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修遠中學2025屆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修遠中學2025屆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修遠中學2025屆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修遠中學2025屆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修遠中學2025屆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修遠中學2025屆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表為1914—1927年中國的凈進口貨值和凈出口貨值(單位:千海關兩)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中國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斷加深B.中國的進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yōu)化C.中國產品在一戰(zhàn)后失去競爭力D.進出口貿易深受時局變動的影響2.1918年初,德軍逼近彼得格勒。蘇俄被迫接受德國提出的割地賠款條件,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大戰(zhàn),贏得了鞏固蘇維埃政權的時間。有歷史學家借“布列斯特和約”的寓意,把新經濟政策稱為“農民的布列斯特”。這說明蘇維埃政權A.已把農民視為當前最危險的敵人B.確定武裝對抗是處理內政的方針C.通過妥協(xié)讓步維護革命根本利益D.開辟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3.針對近年發(fā)生的金融危機,有人提出要建立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什么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呢?以下正確的是A.美蘇兩強稱霸世界的體系 B.美、歐、日三足鼎立的體系C.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 D.人類社會中的“叢林法則”4.梭倫將地產收入達到500斗的公民確立為第一等級,叫“富豪級”;收入達300斗的公民確立為第二等級,有養(yǎng)馬能力者,叫“騎士級”;收入達200斗的、有牛耕田者,確立為第三等級,叫“牛軛級”;收入在200斗以下的公民,不得不為他人做雇工,稱為“雇工級”。以下解讀不正確的是A.梭倫根據收入多少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 B.公民所屬等級決定其相應的權利與義務C.一定程度上改變雅典貴族專權政治局面 D.發(fā)展了民主制并造就了新興工商業(yè)階層5.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天上衛(wèi)星轉發(fā),地上有線傳輸”的廣電覆蓋新格局形成。下列事件與這一局面形成有關的有①各地方電視臺的紛紛建立②“東方紅一號”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③我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wèi)星成功升空④“中星九號”通信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原則;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當時這兩部憲法的頒布和修訂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為撥亂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據C.確立了新型國家的架構D.為經濟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7.《蘭亭序》載:“永和九年,歲在葵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碶事也?!蔽闹械摹坝篮途拍辍睂儆贏.公元紀年 B.干支紀年 C.年號紀年 D.朝代紀年8.中國古代的治世或盛世通常以皇帝年號命名,下列概念不符合這一規(guī)則的是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9.要了解原始先民聚族定居的生活狀況,應訪問的遺址是A.姜寨遺址 B.二里頭遺址 C.殷墟遺址 D.鎬京遺址10.長安西市遺址,被譽為盛世商魂的見證。借助它可研究A.陸上絲綢之路 B.海上絲綢之路 C.榷場制度 D.早期西學東漸11.北宋中期,“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以便貿易,富民十六戶主之。其后,富民資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數(shù)起?!毕铝羞x項符合材料的是A.交子得到政府承認在普遍全國流通B.交子可直接用于商品交換C.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換,是一種可以直接兌換成貨幣的證券D.交子具有股票的特癥,可以進入市場12.春秋時期敬姜在《論勞逸》中指出:“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清初教育家顏元認為:“吾用力農事,不遑食寢,邪妄之念,亦自不起”。上述思想A.表明了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的重視 B.意識到勞動對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性C.反映了對勞動作用的不同認識 D.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觀念13.康熙在位中期,下令取消海禁并重開海外貿易,并指定四處設立海關。