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設計_第1頁
21世紀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設計_第2頁
21世紀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設計_第3頁
21世紀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設計_第4頁
21世紀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世紀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藝術設計———“漆藝”學科建設、教學之我見2011-11-0919:58:39作者:周劍石來源:漆趣網瀏覽次數(shù):25導讀:漆藝教育應向開放型、研究型、綜合型方向發(fā)展,具體內容從三個方面展開:1.漆藝作為純藝術的表現(xiàn)與開拓。2.漆藝作為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繼承與發(fā)展。3.漆藝作為環(huán)保材料在現(xiàn)代科技產品、生活器具、環(huán)境設計中的應用、普及與融合。2001年秋季的一天,有兩位從紐約來訪的美國客人,向我了解中國漆藝的現(xiàn)狀……?過去……?及其將來的發(fā)展……?甚至包括這個市場的情況……?他們來的非?!把杆佟?,就在我國加入WTO之前、申辦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成功之后……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還延續(xù)著其文明的國家)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引人矚目的國度。而中國巨大、且在很大程度上尚未開發(fā)的物質文明、精神文化消費市場,將會是國際投資家們極為看好的“兵家之地”。在我們跨入新世紀門檻的此時此刻,可以說是迎來了漆藝發(fā)展的大好時機,但同時也遇到了來自亞洲和世界各國,在這個市場上所帶來的巨大沖擊與挑戰(zhàn)。談起漆藝,就會使人聯(lián)想起我國的古代“漆器”,又會使人聯(lián)想起在新中國崛起的“漆畫”,還會使人聯(lián)想到工藝品商店里作為旅游紀念品的“漆飾物”……但是在我們今天的日常起居生活之中卻難以見到“漆藝髹飾物品”,當然其中原因很多,上面提到的那兩位美國客人,也向我問起過這個市場的情況?……作為有著輝煌漆藝歷史的國民,我心情沉重,不知如何啟齒……漆藝本不僅僅限于上面提到的幾種,對于它的界定,請看一下漆藝術家、喬十光先生的一段論述。這是在他主編的中國藝術教育大系.美術卷《漆藝》一書中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的開頭一段:漆藝“它的含義很窄,限于漆。它的含義又很寬,‘漆器’、‘漆畫’和‘漆塑’……無論平面或立體造型,無論‘實用品’或‘欣賞品’,只要涉及到漆都屬于漆藝的范疇。”在這一節(jié)的最后,他又總結說:漆藝“他早已突破了‘漆器’、‘漆工’的含義,是一門既有鮮明的界定性,又與其它學科密切相關的綜合藝術形式,是一門具有廣闊開發(fā)前景的藝術門類”。我們還可以換句話說:漆藝就是以漆為主要媒材進行的藝術設計和藝術創(chuàng)作。它與陶藝、纖維藝術、金屬藝術、玻璃藝術、油彩畫、水彩畫、水墨畫等都是以設計和創(chuàng)作的主要媒材來界定的藝術門類。綜上所述、漆藝的釋義是很寬泛的,我們的漆藝教學也應該是寬泛的,隨著我們加入世貿,主辦奧運,漆藝的市場需求也會擴大,漆藝的教學也應該擴大。我用紅、黃、藍三原色和橙、綠、紫三間色及黑色,來表述我對漆藝教學體系的構想。紅、黃、藍三原色各代表漆藝教學的三個方面(未來發(fā)展的三個主要方向),橙、綠、紫三間色各代表兩個原色之間的相互融合,(交叉出新的方向)中心的黑色代表漆藝,他是三原色的綜合,是純熟的(漆藝發(fā)展的最高方向)。漆藝教學這樣的展開,是完全符合二十一世紀,未來人才教育培養(yǎng)方向的,是漆藝教學走向開放型、研究型、綜合型治學道路的可行性方案。下面是漆藝專業(yè)教學“三個方面”的具體內容的展開。