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北京市101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北京市101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北京市101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北京市101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101中學2018—2019學年下學期高二年級期末考試歷史試卷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48分)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1.讀下圖,判斷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漢武帝時①成為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B.②是隋朝大運河中心,也是政治中心C.元朝時③瓷窯眾多,成為著名的瓷都D.清政府在④處特許商行專營對外貿易【答案】D【解析】從地圖中可以看出,①應該是在中國今天河南境內,而漢武帝時期海上陸地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今天陜西的西安,故A項錯誤;②是指揚州,它是隋唐大運河與長江的交匯點,只是當時一個重要的商業(yè)城市,不是政治中心,故B項錯誤;③是重慶,中國古代著名的瓷都是指景德鎮(zhèn).在今天江西省,故C項錯誤;④是指廣州,清朝在這里設立廣州十三行專門負責對外貿易,故D項正確。2.元代設立陜西行省,將一直屬于巴蜀故地的漢中地區(qū)劃入陜西行省,使?jié)h中進入以西安為中心的文化輻射圈。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今漢中地區(qū)雖然仍保留一些蜀地舊俗,但其西北關中氛圍也更加明顯了。對以上材料解釋最合理的是:A.區(qū)域文化是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的重要原則B.行政區(qū)劃有利于增強行政區(qū)內的文化認同C.區(qū)域內的文化趨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擴大元朝的統(tǒng)治疆域【答案】B【解析】材料中“在元朝的行省體系下,將一直屬于巴蜀地區(qū)的漢中地區(qū)劃入陜西行省”“漢中地區(qū)在行政上一直隸屬于陜西,今漢中地區(qū)在保留一些蜀地舊俗的同時,其西北關中文化氛圍也明顯加強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行政區(qū)劃有利于增強行政區(qū)內的文化認同,因此B項符合;A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制度導致文化認同,C顛倒了因果關系,排除;D無法全面反映材料,排除。3.下列各項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商代遺址中出土了牛骨當時已經出現(xiàn)了鐵犁牛耕B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隨便改行唐代官營手工業(yè)者受到嚴格的限制C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棉紡織業(yè)成為元朝朝廷賦稅的主要來源D兩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洋紗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我國的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因此受到嚴重沖擊A.AB.BC.CD.D【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鐵犁牛耕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排除A。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推動了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但無從得出棉紡織業(yè)成為元朝朝廷賦稅的主要來源,排除C。兩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我國的民族工業(yè)尚未出現(xiàn),排除D。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隨便改行說明官營手工業(yè)者受到嚴格的限制,故選B??键c:古代中國的經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官營手工業(yè)?!久麕燑c睛】官營手工業(yè)資金雄厚、規(guī)模經營,為細密分工和協(xié)作創(chuàng)造了條件;眾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對產品質量的嚴格管理,有利于手工業(yè)技藝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為止,官營手工業(yè)代表著當時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但官營手工業(yè)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計成本,不進入市場,缺乏競爭;官營手工業(yè)采取強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滿。4.下列中國古代主要行政區(qū)劃的示意圖,按出現(xiàn)時間排序正確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答案】C【解析】試題解析:從縣地位高于郡可知③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①出現(xiàn)于秦朝,②出現(xiàn)于漢朝初期,④出現(xiàn)于元朝,故選C。5.自秦漢至明清,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經歷了由郡縣兩級制到州郡縣三級制再到省道府縣四級制的演變,這體現(xiàn)了A.中樞權力體系日趨完備 B.中央對地方控制的加強C.各地經濟聯(lián)系日益密切 D.經濟發(fā)展區(qū)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行政區(qū)劃從兩級制到三級制再到四級制,地方權力不斷被分割,從而使地方的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故B項是正確的;A項中樞權力體系的完備體現(xiàn)了專制主義不斷加強;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與經濟聯(lián)系不大,故CD項不符合題意??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行政制度6.清朝名臣張廷玉居官五十年,兢兢業(yè)業(yè)、廉潔奉公,深受器重,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曾任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在擔任首席軍機大臣期間,他可以A.監(jiān)察地方各級官員B.協(xié)助皇帝上傳下達C.獨立處理軍國大事D.直接掌管中央六部【答案】B【解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軍機處的職能是“跪受筆錄”“上傳下達”,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故B項正確,C項錯誤;軍機處沒有監(jiān)察職能,故A項錯誤;軍機處不能直接掌管中央六部,故D項錯誤。