其中一處附近為今天的長江入???,它是:A.廣州 B.漳州 C.寧波 D.云臺山14.資中筠在《美國十講》中指出:“新政在美國歷史上既無先例可循,也沒有系統(tǒng)的經濟理論作為基礎。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頒布實施,都不是事前計劃好的,都是應急性的、試驗性的?!弊髡咭庠趶娬{羅斯福新政A.基于實際的靈活性B.整頓措施的系統(tǒng)性C.脫離理論的盲目性D.取得成功的偶然性15.春秋初期齊桓公首開禮賢下士之風,戰(zhàn)國時期諸侯招賢已蔚然成風。《史記?秦本紀》載,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廣發(fā)求賢令,開出了“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的豐厚條件。據此可知戰(zhàn)國時期A.宗法分封制退出了歷史舞臺B.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獨尊地位C.私學出現(xiàn)動搖了王室的統(tǒng)治基礎D.士階層流動沖擊了貴族政治體制16.有學者認為,成書于明代的《三言二拍》以近古新興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同時,又以吸納了釋道的儒家思想為主導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體現(xiàn)了儒雅與世俗互攝互涵的中和審美理念。據此可知,《三言二拍》A.體現(xiàn)了商品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的改善 B.反映了市民階層的價值追求C.說明社會主流思想已經發(fā)生變異 D.表明傳統(tǒng)儒家觀念根深蒂固17.下表為中國1957年主要工業(yè)產品的產量及其增長情況統(tǒng)計表。據此推知,當時中國項目1957年產量比1952年增長是新中國成立前最高年產量的倍數(shù)鋼535萬噸296%5.8倍原煤1.3億噸96%2.1倍發(fā)電量193.4億度166%3.2倍A.工業(yè)發(fā)展急躁冒進 B.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C.社會經濟逐漸恢復 D.國民經濟結構趨向合理18.20世紀80年代,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相的英國政府對各大國有企業(yè)和壟斷部門進行私有化,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整體出售,拆分售股給公司員工和上市三種:2010年,卡梅倫上臺后,英國推動了所謂“二次私有化”進程。這些舉措A.激發(fā)了市場經濟活力 B.受到凱恩斯主義影響C.降低了國家財政收入 D.推動了第三產業(yè)興起19.《齊民要術·卷八》記載了一種當時中原地區(qū)較流行的飲食羌煮法。就是選上好的鹿頭煮熟了,把那皮肉切成兩指大小的塊,再把斫碎的豬肉熬成濃湯,加一把蔥白和各種各樣的調味料,就用鹿頭肉蘸著肉湯吃。這反映了()A.肉食成為當時的主食 B.民族間文化的交融C.漢民族飲食的多樣化 D.食品加工具的科學性20.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綱領規(guī)定:“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應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yǎng)國家建設人才、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fā)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主要任務?!贝伺e旨在A.建立新時代的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 B.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C.為向杜會主義過渡奠定思想基礎 D.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21.下列對于英國國王和美國總統(tǒng)的比較正確的是()①都是國家元首,在對外交往中代表國家②都是政府首腦,實際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③都與政黨政治關系密切④都受議會制約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22.劉瑜在《民主的細節(jié)》中說道:“如果我是美國人,很可能不會去給大大小小的選舉投票。這倒不是說我這人政治冷漠,沒有公民責任心,而是我覺得,……其實選誰都差不多?!彼缘贸鲞@樣的結論,主要是基于美國A.兩黨都屬于金錢政治 B.分權與制衡的運行機制C.誰都以國家利益至上 D.所謂選舉不過就是做戲23.中國隋唐科舉制、雅典梭倫的財產等級制、羅馬的萬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B.實現(xiàn)了選賢任能C.推動民主政治的發(fā)展D.拓寬了官吏選拔途徑24.18世紀的啟蒙學者,從中國的文化中,悟出了一個道理:政府的目標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離這個目標,人民就會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體現(xiàn)這一道理的是A.民貴君輕B.君舟民水C.為政以德D.君權神授25.魯迅在《關于“舒憤懣”》里寫道:“……我從此可以昂頭露頂,慢慢地在街上走,再不聽到嘲罵。幾個也是沒有辮子的老朋友從鄉(xiāng)下來,一見面就摩著自己的光頭,從心底里笑了出來道:哈哈,終于也有這一天了。”“這一天”的變化與以下哪一事件緊密相關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26.下面的漫畫描繪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敵后戰(zhàn)場的破襲戰(zhàn)。該漫畫可用來說明當時A.敵后軍民抗戰(zhàn)的決心 B.敵后戰(zhàn)場成為抗日的主戰(zhàn)場C.