1漆藝作為純藝術的表現(xiàn)與開拓在現(xiàn)代造型藝術領域,純藝術多指繪畫(平面)、雕塑(立體)、裝置藝術(空間)。而純藝術更重要的一點還不在于何種樣式,而在于不斷地超越以往的任何約定俗成,去尋找人類對美的新的追求。漆作為經歷了7000年以上歷史洗禮的、恒定性極強的藝術材料,在向純藝術表現(xiàn)領域不斷的滲透與開拓之中,在精神文化的市場中,它的魅力將得到更為充分的發(fā)揮和體現(xiàn)。1.1漆畫從髹飾技法的掌握到漆畫,從漆藝材料的研究到漆繪畫語言的表現(xiàn)。從30年代沈福文先生等創(chuàng)作漆畫開始,到現(xiàn)在已有近70余年的歷史。作為國家的美術門類,漆畫的全面登場是在1984年的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喬十光先生曾率中國漆畫赴日本、韓國、法國、前蘇聯(lián)等地展出,所到之地都受到極大的歡迎。日本藝術院功勛藝術家高橋節(jié)郎先生觀看后說:“發(fā)揮了中國美術的特長,與繪畫不一樣的漆的材料感,加上金、銀、蛋殼、螺鈿的驅使,被現(xiàn)代感和獨特技法表現(xiàn)的漆畫,肯定會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感動。”現(xiàn)定居美國的韓國漆藝術家金圣洙先生,多次來訪中國,并在我院講學,他也多次贊譽中國的漆畫說,漆畫是漆材料向純藝術領域的拓展。目前日本、韓國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漆畫(雖然平面形態(tài)的作品在日展的工藝部門比比皆是)。而越南的漆畫如同我們的國畫一樣,有消息報導,越南每年向歐洲出口2萬噸漆畫,雖然這與畫的水平不一定成正比,但就這個市場而言,卻不容忽視。中國漆畫匆匆走過的發(fā)展歷史,是極為可喜的。但隨著WTO的進程,各國間貿易往來的頻繁,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們今天的漆藝材料技術研究的水平與日本、韓國的漆藝材料技術研究的水平相比較,還有相當?shù)木嚯x,而這是漆畫向更高、更好境界發(fā)展的基礎,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極大重視。越南漆畫中的那種生動、活潑、自然抒發(fā)的表現(xiàn)風格,亦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漆畫是我國現(xiàn)代漆藝中的強項,隨著漆藝教學思路的打開、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跨學科、開放式教學的全面展開,漆畫作為純藝術的繪畫形式將會得到質的飛躍。1.2漆塑以夾纻,脫胎的方法為主要造型手段,走入漆的立體造型,它可小,可大,可以是具體的人物造型,亦可以是抽象的雕塑,由于漆的表面可以處理的光可鑒人,潤如肌膚,還可髹紋、飾彩、更可鑲嵌、描繪,由于是脫胎所以它很輕,它無疑是一種極好的、有待開發(fā)的雕塑材料。在日本、韓國亦有一批這樣的作家,而年輕的人數(shù)居多。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為主的年輕漆藝創(chuàng)作群體,還以漆的現(xiàn)在派自居,他們中間有用網狀金屬物為造型依托,有用漆、泥、灰(而不用麻布)來直接塑造成型的。在我指導的學生中,亦有使用麻繩、塑料透明膠片來造型的。雖然還不那么成熟、完美,但卻體現(xiàn)了年輕人,大膽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作思維的可塑性,應給與極大的鼓勵。漆立體造型在我國還不如漆畫那樣已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擁有一大批作者群,與日本、韓國相比還很薄弱,需要我們下一番功夫,將這一尚未開發(fā)的文化市場打開。1.3漆空間(平面立體結合,任何形式的裝置藝術亦可)顧名思義用漆來營造的空間,與漆畫相比,它和漆塑一樣都屬于三維空間藝術。日本漆藝家、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大西長利先生,曾經舉辦過一個個人展覽,叫做“漆的空間”展,當你走進他的展廳,天然的漆香會隨著空氣飄入你的鼻孔,而當你靠近他的作品時,你的視覺和身體會被他的作品所包容和嵌入。