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仁壽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新青年》創(chuàng)刊之初,宣揚科學與民主,介紹西方思想,卻沒有受到關注,不得不休刊。復刊后,對孔教展開猛攻,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新青年》影響力增強主要得益于A.資本主義迅猛發(fā)展 B.順應社會時局變化C.儒家思想地位動搖 D.巴黎和會引發(fā)關注2.《十二銅表法》出現之前,羅馬貴族喜歡用習慣法裁判,主要是因為習慣法A.可以維護平民的權利 B.是傳統(tǒng)法律,不容更改C.可隨意解釋以保護貴族特權 D.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唐宋王朝在邊疆地區(qū)對少數民族采取“析其部落,列置羈縻州、縣,封其首領,皆得世襲”的松散管理政策。這一政策到元朝發(fā)展成為A.行省制度 B.土司制度 C.改土歸流 D.三司分立4.下表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組建的新政黨。這表明當時名稱成立時間成立地點領導人中國民主建國會1945年12月16日重慶胡厥文、章乃器等中國民主促進會1945年12月30日上海馬敘倫、周建人等九三學社1945年9月3日改名,1946年5月6日成立重慶許德珩等A.各黨派已達成政治共識 B.政治協(xié)商制度開始形成C.和平民主成為社會潮流 D.國民黨結束了一黨獨裁5.九三學社代表許德珩曾說:“《共同綱領(草案)》是經過了籌備會多次的周詳討論的,在大會開幕以前來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經分組多次的研討,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說是很少很少沒有發(fā)言的,也更很少發(fā)言不被重視的;凡是在目前緊要的、能夠辦得到的建議,都是被采納的?!边@說明《共同綱領》的制定A.充分體現了民主協(xié)商精神B.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原則C.確定了新中國的國家性質D.體現了各階級的根本利益6.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充分認識到,藝術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規(guī)律創(chuàng)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規(guī)律來進行創(chuàng)造。這一認識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體現了浪漫主義的特點C.直接否定天主教會地位 D.受到了時代變革的影響7.戴高樂曾經提出“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美國不是歐洲的一部分”。體現這一聲音的國際舞臺上的歷史事件有①雅爾塔體系的建立②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④歐共體的成立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8.以下食物在我國漢族地區(qū)出現的先后順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9.下列三幅圖分別表示了不同時期的世界形勢。它們所揭示的共同問題是A.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爭奪B.法西斯勢力的猖獗C.大國之間結盟威脅和平D.冷戰(zhàn)局面的形成10.洋務思潮、維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興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歷史主流。下列關于中國近代前期歷史主流的表述,最為確切的是A.推翻清朝統(tǒng)治,發(fā)展資本主義 B.爭取民族獨立,實現中國社會近代化C.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 D.打到封建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11.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審判法庭上說:“國王是世襲。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訴我究竟是什么權威傳我來的……我愿意用下議院的公平的權利。不敢吼于在場的任何人……必須有貴族,才能構成議會,但是貴族在哪里呢?”這反映了當時英國A.貴族地位開始下降 B.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C.議會擁有至高無尚的權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2.商代是青銅文明的繁榮時期。青銅器以禮器和兵器為主,常鑄有銘文,標明器主的族氏和祭祀對象,記載商王對器主的恩賜,說明器物的用途。從材料看,商代鑄造青銅器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A.強化國家政權機能 B.擴大統(tǒng)治區(qū)域C.突破血緣組織框架 D.完善宗法制度13.如表是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人(單位:美元)。據此可知,當時美國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2—19331933—193450多收入人216100344169196576153116892130084022A.大學教學質量快速下降 B.經濟發(fā)展狀況急速惡化C.政府縮小大學教育規(guī)模 D.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沖擊14.下側漫畫《望“風”而起》描繪了1911年的中國時局。畫面中的“風”來自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昌15.