中國持久抗戰(zhàn)的策略 D.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性27.之所以說“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是因為這場運動()A.沖擊了神學思想的束縛B.倡導“先定論”,挑戰(zhàn)教皇的權威C.追求人的徹底解放和自由平等D.用理性之光驅散了現(xiàn)實的黑暗28.20世紀30年代末,國民政府在國內全面推行農村合作社,廣泛建立合作金庫,為農民提供農貸資金,并培養(yǎng)各級合作指導人員。政府此舉意在A.保障長期抗戰(zhàn) B.維護統(tǒng)一戰(zhàn)線C.消滅邊區(qū)政權 D.應對經濟危機29.北宋時期,州、府級城市實行廂坊兩級管理體制,縣級城市一般只允許設置坊巷和市。但到南宋時,江南地區(qū)的一些市鎮(zhèn)開始仿效州府城市,私自設立廂級機構。出現(xiàn)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高度中央集權帶來的負面影響 B.經濟規(guī)模擴大和社區(qū)布局復雜C.官僚機構膨脹和軍隊不斷擴充 D.市民階層興起影響行政區(qū)變更30.下面是兩宋時期某著作內容統(tǒng)計,據此判斷此書為A.《夢溪筆談》 B.《古今圖書集成》 C.《四庫全書》 D.《幾何原本》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治維新至二戰(zhàn)結束前,日本內閣其他官職不限出身,唯獨國防部門(陸軍省、海軍省)的長官必須由現(xiàn)役軍人擔任,其大臣人選必須是軍部推薦。軍部通過讓國防部門長官辭職,或者拒不推薦國防部門長官人選來左右內閣的成立。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guī)定,天皇總攬統(tǒng)帥權,并賦予軍令長官“帷幄上奏權”,即凡有關軍令事項,可以不經過內閣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決。這就是二戰(zhàn)前日本盛行的“統(tǒng)帥獨立原則”。軍隊獨立于政府,不聽政府指揮,而政府制定政策時反而要看軍隊的態(tài)度?!幾宰祥佟?935年倫敦海軍會議,美日的角逐的前前后后》(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軍部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特點對歷史產生的影響。32.啟蒙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種氛圍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十八世紀占支配地位的觀念:科學方法是研究社會活動和自然現(xiàn)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屬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認識,因此啟蒙思想家認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這已成為一種共識。——摘編自(美)羅伯特E勒納《西方文明史》材料二啟蒙運動成為后世很多學者的研究對象。列舉如下書目:書名作者出版社《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加林三聯(lián)書店《法國革命論》柏克商務印書館(1)根據材料一,分析啟蒙運動的起因。結合史實歸納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人們的思想有何變化?(2)作為研究啟蒙運動的材料,在上表書目中你傾向于選擇哪部?請說出你的理由。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商船隊是海上軍事力量的基礎;海上力量決定國家力量,誰能有效控制海洋,誰就能成為世界強國;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強大的海軍和足夠的海軍基地,以確保對世界重要戰(zhàn)略海道的控制——1890年《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1)材料一認為“誰能有效控制海洋,誰就能成為世界強國”,請為他的觀點尋找兩個歷史依據。材料二英國占世界制造業(yè)的份額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行,英國的工業(yè)力量差不多等于除英國之外的世界上所有其它國家工業(yè)力量的總和,但英國的人口有限,而當時主要的歐洲國家都在實行貿易壁壘嚴重的重商主義.(2)材料二反映的現(xiàn)象是什么?針對此種現(xiàn)象,英國采取了什么對策?這種對策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材料三1932年英國議會通過《進口關稅法》,規(guī)定除小麥、肉類和英國不生產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進口商品都要征收進口稅,歐美日等國進口關稅稅率也基本提升到52%?!陨喜牧险浴顿Q易戰(zhàn)爭》(3)材料三反映的現(xiàn)象是什么?這種現(xiàn)象造成的影響是什么?材料四“我們希望找到一個有秩序的方法來決定國家貨幣單位的價值,……我們希望把國際貨幣體系從大規(guī)模投機活動的負面影響中解脫出來.——1943年美國前財政部長助理懷特(4)二戰(zhàn)后西方國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是什么?效果如何?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15年、1919年中國入超數(shù)值較小。聯(lián)系所學可知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消息傳出以后,國人主張抵制日貨,人人用國貨;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也掀起提倡國貨運動,可以得出進出口貿易深受時局變動的影響,故選D;單從凈出口進口貿易額不能看出半殖民地程度加深,A錯誤;BC在材料中無從體現(xiàn),排除。2、C【解析】

