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2024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1頁
湖南長沙2024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2頁
湖南長沙2024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3頁
湖南長沙2024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4頁
湖南長沙2024高二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xxkzxxk湖南省長沙2024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語文時量:150分鐘滿分:150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敦煌之名從何而來?又有何含義?引用最多的,就是東漢應劭為《漢書》作注時的說明:“敦”,大也;“煌”,盛也。關于敦煌最早的神話出現(xiàn)于《山海經(jīng)》,那里面講“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里”?,F(xiàn)在的三危山景區(qū)位于敦煌東南,主峰在莫高窟對面。敦煌學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學的國際顯學。敦煌只是西北地區(qū)的一個縣級市,為什么敦煌如此特殊,能形成一門以其地名而命名的學科,而且成為世界關注、著名遐邇的學科?敦煌之所以引人關注,是由其地位確定的。今日,假如沒有敦煌石窟,國際組織和一般百姓是很難知道它的;假如沒有敦煌學,世界的學者也難以對敦煌有深化了解。漢唐時期,敦煌是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而絲綢之路又是古代很長時期內中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道路。敦煌在絲綢之路和中西文化溝通方面的特殊地位,給予敦煌以地名學的條件。敦煌文獻有著不行替代的學術價值,這是因為中國的史學傳統(tǒng)是當代人基本上不修當代史,多是后代修前代的歷史。由于敦煌文書包含的范圍特別廣泛,可以說無奇不有,所以被稱為“學術的海洋”、中國中古時期的“百科全書”。敦煌學之所以能形成一門以地名學的國際顯學,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即敦煌的石窟。這又是“西夏學”“徽學”“吐魯番學”等無法可比的。雖然說敦煌是中外文化溝通的結晶,佛教藝術的源頭也在印度,但敦煌文化卻有獨特的地位。莫高窟的創(chuàng)始者樂傅是敦煌本地人,法良也是“從東屆此”。這就說明,敦煌藝術也是中華民族固有文化的反映,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摘自劉進寶《敦煌學何以成為國際顯學》)材料二敦煌引起人們關注,是因為1900年藏經(jīng)洞的發(fā)覺。1908年,伯希和來到莫高窟對全部洞窟進行編號、測量、拍照,拍攝了大量照片,同時抄錄了各文字題記。其后,編為《敦煌石窟圖錄》6卷出版。伯希和于1909年曾在北京展示被其劫走的敦煌文書,引起中國學者的重視。中國學者起先對敦煌文獻進行記錄、刊布和探討,但是對于敦煌石窟的藝術始終沒有重視。1941年,畫家張大千到敦煌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臨摹。張大千為山洞窟編了號,共編309號。在敦煌文物探討所的編號沒有公布之前,張大千的敦煌石窟編號被學術界普遍接受。1942年5月,由當時教化部成立的“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成員接連到達敦煌,不僅考察了敦煌石窟,還考察了敦煌周邊的漢長城,并發(fā)掘了敦煌地區(qū)的古墓葬。這些調查成果接連發(fā)表后,引起了社會的劇烈關注。1944年1月,敦煌藝術探討所正式成立,對敦煌石窟有安排的愛護與探討工作逐步綻開。20世紀80年頭是敦煌石窟藝術探討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敦煌文物探討所編的《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1-5卷)以及重要工具書《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敦煌莫高窟供給人題記》先后出版。20世紀80年頭以后,中國學者對敦煌石窟的探討取得了肯定成果。壁畫圖像的考證探討是參與人數(shù)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領域。