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子》四章文學常識、挖空與閱讀等訓練(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考點:1.文學常識2.經典語句賞析3.挖空訓練(給加點字注釋)4.根據(jù)語境默寫5.課內外閱讀結合題【考點解讀】一、文學常識文學常識1.了解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fā)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了解老子思想老子的思想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談宇宙問題。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怎么構成的?第二個層次談政治問題,談社會問題。理想社會是什么樣子的?理想的政治是什么樣子的?人類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生活?人類應該以什么樣的秩序來生活?第三個層次:談人生智慧。談為人處世,人生哲學。(1)政治思想:老子在《道德經》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無為”思想。老子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欲”,設想要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老子崇尚“無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是當時較為先進的思想之一。(2)哲學思想: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道):事物本身的內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tǒng)一體。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3.了解《老子》《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1章。《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暗隆笔恰暗馈痹趥惓nI域的發(fā)展與表現(xiàn)?!暗馈迸c“法”在規(guī)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胺ā睉Хㄗ匀恢?,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fā)揮其作用?!娟P于《老子》】關令尹見老子出關,強留之著書。(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即,我知道你要隱居了,要出關而去了,要離開我們了,但是在您走這前,請勉強委屈一下,把您的思想留下來。)據(jù)考證,《老子》一書并非老子自著而成于后學之手。就如《論語》為孔子語錄,《老子》大體也薈萃了老子的語錄,并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今存《老子》共八十一篇,上篇三十七章,稱《道經》;下篇四十四章,稱《德經》,故《老子》又稱《道德經》?!啊独献印诽接懙氖切畹男味蠈W問題”,“老子哲學的理論基礎是“道’,在探索宇宙原始,追尋萬物本源時,并未忘懷現(xiàn)實人生?!薄独献印肺迩а?,文約而意豐。其文談玄論道,義蘊深邃,具有較完整的思想體系。老子學說的精髓是辯證法思想。本課節(jié)選的這四章內容集中展現(xiàn)了《老子》一書對社會人生問題的辯證思考?!兜赖陆洝肺谋疽哉軐W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兜赖陆洝分黝}思想為“道法自然”?!暗婪ㄗ匀弧笔恰兜赖陆洝分欣献铀枷氲木A?!暗馈弊鳛椤兜赖陆洝分凶畛橄蟮母拍罘懂牐翘斓厝f物生成的動力源?!暗隆笔恰暗馈痹趥惓nI域的發(fā)展與表現(xiàn)?!暗馈迸c“法”在規(guī)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胺ā睉Хㄗ匀恢溃诒孀C的反向轉化之中發(fā)揮其作用。【《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暗馈弊鳛椤兜赖陆洝分凶畛橄蟮母拍罘懂牐翘斓厝f物生成的動力源?!暗隆笔恰暗馈痹趥惓nI域的發(fā)展與表現(xiàn)?!暗馈迸c“法”在規(guī)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胺ā睉Хㄗ匀恢?,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fā)揮其作用?!尽兜赖陆洝放e例】“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二章)“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三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四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五十八章)?!暗溃傻?,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章)“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三十九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五十八章)“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六十三章)?!拔迳?,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心妨”(十二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四十一章)?!吧仙迫羲评f物而不爭”(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擬人化,贊頌得道者的高貴品質。)“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七十四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少私寡欲”(十九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七十八章)、“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救宓阑パa】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既以天下為己任,銳意進取,建功立業(yè),又超然通達,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統(tǒng)治者的治國之術——以民為本+安人寧國。儒道兼修,互補為用,實在是一種較理想的人生。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有些事情積極,有些事情消極;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yè),同時又給自己留下足夠的精神空間。中國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往往以儒道互補作為自己的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儒道互補仍將為今天和未來的人們提供一種積極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學,人們將從其中獲得教益。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教授曾說:儒家是糧食店,道家是藥店,佛家是百貨店。蒙牛創(chuàng)始人牛根生說,儒家是拿得起、佛家是放得下、道家是想得開。儒家講擔當,佛家講放下。哲學【辯證法】辯證法即概括性的二分法。這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老子初步認識到事物普遍具有許多矛盾的對立項,如美惡(丑)、有無、難易等,而且這些對立項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另外,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還有相互轉化的趨勢。比如“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就點明了“自見”與“不自見”、“自是”與“不自是”、“自伐”與“不自伐”、“自矜”與“不自矜”之間的矛盾轉換。寫作背景據(jù)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在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的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究底,對知識非常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老子經常觀察日月星辰,思考天為何物,以致經常睡不著覺。后來,商容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這段經歷,使老子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也使他遠近聞名。老子生活于春秋時期,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周朝式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殘酷的戰(zhàn)爭讓老子目睹了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室史,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國安民的主張?!独献印芬粫龅膬热荼惴从沉怂乃枷牒椭鲝垺6?