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 人工智能 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技術要求_第1頁
信息技術 人工智能 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技術要求_第2頁
信息技術 人工智能 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技術要求_第3頁
信息技術 人工智能 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技術要求_第4頁
信息技術 人工智能 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35.240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

L70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團體標準

T/CESAXXXX—XXXX

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

系統(tǒng)技術要求

Informationtechnology-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icalrequirementsofdriving

statuswarningsystemofdrivers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中國電子工業(yè)標準化技術協(xié)會發(fā)布

T/XXXXXXXX—XXXX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2

T/XXXXXXXX—XXXX

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技術要求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人工智能車輛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

等。

本標準適用于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的設計、研發(fā)、生產、檢驗及應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35678-2017公共安全人臉識別應用圖像技術要求

JT/T794-2011道路運輸車輛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車載終端技術要求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人臉識別模塊facerecognitionmodule

以人臉特征識別人員身份的模塊。其通過分析提取用戶人臉圖像數(shù)字特征產生樣本特征序列,并將

該樣本特征序列與已存儲的模板特征序列進行比對,用以識別用戶身份。

3.2

身份驗證identityverification

將所產生的樣本特征序列與按用戶標識信息所給定的已存儲的用戶的模板特征序列進行比對(1:1

比對),以確認用戶是否為所聲明的身份。

3.3

分心檢測distractiondetection

車載主動安全預警系統(tǒng)對駕駛員依據視線偏離正前方持續(xù)時長的一種主動分心檢測及報警功能。

3.4

疲勞檢測fatiguedetection

根據駕駛員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內,對眼睛閉眼時間占比進行檢測。

3

T/XXXXXXXX—XXXX

3.5

開車打電話callwhiledriving

行駛狀態(tài)下使用手持電話。

3.6

偏離駕駛位positiondeviation

車輛在行駛狀態(tài)下,駕駛員駕駛行為設備在駕駛位檢測不到駕駛員。

3.7

遮擋設備occlusiondevice

車輛在行駛狀態(tài)下,駕駛員駕駛行為設備及前車預警設備的攝像頭被遮擋。

3.8

監(jiān)控平臺monitoringcenter

對車輛駕駛狀態(tài)及風險預警進行實時監(jiān)控的軟件平臺。

3.9

安全評級safetylevel

一種通過一定周期,對車輛駕駛行為的主動安全報警數(shù)據及相對應的危險系數(shù)而得出的對車輛及駕

駛員的一種安全評分機制。

4系統(tǒng)架構與業(yè)務流程

4.1系統(tǒng)架構

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架構見圖1。

4

T/XXXXXXXX—XXXX

圖1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架構

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架構主要由如下模塊組成:

a)視頻采集單元:負責采集包含駕駛員信息的視頻流;

b)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分析單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模塊:

1)人臉識別模塊:從視頻流中抓取人臉質量合格的圖像,可進行身份注冊或者和數(shù)據庫中的

人臉數(shù)據進行比對,完成駕駛員身份驗證;

2)疲勞檢測模塊:從視頻流中實時獲取含有駕駛員面部信息的圖像,并對駕駛員狀態(tài)進行疲

勞檢測;

3)分心檢測模塊:從視頻流中實時獲取含有駕駛員面部信息的圖像,并對駕駛員狀態(tài)進行分

心檢測;

4)動作檢測模塊:從視頻流中實時獲取含有駕駛員面部信息的圖像,并對駕駛員狀態(tài)進行動

作檢測;

5)情緒檢測模塊:從視頻流中實時獲取含有駕駛員面部信息的圖像,并對駕駛員狀態(tài)進行實

時情緒檢測;

c)報警控制單元:根據當前人臉識別、疲勞檢測,分心檢測,動作檢測,情緒檢測結果,判斷當

前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是否符合報警條件,若達到報警條件則根據報警優(yōu)先級控制報警器報警;

d)視頻存儲單元:存儲駕駛員身份驗證失敗的圖片以及報警前后一段時間的視頻,作為憑證。

4.2業(yè)務流程

系統(tǒng)業(yè)務流程如下:

