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歷史模擬題20_第1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歷史模擬題20_第2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歷史模擬題20_第3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歷史模擬題20_第4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歷史模擬題2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歷史模擬題20一、單項選擇題1.

春秋時期,有人強調“日困而還,月盈而匡”。這一說法體現(xiàn)了______。A.人定勝天的唯物思想B.陰陽消長的辯證思想C.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D(江南博哥).天人感應的儒家思想正確答案:B[解析]“日困而還,月盈而匡”的大意是太陽落了又升,月亮圓了又缺,體現(xiàn)出辯證的思想,B項正確。

2.

秦朝時期的軍國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諸卿進行朝議,最后由皇帝裁決。這一做法使______。A.中央強化了對地方的控制B.君主專制造成的決策失誤有所減少C.君權在事實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觀念開始滲入政治體制中正確答案:B[解析]秦朝軍國大事先由大臣朝議再由皇帝裁決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因君主獨自進行決策造成的失誤。這一做法與君權的弱化無關,排除C項。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是通過郡縣制實現(xiàn)的,排除A項。D項說法不符合君主專制的特點。

3.

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經歷“坐—站—跪”的過程,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______。A.皇權的不斷加強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C.等級制度越來越嚴格D.中央對官員的管理日益加強正確答案:A[解析]通過我國古代君臣關系的變化看出大臣的地位越來越低,相反,君權日益加重。B項內閣制度是明朝出現(xiàn)的制度。C、D兩項均未能體現(xiàn)君臣關系的演變。

4.

算賦、口賦和租庸調制的共同之處是______。A.都是在均田制的基礎上推行的B.都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財政收入C.都以人丁為征稅標準D.都為了減緩土地兼并正確答案:C[解析]漢代的算賦和口賦以及唐代的租庸調制均是以成年男性作為征稅標準。直到清代攤丁入畝后才取消這種征稅標準,C項符合題干要求。

5.

北魏時期政府多次規(guī)定:“百工技巧,騶卒子息,當習其父兄所業(yè),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這主要反映______。A.政府注重保護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技藝B.世襲制有利于手工業(yè)技術傳承C.北魏政府嚴格限制私立學校發(fā)展D.官府對工匠人身控制非常嚴格正確答案:D[解析]題干“當習其父兄所業(yè),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反映了北魏政府注重對工匠的管控,說明北魏政府對工匠人身控制非常嚴格,D項正確。

6.

范仲淹進行“慶歷新政”的目標是______,通過提高官員隊伍素質,達到克服統(tǒng)治危機,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的目的。A.裁汰冗官B.整頓吏治C.發(fā)展經濟D.減輕剝削正確答案:B[解析]范仲淹等改革派官員主持的“慶歷新政”,以整頓吏治為中心,就當時的吏治、邊防等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主張。但是此次改革損害了特權階層的既得利益,招致他們的強烈反對,導致“慶歷新政”夭折。

7.

王安石變法中,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官府統(tǒng)一收購和運輸物資的措施是______。A.市易法B.方田均稅法C.青苗法D.均輸法正確答案:D[解析]市易法是政府調節(jié)商品貿易,平抑物價的措施。均輸法是官府統(tǒng)一收購和運輸物資,保證京城的物資供應,節(jié)省采購和運輸費用,打擊商人囤積居奇、操縱物價的措施。方田均稅法和青苗法是有關農業(yè)的改革措施,與題干要求不符。

8.

英國是近代侵略中國的先鋒,其根本原因是______。A.有印度作為侵略中國的基地B.虎門銷煙對英國的打擊最為嚴重C.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yè)化國家D.英國是世界殖民霸主正確答案:C[解析]英國之所以充當侵略中國的急先鋒,根本原因是其率先完成了工業(yè)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對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的要求更為強烈。其他選項也都屬于英國發(fā)動侵略中國戰(zhàn)爭的原因,但從根本上說C項決定了其他各項。

9.

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問世后,迅速成為當時學術界內的焦點話題之一。下列選項中與《天演論》屬于同一時期問世的作品是______。A.《海國圖志》B.《康輶紀行》C.《我的馬克思主義觀》D.《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正確答案:D[解析]戊戌變法期間,嚴復翻譯《天演論》,宣傳進化論思想。由此判斷選項所處時代即可確定答案?!逗鴪D志》是魏源創(chuàng)作于鴉片戰(zhàn)爭后?!犊递捈o行》是一部介紹我國西南情況的著作,出現(xiàn)于19世紀40年代中期?!段业鸟R克思主義觀》是李大釗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作品,發(fā)表時間是1919年。《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是康有為請求光緒帝開展變法的文書,與《天演論》都處于戊戌變法期間。

10.