有學者在論述羅馬法時指出,原始制度注重對法律過程的考究,法律后果并不是產生于單純的協(xié)議或者簡單的意思表示,如果要創(chuàng)設或者轉讓某一權利,必須實施某些特定的行為,或者使用特定的話語。這說明羅馬法A.法律關系主體狹隘 B.形式重于實質內容 C.法律客體范圍窄小 D.注重維護公平公正16.下面是兩幅漢代面像磚的圖片。突出反映出漢代A.集體協(xié)作勞動普遍化 B.重視生產工具的運用C.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相結合 D.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17.下面是某學者對古代中國主要朝代耕地、糧食及人口的信息統(tǒng)計表。對表中信息合理的解釋是A.抑商政策阻礙了農業(yè)商品化發(fā)展B.耕地增多推動人口增長C.明清時南北方經濟發(fā)展嚴重失衡D.人地矛盾逐漸得以緩解18.中世紀的地理觀認為世界由一系列“海洋群島”所環(huán)繞,而當時人們所知的只有十余座。未知的島嶼和流傳的海島神話結合在一起對有冒險欲望的人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如“失落之島、“金島”、“銀島”等一直刺激著歐洲航海人,連哥倫布在航海時也曾試圖尋找“失落之島”。據此可知A.《馬可波羅行記》刺激了歐洲人對東方的探險B.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推動歐洲大航海時代到來C.歐洲獨特的文化氛圍影響了早期海上探險活動D.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促使歐洲人尋求新的海外市場19.聯合國難民署資料顯示,國際難民移民總數在1976年是280萬,1980年達到820萬,1985年猛增到1160萬,到1993年已經有1890萬。這說明()A.難民問題成為全球化深入面臨的難題 B.經濟全球化加速跨國間人員自由流動C.多極化趨勢導致全球政局的動蕩不安 D.發(fā)展中國家面臨全球化趨勢嚴峻挑戰(zhàn)20.恩格斯在評價某一文學藝術流派時說:“除細節(jié)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睂儆谶@一流派的作品是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間喜劇》 D.《西風頌》21.史料記載,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宮收到奏章1160件,共計3291件政務?!笆鼊諈布酥饕砸簧斫y(tǒng)御天下,不可無輔臣”。于是A.立左右丞相輔佐全國政務 B.建中朝參與軍國要務C.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D.由議政大臣會議共議22.1969年2月,戴高樂接見英國新任駐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國和西歐其他國家發(fā)展經濟合作關系,在政治上和防務上加強合作,認為西歐應該有自己的獨立于北大西洋公約的防務。這表明A.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出現分化B.西歐政治上的聯合進一步加強C.英法共同規(guī)劃歐共體的發(fā)展D.歐共體推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23.各種區(qū)域性國際組織的主要職能雖有差別,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職能的共同之處是A.促進經濟交流 B.推動區(qū)域一體化進程C.對抗特定的國家集團 D.加強成員國軍事合作24.1932年1月21日,傾向于政府且頗有實力的報紙《天津大公報》在社論中提出:“政府應該開辟和平解決紅軍之路”,“在不暴動、不割據、不違法擾亂秩序的條件下,撤銷禁止異黨活動的禁令”。這一社論反映了當時A.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斷發(fā)展壯大 B.中國民族危機逐漸加深C.中國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D.國民政府對日政策有所調整25.周代禮治的核心是確立血緣與等級之間的同一秩序,由這種同一的秩序來建立社會和國家的秩序。該秩序表明西周A.形成了宗法制與分封制的結合B.宗法制已成為政治制度的核心C.始建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制度D.形成“家國一體”的政治結構26.萬歷時期,北方地區(qū)如河南、山東的一些地方,擴大棉花種植面積,通過運河向江南的松江等棉紡織中心提供原料,而那里織成的棉布又通過運河販運到了北方。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A.白銀的廣泛使用 B.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起C.長途販運的興盛 D.地區(qū)經濟的差異27.歷史上西方的許多思想家為人類豐富的人文精神寶庫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貢獻。在以下的啟蒙思想家的觀點中,由法國思想家盧梭提出的是A.我不能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B.地主是貪婪的野獸,永不知足的醉漢,他們留給農民的只是無法搶走的空氣C.社會秩序是為其他一切權利提供了基礎的神圣權利,這項權利是建立在約定之上的D.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于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28.如圖表明古代中國歷史上共有四個寒冷期,分別為:西周寒冷期、東漢南北朝寒冷期、兩宋寒冷期和明清寒冷期。氣候的變遷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響。以下結論合理的是A.溫暖期比寒冷期更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強化B.寒冷期造成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大分裂C.