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期中復習:文言文理解專項專題訓練帶答案解析1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D/2A/wKhkGGaLFH-AT4YhAAJU-em0kPo423.jpg)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期中復習:文言文理解專項專題訓練帶答案解析1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D/2A/wKhkGGaLFH-AT4YhAAJU-em0kPo4232.jpg)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期中復習:文言文理解專項專題訓練帶答案解析1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D/2A/wKhkGGaLFH-AT4YhAAJU-em0kPo4233.jpg)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期中復習:文言文理解專項專題訓練帶答案解析1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D/2A/wKhkGGaLFH-AT4YhAAJU-em0kPo4234.jpg)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期中復習:文言文理解專項專題訓練帶答案解析1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0D/2A/wKhkGGaLFH-AT4YhAAJU-em0kPo423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期中復習:精選文言文理解專項專題訓練帶答案解析
一、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
1.文言文閱讀。
青文勝為民請命
青文勝,字質(zhì)夫,夔州①人。仕為龍陽典史④。龍陽瀕洞庭④,歲罹水患,逋賦⑤數(shù)
十萬,敲撲死者相踵。文勝慨然詣闕⑥上疏⑦,為民請命。再上,皆不報⑧。嘆曰:"何
面目歸見父老!”復具疏,擊登聞鼓以進,遂自經(jīng)于鼓下。帝聞大驚,憫其為民殺身,詔寬
⑨龍陽租二萬四千余石⑩,定為額。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貧不能歸,養(yǎng)以公田百畝。萬
歷(11)十四年詔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選自《明史》卷一百四十)
[注釋]①夔(kui)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內(nèi)。②龍陽:古縣名,在今湖南境內(nèi)。③典
史:縣令的屬官。④洞庭:指洞庭湖。⑤逋賦:拖欠賦稅。⑥闕(qu。:宮殿外的望
樓。此指宮門外。⑦疏:給皇帝的奏章。⑧不報:不答復。⑨詔寬:皇帝下令寬貸。⑩
石: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11)萬歷:明神宗年號?(12)有司:官吏。
(1)解釋詞語:
①仕②瀕③具
④憫⑤邑________⑥祀
(2)選擇題:
①"文勝慨然詣闕上疏"中的"詣",解釋為:()
A.上告;B.至U;C.登上;D.責罵。
②"妻子貧不能歸"中的"歸",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鄉(xiāng);C.沒有住房;D.不能耕種。
(3)翻譯句子:
①歲罹水患
②死者相踵
③遂自經(jīng)于鼓下
(4)理解:這則故事除贊揚青文勝為民請命外,還說明什么?
2.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智子疑鄰
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墻壞。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將有盜④。"其鄰人之父⑤亦云⑥。暮
⑦而果大亡⑧其財,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鄰人之父。
(節(jié)選自《韓非子?說難》)
【注】①宋:宋國。②雨(yii):下雨,名詞作動詞.③筑:修補。④盜:小偷。⑤
父(伯):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這里譯為"老人",指鄰居家的老人。⑥亦云:也這樣
說。亦,也。云,說。⑦暮:晚上。⑧亡:丟失。⑨家:指這家人。⑩甚:很,非常。
⑩智其子:認為他的兒子很聰明。
(1)根據(jù)短文內(nèi)容判斷,下面句子中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國有個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墻毀壞了。
B.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錢財。
C.不把墻修好,一定會有小偷進來。
D.富人家的那個兒子十分聰明。
(2)這個故事主要想告訴我們()
A.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補救。
B.富人的兒子非常聰明。
C.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
D.鄰居家的老人多管閑事。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
愚人食鹽
昔有愚人,適友人家,與主人共食。嫌淡而無味。主人既聞,乃益鹽。食之,甚美,遂
自念日:"所以美者,緣有鹽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鹽乎?有鹽乎?"母出鹽
而怪之,但見兒惟食鹽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日:"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鹽
中。"愚人食鹽不已,味敗,反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
(1)給下面的句子斷句,停頓處用"/"畫開,(限斷兩處)
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
(2)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①苣有愚人:
②食之,甚美:
(3)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聞,乃益鹽。
②愚人食鹽不已,味敗,反為其患。
(4)這則短文有何寓意?