a)駕駛員注冊與身份驗證

系統(tǒng)啟動后,自動開啟攝像頭。若該駕駛員不在數(shù)據庫中,則系統(tǒng)保存目標圖片到視頻存儲單元,

報警控制單元控制報警單元提醒駕駛員進行注冊,并引導駕駛員完成注冊與驗證流程。

b)駕駛狀態(tài)信息采集

從視頻采集單元實時獲取包含駕駛員信息的視頻,并將視頻流不斷傳輸?shù)狡跈z測模塊,分心檢測

模塊,動作檢測模塊和情緒檢測模塊。

c)駕駛狀態(tài)檢測及分析

5

T/XXXXXXXX—XXXX

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模塊來實現(xiàn)駕駛狀態(tài)的檢測及分析:

1)疲勞檢測模塊:通過對駕駛員面部信息的分析,實時輸出駕駛員的疲勞狀態(tài);

2)分心檢測模塊:在車輛行駛的最初幾分鐘內完成對視線關注區(qū)域的標定,標定完成后,實

時輸出駕駛員的注意力狀態(tài);

3)動作檢測模塊:通過對視頻幀的檢測分析,實時輸出駕駛員是否有違規(guī)動作;

4)情緒檢測模塊:通過對視頻流中的駕駛員面部信息的檢測分析與信號處理,實時輸出駕駛

員的情緒狀態(tài)信息。

d)報警與控制

根據實時獲取的疲勞,注意力,違規(guī)動作,情緒狀態(tài)分析結果。達到報警條件則根據報警優(yōu)先級控

制報警單元進行車載本地報警提醒,并存儲報警前后的一段時間的視頻到視頻存儲單元。報警形式包括

語音播報,震動座椅,震動方向盤等。

4.3硬件模塊與要求

硬件模塊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模塊:

a)視頻采集模塊

視頻采集模塊應包含具備IR成像功能與可見光RGB成像功能的攝像頭,滿足全天候的監(jiān)控需求及避

免對駕駛員的干擾。

該攝像頭分辨率至少720P,補光燈功率2w以上,成像清晰穩(wěn)定,對車內場景的光線變化表現(xiàn)魯棒。

b)計算模塊

計算模塊應保證人臉識別,疲勞檢測,分心檢測,動作檢測,情緒檢測,報警控制等模塊的正常運

行。

計算模塊應符合以下性能要求:

1)計算力:保證各檢測模塊的性能;

2)穩(wěn)定性:工作穩(wěn)定,達到車載系統(tǒng)的要求。

c)存儲模塊

本地存儲模塊可用于保存數(shù)據庫、視頻、圖像數(shù)據等。存儲模塊可通過加密等方式保證數(shù)據的安全

性。

d)顯示模塊

顯示設備可用于用戶交互及反饋。

e)通信模塊

依據應用場景不同,可選用2G/3G/4G/5G等無線通信方式與監(jiān)控平臺進行數(shù)據通信,并符合JT/T

794-2011中對車載終端的要求。

f)設備故障主動檢測模塊

設備故障主動檢測報警模塊,確??梢栽谲囕v啟動、熄火、車輛熄火后設備定時喚醒條件下通過通

信模塊定期將檢測到的設備故障上報至監(jiān)控平臺。

5功能要求

5.1駕駛員信息采集及驗證功能

通過人臉識別模塊,完成駕駛員身份信息的采集和駕駛信息的存儲。

主要包括以下子模塊:

a)駕駛員信息采集

6

T/XXXXXXXX—XXXX

駕駛員信息采集功能指對駕駛員身份信息的采集。

b)駕駛員信息驗證及存儲

駕駛員歷史信息驗證及存儲功能應能判斷駕駛員身份是否存在于歷史底庫中并保存駕駛員歷史駕

駛信息。當駕駛員再次出現(xiàn)時,系統(tǒng)將再次獲取駕駛員人臉圖片,并提取人臉特征進行身份確定。

c)人臉質量篩選

通過人臉質量篩選模塊篩選出符合要求的人臉圖像。人臉圖像質量應符合GB/T35678-2017的要

求。人臉圖像質量影響因素包括人臉圖像像素、頭部姿態(tài)、人臉遮擋程度、環(huán)境復雜度、光照變化、化

妝裝飾品等。

5.2分心檢測功能

分心檢測是指在駕駛員駕駛過程中,通過攝像頭獲取駕駛員的頭部姿態(tài)和視線方向,并通過預設定

的分心判別策略來判斷駕駛員是否處于分心狀態(tài)。當出現(xiàn)分心狀態(tài)時,系統(tǒng)應發(fā)出報警。根據駕駛員處

于分心狀態(tài)的持續(xù)時間,可將分心狀態(tài)劃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分心檢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模塊:

a)相機標定

相機標定用于確定攝像頭在車內的位置,并以此計算出相機坐標系和車體坐標系之間的旋轉矩陣和

平移向量。

b)頭部姿態(tài)估計

頭部姿態(tài)的三個參數(shù)為:旋轉角、俯仰角以及傾斜角。通過以上參數(shù)可以描述在相機坐標系下的任

意頭部姿態(tài)。在確定相機坐標系下的頭部姿態(tài)后,可根據相機標定的結果,確定頭部姿態(tài)在車體坐標系

下的旋轉角度,并判斷駕駛員是否處于分心狀態(tài)。

c)人眼視線跟蹤

人眼視線可用三維向量描述,即在相機坐標系下的單位向量(x,y,z)。如果攝像頭能同時拍攝左右

眼,則應同時輸出左右眼的視線向量。并通過相機標定結果,將視線向量換算成車體坐標系下的向量。

根據視線是否在正常駕駛的視線范圍內以判定駕駛員是否處于分心狀態(tài)。

5.3疲勞檢測功能

在一段時間內,通過對睜閉眼時長,眨眼次數(shù)和打哈欠次數(shù)等指標進行檢測。當閉眼時長超過某個

時間限制,眨眼次數(shù)超過某個次數(shù)限制,打哈欠次數(shù)超過某個次數(shù)限制等,則判定為疲勞。

檢測方式為:

a)睜閉眼檢測:睜閉眼檢測主要是判斷駕駛員人眼睜閉眼狀態(tài);

1)眼睛睜開程度方式:通過算法得到眼睛睜開程度,當睜開程度小于某個閾值時,判斷為閉

眼;

2)睜閉眼分類方式:通過算法直接得到眼睛睜閉眼分類結果。

b)打哈欠檢測:通過算法對輸入的一段時間的視頻進行處理,并判斷駕駛員是否處于打哈欠狀態(tài)。

5.4危險動作檢測功能

危險動作檢測主要包括對駕駛員的危險動作的檢測,并在危險動作發(fā)生時給予提示或報警。

危險動作檢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模塊:

a)駕駛員檢測

當車內同時存在多個人時,應先對畫面中的人進行檢測,判斷出駕駛員:

1)當駕駛員不在車中或者做出動作的人為副駕駛或乘客時,系統(tǒng)不產生報警;

2)當檢測到駕駛員時,得到駕駛員所在區(qū)域的圖像,并進行下一步異常動作分析。

7

T/XXXXXXXX—XXXX

b)危險動作檢測

檢測到駕駛員后,應根據圖像信息判斷出駕駛員動作是否為危險動作。危險動作包括但不限于打電

話、喝水、抽煙等。

5.5情緒檢測功能

情緒檢測通過實時獲取駕駛員面部信息,對當前時刻駕駛員的情緒狀態(tài)(中性、正向情緒、負向情

緒)進行判定,并能量化反映駕駛員處于該情緒狀態(tài)下的程度,對超出一定閾值范圍的情緒狀態(tài)進行警

示提醒。

6性能要求

6.1駕駛員信息采集及驗證性能

a)性能指標

駕駛員認證性能指標應為某一誤識別率下的通過率:

1)誤識別率:實際不同人被認證通過的概率;

2)通過率:實際同一人被認證通過的概率。

b)性能要求

在同一誤識別率下,通過率越高,人臉認證性能越好。在誤識別率為0.1%時,通過率應不小于90%。

6.2分心檢測性能

a)性能指標

1)相機標定:在標定過程中計算得出的重投影誤差;

2)頭部姿態(tài)估計:輸出的頭部姿態(tài)角與真實值的差值,得出旋轉角、俯仰角、傾斜角三個維

度的角度誤差;

3)人眼視線跟蹤:視線向量和真實向量間的夾角,得出向量的夾角誤差;

