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學家傅斯年認為,歷史研究應堅持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材料之外“一點也不越過去說”。下表顯示了四川學者吳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時的消費情況。根據傅斯年的觀點,此表可以證明類別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書籍教育2332娛樂享受945A.當時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國東西部商業(yè)發(fā)展部不平衡C.吳虞到北京后消費結構有所變化D.當時成都的享受型消費場所過少2.王夫之將“天下”與“中國”相對而稱。他說:“故吾所知者,中國之天下?!毖韵轮猓澜缟线€有他所不知的中國之外的天下。這表明他A.弘揚了人類進化史觀 B.突破了華夏中心觀念C.論證了物質的不滅性 D.超越了民主思想意識3.明代徐渭有一首題畫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可見該配詩畫作是A.文人畫,重視寫意B.風俗畫,刻畫習俗C.山水畫,重視寫實D.人物畫,形神俱備4.下列對雅爾塔體系的表述,正確的是①美國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②在雅爾塔會議等確定的基本原則上建立③改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④是美蘇兩國實力均衡的重要體現⑤具有一定的進步性⑥具有大國霸權主義和強權色彩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 D.②③④5.讀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①②④為《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B.陳獨秀在②創(chuàng)辦了《青年雜志》C.共產黨在③打響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D.國共兩黨在④實現了第二次合作6.1915年,查拉為達達主義下了定義“自由:達達,達達,達達,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嚎叫,這是各種束縛、矛盾、荒誕的東西和不合邏輯的事物的交織,這就是生命”。下列西方美術作品符合達達主義審美情趣的是A.《拾穗者》 B.《自由引導人民》 C.《帶胡須的蒙娜麗莎》 D.《撐陽傘的女人》7.下表為1965年—1992年高收入國家與不發(fā)達國家占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化示意圖。這一變化能夠用來說明國家類別1965年GDP占全球比重1970年GDP占全球比重1992年GDP占全球比重高收入國家70.53%74.99%79.41%不發(fā)達國家8.14%8.08%4.25%A.經濟全球化的弊端 B.兩極格局的瓦解C.全球經濟重心轉移 D.經濟區(qū)域化傾向8.下面是川、滇、黔、陜、甘、湘、桂等七省當年工廠數量統(tǒng)計示意圖。從中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官僚資本的大肆壟斷嚴重阻礙民族工業(yè)發(fā)展 B.民族戰(zhàn)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工業(yè)布局C.日本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嚴重摧殘了中國經濟 D.民族企業(yè)的發(fā)展說明中國經濟結構日趨合理9.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評價分科取士:“前代選用,省州郡察舉……至于齊隋,不勝其弊端……是以置州府之權歸于吏部?!边@評價認為科舉制A.有利于提高官員素質B.是對漢代察舉制的否定C.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D.推動了官僚政治的發(fā)展10.“春秋決獄”是指西漢在審理案件時不適用已有的法律條文,而是用儒家經義(即儒家所宣揚的倫理通德),特別是孔子修訂的《春秋》一書中的“微言大義”,附會漢朝法律,作為審判的依據,據此可知A.法律規(guī)范與道德規(guī)范相統(tǒng)一 B.司法判決遭到了嚴重的破壞C.倫理綱常成為立法基本原則 D.基本上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性11.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初令郡國鑄五銖錢。公元前113年,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鑄造五銖錢,規(guī)定“三官錢”為全國通行的統(tǒng)一貨幣。其做法旨在A.統(tǒng)一財政經濟 B.打擊王國勢力 C.加強中央集權 D.方便賦稅征收12.