4.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葉公好龍
葉公子高①好(haohao)龍,鉤②以寫③龍,鑿④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
聞⑤而下之⑥,窺頭于牖⑦,施⑧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⑨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⑩。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sishi)龍而非龍者也。
【注】①子高:葉公的字。②鉤:衣帶上的鉤。③寫:摹畫。④鑿:古代飲酒的器具。
⑤聞:聽說。⑥下之:到葉公住所處。⑦牖(y6u):窗戶。⑧施(yi):延伸。⑨還
(xuan)走:轉(zhuǎn)身就跑。⑩五色無主:臉色一會兒白,一會兒黃。
(1)給短文中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好________(haohao)似________(sishi)
(2)根據(jù)短文內(nèi)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龍知道,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
②葉公并不是真的,他喜歡的只不過是罷了。
(3)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葉公見到真龍后的樣子的語句,并結(jié)合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翻譯出
來。
(4)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請你結(jié)合著譯文,讀一讀
下面這個故事吧!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
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呂氏春秋》)
【附參考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
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船已經(jīng)前
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5.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玉,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就為汝多知乎?”
(1)用"/”畫出朗讀時的停頓處。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2)兩小兒辯日時,一兒從的角度來看,認為"日初出大如車蓋”;一兒從
的角度來看,認為“日初出滄滄涼涼"。他們看太陽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結(jié)論
不同。
(3)從上面短文中,你體會到孔子和兩小兒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質(zhì)?
(4)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聽了兩個小兒的話,孔子又會說什么呢?
6.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選出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善:擅長
B.謂:認為
C.乃:于是
D.絕:告別
(2)選出對《伯牙絕弦》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想到了流水。
B.鐘子期聽到琴聲,聯(lián)想到的景象跟伯牙想的一致。
C.無論伯牙彈琴時想什么,鐘子期都清楚他的心聲。
D.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是想要懷念鐘子期。
7.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
大姓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日:"愿得主人書遍讀
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
鼎來??镎f《詩》,解人頤?!倍?,衡小名也。時人畏服之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
(1)文中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是:。
(2)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鄰舍有燭而不逮:不給他
B.衡乃與其傭作:雇傭勞作
C.而不求償:報償
D.時人畏服之如是:同鄉(xiāng)
8.提高題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
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
信也。"
(1)解釋"度"字。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寧信度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②何不試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現(xiàn)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任意選擇三句,說說句中的"之”
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許回答三個。)
而置之其坐________至之市而忘操之反歸取之何不試
之以足________
(4)《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9.課內(nèi)閱讀。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鋪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p>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錘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絕
弦,終身不復乎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下面劃線詞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鼓:。
⑵湯湯乎若流水湯湯:.
③巍巍乎若太山巍?。篛
⑷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少選:O
(2)翻譯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鋒子期聽之。
②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3)“伯牙鼓琴""這個故事贊揚了什么?
10.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
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
信也?!?/p>
(1)文中多次出現(xiàn)"度"。根據(jù)你的理解,給加點字選擇合適的解釋。
A.尺碼,標準。B.刻度。C.量,計算。
①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己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③日:"寧信度,無自信也。"
(2)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3)根據(jù)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動作,填入句中橫線上。
人日:"何不試之以足?”
他,說:“寧信度,無自信也?!?/p>
(4)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1.文言文閱讀。
王充求學
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①焉。充少孤②,鄉(xiāng)里稱孝。后到京
師,受業(yè)太學③,師事④扶風⑤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
⑥,閱所賣書,一見輒⑦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注釋)①徙:遷徙。②孤:小時候父親去世了。③太學:中國古代最高學府。④師
事:以師禮相待。⑤扶風:古地名,今陜西境內(nèi)。⑥肆:店鋪。⑦輒:就。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o
A.王充的祖先是會稽上虞人,后遷到魏國的元城郡。
B.王充到了京師后做了班彪的老師。
C.王充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在鄉(xiāng)里因孝順被稱頌。
D.王充雖然讀了大量的書,但是仍舊不熟悉各家學派。
(2)王充的"好博覽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學習態(tài)度
B.學習方法
C.學習目的
D.學習范圍
(3)王充家境(a.貧困b.富裕),他是通過的方法來讀書的。
(4)王充求學的故事給你哪些啟示?
(5)請寫一則關于讀書的名言。
12.文言文閱讀。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p>
師曠曰:"暮,何不炳燭乎?”