4)識別率:測試過程中,駕駛員實際處于分心狀態(tài)的總次數(shù)為M,正確檢測出分心的次數(shù)為

N,則識別率為N/M;

5)誤檢率:測試過程中,發(fā)出分心警報的總次數(shù)為P,正確檢測出分心的次數(shù)為N,則誤檢

率為1-N/P。

b)性能要求

1)相機標定:重投影誤差應小于0.5個像素;

2)頭部姿態(tài)估計:旋轉角/俯仰角/傾斜角的平均誤差應小于5度;

3)人眼視線跟蹤:平均誤差應小于5度;

4)識別率:應不小于90%;

5)誤檢率:應低于10%。

6.3疲勞檢測性能

a)性能指標

疲勞檢測性能指標為某一誤報率下的檢出率:

1)誤報率:正常駕駛狀態(tài)被檢測為疲勞狀態(tài)的概率;

2)檢出率:疲勞狀態(tài)被檢測為疲勞狀態(tài)的概率。

8

T/XXXXXXXX—XXXX

b)性能要求

疲勞檢測同一誤報率下,檢出率越高,疲勞檢測性能越好。當誤報率為0.1%時,檢出率應不低于90%。

6.4危險動作檢測性能

a)性能指標

1)檢出率:圖像中存在危險動作,且被正確檢出的概率;

2)誤檢率:圖像中不存在危險動作,被誤識別為存在危險動作的概率。

b)性能要求

一般要求較為實用的危險動作檢測模塊,在誤檢率為0.1%的情況下的檢出率高于90%,可較大限度

保證模塊輸出的有效性。

6.5情緒檢測性能

a)性能指標

1)正向情緒狀態(tài)識別率:測試過程中,駕駛員實際處于正向情緒狀態(tài)的總次數(shù)為M,正確檢

測出該情緒狀態(tài)的次數(shù)為N,則情緒狀態(tài)識別率為N/M;

2)負向情緒狀態(tài)識別率:測試過程中,駕駛員實際處于負向情緒狀態(tài)的總次數(shù)為M,正確檢

測出該情緒狀態(tài)的次數(shù)為N,則情緒狀態(tài)識別率為N/M;

3)情緒狀態(tài)誤報率:正常駕駛情緒狀態(tài)被檢測為超出閾值情緒狀態(tài)的概率;

4)情緒狀態(tài)檢出率:超出閾值情緒狀態(tài)被檢測為超出閾值情緒狀態(tài)的概率。

b)性能要求

1)正向情緒狀態(tài)識別率應高于90%;

2)負向情緒狀態(tài)識別率應高于90%;

3)情緒狀態(tài)誤報率應低于10%;

4)情緒狀態(tài)檢出率應高于90%。

7測試方法

7.1駕駛員信息采集及驗證測試

駕駛員驗證測試方法如下:

a)根據表中測試項,每個人提取100張圖片共10000張測試圖片進行測試,按下表進行次數(shù)記錄;

b)通過記錄數(shù)據,得出誤識別率及通過率;

表1駕駛員認證測試記錄表

測試項次數(shù)

上午/下午中午晚上

人臉相對攝像頭正面通過次數(shù)/10000/10000/10000

人臉相對攝像頭左/右偏45度通過次數(shù)/10000/10000/10000

人臉相對攝像頭向上30度通過次數(shù)/10000/10000/10000

人臉相對攝像頭向下30度通過次數(shù)/10000/10000/10000

戴紅外可穿透墨鏡通過次數(shù)/10000/10000/10000

戴圍巾認證通過次數(shù)/10000/10000/10000

非底庫人臉入侵,成功拒絕次數(shù)/10000/10000/10000

9

T/XXXXXXXX—XXXX

c)用于測試的圖片集要求如下:

1)進行駕駛員認證測試的圖片應測試人數(shù):100人;

2)注冊角度:注冊時人臉應正對攝像頭;

3)年齡:覆蓋成人、老年人;

4)50人戴眼鏡,50人不戴眼鏡;

5)人種:覆蓋黑人、白人、黃種人;

6)不同環(huán)境條件。

7.2分心檢測測試

分心檢測測試方法如下:

a)每項功能測試分別使用100人的10000張測試圖片,并計算得出以下值:

1)相機標定:計算10000張圖片的平均重投影誤差;

2)頭部姿態(tài)估計:對于10000張圖片,分別計算10000張圖片的旋轉角,俯仰角,傾斜角的

平均角度誤差;

3)人眼視線追蹤:對于10000張圖片,分別計算10000張圖片的旋轉角,俯仰角,傾斜角度

的平均角度誤差。

b)記錄正確檢測出分心狀態(tài)的次數(shù);

表2分心檢測測試記錄表

測試項次數(shù)

上午/下午中午晚上

正確檢測出分心狀態(tài)的次數(shù)/10000/10000/10000

發(fā)出分心警報的總次數(shù)/10000/10000/10000

誤報次數(shù)/10000/10000/10000

c)得出識別率及誤檢率。

7.3疲勞檢測測試

疲勞檢測測試方法如下:

a)測試人數(shù)為100人,每個表項共測試1000次,并記錄下表中數(shù)字;

b)根據所記錄數(shù)字計算誤報率及檢出率;

表3疲勞檢測測試記錄表

測試項次數(shù)

上午/下午中午晚上

正確檢測出閉眼時間超過2s的次數(shù)/1000/1000/1000

正確檢測出打哈欠的次數(shù)/1000/1000/1000

誤報次數(shù)/1000/1000/1000

c)測試對象要求:

1)測試人數(shù):100人;

2)每人在每個角度測試所有用例10次;

3)年齡:覆蓋成人、老年人;

4)50人戴眼鏡,50人不戴眼鏡;

10

T/XXXXXXXX—XXXX

5)人種:覆蓋黑人、白人、黃種人;

6)不同環(huán)境條件。

7.4危險動作檢測測試

危險動作檢測測試方法如下:

a)測試人數(shù)為100人,共測試1000次,并記錄下表中數(shù)字;

b)根據所記錄數(shù)字計算誤檢率及檢出率;

表4危險動作測試表

測試項次數(shù)

上午/下午中午晚上

打電話正確檢測次數(shù)/1000/1000/1000

喝水正確檢測次數(shù)/1000/1000/1000

抽煙正確檢測次數(shù)/1000/1000/1000

誤報次數(shù)/1000/1000/1000

c)測試對象要求:

1)測試人數(shù):100人;

2)每人在每個角度測試10次;

3)年齡:覆蓋成人、老年人;

4)50人戴眼鏡,50人不戴眼鏡;

5)人種:覆蓋黑人、白人、黃種人;

6)不同環(huán)境條件。

7.5情緒檢測測試

情緒檢測測試方法如下:

a)測試人數(shù)為100人,共測試1000次,并記錄下表中數(shù)字;

b)根據所記錄數(shù)字得出正向情緒狀態(tài)識別率、負向情緒狀態(tài)識別率、誤檢率及檢出率;

表5情緒檢測測試表

測試項次數(shù)

上午/下午中午晚上

正向情緒狀態(tài)識別率/1000/1000/1000

負向情緒狀態(tài)識別率/1000/1000/1000

情緒狀態(tài)檢出率/1000/1000/1000

情緒狀態(tài)誤報率/1000/1000/1000

c)測試對象要求:

1)測試人數(shù):100人;

2)每人在每個角度測試10次;

3)年齡:覆蓋成人、老年人;

4)性別:覆蓋男性、女性;

5)50人戴眼鏡,50人不戴眼鏡;

6)人種:覆蓋黑人、白人、黃種人;