他的作品是立體的,看上去貌似器皿而非器皿,與其作品下面很大的、映射力很強的金、銀蒔繪黑漆板,既形成水平與垂直的對比,又形成形影相似、虛實相生、渾然一體的和聲。他通過那黑漆板的映射力,幻化出那實體作品的虛像,像是把我們帶到了云端,使我們升騰,看到了腳下的世界。在他作品群的包圍中,我們像是踏進了漆藝的殿堂,又像是散步在漆藝的森林,走在這樣的空間里,一種溫暖、華彩、深邃、神秘的氣息襲面而來,這就是漆所特有的、大西長利先生對漆所理解的精神魅力的空間。我們感謝他以漆立體造型與平面造型的語言,營造了漆的空間,賦予了漆以新的語匯、新的概念、新的生命。2漆藝作為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繼承與發(fā)展本文開頭提到的兩位美國客人,不止一次的對我說,世界上有很多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后繼無人,面臨消亡的危機,希望中國能夠繼承和發(fā)展好傳統(tǒng)文化藝術,因為這不僅是中國的,而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藝術遺產。這使我想起某位哲人的一句話“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的漆藝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一個方面,它獨樹一幟,少有外來影響,是對人類文明的杰出貢獻。對于漆藝作為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繼承與發(fā)展,在教學中的作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王明旨先生的一段話,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教育的導向功能的第一個方面,就是向傳統(tǒng)學習的導向,即教育要立足并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精華……”2.1漆藝古典技法的學習研究《論語》衛(wèi)靈公篇中,孔子教誨子貢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的比喻是,做好一件事情,必須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我把這一句話作為漆藝古典技法教學的“座右銘”。這是學習漆藝的學生必備的、尤其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精良、優(yōu)質工具的準備,實際上是在延長學生的手(人類起源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手的延長———制造工具),手的延長又刺激了大腦。我以為所謂必先利其器之“器”,不僅是指把工具準備好,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準備好自己的手和腦。古典技法是作為低年級授課內容的中心而設置的。平面胎板制作,立體夾纻造型,髹朱、飾彩、蒔繪、鑲嵌、戧金、變涂等漆藝技法,是作為一個漆藝作者的基本功。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基本功,才可能進入創(chuàng)作、設計,才可能繼承與發(fā)展漆藝這一文化傳統(tǒng)。2.2古漆器保護與修復研究繼承傳統(tǒng)藝術,弘揚傳統(tǒng)藝術之詞,已成為灌耳欲聾、家喻戶曉的口號。而實際上我們對傳統(tǒng)藝術,特別是傳統(tǒng)藝術中的漆器,在保護意識,保護科學,修復技術的學習與研究方面都做得很不夠。在經濟發(fā)達和文化遺產豐厚的國家,大都有很高層次的文化遺產保護修復的研究機構。在意大利政府的支持下,一位女壁畫修復專家花了十年的時間,重新修復并且深入地研究了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壁畫《最后的晚餐》,去除了500年間歷代修復壁畫家們所附加的、埋沒真跡的濃厚筆觸,使達芬奇的手跡又重見了天日。荷蘭的國家博物館派專人,到日本學習漆器的修復技術,為的是能更好的保護在荷蘭博物館中的東洋漆器。