、經典語句賞析第1段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問題1第十一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答案談“無”的功用,闡述了“有”和“無”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的關系。問題2探究第十一章的“有”“無”?答案“有”和“無”是對立統(tǒng)一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盁o”讓“有”發(fā)揮作用。正如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車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備器皿的作用;有了門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用。第2段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第二十四章)問題1探究第二十四章的主要內容。答案闡述“有道者不會彰顯自我”的道理。問題2這一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答案順道而行,不自己妄為。急躁冒進、自我炫耀的行為都會導致失敗,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政策也同樣不會取得相應的成果,老子告誡人們?yōu)槿藨t恭謹慎,為政應溫和柔順,只有腳踏實地,不自以為是,不好高騖遠,以一顆平常心去去面對,方可長久。第3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問題1第三十三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答案強調人要“自知”“自勝”“知足”“強行”,加強自我修養(yǎng)。問題2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三十三章)《老子》答案“知人”與“自知”、“勝人”與“自勝”兩組句子中,每組的后一句在語意上都重于前一句。老子認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般人的毛病恰恰是不自知和不能戰(zhàn)勝自我。即“自知”比“知人”難,“自勝”比“勝人”難。解析大意是說:了解別人的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圣明的。戰(zhàn)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強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的,堅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的人。占有而不喪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記的人才是長壽的?!爸恕迸c“自知”、“勝人”與“自勝”兩組句子中,后一句內容從語意的角度都要重于前一種,老子認為很多人不自知,不能自勝。第4段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問題1第六十四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答案告誡人們要始終保持慎重,要依靠自然規(guī)律,要有堅定的毅力,耐心地、一點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時,引出“無為而治”思想的具體做法。問題2這一章包含了幾層意思?答案一層:我們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狀態(tài),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繆。二層:高遠目標完成于點滴積累。三層:做事要慎終如始,持之以恒。四層: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妄為?!究碱}示例】一、挖空訓練(給加點字注釋)【1】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埏(shān)()埴(zhí)()【埏埴:和泥(制作陶器)】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zhuì)()行(通“”,),物()或惡(wù)()之,故有道者不處()也。(第二十四章)【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死而不亡者壽: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長壽?!?。(第三十三章)【4】其安易持(),其未兆(名詞活用為動詞,)易謀(),其脆易泮(通“”,),其微易散。為(wéi)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細小的枝椏;毫毛的末端。比喻);九層之臺,起于累(léi)(通“”,)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執(zhí)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會失去?!?。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jī)()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動詞活用為名詞,)【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浚毁F(動詞意動用法,)難得之貨,學不學(動詞活用為名詞,)【學不學:學習常人所不學習的?!?,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一、挖空訓練(給加點字注釋)【答案】【1】三十輻共一轂(gǔ)(車輪的中心位置,與輻相接),當其無(車轂的中空處),有車之用。埏(shān)(揉和)埴(zhí)(黏土)【埏埴:和泥(制作陶器)】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ǒu)(門窗)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2】企(踮起腳跟)者(……的人/事/物)不立,跨(跨大步)者不行,自見(顯露)者不明,自是(正確)者不彰(彰顯)。自伐(自我夸耀)者無功,自矜(自我夸耀)者不長(長久)。其在道也,曰余食贅(zhuì)(贅瘤)行(通“形”,形體),物(人們)或惡(wù)(厭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為,做)也。(第二十四章)【3】知人(能認識到別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者智,自知者明(圣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剛強)。知足(安于自得,心生滿足)者富,強(qiǎng)行(勉強而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夠長久),死而不亡(朽壞,消亡)者壽【死而不亡者壽: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長壽。】。(第三十三章)【4】其安易持(持守),其未兆(名詞活用為動詞,顯露跡象)易謀(謀劃),其脆易泮(通“判”,分離),其微易散。為(wéi)之于未有(未發(fā)生,未形成),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細小的枝椏;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其細微的事物);九層之臺,起于累(léi)(通“蔂”,土筐)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動手去做的就會壞事),執(zhí)(把持)者失之【執(zhí)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會失去?!?。是以(因此)圣人無為(順應自然,不求有所作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jī)(接近)成而敗之。慎(謹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動詞活用為名詞,想要的東西)【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貴(動詞意動用法,把……當做珍貴的、珍視)難得之貨,學不學(動詞活用為名詞,所學的事物)【學不學:學習常人所不學習的。】,復(彌補、補救)眾人之所過(過錯),以輔萬物之自然(本來的狀態(tài))而不敢為(干預)。(第六十四章)二、根據(jù)語境默寫(一)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1.《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以車輪為例,形象說明“有”與“無”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1.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2.《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認為車的功用產生于車轂的中空處的句子是“,,”。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3.《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關于器皿的功用的看法是“,,”。
