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海岸冰川地貌課件高中地理_第1頁
2.3.2海岸冰川地貌課件高中地理_第2頁
2.3.2海岸冰川地貌課件高中地理_第3頁
2.3.2海岸冰川地貌課件高中地理_第4頁
2.3.2海岸冰川地貌課件高中地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3.2海岸和冰川地貌世間再無石老人2022年10月3日,作為青島地標性景觀之一的“石老人”在風雨中遭受破壞,一夜之間老人的“頭”和“胳膊”都不見了。不少網(wǎng)友上傳了對比圖片。青島市海洋發(fā)展局相關工作人員確認,10月3日凌晨4時“石老人”的上半部分坍塌。新課導入1.嘗試描述石老人地貌形態(tài)特點?直立的柱狀巖體,為海蝕柱2.結合材料,自學教材相對應內容,說明石老人的地貌類型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海岸地貌(海岸侵蝕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海浪侵蝕【課程標準】: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描述其景觀的主要特點?!窘虒W目標】:區(qū)域認知:知道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典型分布地區(qū)。綜合思維:從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認知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成因。地理實踐力:認識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類型。人地協(xié)調觀:感悟自然之美,樹立人地和諧的地理觀念。01海岸地貌海岸帶:海岸地貌:指陸地與海洋互相接觸和互相作用的地帶海岸地貌是海岸帶在構造運動、海水運動、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海岸地貌分為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More在基巖海岸,受波浪的長期侵蝕作用,岸坡基部出現(xiàn)許多高度大體一致的槽形凹穴,被稱為海蝕穴或海蝕洞。寬度大于深度的叫海蝕穴。海蝕地貌——海蝕穴沿岸向海突出的陡立巖石,兩側的海蝕穴互相貫通,形成海蝕拱橋。海蝕地貌——海蝕拱橋海蝕地貌——海蝕柱海石拱橋進一步受到侵蝕,拱橋頂部坍塌,殘存的橋墩脫離海岸,這種殘留在海中的柱狀巖體被稱為海蝕柱。海水不斷沖擊岸邊基巖,掏空下部的巖石,使上部的巖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在波浪作用下海蝕崖不斷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傾斜的基巖平臺。海岸地貌-海蝕地貌海蝕崖海蝕平臺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浙江、福建、臺灣東部由于巖性、構造差異,海浪侵蝕形成不規(guī)則海岸海蝕崖海蝕地貌形成侵蝕形成海蝕穴海蝕穴加深,成為海蝕洞海岬兩側海蝕洞連通,形成海蝕拱橋進一步侵蝕,拱橋頂部崩塌,形成海蝕柱我國分布拓展思維海積地貌:泥沙來源比較豐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發(fā)生堆積形成的地貌,包括海灘、沙嘴、離岸堤、水下沙壩等。(1)海灘:由海水搬運積聚的沉積物,沙或石礫堆積而形成的岸。根據(jù)沉積物顆粒大小可分為礫灘、沙灘、泥灘。

4.1常見的地貌類型-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共24張PPT)4.1常見的地貌類型-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共24張PPT)海岸地貌-海積地貌陽光沙灘泥灘海積地貌——沙嘴(2)沙嘴:指從陸地凸入水中的狀似尾巴的狹長沙灘。4.1常見的地貌類型-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共24張PPT)(3)離岸堤:海浪攜帶的泥沙在沒有到達水邊線以前就堆積下來,在一定位置上形成出露水面的堤狀堆積體。