“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國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這句話說明國際關系中A.國家利益是各國政策的出發(fā)點和終極目的B.共同利益者或成朋友,利益沖突者或為敵人C.“朋友”和“敵人”會因利益的變化而轉化D.朋友的敵人是敵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13.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萬計”。嘉靖年間,歙縣在京徽商出資出力創(chuàng)建了會館,令來者“無論崇卑,咸得解裝于斯,而從容別定館舍。”這表明①徽商活動范圍廣,在都城有一定影響②血緣關系是徽商集團不斷發(fā)展的紐帶③民間自發(fā)集資,為同鄉(xiāng)商民提供服務④明朝政府對會館發(fā)展起到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14.20世紀以來,許多歐美畫家利用有關的視角因素,進行自由、形象的組接,注重感情的揮灑,從而表現相應的主題。這種作品A.繼承了古典主義的傳統(tǒng)風范 B.抒發(fā)了眾畫家對理想世界的追求C.體現了現實主義的文藝特點 D.突出了反傳統(tǒng)及個人主義的特征15.“平均關稅水平從15.3%下降到9.8%,開放了10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這是一個關于全球最開放市場的成長史?!边@句話最可能出自A.《第三世界將我們抬進聯(lián)合國》B.《入世十年,中國改變自己,影響世界》C.《APEC,我們來了!》D.《“萬隆精神”彰顯時代意義》16.這次戰(zhàn)事(役)結束后,南線國民黨軍主力全部被殲,南京、上海及武漢已面臨嚴重威脅。紐約《先驅論壇報》感嘆:“中國打完了最大規(guī)模的一場戰(zhàn)爭,南京國民政府遭到的悲劇,顯示出一個時代的結束”。材料反映的是A.遼沈戰(zhàn)役 B.平津戰(zhàn)役 C.徐州會戰(zhàn) D.淮海戰(zhàn)役17.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競爭力的貨物同中國商人交換,就將美洲殖民地生產的大量白銀運往菲律賓,支付給中國商人。這就是當時著名的中國、菲律賓、西屬美洲殖民地之間以中國商品和美洲白銀為交換的、跨越整個太平洋的國際大三角貿易。從材料可以推知當時A.中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B.中國白銀大都來自與西班牙貿易C.西班牙經濟發(fā)展程度遠低于中國D.西班牙的貨物質量低劣竟爭力低18.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最高法院和低級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職守,得終身任職?!边@一規(guī)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實現“三權分立”C.防止高級司法人員流失 D.鼓勵法官忠于職守19.明清時期出現“典賣現在之產,稀圖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為一大股”的典賣地產投資工商業(yè)的現象。而山東人劉滋世賣田20余畝還債,以所余10兩白銀經商,結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連阡陌,家累數萬金”。材料說明A.商人購田阻礙擴大再生產B.出現地權與資本相互轉化C.土地經營市場化現象開始出現D.政府已逐漸放棄重農抑商政策20.下圖宣傳畫發(fā)表期間中國農村的社會狀況是A.全國農村實行土地改革運動 B.農村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轟轟烈烈展開 D.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行21.改革開放后天津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這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優(yōu)惠政策。1988年以后經國務院批準天津成立了A.沿海開放城市 B.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C.經濟特區(qū) D.濱海新區(qū)22.古代中國對外交往中的歷史事件(部分)對表中信息解釋合理的是A.古代中外之間交流具有雙向性 B.古代中外間交流以技術為主導C.海外貿易受到歷代王朝的重視 D.中國對外交流主要對象是鄰國23.下表為唐宋時期不同文獻對人們穿著“紙衣”的記載。據此能夠認定的歷史事實是記述文獻出處“回紇縱掠坊市及汝、鄭等州,比屋蕩盡,人悉以紙為衣。”《舊唐書·回紇傳》“云鎖木龕聊息影,雪香紙襖不生塵?!薄度圃姟贰爸T邵多透紙襖為衣?!彼未稘扑嗾勪洝忿D智和尚“不御煙火……不衣絲綿,常服紙衣,號紙衣和尚?!彼稳~紹翁《四朝聞見錄》A.貧困百姓只能穿紙制的衣服B.唐宋絲麻紡織出現嚴重衰退C.唐宋時造紙技術有重大發(fā)展D.