平公日:"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日:"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
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之"與"如日出之陽"中的"之"意思相同。
B."恐己暮矣"的"暮"是傍晚的意思。
C."吾年七十,欲學"中"欲"的意思是想要。
D."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的意思是:為人臣子可以戲弄自己的國君。
(2)少年兒童的學習正處在()的階段。
A.如日出之陽
B.如日中之光
C.如炳燭之明
(3)師曠用(a.比喻b.擬人c.夸張)的方式向已經(jīng)歲的晉平公說明
了自己對晉平公想再學習的看法。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3.閱讀
徐孺子賞月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①,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②?"徐日:"不
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無此必不明。"
(選自《世說新語?言語》)
注釋:①戲:玩耍,嬉戲。②邪:疑問詞,在這里相當于“啊、③譬如:好比,就好
像。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結(jié)合注釋,說一說你對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
(2)閱讀短文,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徐孺子認為月亮特別干凈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舉瞳孔的例子來反駁對方。
C.從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觀察能力很強。
D.徐孺子與王戎的特點與年齡都相同。
(3)結(jié)合短文,說說徐孺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14.閱讀文言文,完成小題。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①如成人,聞講
《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
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
洛②間畫以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③,性不喜華靡,聞喜宴④獨不戴
花,同列⑤語之曰:"君賜不可違?!蹦唆⒁恢Α?/p>
【注】①凜然:穩(wěn)重的樣子。②京、洛:指北宋時的開封和洛陽。③甫冠:指剛滿20
歲。④聞喜宴:朝廷賜宴新科進士及諸科及第的人。⑤同列:這里指同年考中進士的
人。
(1)寫出下列劃線詞的意思。
①退為家人講
②眾皆棄去________
③光持石擊甕破之________
④同列語之且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釋卷,至不如饑渴寒暑。
(3)從文中看,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
15.閱讀《鄭人買履》,完成下面練習.
鄭①人有欲買履者②,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⑤,乃日:"吾忘持度⑥。"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注釋】①鄭:春秋時代的鄭國,在現(xiàn)今河南省的新鄭市。②者:(怎么樣)的人。③
度(du6):量長短,動詞。④坐:通假字,同"座",座位。⑤履:鞋子。⑥度(du):
量好的尺碼。
(1)為文言文中的"度"字選擇解釋正確的選項。
度:A.尺碼;B程度,限度;C.計算,測量;D.氣度。
①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底?!?/p>
③寧信度,無自信也。
(2)下列對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寧信度,無自信也。
A.我寧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B.我寧可相信量好了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覺。
(3)"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A.辦事情應該嚴謹謹慎,不能粗心馬虎、丟三落四。
B.辦事情應該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不能不顧客觀規(guī)律,搞教條主義。
16.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寇準雅量
初,張詠在成都,聞準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shù)不足爾?!奔皽食鲫儯佭m
自成都罷還,準嚴供帳,大為具待。詠將去,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曰:
"《霍光傳》不可不讀也。"準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shù)",笑曰:"此張公
謂我矣。”
(選自(宋史寇準傳》)
[注釋①初:當初。②入相:當了宰相。③僚屬:下屬的官。④及:到了.的時候。
⑤罷還:免去官來。罷,被免官,停職。⑥嚴:這里作尊敬解。⑦大為具待:盛情款
待。具,備辦。待,接待。⑧《霍光傳》:載于班固(漢書3)《霍光傳》中有"然光不學
亡術(shù),監(jiān)子大理"之語福光,西漢大臣,是西漢名將霍去病的異母之",⑨莫諭:不明白。
諭,了解,明白。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謂其僚屬曰謂:
詠適自成都罷還適:
淮送之郊之:
詠徐曰徐: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寇公奇才,惜學術(shù)不足爾。
②準嚴供帳,大為具待。
(3)本文表現(xiàn)了寇準的什么品質(zhì)?
17.課內(nèi)閱讀。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
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選出每句中"之"字的含義。
之:A.弈秋的教導B.天鵝C.他,這里指前一個人D.的
①通國之善弈者也。②一人雖聽之。
③思援弓繳而射之。④雖與三俱學。
(2)朗讀"為是其智弗若與"應該讀出的語氣。朗讀"曰:非然也"應該讀出
________的語氣。
A.疑問B.反問C.否定D.肯定
(3)用橫線在文中畫出描寫兩個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句子。
(4)讀完這個故事,你受到怎樣的啟示?
18.課外閱讀。
小兒不畏虎
蘇軾
有婦人晝?nèi)罩枚荷成隙揭垄儆谒摺;⒆陨缴像Y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
戲沙上自若②?;⑹煲暰弥?,至以首抵觸,庶幾③其一就懼;而兒癡,竟不知?;⒁鄬あ?/p>
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亦無所施歟!