由材料可知,蘇俄為鞏固蘇維埃政權、退出一戰(zhàn)選擇了妥協(xié),簽下《布列斯特和約》。此后,因為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fā)了蘇聯(lián)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所以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權再次對現(xiàn)實妥協(xié),推行了新經濟政策,在農業(yè)上采取固定糧食稅的做法,從而再次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綜上兩件事情可以看出,蘇維埃政權通過妥協(xié)讓步維護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選C。由材料“有歷史學家借‘布列斯特和約’的寓意,把新經濟政策稱為‘農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蘇維埃政權注重維護工農聯(lián)盟,將運用和平的方式來處理農民的問題,排除AB;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從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情出發(fā),找到的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而不是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條新道路,排除D。3、C【解析】

根據所學內容可知,美蘇兩強稱霸的世界體系是雅爾塔體系,故排除A項;美、歐、日三足鼎立的體系是兩極格局下多極化的體現(xiàn),故排除B項;布雷頓森林體系指的是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故選C項;“叢林法則”是弱肉強食的無序格局,不符合題意主旨,故排除D項。4、D【解析】

梭倫按照地產收入將公民分為四個等級,適應了新興工商業(yè)階層的要求,奠定了民主制的基礎,而不是發(fā)展了民主制、造就了新興工商業(yè)階層,D項符合題意;按財產將公民分為四個等級,所屬等級決定其相應的權利與義務,一定程度上改變雅典貴族專權政治局面等說法屬實,ABC三項不符合題意。5、B【解析】

依據中國電視事業(yè)的發(fā)展可知,1978年北京電視臺改名為中央電視臺后,各地電視臺紛紛建立,另外,1986年2月,我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wèi)星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升空,使我國形成了“天上衛(wèi)星轉發(fā),地上有線傳輸”的廣電覆蓋新格局①③符合題意,B正確;1970年5月;2008年“東方紅一號”人造衛(wèi)星結束了其工作壽命,②排除;“中星九號”通信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時間不符,④排除,ACD錯誤。6、D【解析】

1954年憲法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原則,為當時正在開展的三大改造和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1982年憲法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為經濟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故答案為D項。1954年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是重建和完善,排除A項;1982年憲法為撥亂反正提供法律依據,排除B項;1954年憲法確立了新型國家的架構,排除C項?!军c睛】比較型選擇題是把兩個以上的歷史人物、事件或現(xiàn)象放在一起,讓考生通過分析、比較,歸納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以考查他們的分析、比較能力。從試題形式上可分為類比和對比兩種,前者是將同一類性質的事件、人物和觀點進行比較,主要考查它們的相同點;后者是將不同性質的事件、歷史現(xiàn)象或同一歷史現(xiàn)象在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空間的表現(xiàn)進行比較,主要考查這些歷史事件在性質、影響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題屬于類比型試題,解答此題首先要看各自體現(xiàn)出的特點,再找出兩者的共同點?;卮鸫祟愒囶}一定要審準試題的比較點和要求,注意結合課本內容逐一辨析備選項,然后選出正確答案。7、C【解析】

材料中的“永和九年”指的是東晉穆帝司馬聃九年,因此該種紀年方法為年號紀年,故選C;ABD不符合題意,排除。8、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文景之治”中的“文景”屬于皇帝的謚號而非皇帝年號,故A項符合題意;“貞觀之治”中的“貞觀”屬于唐太宗時期的年號,“開元盛世”中的“開元”屬于唐玄宗時期的年號,“康乾盛世”中的“康乾”屬于康熙帝、乾隆帝時期的年號,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9、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姜寨遺址是新石器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氏族村落,反映了原始先民聚族定居的生活狀況,故A符合題意;二里頭遺址是夏朝遺址、殷墟遺址是商朝遺址、鎬京遺址是西周遺址,都不是原始先民的遺址,故BCD錯誤。10、A【解析】

西市是唐都長安最為繁華的國際化貿易中心。被譽為盛世商魂的見證,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人類重新找到了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長安西市遺址,故答案為A;長安地處內陸,不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經過地,排除B;榷場是宋遼金元各在邊境所設的互市市場,西安不是邊境城市,排除C;西學東漸是學習西方的文化,而西市是商業(yè)貿易之地,兩者沒有必然聯(lián)系,D錯誤。11、C【解析】

根據交子是富民為了便利貿易活動私下制成的紙券,在富民資產不足時,無力償還券上幣值導致民間爭訟等,可知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換,是一種可以直接兌換成貨幣的證券,C項正確;“得到政府承認在普遍全國流通”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A項錯誤;交子直接用于商品交換與私制為券,需要富民用資產抵償不符,B項錯誤;富民私制的交子與股票這一近代股份公司發(fā)行的所有權憑證不同,D項錯誤。12、B【解析】

