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09“知識下凡的院士汪品先”_第1頁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09“知識下凡的院士汪品先”_第2頁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09“知識下凡的院士汪品先”_第3頁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09“知識下凡的院士汪品先”_第4頁
備戰(zhàn)2024年高考語文月度熱點素材速遞專題09“知識下凡的院士汪品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問下凡的院士汪品先”熱點素材:“情深似海,海有多深?”“深海壓強那么大,為什么沒有把深海生物壓扁?”……我國著名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教授的科普短視頻近日爆紅,被網(wǎng)友贊為“視頻版十萬個為什么”。這些年,搭乘網(wǎng)絡東風,越來越多的專業(yè)學問有了全新“打開方式”?!盎鹕綘敔敗眲⒓西柙菏砍蔀榈刭|科學的“寶藏博主”,走過的路、經(jīng)過的事、吃過的苦全變成了有滋有味的故事;考古系教授張良仁化身美食博主,一碗柴火餛飩、一道東坡肉都有說法,讓冷門的考古學問熱了起來……一位位名家大家創(chuàng)新講授方式,生動詮釋了專業(yè)學問應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角度、觀點及評論:1、借助傳播媒介借代,受教于大方之家長期以來,專業(yè)學問與普羅大眾之間總有道無形門檻。盡管很多人對一些專業(yè)話題頗感愛好,對學術巨擘也仰慕有加,卻時常深感“高不行攀”。如今,借助傳播媒介迭代,學術大家破圈,大家最終可以通過一方屏幕,近距離感受“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的氣質風度,遨游“真知附著其上,奧旨藏乎其中”的學問殿堂。所謂“高校之大,乃有大師之謂也”,由此反推,哪里有大師,哪里也就是高校。在“沒有圍墻的高?!崩?,人們在生動輕松的氛圍中,一償“受教于大方之家”的心愿,未嘗不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一份特殊饋贈。2、走出課堂,學會終生學習當今社會,是終身學習型社會,學問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英國數(shù)學家普萊斯指出,科學學問的“數(shù)量”每10到15年便會翻一倍,每半個世紀增加一個數(shù)量級。以此設想,一個人若走出高校校門便停止新知攝入,又或者攝入的速度與頻度不足,那么落后于時代潮流便是早晚的事。懷有求知的緊迫感,找到合適的方式接著提升自己,可以說是人生必修課。3、新媒介下的教學相長的雙向奔赴學者大家不辭辛苦,愿做“拆門檻”的人,公眾主動求知,“活到老、學到老”,這樣的“雙向奔赴”也是一道漂亮的文化景觀。期盼有效好玩的學問傳遞能夠越來越多,讓好學的種子四處生發(fā)。4、沒有圍墻的高校,才是高校最動人的樣子這一幕,不免讓人想起百余年前著名教化家蔡元培的夙愿——1918年,北大首設“校役夜班”和“平民教化講演團”,由學生動員工人到北大上課,在開學(班)典禮上,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表達了兩個期許:一是學生要用功,二是要讓教化傳達給更多的人,“現(xiàn)在只有住在高校旁邊的,才享有這種特殊權利……單是高校里的人有受教化的權利還不夠,還要全國人都享受這種權利才好?!比缃?00多年過去了,短視頻平臺無形中幫他實現(xiàn)了夙愿:短視頻與直播正將“沒有圍墻的高?!睆脑妇白?yōu)楝F(xiàn)實,推動高質量學問普惠。精彩時評:高校走進直播間,一場受眾與學問的雙向奔赴“為什么植物的葉子通常是綠色,而不是其他顏色?”