3.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4.《老子》第十一章中,以“器”為例,用“,,”三句說明了“有”與“無”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4.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5.《老子》第十一章中,總是提醒世人注意觀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視的一面。如通過觀察車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無”的意義,并得出“,”的結論。5.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第二十四章)1.《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以“,”為喻,引出“自見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來比喻急躁冒進,自我炫耀,反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3.《老子》二十四章中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用“,”作比喻,說明“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結果都是不好的,會使人們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4.《老子》四章中表明踮腳不能長久,跨不能走遠的辯證關系的句子是“,”。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5.《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說明自我展現(xiàn)不明智,自以為是不能顯露真本領的兩句是:“,”。5.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第三十三章)1.《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與“人貴有自知之明”表達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老子認為,人不但要了解別人,也要了解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認識別人叫作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的兩句是:“,?!?/p>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4.了解別人很重要,認識自己更難能可貴,在《老子》四章中表達這一意思的句子是“,”。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5.在老子看來,“知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更加重要,表現(xiàn)這一思想的句子是:“,。”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四)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1.《〈老子〉四章》中指出事物安然未變的時候容易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容易解決的句子是“,”。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2.《〈老子〉四章》中指出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事物細微的時候容易散失的句子是“,”。2.其脆易泮,其微易散。3.對于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老子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事物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的時候,比較容易處理。
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4.《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認為應在問題沒有發(fā)生時就提前應對,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4.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5.我們常說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綢繆,在《老子四章》里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認為解決問題應在沒有發(fā)生時就提前制止,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6.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7.事物的發(fā)展是從基礎開始的,無論多大的功業(yè)都要從基礎做起,對此,老子有過生動的比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8.《老子》第六十四章“,;,;,”,強調只有從小處開始積累,才能完成大事。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9.《老子》中體現(xiàn)了重視積累,積少成多這一思想的句子是:“,;,;,。”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0.李斯《諫逐客書》中說“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與《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的“,;,”有異曲同工之妙。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三、課內外閱讀結合題(一)《韓非子·喻老》與《老子》第二十四章——矛盾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楚莊王欲伐越,杜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倍抛釉唬骸俺加藁贾?,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①為盜于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蓖跄酥?。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北怡o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北怡o出。桓侯曰:“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本邮?,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被负畈粦1怡o出?;负钣植粣?。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本游迦?,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yī)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爭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從事焉。昔晉公子重耳出亡,過鄭,鄭君不禮。叔瞻諫曰:“此賢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積德。”鄭君不聽。叔瞻又諫曰:“不厚待之,不若殺之,無令有后患?!编嵕植宦?。及公子返晉邦,舉兵伐鄭,大破之,取八城焉。晉獻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宮之奇諫曰:“不可,唇亡而齒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晉滅虢,明日虞必隨之亡。”虞君不聽,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此二臣者皆爭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則叔瞻、宮之奇亦鄭、虞之扁鵲也,而二君不聽,故鄭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謀也?!保ü?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②材料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第二十四章)①莊蹻(qiáo):當時民間反對派首領。②《韓非子·喻老》出自《韓非子》,韓非子用二十五則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解釋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學思想有了具體可感的呈現(xiàn),在中國哲學史和訓詁學史上起著發(fā)凡起例的作用。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須加標點的標號寫在答題卡上。(
)愛A其B璧C而D假E之F道G晉H已I取J虢K還L反M滅N虞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則材料中加點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譯為“討伐”。B.“蚤”與《鴻門宴》中“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意思相同。C.過與《項脊軒志》中“大母過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D.假,意思為“借”,與《勸學》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莊王沒有認識到楚國兵弱政亂的狀況,而認為越國“政亂兵弱”,想要討伐越國,在杜子進諫后,放棄了自己的想法。B.扁鵲認為,病在腸胃用火劑湯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無法醫(yī)治的,蔡桓公的病已人骨髓,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C.鄭君不聽叔瞻的建議,最終被晉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聽宮之奇諫言,最終被晉所滅。說明做事只爭于腠理沒有意義。D.用“道”的觀點看,踮腳、跨大步、自以為是、自我夸耀等行為就是剩飯、贅瘤,會遭人們厭惡,有道的人不會這樣做。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2)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5.《韓非子·喻老》中“自見之謂明”與《老子》中“自見者不明”,是否矛盾?請分析。
