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靜安區(qū)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含答案)上海市靜安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
語文試卷
考生注意:
1.本場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2.所有作答務必填涂或書寫在答題紙上與試卷題號對應的區(qū)域,不得錯位。在試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鉛筆作答選擇題,用黑色字跡鋼筆、水筆或圓珠筆作答非選擇題。
一、積累應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司馬遷《史記·_____》)
(2)賈誼在《過秦論》中對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四公子"的能力和品格稱頌有加,夸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2.按要求選擇。
(1)下列對《蘇武傳》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傳》是《漢書》名篇,劉知幾《史通》稱《漢書》是“包舉一代"的紀傳體斷代史。
B.《蘇武傳》按時間順序記敘蘇武出使、被扣、不受威逼利誘、苦守北海、持節(jié)不失的事跡。
C.顧炎武稱贊《蘇武傳》的敘事“不待論斷而于序事之中即見其指”,足見顧炎武敬佩蘇武。
D.《蘇武傳》精于剪裁,善用對比,人物語言典型,暗含褒貶情感,體現(xiàn)了高超的敘事藝術。
(2)下列對古漢語詞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云"響”“景"都是名詞作狀語)
B.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名詞,原來,從前)
C.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動詞,安置使其有序;“朝”,使……朝見)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北”,敗逃,這里指敗逃的軍隊)
(3)《紅樓夢》塑造人物常運用“對仗”手法,即人物之間形成對照和互補關系,以此表達作家的創(chuàng)作主旨。如:甄士隱的瀟灑出塵與賈雨村的沉迷榮華富貴,鳳姐的潑辣歹毒與李紈的溫柔善良,黛玉的純真任情與寶釵的八面玲瓏等。下列不能形成對仗關系的一組人物是()
A.惜春與妙玉B.探春和迎春
C.賈寶玉與甄寶玉D.賈環(huán)與薛蟠
二、閱讀50分
(一)(10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社交媒體何以變成憤怒機器
①網(wǎng)絡流行了這么多年,我們終于明白,如果說到促進對話的能力,在線互動往往比我們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互動更糟糕——特別是涉及政治性或者道德性的話題之時。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社交媒體越來越像一臺憤怒機器在運作,這意味著,它不僅包含挫敗感、傷害欲和道德義憤,還促進和鼓勵這些東西。
②在某些情況下,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憤怒文化會帶來積極的變化。它揭露了嚴重的犯罪行為,提升了社會運動,打擊了那些令人發(fā)指的虐待者。例如,好萊塢大制片人哈維·韋恩斯坦在廣泛傳播的MeToo運動中名譽掃地,受到指控并被監(jiān)禁。然而,關于社交媒體的另一個事實是,它不斷_________________。
③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分析了超過50萬條推文。結果發(fā)現(xiàn),使用更多“道德—情感"語言(如邪惡、恥辱、毀滅等)的推文更有可能傳播開來。根據(jù)他們的分析,每當推文中出現(xiàn)一個“道德—情感”類詞語,就會使該信息的傳播率提高20%。
④這種情形令人非常擔憂。這不僅是因為,網(wǎng)絡平臺放大了那些最情緒化的反饋,而不是提供精細的、有分寸的聲音,而且也因為,當它與公共話語的另一個丑陋特征—群體極化結合在一起時,就會慢慢扭曲對公共對話的看法,反過來,則會進一步扭曲真實世界。
⑤這在紐約大學的同一項研究中也得到了證明,研究者發(fā)現(xiàn),“‘道德—情感’的表達在內(nèi)群體網(wǎng)絡中比在外群體網(wǎng)絡中擴散得更加厲害"。而一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只能通過理性的思想交流和對這種交流有準確認識的公民來實現(xiàn)。如果人們持續(xù)生活在情緒化的信息環(huán)境中,溫和立場的基線就會瓦解,從而使極端言論大行其道。
⑥這種極端性不僅體現(xiàn)在有關政治和道德的共同討論中,也直接入侵了私人生活。其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近年來多發(fā)的針對個人的公開羞辱,羞辱對象既包括公眾人物也包括普通公民?;ヂ?lián)網(wǎng)和社交媒體現(xiàn)在允許成千上萬的人參與以前不可能的集體羞辱,它們大大放大了人類公開羞辱的手段,將受害者從城鎮(zhèn)廣場帶到全球聯(lián)網(wǎng)的屏幕前。
⑦一些人類學家和進化心理學家認為,羞恥感是普遍的、生物性的,是確保我們生存的一種進化機制。這種情緒有助于保護個人免受不良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例如成為一個群體之外的異類。羞恥感也可能與厭惡感有關,在這種情況下,厭惡感針對的是作為群體污染源的自我。
⑧來自群體過程的羞恥感,自然有它的益處。然而它作用在個人層面上,真的會造成嚴重破壞,導致個人產(chǎn)生無力感、無價值感和其他心理動蕩。
⑨2021年12月6日,16歲的少年劉學州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一條尋親視頻,他不知道這將是一條永久改變他生活的視頻。一場推他走上不歸路的網(wǎng)絡風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疑問:任何單一的表達失誤應該在多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聲譽?社交媒體上的羞辱——或者對某人的任何堆積如山的批評——何時變成一種霸凌?網(wǎng)民可能從網(wǎng)絡救濟瞬間轉換為網(wǎng)絡暴力,誰能用恒定的道德標準來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法律能管控網(wǎng)絡暴力嗎,該監(jiān)管平臺,還是禁止發(fā)言者?