明清兩朝的興衰深受到當時氣候的影響D.氣候變化影響古代中國經濟重心的轉移29.唐朝在科舉制中設明算科,選拔數學人才。宋代更重視學校的內部考試,如醫(yī)學選拔,畢業(yè)會考為高等者派任尚藥局醫(yī)師以下職;算學實行三舍試補,上舍三等分別授予通仕郎、登仕郎和將仕郎。宋代人才選拔方式的變化A.說明中央集權的加強 B.拓寬選官途徑完善科舉C.反映了以文治國理念 D.有助營造科技文化環(huán)境30.從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學,同時規(guī)定他們每3個月要學習14天《孝經》和圣諭。這可以說明清政府派遣留學生的宗旨是A.改革傳統(tǒng)教育制度B.維護清朝專制統(tǒng)治C.宣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D.加強中外友好往來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疫災多發(fā)期。面對肆虐的疫情,(清代前期)政府將應對疫災視為荒政的一部分,設立施醫(yī)局。施醫(yī)送藥,但僅是臨時臨事的偶然之舉。與官方相比,以鄉(xiāng)賢為主導的地方紳富集團和民間社會慈善機構為主的社會力量對瘟疫的救療要積極主動的多,他們與官府合作興辦專門治療疾疫的醫(yī)藥局,在夏秋時施醫(yī)送藥。由于科學落后,地方社會也常常舉行“迎神賽會”、“年終度歲”等集體的祈神活動?!幾杂嘈轮摇肚宕弦卟【券熓聵I(yè)探析》材料二清末衛(wèi)生防疫大事記時間機構、章程意義同治12年海港檢疫中國海港檢疫之始光緒28年天津衛(wèi)生局現行章程中國地方實行衛(wèi)生行政的序幕光緒30年北洋衛(wèi)生局中國第一個區(qū)域性防疫機構光緒31年巡警部—警保司—衛(wèi)生科全國制度性衛(wèi)生行政起步宣統(tǒng)3年民政部擬定防疫章程全國第一部全國性防疫法規(guī)宣統(tǒng)3年奉天萬國鼠疫研究會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會議材料三建國初期黨和國家面對各種嚴重流行的疫病,把衛(wèi)生、防疫和一般醫(yī)療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加強領導,發(fā)動群眾,配合生產,深入宣傳,努力把這項工作做好。1953年12月召開全國衛(wèi)生會議,制定了新中國“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yī),衛(wèi)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衛(wèi)生工作方針。地方政府對于組織群眾,說服教育以及各項防疫具體工作,均予以積極推動。在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的消滅或控制了各種疫病的流行和蔓延,為以后新中國的防疫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大大推動了新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全面進步。——摘編自李洪河《建國初期的衛(wèi)生防疫事業(yè)探析》(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清朝前期與清末疫病防治的差異,并分析清末疫病防治變化的原因。(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建國初期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績的原因,并簡析其意義。32.開發(fā)和保護自然資源,服務于社會經濟發(fā)展,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今年5月18日是美國總統(tǒng)簽署《田納西流域管理局法案》80周年紀念日。當時為擴大內需開展了大規(guī)模公共工程建設,管理局作為聯邦機構,被授權對流域進行開發(fā)和管理。20世紀60年代,由于私營電力公司反對,政府不再無償撥款,管理局探索出一條依靠電力銷售和發(fā)行債券維持運行的發(fā)展道路,被譽為“具有私營企業(yè)靈活性的獨立國營公司”。依據材料結合所學,概括在不同時期開發(fā)田納西流域對美國經濟發(fā)展的貢獻。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城文明中。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只有可供充填枕楺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一般認為棉花是從南北兩路向中原傳布的。南路最早出現棉花的地區(qū)是海南和瀾滄江流域,之后傳到閩、粵、川等地區(qū);北路始于西北地區(qū)。宋元之際,棉花從南北兩路傳布到長江和黃河流域廣大地區(qū)。到13世紀,北路棉花已傳到陜西渭水流城。唐宋以后,人們越來越看出棉花作為絮襯和紛織原料的優(yōu)越性?!掇r書》說棉花是“比之桑蠶,無采養(yǎng)之勞,有必收之效。免績緝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謂不麻而布,不繭而絮”,“又兼代氈毯之用,以補衣褐之費”。元以后的歷代統(tǒng)治者都極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術書籍,勸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過絲、麻、毛,成為主要的紡織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摘編自于峻極《棉花加工工業(yè)發(fā)展歷史》等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的棉花和棉布不僅自給,還輸出到歐洲、美洲、日本和東南亞地區(qū)。美國商人到中國來販運貨物,以土布為主,不僅銷到美國,還轉銷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歐。19世紀初30年間,從廣州運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萬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經達到330多萬匹。