7.1787年,陜西巡撫在奏折中稱西藏達賴喇嘛的使者為“夷使”,乾隆帝斥責:“‘夷使’字樣,甚屬錯謬。國家中外一家,況衛(wèi)藏(今西藏地區(qū))久隸版圖,非若俄羅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边@說明乾隆皇帝A.對大臣的思想嚴密控制B.強調對西藏的主權管轄C.通過外交解決中俄爭端D.“華夷之辯”的觀念消失【答案】B【解析】乾隆意為,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同于俄羅斯,不能稱西藏使者為“夷使”,故B正確,A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沒有涉及中俄爭端,排除C;乾隆只是說西藏使者不能稱為“夷使”,不能說明乾隆皇帝“華夷之辯”的觀念消失,排除D。8.中國古代某位皇帝下詔書說:“今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務,大權一歸朝廷,立法至為詳善。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請者,置之重典(重刑)?!迸c材料相符的史實是A.漢武帝設立中朝,削弱相權B.宋太祖設參知政事,罷黜宰相C.明太祖廢除丞相,加強皇權D.清雍正設立軍機處,加強皇權【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請者,置之重典(重刑)”指的是朱元璋廢除丞相,加強皇權,C選項符合題意。漢武帝設立中朝,削弱相權屬于分割宰相的決策權,A選項排除。宋太祖廢除丞相說法錯誤,B選項排除。丞相在明朝就已經被廢除,到清朝不存在丞相存廢問題,D選項排除。9.福建各地族譜中有大量關于入臺族裔回鄉(xiāng)請祖先牌位赴臺的記載,此類現(xiàn)象在清乾隆年間驟然增多。這說明乾隆年間()A.族譜編修順應了移民的需求B.大陸移民已在臺灣安居繁衍C.內地宗族開始整體遷移臺灣D.兩岸居民正常往來受到阻礙【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敘述的是在清代,定居在臺灣的福建籍族裔回鄉(xiāng)請祖先牌位的歷史事實。其實,這反映出的就是中國人濃郁的宗法情結,宗法情結是中國人們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穩(wěn)定的時候臺灣人才會回大陸來請祖先牌位,說明它們在臺灣已經定居下來。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A選項材料無法體現(xiàn);C選項說法過于絕對,不能從材料中看出內地宗族全都整體開始遷移臺灣;D選項說法與材料表達含義相反,既然能回鄉(xiāng)請祖先牌位,說明交流沒有受阻?!究键c定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時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師點睛】本題聚焦的就是海峽兩岸之間的現(xiàn)實關系,透過歷史的視角以文化的角度來明確兩岸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用宗法情結來架設兩岸之間關系的橋梁。針對福建和臺灣的地理關系,利用中國人的宗法情結,表現(xiàn)出歷史上兩岸之間的密切關系。題目的難度不大,考點也是比較明顯。10.明代御瓷的燒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燒計,也只占民窯生產能力的0.8%;在絲織業(yè)中,民間機戶至少是官局工匠的3倍:在冶鑄業(yè)中,即使朝廷鑄幣,也仰仗民銅。該材料體現(xiàn)了A.私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占主導地位B.海禁政策造成了官營手工業(yè)衰落C.政府重農抑商政策已經發(fā)生改變D.私營手工業(yè)代表生產技藝最高水平【答案】A【解析】材料從瓷器制造、絲織業(yè)和冶鑄業(yè)比較官營手工業(yè)和民營手工業(yè)比例,顯然后者遠遠超過了前者,故A正確;海禁政策與國內手工業(yè)沒有直接關系,故B錯誤;古代一直重視重農抑商政策,故C錯誤;官營手工業(yè)產品質量仍然占據(jù)主導,故D正確。11.明代馮夢龍和凌蒙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機分子,也不再是為富不仁的不義之徒,而是表現(xiàn)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講義氣,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義的商人形象。這反映出A.文學敘事方式出現(xiàn)創(chuàng)新B.文學創(chuàng)作擺脫了理學的束縛C.重農抑商政策發(fā)生改變D.商品經濟繁榮引起觀念變化【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明代商人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正面,這一變化實質上反映出隨著明代商品經濟的繁榮,人們對商人的認可,即商品經濟繁榮引起觀念變化,故D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不出文學敘事方式的創(chuàng)新,故A項錯誤;“善良、正直、慷慨、講義氣,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義的商人形象”說明文學創(chuàng)作仍然受儒家思想影響,故B項錯誤;重農抑商政策是封建時代的國策,不可能發(fā)生變化,故C項錯誤。12.史載:康熙年間,蘇州府的吳江縣棉花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糧食的種植面積;松江府所屬的太倉州海門廳、通州等地區(qū),農民種糧者不過十之二三,而種植棉花的已達十之七八;直隸保定一帶農村的農民見植棉獲利大,往往將種麥子的土地改種棉花。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A.重農抑商政策的廢弛B.農業(yè)商品化趨勢加強C.個體小農經濟的衰敗D.工商業(yè)市鎮(zhèn)經濟繁榮【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表明,全國南北區(qū)域都出現(xiàn)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超過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現(xiàn)象,這反映了農產品的商品化加強的趨勢,故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出現(xiàn)政府重農抑商政策的變化,故A項錯誤;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小農經濟的衰敗,故C項錯誤;材料中吳江縣的棉花種植并不屬于市鎮(zhèn)經濟,故D項錯誤。13.“筆墨當隨時代”。下列選項中,畫面融合詩、書、畫和印等元素,寄托知識分子思想追求的是A.彩陶畫B.宮廷畫C.風俗畫D.文人畫【答案】D【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文人畫融合了詩、書、畫和印等元素,通過對身邊事物的描繪,抒發(fā)文人內心的思想追求,D正確。彩陶畫出現(xiàn)在原始社會,與材料所涉及的要素無關,A錯誤。宮廷畫的主題是宮廷事物,與文人關系不大,B錯誤。風俗畫是對市民生活的描繪,不涉及文人內心感受,C錯誤。14.明末清初,以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為代表的實學興起,追求匡時濟世、通經致用。晚清實學以曾國藩為代表,主張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學習西方技術,建立近代工業(yè)。這反映了實學A.強調人與人的關系和等級,是社會變革的產物B.迎合統(tǒng)治者用思想統(tǒng)一來鞏固政治統(tǒng)一的需求C.融合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新儒學D.