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張之洞批評他“忘親”“忘圣”,翁同穌說他“居心叵測”,孫家鼐認為必然“導天下于亂”,湖南巡撫陳寶箴要求皇帝“飭下康有為……自行銷毀”?!犊鬃痈闹瓶肌吩獾脚険舻闹饕蚴莀_____。A.維新變法運動遭遇阻力B.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C.顛覆了士大夫傳統(tǒng)認識D.康有為曲解“托古改制”正確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及所學可知,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的最根本的政治目的就是托古改制。康有為在該書中將孔子作為改制的先師,這就從根本上顛覆了士大夫對傳統(tǒng)封建倫理的認識,C項正確。

11.

從發(fā)動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軍閥建立國民政府,再到領導全國抗戰(zhàn),三民主義是聯(lián)合各種社會政治力量和知識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礎。這反映出三民主義______。A.成為中國反侵略的指導思想B.為國民黨贏得廣泛的群眾基礎C.是近代中國革命勝利的保障D.對中國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導意義正確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從發(fā)動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軍閥建立國民政府,再到領導全國抗戰(zhàn),三民主義是聯(lián)合各種社會政治力量和知識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礎”可知,三民主義不但指導中國的反侵略斗爭,也指導反封建斗爭,D項正確。

12.

《中共中央關于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指出:“……實行減租減息之后,又實行交租交息,于保障農民的人權、政權、地權、財權之后,又須保障地主的人權、政權、地權、財權,借以聯(lián)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毕铝袑@一政策最恰當?shù)脑u價是______。A.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B.合理調節(jié)各抗日階級內部關系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D.把發(fā)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解決農民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正確答案:D[解析]減租減息政策兼顧農民和地主兩方面的利益,適當?shù)卣{節(jié)了根據地內的生產關系和階級關系,既有利于團結大多數(shù)地主抗日,又可以削弱封建剝削,改善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條件,從而發(fā)動廣大農民參加抗日活動。因此.這就在民族戰(zhàn)爭條件下,把發(fā)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解決農民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這對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鞏固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3.

國際輿論曾評價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年來所“采取的最大膽行動”。這一“行動”是指______。A.創(chuàng)辦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qū)B.開發(fā)開放上海浦東C.開放海南島為經濟特區(qū)D.開放沿海14個城市正確答案:D[解析]題干提到“開放整個海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年來所“采取的最大膽的行動”,據此可知發(fā)生的時間是在1984年。這一年,我國對外開放大連、寧波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

14.

在祖國統(tǒng)一問題上,我們有“一國兩制”,也有“九二共識”。這兩者的共同之處有______。

①均以尊重歷史和現(xiàn)實為基礎

②均由中國中央政府提出,發(fā)展為法律文件

③均以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

④均在一定范圍內得到了實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正確答案:C[解析]歷史上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現(xiàn)實中兩岸還未實現(xiàn)統(tǒng)一,“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都尊重這一歷史和現(xiàn)實,①正確?!熬哦沧R”是兩岸民間組織?;鶗秃f(xié)會達成的,②錯誤。二者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維護國家利益,③正確。“一個中國”的原則已經在兩岸達成共識,在一定范圍內得到了實踐,④正確。C項符合題意。

15.

羅馬法規(guī)定了特殊留份制度,旨在限制完全的遺囑自由,保護近親的繼承權,平衡遺囑人意愿和近親權益間的關系。該規(guī)定的重要意義是______。A.保護了公民的政治自由B.充分尊重和認可了遺囑人的意愿C.避免財產流入遠親D.有助于維護羅馬的社會秩序正確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可知特殊留份制度,旨在限制完全的遺囑自由,“保護近親的繼承權,平衡遺囑人意愿和近親權益間的關系”,體現(xiàn)了特殊留份制度可以和諧家庭關系,穩(wěn)定羅馬社會秩序,D項正確。

16.

恩格斯指出:“最先承認人權的美國憲法同時確認了存在于美國的黑人奴隸制,階級的特權受了指斥,而人種的特權,則為法律所神圣化?!边@說明______。A.美國《1787年憲法》存在致命錯誤B.美國黑人奴隸沒有得到基本的人權C.美國資產階級享有法律特權D.美國憲法也有悖于人權理念的地方正確答案:D[解析]恩格斯看到了美國憲法在承認人權的同時,也有種族歧視的規(guī)定,說明美國《1787年憲法》也有悖于人權理念的地方。

17.

