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法教案_第1頁
美術教學法教案_第2頁
美術教學法教案_第3頁
美術教學法教案_第4頁
美術教學法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小學美術教學法教學大綱

課程簡介:中小學美術教學法

課程教學目標:美術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了解當前中小學及社會

美術教學的現狀,其中包括了解中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中小學美術課教材的內容,了解中小學美術課教學的原則與方

法,以及怎樣上好一節(jié)美術課,熟悉、觀摩并實踐掌握中小學美

術教學的各種教學方法等。把美術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中

小學教師。

課程結構:

第一章:美術教學方法概述(2課時)

第二章:常用美術教學方法(2課時)

第三章:美術教學方法改革的趨勢(2課時)

第四章:中小學美術課新課程標準(2課時)

第五章:模擬教學(28課時)

主要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教學生怎樣上課,而不

是怎樣學習,用以往美術學科教學法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則難以

達到這一要求,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模擬教學是本課程中

最重要的部分。

中小學美術教學法教案

第一章美術教學方法概述

一、授課題目:美術教學方法概述

二、授課時間:2課時

三、授課方法與手段: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課堂教授模式,

即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課堂上做筆記的形式進行教學,以

及模擬教學形式。

四、教具與學具:

五、教學目的與要求:使學生了解基本的教學方法如講授、

演示、提問、演示、觀察、實驗等,并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

究,把重點放在教會學生學習上。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

把重點放在教會學生學習上。

七、教學基本內容:一是強調各種方法的綜合作用。認為學

生任何能力的培養(yǎng),都要由各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完成。二

是強調各種教學方法都應體現師生共同活動的統(tǒng)一。認為任何教

學方法都應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既應有

教法的要求,也應有學法的要求,而且特別強調教師要重視對學

生學習方法的研究,把重點放在教會學生學習上。

八、教學過程:

美術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為完成美術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

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相互作用的一系列的活動方式或操作體

系的總稱。它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還包括教師行為活

動的順序。

教學方法中,教師學生的行為之間存在著一種有機的聯(lián)系,

教師的教授行為一定程度上制約或控制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生

的學習行為反過來影響著教師的教授行為。教師的講授、演示、

提問等教學方法,決定了學生采用的聆聽、觀摩、思考、回答等

學習方法。學生的觀察、臨摹、寫生或操作練習,又決定了教師

的指導、啟發(fā)等教法。學生“學”是教師“教”的活動對象,也

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美術教學方法的實質是由一系列的活動方式方法構成的,而

這些方式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是相互交織運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學

的重要基本要素,是教材編制完成之后于教學實施之前必須考慮

的重要問題,更是教學實施過程整體結構中重要組成部分,又是

教學過程中隨著教學進展而靈活采用的方式方法。教學方法關系

著整體教學效果,所以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

美術教學方法是隨著美術教學活動的出現而逐漸發(fā)展起來

的。

遠在中國春秋末期和古希臘時期,美術教學主要采取個別教

學形式,基本上是師傅帶徒弟式的,主要采用講授、模仿法。在

長期的封建社會里,教學方法發(fā)展緩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資本主義社會需要培養(yǎng)各方面的科學技術人材,學校的課程不斷

增添,以班級為形式的教學體制出現,引起了教學方法的革新。

一些教育家致力于青少年的心理研究和教學藝術探索,積極推行

演示、觀察、實驗等一系列新的教學方法,并改進講授、復習、

練習等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特別是本世紀六七十年代以

來,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和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的形勢下,整個社

會對學校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

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生理學、心理學的新成就,為教學方法的

發(fā)展提供了良好條件。本世紀50年代以前,美術教學與其他學

科一樣,以保證“雙基”的傳授為主,這與受30年代前蘇聯(lián)教

育家凱洛夫教育理論的影響有關。他認為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授

予學生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fā)展的深刻而確實的普通知識,強

調學生不負有發(fā)現新真理的任務。他們的任務是自覺地掌握基本

知識。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是圍繞著“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

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強調了教師的主

導作用,把學生置于消極被動的地位。美國當代教育家、心理學

家布魯納主張教學的目的除了要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科學知識以

外,還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智力發(fā)展,以便使學生成為自

由而主動的思想家,主動參加知識獲得過程的人,而反對把人當

作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布魯納倡導“發(fā)現法”,強調學生是個“發(fā)

現者”,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不僅掌握

深刻而牢固的知識,而且要學會探索研究的方法,發(fā)展分析問題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F代教學方法以發(fā)展學生的智能為出發(fā)點,

布魯納的發(fā)現法之類的教學方法風靡全球也正是從這個基本點

出發(fā)的。近些年來,國內外各級各類學校都在進行教學方法改革

實驗,改革的中心問題是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

和積極性,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改革的總趨

勢是由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逐漸向現代教學方法轉變。現代教學方法強

調要以綜合的、整體的方法論為指導,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

面:一是強調各種方法的綜合作用。認為學生任何能力的培養(yǎng),

都要由各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完成。二是強調各種教學方法

都應體現師生共同活動的統(tǒng)一。認為任何教學方法都應體現教師

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既應有教法的要求,也應有

學法的要求,而且特別強調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

把重點放在教會學生學習上。

教學方法是人類在教學實踐中對教學經驗總結的產物。它將

了隨著人類對教育認識的提高而不斷發(fā)展變化,也將因實施教學

的教師素質、個性的不同,學生自身素質和學習方式的不同而發(fā)