⑩有一點很清楚,社交媒體并不總是允許人們像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那樣來回討論面臨的問題。相反,像微博、直播和短視頻平臺等大多是為廣播而設計的,對人們彼此之間的實際溝通和交流并無助益。然而,隨著人們幾乎總是聯(lián)網(wǎng),我們的在線行為就是我們的行為,這一點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我們學會了通過發(fā)布更多憤怒的表情符號來回擊一個由憤怒的表情符號管理的世界。即使是事實也必須被放大,以超越噪音。但是,每一個這樣的舉動也會增加新的喧囂,要求下一次供應更多的憤怒,以吸引算法并贏得關注。一個市場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那里,憤怒是一種商品,而羞辱是一種產(chǎn)業(yè)。
3.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憤怒文化帶來兩種變化;請根據(jù)第③④段內(nèi)容,在第②段末尾橫線上填入“另一個事實”的內(nèi)容。
4.第⑤一⑨段逐層推進,下列對論證過程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⑤段承上啟下,呼喚人們拒絕情緒化,提倡理性交流,否則極端言論會大行其道。
B.第⑥段指出極端性還體現(xiàn)于針對個人的公開羞辱被傳播放大,擴大到聯(lián)網(wǎng)的屏幕前。
C.⑦⑧兩段指出,羞恥感能保護個人免受不良社會環(huán)境影響,也會導致個人無價值感。
D.第⑨段以網(wǎng)絡風暴對無辜少年摧毀為例,旨在呼喚用法律武器保護大眾免受羞辱。
5.分析第①段畫線句含義。
(二)(14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面對面兩列火車
肖遙
①初中時,我和麻曉是那種一看到作文題目“我的好朋友***"便會毫不猶豫地想到彼此的朋友。
②初中女孩的友誼,有點像愛情的雛形,連課間上廁所都要你等我我等你,有時候等得上課鈴都響了。因為每天形影不離,連隨口哼個歌都能神同步。我們上學的路上要過一座橋,叫灞橋。有一次走在橋上,聽見對方都在輕唱“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還有一次,當我們走過一個火車橋涵洞,我倆不約而同地,伴著火車和鐵軌的咣當咣當?shù)墓?jié)奏大聲唱歌,當火車開過去的時候,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倆唱的是同一首歌“面對面兩列火車"。
③有一次吵架時間很長,長到我們都以為不會再和好了。有天早上我獨自站在柳樹下等車,一回頭,麻曉躡手躡腳地走過來,就像往常我倆好的時候,她準備嚇我一跳的樣子。我笑了,她也笑了,就好像我們不曾吵架,就好像我們沒有兩周不搭理對方,就好像我們從來沒有賭氣和怨恨,一切都恢復到兩周以前,而且比兩周以前更好了。我們分享不說話期間的別扭、后悔、難受,我也坦言了某一天,她在前面,我鼓起勇氣想走過去拍她,但眼角的余光瞥見另一個女生走過來,我就放棄了。
④我倆隔三差五地吵架、互不搭理,過了一段時間又莫名其妙地和好了。有一次好了以后傾吐衷腸,麻曉說:“你知道嗎?剛才你背對著我,我走向你的時候,覺得你好像被一團光環(huán)籠罩著?!蔽艺f:“我也是呀,我看到你走過來的時候,好像全世界都不見了,只有你一個人,時間也變得很慢,好像電影上的慢動作一樣……"
⑤那天好開心,從火車橋涵洞下走過,我倆情不自禁沖著綠皮火車上的人熱烈揮手,看他們遲疑地舉起手,終于被我們兩個蹦蹦跳跳的少女感染,也開始揮手。夕陽西下,我倆并肩站在灞橋上,用手肘支撐著橋欄桿,不約而同地舒了一口氣:終于結束了,不用再時刻保持表情嚴肅了,不用故意裝作看不見對方了,不用在笑的時候很擔心目光掠過對方,被對方誤解以為自己在求和。那種感覺,就如同一個關于冷戰(zhàn)的劇本終于殺青了,兩個總繃著臉的演員終于可以出戲了,這場戲真的太消耗人情緒啦,入戲太深的我們簡直要用盡全身力氣!對面橋上一列火車開過去,看起來又精巧又靈活,窗口像一幀一幀亮晶晶的電影膠片,拉得長長的從橋上緩緩掠過。一長串閃閃發(fā)光的窗戶倒影在幽藍神秘的河面上,逶迤而去,稍縱即逝,就像煙花一樣。
⑥因為每次吵架都能和好,所以會有種誤解,以為我們永遠不會真的分開。兩人都相信,有朝一日即便我們在物理上分開了,心靈還會是最好的朋友,誰能替代彼此在心中的分量呢?
⑦還有誰能像我倆一樣,好到即便周末見不到,還要找借口跑到對方家里去說說話。說的最多的是游泳,這是獨屬于我倆的熱絡話題,我們小時候都生活在南方,舉家搬到北方城市后,游泳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我倆說起游泳,就像聊起周圍人都沒有吃過的一樣東西,雖然我們也吃不著了,但它寄托了我們的鄉(xiāng)愁,也讓我倆確定了彼此是“同類”。
⑧我倆的友情是何時出現(xiàn)拐點的?應該是有一年暑假,我終于找到了一個游泳的地方——我小姨家所在的大學有個游泳池,小姨答應帶我進去游泳。我第一時間興奮地給麻曉打電話報告了這個好消息,想當然地覺得游泳這件事肯定是我倆的事,怎么可能少了對方?可是,剛在電話里商量完,就被我媽叫去談話,我媽責怪我太欠考慮,說這件事已經(jīng)很麻煩你小姨了,小姨可以操你的心,怎么好意思再讓她操其他孩子的心……如同一切被家長否決的行動計劃一樣,這個理由是那么的無可辯駁。那天麻曉心花怒放地來了。當我尷尬地復述完這個聽上去冠冕堂皇的理由,幾乎是肉眼可見地,她的臉色就像燈熄滅一樣,眼神里的光彩黯淡下去。
⑨多年后,經(jīng)歷了感情上的分分合合,看到不少海誓山盟被現(xiàn)實打敗,目睹很多如膠似漆被光陰沖散,才明白不光愛情,友情也有花期。大多數(shù)花期是慢慢凋謝的,吵架不再難過,復合也不再隆重。而我倆友情的花期,在這件事以后戛然而止,瞬間凋殘。
⑩有了微信后,很多遠在天邊的朋友都聯(lián)系上了……
6.概述“我"和麻曉友情“瞬間凋殘”的原因。
7.賞析第④段對話描寫。
8.請從思路和主旨兩個角度分析標題“面對面兩列火車"的內(nèi)涵。
9.根據(jù)文章意脈,推測“我”和麻曉后來有沒有加微信,寫出理由。
(三)(6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夜歸鹿門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10.對上面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黃昏到月夜,從舟行到鹿門山途,隱含了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B.按時空順序寫江邊、山中兩個場景,描繪鹿門清幽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的心境。
C.第五句寫鹿門山的樹木在霧氣中迷離,山月乍升,清輝四溢,樹影也隨之清晰。
D.末句“幽人"非指詩人,而指采藥龐公,詩人四處追尋,終在巖扉處找到龐公。
11.根據(jù)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賞析孟浩然與岑參寫“爭渡喧”的異同。
《夜歸鹿門山歌》前四句寫景不若岑參《巴南舟中即事》詩:“渡口欲黃昏,歸人爭渡喧。"岑詩語簡而意盡,優(yōu)于孟也。(《苕溪漁隱叢話》)
(四)(20分)
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甲、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重建青龍橋記
[清]車萬育
①邵陽城關一橋,日為千萬趾往來,屢遭毀廢,歲糜宮功,其他可知也。顧橋雖屢造取辦,一時未暇,選材伐石,不三四年,風雨飄搖,勢若累卵,人咸憂之。
②甲子五月,會為大水漂去。家兄萬有及縉紳為請于郡伯梁公。公慨然捐金四百兩為倡,委縣佐趙勉周督理,簡紳耆之誠樸者,市大木于西延,伐巨石于林壑,募工匠,給廩食,灰鐵瓦甓,無物不具。寬時日,課工作,補舊墩之頹缺而加崇,視舊制之崔拱而增固,重檐鱗甍,平道疊級,洞門廣厚,高朗鞏堅。工始于甲子仲秋,訖于乙丑孟夏,日省時程,家兄與有勞焉。
③告成之日,縉紳郵函索記,以志公功。余乃嘆曰:郡厄方除,民氣未復,一橋之建,雖費千金,茍無關于民瘼,不足侈也。而此不然,郡之人居廛市,皆在于東,米薪之入,四方之會,城關血脈,恃此一橋,如人之有咽喉,不可一日堙也。但不選材石,嚴覆蓋,高堅是圖,曷有賴焉。今也,墩加崇,木加良,亭加固,一時之勞,百年之逸;千金之費,百年之利;無歲歲趨事之擾,無日日履險之懼。而況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謂之有關于民瘼者乎?