中科院院士、西湖高校人工光合作用與太陽能燃料中心主任孫立成在《將來科學說》中拋出了一個看似“簡潔”的問題,難住了很多人。孫立成院士隨后科普道:因為“經(jīng)過自然界幾十億年的優(yōu)化,葉綠素這個結構能更高效地把全部的太陽光能捕獲過來……還能高效地把水氧化放出氧氣來”?!秾砜茖W說》是西湖高校和抖音聯(lián)合推出的一款面對青少年的學問類節(jié)目。除了孫立成院士外,節(jié)目還邀請了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專家張岳、蛋白質組學領域專家郭天南、精準養(yǎng)分與計算醫(yī)學領域專家鄭鉅圣,就ChatGPT、甲狀腺和養(yǎng)分學等話題綻開了共享。寄語中,中科院院士、西湖高校校長施一公說,期盼《將來科學說》成為年輕人“了解科學、探究世界的窗口”“投身將來科學探討的起點”。這些高校里的科學家在抖音開課,是近幾年名校名師在短視頻平臺攜手推動“學問下凡”的掠影:從2024年疫情期間起,抖音就聯(lián)合了清華高校、北京高校、武漢高校等高校綻開不定期直播,邀請在校老師在線講課。去年9月,抖音更是聯(lián)合清華、北大、復旦等知名高校推出100場公開課,包括丘成桐、許倬云、吳曉明、張汝倫等大師都在線上開講?!皼]有圍墻的學?!币颜者M現(xiàn)實去年7月,IT專家阮一峰曾在博客上感慨:“學問確定存在于某個地方,但是你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到達。”他將這歸結為“學問時代的苦痛”:太多的學問沒有流淌性,難以了解,難以獲得,難以傳播。學問應當是“活”的,缺乏流淌性的學問相當于一潭死水。而很多學問難以流淌,根源在于兩點:學問傳播場景受限,常常過度依靠課堂和講臺;學問接受門檻過高,動輒是以文字形態(tài)呈現(xiàn)。因為學問傳播場景受限,所以很多學問無法下沉;因為學問接受門檻過高,所以很多低知人群被阻擋在學問院墻之外。但揆諸現(xiàn)實,短視頻與直播掀起的學問傳播革命,正在變更這番情形——短視頻與直播帶來的“泛在式參加+接力式共享+開放式協(xié)作”景象,撬動了學問流量的增加;短視頻與直播的“場景遍在化、體式輕量化、形式碎片化”特征,又帶來了學問流速的加快。這讓一般網(wǎng)民隨時隨地吸取學問和在線“旁聽”名師授業(yè)解惑,從不行能變?yōu)榱丝赡?。而學問流量與學問流速,正是學問流淌的兩個重要要素:依照管理學中“學問流”流淌原理,確定學問流流淌狀況的是四元組(KL、KT、KFx、KV),分別是學問層次、學問類型、學問流量、學問流速。短視頻與直播帶來學問流量與學問流速之變,是短視頻平臺用技術撬動學問傳播革命的現(xiàn)實注腳。短視頻和直播,正在打破學問傳播的時空局限,讓以往囿于教室的名師公開課走出了教室、走到了線上,被更多人望見聽見。值得留意的是,學問普惠里的“學問”,不該只是粗制濫造無養(yǎng)分的信息,而應包含足量多層次有質地的優(yōu)質內(nèi)容。這就須要在學問層次的提升與學問類型的豐富上多下功夫。本質上,學問傳播革命內(nèi)嵌著兩大核心訴求:一是削減學問鴻溝;二是削減“脆弱學問綜合征”。前者指向的,是用傳播方式“升級”消退學問獲得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后者指向的,是用傳播內(nèi)容“提質”提升學問網(wǎng)絡的層次,讓學問變得更有價值養(yǎng)分。哈佛教授戴維·珀金斯曾說過,很多人都患有“脆弱學問綜合征”,看似學到了很多學問,卻只是儲存在腦海里的一塊塊“惰性學問”,很難生成獨立思索實力,也很難催生出新學問體系建構實力。傳播內(nèi)容“提質”,就是要著力避開這點。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就在用具有價值含量的真知新知提升學問層次、用系統(tǒng)性的專業(yè)學問豐富學問類型中,呼應了這樣的要求。在抖音上,人們可以聽清華教授張國剛講《資治通鑒》,可以聽復旦教授張汝倫講《論語導讀》,可以聽北大教授李啟成講《中國法制史》,還能跟著戴建業(yè)教授走進詩仙李白的世界,跟著北大考古專業(yè)畢業(yè)古建學者湯鎮(zhèn)偉了解更多博物館的奇異,跟著“最冷門”的甲骨文特地畢業(yè)生李右溪感受甲骨文的魅力。