生變化。因人而宜,因地制宜,突破教法的限制,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

方法才是學習教法的目的。

李秉德在其主編的《教育學》一書中提出:“眾多的教學方

法,按照一定的標準歸屬到一起;又按照某些不同的特點把它們

區(qū)分開來,以便更好的分析、認識它們,掌握它們各自的特點、

作用和條件,以及它們發(fā)展運動的規(guī)律。”

九、課后小結:因人而宜,因地制宜,突破教法的限制,創(chuàng)

造新的教學方法才是學習教法的目的。

十、參考資料:

《普通中學美術課教材教法》吳東梁樊學川高等教育出版社

《走進課堂一美術》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一、作業(yè)與課外訓練:

1、請你談談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方法。(提示:可以從講

授、討論、比較、游戲、觀摩等教學方法來談。)

第二章常用美術教學方法

一、授課題目:常用美術教學方法

二、授課時間:2課時

三、授課方法與手段:講授

四、教具與學具:

五、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幾種常用的美術教學方法。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七、教學基本內容: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四)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方法

(五)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八、教學過程:

以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將美術教學方法分類如下表:

類別語言描述方法舉例

1、教師主導指由教師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的教①講授法;②演示

型教學方法學方法,也可稱為傳授型教學方法。法;③呈示法。

指借助于師生對話與活動,共同思①對話法;②練習

2、師生互動

考、共同探求、共同解決問題、共同法;③情境法;④參

型教學方法

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觀法。

①觀察法;②討論

指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運

3、學生自主法;③發(fā)現法;④嘗

用自身原有的知識與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

型教學方法試法;⑤故錯法;⑥

解決課題的教學方法。

留空法。

以傳遞美術文化的角度將美術教學方法分類如下表:

類別語言描述方法舉例

1、以語言傳遞指通過教師以語言向學生傳遞信息①講授法;②談話

信息為主的教和指導學生學習美術的教學方法,法;③討論法;④讀

學方法是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書指導法。

2、以直觀形象指以學生直接感知對象或過程,借①演示法;②隨堂欣

傳遞信息為主以傳遞信息和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賞法;③觀察比較

的教學方法方法,最能體現美術的特點。法;④參觀法。

指教師為使學生掌握美術技能、能

3、以實際訓練

力以及理解美術,而指導學生按照①輔導練習法;②創(chuàng)

為主的教學方

美術的程序和技術要求進行練習活作輔導法。

動的教學方法。

指通過師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和對

4、以審美評鑒①作品欣賞法;②作

學生作業(yè)的評價,使學生理解、領

為主的教學方業(yè)評價法;③美術批

悟美術的藝術美及其用途,達到提

法評法。

高表現能力、審美能力的教學方法。

指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對學生

5、以行為指導

的愛心和言傳身教的表率作用予以

為主的教學方行為指導法。

良好影響和教育,使學生學會做人

做事的教學方法。

對美術教學方法分別介紹如下:

(一)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通過教師運用口頭語

言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技能以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

教學方法。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

認識媒體。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大量的是靠語言來實現

的。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

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說明和解釋,系統(tǒng)地向學生

傳授美術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兩種。講述法

是教師向學生敘述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對象。講解法是教師向學

生說明、解釋或論證原理、概念、公式。教師在運用講解法時,

應盡量注意結合實際,以使說明、解釋和論證更加直觀和透徹。

講述法和講解法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在教學中,二者往往

是交叉運用,互相結合。它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與

組織學生聽講能力,在運用時要與其他教學方法如啟發(fā)式等配,

靈活變換講授的具體方式。如果運用不當,學生的積極性、主動

性可能受到壓抑,甚至形成一講到底的“滿堂灌”,這將影響講

授法的效果。

2、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和學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

行教學的一種方法。美術教學中的談話,一般是在學生已有的知

識基礎上進行的。談話法的優(yōu)點是便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培

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喚起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和興趣。教師通過談話可直接了解學生對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

情況,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

從實現教學任務來說,談話法的形式有引導性的談話、傳授

新知識的談話、復習鞏固知識的談話和總結性的談話。教師應根

據美術教學內容,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開展不同形式的談話,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發(fā)揮談話法作用的關鍵所在。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

材的某一中心問題,如“美術的概念”、“造型的諸要素”等,各

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

方法。

運用討論法的條件在于解決疑難或重點問題。討論法的優(yōu)點

在于,由于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yǎng)合作精神,集思廣益、

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還可

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情緒,培養(yǎng)鉆研問題的能力,

加強學習的獨立性。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課外美術資

料、網絡資料等獲得知識,擴大美術視野的教學方法。讀書指導

法的特點是既強調學生的“讀”,又強調教師的指導。在實際教

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既要閱讀美術教科書,又要指導學生閱讀課

外美術讀物。這樣不僅能加深理解和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而且

能開拓美術知識領域,豐富審美感知,進而發(fā)展智力和能力。它

還是培養(yǎng)學生美術自學能力的重要方法。當然,教師必須有選擇

地指導學生選好讀物。

運用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的要求是:

⑴講授、談話、討論的內容要注意藝術性與思想性相結合,

科學性、系統(tǒng)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在教學中,思想性要寓于藝術

性之中,要根據不同性質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注意講

授、談話、討論的內容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趣味性;做到條理清

楚,主次分明,重點突出,事例生動。講授新知識時注意與舊知

識的銜接,突出難點、重點和關鍵的地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⑵教師的語言要清晰、簡練、準確、生動,并富有藝術性。