【注釋】①浣衣:洗衣服。②自若:神情不緊張。③庶幾:差不多,有那么一點。在這
里是“希望"的意思。④尋:副詞,隨即,不久。⑤去:離開。⑥被:施加,給……加上。
(1)本文主要通過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展開故事情節(jié)。
(2)對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是()
A.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中午離人近;另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
近,中午離人遠。
B.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中午離人遠;另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
遠,中午離人近。
(3)兩個小孩分別是從和看問題的。
(4)"孰為汝多知乎?"你覺得這能怪孔子嗎?這說明了什么?
(5)寫出加下劃線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視久之。
②虎亦尋生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有婦人晝?nèi)罩枚荷成隙揭掠谒摺?/p>
②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婦人和她的兩個孩子為什么對老虎的突然到來有不同的反應?
(8)從文中找出一句與"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語句:。
(9)根據(jù)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歸納出的詞語是()。(多選)
A.望而生畏
B.虎視眈眈
C.無知者無畏
D.初生之犢不怕虎
19.課內(nèi)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II始出時去人近,而II中時遠也。”
一兒日:"我以II初出遠,而II中時近也?!?/p>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本文主要通過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展開故事情節(jié)。
(2)對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是()
A.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中午離人近;另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
近,中午離人遠?
B.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中午離人遠;另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
遠,中午離人近。
(3)兩個小孩分別是從和看問題的。
(4)"孰為汝多知乎?"你覺得這能怪孔子嗎?這說明了什么?
(5)寫出加下劃線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視久之。
②虎亦尋至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有婦人晝?nèi)罩枚荷成隙揭掠谒摺?/p>
②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婦人和她的兩個孩子為什么對老虎的突然到來有不同的反應?
(8)從文中找出一句與"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語句:。
(9)根據(jù)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歸納出的詞語是()。(多選)
A.望而生畏
B.虎視眈眈
C.無知者無畏
D.初生之犢不怕虎
20.文言文閱讀
懷素寫字①
懷素居零陵②時,貧無紙可書,乃種芭蕉萬余株,以蕉葉供揮灑③,名④素庵⑤曰:
“綠天"。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之再三,盤板皆穿。
注釋:①本文選自《書林紀事》;懷素是我國唐朝的書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揮灑】揮毫寫字。④【名】命名,起名。⑤【庵】住所。
(1)下列說法中有2項是正確的,分別是()和()。
A.在讀"貧無紙可書"時,可以這樣停頓:"貧/無紙何書"。
B.懷素在芭蕉葉上練字,是為了親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來自《書林紀事》這個故事。
D.從"盤板皆穿"可以看出懷素練字的時間很長。
(2)從這個故事中我得到的啟示是o
我還知道古代的其他書法家有、。
(3)懷素為住所起了個雅號叫"綠天",真有意思!請你模仿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給你的書
房也取一個雅號。
名吾堂曰:“",理由是:。
21.文言文閱讀,完成練習。
伯牙鼓琴文《呂氏春秋?本味》
原文:
伯牙鼓琴,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鋪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卞N子期死,伯牙破琴
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資料:
伯牙、鐘子期相傳為春秋時期人,關于他們二人成為知音的傳說,《呂氏春秋》《列子》
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于民間。孟浩然《示孟郊》中這樣寫道:
"錦期一見知,山水千秋聞?!?/p>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寫在橫線上。
存在流水遇頻乎若太山
(2)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填空,只寫字母序號。
A.伯牙B.巍巍乎若太山C.善哉乎鼓琴D.破琴絕弦E.湯湯乎若流水F.鐘子期
文中的與_______互為知音,鐘子期贊嘆伯牙高超的琴技曰,伯牙鼓琴
志在太山,鏈子期曰::伯牙志在流水,鋪子期曰:。錘子期死,伯牙
(3)下面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知音"可貴:()
A.錦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B.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C.流水高ill心自知
(4)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結(jié)合資料,說說什么是"知音"?
22.小古文閱讀:
《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錦子期日:“善哉乎鼓琴,
o"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鋪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
。"錘子死,,,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
者。
(1)把原文補充完整。
(2)《伯牙鼓琴》這篇古文,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成語的來歷。現(xiàn)在用這個成語來
比喻?
(3)根據(jù)文中第2、3兩句仿寫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鋪子期曰:"善哉乎鼓琴,?!?/p>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23.文言文閱讀。
勉諭兒輩
由像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①。酒肉一餐,可
辦粗飯幾日;紗絹②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③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
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①費用:花費錢財。②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③饞:這里是饑餓的意思。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由饞入奢易:
②可辦粗飯幾日:
(2)翻譯。
①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
②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3)在經(jīng)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還需要"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嗎?說說你的看法。
24.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問題.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日:"孰為汝多知乎?”