紙衣一度成為唐宋流行服飾24.1956年,中共八大報告指出:“由于價值規(guī)律在我國經濟生活中還起著一定的作用,在某些方面更起著重要的作用?!币虼?,我們應該“在適當的范圍內,更好地運用價值規(guī)律……以滿足人民多樣的生活需要”。這說明中共中央A.試圖糾正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的失誤B.總結了“一五”計劃建設的經驗C.反思了蘇聯(lián)經濟發(fā)展模式的弊端D.努力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fā)展需要25.如圖為元代的疆域圖,下列對于如圖中所示地點敘述錯誤的有①位于浙江行省,中日《馬關條約》中被辟為通商口岸②位于江西行省,1872年陳啟源在此創(chuàng)辦繼昌隆繅絲廠③所在的行政區(qū)包括西藏和新疆、青海部分地區(qū)④所在的行政區(qū)是中書省直轄的“腹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26.如圖漫畫反映的是A.《租借法案》 B.杜魯門主義 C.馬歇爾計劃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7.在早期羅馬法中,婚姻關系分為夫權婚姻和自由婚姻,只有夫權婚姻的效力為法律所承認。但到了查士丁尼時期,夫權婚姻已完全被自由婚姻所取代,并且喪失了法律上的合法性基礎。該變化表明A.萬民法蘊含天賦人權理念 B.羅馬法發(fā)展使婦女地位得到改善C.羅馬法注重維護平民利益 D.習慣法具有濃厚的形式主義色彩28.閱讀下表,對其解讀正確的是()(1912——192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指標圖(單位:百萬美元)A.在此期間中國對外貿易處于出超地位 B.實業(yè)救國和社會主義成為兩大社會思潮C.經濟發(fā)展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 D.該歷程折射出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29.如表是有關英法史上“君主專制與資本主義關系”的評論,其中較恰當的是①始終是水火難容的。②一體兩面,相輔相成③由相互支持到勢不兩立④由國內妥協(xié)走向對外擴展A.① B.② C.③ D.④30.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襲官職,從事檔案管理工作。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諸侯國;中晚期以后,他們又逐漸流入卿大夫家,并導致了家史的興起。這一變化反映了A.舊有社會秩序的破壞B.周天子重視地方檔案工作C.家國一體觀念的形成D.貴族壟斷學術的局面被打破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1)根據材料,概括《十九條》所設計憲政制度的突出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政府發(fā)布《十九條》的歷史背景,及其在中國憲政史上的積極影響。32.問:(1)請將這三幅圖按所反映之史實的時間先后排序(只寫圖的編號并用逗號隔開)(2)以上三幅圖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3)任選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經過、結果與影響33.材料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政府宣傳機構戰(zhàn)爭信息署在中國設立分部,全面負責對華宣傳。為促進美國戰(zhàn)爭目標和對華政策目標的實現,戰(zhàn)爭信息署中國分部通過一系列對華宣傳項目,將中國描繪成一個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國度。這種中國形象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中國是一個全民抗戰(zhàn)的英雄國度;第二,中國是肩負國際責任的世界大國;第三,中國正在走向以美國為模本的“改革”之路。美國試圖通過對戰(zhàn)時中國國家形象的展現,鼓舞中國民眾的戰(zhàn)斗士氣,同時向中國民眾灌輸大國意識和國際共同體理念。為了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戰(zhàn)爭信息署構建的中國形象經過特殊剪裁,沒有完全反映中國現實,它體現了美國對中國想象與認知的局限性。——《太平洋戰(zhàn)爭時期美國對華宣傳中的中國形象》(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zhàn)期間美國對華宣傳塑造中國形象的目的。(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美國宣傳中國形象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本題是歷史研究方法題。史學家傅斯年的觀點是強調論從史出,史論不能超越史料而人為地拓寬、轉變、拔高,表2僅僅是四川學者吳虞在成都和北京兩地消費結構的對比變化,即選C項。ABD三項都超越了史料,都違背了傅斯年的觀點。2、B【解析】