[注]①宮功:房屋的修建。②民瘼:人民的疾苦。
12.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勢若累卵,人咸憂之()(2)市大木于西延延()
13.結合上下文,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一項。
(1)寬時日,課工作()
A.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B.使交納賦稅
C.教書講學或攻讀學習D.古代的一種賦稅
(2)墩加崇,木加良,亭加固()
A.尊重B.充滿C.高D.推重
14.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一時之勞,百年之逸;千金之費,百年之利;無歲歲趨事之擾,無日日履險之懼。
15.對第③段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而況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謂之/有關于民瘼者乎
B而況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謂之有關于民瘼者乎
C.而況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謂之/有關于民瘼者乎
D.而況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謂之有關于民瘼者乎
乙、閱讀下文,聯(lián)系上文,完成各題。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宋]王禹偁
①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jié),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②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榛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夐①,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③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zhí)《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④彼齊云、落星,高則高矣;井干、麗譙,華則華矣。止于貯伎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⑤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②,若重覆之,得二十稔?!编妫∥嵋灾恋酪椅礆q,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注]①幽闃(qù):幽僻靜寂。遼夐(xiòng):遼闊遙遠。②稔(rěn):年。
16.比較車萬育、王禹偁兩文寫作意圖的異同。
17.兩篇“記"都以建筑物為對象,結構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不同,請比較分析,完成下表。
《重建青龍橋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結構思路①先寫黃岡竹多以竹代瓦建樓,然后重點描繪竹樓的位置及居于竹樓的詩情畫意;再將竹樓與名樓相比,暗示自己的追求與操守;最后以思路竹樓易朽感嘆自己的仕途不順。
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全文多用短句,節(jié)奏明快;議論部分運用對比、排比,凸顯建橋意義。②
三、寫作40分
18.寫作
有人說,結局好壞得放在一段長的時間里看,現(xiàn)在壞的結局未來說不定要感激;也有人說,結局已經(jīng)寫好,人在壞的結局里遭受嚴重打擊,哪有心思考慮將來。
上面的話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達你的看法。上海市靜安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
語文試卷
考生注意:
1.本場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2.所有作答務必填涂或書寫在答題紙上與試卷題號對應的區(qū)域,不得錯位。在試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鉛筆作答選擇題,用黑色字跡鋼筆、水筆或圓珠筆作答非選擇題。
一、積累應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司馬遷《史記·_____》)
(2)賈誼在《過秦論》中對孟嘗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四公子”的能力和品格稱頌有加,夸他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雖與日月爭光可也②.屈原列傳③.皆明智而忠信④.寬厚而愛人⑤.尊賢而重士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詞的書寫:傳、智、尊。
2.按要求選擇。
(1)下列對《蘇武傳》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傳》是《漢書》名篇,劉知幾《史通》稱《漢書》是“包舉一代”的紀傳體斷代史。
B.《蘇武傳》按時間順序記敘蘇武出使、被扣、不受威逼利誘、苦守北海、持節(jié)不失的事跡。
C.顧炎武稱贊《蘇武傳》的敘事“不待論斷而于序事之中即見其指”,足見顧炎武敬佩蘇武。
D.《蘇武傳》精于剪裁,善用對比,人物語言典型,暗含褒貶情感,體現(xiàn)了高超的敘事藝術。
(2)下列對古漢語詞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云”“響"景”都名詞作狀語)
B.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名詞,原來,從前)
C.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動詞,安置使其有序;“朝”,使……朝見)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北”,敗逃,這里指敗逃的軍隊)
(3)《紅樓夢》塑造人物常運用“對仗"手法,即人物之間形成對照和互補關系,以此表達作家的創(chuàng)作主旨。如:甄士隱的瀟灑出塵與賈雨村的沉迷榮華富貴,鳳姐的潑辣歹毒與李紈的溫柔善良,黛玉的純真任情與寶釵的八面玲瓏等。下列不能形成對仗關系的一組人物是()
A.惜春與妙玉B.探春和迎春