“物體運動時,質量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時,空間和時間也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即還會發(fā)生尺縮效應和鐘慢效應?!边@一理論誕生的重要意義在于______。A.首次將人類置于世界和社會的中心B.首次用科學方法精準描述宇宙運行規(guī)律C.突破了經典物理學體系存在的局限D.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有革命性進步正確答案:C[解析]相對論最大的影響之一就是突破了經典力學的局限性,描述了一個宏觀的宇宙世界,C項正確。“首次將人類置于世界和社會的中心”指的是西方的智者運動,A項錯誤?!笆状斡每茖W方法精準描述宇宙運行規(guī)律”指的是牛頓的經典力學,B項錯誤。“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有革命性進步”指的是量子理論,D項錯誤。

18.

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在《告法國人民書》中聲明:“通過選舉或競選任命”的“公職人員和公社官吏”,應該是“經常受到監(jiān)督的、可以更換的”。這說明巴黎公社______。A.照搬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經驗B.沒有超越資產階級民主范疇C.進行了無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偉大實踐D.是蘇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源頭正確答案:C[解析]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政權,進行了無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偉大實踐,C項正確。

19.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fā)后,美國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并宣告“自由市場終結”。與此相關的理論主張體現(xiàn)在______。A.亞當·斯密的《國富論》B.凱恩斯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C.馬克思的《資本論》D.弗里德曼的《貨幣數(shù)量論——重新表述》正確答案:B[解析]羅斯福新政措施體現(xiàn)的經濟學理論觀點是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

20.

有資料指出1932—1933年蘇聯(lián)出現(xiàn)的大饑荒,遠遠超過了1921—1922年大饑荒的嚴重程度。1933—1934年有650萬人因饑餓而死。這表明當時蘇聯(lián)______。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難以恢復國民經濟B.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決策存在重大失誤C.經濟建設受到了資本主義大危機嚴重破壞D.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超越了生產力現(xiàn)狀正確答案:D[解析]新經濟政策實施時間是1921—1928年,A項不符合題意。大饑荒具體表現(xiàn)為糧食問題,與農業(yè)相關,與工業(yè)無關,排除B項。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沒有破壞蘇聯(lián)經濟,排除C項。蘇聯(lián)在農業(yè)集體化達到高峰的1931年、1932年,糧食連續(xù)兩年大幅度減產,進而導致嚴重的大饑荒,D項正確。

21.

1918年后,西方各國對蘇聯(lián)采取了敵視和封鎖政策。但1931年,美國出口的機器設備中,有50%賣給蘇聯(lián)。1929—1930年,英國機器出口總量的70%銷往蘇聯(lián),而1932年竟高達90%。這種變化是因為______。A.新經濟政策緩和了東西方的矛盾B.經濟危機淡化了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C.美英放棄了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D.美英以鄰為壑,轉嫁危機至蘇聯(lián)正確答案:B[解析]新經濟政策到1928年就實際上停止了,與題干的時間不符,A項錯誤。經濟大危機期間,為了擺脫困境,西方國家不惜以鄰為壑,展開激烈的經濟戰(zhàn),競相對外傾銷商品和輸出資本,為了獲得訂單,英美等國淡化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B項正確。國家干預經濟是1933年羅斯福實施新政時采取的措施,與題干時間不符,C項錯誤。20世紀30年代英美等國把大量機器設備銷往蘇聯(lián),對蘇聯(lián)來說是抓住了歷史機遇,D項錯誤。

22.

2011年1月26日,世界經濟論壇的創(chuàng)辦人克勞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訪時說:“世界正在從根本上發(fā)生改變……這些根本性變化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地緣政治權勢與地緣經濟實力正在同時從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從西方向東方轉移。”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今世界______。A.“一超多強”的世界政治格局B.世界政治經濟多極化趨勢C.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取代全球化D.布雷頓森林體系趨于解體正確答案:B[解析]“地緣政治權勢與地緣經濟實力正在同時從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從西方向東方轉移”說明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的多極化趨勢。A項只講到政治格局的一個方面,說法不全面。C、D兩項說法錯誤。

23.

北宋時期第一部官修類書是______。A.《東觀漢記》B.《太平御覽》C.《資治通鑒》D.《冊府元龜》正確答案:B[解析]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李防奉詔修撰一部百科性質的類書,成書后呈給宋太宗閱讀得名《太平御覽》。該書是北宋時期第一部官修類書。

24.