在日本的東京藝術大學里,設有文化財產保護科學和保護技術的學科,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作為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應當建立相當?shù)难芯繖C構,并在大學里建立同樣的學科。幾年前,我隨日本導師參觀南方某博物館時,看到用乳膠粘接的一件出土漆器文物,使我至今記憶猶新,這是國家、政府的博物館,而非普通百姓之家的百寶柜,但愿它現(xiàn)在已被修復完好……可喜的是從報端見到,北京豐臺區(qū)某地的一段的古城墻,要采用原材料原技術進修復工程。古城墻的歷史可能還不那末久遠,原材料原技術的傳人可能還在。而出土漆器的原材料原技術,恐怕就要查閱分析文獻資料、進行試驗研究,才能找到原材料原技術的調制方法和修復技巧。居于此,我們應建立了古漆器保護修復研究專業(yè)方向,設立研究生教學的研究課題,讓我們的學生通過對某一件出土或傳世漆文物的仔細觀察、記錄、查閱有關文獻,具體測量造型的尺寸,用白描的方法臨摹髹飾紋樣,繪制三視圖、斷面圖、效果圖,最后制作成實物。使學生能夠較全面的從傳統(tǒng)漆藝術造型,髹飾中,直接學習到傳統(tǒng)漆藝的精華,并撰寫制作研究的論文報告,為以后的修復工作準備理論和實踐的經驗和資料。對于那些經歷了歷史滄桑歲月的出土、傳世漆文物來說,加強保護修復,深入研究的意義很多。作為一種純粹的審美形式,它們本身具有一種超越時代的頑強的生命力,而能感動今天的我們。在它們身上反映著它們所存在的那個時代的精神、道德、倫理、文化,經濟、物質、文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我們只有深入的研究它們之所以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這種規(guī)律性是中國漆藝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性,這條發(fā)展規(guī)律之道,將是我們今天發(fā)展漆藝的極好借鑒。那種在各個時代的高度程式化的表現(xiàn)形式,代表著這種藝術形式在各個時代的高度成熟。這樣不僅能達到一種對漆文物的保護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民族文化精神的繼承和弘揚,把漆藝術的精髓,以及作為背景文化的人文信息進行傳播與擴展。2.3對傳統(tǒng)漆藝在造型、髹飾技法上,進行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無論任何傳統(tǒng)文化藝術形式,如不發(fā)展、不創(chuàng)新,那它就只不過是過去的藝術,博物館的藝術。漆藝這門古老的藝術,在材料、技術上,都有待我們這一代人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鼓勵大膽的實驗,而不怕失敗,鼓勵自由的創(chuàng)造,而不要總是抱著狹隘的成見,去看待傳統(tǒng)。傳統(tǒng)只有在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才會具有無限的生命力。而人們也在期待著傳統(tǒng)文化藝術能夠煥發(fā)出新的藝術魅力,新的光彩。在傳統(tǒng)漆器中的木、麻、紙、皮、竹、金屬等胎型的基礎上,現(xiàn)代已開發(fā)出了玻璃鋼、笨板胎型等,這些可貴的開發(fā)實驗,使漆器的成型時間縮短,形態(tài)表現(xiàn)的自由度拓寬。而在利用現(xiàn)成或專門設計的玻璃器皿、造型上,再飾以漆彩,卻是又一令人可喜的創(chuàng)新。無色透明玻璃的涼爽、明晰、素雅、淡泊,配合以有彩凝重漆藝的溫暖、幽玄、高貴、華麗的髹飾,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體驗,新的欣賞愉悅。2000級畢業(yè)生作品中的一組漆藝髹飾的玻璃作品,就得到了各界來賓和日本友人的好評。對于漆藝古典技法的學習,古漆器的研究制作和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都是作為漆藝向純藝術的表現(xiàn)與開拓,在現(xiàn)代科技產品、現(xiàn)代生活器具、現(xiàn)代環(huán)境設計應用、普及與融合的雄厚基礎。