敦煌壁畫的內容特別豐富,對這些壁畫內容的考證、定名,探究其來源,是敦煌石窟探討的基礎工作。石窟考古探討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以樊錦詩為代表的學者對敦煌石窟做出了嚴謹細致的分期排年探討,不僅對敦煌石窟作出了科學分期,而且把考古學應用于佛教石窟探討,為中國佛教考古探討供應了方法論的參考。由樊錦詩主持完成的《敦煌石窟全集》第1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可以說是敦煌考古學近年來最重要的成果,這是敦煌石窟的第一部考古報告。在石窟藝術探討方面成就也很突出,以段文杰、史葦湘等為代表的學者對敦煌石窟藝術與古代歷史文化的關系等方面作了深化探討,發(fā)表了很多富有啟發(fā)性的論文,后來分別集成了《敦煌石窟藝術論集》《敦煌歷史與莫高窟藝術探討》等著作。趙聲良主持完成的《敦煌石窟美術史(十六國北朝卷)》,是對敦煌早期石窟發(fā)展史的全面闡述,而且留意對印度、中亞佛教藝術的比較分析,揭示出敦煌早期石窟藝術風格的源流和發(fā)展。進入21世紀,敦煌服飾探討引起廣泛關注。東華高校、北京服裝學院先后有學者進行特地探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以中國絲綢博物館探討員趙豐為首的學者,還對國內外所藏的敦煌絲織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出版了系列著作《敦煌絲綢藝術全集》。(摘自趙聲良《敦煌石窟藝術探討碩果累累》)材料三敦煌文獻大多是晚唐五代這個界標前后的產(chǎn)物,在漢語發(fā)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特殊是其中以白話為主體的變文、曲子詞、王梵志詩、疑偽經(jīng),以及發(fā)愿文、契約等社會經(jīng)濟文書,更是近代漢語語料的淵藪。這些文獻對于推究古今漢語演化之軌跡,考索宋元白話之沿溯,有不行替代的重大價值。敦煌文獻的發(fā)覺,為漢語探討注入了新活力,孕育或推動了近代漢語、俗語詞探討、俗字探討等一些新興學科的誕生和發(fā)展。敦煌文獻中保存的詞語,貼近生活、留意好用,多用口語,是當時語言面貌的真實記錄,是近代漢語語料的淵藪。對了解唐代前后的社會經(jīng)濟、生活、風俗等大有幫助,是一般百姓生活和生產(chǎn)活動的具體記載。借助敦煌文獻中豐富的寫本資料,我們得以接觸到大量古人筆下未經(jīng)傳刻竄改的第一手資料,從而在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古今漢語演化關系就變得明朗起來?,F(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一些字詞,大型辭書供應的用例滯后或非第一手資料的現(xiàn)象突出,未能揭示其生產(chǎn)、演化的歷史,而敦煌文獻則往往可以供應這些字詞更早的用例。由于時代的變遷,或者文化傳播方式的變更,刻本文獻中有些疑難字詞的含義無法確解,有些文句的校勘問題也不易找到答案。敦煌寫本文獻則往往存留著其演化或訛變的蛛絲馬跡,可以為我們破解這類疑難問題供應重要的線索。(摘自張涌泉《敦煌文獻為漢語探討注入新活力》)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敦煌作為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在中西文化溝通方面有特殊地位,這是敦煌以地名學的條件之一。B.畫家張大千到敦煌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臨摹并為洞窟編了號,張大千的敦煌石窟編號被學術界始終沿用。C.材料二按時間依次,較為全面地論述了敦煌石窟藝術探討的進展、成果以及敦煌石窟將來的探討方向。D.敦煌寫本文獻存留著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一些疑難字詞演化或訛變的蛛絲馬跡,因此只要對其加以探討,我們就能破解疑難字詞的含義問題。2.依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雖然敦煌是中外文化溝通的結晶,但敦煌文化有其獨特地位,而敦煌藝術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B.假如沒有敦煌石窟和敦煌學,國際組織、一般百姓也就不會知道敦煌,世界的學者也不會對敦煌有深化了解。C.20世紀80年頭以后,中國學者對敦煌石窟的探討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壁畫圖像的考證探討、石窟考古探討、石窟藝術探討三個方面。D.20世紀80年頭以后,中國學者對敦煌石窟壁畫圖像的考證探討是參與人數(shù)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領域。