擯棄“空談”,強調“經世致用”,并與時俱進【答案】D【解析】實學更關注的是實際問題,并不是人與人的關系與等級,故A選項錯誤;黃宗羲等人為反傳統(tǒng)思想家,抨擊君主專制,并未迎合統(tǒng)治者,故B選項錯誤;融合佛道思想為宋明理學,并非明清反傳統(tǒng)思想家思想,故C選項錯誤;明末清初思想家通經致用,曾國藩等人建立近代工業(yè),摒棄空談,是經世致用的體現(xiàn),符合時代要求,故D選項任確。15.鴉片戰(zhàn)爭后,兩江總督耆英說,“良民與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頭爛額,官猶詡詡自得,揚言……民情柔懦,安得鬧事”,更“欺壓良善,自命為能員”,“此實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認為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A.貧富不均B.莠民作亂C.民性懦弱D.吏治敗壞【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解讀能力。根據(jù)題干關鍵信息“民已焦頭爛額,官猶詡詡自得”“欺壓良善,自命為能員”“此實不能御寇之由”可知,耆英認為鴉片戰(zhàn)爭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官員無能、吏治敗壞。故答案為D。ABC排除。16.(2017年天津卷)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現(xiàn)重大變化:由??惫偶D向研究本朝掌故,尋求經世之道;隨著邊患加劇,著意邊疆地理研究;伴隨西方殖民者東來,重視研究外國史地,譯介西方書刊。這種變化主要反映了人們A.關注社會現(xiàn)實及世界形勢B.改變了傳統(tǒng)治史方法C.轉向對本朝邊疆史地研究D.掙脫了文字獄的枷鎖【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尋求經世之道”、“著意邊疆地理研究”、“重視研究外國史地、議介西方書刊”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尋求經世之道”“邊患危機”“西方殖民者東來”等,這反映了人們關注社會現(xiàn)實和世界形勢,故選A。材料中未體現(xiàn)對傳統(tǒng)史學之法的改變,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不符。D項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究键c定位】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學習【名師點睛】本題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以近代中國清代史籍著述出現(xiàn)重大變化,考查學生對清末代中國應對社會形勢的變化而進行的調整。17.在中國歷史上,人們習慣以“夷”稱呼西方國家。然而,徐繼畬《瀛寰志略》(1848年)對西方各國的稱謂是“外國”“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稱“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稱呼西方各國。這反映了A.中國半殖民地社會形成B.天朝觀念已被摒棄C.清朝政府接受國際慣例D.洋務運動成為共識【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不再以‘夷’稱呼西方各國”可知,清朝的外交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接受國際慣例,從思想上開始平等對待其他國家,故C項正確。半殖民地社會是在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形成,故A項錯誤。天朝觀念并沒有完全被摒棄,用詞太絕對,故B項錯誤。D項與題意無關,故D項錯誤。18.近代中國被迫開放了大量通商口岸,下圖中通商口岸依據(jù)開放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①為天津,是1860年《北京條約》的內容;②為南京,是1858年《天津條約》的內容;③為重慶,是1895年《馬關條約》的內容;④為廣州,是1842年《南京條約》的內容;故正確順序是④②①③,排除ACD,所以選B。點睛:本題屬于順序式選擇題,常規(guī)辦法是首先確定每個事件的時間,然后進行排序。能否準確、牢固掌握時間概念是答好此種題型的關鍵。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指熟悉地圖上所標記的地方,然后結合具體的地方,按時間順序排列即可。19.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出現(xiàn)在19世紀60年代,國旗圖案黃地藍鑲邊,上繡黃龍,因此也被稱作黃龍旗。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中國()A.固守“天朝上國”的觀念 B.關注外交方面與國際接軌C.獲得完整主權國家的地位 D.開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場【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清政府的近代化相關知識。根據(jù)所學,A錯誤,此時清政府已經開始學習西方,且材料中體現(xiàn)不了“天朝上國”。C和D錯誤,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已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已經開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場。而B正確,因為國旗反映的是國家的對外形象,這與外交相關,故本題選B??键c:1840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20.史學家陳旭麓指出:“……畢竟使中國人看到了另一個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個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的把這部分引進到中國來,成為中西文化交沖融匯后兩者可能結合的一種特定形式?!毕铝惺录梢杂∽C這一觀點的是①太平天國運動②戊戌變法③義和團運動④預備立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從材料“看到了那個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的把這部分引進到中國來”“中西文化交沖融匯”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向西方學習;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①主張向西方學習,提出《資政新篇》,符合題意;②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符合題意;③盲目排除,不符合題意,排除;④是清政府向西方學習,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B。點睛:本題是個組合型的選擇題;義和團運動盲目排外,不符合“中西文化交沖融匯”;排除所以包含③的選項,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21.太平天國運動中先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兩個治國方案,在此期間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是A.洪秀全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B.簽署《天津條約》C.英法聯(lián)軍燒毀圓明園D.