師生的活動是以語言為中介的。教師語言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影響

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要善于把教材上的書面語言轉化為適于

教學的口頭語言。語言表達要有藝術性,語調要抑揚頓挫,講話

的節(jié)奏快慢適中,普通話要標準,可適當以身體動作和手勢為輔,

加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⑶善于設問解疑,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無論是講授、

談話,還是討論和指導學生獨立閱讀,都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一系

列問題,組織和引導學生解決疑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處于

積極狀態(tài)。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精

心設計富有啟發(fā)性和思考價值的問題,要依據學生的美術知識與

能力情況,使這些問題明確具體,難易適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

的積極性。

⑷恰當地運用板書和多媒體信息。板書能增加語言藝術傳遞

信息方法的直觀性,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板書要簡明

扼要,文字規(guī)范。注意將主要的內容如美術術語進行板書,以加

深學生對教材的印象,并起示范作用。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是指教師通過對實物和直觀教具的

演示和組織學生參觀等,使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客觀事物

或現象而獲得知識的方法。這類方法的特點是具有形象性、直觀

性、具體性和真實性,也體現了美術學科教學以視覺教育為中心

的特點。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只有和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

法合理地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的提高。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進行

當堂示范或采用現代化視聽手段,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

識的教學方法。演示法直觀性強,能使學生獲得具體、生動、真

實的感性認識,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發(fā)展學生

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學中,演示的手段大體有3類:第一是實物或模型、圖

片等的演示,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某一事物或現象的外在感性認

識。第二是用連續(xù)成套的模型、圖片或幻燈、錄像等,進行序列

性演示,使學生了解描繪與欣賞的對象及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特別

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幻燈、錄像、激光視盤等的演示,能突破

時間、空間的限制,使教材內容由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使抽象的理論

具體化。第三是教師的示范動作或制作等,包括板畫示范。

在演示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演示內容與演示形式的高度統(tǒng)

一。首先,用以演示的材料要能夠突出顯示所學內容的主要特征,

出示的實物、圖畫資料要慎重選擇,做到圖像清晰、主題明確,

范畫步驟圖鮮明、準確而富典型性、示范性。其次,課堂示范表

演準備充分,簡明扼要,方法步驟清晰,形象生動準確,色彩明

快簡潔,放置的位置、角度、大小適宜。再次,演示適時,時間

先后長短恰當,示范可以是繪制的全過程,也可以是繪制的局部

技法提示,對作品的重點、難點部分可突出加以演示,便于學生

理解、學習。演示法是美術教學中最普遍運用的方法之一,尤其

在技能性內容方面更是必不可少。實踐證明,演示法不僅能理論

聯(lián)系實際,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而且能激發(fā)

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2、參觀法

參觀法是教師根據美術教學任務與特點,組織學生到美術

館、博物館、藝術遺址、名勝古跡等文化藝術設施觀摩藝術作品

和自然美景。通過對美術作品、藝術遺跡的觀察和學習而獲得生

動、具體的美術觀念與知識。

在參觀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參觀興趣,要能控制學生

的知覺,把他們的思維導向需要的方面。如參觀美展時,首先要

對整個展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無論是主題內容、風格形式,還

是具體表現等,都要先從整體去分析比較,再引導學生分析各部

分之間、各畫種之間的關系。在參觀中,還要注意結合課業(yè)實際,

教給學生必要的透視、構圖、明暗、色彩、解剖等美術基礎知識,

用理論指導參觀。參觀法打破了課堂和教科書的束縛,使教學與

生活、創(chuàng)作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擴大了學生的藝術視野和感知,增

強了學習的積極性。

運用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是:

⑴事先做好準備工作。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演示法和參觀法,

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如采用演

示法時,要事先選擇、檢查演示教具和范畫工具材料,進行課前

試作等。采用參觀法時,要訂出參觀計劃和步驟,明確參觀目的

和要求等。

⑵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參觀考察。無論是演示,

還是參觀,都要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去觀察、去

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適當結合講解、談話等方法,引導

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的對象上,把感知與理解結合起來。同

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觀察的順序與方法。

⑶引導學生做好總結工作。演示和參觀結束后,教師要組織

和引導學生通過問答、練習、討論等方式,把觀察的印象與書本

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這兩種方法真正起到獲得感性知識,驗證和

理解美術的作用。

(三)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是通過練習等實踐活動,使學生

鞏固和完善知識、技能、技巧的方法。

這一方法是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特征的。通過實踐活動使學

生對美術的認識向高層次發(fā)展,把技能變?yōu)榧记伞=逃睦韺W研

究成果表明,技能包括外部動作技能和內部的心智技能兩方面。

技能技巧的形成與完善,始終是動作技能與心智技能相互聯(lián)系、

相互依存。特別是美術表現技能的形成,始終受心智技能的支配

與調節(jié)。美術技能不僅僅依靠語言傳遞,還必須依靠大量的實際

訓練。

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主要是練習法,其練習手段包括視

覺、記憶、創(chuàng)作3個方面。

練習法

練習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

技巧的方法。練習法的特點是,技能技巧的形成以一定的知識為

基礎,練習具有重復性。美術教學牛很多教學內容屬技能、技巧

方面,練習法在教學中是經常廣泛使用的教學方法。恰當地組織

學生課內外練習,可以使學生在反復運用的過程中,更加牢固地

掌握美術知識與技能技巧,提高美術的表現能力,并且還能培養(yǎng)