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20世紀90年頭,敦煌探討院推出了大型圖錄叢書《敦煌石窟藝術》(共23冊),具體公布了部分重點石窟的圖像資料。B.敦煌所發(fā)覺的文獻,就是未經(jīng)后世加工改造的原始文獻,其中有很多關于實行均田制的具體細微環(huán)節(jié),如授田、退田、欠田等內容,這些史料證明白均田制的存在。C.據(jù)史料記載,漢武帝在公元前121年派遣霍去病發(fā)動了兩次進攻匈奴的戰(zhàn)役后,就起先在河西走廊設立機構,派遣官吏。這是最早的一批敦煌人。D.敦煌俗語辭書《字寶》記錄與人的眼睛相關的詞語有笑中哯哯、眩曜等;名物辭書《俗物要名林》彩帛絹布記載綾有黽甲、雀眼、填心、獨窠之別。4.材料一在論證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說明。(4分)答: 5.請結合材料,談談敦煌藝術探討在今日的意義。(4分)答: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疑脑铝立伲廴毡荆葜举R直哉①立在東京車站的失掉了屋頂?shù)淖呃壤?,雖然沒有風,卻感到一陣陣的寒氣,幸而出來的時候穿了一件夾外套。同來的兩個人,搭上先到來的繞道上野的車子走了,我一個人留在后面,等候繞道品川的車子。②天空陰暗,灰色的月亮朦朧地照著日本橋旁燒焦的廢墟。也許是陰歷初十左右,月亮很低,不知什么原因,看來似乎很近。時間是八點半的樣子,人很少,寬大的走廊顯得更加寬大了。③遠遠望見電車的頭燈,不一會就突然近來了。車內乘客不多,我在對面的車門邊,找到了空位子坐下。右首是一個穿束腳褲子的五十歲光景的婦人,左首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子,也許是少年工人,背對著我,因為座位上沒有靠手板,他就橫坐著,面對著車門。我剛上車的時候偶然瞅見這孩子的臉,他閉著眼睛,茫然地張著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搖擺著。不是他有意在搖擺,是身體往前面倒下去,再直起來,又倒下去,這樣不斷地反復著。假如是打瞌睡,這樣打個沒完,叫人瞅著不好受,我出于本能地跟著少年工人保持了一段距離。④車子到有樂町、新橋,上來了很多乘客,有幾個像是買了東西回家的。一個二十五六歲紅圓臉的青年,把扛在肩上的一只挺大的帆布包,放在少年工人身邊,劈開雙腿在旁邊站下來。在他后面,又被人擠上來一個也扛著帆布包的四十來歲的漢子。漢子上車后,望了望前面的青年。⑤“擱上去行嗎?”也不等人回答,就把肩上的包往下卸。⑥“慢著,壓上去不行。”青年護住自己的布包,回頭望著那個漢子。⑦“啊,對不起?!彼ь^望一望行李架,行李架上擱不下那個包,他只好在狹窄的地方局促地側著身子,照舊把包扛在肩上。⑧青年覺得對不起他,說他那個包,可以把一半擱在我和少年工人座位的中間。⑨“不用了,并不沉,只是嫌累贅才想擱一擱,不用了。”那漢子這么說著,輕輕地點了點頭。我在旁邊看著覺得很滿意,這季節(jié),看來人的脾氣都變好了。⑩車子過濱松町,接著到了品川,有人下去,可是上來的人更多。這其間,那少年工人照舊前仰后合地搖擺著他的身子。?“啊,看他這張臉?!庇腥诉@么說了。說話的是四五個像公司職員中的一個,他的同伴都笑起來了。我這邊望不見少年工人的臉??墒悄枪韭殕T說得可笑,也許那一張臉肯定是可笑的。車子里忽然充溢了愉快的氣氛。?那時候,圓臉的青年回頭望一望身后的漢子,用手指頭點點自己的胃部,小聲地說:?“看樣子差不多啦。”?那漢子似乎吃了一驚,靜默地望了一望少年工人說:“是么?”?剛才那些發(fā)笑的人,似乎也覺得有點驚異:?“是有病么?”?“唯恐是喝醉了吧?!?他們這樣揣測著,其中一個人說:“看樣子也不像?!边@樣,大家似乎都明白是怎么回事,立即不作聲了。?少年工人的粗布工作服肩頭是破的,從里邊釘上了塊手巾布,倒戴著一頂軍帽,帽檐下露出骯臟的頸項,瘦得可憐。他現(xiàn)在不搖擺身子了,臉不住地挨擦著車窗與車門之間的那塊夾板。這樣子完全是一個孩子,在他模模糊糊的頭腦里,也許把這夾板當作了誰,正在和他親熱吧。?“喂!”站在前面的那個大漢,用手拍一拍他的肩頭,問了:“你上哪兒去?”少年工人沒有答話,那漢子又問了一聲。?“到上野去?!彼艹類灥鼗卮鹆?。?“不對啊,你坐倒了,這是到澀谷的車啊。”?少年工人站起來想往窗外看,身體失去了重心,突然向我這邊倒過來。當少年工人向我倒過來的時候,我?guī)缀跸駰l件反射一樣用肩頭把他頂回去了。完全是出于不意地,但我后來想想真覺得驚異。這動作跟我當時的心情是完全相反的,使我自己也覺得驚異。當我把他頂回去的時候,他的身體很少有什么反抗力,這使我心里更覺得不好受。我的體重現(xiàn)在已減到九十多斤,可是少年工人的身體卻比我輕得多。?“在東京站已經(jīng)在車上了,坐過了站了-你是在哪兒上車的?”我從他身后問了。?少年工人沒回過頭來說:“在澀谷上車的?!?“從澀谷上車,繞了一個大圈子?!