海積地貌——離岸堤4.1常見的地貌類型-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共24張PPT)(4)水下沙壩:大致與海岸線平行的長條形水下的堆積體。4.1常見的地貌類型-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共24張PPT)海積地貌——水下沙壩思考:水下沙壩是保護海岸免遭波浪沖刷的一道屏障。如果人工挖沙破壞水下沙壩,可能會造成哪些不利后果?加劇海浪對海岸帶的侵蝕與破壞作用;海岸帶基礎設施的毀損以及海水倒灌;還會加劇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對海岸帶的破壞。拓展思維海灘海蝕崖沙嘴海灘離岸堤沿岸流河流小結海積地貌海蝕地貌海岸類型①基巖海岸:由巖石組成的海岸。主要特征是岸線曲折、灣岬相間、岸坡陡峭、灘沙狹窄。基巖被海浪沖擊形成海蝕地貌。②生物海岸:分為珊瑚礁海岸和紅樹林海岸兩類。在淺水形成的近岸珊瑚礁,構成了風光絢麗的珊瑚礁海岸。紅樹林海岸則是由耐鹽的紅樹科植物與淤泥質潮灘組合而成的海岸。③砂質海岸:通常是由松散的、很軟、很細的物質如細砂、粉砂和淤泥組成的,海岸線比較平直,海灘比較寬,也比較長。④淤泥質海岸:是由淤泥或雜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徑為0.05~0.01毫米的泥沙)組成,多分布在輸入細顆粒泥沙的大河入??谘匕?。02冰川地貌冰川概念:指極地或高山地區(qū)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緩慢運動的天然冰體。分類及規(guī)模:主要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岳冰川冰川地貌分類特點分布地區(qū)大陸冰川面積大,冰層厚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山岳冰川發(fā)育在高山上的冰川,面積較小中低緯度的高海拔地區(qū)大陸冰川面積大,冰層厚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發(fā)育在高山上的冰川,面積較小中低緯度的高海拔地區(qū)冰川對地球表面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稱為冰川作用。常見的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冰川作用冰川有很強的侵蝕力,包括冰川刨蝕、冰楔、磨蝕和拔蝕作用冰川體有巨大的壓力對冰床和谷壁有很強的侵蝕作用冰川侵蝕(1)冰斗:圍椅狀的洼地,三面巖壁陡峭,底部較平緩。冰斗冰斗的形成:冰川刨蝕作用使洼地加深,同時后緣陡壁受冰川刨蝕作用而后退變高,從而形成冰斗在兩個相鄰的冰斗之間,巖石通常被侵蝕得很薄,形成狹窄的山脊。由于它很像鋒利的刀刃,所以人們把它叫做刃脊。刃脊刃脊刃脊冰斗因冰斗后壁不斷后退,使所圍山峰成為高聳尖銳的山峰角峰冰川流動時刨蝕所形成的谷地,兩壁陡立,谷底開闊,形如U字冰川槽谷--U形谷1.比較冰川作用形成的U形谷與流水作用形成的V形谷的形態(tài)差異。U形谷谷底一般較平直而寬闊,兩壁陡立。冰川沿由地面滑動侵蝕形成的溝谷,在冰川的創(chuàng)蝕作用下不斷加深、加寬,山嘴部分因阻擋冰川流動而被刨蝕掉。V形谷兩壁較陡,谷底狹窄。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區(qū)河流,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侵蝕作用大,這樣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寬速度,從而在橫斷面上呈V形谷?;顒颖ㄅ傥g作用形成洼地,積水而形成的湖泊,如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國芬蘭。冰蝕湖冰蝕湖五大湖—冰蝕湖呈狹長狀,兩岸壁高直、陡峭,谷底寬,海水深度大,兩岸壁往往還會形成很多瀑布。峽灣形成峽灣主要地質作用:冰川侵蝕冰川的侵運作用所產生的大量松散巖屑和從山坡崩落碎屑,會進入冰川系統(tǒng),隨冰川一起運動,這些被搬運的巖屑稱為冰磧(qì)物冰磧物質①分選性差;②磨圓度差;③可見磨光面或冰擦痕冰磧物質冰磧物質冰磧物特點:冰川消融時,終磧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積水成湖冰磧湖在冰川侵蝕山體的過程中大量碎屑隨冰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