C.賈寶玉與甄寶玉D.賈環(huán)與薛蟠
【答案】(1)C(2)B
(3)A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足見顧炎武敬佩蘇武”錯誤。顧炎武稱贊《蘇武傳》的敘事,主要是強調了《蘇武傳》在敘事方面的高超技巧,能夠通過敘述事件本身來表達觀點和情感,而不是直接進行論斷。這并不意味著顧炎武是因為敬佩蘇武而做出這樣的評價,他更多的是對文章敘事藝術的肯定。
故選C。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錯誤。句意:推究莊宗取得天下,與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句子中的“原"在這里是動詞,意為“推究,探究”。
故選B。
【小問3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A.惜春是賈府的四小姐,她性格孤僻冷漠,對世俗事務不太關心,最終選擇出家為尼;妙玉是帶發(fā)修行的居士,她出身官宦人家,氣質高雅,才華出眾,但性格清高孤傲,與世俗格格不入。她們之間的性格、命運等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對照或互補關系,不能形成對仗關系。
B.探春精明能干、有主見、有魄力,善于管理和決斷,有“玫瑰花"之稱,她關心家族命運,試圖改革和振興賈府;迎春則性格懦弱,逆來順受,被稱為“二木頭”,常常被人欺負卻不敢反抗。她們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能形成對仗關系。
C.賈寶玉與甄寶玉在很多方面有著相似之處,但又有一些不同,賈寶玉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具有叛逆精神,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平等和真愛;他善良、純真、多情,對世間萬物充滿了同情和關愛;而甄寶玉則更傾向于世俗的追求,與賈寶玉的叛逆精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對照和互補關系,能形成對仗關系。
D.賈環(huán)與薛蟠在《紅樓夢》中都是品行不端的人物,他們形成了對仗關系。賈環(huán)是賈政與趙姨娘所生的兒子,性格頑劣,心胸狹隘。他嫉妒寶玉,常常故意使壞,比如故意推倒油燈燙傷寶玉等;薛蟠是薛寶釵的哥哥,人稱“呆霸王”,驕橫跋扈,為所欲為。他強搶民女,打死了人卻不以為意。他們兩人都缺乏教養(yǎng),行為粗魯,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們的對仗關系體現(xiàn)了小說中不同類型的負面人物形象。
故選A。
二、閱讀50分
(一)(10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社交媒體何以變成憤怒機器
①網(wǎng)絡流行了這么多年,我們終于明白,如果說到促進對話的能力,在線互動往往比我們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互動更糟糕——特別是涉及政治性或者道德性的話題之時。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社交媒體越來越像一臺憤怒機器在運作,這意味著,它不僅包含挫敗感、傷害欲和道德義憤,還促進和鼓勵這些東西。
②在某些情況下,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憤怒文化會帶來積極的變化。它揭露了嚴重的犯罪行為,提升了社會運動,打擊了那些令人發(fā)指的虐待者。例如,好萊塢大制片人哈維·韋恩斯坦在廣泛傳播的MeToo運動中名譽掃地,受到指控并被監(jiān)禁。然而,關于社交媒體的另一個事實是,它不斷_________________。
③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分析了超過50萬條推文。結果發(fā)現(xiàn),使用更多“道德—情感”語言(如邪惡、恥辱、毀滅等)的推文更有可能傳播開來。根據(jù)他們的分析,每當推文中出現(xiàn)一個“道德—情感"類詞語,就會使該信息的傳播率提高20%。
④這種情形令人非常擔憂。這不僅是因為,網(wǎng)絡平臺放大了那些最情緒化的反饋,而不是提供精細的、有分寸的聲音,而且也因為,當它與公共話語的另一個丑陋特征—群體極化結合在一起時,就會慢慢扭曲對公共對話的看法,反過來,則會進一步扭曲真實世界。
⑤這在紐約大學的同一項研究中也得到了證明,研究者發(fā)現(xiàn),“‘道德—情感’的表達在內(nèi)群體網(wǎng)絡中比在外群體網(wǎng)絡中擴散得更加厲害”。而一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只能通過理性的思想交流和對這種交流有準確認識的公民來實現(xiàn)。如果人們持續(xù)生活在情緒化的信息環(huán)境中,溫和立場的基線就會瓦解,從而使極端言論大行其道。
⑥這種極端性不僅體現(xiàn)在有關政治和道德的共同討論中,也直接入侵了私人生活。其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近年來多發(fā)的針對個人的公開羞辱,羞辱對象既包括公眾人物也包括普通公民。互聯(lián)網(wǎng)和社交媒體現(xiàn)在允許成千上萬的人參與以前不可能的集體羞辱,它們大大放大了人類公開羞辱的手段,將受害者從城鎮(zhèn)廣場帶到全球聯(lián)網(wǎng)的屏幕前。
⑦一些人類學家和進化心理學家認為,羞恥感是普遍的、生物性的,是確保我們生存的一種進化機制。這種情緒有助于保護個人免受不良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例如成為一個群體之外的異類。羞恥感也可能與厭惡感有關,在這種情況下,厭惡感針對的是作為群體污染源的自我。
⑧來自群體過程的羞恥感,自然有它的益處。然而它作用在個人層面上,真的會造成嚴重破壞,導致個人產(chǎn)生無力感、無價值感和其他心理動蕩。
⑨2021年12月6日,16歲的少年劉學州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一條尋親視頻,他不知道這將是一條永久改變他生活的視頻。一場推他走上不歸路的網(wǎng)絡風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疑問:任何單一的表達失誤應該在多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聲譽?社交媒體上的羞辱——或者對某人的任何堆積如山的批評——何時變成一種霸凌?網(wǎng)民可能從網(wǎng)絡救濟瞬間轉換為網(wǎng)絡暴力,誰能用恒定的道德標準來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法律能管控網(wǎng)絡暴力嗎,該監(jiān)管平臺,還是禁止發(fā)言者?