庇腥诉@樣說。?少年工人腦門貼在窗玻璃上,想往窗外望,一會兒又不望了,用僅能聽見的低低的聲音說:“到哪,都沒有關系?!?少年工人這句自言自語的話,后來始終留在我心里。?身邊的搭客們,以后再沒談那少年工人,大家覺得反正沒有方法了。我也是其中的一個,覺得反正沒有法子了。假使我?guī)е允?,我會送給他安一安自己的心;假如給他錢,即使白天,或許也買不到吃的,何況現(xiàn)在是晚上九點鐘了。我?guī)е龅男那?,在澀谷站下了電車?這是1945年10月16日的事情?!咀ⅰ竣傩≌f寫于1945年11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倒戈,此前美軍對東京進行了多次空襲。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開篇描寫“失掉屋頂?shù)淖呃取薄盎疑脑铝痢薄叭毡緲蚺詿沟膹U墟”等意象,烘托出一種荒蕪灰敗的氛圍,也奠定了小說的感情基調。B.小說寫“我”在東京站上車后發(fā)覺自己旁邊坐著一個“閉著眼睛,茫然地張著嘴”,身子不斷東倒西歪的孩子,“我”心底生出了一絲“不快”。C.電車內四五個公司職員模樣的人用詼諧的語氣取笑少年工人,他們的笑聲令車廂里出現(xiàn)了“一點愉快的氣氛”,說明電車上的乘客們沒有一點憐憫心。D.文末少年工人用低低的聲音應了一句“到哪,都沒有關系”,這充溢無望和無奈的話語示意了他內心的迷惘和暗淡,任憑電車將他帶到未知的地方。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篇小說既無驚人的事務,也無曲折的情節(jié),更沒有人物之間激烈的沖突沖突,節(jié)奏舒緩平和,但富有感染力。B.第?段呈現(xiàn)了整篇小說中唯一的氣氛較為明快的場面,與前后文形成顯明的反差,強化了小說的悲劇氛圍。C.在小說前半部分,少年工人的面目是模糊的,第?段轉入對其外貌的正面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具體可感。D.文章最終一段“年”“月”“日”兼?zhèn)?,具有典型意義,增加小說真實性,突出小說紀實性的特點,深化小說主題。8.“我”在小說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答: 9.志賀直哉素有“短篇之神”的美譽,其小說以擅長揭示獨特環(huán)境中人物的心境著稱,被評論家們稱為“心境小說”。這篇小說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心境?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心境的?(6分)答: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文本一: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猶有盜賊乎?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節(jié)選自《墨子·兼愛上》)文本二: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湯文武方為政乎天下之時,曰:必務舉孝子而勸之事親,尊賢良之人而教之為善。是故出政施教賞善罰暴且以為若此則天下之亂也將屬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將屬可得而定也若以為不然昔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當此之時,世不渝而民不易,上變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矯其耳目之欲,而從其心愿之辟,外之驅騁、田獵、畢弋,內湛于酒樂,而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其言不曰“吾罷不肖,吾聽治不強',必曰“吾命固將失之”。雖昔也三代罷不肖之民,亦猶此也。不能善事親戚君長,甚惡恭儉而好簡易,貪飲食而惰從事,衣食之財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饑寒凍餒之憂。其言不曰“吾罷不肖,吾從事不強',又曰“吾命固將窮'?!笔枪首幽釉唬骸敖褚餐豕笕酥栽槌掏?,聽獄治政,終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為強必治,不強必亂;強必寧,不強必危。故不敢怠倦。······王公大人怠乎聽獄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則我以為天下必亂矣。農(nóng)夫怠乎耕稼樹藝,婦人怠乎紡績織紅,則我以為天下衣食之財將必不足矣。若以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養(yǎng)百姓,百姓不利,必離散不行得用也。