學生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正確的練習方法包括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整體觀察方法和

繪制表現方法。任何一項美術練習都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練習

開始時,教師要進行講解和正確的示范,并通過學生自己正確的

練習或在教師指導下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地方,鞏固正確的練習方

法。在使學生掌握正確練習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

我檢查的能力,從鞏固和改進自己的技能技巧。先求正確,后求

熟練,這是掌握正確練習方法的原則。

練習時要注意系統(tǒng)性、經常性、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根據

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可接受性,由淺人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

合,由臨摹到寫生,最后發(fā)展到創(chuàng)造性練習。練習的次數與時間

分配要適當。美術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足夠的練習次數和練習

時間,但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征而定,并非越

多越好。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條理、有方法、有步驟地

練習。注重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美術練習極富

個性,不可能要求大家一個樣,在掌握基本規(guī)律與方法的前提下,

積極鼓勵學生作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練習與探索。

美術教學的練習手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豐富多彩,目前

可歸納為視、記、創(chuàng)3個最基本的方面。

視:美術是靠視覺來感知的。中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切活動都

應建立在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美術視覺的基礎上。諸如基本技能訓練

中對形體、比例、色調等的認識與掌握,都必須靠視覺去辨別、

控制、發(fā)展,離開了視覺,美術教學根本無法進行。視覺訓練是

美術教學的中心,視覺訓練可以從2個方面人手:一是培養(yǎng)學生

對形體比例的敏銳觀察。對形的觀察,主要體現為對物體三度空

間的理解。二是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色彩感知,學會觀察色調、區(qū)別

色彩的冷暖等。視覺訓練貫穿于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訓練時,

要由易到難,由靜到動,由室內到室外;由局部到整體,達到眼

到、手到、心到。

記:在培養(yǎng)學生視覺能力的同時,要增強學生的美術記憶力o

美術素材積累主要靠記憶。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記憶力;能把學到的

美術知識長久地保存起來,逐步轉化為他們的精神財富。美術記

憶力的訓練應貫穿于各個教學內容之中:造型記憶、色彩記憶,

作畫方法步驟與工藝制作程序記憶,美術名作欣賞中的名稱、作

者、主要表現內容與風格流派的記憶等。

倉U:創(chuàng)作活動也是一種教學練習的手段。既可按教師要求的

范圍、課題進行創(chuàng)作,也可要求學生把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或

想象中的事物表達出來,發(fā)展其智力,發(fā)揮其聯(lián)想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上述3個方面是視中有記,記中有創(chuàng),視、記、創(chuàng)互為一體。

把這些練習手段都充分調動起來,美術教學更顯生動活潑,教學

質量能更進一步提高。

在教學中,運用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是:

⑴對學生實際訓練的活動要進行精心設計和指導。教師必須

事先對練習活動的目的、內容、要求和程序做出周密的選擇和設

計,確定活動的方向,提高學生實踐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在實際

練習過程中,教師要來回巡視,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困難與問題,

要進行及時的指導和解決,也可當場就用示范的辦法來指導學

生。

⑵調動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培養(yǎng)動腦、動手的實際繪制能力。

實際繪制能力,就是手腦并用去表現客觀物象的能力。在學生進

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學

會獨立完成作業(yè)任務,逐步提高美術感知與表現能力。

⑶重視作業(yè)訓練結果的總結和反饋,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督、自

我檢查和自我評定的良好習慣。教師要注意對學生作業(yè)訓練活動

結果的檢查、總結和分析。讓學生知道每次作業(yè)練習的效果,及

時獲得反饋信息。這樣既有利于及時比較、糾正錯誤,形成正確

的技能技巧,又能通過良好的實踐效果增強學生的興趣和信心。

(四)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方法

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方法是指教師利用教材規(guī)定的欣賞內容,

使學生通過觀賞美術作品及其他藝術形式,體驗其藝術表現力,

借以陶冶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態(tài)度、趣味和一定的審美

能力的方法。

在教學中,不少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和訓練、忽

視藝術思維與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只有具備了對美的欣賞能

力,才能保證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不斷鞏固發(fā)展,進而完善人格。

欣賞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方法主要是欣賞法。其主要特點

是通過教學中的各種欣賞活動。其中主要是對教材中規(guī)定的美術

作品內容的欣賞,使學生在認識作品的美術價值之后產生出積極

的情感反應和審美愉悅感。根據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欣賞是由知

覺欣賞進入情感體驗,最后為理性欣賞。在運用欣賞法時,要根

據不同年齡提出不同的要求。中小學美術教育主要是以情感欣賞

為主,逐步加入理性欣賞。教學中,欣賞法表現出2種類型:一

是欣賞作品的審美特質。美術作品具有區(qū)別于其他藝術種類的獨

有的審美特質,主要表現為:造型的美感、色彩的美感、線條的

美感。二是欣賞作品因不同畫種而具有的特殊美。美術作品所使

用的物質材料和工具既是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構成作

品審美價值的重要因素。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藝術表現力和美

感。如中國畫的筆情、墨趣,油畫的筆觸、色彩,木刻木味、刀

法等。由于欣賞的內容不同,欣賞活動的途徑也不同,通常有觀

察、聆聽、聯(lián)想、比較等。教師可利用多種機會,通過欣賞活動,

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

欣賞法在教學中常與其他方法結合運用O運用以欣賞活動為

主的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是:

⑴激發(fā)學生的欣賞興趣。在欣賞前,教師可向學生講述有關

的創(chuàng)作背景、軼事或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等,喚起學生的欣賞欲

望。

⑵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應。進行欣賞活動是為了認識美術

作品的情感,而產生情感是理性欣賞的前提。欣賞過程中能否激

起學生的情感,關系到欣賞活動的效果。在教學中,必須想方設

法,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

⑶指導學生的美術實踐活動。在學生產生強烈情感的基礎

上,指導學生進行繪制、創(chuàng)作等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進一

步抒發(fā)他們的感情。

⑷培養(yǎng)和建立正確的欣賞態(tài)度和多維的欣賞方法。在社會主

義美育的前提下努力在欣賞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藝術跟光,提高學

生的審美水平,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體驗、領悟藝術形象

或意境,在藝術的享受中獲得有益于心靈成長的營養(yǎng)。同時,注

意培養(yǎng)學生建立起多維的欣賞方法。避免對作品簡單化、概念化

的理解,應將作品視為社會、歷史、文化積淀的結晶,藝術家生

命的一種形態(tài)以及藝術形式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等,進行多維的立體

考察

(五)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

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這類方法的特點在于,在探索解決認識問題過程中,使學生

的獨立性得到高度發(fā)揮,進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探索能力、活動

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一方法中,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有較大的

活動自由,并且使自己作為成員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去。但

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離開教師的指導,相反由于學生探究活動的復

雜化,要教師的指導更加細致和全面。

由于學生的探究活動是在學校教學條件下進行的,所以教師

在向學生提出探究性質的任務時,一定要考慮課標的要求、學生

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準備情況以及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時空條件等,

否則,會影響教學的進程和效率。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主

要是發(fā)現法。

發(fā)現法:發(fā)現法又稱“探索法”,是學生運用教師提供的按

發(fā)現過程編制的教材或材料進行“再發(fā)現”,以掌握知識并發(fā)展

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發(fā)現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去探索美術教學內容中的

某一知識,加強學生的記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采用發(fā)現法。

運用發(fā)現法時,一般先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或指導

學生收集素材,讓學生去發(fā)現、探索要解決的問題,再從實踐上、

理論上去檢驗、證明,從而得出結論。

對于太簡單或太復雜的內容以及資料性的內容,不宜采用發(fā)

現法。運用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的要求是:

⑴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探究發(fā)現的課題和過程。

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有關材料,使學生利用這些材料能解決提出的

問題。

⑵嚴密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發(fā)現活動。學生的探究、

發(fā)現絕不是一種自發(fā)的、隨心所欲的活動,它是在教師的嚴密組

織和積極引導下進行的。學生在發(fā)現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障

礙,教師要隨時幫助,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對比、分析,

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深化。

⑶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發(fā)現的良好情境,使學

生在發(fā)現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極其活

躍、探索精神十分旺盛的最佳狀態(tài)。

以上介紹了5種常用的美術教學方法。美術教學方法多種多

樣,除上述5種外,還有分類美術教學法,如繪畫教學法;工藝

教學法、欣賞教學法等。還有美術專題教學法如素描教學法、版

畫教學法等等。

九、課后小結:美術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具體任務、具體內容

及學生的年齡特征、班級和學生個人的特點,恰當選擇教學方法

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并可結合當地、本校和美術教師自身

的有利條件,揚長補短,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美術教學活動,提高

美術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益。

十、參考資料:

《普通中學美術課教材教法》吳東梁樊學川高等教育出版社

《走進課堂一美術》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一、作業(yè)與課外訓練:

1、怎樣理解“美術綜合課程體系”?(提示:它是以美術

教育為主體,綜合多學科而形成的一種具有綜合性質的體美術綜

合課程體系??梢詮闹R、能力、學科、教法、學法、多媒體等

方面各自綜合來理解)

參考答案:美術綜合課程體系包括六個方面:①知識的綜合

(歷史與美術史、文學與美學、傳統(tǒng)與現代、欣賞與批語學等);

②能力的綜合(觀察與思維、想像與創(chuàng)造、理論與操作等);③學

科的綜合(美術與語文、與勞技、與數學、與地理、與英語、與

音樂等);④教法的綜合(講授與演示、練習與交流等);⑤學法

的綜合(課上與課外的自學、分組與個別研究);⑥多媒體教學(軟

件的應用與開發(fā))。

第三章美術教學方法改革的趨勢

一、授課題目:美術教學方法改革的趨勢

二、授課時間:2課時

三、授課方法與手段:講授

四、教具與學具:

五、教學目的與要求:使學生知道教師指導學生調動和運用

身心的全部器官參與的旨在掌握對象的同時,全面和加速地發(fā)展

主體的一切特性即完整的個性的教學,稱為全面教學,美的教學,

活的教學。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素質教學側重于人的素質的優(yōu)化與提

高,是一種全面發(fā)展的教學。

七、教學基本內容:

教學法改革的總精神

從狹義教學到廣義教學

從學會生存到學會關心

從注入式到啟發(fā)式到學導式

從教授到學導

從知為主標到能為主標到力為主標

從失敗教學到成功教學

八、教學過程:

1、教學法改革的總精神:從應試教學到素質教學。

應試教學是指脫離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單純?yōu)?/p>

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教學。它不全指我

國當前的教育,而是對其教學弊端的概括。其弊端表現如下:教

學對象上的局限性、教學內容上的片面性、教學過程上的表面性、

教學效果上的虛假性。

素質教學側重于人的素質的優(yōu)化與提高,是一種全面發(fā)展的

教學。它依據社會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

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

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促進

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為根本特征的教學。

素質教學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它是針

對應試提出來的全新的教學主張,是以學生身心素質發(fā)展為目的

的教學思想。同時它的提出,適應了當代社會對人才質量觀的新

要求。素質教學把學生素質作為評價質量的標準,重視學生身心

素質的發(fā)展;素質教學引導學生從已知去探求未知,使學生的自

主性得到充分發(fā)展;素質教學多方位地對學生的身心素質作全面

性的評價。素質教學的主要特征可概括為:全體性、基礎性、發(fā)

展性。素質教學系統(tǒng)可分為6個子系統(tǒng):思想品德素質、知識智

能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

2、從狹義教學到廣義教學

狹義教學: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文字符號載體把握它所代表的

現實事物的教學。它是廣義教學的抽象形式。它一方面使人的學

習變得更加簡化,更有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它背離和扭曲了人

的自然天性,導致人的內部分裂和片面發(fā)展。稱為片面教學,丑

的教學,死的教學。廣義教學:教師指導學生調動和運用身心的

全部器官參與的旨在掌握對象的同時,全面和加速地發(fā)展主體的

一切特性即完整的個性的教學,稱為全面教學,美的教學,活的

教學。

3、從學會生存到學會關心

學會生存:是20世紀后半期國際教育改革的主題,是班級

教學之后世界范圍內教學改革的浪潮。它強調教育發(fā)展不僅要解

決入學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學習和運用知識、技

能的能力,這是學生在社會中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學生關心:是21世紀國際教育改革的主題。21世紀要求青

年人具有廣闊的胸懷和較高的道德水準,而且個體能得到全面發(fā)

展。世界工業(yè)化的結果,使得很多家庭解體,個體責任感越來越

差,缺少對社會的關心。體現了學會生存對物種之間競爭的強調,

忽略了相互依賴的一面;發(fā)展了競爭意識,缺少了合作精神。

4、從注入式到啟發(fā)式到學導式

注入式(填鴨式),它是教師在教學中,把現成的知識結論

灌輸給學生,教師決定教學進程,強迫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理論

和教學模式。它適于考記憶知識的學習方法,在我國現在也有一

定的市場。啟發(fā)式,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guī)

律,引導學生自覺掌握知識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鬃邮菃l(fā)式教

學法的首倡人。學生本位、自主學習、異步教學等思想也豐富了

啟發(fā)式教學思想。學導式,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導為主線,

優(yōu)化學力為目標,講求實效為主旨。它是一種著眼于學的教學模

式。教學模式舉例如下表:

模式類型教學模式類型判斷

模式一教師將從教材里獲得的知識原本本地傳授給學生。典型的注入式

教師將從教材里獲得的知識采用問答的形式傳授

模式二注入式的一種變式

給學生

教師將從教材里獲得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引導參

模式三啟發(fā)式的初始形態(tài)

與掌握教材的過程。

教師將從教材里獲得的知識因材施教地傳授給學

模式四啟發(fā)式的完美形態(tài)

生,并引導參與掌握教材的過程。

學生采取個體與群體相結合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

模式五下,自主地直接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從教材中獲學導式的初始形態(tài)

得知識,形成能力。

學生采取個體與群體相結合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

模式六下,自主地快速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從教材中獲得學導式的完美形態(tài)

知識,形成學力,掌握學法。

5、從教授到學導

6、從知為主標到能為主標到力為主標

知即知識。力即學力,指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的力量,包括

能力、智力和動力。在中學階段,能力包括:聽、說、讀、寫、

算等。智力包括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記憶力、注意力等。

動力包括動機、情感、興趣、習慣等。知為主標,就是以傳授知

識為主的教學目標觀,或者說是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觀。能為主

標,就是把能力的培養(yǎng)和智力的開發(fā)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

力為主標,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智能,

還要激發(fā)動力,即進行非智能訓練。

7、從失敗教學到成功教學

失敗教學,指在教學中不斷讓學生引起失敗和挫折的情緒體

驗,使多數學生普遍遭到失敗,從而不斷地向社會輸送失敗者的

一種教學制度。它的信條是: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教學,指在

教學中以成功為基礎,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成為學習的成功

者,進而成為社會的成功者的一種教學制度,它的信條是:成功

是學習之本。成功教學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前蘇聯(lián)教育

家蘇霍姆林斯基主張給孩子獲得成功的快樂。

8、從專制教學到民主教學

專制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獨裁者的身分主宰教學活

動,說一不二,學生則惟命是從。民主教學,包括教學活動民主

化和師生關系民主化兩個方面。教學活動民主化,表現在:為每

個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讓優(yōu)生不斷出現,讓差生也跟得上;逐步

實現教學個別化,特別要發(fā)現和培養(yǎng)兒童的特殊興趣。師生關系

民主化,表現在師生之間擺脫對立服從關系,教師和學生以平等

的身份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民主教學的要求:⑴教師要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傾向;⑵面向

