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反應過敏反應臨床處置_第1頁
輸液反應過敏反應臨床處置_第2頁
輸液反應過敏反應臨床處置_第3頁
輸液反應過敏反應臨床處置_第4頁
輸液反應過敏反應臨床處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輸液反應過敏反應臨床處置PPT第1頁,共25頁。輸液反應輸液反應:

系靜脈輸液時由致熱源、藥物、雜質、藥液溫度過低、藥液濃度過高及輸液速度過快等因素引起。第2頁,共25頁。輸液反應輸液反應的臨床表現(xiàn):1、發(fā)熱反應。2、心力衰竭、肺水腫。3、靜脈炎。4、空氣栓塞。第3頁,共25頁。1、發(fā)熱反應:(1)原因:a、常因輸入致熱物質(致熱原、死菌、游離的菌體蛋白或藥物成分不純)。b、輸液瓶清潔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c、輸入液體消毒、保管不善變質;d、輸液管表層附著硫化物等所致。(2)癥狀:主要表現(xiàn)發(fā)冷、寒戰(zhàn)、發(fā)熱(輕者發(fā)熱常在38℃左右,嚴重者高熱達40-41℃),并伴有惡心、嘔吐、頭痛、脈快、周身不適等癥狀。(3)防治方法:A、反應輕者可減慢輸液速度,注意保暖(適當增加蓋被或給熱水袋)。B、重者須立即停止輸液;C、高熱者給以物理降溫,必要時給予抗過敏藥物或激素治療。D、針刺合谷、內關穴。E、輸液器必須做好除去熱原的處理。第4頁,共25頁。2、心力衰竭、肺水腫(1)原因:滴速過快,在短期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huán)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所致。(2)癥狀:病人突然感到胸悶、氣短、咳泡沫樣血性痰;嚴重時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現(xiàn)濕羅音,心率快。(3)防治方法A、輸液滴速不宜過快,輸入液量不可過多。對心臟病人、老年和兒童尤須注意。B、當出現(xiàn)肺水腫癥狀時,應立即停止輸液,讓病人取端坐位,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回流,減輕心臟負擔。第5頁,共25頁。2、心力衰竭、肺水腫C、給以利尿、擴血管、平喘、強心劑。D、高流量氧氣吸入,并將濕化瓶內水換成20%-30%酒精濕化后吸入,以減低肺泡內泡沫表面的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從而改善肺部氣體交換,減輕缺氧癥狀。E、必要時進行四肢輪扎止血帶(須每隔5-10分鐘輪流放松肢體,可有效地減少回心血量),待癥狀緩解后,止血帶應逐漸解除。第6頁,共25頁。3、靜脈炎(1)原因:長期輸注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強的塑料管時間過長而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感染。(2)癥狀:沿靜脈走向出現(xiàn)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紅、腫、灼熱、疼痛,有時伴有畏寒、發(fā)熱等全身癥狀。(3)防治方法:以避免感染,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為原則。第7頁,共25頁。3、靜脈炎A、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紅霉素、氫化可的松等,應充分稀釋后應用,并防止藥物溢出血管外。同時要經常更換注射部位,以保護靜脈。B、抬高患肢并制動,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進行熱濕敷。C、用中藥外敷靈或如意金黃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鐘。D、超短波理療,用TDP治療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鐘。第8頁,共25頁。4、空氣栓塞(1)原因:由于輸液管內空氣未排盡,導管連接不緊,有漏縫;加壓輸液、輸血無人在旁看守,均有發(fā)生氣栓的危險。進入靜脈的空氣,首先被帶到右心房,再進入右心室。如空氣量少,則被右心室壓入肺動脈,并分散到肺小動脈內,最后到毛細血管,因而損害較少,如空氣量大,則空氣在右心室內將阻塞動脈入口,使血液不能進入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引起嚴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2)癥狀:病人感覺胸部異常不適,瀕死感,隨即出現(xiàn)呼困難,嚴重紫紺,心電圖可表現(xiàn)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第9頁,共25頁。4、空氣栓塞(3)防治方法A、輸液時必須排盡空氣,如需加壓輸液時,應嚴密觀察,以防液體走空。B、立即使病人左側臥位和頭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氣時可增加胸內壓力,以減少空氣進入靜脈,左側臥位可使肺動脈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氣泡則向上飄移右心室尖部,避開肺動脈入口由于心臟跳動,空氣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進肺動脈內。C、氧氣吸入第10頁,共25頁。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是指已產生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所發(fā)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的反應。反應的特點是發(fā)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損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過敏反應第11頁,共25頁。過敏反應一、過敏反應發(fā)生的機理分三個階段:1、致敏階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后可選擇誘導過敏原特異性B細胞產生抗體應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即課本上所說的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細胞,其中肥大細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和黏膜下層,而嗜堿性粒細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于對該過敏原的致敏狀態(tài)。通常這種致敏狀態(tài)可維持數(shù)月或更長,如果長期不接觸該過敏原,致敏狀態(tài)可自行逐漸消失。第12頁,共25頁。過敏反應2、激發(fā)階段:指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通過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釋放的生物活性介質除了組織胺以外,還可以是前列腺素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們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第13頁,共25頁。過敏反應3、效應階段:指生物活性介質作用于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的階段。根據(jù)反應發(fā)生的快慢和持續(xù)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類型。早期相反應主要由組織胺引起,通常在接觸過敏原數(shù)秒鐘內發(fā)生,可持續(xù)數(shù)小時,晚期相反應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過敏原刺激后6~12h發(fā)生反應,可持續(xù)數(shù)天。第14頁,共25頁。過敏反應二、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xiàn):