是以入守則不固,出誅則不勝。故雖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之所以共壇其國家,傾覆其社稷者,此也?!笔枪首幽友栽唬骸敖袢障轮烤樱袑崒⒂笈d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有命者之言,不行不強非也。曰:命者,暴王所作,窮人所術,非仁者之言也。今之為仁義者,將不行不察而強非者,此也?!保ü?jié)選自《墨子·非命下》,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是故出政/施教賞善罰暴/且以為若此/則天下之亂/也將屬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將屬可得而定也/若以為不然/昔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B.是故出政施教/賞善罰暴/且以為若此/則天下之亂也/將屬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將屬可得而定也/若以為不然/昔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C.是故出政施教/賞善罰暴/且以為若此/則天下之亂也/將屬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將屬可得而定也/若以為不然/昔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D.是故出政施教/賞善罰暴且以為/若此/則天下之亂也將屬/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將屬可得而定也/若以為不然/昔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家,這里指卿大夫的封地,按西周時期的等級秩序,卿大夫位于諸侯與士之間。B.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統(tǒng)稱,春秋時分“公、侯、伯、子、男”五等。C.幽厲,這里指周幽王與周厲王,“幽”和“厲”是后人為兩位國君所設立的廟號。D.宗廟,是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場所,帝王宗廟制一般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本一由“故······亡”三個句子串起,有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表達效果,邏輯性強,有勸服力。B.墨子認為只要人們“兼相愛”,就能消退亂象,使“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實現(xiàn)天下大治的目的。C.墨子的“非命”觀是對那些自身不變更、不努力的統(tǒng)治者和百姓拿“命運”來說事的批判。D.墨子認為,從前三代暴君導致國家滅亡、社稷傾覆的根本緣由在于他們不能虛心接受諫議。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4分)譯文: (2)今日下之士君子,中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有命者之言,不行不強非也。(4分)譯文: 14.墨子的“非命”觀給了你哪些為人為政的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3分)答: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安定城樓李商隱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①春來更遠游。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②。不知腐鼠成味道,猜意鹓鹐③竟未休。【注】①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作《登樓賦》云:“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②扁舟: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助其實現(xiàn)霸業(yè)后,乘舟歸隱五湖。③鹓鹐:傳聞中像鳳凰的鳥。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極具李商隱詩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雖然篇幅有限,但心情多端,意蘊深厚,表達了李商隱曲折委婉、不便明言的情感。