全體學生;⑶師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賴,分擔責任,分享權利,

形成一種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⑷變教師單一備課為多學生參與

的民主備課;⑸變教師單方面灌輸為師生雙向交流的民主教課;

⑹變教師單方評課為師生共同參與的立體評課(民主評課);⑺

變教師考學生為學生自我考試的民主測試;

9、從依賴教學到自主教學

依賴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完全依賴教師的學習活動。

特點是一維性,即一種目標,一種結果。自主教學,教師引導學

生主動參與教和學的全過程,并相對獨立地從事學習活動。特點

是多維性,即多種目標,多種結果。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特點

參與教學目標的制定,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策略、方式等來

進行自我強化,以此最大限度地達到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的教學目

標。學生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是我要學。

10、從知際教學到人際教學

知際教學,是注重教材中知識之間內在聯(lián)系以及教師、學生

與知識之間的信息交流的教學。人際教學,是注重課堂人與人之

間關系(師生、生生)與知識之間的信息交流的教學。改革方向:

⑴從新舊聯(lián)系到單元教學到結構教學;⑵從單邊活動到雙邊活動

到多邊活動;⑶從競爭學習到合作學習;⑷取消傳統(tǒng)座位排序形

式有利于人際教學;

11、從結論教學到過程教學

結論是學生獲得的知識(概念、規(guī)律等等),過程是學生獲

得知識,形成技能的歷程。結論教學,偏重引導學生理解觀察、

實驗、思維所得到的結果,而忽視形成概念,提示規(guī)律中的認識

活動的方法。它是簡化的教學,不利于培養(yǎng)縝密思維的學生。過

程教學,將教學活動的目標既指向認識活動的結果,又指向認

識活動的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認識活動,在理解學習過程的同

時,學會和掌握學習方法。它是情境教學,易造就創(chuàng)造型人才。

教學中利于雙重目標,一指向概念、規(guī)律;二指向建立概念的過

程。

12、從同步教學到異步教學

同步教學,指一個教師面對由許多年齡和知識程度相同或相

近的學生組成的一個學習班,對全班學生同時進行教學的教學方

式。即一對多的群體教學。異步教學,以班級教學為背景,以個

別教學為基礎,以小組教學為依托。將班級教學、小組教學和個

別教學有機結合,交替使用的一種教學形式。

13、從精確教學到模糊教學

精確教學:是以精確方法為基礎的教學法。精確方法要求把

對象分解為一個個單因素,逐步加以精確的定量定性分析,從而

弄清對象的結構、功能、機制。模糊教學:指以模糊方法為基礎

的教學法。它要求把對象、事物放在普遍聯(lián)系和發(fā)展中進行考察,

強調由從多因素所構成的整體;在整體所呈現的模糊性中,抓住

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特征,從而把握事物的性質。

14、從評分到評價

評分:是用分數來評定學生成績。評價:是對學生的知識、

能力、智力、動力掌握程度和發(fā)展水平所實施的實質性的判斷。

改革方向:⑴變片面評分為全面評價。⑵變評分為評語。⑶變只

注重評定結論為注重評估過程。⑷變單向性的報告為多向性的評

估。⑸變單純的百分制量化為定量與定性相結合。

九、課后小結:依據社會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面

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尊重

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

全個性,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為根

本特征的教學。

十、參考資料:

《普通中學美術課教材教法》吳東梁樊學川高等教育出版社

《走進課堂一美術》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一、作業(yè)與課外訓練:

第四章中小學美術課新課程標準

一、授課題目:中小學美術課新課程標準

二、授課時間:2課時

三、授課方法與手段:講授

四、教具與學具:

五、教學目的與要求:中小學美術課新課程標準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中小學美術課新課程標準內容

七、教學基本內容:

課程性質與價值,基本理念,設計思路,

八、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概述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

準》)的制訂,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

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

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lián),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

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

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fā)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

一、課程性質與價值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

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

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

面: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需要人的豐富而高尚的情感

與之平衡。因為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

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所以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

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并培養(yǎng)他們尊重

和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態(tài)度以及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

(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

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在現代

社會中,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圖像作為一種有效而生動的信

息載體,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通過對美術課程的

學習,有助于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

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

的傳承,并對文化的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感知覺是思維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

式。在學校體系中,大多數課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號的基礎上,

而美術課程則更多地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huán)境,有利于發(fā)

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從而向思維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美術課程能逐

步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

(四)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chuàng)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

一。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

樣性,提供了創(chuàng)造活動最適宜的環(huán)境。通過美術課程培養(yǎng)的創(chuàng)造

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美術課

程向學生提供了技術性活動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勇于實

踐和善于實踐的心理品質。

(五)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fā)展。

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在美術學習過

程中,對美術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到學生個性的影響,

所以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美術課程在引導學

生形成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個

性。

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術課程不僅作

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而且,美術課程本

身就包含情感與理性的因素、腦力與體力的因素,所以在促進人

的全面發(fā)展方面,其作用是獨特的。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

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fā)展為

本,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

成,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特有

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

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

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應將美術課程

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

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

價值。

(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

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

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應通過美術學習,使學

生認識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

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

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

美術傳統(tǒng)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美

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采取多種方

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fā)展,最大限度

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將

創(chuàng)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

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fā)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發(fā)

展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五)為促進學生發(fā)展而進行評價。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

發(fā)展。因此,評價標準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

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

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三、設計思路

(一)完善體例,使結構更完整,表述更明確。

(二)以學生學習活動方式劃分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

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課程改革,要改變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

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fā)展的角度,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來

劃分學習領域。因此,本《標準》劃分了〃造型?表現〃、〃設計?