______是“二戰(zhàn)”后法國年鑒學派的第二代領袖和史學大師。A.呂西安·費弗爾B.馬克·布洛赫C.費爾南·布羅代爾D.雅克·勒高夫正確答案:C[解析]呂西安·費弗爾和馬克·布洛赫是法國年鑒學派的第一代領袖。雅克·勒高夫是法國年鑒學派第三代的代表人物。

25.

下列評價方式中,在教學之后實施的是______。A.診斷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總結性評價D.相對性評價正確答案:C[解析]診斷性評價在教學之前實施,形成陛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總結性評價在教學之后實施。

二、簡答題(共30分)1.

簡述明初專制主義的加強在政治上的具體表現(xiàn)。正確答案:明初專制主義的加強在政治上的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明太祖廢中書省和丞相,提高六部的地位,六部尚書是最高長官,六部各不相屬,這樣一切大權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2)設置殿閣大學士,內閣之名自此開始,但這時的內閣只是皇帝的秘書,后來內閣的權力逐漸增大。

(3)中央除六部外,還有五府、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部門。通過機構的改革,明朝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2.

簡述三維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正確答案:新歷史課程標準將教學目標規(guī)范地劃分為三個維度,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者間是一個整體,不可割裂開來。具體來講,三個維度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知識是所有目標實現(xiàn)所必需的載體,在特定情況下,是過程與方法的最終歸宿,能力是對方法的掌握達到可遷移程度時的整體表現(xiàn);過程是學生在課堂中所獲得的經歷與體驗,方法可理解為一種程序性的或者框架性的知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前兩個維度目標的最終歸宿。三維目標的核心是人的發(fā)展。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離不開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同時,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xiàn)為前提。在每一堂具體的歷史課里,三維目標不會均衡呈現(xiàn),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所側重。

3.

簡述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語設計時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正確答案: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語設計時應遵循下列原則:

(1)符合教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語,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行精心設計。與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不要強行加塞,不要使導入語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

(2)符合教學內容本身的科學性。歷史教師所選取的導入語,都應從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出發(fā),違背科學性的導入語,即使生動、精彩,也不足取。

(3)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導入語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fā),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以及認知、理解能力,使學生容易接受。

(4)符合不同課型的需要。導入語的設計要因課型的不同而不同。

三、材料分析題(共48分)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民國元年至十年,政爭兵亂,無年無之,舉清末獎勵實業(yè)政策之成績盡破壞之,而無以為繼。各省軍人官吏不僅不能提倡保護其省內之實業(yè),且加之以削剝摧殘,故就政府對待實業(yè)之態(tài)度與影響言,清末之九年為黃金時代,而民初之十年為黑暗時代。幸而歐戰(zhàn)發(fā)生,吾國工業(yè)乃得千載難逢之自動發(fā)展機會。歐戰(zhàn)既終,險象即生,吾國工業(yè)因參戰(zhàn)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為曇花一現(xiàn)者,竊恐甚少也。

——摘編自陳真、姚洛《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

材料二

1912—1920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發(fā)展不平衡。統(tǒng)計出的9個華資占比重較大的行業(yè),一般的發(fā)展速度在12%左右。這個增長率比之初步發(fā)展時期,并不更高,大戰(zhàn)時期“黃金時代”之說,更多是指利潤優(yōu)厚,非必指增長速度。

——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

問題:1.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12—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正確答案:發(fā)展狀況: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影響,民族工業(yè)快速發(fā)展,利潤較高;發(fā)展不平衡;工業(yè)發(fā)展基礎薄弱,內力不足。

2.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12—1920年阻礙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正確答案:主要因素:政局不穩(wěn)和戰(zhàn)亂頻繁,導致工業(yè)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惡化;當時政府對工業(yè)發(fā)展舉措不力;外國資本和商品對民族工業(yè)的擠壓。

3.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師關于如何評價辛亥革命的教學過程描述。

(一)辯題:辛亥革命是否成功?