B.首聯(lián)點題,以對偶的手法寫了登樓之所見,上句表現(xiàn)了安定城樓高拔且連續(xù)綿延的氣概,下句則描繪了一幅綠樹與洲渚接連一片的闊大之景。C.頸聯(lián)既瀟灑,又遒勁。從詩的表達形式看,煉字堅實,結響凝固,工力與杜甫詩頗近,“永”字用得很好,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畢生的理想。D.本詩筆力健舉,風骨清峻,結構嚴謹,且語句敏捷變更,特殊在運用典故方面,既敏捷,又準確,既含蓄,又鋒利,充分發(fā)揮了典故的功能。16.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老子>四章》中“ , ”兩句,點明白自我夸耀的后果,是對自視太高的人的一種警醒。(2)古人擅長用典,《春江花月夜》中“ , ”兩句運用典故,暗含魚雁不能傳音信之意,兩人音信斷絕,相思無著落。(3)李白《將進酒》中,表現(xiàn)作者褻瀆富貴利祿,只愿沉醉酒鄉(xiāng)的詩句是“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皠趧觿?chuàng)建美妙將來”這句 的公益廣告語,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腦海中,并在 中影響著很多人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取向,煥顫抖擻的勞動精神面貌,但近年來勞動教化的缺失,讓一些青少年勞動價值觀念扭曲。勞動技能欠缺,特殊是少數(shù)在溺愛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小孩。想過安逸舒適的生活,但又不情愿勞動,一些人在工作崗位上不知道怎樣勞動,工作責任感欠缺,工作技能單一,怕吃苦,怕受挫折,不以勞動為榮,反以勞動為恥。加強勞動教化是一個浩大而系統(tǒng)的工程,也是一個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過程,不行能 。就學校教化來說,要將勞動教化列入必修課,依據(jù)不同學校、不同年齡段編制具體的勞動教化大綱,編印不同的教材體系。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法,中小學要全力走出應試教化的怪圈,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就家庭教化來說,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建勞動機會,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辦。就社會教化來說,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大正面典型宣揚和負面典型鞭策,讓勞動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答: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精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變更原意。(4分)答: 20.請用簡要的語言分析“勞動創(chuàng)建美妙將來”這一公益廣告語的成功之處,并另擬一條以“勞動”為內容的公益廣告詞。(4分)答: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21.下列是關于名著《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人物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衛(wèi)和善真誠,勤奮好學,有自強不息的志氣,百折不回的毅力和主動進取的精神,最終獲得了事業(yè)上的成功和家庭的華蜜。B.愛格妮絲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內心的美德,她最終與大衛(wèi)結合,這種完備的婚姻使小說的結尾洋溢一派華蜜和希望的氣氛。C.米考伯先生仰慕虛榮、慈愛樂觀,尤其是債多不愁、得過且過的性格,使他成為文學中的一個典型,后人將這種特點概括為“米考伯主義”。D.大衛(wèi)的繼父謀得斯通兇惡貪欲,經(jīng)常責打大衛(wèi)。大衛(wèi)母親去世后,即把十歲的大衛(wèi)送去當洗刷酒瓶的童工,只讓他過著基本能解決溫飽的生活。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2題。“人人都有一雙手,人人都有一張口。”人是生產(chǎn)者,可以創(chuàng)建財寶;①,既有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還有教化、醫(yī)療、就業(yè)、消遣等其他需求。