王夫之認為世界上還有他所不知的中國之外的天下,他將“天下”與“中國”相對而稱,即他認為中國是天下的一個部分,并不是常規(guī)的認為中國就是天下的中心位置,從而突破了華夏就是中心的觀念,故選B;ACD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3、A【解析】

《墨葡萄圖》最能代表徐渭的大寫意繪畫風格。此圖純以水墨畫葡萄,隨意涂抹點染,倒掛枝頭,形象生動。作者將水墨葡萄與自己的身世感慨結合為一,盡情抒泄于筆墨之中。故本題選A項;風俗畫,山水畫、人物畫均不符合這一特點,故BCD排除。4、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二戰(zhàn)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得知①是錯誤的;這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通過排除法,所以選B。5、C【解析】

圖示中的③為南昌,中國共產黨在此發(fā)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故答案為C項。②為南京,南京在《天津條約》中被開放為通商口岸,不是在《南京條約》中,排除A項;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②為南京,排除B項;④為廣州,國共兩黨在此實現第一次合作,排除D項。6、C【解析】

《帶胡須的蒙娜麗莎》是對傳統(tǒng)的一種顛覆,符合邏輯符合達達主義的特點,故C選項正確;《拾穗者》是現實主義美術,不符合達達主義特征,故A選項錯誤;《自由引導人民》是浪漫主義美術,不符合題意,故B選項錯誤;《撐陽傘的女人》是印象畫派的作品,與材料內容不符,故D選項錯誤。7、A【解析】

發(fā)達國家占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上升,不發(fā)達國家占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下降,說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兩種類型國家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A正確;B與題無關,排除;全球經濟重心依然在發(fā)達國家,排除C;材料未反映出經濟區(qū)域化,排除D。8、B【解析】

抗戰(zhàn)前期國民黨在正面戰(zhàn)場抗戰(zhàn)不利,導致中國大片領土淪陷,大量民族企業(yè)由東部沿海地區(qū)遷往西部地區(qū),從圖中數據顯示的1937年7月~1943年,川、滇、黔、陜、甘、湘、桂等七省工廠數量增長很快可以看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工業(yè)布局,故答案為B項;A項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川、滇、黔、陜、甘、湘、桂等七省的狀況,不能說明淪陷區(qū)日本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對中國經濟的嚴重摧殘,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yè)布局,不是經濟結構,排除D項?!军c睛】解答示意圖類型的歷史試題關鍵是審讀示意圖,明確示意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或現象,特別是圖片中變化的因素。此類歷史試題一般由圖片、文字說明、標題三部分構成。圖片是主體,直觀的再現歷史史實。標題是圖片的眼睛,直接說明圖片的主體。文字或數字說明部分是對圖片所反映歷史史實的有效補充。但文字或數字部分往往是解答問題的突破口,解答問題時要注意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實現與歷史課本史實的有效鏈接,然后根據問題設計來解答。9、C【解析】

根據“至于齊隋,不勝其弊端……是以置州府之權歸于吏部”可知,材料肯定科舉制的作用,認為有利于加強中央的權力,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故C正確;材料“是以置州府之權歸于吏部”強調加強中央集權,與提高官員素質無關,排除A;材料強調科舉制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是以置州府之權歸于吏部”,聯(lián)系所學科舉制的積極影響分析解答。10、A【解析】

由材料“用儒家經義(即儒家所宣揚的倫理通德),附會漢朝法譚,作為審判的依據”可以得出,漢代審理案件的時候將儒家經義和法律融合,體現了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的統(tǒng)一,故A正確;材料只是涉及審判依據的變化,沒有體現司法被破壞,故B不正確;材料只是強調儒家思想對法制的影響,沒有涉及漢代立法以儒家為依據,故C不正確;由材料“西漢在審理案件時不適用已有的法律條文”可以得出D不正確。11、C【解析】

據材料可知,漢武帝時期規(guī)定“三官錢”(上林三官鑄造五銖錢)為全國通行的統(tǒng)一貨幣,其目的是加強朝廷對地方的控制,C正確;五銖錢的鑄造與使用只是貨幣的統(tǒng)一,不能體現“統(tǒng)一財政經濟”,A錯誤;B不是主旨;D與材料無關。12、A【解析】

國家利益是各國政策的出發(fā)點和終極目的,故A正確;共同的利益有時候也會成為敵人,排除B;材料不是說明“朋友”和“敵人”會因利益的變化而轉化,排除C;D項與材料中“國家利益”的出發(fā)點不符合,排除D。故選A。13、B【解析】