它的雄厚在于它積淀了7000年以上的傳統(tǒng)漆藝文化歷史的底蘊,在于它對于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機制。今天的世界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日新月異,經濟消費的形式趨于多樣性、多層次化。漆藝的發(fā)展也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其觀念、形式也將以其全新的面貌出現(xiàn)。3漆藝在現(xiàn)代科技產品、現(xiàn)代生活器具、現(xiàn)代環(huán)境設計中的應用、普及與融合漆藝作為純藝術表現(xiàn)的媒材,漆畫、漆塑、漆空間,雖然還未能在更廣大的觀眾群中得到普遍的認知。之于漆藝作為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繼承與發(fā)展,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曾經歷過輝煌,雖然那傳統(tǒng)只是明、清的近代。而漆藝在現(xiàn)代科技產品、現(xiàn)代生活器具、現(xiàn)代環(huán)境設計中的應用、普及與融合,卻鮮為人知,但是它在這一領域中的可能性,將會具有極為廣闊的天地。3.1漆藝在現(xiàn)代科技產品中的應用漆———天然漆,它具有耐熱、耐酸、耐磨、防腐、絕緣的良好性能,又具光澤之美,故被譽為“涂料之王”。鑒于此,它得到了很多工業(yè)造型設計師們的青睞。經以髹漆、蒔繪裝飾后的日產轎車的駕駛操作系統(tǒng),看上去給人以高貴、愜意、豪華、清醒之感。讓人在享受高科技快捷、方便的同時,又能享受到藝術設計之美,人文關懷的溫暖,藝術與科學得到了完美的結合。類似這樣的科技產品,如髹朱漆電話機身,髹黑漆照相機外殼,金箔擦漆的高檔手表等。已在日本的現(xiàn)代科技產品設計界悄然出現(xiàn)。它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發(fā),隨著現(xiàn)代科技產品普及應用的開發(fā),這樣的消費市場也將在我國出現(xiàn)。作為教學機構,應當起到引導超前設計意識和導向的作用。3.2漆藝在現(xiàn)代生活器具中的普及我文中曾提及到的兩位美國客人,很關注我們現(xiàn)代生活器具中漆藝的存在情況,我當時難以做出回答。可他們卻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示……漆藝在今天,與人民的日常器具生活毫不相干,雖然在楚、漢、唐、宋、元、明、清時代,漆藝在人們的日常起居生活中,占有著一席之地。在我北方生活的童年記憶中,只見過漆有朱色的儲藏柜和裱畫用的大案子。近百年來,由于外國列強的殖民侵略,軍閥混戰(zhàn),外憂內患,只是到了新中國,才百廢俱興,但那時的漆藝作為工藝美術品多是為國家換取外匯……今天我們的物質文明,精神文化生活的水平不斷的提高。飲食文化的多樣性,個性化的豐富多彩,已為我們的漆藝走入現(xiàn)代生活的實用器具,提供了土壤。茶具、餐具、咖啡具等的設計開發(fā)的可能性亦大大增加,因為漆材料可以產生輕柔、靜雅、亮麗、華美之魅力。漆藝作為文化,它應當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綻發(fā)出紛呈的異彩。3.3漆藝與現(xiàn)代環(huán)境設計的融合現(xiàn)代環(huán)境設計中與漆藝的融合,好像與漆空間藝術的創(chuàng)作,有其相類似之處,但又不能等同,前者是一種公共的空間、私人空間強調其實用功能,而后者則是純藝術的,強調其精神表現(xiàn)的空間。在現(xiàn)代環(huán)境設計中的漆壁畫,就首先要服從于整個空間的需要,去協(xié)調一致的進行裝飾。如果是立體造型亦同樣應首先考慮與相關空間的相互一致性。在日本已有漆的住宅,這樣的空間使人進入一種靜謐的氣氛,如同住宿在超越時空的世界之中。我在日本留學期間,曾參觀過日本的漆鄉(xiāng)輪島,在友人、制漆專家高野信雄先生的邀請下,走進了一家咖啡廳,當我脫下皮鞋,換上拖鞋踏上室內的地板上時,低頭看到隱約可見自己身影的漆地板,我不由自主的深吸了一口氣,待我落座抬頭仰望時,天花板上亦閃爍著瑩瑩的漆光,而當我端起咖啡具的那一瞬間,我的手感到一種異樣的溫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