一個地區(qū)保持合理的人口數(shù)量和人口增長速度,可以促進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所以,一個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過多或過少,②,都會成為人口問題。人口數(shù)量過多,增長過快,會給環(huán)境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很多問題。例如,人們?yōu)榱藵M意生存需求,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資源,給環(huán)境帶來更大的壓力;假如短時間內增加的人口太多,會產(chǎn)生就業(yè)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等社會問題。但是,有的國家或地區(qū)人口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不斷削減,③。例如,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撫養(yǎng)老年人的負擔加重,等等。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答: 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依據(jù)要求寫作。(60分)綜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索。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語文參考答案1.A(B項,“始終沿用”錯,原文是“在敦煌文物探討所的編號沒有公布之前,張大千的敦煌石窟編號被學術界普遍接受”。C項,材料二并未論述敦煌石窟“將來的探討方向”。D項,表述過于肯定,原文只是說“敦煌寫本文獻······可以為我們破解這類疑難問題供應重要線索”,而非只要探討了敦煌寫本文獻,就能破解疑難字詞的含義問題。)2.B(表述肯定化,原文是“假如沒有敦煌石窟,國際組織和一般百姓是很難知道它的;假如沒有敦煌學,世界的學者也難以對敦煌有深化了解”。)3.A(材料二依據(jù)時間依次較為全面地論述了敦煌石窟藝術探討的進展、成果。其中重點論述了20世紀80年頭以后,中國學者在壁畫圖像的考證探討、石窟考古探討、石窟藝術探討上取得的成就。B項論述的是敦煌文獻的史學價值,不能支撐材料二的觀點。C項論述的是敦煌人的由來,不能支撐材料二的觀點。D項論述的是敦煌不同辭書文獻的相關內容,也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的觀點。)4.①運用了層進式的論證結構,先論述敦煌之名從何而來,有何含義,而后論述了敦煌學何以成為國際顯學,由淺入深,結構清楚。②運用了引用論證,引用《山海經(jīng)》和《漢書》的相關內容來回答敦煌之名的由來和含義。(每一點2分,共4分)5.①敦煌藝術百花園中的佛教、壁畫、美學等藝術價值巨大,為我們供應了學習和探討的范本。②敦煌壁畫及文獻中記錄的社會及歷史風貌,有益于現(xiàn)代人對古代文化的探討與學習。③敦煌是巨大的藝術品寶庫,其中的繪畫、絲織品、石窟、書法等恒久值得我們探討學習。(每一點2分,答對兩點即給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6.C(“電車上的乘客們沒有一點憐憫心”錯誤,全文來看電車上的乘客對少年工人充溢憐憫,因為后文得知狀況,大家“立即不作聲”。)7.C(“面目是模糊的,第?段轉入····正面描寫”錯誤,從“我剛上車的時候偶然瞅見這孩子的臉,他閉著眼睛,茫然地張著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搖擺著”可看出,作者在起先對少年工人的面目有著比較細致的描寫,并非“面目模糊”,而第?段中“我這邊望不見少年工人的臉。可是那公司職員說得可笑,也許那一張臉肯定是可笑的”表明,“我”并沒有看到少年工人的臉,所以沒有正面描寫。)8.①“我”是故事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增加了小說的真實性;②“我”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人物,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③“我”對少年工人的凄慘境況無能為力,深化了小說的悲劇性主題。(每點2分,答對三點得滿分)9.第一問:體現(xiàn)了“我”及乘客們對戰(zhàn)后日本現(xiàn)狀迷茫困惑、灰暗悲涼的心境。(2分)其次問:①以小見大。