根據材料“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吾用力農事,不遑食寢,邪妄之念,亦自不起”可知,上述思想認為勞動能生善心,使得奸邪之念不起,可見其意識到勞動對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性,B正確;題干列舉人物不能對代表統(tǒng)治階級,排除A;敬姜和顏元對勞動的作用認識相近,排除C;題干主旨是勞動和人的意識關系,與重農抑商無關,排除D。13、D【解析】

長江入海口是在上海,云臺山在舊時指的是上海地區(qū),故選D;廣州位于廣東省,地理位置錯誤,排除A;漳州位于福建,B錯誤;寧波位于浙江省,C錯誤?!军c睛】本題以康煕帝設立海關為考查切入點,考查對海關設立位置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課本知識點的靈活運用能力。14、A【解析】

根據“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頒布實施,都不是事前計劃好的,都是應急性的、試驗性的”可知羅斯福的行政是基于實際的政策,具有靈活性,故選A項;根據“既無先例可循,也沒有系統(tǒng)的經濟理論作為基礎”可知系統(tǒng)性的說法錯誤,故排除B項;羅斯福新政沒有系統(tǒng)的經濟理論不代表其具有脫離理論的盲目性,故排除C項;偶然性的說法無法體現(xiàn),故排除D項。15、D【解析】

依據材料中“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戰(zhàn)國時期士階層借助社會變革之際,成為了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社會階層出現(xiàn)了流動,沖擊了貴族政治體制,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依據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宗法分封制退出了歷史舞臺,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初年和明朝初期仍然有分封制;B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法家思想的內容;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王室統(tǒng)治基礎的動搖。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6、B【解析】

《三言二拍》體現(xiàn)了人情,消解傳統(tǒng)文化思想,代表世俗審美,由此可知,這一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價值追求,B正確;明清時期的商品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并未改善,依然是重農抑商,排除A;明清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學,排除C;D脫離主旨,排除。17、D【解析】

1957年正是一五計劃完成時期,鋼鐵、煤炭和發(fā)電量都在大幅度增加,可知重工業(yè)發(fā)展,結合一五計劃前我國的工業(yè)經濟基礎是以輕工業(yè)為主,一五計劃后重工業(yè)發(fā)展,使得國民經濟結構趨向合理,選項D正確;重工業(yè)增速快是因為基礎薄弱,而非急躁冒進,排除A;材料未提供輕工業(yè)數(shù)據,因此無法判斷結構比例失衡,排除B;1949年至1952年是國民經濟恢復階段,排除C。18、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撒切爾夫人為了醫(yī)治經濟的“滯脹”,一反傳統(tǒng)的凱恩斯主義,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對各大國有企業(yè)和壟斷部門進行私有化,其目的是激發(fā)了市場經濟活力,故A正確;這些措施是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故B錯誤;這些措施減少了國家財政支出,故C說法錯誤;這些措施不能推動第三產業(yè)興起,故D錯誤。19、B【解析】

據材料“當時中原地區(qū)較流行的飲食羌煮法。就是選上好的鹿頭煮熟了……就用鹿頭肉蘸著豬肉熬成濃湯的肉湯吃”可知,鹿頭煮熟是游牧民族的吃法,豬肉熬成濃湯是農耕民族的吃法,這體現(xiàn)了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飲食文化的融合,B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肉食成為當時的主食,A錯誤;據上分析可知《齊民要術·卷八》體現(xiàn)的是民族融合,C錯誤;D與材料無關。20、A【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在教育領域上的方針要為國家建設和為人民服務,肅清舊社會的參與,主要是為了建立新時代的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A正確;此時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尚未完成,B排除;向社會主義過渡時間是1953年到1956年,C排除;D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排除。故選A。21、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歷史對比分析能力,結合所學的知識可知,有關英國國王和美國總統(tǒng)擁有的權利說法中①④表述正確,英國國王不掌握行政權,最高行政權由首相執(zhí)行,故②表述錯誤,同時英國國王是世襲繼承而非選舉所以與政黨政治無關,故③表述錯誤,所以答案選擇B項①④。考點:資產階級的代議制政體點評: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與美國的總統(tǒng)共和制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政體效仿的基本模式。盡管英國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但其依然是國家元首,擁有行使國家元首職責的權力,象征著英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延續(xù),對英國國家和國民而言依然具有重要意義。22、B【解析】