⑩有一點很清楚,社交媒體并不總是允許人們像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那樣來回討論面臨的問題。相反,像微博、直播和短視頻平臺等大多是為廣播而設計的,對人們彼此之間的實際溝通和交流并無助益。然而,隨著人們幾乎總是聯(lián)網(wǎng),我們的在線行為就是我們的行為,這一點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我們學會了通過發(fā)布更多憤怒的表情符號來回擊一個由憤怒的表情符號管理的世界。即使是事實也必須被放大,以超越噪音。但是,每一個這樣的舉動也會增加新的喧囂,要求下一次供應更多的憤怒,以吸引算法并贏得關注。一個市場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那里,憤怒是一種商品,而羞辱是一種產(chǎn)業(yè)。
3.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憤怒文化帶來兩種變化;請根據(jù)第③④段內(nèi)容,在第②段末尾橫線上填入“另一個事實"的內(nèi)容。
4.第⑤一⑨段逐層推進,下列對論證過程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⑤段承上啟下,呼喚人們拒絕情緒化,提倡理性交流,否則極端言論會大行其道。
B.第⑥段指出極端性還體現(xiàn)于針對個人的公開羞辱被傳播放大,擴大到聯(lián)網(wǎng)的屏幕前。
C.⑦⑧兩段指出,羞恥感能保護個人免受不良社會環(huán)境影響,也會導致個人無價值感。
D.第⑨段以網(wǎng)絡風暴對無辜少年的摧毀為例,旨在呼喚用法律武器保護大眾免受羞辱。
5.分析第①段畫線句的含義。
【答案】3.它不斷尋求通過優(yōu)先考慮最具道德和情感挑釁性的信息來塑造我們的沖突行為。
4.D5.①畫線句運用比喻手法,把社交媒體比作憤怒的機器;②“運作”指網(wǎng)民必須用更多的憤怒來還擊并引起算法的注意,在憤怒的推動下,社交媒體得以運行起來。
【解析】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能力。
此句處在第②段末尾,起到啟下的作用,因而與下文有關。
第③段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使用更多‘道德—情感’語言(如邪惡、恥辱、毀滅等)的推文更有可能傳播開來"每當推文中出現(xiàn)一個‘道德—情感’類詞語,就會使該信息的傳播率提高20%”,可見社交媒體更多推送的是含有“道德-情感"類詞語的信息;
而它如此做的結果是第④段“當它與公共話語的另一個丑陋特征—群體極化結合在一起時,就會慢慢扭曲對公共對話的看法”和第⑤段“‘道德—情感’的表達在內(nèi)群體網(wǎng)絡中比在外群體網(wǎng)絡中擴散得更加厲害"如果人們持續(xù)生活在情緒化的信息環(huán)境中,溫和立場的基線就會瓦解,從而使極端言論大行其道”,可見此類信息能夠造成群體與外部的沖突與對立。
由此可見,社交媒體不斷尋求通過優(yōu)先考慮最具道德和情感挑釁性的信息來塑造我們的沖突行為。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D.“旨在呼喚用法律武器保護大眾免受羞辱"錯,原文“法律能管控網(wǎng)絡暴力嗎,該監(jiān)管平臺,還是禁止發(fā)言者?”,是一種疑問表達,而且法律該管控誰也并不確定,因此選項說法有誤。
故選D。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
畫線句“社交媒體越來越像一臺憤怒機器在運作"運用比喻手法,本體是“社交媒體”,喻體是“憤怒的機器";
“運作”的含義,根據(jù)文章最后一段“我們學會了通過發(fā)布更多憤怒的表情符號來回擊一個由憤怒的表情符號管理的世界。即使是事實也必須被放大,以超越噪音。但是,每一個這樣的舉動也會增加新的喧囂,要求下一次供應更多的憤怒,以吸引算法并贏得關注”,可見“運作”指網(wǎng)民必須用更多的憤怒來還擊并引起算法的注意,在憤怒的推動下,網(wǎng)絡事件不斷發(fā)酵,事態(tài)不斷擴大,參與討論人數(shù)不斷增多,從而形成現(xiàn)象級事件,社交媒體得以運行。
(二)(14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面對面兩列火車
肖遙
①初中時,我和麻曉是那種一看到作文題目“我的好朋友***"便會毫不猶豫地想到彼此的朋友。
②初中女孩的友誼,有點像愛情的雛形,連課間上廁所都要你等我我等你,有時候等得上課鈴都響了。因為每天形影不離,連隨口哼個歌都能神同步。我們上學的路上要過一座橋,叫灞橋。有一次走在橋上,聽見對方都在輕唱“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還有一次,當我們走過一個火車橋涵洞,我倆不約而同地,伴著火車和鐵軌的咣當咣當?shù)墓?jié)奏大聲唱歌,當火車開過去的時候,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倆唱的是同一首歌“面對面兩列火車"。
③有一次吵架時間很長,長到我們都以為不會再和好了。有天早上我獨自站在柳樹下等車,一回頭,麻曉躡手躡腳地走過來,就像往常我倆好的時候,她準備嚇我一跳的樣子。我笑了,她也笑了,就好像我們不曾吵架,就好像我們沒有兩周不搭理對方,就好像我們從來沒有賭氣和怨恨,一切都恢復到兩周以前,而且比兩周以前更好了。我們分享不說話期間的別扭、后悔、難受,我也坦言了某一天,她在前面,我鼓起勇氣想走過去拍她,但眼角的余光瞥見另一個女生走過來,我就放棄了。
④我倆隔三差五地吵架、互不搭理,過了一段時間又莫名其妙地和好了。有一次好了以后傾吐衷腸,麻曉說:“你知道嗎?剛才你背對著我,我走向你的時候,覺得你好像被一團光環(huán)籠罩著?!蔽艺f:“我也是呀,我看到你走過來的時候,好像全世界都不見了,只有你一個人,時間也變得很慢,好像電影上的慢動作一樣……"
⑤那天好開心,從火車橋涵洞下走過,我倆情不自禁沖著綠皮火車上的人熱烈揮手,看他們遲疑地舉起手,終于被我們兩個蹦蹦跳跳的少女感染,也開始揮手。夕陽西下,我倆并肩站在灞橋上,用手肘支撐著橋欄桿,不約而同地舒了一口氣:終于結束了,不用再時刻保持表情嚴肅了,不用故意裝作看不見對方了,不用在笑的時候很擔心目光掠過對方,被對方誤解以為自己在求和。那種感覺,就如同一個關于冷戰(zhàn)的劇本終于殺青了,兩個總繃著臉的演員終于可以出戲了,這場戲真的太消耗人情緒啦,入戲太深的我們簡直要用盡全身力氣!對面橋上一列火車開過去,看起來又精巧又靈活,窗口像一幀一幀亮晶晶的電影膠片,拉得長長的從橋上緩緩掠過。一長串閃閃發(fā)光的窗戶倒影在幽藍神秘的河面上,逶迤而去,稍縱即逝,就像煙花一樣。
⑥因為每次吵架都能和好,所以會有種誤解,以為我們永遠不會真的分開。兩人都相信,有朝一日即便我們在物理上分開了,心靈還會是最好的朋友,誰能替代彼此在心中的分量呢?