英國也曾經大量銷用中國土布。而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進口洋布每年約1500萬匹,值銀3000萬兩,歲進口之紗,至位銀1350萬兩”。1871—1873年洋紗進口3.7萬公擔,到1909—1911年增長到132萬公擔。從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產中使用洋紗的比重已經高達73%(包括國內生產的機紗)?!懊耖g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復暢銷。商人多不販運;而閩產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滯,不能出口?!薄獡斤@廷《中國之棉紡織業(yè)》等整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歷史上種植利用棉花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國棉紡織業(yè)的變化。(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從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價值。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新青年》創(chuàng)刊之初,宣揚科學與民主,介紹西方思想,卻沒有受到關注,《新青年》猛攻孔教,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說明《新青年》影響力增強主要得益于順應社會時局變化,故選B;A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C是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不是《新青年》影響力增強的原因,排除。2、C【解析】
《十二銅表法》誕生以前的羅馬法屬于習慣法,其特點是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貴族可以隨意解釋法律,有利于維護貴族特權,C正確;習慣法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不是維護平民的權利,A錯誤;習慣法被《十二銅表法》代替,說明習慣法并不是不容更改,B錯誤;羅馬貴族喜歡用習慣法裁判并不是習慣法體現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點,D錯誤。3、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元朝時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利用本地人來管理本地人的土司制度,這種制度是由唐宋時期的對少數民族管理措施的發(fā)展,B項符合題意;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材料中的少數民族,排除A;材料是土司制度,不是改土司為流官的改土歸流,排除C;三司分立是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D排除。故選B。4、C【解析】
材料信息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九三學社等民主黨派紛紛成立。這表明抗戰(zhàn)勝利后,追求和平民主成為社會潮流,故C正確;各黨派是否達成政治共識沒有體現,故A錯誤;政治協(xié)商還沒有成為一種制度,故B錯誤;D項不符合史實,國民黨沒有結束一黨獨裁,故錯誤。5、A【解析】
依據材料“在大會開幕以前來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經分組多次的研討,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說是很少很少沒有發(fā)言的,也更很少發(fā)言不被重視的;凡是在目前緊要的、能夠辦得到的建議,都是被采納的?!笨芍?,這充分體現了民主協(xié)商精神,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共同綱領》體現的是新民主主義原則,不是社會主義原則;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說明《共同綱領》確立了新中國的國家性質;D選項中“各階級”表述過于絕對,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6、D【解析】
藝術不僅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規(guī)律創(chuàng)造,這一認識顯然受到了人文主義影響,D正確;這一認識認為藝術存在“創(chuàng)造”,故其目的不是簡單的再造古典,排除A;這一認識主張尊重自然規(guī)律,這與浪漫主義追求個人情感的特點不符,排除B;這一認識并未明確反對天主教,C排除。7、B【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戴高樂主張歐洲聯合,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和歐共體的成立是歐洲走向聯合的表現,故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爾塔體系是二戰(zhàn)后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體系,故①錯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英、法等國組建的一個反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軍事政治集團,故③錯誤。故ACD項錯誤。8、B【解析】