(1)按原文內(nèi)容填空。
(2)解釋文中畫線的詞語。
辯斗:日中:
決:孰:
(3)文中兩小兒是因為問題而辯日。兩小兒各自的觀點是什么?請用原文中的話
來回答。
(4)"孔子不能決也〃這句話反映了孔子對待知識持有的態(tài)度,同時也能從中悟出
的道理,由此還可使我們聯(lián)想到孔子的一句話:o
(5)你能判斷兩個孩子誰對準錯嗎?用你掌握的科學知識說說其中的道理。
25.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
諸少年皆次當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變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
黑山,轉(zhuǎn)戰(zhàn)驅(qū)馳凡十有二年,數(shù)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
從軍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劃分節(jié)奏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而/益精
B.其父名/在軍書
C.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
D.轉(zhuǎn)戰(zhàn)驅(qū)馳/凡十有二年
(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少
②市
④數(shù)
(3)翻譯下列句子。
①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
②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
26.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p>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日:"日初出滄
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日:"孰為汝多知乎?”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我噠日始出時去人近:
②孰為汝多知乎:
(2)用自己的話表述兩小兒各自所持的觀點及依據(jù)。
①觀點:________
依據(jù):
②觀點:________
依據(jù):________
(3)你從"孰為汝多知乎"中體會到了什么?
27.文言文閱讀。
山雞
楚人有擔山雞者,路人問曰:"何鳥也?"擔者欺之曰:"鳳皇也!"路人曰:"我聞有鳳皇
久矣,今真見之,汝賣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與;請加倍,乃與之。方將獻楚
王,經(jīng)宿而鳥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獻耳。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宜欲
獻之,遂聞于楚王。王感其欲獻己也,召而厚賜之,過買鳳之值十倍矣。
(1)請解釋加下劃線的詞語。
方將獻楚王,經(jīng)宿而鳥死國人傳之,威以為真鳳而貴
召而厚賜之遼買鳳之值十倍矣
(2)請翻譯下面句子。
乃酬千金,費與;請加倍,乃與之。
(3)這個故事諷刺了哪一種人?
28.完成文言文閱讀
一軸鼠畫
東安(a)一士人善畫,作鼠一軸(b),獻之邑令(c)。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旦
(d)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e),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
(f)舉軸,則踉蹌(g)逐之。以試群貓,莫不皆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
注釋:a東安,縣名,現(xiàn)在湖南省衡陽一帶。b一軸:畫用軸裝,一軸就是一幅的意思。c
邑令:縣令。漫:漫不經(jīng)心,隨意。d旦:早晨。e物色:察看。f逮:等到,及。g踉
蹌:形容貓?zhí)S捕鼠的樣子。
(1)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①東安一士人善畫②漫懸于壁________
(2)縣令因為什么感到奇怪?(用原文回答)
(3)翻譯: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
2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
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
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囊?。
(1)對牧童的性格特點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知識豐富,見聞廣博。
B.勤于思考,知錯能改。
C.善于觀察,率真活潑。
D.勇敢果斷,活潑可愛。
(2)對選文蘊含的道理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
B.知錯能改,才能獲得真知。
C.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D.不能迷信權(quán)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
(3)下列詩文名句與選文表達的道理最相近的一項是()
A.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B.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C.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D.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30.文言文閱讀。
王冕孝親(節(jié)選)
安陽韓性①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②。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
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③古冠服隨車后。鄉(xiāng)
里小兒竟遮道訕笑,冕亦笑。
(注釋)①韓性:紹興人,大學者。②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③被:
披。
(1)根據(jù)上下文,解釋下面的字。
聞:遂:亦:
(2)這篇文言文敘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請簡要概括。
(3)這篇文言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奮刻苦
B.做人要誠實守信
C.做人要孝敬長輩
D.做人要顧全大局
【參考答案】***試卷處理標記,請不要刪除
一、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
1.(1)做官;靠近;準備;同情;縣:祭
(2)A;B
(3)每年遭遇水災;;死者接連不斷;;便在登聞鼓下上吊自殺
(4)統(tǒng)治階級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
解析:(1)做官;靠近;準備;同情;縣;祭
(2)A;B
(3)每年遭遇水災;;死者接連不斷;;便在登聞鼓下上吊自殺
(4)統(tǒng)治階級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
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
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2)要求學生結(jié)合詞語境理解字義?!拔膭倏辉勱I上疏"青
文勝看到后痛心疾首,冒著越級告狀的罪名,向洪武帝連上三到奏折。"詣"是上告。"妻子
貧不能歸"意思是妻兒因貧不能回到故鄉(xiāng)。"歸",是指回到故鄉(xiāng)。(3)句子的翻譯要忠于
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
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
對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想做出的確切、扼要的說明,簡單說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或者作者
要告訴人們什么。
故答案為:(1)做官、靠近、準備、同情、縣、祭(2)A;B(3)每年遭遇水災;、死
者接連不斷;、便在登聞鼓下上吊自殺(4)統(tǒng)治階級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