材料“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萬計”體現的是徽商活動范圍較廣,①正確;材料“無論崇卑,咸得解裝于斯,而從容別定館舍”體現的是會館主要是為同鄉(xiāng)商民提供服務,③正確,因此B符合題意;徽商的紐帶是鄉(xiāng)土親緣關系,并非都是血緣關系,②錯誤,A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和會館之間的關系,④錯誤,CD排除。故選B。14、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材料“20世紀以來”“利用有關的視角因素,進行自由、形象的組接,注重感情的揮酒”體現的是現代主義美術的特點,反傳統(tǒng)和強調個人主義是其基本特征,故選D項;A項指的是新古典主義美術,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指的是浪漫主義美術,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指的是現實主義美術,與材料無關,排除。15、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了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積極削減關稅水平,對推動世界自由貿易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所以結合備選項中文字含義可知答案選B,A項說明了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的特征,C項是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D項體現的是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的積極影響??键c: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6、D【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南線國民黨軍主力內全部被殲,南京、上海及武漢已面臨嚴重威脅”、“最大規(guī)模的一場戰(zhàn)爭”并結合三大戰(zhàn)役可知,淮海戰(zhàn)役使南線國民黨軍的精銳主力基本被消滅,國民黨統(tǒng)治的中心處在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加速了國民黨政府的崩潰。D正確;遼沈戰(zhàn)役發(fā)生在東北地區(qū),A錯誤;平津戰(zhàn)役發(fā)生在北京、天津一帶,B錯誤;徐州會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組成部分,發(fā)生在山東、江蘇一帶,C錯誤。故選D。17、A【解析】

據材料“西班牙人找不到同等競爭力的貨物同中國商人交換,就將美洲殖民地生產的大量白銀運往菲律賓,支付給中國商人……”可知,在當時著名的中國、菲律賓、西屬美洲殖民地之間以中國商品和美洲白銀為交換的、跨越整個太平洋的國際大三角貿易中中國處于主導地位,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即中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A正確;材料只是體現“當時著名的中國、菲律賓、西屬美洲殖民地之間以中國商品和美洲白銀為交換的、跨越整個太平洋的國際大三角貿易”,沒有涉及其它貿易,B說法絕對;材料沒有涉及西班牙和中國經濟發(fā)展狀況,C說法與材料無關;據所學可知,西班牙當時是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奢侈腐化,不注重發(fā)展經濟,D錯誤。18、B【解析】

法官終身任職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司法獨立,實現“三權分立”,B正確;法官終身任職并不能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排除A;低級法院的法官也是終身任職,因此C中防止高級司法人員流失表述錯誤,排除;終身任職是制度規(guī)定,和法官忠于職守無關,排除D。19、B【解析】

由明清時期典賣地產投資工商業(yè)和劉滋世經商致富,20年后又投資土地“田連阡陌,家累數萬金”,可得出當時已經出現了地權與資本互相轉化現象,B項正確;材料并非意在強調再生產的資金不足,A項不符合題意;從材料中不能得出土地經營“開始”市場化的結論,C項錯誤;明清政府依然執(zhí)行重農抑商政策,D項不符合史實。20、B【解析】

依據圖中“農業(yè)合作社是大家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可知是1956年我國完成了社會主義的改造,故B正確;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排除A;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開始,排除C;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行是1978年,排除D。故選B。21、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8年以后經國務院批準天津成立了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故B正確;1984年批準天津為沿海開放城市,故A錯誤;天津不是經濟特區(qū),故C錯誤;1994年成立濱海新區(qū),故D錯誤。22、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中反映了秦漢至明清時期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相關內容,體現出中外之間交流是的雙向性,故A項正確;題干顯示中國古代對外交流并非以技術交流為主,排除B項;題干不能說明歷代封建國家重視海外貿易,也不能反映中國對外交流主要對象,排除CD兩項。故選A。23、C【解析】