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上述四個學

習領域的劃分是相對的,每一學習領域既各有側重又互相交融,

緊密相關,形成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美術課程結構。

(三)在保證基本規(guī)定性的同時,給予教師更大的教學空間。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應努力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征,

保證每個學生接受美術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要

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術學習,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

發(fā)展。不同地區(qū)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和采納這些

教學活動建議,甚至還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活動方式,從而使

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注意標準實施的可行性。

美術教師是本《標準》最重要的閱讀者和使用者。為了幫助

教師領會此次美術課程改革的精神,本《標準》對新的觀念和方

法,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案例,以便教師能舉一反三,

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標準》。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

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

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

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

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

完善人格。

二、階段目標

本《標準》的階段目標具體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

第一學段(1?2年級)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

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

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

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活

動的樂趣。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

表達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chuàng)作、

表演和展示。

第二學段(3?4年級)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

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

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fā)豐富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愿望。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

的創(chuàng)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

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qū)別。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

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

美術創(chuàng)作、表演和展示,并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第三學段(5?6年級)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

的方法,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

所感所想的事物,發(fā)展美術構思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

和情感。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

了解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

裝飾,美化身邊的環(huán)境。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

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

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結合學校和社區(qū)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

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

美術與環(huán)境及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

第四學段(7?9年級)

有意圖地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選擇

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chuàng)作方法,

發(fā)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

衡、節(jié)奏與韻律、多樣與統(tǒng)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

創(chuàng)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

特征,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fā)展

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

述。

▲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tǒng)文化及環(huán)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

進行記錄、規(guī)劃與制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

通的原理。

第三部分內容標準

內容標準是本《標準》中最具體、豐富的部分,為了便于閱

讀,對其基本特征和結構作如下說明:

1、本《標準》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分成四個學習領域,

即〃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將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分成四個學段,即第一學段:1?2

年級;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5?6年級;第四學段:

7?9年級。

2、如何處理四個學習領域在課時總量中比例關系的建議。

3、對內容標準基本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的說明。

4、對四個學習領域的范圍、意義、學習目標及教學方式的

說明。

5、分學段提出各學習領域的內容標準以及相關教學活動建

議和評價建議。

一、內容說明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說明

〃造型?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

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造型是具有廣泛含義的概念,但在

本學習領域中指的是運用描繪、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作

視覺形象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表現則是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來傳達觀

念、情感和意義的過程。造型與表現是美術創(chuàng)造活動的兩個方面,

造型是表現的基礎,表現是通過造型的過程和結果而實現的。本

學習領域在低年級階段強調感受、體驗和游戲性,看、畫、做、

玩融為一體,模糊學科門類界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

深入,美術學科知識的輪廓將逐漸適度地顯現。

通過〃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

基本造型要素,并能運用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對比與和諧、

多樣與統(tǒng)一等組織原理進行造型活動,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第二,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

發(fā)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第三,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設置〃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旨在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

淡化過于強調學科特色的傾向。本學習領域不是以單純的知識、

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征

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在教

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

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作業(yè)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

表現〃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說明

〃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

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

環(huán)境,培養(yǎng)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本學習領域中〃設

計〃一詞包括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現代設計基礎和傳統(tǒng)工藝。

通過〃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并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

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chuàng)意、設計和制作活動,發(fā)展創(chuàng)新

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

制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

第三,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tǒng)一,提高對生

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huán)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fā)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養(yǎng)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致、持之

以恒的工作態(tài)度。

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置〃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主要目的是培

養(yǎng)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因此,在這一學習領域的

教學中,應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避免學科

知識專業(yè)化傾向。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

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

創(chuàng)造欲望。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說明

〃欣賞?評述〃領域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

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

領域。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

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

通過〃欣賞?評述〃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激發(fā)參與〃欣賞?評述〃活動的興趣,學習多角度欣賞

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了解中外美

術發(fā)展概況。

第二,逐步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

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

審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yōu)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tài)度。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

力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弊端,積極

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同時,著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美術欣賞最基

本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的能力,并以此作為教學

評價的主要依據。

應該說明的是,評述并非是一種高不可攀的行為,其方式是

多種多樣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學生在一起談論藝術就是

評述的一種方式),每個學生都可以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

世界作出自己的評述。

〃欣賞?評述〃教學也可以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使學生更好

地了解藝術與社會、藝術與歷史、藝術與文化的關系,涵養(yǎng)人文

精神。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說明

〃綜合?探索〃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

動探索、研究、創(chuàng)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它分為

三個層次:①融美術各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

和〃欣賞?評述〃)為一體;②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③美術與

現實社會相聯(lián)系。三個層次之間又有著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疊。

通過〃綜合?探索〃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了解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差異與聯(lián)系,學習靈活運

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

美術活動,并以各種形式發(fā)表。

第二,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發(fā)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

力。

第三,開闊視野,拓展想像的空間,激發(fā)探索未知領域的欲

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要求教師尋找美術各門類、

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結點,設計出豐富多

彩的〃綜合?探索〃領域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

生為主體的研討和探索,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與

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跨學科學習活動。

二、內容標準

第一學段(1?2年級)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

看看、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