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考證質(zhì)疑_第1頁
曹雪芹考證質(zhì)疑_第2頁
曹雪芹考證質(zhì)疑_第3頁
曹雪芹考證質(zhì)疑_第4頁
曹雪芹考證質(zhì)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曹雪芹考證質(zhì)疑曹雪芹考證質(zhì)疑朱光東自胡適考證以來,曹雪芹是作者的觀點占了主導(dǎo)地位。

但是,胡適關(guān)于曹雪芹的考證,以及紅樓夢是曹雪芹自傳的觀點,完全經(jīng)不起推敲。

單是一句鬢如刀裁,就完全可以推翻胡適所有的考證。

因為所謂的旗人曹雪芹,是不可能有鬢如刀裁經(jīng)歷的。

此外,作品思想的敏感性,決定了作者不可能署名。

梁恭辰在《北東園筆錄》中記載:

滿洲玉研農(nóng)先生(麟),家大人座主也,嘗語家大人曰:

《紅樓夢》一書其稍有識者,無不以此書為誣蔑我滿人,可恥可恨。

那繹堂先生亦極言:

《紅樓夢》一書為邪說诐行之尤,無非蹧蹋旗人,實堪痛恨。

我擬奏請通行禁絕,又恐立言不能得體,是以隱忍未行。

①徐珂也說:

或曰:

是書實國初文人抱民族之痛,無可發(fā)泄,遂以極哀艷極繁華之筆為之,欲導(dǎo)滿人奢侈而復(fù)其國祚者。

②①一栗編:

《古典文學(xué)研究匯編紅樓夢資料匯編》下冊,第366367頁。

中華書局。

1964年1月版。

②一栗編:

《古典文學(xué)研究匯編紅樓夢資料匯編》下冊,第424425頁。

中華書局。

1964年1月版。

如果朝廷也象玉研農(nóng)、徐珂等人一樣,認為作品蹧蹋旗人,那么作者豈不招致滅門之災(zāi)?所以在那血雨腥風(fēng)的文字獄時代,作者絕無署名的道理。

那么自胡適以來關(guān)于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的考證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關(guān)于曹雪芹的考證是一個建立在殘缺不全而又互相矛盾證據(jù)上的、在邏輯上又不嚴謹?shù)目甲C,是不可靠的,必須予以推倒。

邏輯證明的一個基本規(guī)則是,證明所用的論據(jù)必須是毫無疑問是真實的。

但是,關(guān)于曹雪芹考證所用的論據(jù),沒有一條符合這一條件。

一、二敦等人的記載不足為憑在關(guān)于曹雪芹的考證中,敦誠、敦敏的記載是核心證據(jù)。

其中主要證據(jù)有以下幾條。

敦誠《寄懷曹雪芹沾》寫道:

少陵昔贈曹將軍,曾曰魏武之子孫。

君又無乃將軍后,于今環(huán)堵蓬蒿屯。

揚州舊夢久已覺(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且著臨邛犢鼻裈。

(《四松堂集》抄本)《挽曹雪芹》寫道:

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fēng)昨日拂銘旌。

腸回故壟孤兒泣(前數(shù)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淚迸荒天寡婦聲。

(《鷦鷯庵雜記》抄本)《挽曹雪芹甲申》寫道:

四十年華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誰銘?孤兒渺漠魂應(yīng)逐(前數(shù)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新婦飄零目豈瞑?(《四松堂集》抄本)但是,依據(jù)上述記載,不能得出二敦認識的曹雪芹就是紅樓夢作者的結(jié)論。

1、二敦記載與書中和脂批提供的作者情況不符。

從二敦詩文記載來中,敦誠、敦敏認識曹雪芹。

但是,他們從沒有說過曹雪芹作紅樓夢。

敦誠詩文中的夾注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是后人加的,因為曹寅赴任時曹雪芹還沒出生。