其義自現(xiàn)。(2)主要考查學生結(jié)合詞語境理解字義的能力。(3)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
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
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最后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4)此題
考查對課文內(nèi)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2.(1)D
(2)C
【解析】【分析】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nèi)
容(參見注釋及譯文),比較判斷正誤。
故答案為:(1)D;(2)C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短文內(nèi)容的掌
解析:(1)D
(2)C
【解析】【分析】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nèi)容(參見注
釋及譯文),比較判斷正誤。
故答案為:(1)D;(2)C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短文內(nèi)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時一定要認真理解并加以識記。
【參考譯文】
宋國有一個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補
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
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偷盜的是隔壁的老人。
3.(1)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
(2)從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聽罷,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鹽。②愚人不停地吃鹽,口味敗壞,
反而被鹽所禍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
解析:(1)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
(2)從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聽罷,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鹽。②愚人不停地吃鹽,口味敗壞,反而被鹽所
禍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
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謬誤。所以,凡事均有度,過猶不
及。
【解析】【分析】(1)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節(jié)奏。
(2)詞語理解的考查。認真閱讀短文,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詞義。
(3)文言句子,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字字落實,準確理解關鍵字詞,翻譯后疏
通語句。
(4)本題考查概括文章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學生通過感知文本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
心主題以及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感情。
故答案為:(1)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
(2)從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聽罷,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鹽。②愚人不停地吃鹽,口味敗壞,反而被鹽所
禍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
是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謬誤。所以,凡事均有度,過猶不
及。
【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停頓的能力。平時注意多讀多練,養(yǎng)成熟練地語感。
(2)本題考查學生對短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可結(jié)合語境、課后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詞
義。
(3)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
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最后
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
(4)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4.(1)hao;si
(2)葉公喜歡龍;喜歡龍;那些像龍的東西
(3)葉公見之,棄而還走,五色無主。葉公一看是真龍,轉(zhuǎn)身就跑,嚇得他像
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4)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
解析:(1)hao;si
(2)葉公喜歡龍;喜歡龍;那些像龍的東西
(3)葉公見之,棄而還走,五色無主。葉公一看是真龍,轉(zhuǎn)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
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4)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口是心非,待人接物要真誠。
(5)略
【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情況,在于平時學生對讀音的的
辨析。多音字音不同,義不同,組成的詞語也不同,解答此題,要求學生首先要讀準詞
語,然后選擇正確的音節(jié)即可。
(2)本題主要考查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要閱讀短文的內(nèi)容,然后結(jié)合
前后句(題目提供的信息)進行補充填空即可。
(3)考查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帶著問題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就能
找到答案。
(4)、(5)本題考查概括文章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學生通過感知文本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
本的中心主題以及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感情。
故答案為:(1)吟。、si
(2)葉公喜歡龍、喜歡龍、那些像龍的東西
(3)葉公見之,棄而還走,五色無主。葉公一看是真龍,轉(zhuǎn)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
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4)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口是心非,待人接物要真誠。
(5)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
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
【點評】(1)對于多音字,我們讀的時候,要根據(jù)詞語的意思來確定它的讀音。做到認
真、細致,如果對某個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這道題是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課文,邊讀邊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題考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篩選相關信息的能力.