⑦還有誰能像我倆一樣,好到即便周末見不到,還要找借口跑到對方家里去說說話。說的最多的是游泳,這是獨屬于我倆的熱絡話題,我們小時候都生活在南方,舉家搬到北方城市后,游泳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我倆說起游泳,就像聊起周圍人都沒有吃過的一樣東西,雖然我們也吃不著了,但它寄托了我們的鄉(xiāng)愁,也讓我倆確定了彼此是“同類”。
⑧我倆的友情是何時出現(xiàn)拐點的?應該是有一年暑假,我終于找到了一個游泳的地方——我小姨家所在的大學有個游泳池,小姨答應帶我進去游泳。我第一時間興奮地給麻曉打電話報告了這個好消息,想當然地覺得游泳這件事肯定是我倆的事,怎么可能少了對方?可是,剛在電話里商量完,就被我媽叫去談話,我媽責怪我太欠考慮,說這件事已經(jīng)很麻煩你小姨了,小姨可以操你的心,怎么好意思再讓她操其他孩子的心……如同一切被家長否決的行動計劃一樣,這個理由是那么的無可辯駁。那天麻曉心花怒放地來了。當我尷尬地復述完這個聽上去冠冕堂皇的理由,幾乎是肉眼可見地,她的臉色就像燈熄滅一樣,眼神里的光彩黯淡下去。
⑨多年后,經(jīng)歷了感情上的分分合合,看到不少海誓山盟被現(xiàn)實打敗,目睹很多如膠似漆被光陰沖散,才明白不光愛情,友情也有花期。大多數(shù)花期是慢慢凋謝的,吵架不再難過,復合也不再隆重。而我倆友情的花期,在這件事以后戛然而止,瞬間凋殘。
⑩有了微信后,很多遠在天邊的朋友都聯(lián)系上了……
6.概述“我"和麻曉友情“瞬間凋殘”的原因。
7.賞析第④段對話描寫。
8.請從思路和主旨兩個角度分析標題“面對面兩列火車"的內(nèi)涵。
9.根據(jù)文章意脈,推測“我”和麻曉后來有沒有加微信,寫出理由。
【答案】6.由于媽媽的干涉,一次關于游泳的計劃未能實現(xiàn)。
7.①形象的修辭。麻曉將“我"說成是“光環(huán)籠罩”;“我"將同麻曉相遇時說成全世界只她一人,用夸張的手法體現(xiàn)彼此“眼中只有你”。同時“我"將時間的緩慢比作“電影上的慢動作”,突出二人友情的深厚。②相似的語言表達。兩人見面時語言的相似,體現(xiàn)出兩人的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8.①思路角度:“面對面兩列火車"分別代表了“我”和麻曉,以及他們之間的相遇和互動。她們之間默契和同步就像兩列火車面對面行駛,彼此緊密相連。②主旨角度:反映友情的復雜性和易逝性。兩列火車雖然面對面,但最終還是會沿著各自的軌道前進,而走向不同的方向,友情也是如此。
9.未加微信。兩人感情“戛然而止,瞬間凋殘”,不加微信與上文更照應;文章中強調友情的脆弱性和不可預測性,不加微信與主旨相符。
加微信。兩人雖然天各一方,但微信可以讓“很多遠在天邊朋友都聯(lián)系上了”,在內(nèi)容上更合理。文中雖然強調友情的脆弱性,但更歌頌了曾經(jīng)純潔親密的友情的美好,加微信更能達到贊美少年時期純潔友誼的目的。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概括文章情節(jié)的能力。
關于“我"和麻曉友情“瞬間凋殘”的內(nèi)容在文章第八段,原因是因為一次關于游泳的計劃未能實現(xiàn)。在“我"找到一個游泳的地方并興奮地與麻曉分享后,由于媽媽的干涉,計劃未能實施,導致麻曉感到失望和傷心。這次事件成為了兩人友情轉折點,友誼的花期在此瞬間凋殘。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劃線句是兩人和解時的“傾吐衷腸”。在手法上,兩人的話語都使用了相同的修辭手法,“覺得你好像被一團光環(huán)籠罩著”,是麻曉眼中的“我”;“好像全世界都不見了,只有你一個人”,是“我”眼中的麻曉,運用夸張的手法,說明彼此在彼此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無人能比,無可替代。同時,“時間也變得很慢,好像電影上的慢動作一樣”,將時間緩慢比作電影慢動作,形象寫出了兩個相見時那一刻的永恒珍貴。
“我”說“我走向你的時候……”,麻曉說“我看到你走過來的時候……”,兩人說話的內(nèi)容重復,情感一致,相同的語言,相同的情感,傳達出兩人之間深厚的友情和和好后的釋然與喜悅,表現(xiàn)了兩人之間的默契和理解。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
思路角度:標題中的“面對面兩列火車"象征著“我”和麻曉之間緊密而獨特的友誼,兩人不僅在生活中形影不離,甚至在過橋涵洞時都能不約而同地唱起相同的歌曲,這種默契和同步就像兩列火車面對面行駛,在同一個鐵軌上彼此相望,彼此緊密相連。
主旨角度:標題反映了文章的核心主題——友情的復雜性和易逝性?;疖嚨男蜗笠舶凳玖藘扇酥g的距離感和分隔,即使曾經(jīng)形影不離,關系親密,最終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漸行漸遠,走向不同的方向。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作品主題的能力。
根據(jù)文章意脈,推測“我"和麻曉后來可能沒有加微信。文章結尾提到,“我”和麻曉在經(jīng)歷了友情的破裂后,雖然有了微信這樣的聯(lián)系方式,但文中并沒有提及他們重新建立聯(lián)系的情況。此外,文章中也強調了友情的脆弱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時間對友情的考驗。因此,可以推測“我"和麻曉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重新建立聯(lián)系,或者即使加了微信,也可能因為彼此的生活變化而漸漸失去了聯(lián)系。
根據(jù)文章的結尾,“有了微信后,很多遠在天邊的朋友都聯(lián)系上了……”,可以推測“我"和麻曉后來可能加了微信。理由是文章通過提及微信作為一個重新連接舊友的平臺,暗示了即使時間和空間將人們分開,現(xiàn)代通訊工具也有可能讓人們重新建立聯(lián)系。兩人曾經(jīng)的美好感情,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可能會暫時擱淺,但友誼一定能地久天長。
(三)(6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夜歸鹿門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10.對上面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黃昏到月夜,從舟行到鹿門山途,隱含了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B.按時空順序寫江邊、山中兩個場景,描繪鹿門清幽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的心境。
C.第五句寫鹿門山的樹木在霧氣中迷離,山月乍升,清輝四溢,樹影也隨之清晰。
D.末句“幽人”非指詩人,而指采藥龐公,詩人四處追尋,終在巖扉處找到龐公。
11.根據(jù)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賞析孟浩然與岑參寫“爭渡喧"的異同。
《夜歸鹿門山歌》前四句寫景不若岑參《巴南舟中即事》詩:“渡口欲黃昏,歸人爭渡喧。”岑詩語簡而意盡,優(yōu)于孟也。(《苕溪漁隱叢話》)
【答案】10.D11.相同點:兩者都描繪了渡口黃昏時人們爭相渡河的熱鬧場景,通過“爭渡喧"這一細節(jié),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們歸家的急切心情和渡口的繁忙景象。
不同點:
①表現(xiàn)手法不同:岑詩直接描寫渡口黃昏時分的繁忙景象,沒有更多的背景鋪墊。而孟詩則采用對比手法,將悠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兩相對照,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
②思想感情不同:岑詩意在表現(xiàn)歸家人的急切和渡口的熱鬧,從而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而岑詩則意在借助山寺與渡口的鮮明對比表現(xiàn)自己在船上閑望沉思、瀟灑超脫的襟懷。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D.“而指采藥龐公”說法有誤。詩歌最后兩聯(lián)的意思是忽然,仿佛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曾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xiàn)在的棲身之地。如門的山巖、松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梢娺@里的“幽人"既指龐公,也指詩人自己。