因此二敦也沒有說過曹雪芹是曹寅之后。

不僅如此,二敦提供的曹雪芹的資料,與書中和脂批提到的作者的情況不符。

(1)、與作者經(jīng)歷和年齡不符。

作者自云:

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guī)談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

也就是說,書中故事與作者經(jīng)歷有關(guān)。

大量脂批也說明這一點。

如第十八回在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shù)千字在腹內(nèi)了旁,庚辰側(cè)批曰:

批書人領(lǐng)過此教,故批至此竟放聲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為廢人耶?在賈妃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里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淚旁,庚辰眉批曰:

非經(jīng)歷過如何寫得出!壬午春。

第十三回甲戌眉批曰:

舊族后輩受此五病者頗多,余家更甚。

三十年前事見書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淚盈面。

這些說明,故事與作者的經(jīng)歷和家世有關(guān)。

但是,胡適考證的曹雪芹,幼年時即被抄家,根本不可能有與作者類似的經(jīng)歷。

因此很難解釋書中的自傳性質(zhì)。

年齡不符。

書中說故事是作者半生潦倒的懺悔錄。

因此,作者開始創(chuàng)作的時間應(yīng)該在四十歲左右。

而二敦記載的曹雪芹只活了四十歲,那么增刪十年,《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誕生后曹雪芹又活了八年,所以曹雪芹開始創(chuàng)作時只有二十歲左右。

一個二十多歲的人,是不應(yīng)自稱半生的。

第十三回甲戌眉批曰:

舊族后輩受此五病者頗多,余家更甚。

三十年前事見書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淚盈面。

也就是說,從故事發(fā)生到完成作品,相距三十年。

而作品最晚應(yīng)完成于1752年左右,1752年前推三十年是1722年。

按曹雪芹四十歲卒于1762年算,1722年他剛出生,不可能經(jīng)歷過三十年前的事。

因此,一個只活四十歲的曹雪芹根本沒有寫作紅樓夢所需要的時間和經(jīng)歷。

紅樓夢被考證派看作曹雪芹的自傳,曹家被看作賈府的原型。

但曹家與賈府沒有什么相似之處。

如賈府的先祖是寧榮二公,在清初就貴為公爵,是奴隸主;而曹家出身卑賤,是包衣奴才(奴隸);賈府生活在京城,而曹家顯赫于南京;一個奴才的媳婦出殯,王公貴族不可能為她設(shè)路祭,因此秦可卿出殯的場面與曹家的地位不符;曹家沒人作貴妃,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元春省親的故事,如此等等。

總之,曹家與賈府沒有什么相同之處。

曹家接駕四次歷來被當(dāng)作曹家是賈府原型的硬證。

但是,書中的賈府并沒有接過駕。

書中寫道:

趙嬤嬤道:

噯喲喲,那可是千載希逢的!那時候我才記事兒,咱們賈府正在姑蘇揚州一帶監(jiān)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預(yù)備接駕一次,把銀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說起來鳳姐忙接道:

我們王府也預(yù)備過一次。

那時候我爺爺單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凡有的外國人來,都是我們家養(yǎng)活。

粵、閩、滇、浙所有的洋船貨物都是我們家的。

趙嬤嬤道:

那是誰不知道的?如今還有個口號兒呢,說東海少了白玉床,龍王來請江南王,這說的就是奶奶府上了。

還有如今現(xiàn)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

別講銀子成了土泥,這里說賈府和王府只是預(yù)備接駕一次,實際并沒有接。

接駕四次的是甄家而非賈家。

因此,要說故事原型,接過駕的曹家倒可能是甄家的原型,而不可能是只準備接駕而實際沒有接過駕的賈府的原型。

因此,認為曹雪芹是作者,無法把曹家家事與賈府接上榫。

如果認為作品僅僅是一部虛構(gòu)的小說,就無法解釋脂批透露的故事的記實性。

可見認為曹雪芹是作者無法對作品進行合理解釋,因而是難于站住腳的。

(2)、去世原因不符。

敦誠在兩首《挽曹雪芹》中寫道:

腸回故壟孤兒泣(前數(shù)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淚迸荒天寡婦聲。

孤兒渺漠魂應(yīng)逐(前數(shù)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新婦飄零目豈瞑?明確地說曹雪芹是突然于前數(shù)月因子殤感傷成疾而亡。

而據(jù)脂批記載: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

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

余??耷郏瑴I亦待盡。

明確地說曹雪芹因創(chuàng)作紅樓夢淚盡而亡,是長期悲傷和勞累的結(jié)果,不是因為突然的子殤。

因此,二敦提到的曹雪芹與紅樓夢書里提到的曹雪芹去世原因不一致。

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二敦和脂批提到的曹雪芹是同一個人。

(3)、去世時間不符。

脂批記載的曹雪芹卒于壬午除夕,而敦誠《挽曹雪芹(甲申)》作于甲申年,并且明確地說曹雪芹是前數(shù)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而亡。

因此敦誠記載的曹雪芹死亡時間的上限是癸未年下半年,下限是甲申年,而不可能是壬午除夕。

由于批書人和敦誠與他們所認識的曹雪芹都關(guān)系密切,而敦誠的記錄又很具體(前數(shù)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而亡),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他們的記錄有誤。

因此,根據(jù)二敦的記載,我們無法得出曹雪芹是作者、曹雪芹是曹寅之后的結(jié)論。

至于張宜泉,也只提到曹雪芹其人,沒有說他是紅樓夢作者和曹寅之孫。

因此,張宜泉的詩文不能作為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和曹寅之孫的證據(jù)。

二、明義、永忠的記載不可靠除了二敦的記載之外,永忠、明義的記載也是重要的依據(jù)。

其中明義在《題紅樓夢》中說:

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fēng)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

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

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余見其鈔本焉。

(《綠煙瑣窗集》抄本)永忠在《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姓曹》中寫道:

傳神文筆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淚流。

可恨同時不相識,幾回掩卷哭曹侯。

(《延芬室稿》稿本)永忠、明義沒有說自己認識曹雪芹,所以他們的記載不是直接證據(jù),其可靠性需要證明。

人們認為,永忠、明義與二敦是親戚朋友關(guān)系,是一個圈子的人,所以明義可能認識曹雪芹,或永忠、明義的說法可能來自二敦,因此他們的說法是可靠的。

我們姑且把這一論證稱為圈子論。

但從明義、永忠的記載來看,圈子論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從明義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的記載來看,明義對曹雪芹的了解是不可靠的。

因為隨園從來就不是曹家家產(chǎn)。

既然明義的信息來源不可靠,我們就不能相信他的其他記載如其先人為江寧織府等是可靠的。

其次,從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余見其鈔本焉來看,明義是在作品流傳一段時間以后才看到作品的。

因為在作品剛問世時,是不存在其書未傳問題的。

只有在作品問世一段時間以后,才會出現(xiàn)其書未傳的情況。

這說明明義不認識曹雪芹,他看到的紅樓夢也不是來自二敦,因為如果他認識曹雪芹,或他看到的紅樓夢來自二敦,他就應(yīng)該象脂硯齋等人一樣看到作品的手稿,或在作品問世的第一時間看到作品,而不是在作品流傳一段時間以后才看到鈔本。

再次,從永忠不認識曹雪芹(可恨同時不相識)來看,他的記載也不是來自二敦。

因為甲戌本問世后,如果二敦筆下的曹雪芹就是作者,那么作品必然首先在二敦的圈子流傳,而作為二敦圈子里的人,永忠應(yīng)該在第一時間看到作品并且認識作者。

而永忠在甲戌本問世后曹雪芹去世前的近十年時間里,居然不認識曹雪芹。

所以情況只能是:

二敦認識的曹雪芹不是紅樓夢作者,所以永忠雖然與二敦有來往,但并不因此看到紅樓夢和認識作者。

他的記載另有來源,而不是來自二敦。

所以說圈子論不能成立,沒有任何證據(jù)能證明明義、永忠的記載來自二敦。

此外,袁枚的記載更不可靠。

因為他離二敦更遠,無法證明其記載的來源。

袁枚生于1716年,卒于1791年,與二敦記載的曹雪芹是同時代人。

但他卻說雪芹者,曹練亭織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說明他對作者的了解也是道聽途說來的,是不可靠的。

綜上所述,沒有一條證據(jù)能作為直接證據(jù)明確無誤地證明曹雪芹是作者和曹寅之后。

整個考證是一種循環(huán)證明,即以有待證明的東西來進行證明。

因為二敦沒有說過曹雪芹是作者,所以二敦認識的曹雪芹是否作者是有待證明的。

但這一有待證明的東西卻被用來證明永忠、明義關(guān)于曹雪芹是作者的記載的可靠性。

同時,永忠、明義關(guān)于曹雪芹是作者的記載的可靠性是有待證明的,但卻被用來證明二敦認識的曹雪芹就是作者。

因此,關(guān)于曹雪芹的考證違反了邏輯證明的原則,純粹是一個循環(huán)論證,是不能成了的。

既然二敦等人的記載不能作為曹雪芹是作者的證據(jù),那么余謂雪芹撰此書等脂批能否作為證據(jù)?回答也是否定的。

因為書中和脂批提到的曹雪芹,可能與脂硯齋等一樣,是一個假名。

因此用脂批作證據(jù)是不科學(xué)的。

對此脂批作了暗示:

若云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

后文如此者不少。

這正是作者用畫家煙云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

也就是說,所謂雪芹披閱增刪不過是作者的狡猾之筆,是文字獄時代的障眼法。

曹雪芹既不可能是作者,也不可能是增刪者,而只能是一個蒙敝朝廷的假名。

對于關(guān)于曹雪芹的考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提出質(zhì)疑。

張貽柱先生指出:

凡是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曹雪芹是在悼紅軒中將空空道人抄寫來的石頭記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書中人物,而這個曹雪芹也僅僅只在書中的前后各出現(xiàn)過一次。

最先與曹雪芹同時出現(xiàn)在書中的人物除了空空道人,還有一個孔梅溪(恐沒戲),然后就是曹雪芹了。

從字面上來看,書中開頭所謂的空空道人也罷,孔梅溪也罷,書中的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村)乃至英蓮(應(yīng)憐)、賈寶玉、林黛玉等等,都是或取諧音,或取隱意而虛擬的書中人物。

《紅樓夢》書中有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名言,這句話所闡明的道理很簡單,當(dāng)把假的當(dāng)成真的之后,真的也就是假的了。

由此看來,在通篇書中全部是虛擬名字的情況下,作者單獨把其真實名字寫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③張貽柱還指出:

在清代乃至清代以前,中國人對自己的姓氏名字及祖先的名字是非常講究避諱的。

以致中國的古人們特別為此制定了相關(guān)的避諱規(guī)則和行為準則,在中國歷史上,就出現(xiàn)過因避諱而引起的一些掌故和笑話,如李賀因父親名李晉而不能考進士,田登因登字與燈字同音而下令將上元節(jié)放燈三日改成放火三日。

在《紅樓夢》書中,作者也寫到了僅五歲的林黛玉在讀書時,凡敏字皆念作密字,寫字遇著敏字,亦減一二筆。

即為其母親的名字避諱。

此外還寫到怡紅院里的丫鬟紅玉因為與寶二爺重了名,如今改作小紅了。

這樣看來,《紅樓夢》書中對中國自古沿用的避諱現(xiàn)象還是揭示得比較全面的。

作為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作者,由③見《怡然軒》網(wǎng)站(),試解紅樓味欄目,曹雪芹是抄寫勤借代的簡單道理一文。