(4)、(5)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5.(1)止匕/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2)形狀;溫度
(3)孔子: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兩小兒:敢于質(zhì)疑,敢于辯論。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
解析:(1)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2)形狀;溫度
(3)孔子: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兩小兒:敢于質(zhì)疑,敢于辯論。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
不知,是知也。”
【解析】【分析】(1)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節(jié)奏,D"此
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是:這不是離人遠看起來小而近看起來大的道理
嗎?。正確劃分節(jié)奏應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2)考查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帶著問題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再用簡
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即可。
(3)評價人物品質(zhì)要應做到通觀全文根據(jù)文中故事情節(jié)以及人物的言行舉止具體分析其
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zhì)。
(4)人物語言的揣摩是要在細致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人物的處境、性格的基礎上來完
成得。語言的組織要條理。
故答案為:(1)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2)形狀、溫度
(3)孔子: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兩小兒:敢于質(zhì)疑,敢于辯論。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
不知,是知也?!?/p>
【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停頓的能力。平時注意多讀多練,養(yǎng)成熟練地語感。
(2)此題考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篩選相關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題考查評價分析人物品質(zhì)。
(4)此題主要考查對人物語言的揣摩能力。
6.(1)D
(2)D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
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
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聯(lián)系上下文
解析:(1)D
(2)D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
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
應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A、B、C正確。D:絕:停止彈琴。
(2)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nèi)容,比較判斷正誤。A、
B、C正確。D: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是因為再無知音。
故答案為:(1)D;(2)D
【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在理解詞語意思的時候,除了要
根據(jù)具體的語境之外,還要注意一些詞語的特殊用法。
(2)此題考查學生對短文內(nèi)容的掌握的能力。
7.(1)鑿壁偷光
(2)D
【解析】【分析】(1)考查擬定標題。閱讀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
文的主要內(nèi)容,再進一步提煉標題。
(2)詞語理解的考查。認真閱讀短文,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詞
解析:(1)鑿壁偷光
(2)D
【解析】【分析】(1)考查擬定標題。閱讀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內(nèi)
容,再進一步提煉標題。
(2)詞語理解的考查。認真閱讀短文,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詞義。A、B、C正確。D:
時人畏服之如是:人們竟是如此敬佩他,聽他講解詩經(jīng)的人都開顏歡笑。時人:聽他講解詩
經(jīng)的人。
故答案為:(1)鑿壁偷光;(2)D
【點評】(1)此題主要考查提煉文章標題的能力。
(2)本題考查學生對短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可結(jié)合語境、課后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詞
義。
8.(1)dUo量(長短);dU尺寸、尺碼;a尺寸、尺碼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最終也沒有買到鞋。為什么不用腳
去試試呢?
(3)腳的尺寸;至I」、往;腳的尺寸;腳的尺寸;鞋子
(4)這
解析:(1)dd。量(長短);皿尺寸、尺碼;皿尺寸、尺碼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最終也沒有買到鞋。為什么不用腳去試試呢?
(3)腳的尺寸;至I、往;腳的尺寸;腳的尺寸;鞋子
(4)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于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
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
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
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
(2)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
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3)一詞多義指的是同一個詞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意義。要求在不同語境中辨析
詞語的含義。
(4)這道題是對課文主題的考查。分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要聯(lián)系整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
容
故答案為:(1)dUo量(長短);a尺寸、尺碼;dU尺寸、尺碼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最終也沒有買到鞋。為什么不用腳去試試
呢?
(3)腳的尺寸;至1]、往;腳的尺寸;腳的尺寸;鞋子
(4)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于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
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
其義自現(xiàn)。
(2)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
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最后
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
(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中一詞多義的辨析能力。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并做
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4)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9.(1)彈;水流大而急的樣子;高大的樣子;一會兒,不久
(2)伯牙彈琴,鋒子期在一旁欣賞。彈琴彈得好極了,(我好像聽到)浩浩蕩
蕩像(江河)流水樣。
(3)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友情。
【解析
解析:(1)彈;水流大而急的樣子;高大的樣子;一會兒,不久
(2)伯牙彈琴,錘子期在一旁欣賞。彈琴彈得好極了,(我好像聽到)浩浩蕩蕩像(江
河)流水樣。
(3)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友情。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
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
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
(2)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