①瑪雅人的玉米是在明清時期傳入我國;②大米,我國原始社會的河姆渡人就開始種植水稻;③美式漢堡包是改革開放以后,傳入中國;④游牧民族奶酪是最早出現在古代的游牧民族中。按照時間順序為②④①③,故答案為B;ACD不符合題意,排除。9、C【解析】圖片顯示兩大軍事集團對峙、軸心國和“鐵幕”說明大國之間的結盟威脅著世界和平,C正確;A、B和D只是反映材料中部分信息,排除。10、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主張向西方學習,創(chuàng)建了一批近代軍事、民用企業(yè),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維新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促進了中國政治近代化;共和思潮宣傳了民主、平等的思想,促進了中國思想文化近代化。因此三者都是爭取民族獨立,促進現代化的過程。B正確;洋務派主張維護清政府統(tǒng)治,A錯誤;洋務運動后期主張求富,未提出反抗外來侵略,C錯誤;洋務思潮、維新思潮都不主張民主共和,D錯誤。故選B。11、C【解析】
審判國王的議會是由新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組成,材料中查理一世在審判法庭的言論說明當時議會擁有至高無尚的權力,故C正確;此時英國舊貴族支持國王而不得勢,但新貴族卻正如日中天,因此不能說貴族地位開始沒落,排除A;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是1689年的《權利法案》,排除B;材料的內涵并不是說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D。故選C。12、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商代青銅器的主要功能是“禮器和兵器”,尤其是青銅銘文中記載“商王對器主的恩賜”內容,強化了國家政權機能,A正確;B與材料無關;C違背史實;D材料未涉及。【點睛】材料的關鍵信息是“記載商王對器主的恩賜”,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讀取和描述能力,商代鑄造青銅器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強化國家政權機能。13、B【解析】
根據材料數據可知,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呈下降趨勢,聯系所學知識,這表明受1929—193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的經濟發(fā)展狀況日益惡化,B項正確;數據體現的是“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大學教學質量”在題干所給數據中沒有涉及,A項錯誤;題干所給數據體現的是“1929—1934年美國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無法得出政府縮小大學教育規(guī)模的結論,C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后,美國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地位,D項錯誤。14、D【解析】
根據材料“1911年”“民權”可以聯系到1911年武昌起義,建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各省紛紛響應,望“風”而起,答案為D;A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15、B【解析】
考查羅馬法。根據材料信息“法律過程的考究”以及“實施某些特定的行為”可以判定羅馬法比較注重法律實施的“形式”,即“形式重于實質內容”,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法律實施的主體關系和客體范圍問題,故排除A、C兩項;材料沒有體現羅馬法維護公平公正,排除D項。16、B【解析】
制鹽和薅秧兩幅畫像磚都體現了對工具的充分利用,選項B正確;薅秧體現的是一家一戶生產,A排除;薅秧和制鹽兩者之間屬于不同行業(yè),不存在結合,排除C;D與題無關,排除。17、B【解析】題干中的表格是關于“古代中國主要朝代耕地、糧食及人口的信息統(tǒng)計表”的內容,與農業(yè)商品化無關,故A項排除;結合表格中全國耕地面積、糧食總產量以及全國總人口的數據變化可以看出,隨著全國土地面積的不斷增多,糧食產量不斷提高,人口也在不斷增多,據此可以得出耕地增多推動了人口的不斷增長,故B項正確;據表格中數據可以看出明清時期北方與南方耕地面積有差距,但也不至于嚴重失衡,故C項排除;材料中數據無法得出人地矛盾的緩解,故D項排除。18、C【解析】
材料的文字描述了中世紀地理觀影響下歐洲人進行海上探險的文化因素,故選C;題意沒有涉及《馬可波羅行記》對東方的描述,排除A;材料體現了歐洲人當時對世界的認知還停留在中世紀水平,天文地理知識沒有進步,排除B;材料中歐洲人海上探險是追求財富,而非尋求海外市場,排除D。故選C。19、A【解析】
從材料中的數據來看,難民人數有大幅增加,聯系所學經濟全球化的背景可以看出,難民問題成為全球化深入過程中面臨的難題,故A正確;難民人數有大幅增加,并非人員自由流動,排除B;C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中的難民主要是因戰(zhàn)爭等問題產生的,并非都是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排除D。20、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現實主義文學強調的是寫實,C選項符合題意。《哈姆雷特》屬于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A選項排除?!兜却甓唷穼儆诂F代主義文學,B選項排除。《西風頌》屬于浪漫主義文學,D選項排除。21、C【解析】