正方: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反方:辛亥革命是失敗的。

(二)辯論人員

全班分為正方、反方兩個大組,既有學生代表進行辯論,又有全體學生自由發(fā)言參與辯論。

(三)辯論規(guī)則和程序

(1)要求:論點明晰,論據充足,引證恰當,分析透徹,史論結合。

(2)辯論程序:陳詞、自由辯論、總結。

[陳詞階段]

正方、反方各派三名同學發(fā)言,闡明本方的辯論立場。

[自由辯論階段]

正方、反方向對方提問并回答相關問題,繼續(xù)闡明和論證己方觀點。

[總結階段]

正方、反方分別總結陳詞,針對辨題、己方的立論和整體的辯論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

問題:

請對該教師的做法進行評價。正確答案:(1)做法的優(yōu)點:

該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適時、適當?shù)亟M織辯論課,為初中生展現(xiàn)了一個歷史學習的嶄新舞臺。一方面,大量的課外閱讀和查找資料,使學生多方面、多層次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對討論的主題有更深刻、更透徹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討論和爭辯又使他們相互間所掌握的知識與信息得到交流與融匯,活躍學生的思維,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力。在該設計中,教師對辯題、分組、辯論的規(guī)則和程序等的安排思路非常清晰。

(2)做法的不足:

但是,要使本節(jié)辯論課順利展開,在設計中還有必要增加一些內容。首先,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的指導。教師應該讓學生寫出辯論提綱,為學生提供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外閱讀,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多搜集資料。其次,在總結陳詞部分,教師應做總結性的發(fā)言,為學生的辯論活動做概括評價,提出一些有關歷史評價的科學性方法和原則作為對學生發(fā)言的指導。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

材料:

師:講新課之前,我先提幾個問題。同學們,我手上拿的是什么?

生:銀行卡。

師:對,正確的說是信用卡。信用卡是做什么用的?

生:買東西用。

師:對,用信用卡可以購買東西。它是一種進行商品交易的工具。在現(xiàn)代消費中,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信用卡,因為它用起來方便。那么古人是用什么來進行交易的呢?

生1:以物易物。

生2:五銖錢。

生3:刀幣。

生4:紙幣。

師: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中國古代有很多種貨幣,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大家看這幾張圖片,它們是中國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貨幣(逐個解說一下)。再問同學們一個問題,中國古代最早的紙幣出現(xiàn)在何時,是什么?

生:宋代,交子。

師:很好,回答得非常正確。眾所周知,貨幣是商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商業(yè)的發(fā)展則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表現(xiàn)。在宋代,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xiàn)了紙幣,可見宋代的經濟發(fā)展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究竟宋代的經濟繁榮到了何種程度,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又產生了何種影響?想要知道這些,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問題:4.

根據材料,推測本課課題以及本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正確答案:本課課題為“經濟重心的南移”。該課主要講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經濟的發(fā)展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包括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手工業(yè)水平的提高和商業(yè)的繁榮及對外貿易發(fā)展的主要史實。

5.

請指出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了哪些教學原則。正確答案:在這個歷史教學片段中,該教師運用了以下教學原則:

①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相結合的原則。在歷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控制教學活動進程、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進行指導等。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在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主動探索歷史問題,而不是單純聽教師講課。在此次教學中,該教師教學思路明確,很好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一步步引出本課的主題。

②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科學性是指歷史教學中所用的材料要準確、觀點要正確。思想性是指歷史教學要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發(fā)揮作用。該教師用信用卡做引子,生動而準確。

③直觀性與抽象性相結合的原則。該教師使用的信用卡以及各類貨幣的圖片體現(xiàn)了教學的直觀性。同時,他將多種貨幣進行歸納,體現(xiàn)了教學的抽象性。

④靈活性與系統(tǒng)性相結合的原則。該教師由貨幣的發(fā)展引出經濟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教學的系統(tǒng)性。此外,他由當代人使用的信用卡引出古代貨幣,體現(xiàn)了教學的靈活性。

四、教學設計題(共22分)1.

根據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學設計任務。

材料一: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

材料二:

課文摘錄:

在隋末農民大起義中,原鎮(zhèn)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淵趁機起兵反隋。隋煬帝被殺后,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隨后消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號為“貞觀”,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進諫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鏡子”。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善任,當時朝中人才濟濟,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敢于決斷,他們都是貞觀時期著名的宰相。

貞觀時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廣大地區(qū),經常對唐朝進行騷擾。貞觀年間,唐太宗發(fā)兵反擊,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tǒng)治。

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并說明設計意圖。正確答案: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用多媒體展示電視劇《貞觀長歌》片段并提出問題:電視劇《貞觀長歌》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他是唐朝的建立者嗎?他統(tǒng)治的時候,唐朝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并思考。學生回答后,教師順勢進入到正課的講授。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鮮活的視頻,帶給學生強烈的感觀刺激,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幫助學生迅速融入歷史情境。同時,設置的思考問題又增加了課程的懸念,有利于烘托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新課教學活動的展開。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滅亡

教師活動:在多媒體上出示隋煬帝實行暴政的相關材料,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思考隋朝滅亡的原因,同時復習回顧上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

學生活動:根據材料歸納得出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