清朝軍隊攻陷天京【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天朝田畝制度》是在1853年頒布的,《資政新篇》是在1859年頒布的,而《天津條約》的簽訂時間是在1858年,B選項符合題意。1847年洪秀全在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A選項排除。英法聯(lián)軍燒毀圓明園是在1860年,C選項排除。清朝軍隊攻陷天京是在1864年,D選項排除。22.下列太平天國的主張中體現(xiàn)抗災——救濟意愿的是A.每家設一人為伍卒,有警則首領統(tǒng)之為兵殺敵捕賊,無事則首領督之為農耕田奉尚B.凡天下,樹墻下以桑,凡婦蠶(蠶)績縫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雞二母彘(豬),無失其時C.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遷彼豐處…鰥寡孤獨廢疾免役,皆頒國庫以養(yǎng)D.興醫(yī)院以濟疾苦…立醫(yī)師,必考取數(shù)場然後(后)聘用,不受謝金,公義者司其事【答案】C【解析】根據(jù)題干中的要求必須能體現(xiàn)出“抗災、救濟意愿”和結合選項分析,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遷彼豐處,體現(xiàn)了抗災的意愿;鰥寡孤獨廢疾免役,皆頒國庫以養(yǎng)體現(xiàn)了救濟的意愿;故C項正確。A項強調兵農合一,與“抗災——救濟”無關,排除。B項體現(xiàn)的小農經濟的情況,與“抗災——救濟”無關,排除。D項強調學習西方醫(yī)學制度,與“抗災——救濟”無關,排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點睛: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抗災救濟”切入,結合太平天國運動進行思考即可。23.讀右圖,判斷下列各項表述正確的是()A.在④誕生了中國最早的一批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B.在②出現(xiàn)了中國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方案C.在①建立了中國第一家近代軍用企業(yè)D.在③開辦了中國第一個使用機械開采的煤礦【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中國最早的一批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在上海地區(qū),排除A項;中國第一家近代軍用企業(yè)在安慶,排除C項;中國第一個使用機械開采的煤礦在河北,排除D項;中國第一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方案是《資政新篇》,是在南京發(fā)布的,故B的說法正確??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資政新篇》24.下面的史料中,數(shù)字符號表示部分句讀的位置。其中句讀錯誤的是西人立國具有本①末雖禮樂教化遠遜中華②然其馴致富強具有體③用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國民一體上下同心務實而戒虛④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⑤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⑥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⑦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材料解讀能力(文史綜合解題)。中國近代以來對西方的認識逐步加深,其中題目材料就認識到西方之所以強大,不只應采用近代科學技術,也應實行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制度。①錯誤,句讀應該是在“末”后,“本末”是一個詞;③錯誤,句讀應該是在“用”后;⑥錯誤,句讀應該是在末“用”后,“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表明中國只是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不改變政治制度;故選B項。25.江南制造總局是個十足的封建衙門。管理者是以督辦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們對軍器制造一竅不通,一切生產技術大權都操縱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術,招搖撞騙,因造不出火藥,竟稱“中國天氣異于外國,與造此藥不宜”。這表明,洋務企業(yè)A.管理體系逐步完善B.過度依賴西方技術C.逐漸成為外資企業(yè)D.所雇洋匠皆為外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辦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們對軍器制造一竅不通”說明洋務企業(yè)管理極為不完善,故A項錯誤;“一切生產技術大權都操縱于洋人手中”說明洋務企業(yè)過渡依賴西方技術,故B項正確;洋務企業(yè)是中國人采用機器生產經營的近代企業(yè),故C項錯誤;“有些洋匠不懂技術”不代表所有洋匠都為外行,故D項錯誤。點睛:2018年4月16日26.清末舉行的一次科舉考試,論題為“《大戴禮》(即漢代戴德所編輯整理的《禮記》)‘保,保其身體;傅,傅其德義;師,導之教訓’與近世各國體育、德育、智育同義論”,要求論證中國傳統(tǒng)教育與西方教育同義。這反映了A.近代教育體制已經確立B.“中體西用”治國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舉倡導回歸國學D.西方教育思想成為主流【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保其身體”“論證中國傳統(tǒng)教育與西方教育同義”可知,這是對“中體西用”思想的實踐,故B正確;近代教育體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確立的,故A錯誤;清廷沒有背離過國學,故C錯誤;近代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D錯誤。27.一個文弱書生最終成為駕馭干軍萬馬的最高統(tǒng)帥,成就了“無湘不成軍”的傳奇,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和“洋務派之父”。此人是A.曾國藩 B.李鴻章 C.奕 D.左宗棠【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曾國藩。依據(jù)題干,此人的關鍵信息有“文弱書生”“統(tǒng)帥湘軍”,讓自己的湘軍最終成為政府的支柱,還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和“洋務派之父”。結合所學知識,曾國藩書生出身,最后編練湘軍,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其湘軍也成為清后期維護清朝統(tǒng)治的支柱,其本人也成為晚清中興的第一名臣,其攻陷安慶時就設置安慶機械所,在與太平軍交戰(zhàn)中早就認識到西方科技的先進之處,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較早的代表,可稱為“洋務派之父”。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键c:天朝的危機·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名師點睛】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后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因母喪返鄉(xiāng)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xiāng)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謚"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蕩年代,由于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xiàn)"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于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年,總理衙門指出,華商投資外輪企業(yè)或自買、租賃輪船交洋商代理,“將來必為洋人所挾持,自不如顯為告諭,任從買賣.