1384年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期,根據材料中政務繁多的情形,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故C項正確;A項是秦朝時期設立;B是漢代設立中朝,以應對三公九卿組成的外朝;D是清朝時期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從材料1384年時間可以判斷是明朝初期。結合明朝初期政治可知答案。22、A【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戴高樂希望西歐在經濟、“政治上和防務上加強合作”,“有自己的獨立于北大西洋公約的防務”,反映了法國希望歐洲聯合起來,擺脫美國操控。這表明兩極格局下美國與其陣營內部成員(如法國)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分化,因此A選項正確。這是戴高樂的個人意見和希望,不能說明西歐政治上的聯合進一步加強成為現實,也不能代表歐共體的態(tài)度,B、D選項錯誤;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法國的要求,并未體現英國的態(tài)度,結合所學可知,英國1973年才加入歐共體,此時并未與法國共同規(guī)劃歐共體的發(fā)展;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23、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都具有促進經濟交流發(fā)展的職能,A選項符合題意;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不屬于區(qū)域一體化的組織,B選項排除;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與對抗特定的國家集團無關,C選項排除;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世界貿易組織屬于經濟合作組織,與軍事無關,D選項排除。24、B【解析】
根據題干中“1932年”“和平解決紅軍之路”“撤銷禁止異黨活動的禁令”等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九一八事變后,民族矛盾的加深影響報刊輿論,要求國民政府改變對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故選B項;材料反映不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發(fā)展情況,故A項錯誤;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是在1935年華北事變后,故C項錯誤;1932年國民政府對日政策沒有改變,仍是“攘外必先安內”,故D項錯誤。故選B。25、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禮制在血緣家族秩序和社會國家秩序中發(fā)揮的聯系紐帶作用,根據血緣家族秩序來建立社會和國家的秩序,說明西周時期已經形成“家國一體”的政治結構。故答案為D項。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兩種不同的政治制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禮制的作用,排除B項;C項不符合史實,夏朝王位世襲制的確立,表明已經形成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政治制度,排除。【點睛】分封制是西周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建立在宗法制基礎上的分封制帶有“家天下”的色彩,“國”乃是“家”的大而化之。從政權角度說,周王是最高統(tǒng)治者,是天下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關系;從宗族角度說,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長,與同姓諸侯是兄弟關系或父輩與子侄關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政治權力是根據宗族地位分配的;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也是鞏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證了分封制的順利推行和穩(wěn)定實施。26、D【解析】
據材料“萬歷時期,北方地區(qū)……擴大棉花種植面積,通過運河向江南的松江等棉紡織中心提供原料,而那里織成的棉布又通過運河販運到了北方”可知,這體現了農產品商品化和江南地區(qū)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是因為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差異,D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貨幣的問題,A錯誤;材料只是說明“通過運河向江南的松江等棉紡織中心提供原料”,不能推斷“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起,B說法錯誤;C不是材料主旨。27、C【解析】試題分析:A項是蘇格拉底的觀點;B項是18世紀末期俄國著名文學家拉吉舍夫是在他的《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提出的;C項是體現的盧梭的社會契約論;D項孟德斯鳩的觀點。故選C。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啟蒙運動?盧梭的思想28、D【解析】據材料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農業(yè)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因此氣候是促成經濟重心的南移深層原因,宋代我國經濟重心完成南移,故D選項正確;中央集權的強化是不斷上升的趨勢,與圖片中氣候的變遷的曲線圖不一致,故A選項錯誤;寒冷期也不是南北大分裂的主要原因,故B選項錯誤;明清兩朝的興衰是政治、經濟、民族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故C選項錯誤。故選D。點睛:本題屬于數據分析類選擇題,解題的方法一般是:區(qū)分時空范圍和階段、提取各個階段不同的數據進行對比和歸納,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結論和規(guī)律,例如,兩宋時期的氣候寒冷的數據密集,結合經濟重心南移的知識即可判斷。29、D【解析】