11

T/XXXXXXXX—XXXX

7)不同環(huán)境條件。

8安全評級

系統(tǒng)應將報警信息上報至企業(yè)監(jiān)控平臺或行業(yè)監(jiān)管中心,以實時預防潛在風險事故的發(fā)生。同時,

可通過一定周期內的駕駛行為的報警數(shù)據及對應的危險系數(shù),得出對駕駛員的安全評級,協(xié)助企業(yè)做到

交通出行安全的數(shù)據化管理,從而促進行業(yè)及社會交通安全的變革。

具體安全評級標準見表6。

表6駕駛員安全評級標準表

警報類型判斷條件設定安全評價級別

根據司機在一段時間內抽煙、接打電話、喝水超過一定次數(shù)和頻率。安全/低風險/中風險/

危險動作

并據此評價司機做危險動作方面的安全評級。高風險

疲勞檢測的判斷依據包括但不限于打哈欠的次數(shù)或頻率,閉眼的時

長、頻率,快速眨眼頻率等。超過一定的次數(shù)和頻率則判定司機出

安全/低風險/中風險/

疲勞現(xiàn)了疲勞狀態(tài)。

高風險

根據司機在一段時間內疲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或頻率給出司機疲勞的安

全評級。

當司機頭部姿態(tài)和人眼視線追蹤超過一定范圍則判斷司機出現(xiàn)一

安全/低風險/中風險/

分心次分心。

高風險

根據司機在一段時間內分心的頻率來給出司機的分心評級。

檢測司機處于負面情緒狀態(tài),并根據出現(xiàn)負面情緒的程度或頻率判

情緒檢測安全/高風險

斷司機情緒安全評級。

偏離駕駛位根據司機面部偏離攝像頭監(jiān)控區(qū)域的頻率和時長給出安全評級。安全/高級

遮擋設備根據司機用物品遮擋攝像頭的時長給出安全評級。安全/高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T/XXXXXXXX—XXXX

中國電子工業(yè)標準化技術協(xié)會(CESA)是全國電子信息產業(yè)標準化組織和標準化工作者自愿組成的

社會團體。廣泛聯(lián)系全國電子信息產業(yè)標準化機構和標準化工作者,協(xié)助政府部門搞好電子信息產業(yè)標

準化工作,開拓信息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是中國電子工業(yè)標準化技術協(xié)會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中國

境內從事科研開發(fā)、制造、營銷和服務的企事業(yè)單位、高等院校、社會組織和個人均可隨時向中國電子

工業(yè)標準化技術協(xié)會團體標準工作部提出團體標準項目建議。

中國電子工業(yè)標準化技術協(xié)會標準按照《電子工業(yè)標準化技術協(xié)會協(xié)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進行制

定和管理。

在本標準實施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或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和有關資料寄至中國電子工業(yè)標準化

技術協(xié)會,以便修訂時參考。

本標準版權歸中國電子工業(yè)標準化技術協(xié)會所有。

中國電子工業(yè)標準化技術協(xié)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萬壽路27號

電話子郵箱:standards@

網址:

13

T/XXXXXXXX—XXXX

目??次

前??言.................................................................................................................................................................2

1范圍.....................................................................................................................................................................3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3

3術語和定義.........................................................................................................................................................3

4系統(tǒng)架構與業(yè)務流程.......................................................................................................................................4

4.1系統(tǒng)架構....................................................................................................................................................4

4.2業(yè)務流程....................................................................................................................................................5

4.3硬件模塊與要求........................................................................................................................................6

5功能要求...........................................................................................................................................................6

5.1駕駛員信息采集及驗證功能....................................................................................................................6

5.2分心檢測功能............................................................................................................................................7

5.3疲勞檢測功能............................................................................................................................................7

5.4危險動作檢測功能....................................................................................................................................7

5.5情緒檢測功能............................................................................................................................................8

6性能要求...........................................................................................................................................................8

6.1駕駛員信息采集及驗證性能....................................................................................................................8

6.2分心檢測性能............................................................................................................................................8

6.3疲勞檢測性能............................................................................................................................................8

6.4危險動作檢測性能....................................................................................................................................9

6.5情緒檢測性能............................................................................................................................................9

7測試方法...........................................................................................................................................................9

7.1駕駛員信息采集及驗證測試....................................................................................................................9

7.2分心檢測測試..........................................................................................................................................10

7.3疲勞檢測測試..........................................................................................................................................10

7.4危險動作檢測測試..................................................................................................................................11

7.5情緒檢測測試..........................................................................................................................................11

8安全評級.........................................................................................................................................................12

1

T/XXXXXXXX—XXXX

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技術要求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人工智能車輛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組成、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

等。

本標準適用于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的設計、研發(fā)、生產、檢驗及應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35678-2017公共安全人臉識別應用圖像技術要求

JT/T794-2011道路運輸車輛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車載終端技術要求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人臉識別模塊facerecognitionmodule