下同。

于對避諱的社會現(xiàn)象耳濡目染,最起碼的避諱觀念必然是根深蒂固的,是不可能對自己和自己祖先的名字進行輕易侮辱和糟蹋的。

但是,作者卻通過賈雨村之口,竟對一個根本不影響本書故事情節(jié),可有可無的曹操點名大罵!很多人都知道,在一些紅學(xué)家們找來的有關(guān)曹雪芹的考證資料中,有個叫敦誠的人就曾經(jīng)寫過一首《寄懷曹雪芹》的詩,并在詩中大肆奉承曹雪芹是魏武之子孫。

由此看來,如果這部書真如胡適們所說是曹雪芹所著,那么,這個素以魏武子孫而自豪的人,竟然如此無知地與自己筆下的林黛玉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此不近人情地痛罵自己的祖先,不能不說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在《紅樓夢》這部書中,以甄代真,以賈代假,以雪代薛,是該書的基本特色。

如豐年好大雪、菱花空對雪澌澌等等,指的就是薛家。

然而在作者的筆下,這一家姓薛的人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如薛寶釵不擇手段獲得賈母、王夫人的歡心,鳩占鵲巢與寶玉成了親,最后落了個被寶玉拋棄而廝守空房;薛姨媽則王婆賣瓜地在賈母、王夫人面前百般吹噓她女兒如何如何好,一直存心拆開黛玉和寶玉的結(jié)合,是這部書中最為險詐的人物之一;至于呆霸王薛蟠的那副橫行霸道、不學(xué)無術(shù)的地痞嘴臉,就更加不用說了。

作者不但在書中讓這般薛家人把曹雪芹名字中的雪字予以玷污,還謅出一個賈府里草字頭族輩中一個最最不要臉,比賈府族中草字輩里其他任何人都卑鄙無恥的賈芹來,拿雪芹的芹字再來一通開涮。

這個賈芹領(lǐng)著一班小女道士、小尼姑到水月庵去進行管理,本是賈璉,其實是鳳姐徇私對他的特別關(guān)照,這樣的好差事是賈府族中其他人做夢也想不到的。

可是,這個賈芹并不是對這些道士尼姑們進行正經(jīng)的管理,而是和她們飲酒作樂,聚眾賭博,無所不為。

到了過年,一些沒有固定收入的族中子弟到寧府領(lǐng)取年物時,賈芹也去冒領(lǐng),被賈珍狠狠地痛罵了一頓。

賈珍罵他穿戴這樣花俏,在家廟里聚匪類賭錢,養(yǎng)老婆小子,還來領(lǐng)本是發(fā)給那些閑著沒差事的人過年的年貨,真是太也貪了!后來,這賈芹居然與那些小尼姑、女道士更加胡鬧起來,最終被人寫了一首西貝草斤年紀輕,水月庵里管尼僧。

一個男人多少女,窩娼聚賭是陶情。

不肖子弟來辦事,榮國府內(nèi)出新聞的打油詩貼在了榮府的大門口,把個政老爺氣得要死。

這樣說來,胡適們所認定的《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在作踐雪字的同時,更把一個芹字拆開,并將此編出一段打油詩冠在這不肖子弟賈芹身上,把其名字與薛蟠、賈芹等不肖子弟們資源共享,這樣的事,在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學(xué)作品中,或在中國所有的文學(xué)家中,恐怕是再也找不出來的。

試想,如果這部書的作者真的就是曹雪芹,他既然能寫出洋洋大觀近百萬字的偉大著作,卻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分享給如此不肖的薛蟠們和賈芹?這是怎么也說不過去的。

為了證明《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以胡適為首的新紅學(xué)大師們反復(fù)拿出一個自認為很有說服力的證據(jù),這就是胡適在發(fā)現(xiàn)了庚辰本后寫的跋文中(《胡適近著》第一集)的說法:

此本有一處注語最可證明曹雪芹是無疑的《紅樓夢》作者。

第五十二回末頁寫晴雯補裘時:

只聽自鳴鐘已敲了四下。

下有雙行小注云:

按:

四下乃寅正初刻。

寅此樣寫法,避諱也。

雪芹是曹寅的孫子,所以避諱寅字。

此注各本皆已刪去,賴有此本獨存,使我們知道此書作者確是曹寅的孫子。

引用這一說法證明《紅樓夢》作者確是曹雪芹的,還見于馮其庸、李廣柏先生合著的《紅樓夢概論》一書。

該書還把這層意思以寅字的避諱為題,開辟出一個專門的小段落,以體現(xiàn)這個證據(jù)的重要。

馮、李二位先生在書中著重指出:

這無異又是在書里藏下了一個曹家和雪芹自己的特殊標記。

令人遺憾的是,胡適乃至馮其庸等人僅僅將書中把寅正初刻寫成自鳴鐘敲了四下,就認為這是曹寅的孫子曹雪芹有意識地要在書中為他祖父避諱,以此作為最可證明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的有力證據(jù),只是這個證據(jù)的力度實在太單薄了。

更何況這一證據(jù)的來源本身,即庚辰本就是被許多紅學(xué)家認為是部自相矛盾、謬誤百出的本子,就連馮其庸先生也認為這個本子甚至錯亂得不可卒讀。

反過來說,胡適、馮其庸、李廣柏等先生找來的這個證據(jù),不但為曹寅的孫子曹雪芹避諱證明不出任何名堂,反而捅出了這個曹雪芹在為其祖父及祖宗避諱方面有悖社會常情的大漏洞,徹底暴露出曹雪芹與《紅樓夢》并無關(guān)系的馬腳。

比如就在二十六回書中,薛蟠在與寶玉、詹光、程日興,還有唱曲兒的好幾個人喝酒作樂時,薛蟠為了賣弄自己見到一張春宮,從而夸一個叫做庚黃的人畫得著實好。

寶玉聽了,想了半天,不覺笑將起來,并糾正薛蟠所說的庚黃原來是唐寅兩個字。

薛蟠原為賣弄自己見多識廣,反而出了丑,只覺沒意思,便自己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笑道:

誰知他糖銀果銀的!此外,書中對曹寅的父親曹璽的名字也進行了同樣莫名其妙的踐踏和褻瀆。

從而進一步說明了胡適們關(guān)于《紅樓夢》的著者是曹雪芹說法的蒼白無力。

據(jù)胡適等紅學(xué)家們介紹,曹璽,字完璧,因政績顯著,深受康熙器重。

被康熙陛見時,受到過賜蟒服,加一品,御書敬慎扁額的殊榮。

另據(jù)奉寬先生《蘭墅文存與石頭記》文中稱:

曹璽,原名爾玉,弟名爾正,璽以詔旨筆誤更名。

他在這里說得很明白,爾玉是因為下詔書時,圣上把爾玉兩個字相連在了一起,這是因為古人寫字俱是豎著直行寫而造成的,于是曹璽大人就奉旨而行,把自己的名字將錯就錯地改名為曹璽了。

因此,奉寬先生發(fā)表議論說:

雪芹作《石頭記》虛構(gòu)寶黛諸名,是以曾祖之名為狎褻筆墨,雖風(fēng)流疏放,恐亦不能如是,豈既已更名,便不諱乎?此疑不能釋也。

其實,作者在書中除了虛構(gòu)出寶玉、黛玉、妙玉、紅玉、若玉、蔣玉菡以曾祖之名為狎褻筆墨外,還在二十七回書中借鳳姐之口,對凡是名字帶玉的人(這里沒有必要把爾玉大人排除在外)通通譏諷了一番。