則其權尚可歸華商自主”。同年,清政府允許華商購買新式船只,從事國內各口岸及涉外航運貿易。這一政策A.強化官府對民間商業(yè)的控制 B.表明洋務派投資開辦民用工業(yè)C.放寬對民間興辦工廠的限制 D.抵制西方列強對航運業(yè)的壟斷【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允許華商經營航運業(yè),該政策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強對中國航運業(yè)的壟斷,D項正確。材料強調清政府允許華商經營航運業(yè),與強化官府對民間商業(yè)的控制無關,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洋務派投資開辦民用工業(yè),而是強調清政府允許華商經營航運業(yè),排除B。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興辦工廠的限制,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29.晚清設立的一個機構,不僅辦理外交事務,還扶植一些現(xiàn)代化項目,如新式學堂、近代企業(yè)等。它經常遭到守舊派抨擊,外國人也批評它辦事不力。該機構是()A.總理衙門 B.同文館C.軍機處 D.外務部【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關鍵就是找到關鍵詞。首先就是外交事務,另外就是現(xiàn)代化項目。外交事務就排出了同文館;現(xiàn)代化項目就排出了外務部。因為時間是晚晴,所以排除了軍機處。因此本題選擇總理衙門,A選項?!究键c定位】天朝的危機·洋務運動·總理衙門的設立30.1877年,清政府派遣學生赴格林威治大學留學的考試科目為:“……四曰鐵甲穿彈;五曰炮壘;六曰汽機;七曰船身浮率定力;八曰風候海流;九曰海島測繪?!睋?jù)此判斷其目的是A.學習航海技術B.增強海防力量C.發(fā)展軍事工業(yè)D.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答案】B【解析】從材料“1877年”“……四曰鐵甲穿彈;五曰炮壘;六曰汽機;七曰船身浮率定力;八曰風候海流;九曰海島測繪?!笨梢钥闯?,19世紀70年代,為了增強海防力量,建立海軍,才派遣留學生學習這些科目,故B項正確;A項包含在B項之中;材料中的內容與發(fā)展近代工業(yè)無關,故CD項排除。點睛:材料“1877年”“……四曰鐵甲穿彈;五曰炮壘;六曰汽機;七曰船身浮率定力;八曰風候海流;九曰海島測繪?!狈从车氖呛\娷娛录夹g的發(fā)展,從而得出正確答案。31.觀察《晚清時期出口貨物》簡表年份茶(擔)絲(擔)棉花(擔)豆(噸)1871~18731022159375298486575601881~188312381453934517473847601891~1893105506459945290417760522上表反映出A.傳統(tǒng)的經濟結構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 B.洋商壟斷中國的進出口貿易C.中國逐漸淪為西方列強的原料產地 D.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逐步發(fā)展【答案】C【解析】表格顯示1871年以后,中國的茶、絲以及棉花和豆的出口量逐漸上升,說明中國逐漸淪為列強的原料產地,C正確;中國當時依然是小農經濟模式,A錯誤;表格沒有凸顯洋人壟斷中國出口貿易,B錯誤;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不符合表格史實,D錯誤。32.中國近代某企業(yè)在開辦初期,以運輸漕糧為主,不攬客貨,不與洋商爭利。后來企業(yè)改組,吸納大量民間資本,使得業(yè)務興隆,盈利上升,發(fā)揮了與洋人爭利的作用。該企業(yè)應該是A.輪船招商局B.天津機器制造局C.福州船政局D.江南制造總局【答案】A【解析】【詳解】材料“后來企業(yè)改組,吸納大量民間資本,使得業(yè)務興隆,盈利上升,發(fā)揮了與洋人爭利的作用”指的是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的民用企業(yè),A選項符合題意。天津機器制造局是軍事工業(yè),B選項排除。福州船政局是軍事工業(yè),C選項排除。江南制造總局是軍事工業(yè),D選項排除。33.晚清官員卞寶第認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國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爭相慕效,滿山遍野,愈種愈多?!攘继镉诖摯_(把良田當成用于種茶的山地),置耕織為緩圖?!庇纱丝梢缘贸龅慕Y論是A.西方對華經濟侵略始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B.外商操縱市場使中國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C.洋商收購茶葉引起當?shù)剞r業(yè)生產結構變化D.中國傳統(tǒng)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已基本瓦解【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為,武夷山北苑等地,一向有著名的茶的名聲……其實是開始于各國與中國通商之后,洋船聚集,商人、農民一旦沾上販茶的好處,便爭相效仿,滿山遍野都種上茶樹,越種越多……把良田也改成種茶的山地,把耕種、織布推延耽誤。A項,應是開始于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排除。B項“操縱”,材料沒有體現(xiàn),排除。D項“基本瓦解”錯誤,中國大部分地區(qū)仍以小農經濟為主導,排除。材料說明,因為與外通商,洋商對茶葉需求較大,農民種茶可以獲得比耕種莊稼更多的收益,于是紛紛改耕地為茶山,農業(yè)生產結構由以糧食為主轉變?yōu)橐圆铻橹?,C正確。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在于從材料中“乃自各國通商之初,番舶云集,……等良田于磽確,置耕織為緩圖”,等關鍵詞切入,結合列強入侵對中國的經濟影響進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34.鄭觀應在《商務嘆》中寫道:“輪船招商開平礦,創(chuàng)自商人盡商股。辦有成效倏忽變,官奪商權難自主。名為保商實剝商,官督商辦勢如虎”。作者實際上A.贊揚商辦企業(yè)取得的成就B.肯定商界企業(yè)主的積極性C.否定官督商辦的經營模式D.主張政府加強對企業(yè)控制【答案】C【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洋務經濟,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和材料理解能力。解答此題關鍵是題干內容的解讀,輪船招商局是洋務企業(yè)“創(chuàng)自商人盡商股”,可知是官督商辦,結果導致“官奪商權難自主。名為保商實剝商,官督商辦勢如虎”這種現(xiàn)象,可知材料是對該經營模式的否定,正確的是C項,ABD項不符合題意。35.甲午戰(zhàn)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傳策略,把中國和日本分別“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許多歐美輿論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府戰(zhàn)敗“將意味著數(shù)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對此,清政府卻無所作為。