依據材料“其實選誰都差不多”并結合美國的政治制度特點可知,美國實行三權分立,無論誰上臺,都有其余兩個機構進行制約,保障了民主。B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兩黨都屬于金錢政治,A錯誤;美國政府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C錯誤;選舉不過就是做戲貶低了美國的民主選舉,D錯誤。故選B。23、A【解析】

隋唐科舉制擴大了官吏的來源,雅典梭倫的財產等級制使工商業(yè)奴隸主、平民也參與到政治中來,羅馬的萬民法擴大了適用范圍,三者都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A正確;雅典梭倫改革的財產等級制不是選拔官吏的政策,排除B;C明顯不符合中國的科舉制,它是專制的產物,不是民主政治,排除;雅典梭倫改革的財產等級制不是選拔官吏的政策,排除D。24、D【解析】本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材料中所悟出的“道理”體現(xiàn)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本思想A、B、C都是體現(xiàn)了民本思想,D項則為君主專制辯護。故選D。25、D【解析】

根據“我從此可以昂頭露頂,慢慢地在街上走,再不聽到嘲罵”“沒有辮子的老朋友從鄉(xiāng)下來”可以看出這指的是剪辮,根據所學可知,這與辛亥革命后的剪辮易服有關,故D項正確;ABC三項所處的時間都是在清朝,辮子不能剪,故排除ABC項。26、A【解析】

根據漫畫可知是日軍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而面對堅固的堡壘,抗日軍隊以夜間為掩護,不怕犧牲,頑強攻打破壞敵人的堅固工事、據點,表明敵后軍民抗戰(zhàn)的決心,故選A;BCD在材料不能體現(xiàn),排除。27、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依據所學知識,文藝復興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價值,主張追求現(xiàn)實的幸福,沖擊了神學思想的束縛;宗教改革挑戰(zhàn)教皇的權威;啟蒙運動追求人的徹底解放和自由平等,倡導理性;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键c: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神權下的自我·人性的啟蒙28、A【解析】

20世紀30年代末,是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為農民提供農貸資金,并培養(yǎng)各級合作指導人員,有利于提高農民抗戰(zhàn)積極性,保障長期抗戰(zhàn),故選A;國民黨與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爭,與農民無關,排除B;20世紀30年代末,是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與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爭,合作抗日,C錯誤,排除;D不符合抗日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20世紀30年代末”“為農民提供農貸資金”,聯(lián)系所學抗日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分析解答。29、B【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宋代江南經濟發(fā)展及其影響的理解和認識。依據材料可知南宋時江南地區(qū)的地方行政機構出現(xiàn)較大變動,這主要是由于當時江南經濟得到較快發(fā)展,經濟的發(fā)展擴大帶動了地方行政機構的復雜性,故B項說法正確;材料中體現(xiàn)不了高度的中央集權,故A項不合題意,排除;材料中的“私自設立”一處可以看出不是官方所為,故C項的原因不合題意,排除;市民階層的興起不僅僅是在江南地區(qū),而題中強調的是江南地區(qū)的變動,故D項不合題意,排除。30、A【解析】

《夢溪筆談》是北宋時期沈括所著,總結了我國古代主要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A正確;B、C成書于清代,排除;《幾何原本》是經傳教士引進中國,故D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特點:獨立于政府、議會之外,直接對天皇負責,逐漸左右內閣(影響政府政策)。原因:日本歷史傳統(tǒng)影響;明治維新的不徹底;1889年憲法對其法律地位確定;對外擴張國策的要求。(2)日本逐漸形成軍事法西斯政權;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策源地;挑起一系列對外侵略戰(zhàn)爭?!窘馕觥?/p>

(1)特點:根據“軍隊獨立于政府,不聽政府指揮”得出獨立于政府、議會之外;根據“天皇總攬統(tǒng)帥權,并賦予軍令長官“帷幄上奏權”,即凡有關軍令事項,可以不經過內閣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決”得出直接對天皇負責;根據“政府制定政策時反而要看軍隊的態(tài)度”得出逐漸左右內閣(影響政府政策)。原因:根據所學可從日本歷史傳統(tǒng)影響、明治維新的不徹底等角度分析;根據“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guī)定”得出1889年憲法對其法律地位確定;結合日本對外政策的內容可得出是其對外擴張國策的要求。(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日本逐漸形成軍事法西斯政權、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策源地、挑起一系列對外侵略戰(zhàn)爭等角度概括。32、(1)起因: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變化:從肯定人性、尊重人的價值,發(fā)展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