當(dāng)鳳姐得知寶玉房里的丫鬟小紅原來也叫紅玉,因為避寶玉諱,重了寶二爺,如今只叫小紅了時,鳳姐聽說將眉一皺,把頭一回,說道:

討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如果《紅樓夢》真如胡適先生說的是曹寅的孫子曹雪芹所寫,那么作者的這般寫法,也許連所有的考證派紅學(xué)家也說不清這個曹雪芹所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了。

就如奉寬先生說的,雪芹的文章寫得再好,也不該把自己曾祖的名字如此狎褻??!就如前文所說,在作者的筆下,連一個當(dāng)時年僅五歲的林黛玉還懂得處處為其母親避諱呢。

我們即使退十步乃至退一百步來說,這個曹寅的孫子曹雪芹并不知道其曾祖原來叫爾玉,只知道叫曹璽,但要是按照《紅樓夢》書中賈府人的命名特色,文字部首為一輩,玉字部首為一輩,草字頭部為一輩,從詞義上來說,這個璽字也是和賈珍的珍字等為同一個玉部首的字,這樣看來,這個曹寅的孫子曹雪芹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把一輩亂七八糟的賈珍、賈璉、賈環(huán)之流,和自己的曾祖混為同一個玉字部首的輩份之中呢!曹雪芹又怎能違背最起碼的社會常識和倫理觀念,把自己的祖先曹璽進行如此不堪的侮辱和狎褻呢!謝志堅先生指出:

據(jù)現(xiàn)有史料中關(guān)于曹寅一族的歷史記載,自曹寅以下一族的成員有十二人:

十二世的曹寅、曹荃(宣)、曹宜,屬宀(寶)字輩;十三世的曹裈、曹裈、曹頎、曹順、曹顏、曹(左由右頁)、曹桑額、曹驥,屬頁字輩;十四世的天佑(裈)當(dāng)屬天字輩,或亻(人)字輩或衤(衣)字輩。

不但在曹寅的子侄輩(十三世)的成員中沒有曹雪芹名字,連曹寅的孫子輩也僅有曹天佑一人。

就是在按輩份取名的曹寅后代中,也不見有取名與曹雪芹(或沾、芹圃、芹溪)名字同一字、或同偏旁部首的雨字、囗字、氵(水)、艸(草)字輩。

值得注意的是,始終沒有發(fā)現(xiàn)曹雪芹親屬以及清代官方檔案中,有能證實曹寅孫子曹雪芹存在的第一手直接證據(jù)。

胡適等人所謂的曹寅孫子曹雪芹查無實據(jù),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有人假定出一個族譜遺漏說,那也應(yīng)該有遺漏了曹雪芹這一個人的事實依據(jù)。

如果僅猜測就斷定是族譜遺漏了曹雪芹,豈不是在無中生有。

胡適沒有去考證曹雪芹是曹寅孫子存在的客觀事實性,只是在不知道曹寅后代中是否有曹雪芹這個人存在(也就是假設(shè)曹雪芹是曹寅后代)的情況下,在清代人所留下的詩文之間進行核對,胡適甚至還推測出曹雪芹是曹裈的兒子。

與其說胡適是在考證,還不如說是在核實曹雪芹究竟是曹寅的兒子,還是曹寅的孫子。

事實上連考證過曹雪芹是曹寅孫子的專家、學(xué)者,至今也沒有考證出這個曹孫曹雪芹的親生父親是誰。

曹孫曹雪芹是個子虛烏有的、并不存在的人,這是客觀事實。

胡適開創(chuàng)的新紅學(xué)派捕風(fēng)捉影,從并不是第一手直接證據(jù)的清代人詩文中引來片言只語,硬說曹雪芹是曹寅孫子,曹雪芹是《紅樓夢》作者。

花了近一個世紀時間的考證查了曹氏宗譜、查了曹寅的家族歷史、查了生活在北京的曹雪芹,沒有獲得那怕是一個字的第一手直接證據(jù),根本證實不了清代人詩文中的片言只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