以人臉特征識別人員身份的模塊。其通過分析提取用戶人臉圖像數(shù)字特征產生樣本特征序列,并將

該樣本特征序列與已存儲的模板特征序列進行比對,用以識別用戶身份。

3.2

身份驗證identityverification

將所產生的樣本特征序列與按用戶標識信息所給定的已存儲的用戶的模板特征序列進行比對(1:1

比對),以確認用戶是否為所聲明的身份。

3.3

分心檢測distractiondetection

車載主動安全預警系統(tǒng)對駕駛員依據視線偏離正前方持續(xù)時長的一種主動分心檢測及報警功能。

3.4

疲勞檢測fatiguedetection

根據駕駛員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內,對眼睛閉眼時間占比進行檢測。

3

T/XXXXXXXX—XXXX

3.5

開車打電話callwhiledriving

行駛狀態(tài)下使用手持電話。

3.6

偏離駕駛位positiondeviation

車輛在行駛狀態(tài)下,駕駛員駕駛行為設備在駕駛位檢測不到駕駛員。

3.7

遮擋設備occlusiondevice

車輛在行駛狀態(tài)下,駕駛員駕駛行為設備及前車預警設備的攝像頭被遮擋。

3.8

監(jiān)控平臺monitoringcenter

對車輛駕駛狀態(tài)及風險預警進行實時監(jiān)控的軟件平臺。

3.9

安全評級safetylevel

一種通過一定周期,對車輛駕駛行為的主動安全報警數(shù)據及相對應的危險系數(shù)而得出的對車輛及駕

駛員的一種安全評分機制。

4系統(tǒng)架構與業(yè)務流程

4.1系統(tǒng)架構

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架構見圖1。

4

T/XXXXXXXX—XXXX

圖1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架構

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預警系統(tǒng)架構主要由如下模塊組成:

a)視頻采集單元:負責采集包含駕駛員信息的視頻流;

b)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分析單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模塊:

1)人臉識別模塊:從視頻流中抓取人臉質量合格的圖像,可進行身份注冊或者和數(shù)據庫中的

人臉數(shù)據進行比對,完成駕駛員身份驗證;

2)疲勞檢測模塊:從視頻流中實時獲取含有駕駛員面部信息的圖像,并對駕駛員狀態(tài)進行疲

勞檢測;

3)分心檢測模塊:從視頻流中實時獲取含有駕駛員面部信息的圖像,并對駕駛員狀態(tài)進行分

心檢測;

4)動作檢測模塊:從視頻流中實時獲取含有駕駛員面部信息的圖像,并對駕駛員狀態(tài)進行動

作檢測;

5)情緒檢測模塊:從視頻流中實時獲取含有駕駛員面部信息的圖像,并對駕駛員狀態(tài)進行實

時情緒檢測;

c)報警控制單元:根據當前人臉識別、疲勞檢測,分心檢測,動作檢測,情緒檢測結果,判斷當

前駕駛員駕駛狀態(tài)是否符合報警條件,若達到報警條件則根據報警優(yōu)先級控制報警器報警;

d)視頻存儲單元:存儲駕駛員身份驗證失敗的圖片以及報警前后一段時間的視頻,作為憑證。

4.2業(yè)務流程

系統(tǒng)業(yè)務流程如下:

a)駕駛員注冊與身份驗證

系統(tǒng)啟動后,自動開啟攝像頭。若該駕駛員不在數(shù)據庫中,則系統(tǒng)保存目標圖片到視頻存儲單元,

報警控制單元控制報警單元提醒駕駛員進行注冊,并引導駕駛員完成注冊與驗證流程。

b)駕駛狀態(tài)信息采集

從視頻采集單元實時獲取包含駕駛員信息的視頻,并將視頻流不斷傳輸?shù)狡跈z測模塊,分心檢測

模塊,動作檢測模塊和情緒檢測模塊。

c)駕駛狀態(tài)檢測及分析

5

T/XXXXXXXX—XXXX

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模塊來實現(xiàn)駕駛狀態(tài)的檢測及分析:

1)疲勞檢測模塊:通過對駕駛員面部信息的分析,實時輸出駕駛員的疲勞狀態(tài);

2)分心檢測模塊: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