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四制)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綜合性學習 教案_第1頁
部編版(五四制)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綜合性學習 教案_第2頁
部編版(五四制)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綜合性學習 教案_第3頁
部編版(五四制)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綜合性學習 教案_第4頁
部編版(五四制)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綜合性學習 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文字的發(fā)展史教學過程倉頡造字說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認為:神農(nóng)時期先民以結繩的方式來記事,到了黃帝時期,史官倉頡受到鳥獸腳印的啟發(fā),通過不同形狀的腳印來可以將鳥獸區(qū)分開來。倉頡依此類象創(chuàng)造出來“文”,又將文賦予固定規(guī)范的形狀和讀音稱之為“字”。按書中觀點,字起源于文,文起源于象形,通過倉頡的整理匯編,形成相對規(guī)范的文字。字謎1: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字謎2: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字謎3: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字謎4:一些運動員在運動場接受記者采訪。當記者問及他們的姓氏時,他們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個動作,讓記者自己猜?;@球運動員指了前面的兩顆樹;跳高運動員順手撿起一根木棍,放在土堆旁;武術運動員拿過教練的書,放在劍的旁邊;圍棋運動員撿了一顆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這幾位運動員分別姓什么?河圖洛書說《辭?!贰昂訄D洛書”條下說: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xiàn),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xiàn),背負“洛書”。伏羲根據(jù)這種“圖”、“書”畫成八卦,就是后來《周易》的來源。圖畫說漢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圖畫。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劃的圖形,很可能與文字有淵源關系。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最早被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們找到,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是古代的遺物,只當作包治百病的藥材"龍骨"使用,把許多刻著甲骨文的龜甲獸骨磨成粉末,浪費了許多極為有價值的文物,后來,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時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所在地。百余年來,當?shù)赝ㄟ^考古發(fā)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154600塊。此外,在河南、陜西其他地區(qū)也有甲骨文出現(xiàn),年代從商晚期(約公元前1300年)延續(xù)到春秋。甲骨文,具有對稱、穩(wěn)定的格局。具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體的數(shù)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jīng)是發(fā)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tǒng)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xiàn)。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象形意義也比較明顯。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金文金文,是指漢字的一種書體名稱,指的是鑄造在殷商與周朝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制造技術十分發(fā)達。因為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shù)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shù),據(jù)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孟鼎銘文(西周)篆書篆者,竹之彖也;彖者,豕之匯也;豕者,象之形也。篆書,即象形性較強的書體;即隸書之前的字體。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小篆,是秦國宰相李斯的書法精品;也是秦始皇實施書同文采用的字體。小篆小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公元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chuàng)制了統(tǒng)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從秦朝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因為其字體優(yōu)美,頗有古風古韻,所以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復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jù),各國的漢字出現(xiàn)了簡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況。秦始皇滅六國后,下令以秦國的"小篆"作標準,統(tǒng)一全國文字。篆體,又稱為"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漢字發(fā)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削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guī)模地規(guī)范文字的產(chǎn)物。秦王朝使用經(jīng)過整理的小篆統(tǒng)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xiàn)象,也使古文字體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字體特點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3:2左右。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