車里的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境況和心境,正是戰(zhàn)后日本凄慘社會圖景的縮影。②以景襯情。小說開篇描繪了一幅灰暗蕭條的夜景,有力地烘托了車廂中人們灰暗悲傷的心境。③正側結合。小說正面表現(xiàn)“我”黯淡、陰郁的心境,并通過“我”的視角視察到的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表現(xiàn),從側面表現(xiàn)了當時日本國民的迷惑無奈,強化了小說凄涼哀傷的氛圍。(每點2分,答對兩點得4分)10.B(解答這道題,應留意以下幾個關鍵點:①“出政施教”和“賞善罰暴”,“天下之亂”和“社稷之?!钡葘εe性結構;②關鍵虛詞的運用,“也”一般不出現(xiàn)在句子的開頭等。)11.C(“廟號”說法錯誤,“幽”與“厲”是后人為這兩個國君所設的謚號。)12.D(“從前三代暴君導致國家滅亡、社稷傾覆的根本緣由在于他們不能虛心接受諫議”的說法不正確。整篇文章都在批判那些自身不努力而非要以“命”為借口來為自己的失敗狡辯的人,與“不能虛心接受諫議”無關。)13.(1)看待弟弟、兒子與臣下像自己一樣,怎么實行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沒有了。(惡、施、亡各1分,句意1分。)(2)當今日下的士人君子,內心的確希望為天下謀利,為天下除害,面對“有命”論者的話,不行不努力批駁它。(中、實、強非各1分,句意1分。)14.①將命運駕馭在自己手里,切不行怨天尤人。②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勤于治學,勤于為國為民。③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每點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文本二:墨子說:“從前三代的圣王禹、湯、文、武,剛主持天下政事時,說:務必舉拔孝子以激勵人們侍奉父母,敬重賢良的人而教化人們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實施教化,獎賞善行懲處兇暴。假如按圣王說的去做,則天下的動亂將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急將可得到平定。假如認為不是這樣,古時桀時的混亂,湯治理了;紂時的混亂,武王治理了。那個時候,這個世道沒有變更,人民也沒有變更,君王變更了政務,人民就變更了風俗。從前三代暴君桀、紂、幽、厲,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在那時不能矯正他們耳目的欲望,而放縱他們內心的邪念。在外驅馬打獵射鳥,在內耽于酒和音樂,而不顧念他的國家百姓的政事,過多地做無用的事,殘暴地對待百姓,于是失去了國家。他們不說“我疲弱無能,我治政不強'而肯定說“我命里原來就要失國”。即使是三代時疲弱無能的百姓,也是這樣。不能好好地對待親人君長,很嫌惡尊敬儉樸而喜好簡慢粗陋,貪于飲食而懶于勞作,衣食財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饑寒凍餒的憂患。他們不說“我疲弱無能,不能努力地勞作”,也說“我命里原來就窮'?!彼阅诱f:“現(xiàn)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上朝,晚上退朝,聽理訟獄治理政事,整日安排職事而不敢倦怠,是為什么呢?答道:他認為努力必能治理,不努力就有混亂;努力必能安靜,不努力就有危急。所以不敢懈怠。······王公大人懶于斷獄治國,卿大夫懶于治理官府,則我認為天下肯定會混亂。農(nóng)夫懶于耕田、種植,婦人懶于紡紗、織布,則我認為天下衣食之財肯定會不足。假如以此來治理天下,向上以此來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從;對下以此來哺育百姓,百姓沒有得到利益,必定要離開不能被運用。這樣于內守國則不堅固,出去殺敵則不會成功。所以從前三代暴君桀、紂、幽、厲之所以國家滅亡、社稷傾覆,緣由就在這里啊?!彼阅诱f:“當今日下的士人君子,內心的確希望為天下謀利,為天下除害,面對“有命'論者的話,不行不努力批駁它。說道:“有命'之說,是暴君捏造出來的,是窮人傳播出來的,不是仁者的話。今日行仁義之道的人,將不行不細致辨別而努力反對它,就是這個道理啊?!?5.B(“對偶的手法”錯誤,首聯(lián)只有上句用了夸張的手法。)16.這首詩運用了很多典故來表達情感。①頷聯(lián)運用賈誼和王粲的典故,述說自己像他們一樣困頓不得志的境遇,表達了詩人的明珠暗投之悲。②頸聯(lián)由“欲回天地”可知,詩人仍抱有挽回國家命運的建立功業(yè)之志,有力地表達了自己畢生的理想,同時借范蠡功成名就退隱江湖的典故,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