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3)這道題是對課文主題的考查。分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要聯(lián)系整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
容
故答案為:(1)①彈。②水流大而急的樣子。③高大的樣子。④一會兒,不久。
(2)伯牙彈琴,錘子期在一旁欣賞。彈琴彈得好極了,(我好像聽到)浩浩蕩蕩像(江
河)流水樣。
(3)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友情。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
其義自現(xiàn)。
(2)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
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最后
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10.(1)C;A;B
(2)等到回來,集市已經(jīng)散了,于是買不到鞋子了。
(3)表情很嚴肅
(4)不要總是機械地處理事情而是要隨機應變。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要求學生
解析:(1)C;A;B
(2)等到回來,集市已經(jīng)散了,于是買不到鞋子了。
(3)表情很嚴肅
(4)不要總是機械地處理事情而是要隨機應變。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
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
應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2)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
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
主,意譯為輔.(3)提示語是指對話中除人物說的話之外的啟示說明性的文字,包含人物
說話時的表情、動作、語調(diào)、神態(tài)、心理等細節(jié),讀者憑借提示語可以想象出人物的各種情
態(tài),體會人物復雜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表達要結(jié)合語境來分析。(4)本題考查概括文章
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學生通過感知文本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以及作者所要抒發(fā)
的感情。
故答案為:(1)C、A、B(2)及反,市罷,遂不得履。(3)表情很嚴肅(4)不要總是
機械地處理事情而是要隨機應變。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
其義自現(xiàn)。(2)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
直譯和意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
來。最后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3)此題主要
考查對句子提示語的把握能力。(4)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11.(1)C
(2)B
(3)a;到洛陽店鋪里看別人賣的書
(4)珍惜時光,學習王充好學的精神和靈活的學習方法。
(5)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
【解析】【分析】(1)A:錯誤。他的祖先從魏國
解析:(1)C
(2)B
(3)a;到洛陽店鋪里看別人賣的書
(4)珍惜時光,學習王充好學的精神和靈活的學習方法。
(5)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
【解析】【分析】(1)A:錯誤。他的祖先從魏國元城郡遷徙而來。B:錯誤.后來到京
師,在太學求學,跟一個叫班彪的扶風師學習。C:正確。D:錯誤。王充雖然讀了大量的
書,對各家各派的學說都很熟悉。(2)"好博覽而不守章句"意思是王充喜歡讀書,而且無
書不讀,沒有特別的限制。這句話是指王充的學習方法。(3)"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
肆"可知王充家境貧困,他是通過2的方法來讀書的。(4)本題考查概括文章給人的啟示
和道理。學生通過感知文本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5)考查對讀書名言背誦積
累,答題時注意題目提供的信息篩選符合要求的名言即可,書寫時注意字跡清楚,不要出
現(xiàn)多字、少字、錯別字的情況。
故答案為:(1)C(2)B(3)a、到洛陽店鋪里看別人賣的書(4)珍惜時光,學習王充好
學的精神和靈活的學習方法。(5)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
【點評】(1)此題主要考查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2)此題主要考查對句子的理解。
(3)此題考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篩選相關信息的能力。(4)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
理,文通句順即可。(5)要求學生平時背誦時要熟讀熟記,要理解名言的意思,要根據(jù)句
子的語境判斷漢字,是形聲字,從形旁聲旁來判斷正確的寫法。
譯文
王充字仲任,是會稽上虞人,他的祖先從魏國元城郡遷徙而來。王充小時候是孤兒,在鄉(xiāng)
里以孝順被稱贊。后來到京師,在太學求學,跟一個叫班彪的扶風師學習。王充喜歡讀
書,而且無書不讀,沒有特別的限制。由于家里窮,沒有書可讀,他常在洛陽的市集上游
走,看人家賣的書,看過一次后就能背誦,因此,對各家各派的學說都很熟悉。
12.(1)C
(2)A
(3)a;七十
(4)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時間學習。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
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
解析:(1)C
(2)A
(3)a;七十
(4)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時間學習。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
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
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A:錯"臣聞之"中的"之"意思這件事?!叭缛粘鲋?中的"之"
意思是的。B:錯。"恐已暮矣"的"暮"是晚的意思。C:正確。D:錯?!鞍灿袨槿顺级鴳蚱?/p>
君乎”的意思是:哪里有為人臣子而戲弄自己的國君的呢?(2)解答此類題目關鍵是抓住
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nèi)容,比較判斷正誤。(3)把“少而好學"比作"如日出之
陽";把"壯而好學"比作"日中之光";把"老而好學"比作"炳燭之明"是比喻?(4)這道題是
對課文主題的考查。分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要聯(lián)系整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
本的中心主題。
故答案為:(1)C(2)A(3)a、七十(4)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時間學習。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6 太陽 教案 統(tǒng)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 2024年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一單元 我們共同的世界 第一課 同住地球村 第2框 復雜多變的關系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 學會寬容 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2025如何寫農(nóng)村土地承包合同范文
- 2025服裝代理商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2《花的學?!氛f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 隧道拆除專項施工方案
- 2024年五年級數(shù)學上冊 二 小數(shù)乘法 2小數(shù)的乘法第2課時 小數(shù)乘小數(shù)說課稿 冀教版
- 軍訓訓合同范例
- 黔江辦公室鋁扣板施工方案
- 做投標文件培訓
- 9.4+跨學科實踐:制作簡易活塞式抽水機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建筑工程工作計劃
- 2025年中國國際投資促進中心限責任公司招聘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瓶裝液化氣送氣工培訓
- 外科護理課程思政課程標準
- 船舶航行安全
- 道德經(jīng)全文完整版本
- 9.2溶解度(第1課時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2024年審計局公務員招錄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招錄139人完整版附答案【研優(yōu)卷】
-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招聘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