材料涉及唐、宋科舉制考試內容變化,對于社會各種人才的培養(yǎng)促進作用。宋代在醫(yī)學、算學方面更加重視內部考試,這樣的選拔方式體現了專業(yè)內部競爭,有助于科技人才培養(yǎng),D正確;材料未涉及中央與地方,尤其未提及把用人權從地方收到中央,排除A;選官途徑一般指,科舉、恩蔭等方式,是學校外的選拔,但是材料中強調的是學校內的選拔,排除B;材料未提及文、武用人比例及官職高低等數據,不能體現以文治國理念,而且醫(yī)學、算學屬于技術人才,排除C。30、B【解析】
從時間1872到1875年可以看出中國此時正在進行洋務運動,根據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是為了維護清朝統(tǒng)治的一場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題干中“他們每3個月要學習14天《孝經》和圣諭”可以看出清政府派遣留學生的宗旨是維護清朝統(tǒng)治,故B正確;清政府派遣留學生的宗旨是維護清朝統(tǒng)治,A不是清政府派遣留學生的宗旨,排除;清政府派遣留學生去國外學習西方科技,宗旨是維護清朝統(tǒng)治,并非宣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加強中外友好往來,排除CD。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差異:前期主要是社會力量主動,官民合作,清末是政府主導;前期防疫措施呈零散性(不系統(tǒng))偶然性特征,清末逐步建立起完備的衛(wèi)生防疫制度(創(chuàng)建專業(yè)的衛(wèi)生機構、頒布防疫法律規(guī)章);前期防御措施迷信色彩濃厚,清末注重預防,專業(yè)性和科學性增強;前期以地方區(qū)域自我防治為主,清末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原因:中外聯系日益密切;社會變革的推動;西方先進技術和制度的傳入;近代科學知識的普及;政府社會治理意識和能力增強。(2)原因:黨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地方政府和基層干部有力的貫徹執(zhí)行;群眾的積極參與;實行現代防疫措施,發(fā)揮了體制優(yōu)勢。意義: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遏制了疫病的流行,減少了人口死亡);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機制;增強了人民的防疫意識;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鞏固了政權(夯實了黨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贏得了人民的擁護);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為以后疫病防控提供了借鑒?!窘馕觥?/p>
(1)差異:根據材料一“以鄉(xiāng)賢為主導的地方紳富集團和民間社會慈善機構為主的社會力量對瘟疫的救療要積極主動的多,他們與官府合作興辦專門治療疾疫的醫(yī)藥局,在夏秋時施醫(yī)送藥”可知前期主要是社會力量主動,官民合作;根據材料二“中國第一個區(qū)域性防疫機構”“全國制度性衛(wèi)生行政起步”等可知清末是政府主導;根據材料一“政府將應對疫災視為荒政的一部分,設立施醫(yī)局。施醫(yī)送藥,但僅是臨時臨事的偶然之舉”表明前期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根據材料二“中國第一個區(qū)域性防疫機構”“全國制度性衛(wèi)生行政起步”“全國第一部全國性防疫法規(guī)”清末逐步建立起完備的衛(wèi)生防疫制度;根據材料一“由于科學落后,地方社會也常常舉行‘迎神賽會’、‘年終度歲’等集體的祈神活動?!北砻髑捌诜烙胧┟孕派蕽夂瘢鶕牧隙热菘芍迥┳⒅仡A防,專業(yè)性和科學性增強;據材料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會議”可總結出前期以地方區(qū)域自我防治為主,清末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原因:根據材料在清末學習西方建立的一系列防疫的法規(guī)和機構,表明中外聯系日益密切;還可以從社會變革的推動;西方先進技術和制度的傳入;近代科學知識的普及;政府社會治理意識和能力增強等方面分析回答。(2)原因:根據材料三“建國初期黨和國家面對各種嚴重流行的疫病,把衛(wèi)生、防疫和一般醫(yī)療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加強領導,發(fā)動群眾,配合生產,深入宣傳,努力把這項工作做好?!笨芍?/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天津市和平區(qū)匯文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地理試題(含答案)
- 浙江省杭州蕭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中檢測卷 六年級下冊科學
- 上半年銷售工作總結
- 四年級數學(簡便運算)計算題專項練習與答案
- 2022年初級《銀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與綜合能力》考試題庫(核心題版)
- 《創(chuàng)意案填寫說明》課件
- 2022《創(chuàng)新設計》高考歷史江蘇專用二輪專題復習:專題一-中外古代文明的演進-專題提升練(一)
- 【名師一號】2021年新課標版物理選修3-5-雙基限時練12-原子結構
- 《典型案例分析圖》課件
- 【醫(yī)療】急診預檢分診專家共識課件
- 國家開放大學《西方經濟學》復習題庫及參考答案
- 北京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套課件
- 中國近代史綱要(完整版)
- 修井緊急情況的處理措施應急方案
- 智能座艙市場與技術發(fā)展趨勢研究白皮書課件
- 中級無機化學答案版
- 7、主要施工管理計劃
- 潛水泵安裝方案73853
- 安全操作規(guī)程(供參考)(公示牌)
- 2022年公司出納個人年度工作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