1、過敏性休克反應:(1)呼吸道阻塞癥狀:由喉頭水腫、氣管和支氣管痙攣及肺水腫引起。表現(xiàn)為胸悶、心悸、喉頭有堵塞感、呼吸困難及臉色漲紅等,伴有瀕危感、口干、頭昏、面部及四肢麻木。(2)微循環(huán)障礙癥狀:由微血管廣泛擴張所致。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畏寒、冷汗、脈搏微弱及血壓下降等。第15頁,共25頁。過敏反應(3)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由腦部缺氧所致。表現(xiàn)為意識喪失、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4)皮膚過敏癥狀:如瘙癢、蕁麻疹以及其它各種皮疹等。2、血液病樣反應:本組反應類型的區(qū)分主要取決于血象檢驗的改變。主要癥狀有:顆粒性白細胞減少或缺乏癥、血小板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第16頁,共25頁。過敏反應3、血清病樣反應:其反應癥狀主要為血清病樣改變,臨床以突發(fā)的廣泛性紅斑及蕁麻疹樣發(fā)疹常見,并可伴發(fā)熱、關節(jié)痛及淋巴結腫大。4、其它全身反應:由藥物引起的皮膚黏膜發(fā)疹大部分屬于此型。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常見的過敏性藥疹主要有:固定型藥疹、大皰性表皮松解癥、剝脫性皮炎型藥疹、濕疹皮炎型藥疹、多型紅斑及重癥多形紅斑藥疹、光敏感性藥疹等。第17頁,共25頁。過敏反應過敏反應的處理:一、一般過敏反應的處理:

停藥,對癥處理,加強觀察,應用抗組胺類藥物,并告知病人及家屬其以后禁用青霉素。二、過敏性休克的處理:1.立即停藥,就地搶救,讓病人平臥??刹扇≈邪寂P位。

第18頁,共25頁。過敏反應2.立即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0.5~1ml,小兒酌減。如癥狀不緩解,可每隔30分鐘皮下或靜脈注射該藥0.5ml。

3.給予氧氣吸入。呼吸抑制時,肌注可拉明、洛貝林等呼吸興奮劑。如出現(xiàn)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或插入氣管導管借助人工呼吸機輔助或控制呼吸。遇有喉頭水腫引起的窒息時應盡快做氣管切開。

4.應用抗組胺類藥物。(如肌注鹽酸異丙嗪或苯海拉明等,靜脈注射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葡萄糖溶液內靜點)第19頁,共25頁。過敏反應5.靜脈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以擴充血容量,如血壓仍不回升,可給予多巴胺或去甲腎上腺素靜脈滴注。

6.如心跳驟停,應立即進行復蘇搶救。

7.密切觀察病情,如面色、神志、呼吸、脈搏、血壓、尿量等并作好記錄。

第20頁,共25頁。過敏反應交叉過敏反應:交叉過敏是指對具有相似化學結構的藥物產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過敏反應。如:對青霉素過敏的病人,可能會對頭孢菌素類的某種藥物也過敏;對某種磺胺類藥物過敏的患者,還會對其他含有磺胺成分的藥物(磺胺類抗生素、利尿劑和口服降糖藥)產生過敏反應。第21頁,共25頁。變態(tài)反應變態(tài)反應:

是免疫反應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亦即當人體受抗原刺激后,機體產生過高的異常免疫反應。由于變態(tài)反應引起的疾病叫做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第22頁,共25頁。變態(tài)反應變態(tài)反應的分型:Ⅰ型:變態(tài)反應速發(fā)型,又稱過敏反應。

Ⅱ型:變態(tài)反應細胞毒型,又稱溶血反應型。常見的疾病如新生兒溶血病或其他各種病因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Ⅲ型:變態(tài)反應抗原抗體復合物型。又稱毒性免疫復合物損傷型。常見的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腎小球腎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血清病、脈管炎等。第23頁,共25頁。變態(tài)反應Ⅳ型:變態(tài)反應遲發(fā)型,又稱細胞反應型,如移植排斥反應、接觸性皮炎、腫瘤免疫、乙型肝炎等。V型:變態(tài)反應刺激抗體型,見于甲狀腺毒癥等。Ⅵ型:變態(tài)反應K細胞型,見于橋本甲狀腺炎等。第24頁,共25頁。內容總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