這反映了A.歐美輿論宣傳左右了戰(zhàn)爭進程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C.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戰(zhàn)爭時期,日本大肆進行輿論宣傳并得到了歐美輿論的支持,而清政府則無動于衷,這說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輿論宣傳是近代外交的一種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故C項正確;歐美輿論宣傳不可能會左右甲午戰(zhàn)爭的進程,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出日本企圖變更中國的政體,故B項錯誤;D項是對材料信息“將意味著數(shù)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的誤讀,排除。點睛:“現(xiàn)實的問題歷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題的思路,本題以甲午戰(zhàn)爭期間清政府與日本在輿論宣傳策略方面態(tài)度差異的對比,引導考生認識外交宣傳在引導國際輿論方面的重要性,認識到在國際環(huán)境局勢復雜多變的今天,只有首先搶占輿論制高點,才能快速反應,掌握主動權,沉著應對。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簡化材料信息,本題材料可簡化為“甲午戰(zhàn)爭時期,日本大肆進行輿論宣傳并得到了歐美輿論的支持,而清政府則無動于衷”。36.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國占中國對外貿易總值的百分比。年份

英國

日本

其他國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對表中數(shù)據(jù)解讀正確是A.《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B.對英貿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國國際地位的明顯下降C.這一階段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以商品傾銷為主D.對其他國家貿易比重變化折射出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依據(jù)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對中國貿易的數(shù)字明顯呈上升趨勢,說明日本對中國經濟侵略的加劇,故A項正確;此時,英國仍然是過激強國,對英貿易比重降低不能說明英國國際地位下降,故B項錯誤;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以資本傾銷為主,故C項錯誤;晚清中國國際地位比較低下,故D項錯誤??键c:近代中國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強侵華?《馬關條約》37.當某條約的若干條款傳出后,光緒皇帝發(fā)出“臺灣割則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為天下主!”的哀嘆,臺籍京官及舉人紛紛聲言“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該條約應是()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關鍵就是“臺灣割則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為天下主!”。中國近代臺灣離開祖國的懷抱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戰(zhàn)敗之后,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因此選擇D選項。【考點定位】中華民族的覺醒與抗爭·甲午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馬關條約》38.《馬關條約》簽訂后,英國《泰晤士報》認為:遼東半島的割讓無損于英國的利益,按照協(xié)議的其他部分,英國的利益可能有所增進。以下“協(xié)議”可以被英國援引以“增進利益”的有①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②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③開放蘇州、杭州等地為商埠④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利益可能有所增進”是指英國以利益均沾原則為借口,分享《馬關條約》中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故①②錯誤,排除ABD。開放蘇州、杭州等地為商埠和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等內容,均可被英國分享,故③④正確,所以選C。點睛:解決本題分兩步走:一是理解“英國的利益可能有所增進”的原因,二是對選項的內容進行一一排除。39.贊美詩泛指對人物、事物贊美頌揚的詩歌。下列詩句中,贊譽張謇的是A.謫放邊疆心不死,憂國為民境情豪B.工商科技入正堂,資政新篇洞見新C.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D.創(chuàng)辦實業(yè)為救國,天地大生見精神【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謇是民族資本家的代表,主張通過創(chuàng)辦實業(yè)來救中國,大生紗廠是他創(chuàng)辦的,因此D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描述的是林則徐,排除。B選項描述的是《資政新篇》,排除。C選項描述的是左宗棠,排除。40.“時代詞匯”是記錄社會前行的路標?!白詮?、自立、自存、自治、競存、適存、進化、進步等,有些人的姓名或字號中大量出現(xiàn)適之、競存、演存、演生”等詞匯。這批新詞匯開始廣為流行的時代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國時期B.洋務運動時期C.維新變法時期D.國民革命時期【答案】C【解析】戊戌變法時期,嚴復翻譯《天演論》,用西方進化論思想進行變法,出現(xiàn)適之、竟存、演存、演生等詞匯,C正確;A、B和D時期沒有出現(xiàn)類似詞匯,排除。41.1894年,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批準張弼士創(chuàng)辦“張裕釀酒公司”,在直隸等地專利15年,免稅3年。當時該企業(yè)發(fā)展的有利因素有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B.洋務派提出“自強”的口號C.清政府的政策支持 D.列強忙于一戰(zhàn)放松對華侵略【答案】C【解析】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A錯誤;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提出“自強”的口號,開展洋務運動,B時間不符合題意;根據(jù)“李鴻章批準張弼士創(chuàng)辦“張裕釀酒公司”,在直隸等地專利15年,免稅3年”,體現(xiàn)出清政府的政策支持,故C正確;D項時間不符合題意。【名師點睛】根據(jù)“李鴻章批準張弼士創(chuàng)辦”“在直隸等地專利15年,免稅3年”判斷是政策支持,其它選項與材料無關。42.在戊戌變法期間,維新派上書要求設立制度局,“將舊制新政斟酌其宜”“草定章程”,然后交由有關部門實行。這一要求遭到群臣反對,有軍機大臣揚言:“開制度局,是廢我軍機也,我寧忤旨而已,必不可開?!贝耸伦罱K不了了之。這反映了A.