雖然貧窮百姓因經濟原因可能穿著紙衣,但不能說“只能”穿紙衣,排除A;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宋是我國絲織業(yè)發(fā)展顯著的時期,而材料反映的是唐宋時期關于“紙衣”的情況,未反映絲麻紡織的發(fā)展情況,排除B;紙張本是易損壞的物品,但能夠把紙做成衣服,說明當時紙的制作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故選C;材料現象無法說明紙衣是流行的衣服,排除D。24、C【解析】

八大報告認為在一定范圍內運用價值規(guī)律,即承認市場的作用,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可知,這一結論是對蘇聯(lián)經濟發(fā)展模式弊端的反思,C正確;這一結論與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無關,排除A;八大召開時期我國一五計劃尚未完成,排除B;這一時期我國是計劃經濟模式,排除D。25、C【解析】

據所學內容可知,①是杭州,在《馬關條約》中被辟為通商口岸;②位于江西行省,而陳啟沅創(chuàng)辦繼昌隆繅絲廠是在廣東南海;③所在的行政區(qū)不包括新疆地區(qū);④所在的行政區(qū)是中書省直轄的“腹里”。綜上所述,②③錯誤,①④正確。故選C。26、C【解析】

由漫畫中的“美國”、美元符號、“歐洲經濟”以及兩人的裝扮可知,該漫畫反映的是美國1947年援助歐洲經濟恢復的馬歇爾計劃,故C正確;《租借法案》指的是1941年開始的美國免費或有償提供給同盟國糧食,軍事物資以及武器裝備,故A錯誤;杜魯門主義不涉及經濟援助,故B錯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成立于1949年的軍事組織,故D錯誤。27、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自由婚姻取代夫權婚姻,體現了羅馬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體現出其男女平等觀念,這也表明羅馬法的發(fā)展使婦女地位得到改善,故B項正確;題干信息不能體現萬民法中是否具有天賦人權理念,排除A項;僅從題干中羅馬夫權婚姻變化不能說明羅馬法注重維護平民利益,排除C項;查士丁尼時期羅馬屬于成文法階段,且題干并未強調習慣法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B。28、D【解析】

材料反映了大約一戰(zhàn)期間及一戰(zhàn)后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一戰(zhàn)時期出口量大增,而一戰(zhàn)后卻有所下降,該歷程折射出民族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故D正確;從材料數據不能反映中國處于出超地位,排除A項;社會主義成為思潮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辛亥革命已經成功,排除C項。29、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法兩國歷史上君主專制和資本主義的關系,從早期的相互支持發(fā)展到17—18世紀的勢不兩立,說法③正確,C選項符合題意;在早期資本主義發(fā)展時期,資本主義與專制君主結成同盟,一起反對天主教會和割據勢力,兩者并非始終水火不容,說法①不符合史實,A選項錯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君主專制的經濟基礎即封建生產方式是對立的,并非相輔相成的一個事物的兩面,說法②錯誤,B選項不符合題意;早期資本主義與君主專制先是合作向外擴張,后來才有斗爭與妥協(xié),說法④錯誤,D選項不符合題意。30、A【解析】

據材料史官流向諸侯國再到卿大夫家可知史官的社會地位在不斷的下降,這正印證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被削弱、舊有社會秩序被破壞的局面,故A正確。B項只是表面的表現,故錯。家國一體指的是一個人既是家族的族長,又是國家的掌權者,同時家族勢力在國家的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與材料無關,故C錯。D項材料無法體現,故錯。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特點:實行虛君體制;實行責任內閣制;實行三權分立。(2)背景:《欽定憲法大綱》激起朝野的普遍不滿;武昌起義爆發(fā),各省紛紛獨立;立憲派和部分官員的推動;清政府意圖化解統(tǒng)治危機。積極影響:《十九條》初步確立了有關憲法的制定、修改、頒布和地位的制度,使憲法具有了形式上的根本法意義?!妒艞l》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相比《欽定憲法大綱》有關規(guī)定是一大進步?!窘馕觥?/p>

(1)據材料“皇帝之權,以憲法所規(guī)定者為限”“皇位繼承順序,于憲法規(guī)定之”可知,體現了憲法對皇權的制約,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實行虛君體制;據材料“總理大臣受國會彈劾時,非國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