷徨的自我影像,而是成為展現(xiàn)蘇軾曠達境界的一個物象。同上《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這首詞開頭兩句實寫快哉亭周圍的景色,描繪了水天一色、夕陽和亭臺相交映的廣闊圖景。把快哉亭說成是朋友特意為自己修建,以幽默筆調(diào)表現(xiàn)出詞人與朋友的友情。詞人腦海中浮現(xiàn)出平山堂的樣子,是因為眼前清麗景象的觸發(fā),屬于虛擬、想象的寫法:孤鴻在江南的雨中自由地飛翔,呈現(xiàn)出或隱或現(xiàn)的畫面。下片展現(xiàn)江面一平如鏡,倒映著碧色的山峰,突然,海面波濤洶涌,只見一老漁夫于滔浪里對抗風暴,詞人笑宋玉不懂莊子:只要擁有浩然之氣,就能讓自己屹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