維新變法運動順利發(fā)展B.變法遭到守舊勢力反對C.軍機處權力被徹底廢除D.機構重疊加劇財政負擔【答案】B【解析】材料“開制度局,是廢我軍機也”反映了維新變法遭到守舊勢力反對,故B正確;材料并不能說明維新變法運動順利發(fā)展,故A錯誤;材料也無法體現(xiàn)軍機處權力被徹底廢除,故C錯誤;材料主旨并不是說明機構重疊加劇財政負擔,故D錯誤。故選B。43.梁啟超說:“欲救中國……非擇一舉國所同戴而誠服者,則不足以結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于是乎以孔教復原為第一著手?!币韵職v史文獻能夠體現(xiàn)這一說法的是()①《新學偽經考》②《孔子改制考》③《變法通議》④《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A【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維新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根據(jù)題干中“于是乎以孔教復原為第一著手”即借助傳統(tǒng)儒家思想來宣傳維新思想,托古改制,符合這一要求的是是《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符合題意的是A項,③④項不符合題目要求,排除BCD項。44.近代以來,很多人利用報刊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墩龑W報》在其創(chuàng)刊序例中寫道“痛迂謬者之誤我國家,惡狂恣者之畔我圣道…吾聞古之為國者,必定國是。六書之義是者,正也?!币陨喜牧纤w現(xiàn)的思想觀念是A.天朝上國 B.中學為體C.經世致用 D.維新變法【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啊崧劰胖疄閲?,必定國是。六書之義,是者,正也”體現(xiàn)了對中學的認可,材料沒有涉及天朝上國,故A項錯誤,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洋務派的觀點,沒有涉及經世致用和維新思想,故C.D項錯誤??键c: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發(fā)·中體西用【名師點睛】“中體西用”是洋務派關于中西文化關系的核心命題,也是洋務教育的指導思想?!爸袑W”指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西學”指近代傳入中國的自然科學和商務、教育、外貿、萬國公法等社會科學.它主張在維護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鐵路、開礦山、架電線等自然科學技術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體辦法來挽救統(tǒng)治危機。45.清制,具有一定品級的官員方可向皇帝上奏折。1898年9月2日,光緒帝頒布上諭:“士民有上書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遞,毋得拘牽忌諱,稍有阻格?!痹撋现I反映出A.清代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B.變法鼓勵官民上書言事C.百日維新受到軍機處阻撓 D.變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光緒帝有開明的言論觀,以上諭形式,準許官民上書言事,B項正確。材料強調光緒帝鼓勵官民上書言事,與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無關,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xiàn)百日維新受到軍機處阻撓,而是強調光緒帝鼓勵官民上書言事,排除C。維新變法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排除D。46.康有為在自己的回憶錄里記載了組織公車上書的行動,而當代學者茅海建稱在清朝歷史檔案中未發(fā)現(xiàn)上書的文件,由此認為上書的行動可能不存在。這說明A.歷史人物的回憶錄沒有歷史價值 B.歷史檔案完全反映了歷史的真相C.尋求歷史的真實需要從多方考證 D.回憶錄的史料價值高于歷史檔案【答案】C【解析】歷史人物的回憶錄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故A項錯誤;B項“完全”一詞說法太絕對,錯誤,故排除B;回憶錄和歷史檔案都是由人所寫,含有個人的主觀色彩,所以尋求歷史的真實需要從多方考證,故C項正確;回憶錄和歷史檔案都有一定價值,無法判斷誰高誰低,故D項錯誤。【名師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史學研究方法。史料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實反應歷史面貌的信息,如遺跡遺物等,史研究歷史最有力的證據(jù)。二手史料如回憶錄、后人的記載等,需要考據(jù)佐證。47.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認為不能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混為一談。但嚴復將該書翻譯成《天演論》時,“煞費苦心”地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提出自然界進化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意在A.糾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B.為反清革命提供理論依據(jù)C.傳播“中體西用”思想D.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答案】D【解析】由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嚴復引進進化論,并提出該理論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旨在為變法圖強尋求理論依據(jù),以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D符合題意;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本身沒有錯誤,A說法不正確;嚴復是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張通過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確;“中體西用”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C不正確。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對維新思想的理解。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入侵的加劇,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先進中國人不斷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維新派主張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憲,以達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解題的關鍵在于對嚴復思想的特點的理解。48.歷史學家陳旭麓評價義和團運動是“從愛國主義出發(fā)回到中世紀”(“中世紀”指近代以前的歷史階段)。以下條款為義和團設想的對外和約,其中體現(xiàn)“回到中世紀”的條款包括①“各國應賠償中國兵費四百兆兩”②“外人不準在中國游歷”③“所有東西洋人與中國官場相見,須行叩頭之禮”④“德國將膠州交還中國”⑤“俄羅斯西伯利亞及各處鐵路,均需拆毀”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答案】D【解析】義和團運動“回到中世紀”是指義和團盲目排外的局限性,“各國應賠償中國兵費四百兆兩”體現(xiàn)了維護國家利益,不符合題意,故①錯誤;“外人不準在中國游歷”體現(xiàn)了對外國人的排斥,故②正確;“所有東西洋人與中國官場相見,須行叩頭之禮”也體現(xiàn)了對外國人的歧視與排斥,故③正確;“德國將膠州交還中國”體現(xiàn)了對國家主權的維護,故④錯誤;“俄羅斯西伯利亞及各處鐵路,均需拆毀”體現(xiàn)了對近代文明的盲目排斥,故⑤正確。