【考點解讀】1.斷句2.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3.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4.翻譯5.矛盾題材料1楚莊王欲伐越,杜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①為盜于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蓖跄酥?。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北怡o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被负钤唬骸肮讶藷o?!北怡o出?;负钤唬骸搬t(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被负畈粦?。扁鵲出?;负钣植粣?。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被负钣植粦1怡o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本游迦?,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yī)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爭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從事焉。昔晉公子重耳出亡,過鄭,鄭君不禮。叔瞻諫曰:“此賢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積德?!编嵕宦?。叔瞻又諫曰:“不厚待之,不若殺之,無令有后患。”鄭君又不聽。及公子返晉邦,舉兵伐鄭,大破之,取八城焉。晉獻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宮之奇諫曰:“不可,唇亡而齒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晉滅虢,明日虞必隨之亡?!庇菥宦?,愛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此二臣者皆爭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則叔瞻、宮之奇亦鄭、虞之扁鵲也,而二君不聽,故鄭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謀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②【注釋】①莊蹻(qiáo):當時民間反對派首領。②《韓非子·喻老》出自《韓非子》,韓非子用二十五則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解釋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學思想有了具體可感的呈現(xiàn),在中國哲學史和訓詁學史上起著發(fā)凡起例的作用。材料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第二十四章)問題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須加標點的標號寫在答題卡上。(
)愛A其B璧C而D假E之F道G晉H已I取J虢K還L反M滅N虞答案GKL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吝惜璧玉而借道給晉國,晉國攻取虢國以后,回來的時候,反過來滅了虞國?!皶x已取虢”中,“晉”是主語,“已取”是謂語,“虢”是賓語,主謂賓齊全,結構完整,在本句前后斷開,即“晉”前和“虢”后;“還”的主語應為“晉”,二者組成主謂句,作狀語;“反”作“滅”的狀語,“虞”是“反”的賓語,應在“反”前斷開。故三處句讀為GKL處。問題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則材料中加點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譯為“討伐”。B.“蚤”與《鴻門宴》中“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意思相同。C.過與《項脊軒志》中“大母過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D.假,意思為“借”,與《勸學》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錯誤。討伐;夸耀。意思不同。句意:卻想討伐越國/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B.正確。都同“早”。句意:所以說,圣人處理事務要趁早/不可不早點親自來向項王謝罪。C.正確。經過;探望。意思不同。句意:經過鄭國/祖母來探望我說。D.正確。句意:晉獻公用珍貴的璧玉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借助船只的人。故選A。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莊王沒有認識到楚國兵弱政亂的狀況,而認為越國“政亂兵弱”,想要討伐越國,在杜子進諫后,放棄了自己的想法。B.扁鵲認為,病在腸胃用火劑湯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無法醫(yī)治的,蔡桓公的病已人骨髓,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C.鄭君不聽叔瞻的建議,最終被晉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聽宮之奇諫言,最終被晉所滅。說明做事只爭于腠理沒有意義。D.用“道”的觀點看,踮腳、跨大步、自以為是、自我夸耀等行為就是剩飯、贅瘤,會遭人們厭惡,有道的人不會這樣做。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做事只爭于腠理沒有意義”錯誤,文章中說二位臣子在小處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而君王不聽,才導致滅國。故選C。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2)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答案(1)我很愚昧為您這樣的想法感到擔憂,人的智慧就像眼睛,能看見百里之外的事物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2)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當作自己的功勞!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愚”,愚昧地;“患”,為……擔憂;“見”,看見;“睫”,睫毛。(2)“好”,喜歡;“不病”,沒有病的人;“以為”,把……當作。問題5《韓非子·喻老》中“自見之謂明”與《老子》中“自見者不明”,是否矛盾?請分析。答案不矛盾?!俄n非子·喻老》中“自見之謂明”的“見”應解釋為看見、認識,句意為:能夠自我認知的人是明智的(顯明的);而《老子》中“自見者不明”的“見”應該通假為“現(xiàn)”,解釋為自我彰顯、自我夸耀。這兩句是分別從內在的自我認知與外在的自我表現(xiàn)兩個角度談“為人”的,所以不矛盾。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評價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首先回答“不矛盾”?!俄n非子?喻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車展場地租賃與媒體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農產品出口質量保障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環(huán)保項目貸款合同(含環(huán)保指標達標)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承包工地食堂員工心理健康關愛合同3篇
- 汕尾2025年廣東汕尾陸河縣第一批城鎮(zhèn)公益性崗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數(shù)字化時代的學生管理與德育工作變革
- 二零二五年度倉儲設施租賃與運輸服務合同3篇
- 普洱2024年云南普洱市科學技術局城鎮(zhèn)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昭通2025年云南昭通巧家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零星選調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社交媒體時代孩子的行為模式與心理變化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培訓
- 《聚焦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課件
- PTW-UNIDOS-E-放射劑量儀中文說明書
- JCT587-2012 玻璃纖維纏繞增強熱固性樹脂耐腐蝕立式貯罐
- 保險學(第五版)課件全套 魏華林 第0-18章 緒論、風險與保險- 保險市場監(jiān)管、附章:社會保險
- 典范英語2b課文電子書
- 員工信息登記表(標準版)
- 17~18世紀意大利歌劇探析
- 春節(jié)工地停工復工計劃安排( 共10篇)
- 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