故選D。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從寫作手法來說,岑詩的這一句,描述了黃昏時,渡口歸家人爭渡的喧鬧聲響成一片的場景,寫景如畫,此外,并無過多的其他信息。由此可見,岑詩是對黃昏渡口的繁忙景象進行了直接描寫。而孟詩“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描繪了山寺寧靜、渡頭喧鬧的江邊暮景。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xiàn)的是安寧靜謐的環(huán)境,次句卻表現(xiàn)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從思想感情來說,岑詩寫于永泰元年,他被任命為嘉州(今樂山)太守,因蜀亂,未赴任。次年七月抵達成都,第三年六月赴嘉州任刺史。大歷三年(公元768年)七月罷官東歸,船經(jīng)戎州,因瀘州刺史楊子琳兵禍,不得不順流東下,故淹留戎州。此句所描寫的就是戎州亂離迷茫的景象——黃昏渡口歸人爭渡的混亂。此情此景,不由得引發(fā)詩人鏡里衰顏的羈旅之愁和魂牽夢縈的思鄉(xiāng)之感。而孟浩然的“漁梁渡頭爭渡喧"出現(xiàn)在其描繪從黃昏到月夜、從舟行到鹿門山途的隱逸道路中,作為塵世喧囂的一個象征,與后文的鹿門清幽形成對比。所以他的詩歌更多地帶有一種對塵世喧囂的淡漠和超脫,他通過這一細節(jié)來襯托自己歸隱鹿門的決心和恬靜的心境
由此可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中,“爭渡喧”的歸家人的特點都是一致的。兩者都描繪了渡口黃昏時人們爭相渡河的熱鬧場景,通過“爭渡喧"這一細節(jié),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們歸家的急切心情和渡口的繁忙景象。
(四)(20分)
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甲、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重建青龍橋記
[清]車萬育
①邵陽城關一橋,日為千萬趾往來,屢遭毀廢,歲糜宮功,其他可知也。顧橋雖屢造取辦,一時未暇,選材伐石,不三四年,風雨飄搖,勢若累卵,人咸憂之。
②甲子五月,會為大水漂去。家兄萬有及縉紳為請于郡伯梁公。公慨然捐金四百兩為倡,委縣佐趙勉周督理,簡紳耆之誠樸者,市大木于西延,伐巨石于林壑,募工匠,給廩食,灰鐵瓦甓,無物不具。寬時日,課工作,補舊墩之頹缺而加崇,視舊制之崔拱而增固,重檐鱗甍,平道疊級,洞門廣厚,高朗鞏堅。工始于甲子仲秋,訖于乙丑孟夏,日省時程,家兄與有勞焉。
③告成之日,縉紳郵函索記,以志公功。余乃嘆曰:郡厄方除,民氣未復,一橋之建,雖費千金,茍無關于民瘼,不足侈也。而此不然,郡之人居廛市,皆在于東,米薪之入,四方之會,城關血脈,恃此一橋,如人之有咽喉,不可一日堙也。但不選材石,嚴覆蓋,高堅是圖,曷有賴焉。今也,墩加崇,木加良,亭加固,一時之勞,百年之逸;千金之費,百年之利;無歲歲趨事之擾,無日日履險之懼。而況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謂之有關于民瘼者乎?
[注]①宮功:房屋的修建。②民瘼:人民的疾苦。
12.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勢若累卵,人咸憂之()(2)市大木于西延延()
13.結合上下文,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1)寬時日,課工作()
A.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B.使交納賦稅
C.教書講學或攻讀學習D.古代的一種賦稅
(2)墩加崇,木加良,亭加固()
A.尊重B.充滿C.高D.推重
14.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一時之勞,百年之逸;千金之費,百年之利;無歲歲趨事之擾,無日日履險之懼。
15.對第③段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而況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謂之/有關于民瘼者乎
B.而況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謂之有關于民瘼者乎
C.而況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謂之/有關于民瘼者乎
D.而況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公之功德/得不謂之有關于民瘼者乎
乙、閱讀下文,聯(lián)系上文,完成各題。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宋]王禹偁
①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jié),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②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榛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夐①,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③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zhí)《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④彼齊云、落星,高則高矣;井干、麗譙,華則華矣。止于貯伎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⑤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②,若重覆之,得二十稔?!编妫∥嵋灾恋酪椅礆q,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注]①幽闃(qù):幽僻靜寂。遼夐(xiòng):遼闊遙遠。②稔(rěn):年。
16.比較車萬育、王禹偁兩文寫作意圖的異同。
17.兩篇“記"都以建筑物為對象,結構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不同,請比較分析,完成下表。
《重建青龍橋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結構思路①先寫黃岡竹多以竹代瓦建樓,然后重點描繪竹樓的位置及居于竹樓的詩情畫意;再將竹樓與名樓相比,暗示自己的追求與操守;最后以思路竹樓易朽感嘆自己的仕途不順。
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全文多用短句,節(jié)奏明快;議論部分運用對比、排比,凸顯建橋意義。②
【答案】12.①.都②.買
13.①.A②.C
14.一時的辛勞,換來百年的安逸;花費千金,得到百年的利益:沒有每年忙碌做事的困擾,沒有每天走在危險橋上的懼怕。
15.D16.①車萬育文通過對橋的歷史、重建過程和意義的闡述,表達了對重建青龍橋這一事件的看法和對梁公功德的贊揚。
②王禹偁文這篇通過對黃州小竹樓的生動記錄,展現(xiàn)作者內(nèi)心世界和人生態(tài)度。
17.①先介紹邵陽城關這座橋的重要性及屢遭毀棄的現(xiàn)狀,然后寫家兄及縉紳請求郡伯捐金重建的經(jīng)過,最后發(fā)出感慨,稱贊梁公的功德與民瘼相關。
②全文采用對比、排比手法,強調了橋對于當?shù)氐闹匾?,增強了語勢;通過議論抒情,表達對建橋意義的深刻思考和對梁公功德的贊頌;運用整句,整散結合,參差錯落,富有節(jié)奏感。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1)咸:都。譯文:形勢危急得像堆積的蛋,人們都很擔憂。
(2)市:買。譯文:在西延購買大木材。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1)譯文:放寬時間限制,督促工程進度。課,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故選A。
(2)譯文:橋墩加高,木材優(yōu)良,亭子堅固。崇,高。
故選C。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勞”,辛勞;“逸”,安逸;“歲”,年;“履”,走。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更何況錢財出自上級,工人是招募來的,梁公的功德,難道能說和民眾的疾苦無關嗎?