故②③⑤組合正確,故選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從愛國主義出發(fā)回到中世紀”,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義和團盲目排外的局限性的方面入手,即可對選項逐一分析判斷,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符合題意的答案。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2分)49.中國近代經濟發(fā)展。下圖為清代茶葉外銷路線圖材料一中國茶葉對外貿易,有1500余年歷史?!皆⒚饕院?,中國茶又經南亞地區(qū)傳到西方的歐美國家。海上“茶葉之路”由此形成。明、清時期尤其是清代,茶葉成為十八世紀直至十九世紀后期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當時為了盡快將茶葉運到西歐,專門使用飛剪船,飛剪船是傳統(tǒng)木質帆船的最后一次飛躍,……從17世紀到19世紀后期,我國一直是世界各國茶葉的供應者,銷區(qū)遍五洲?!昂I喜枞~之路”前后繁榮300年。(1)根據(jù)地圖和材料一,概括中國茶葉外銷貿易的特點。材料二五口通商后,洋商紛紛在廣州等地設行搶購茶葉,茶葉貿易急劇繁榮。1842—1886年是歷史上中國茶葉對外貿易的黃金期。嗣后每況愈下,走向衰落。當歐美各地的茶葉消費能力一日千里的時候,中國茶葉產業(yè)本身的陋習逐步暴露出來。長期以來,見茶葉出口利好的朝廷,都會對茶葉出口施加重稅。19世紀后期,由于出口量的劇增,中國茶商們被迫拿出了各種辦法,賺取利潤。手段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以次充好,偷斤少兩。這讓中國產業(yè)的品質與口碑,開始在歐美消費者心目中產生嚴重下滑。19世紀70年代,由英國人從福建移植到印度的紅茶打破了中國人對國際茶葉市場上的壟斷。19世紀末,印度已實現(xiàn)揉茶、切茶、焙茶、篩茶、裝茶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機械化。機器的出現(xiàn),又反過來推動了茶園的擴張。因為進口中國茶需要繳納35%的關稅,而進口印度茶是零關稅,所以印度茶迅速占據(jù)了英國市場。到了1888年,產量高達8,600萬磅,英國從印度進口茶葉的數(shù)量完全超過了中國。隨著印度、錫蘭和日本茶葉出口日益增長,中國茶葉開始失去國際市場。(2)根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中國“海上茶葉之路”逐漸冷落的原因。材料三鴉片戰(zhàn)爭前后生絲內外銷比例的變化年代內銷外銷1840年以前86%14%1894年48%52%晚清時期生絲出口銷售渠道——依據(jù)杜恂誠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概論》注釋:“洋行”指外國資本家在中國開設的商行。(3)依據(jù)材料三的圖表,評述晚清時期的中外生絲貿易?!敬鸢浮浚?)評分標準:茶葉貿易歷史悠久。茶葉之路分陸上海上兩條。有專門的運輸工具飛剪船。茶葉外銷貿易是中國出口的主力。(2)內因:政府重稅盤剝,不良茶商以次充好,不使用機器和先進管理;不利國際環(huán)境外因:英國對茶葉的工業(yè)化生產改進,國家免稅支持,有利的國際形勢等(3)狀況:外商大量收購生絲,生絲出口量增加;生絲生產行業(yè)中出現(xiàn)近代生產方式。評價:生絲生產日趨商品化;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逐步淪為列強的原料產地,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經濟近代化?!窘馕觥俊驹斀狻浚?)特點:根據(jù)材料“中國茶葉對外貿易,有1500余年歷史”可知體現(xiàn)的是歷史悠久;根據(jù)材料“到元、明以后,中國茶又經南亞地區(qū)傳到西方的歐美國家。海上“茶葉之路”由此形成”可知茶葉之路分陸上海上兩條;根據(jù)材料“當時為了盡快將茶葉運到西歐,專門使用飛剪船”可知體現(xiàn)的是有專門的運輸工具;根據(jù)材料“我國一直是世界各國茶葉的供應者,銷區(qū)遍五洲”可知體現(xiàn)的是茶葉外銷貿易是中國出口的主力。(2)原因:國內:根據(jù)材料“長期以來,見茶葉出口利好的朝廷,都會對茶葉出口施加重稅”可知體現(xiàn)的是政府的盤剝;根據(jù)材料“手段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以次充好,偷斤少兩”可知體現(xiàn)的是不良茶商以次充好;根據(jù)材料“機器的出現(xiàn),又反過來推動了茶園的擴張”可知體現(xiàn)的是使用機器和先進管理;國際:根據(jù)材料“印度已實現(xiàn)揉茶、切茶、焙茶、篩茶、裝茶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機械化”可知體現(xiàn)的是技術改進;根據(jù)材料“而進口印度茶是零關稅,所以印度茶迅速占據(jù)了英國市場”可知體現(xiàn)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3)狀況:根據(jù)材料“鴉片戰(zhàn)爭前后生絲內外銷比例的變化、晚清時期生絲出口銷售渠道”可知體現(xiàn)的是外商大量收購生絲,生絲出口量增加;生絲生產行業(yè)中出現(xiàn)近代生產方式。評價需要從絲織品商品化、自然經濟解體、經濟工業(yè)化等方面進行分析。50.中外聯(lián)系加強。材料一中國一直以“天朝”自居,從來不把世界上的其它國家當作是國家……中英鴉片戰(zhàn)爭已經打兩年了,道光帝居然問大臣這樣的問題:英吉利到底在何方向?女王有無婚配?和俄羅斯是否接壤?與新疆有無旱路可通。可笑不?沒有國家觀念,又何來國旗一說?“亞羅號事件”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索。這個事件起因就是“華船冒掛洋旗”,和國旗有關。1862年又發(fā)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毆事件。在交涉過程中,占盡便宜的英國人硬說船只沒有掛國旗,不知道那是中國兵船,拒不負責。恭親王奕?痛定思痛,考慮制定一面旗幟。在曾國藩的建議下,選定三角龍旗。但這并不是國旗,真正國旗的誕生,是在1888年。當時參與過很多外交活動的李鴻章,深感“無旗可掛”的尷尬,于是奏請慈禧太后,選定四角龍旗?!侗毖蠛\娬鲁獭分械谝淮卧诠俜轿募谐霈F(xiàn)了“國旗”這一概念?!择T玄一《中英水兵斗毆事件,逼出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1)為什么在清朝前期沒有國旗,哪些因素推動了清朝后期制定國旗?材料二1843年中國第一批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個。甲午戰(zhàn)爭后,列強又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增開通商口岸40余處……19世紀末清政府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一些官僚認為自開一些口岸是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自1898年到民國年間自開通商口岸達30多處(至此)可供外國人貿易的口岸達到110個。除極少數(shù)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發(fā)展起來,絕大多數(shù)后來都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經濟中心和主要城市?!浴督袊鴮n}研究》(2)依據(jù)材料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