“財出自上也”“工出自募也"句式結構相同,分別單獨成句。排除A、B、C。
“得不……乎”固定句式,單獨成句;“公之功德"名詞性短語,作為主語,可單獨成句,表強調。
故選D。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寫作意圖的理解能力。
甲文寫作意圖:
①記載青龍橋重建這一事件。詳細敘述橋的屢次被毀、被大水沖毀以及重建的經(jīng)過,包括資金籌備、材料采購、人員招募、施工過程等,為后人留下關于這座橋歷史變遷的真實記錄。
②贊頌梁公的功德。如“公慨然捐金四百兩為倡”,強調梁公慷慨捐金帶頭倡建,展現(xiàn)其關心民生、造福百姓的善舉,彰顯其高尚品德。
③強調橋梁對于民生的重要性。如“米薪之入,四方之會,城關血脈,恃此一橋,如人之有咽喉,不可一日堙也”,指出邵陽城關的人們生活和經(jīng)濟交流依賴此橋,如人之咽喉不可或缺,凸顯了橋梁在當?shù)氐年P鍵作用。
④倡導重視工程質量。通過對比之前橋因選材不佳而很快損壞和此次重建的精心選材、堅固耐用,倡導在進行公共工程建設時要注重質量,追求長遠利益。
⑤表達對民生疾苦關注。文中“郡厄方除,民氣未復,一橋之建,雖費千金,茍無關于民瘼,不足侈也”,感慨郡中困厄剛除、民氣未復,認為建橋若無關民瘼則不值得夸贊,體現(xiàn)了作者對民眾生活狀況的關心和憂慮。
乙文寫作意圖:
①描繪黃州竹樓的獨特與美好。詳細介紹了黃州多竹的特點,以及用竹建造小樓的情況。還描繪了竹樓所能欣賞到的美景和在竹樓中進行的各種雅事,如鼓琴、詠詩、圍棋、投壺等,展現(xiàn)出竹樓的清幽雅致和生活的愜意。
②抒發(fā)謫居的心境和感慨。作者在文中通過描寫在竹樓中的閑暇生活,如“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zhí)《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抒發(fā)了自己在謫居期間的超脫和豁達,同時也透露出對身世和前途的無奈與感慨。
③表達對奢華生活的批判。作者將齊云、落星等高樓與自己的小竹樓對比,指出前者只是用于貯伎女、藏歌舞,非文人雅士所追求,表明了自己不慕榮華富貴、追求清雅生活的態(tài)度。
④對未來的期許。由“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可知,作者深知竹樓易朽,希望后來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志趣,能繼續(xù)修繕竹樓,使竹樓不朽,也暗含著對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能夠延續(xù)的期望。
⑤借竹樓寄托自身的情志。以竹樓為載體,寄托了作者雖身處逆境但仍能保持樂觀、堅守自我的情志。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既是對黃州小竹樓的生動記錄,也是作者內(nèi)心世界和人生態(tài)度的真實寫照。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結構思路及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①《重建青龍橋記》的寫作結構如下:
開篇陳述橋的歷史狀況文章第一段,先介紹邵陽城關這座橋的重要性,即每日有眾多人往來,但卻屢遭毀廢,且因選材不佳導致很快就風雨飄搖,令眾人憂心。
敘述重建的經(jīng)過。第二段詳細講述了橋被大水漂去后重建的情況。包括家兄和縉紳向郡伯梁公請求,梁公帶頭捐款并委人督理,籌備材料、招募工匠等一系列準備工作,以及工程的起止時間和最終的成果,還提到了作者的家兄參與其中。
結尾議論抒發(fā)感慨。第三段在橋告成之日,縉紳索記,作者由此發(fā)出感慨。先指出如果建橋無關民瘼則不足夸贊,接著說明此橋對于當?shù)氐闹匾?,強調此次重建選材優(yōu)良、堅固耐用,帶來長久利益,最后稱贊梁公的功德與民瘼相關。
總體來說,本文采用了先敘事后議論的結構,層次清晰,重點突出。通過對橋的歷史、重建過程和意義的闡述,表達了對重建青龍橋這一事件的看法和對梁公功德的贊揚。
②對比手法:文中將之前橋的屢次修建卻因選材不佳很快損壞,與此次重建時精心選材、嚴格施工,使橋堅固耐用形成對比。如“顧橋雖屢造取辦,一時未暇,選材伐石,不三四年,風雨飄搖"與“今也,墩加崇,木加良,亭加固,一時之勞,百年之逸”,突出了此次重建的高質量和長遠效益。
排比手法:“米薪之入,四方之會,城關血脈,恃此一橋”,增強了語勢,強調了橋對于當?shù)氐闹匾浴?/p>
議論抒情:文章結尾通過議論和抒情,如“余乃嘆曰:郡厄方除,民氣未復,一橋之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位聘用用工合同
- 廠房合同轉租協(xié)議模板范本
- 打印機買賣合同范本
- 個人二手房買賣合同范本
- 貨物運輸服務框架合同范本
- 不銹鋼板材購銷合同
- 設備安裝工程承包勞務合同
- 廈門分包合同范本
- 展覽場地租賃、服務合同
- 星載微波散射計遙感熱帶氣旋海面風場的真實性檢驗方法研究
- 最高法院示范文本發(fā)布版3.4民事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
- 2024年英語高考全國各地完形填空試題及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國餐飲管理及無線自助點單系統(tǒng)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年服裝門店批發(fā)管理系統(tǒng)軟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體育概論(第二版)課件第三章體育目的
- 《氓》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化學元素周期表注音版
- T-GDASE 0042-2024 固定式液壓升降裝置安全技術規(guī)范
- 香港朗文4B單詞及句子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五章運動中的中樞控制
- 財務部規(guī)范化管理 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