《2024抖音學問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1月到11月,抖音高校直播共21103場,較2024年全年增長46%;觀看高校直播的抖音用戶達9500萬,相當于每14個中國人就有1位在抖音聽高校公開課;另外,過去一年,累計45位院士、4位諾獎得主在抖音共享學問。更早之前,《2024抖音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已有92%的全國“雙一流”高校入駐抖音,全年高校開播場次達14463場,網(wǎng)友觀看公開課總時長超過145萬小時。這些有思想、有靈魂的學問涌入短視頻后,如同一粒粒種子落地生根,隨即而來的,是萬眾靈感的開枝散葉。“沒有圍墻的高?!?,由此照進了現(xiàn)實。短視頻與直播何以撬動真正“學問普惠”?“沒有圍墻的高?!睂⒍鄶?shù)網(wǎng)民變?yōu)榱恕芭月犐?,置于學問傳播革命的語境中看,這無疑是深層次地推動了“學問普惠”。問題來了:為什么只有短視頻時代能建起“沒有圍墻的高?!保皡s很難?回顧過往,學問傳播革命的目標,總是讓學問朝著更為精細化、大眾化、普知化的方向發(fā)展。往大了講,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就是個不斷打破認知邊界,更快、更多、更廣泛獲得學問的過程。有人將學問比作生態(tài)系統(tǒng),傳播速度視作系統(tǒng)的新陳代謝速度,代謝越快,系統(tǒng)越有活力。從起初的竹木簡牘到印刷術普及后的紙質書,人類學問流通在不斷加速和擴面。只不過,那時候傳播輻射面仍很有限。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技術進步促使學問傳播接連實現(xiàn)從媒體到搜尋引擎再到社區(qū)的三連跳,才讓學問傳播打破單向傳播路徑,實現(xiàn)了多對多的流淌。就高校課程開放共享來說,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宣布啟動開放課件項目(MITOCW),向全世界全部人免費供應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材料,包括教學大綱、音視頻課程、課堂筆記、閱讀材料、課余作業(yè)等,拉開了全球開放教化資源運動的帷幕。2002年7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提出了“開放教化資源”(OERs)的概念,助推了開放教化資源運動的大潮到來,包括耶魯高校在內(nèi)的很多高校受到感召紛紛加入,中國高校也起先探究開放教化資源的路徑。自2003年起,我國起先了精品課程項目建設,從2003年到2010年期間,教化部共評比出國家級精品課程3862門,涉及746所高校。鑒于其能訪問率不高、視頻資源的質和量都欠缺、互動模塊被忽視等問題,2011年,中國教化部確定開展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這些年里,以“付費”為網(wǎng)篩機制的訂閱專欄、付費音頻、OBS網(wǎng)校、講座課程興起,還帶動了學問付費的熱潮。但如何更有力地加快學問流淌速度、擴高校問觸達半徑,提升學問普惠面,仍是多方始終在思索的問題。短視頻與直播的興起,就為此帶來了破題思路: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新興內(nèi)容載體的短視頻與直播,打破了學問傳播的時空限制,促使學問生產(chǎn)者、傳播者、接收者及信息環(huán)境形成了統(tǒng)一的學問體,最終用學問流淌加速人文科學細胞的代謝,讓學問傳播革命實現(xiàn)了幾何級進化。在短視頻與直播助力下,學問傳播可以突破“1對100”的“窄播”情形,實現(xiàn)“1對100的N次方”的裂變式傳播;還可以跨越時空的歷時性,供應彌合異空的共時性。中國傳媒高校電視學院副教授白曉晴就對此做了總結。針對科普學問傳播問題,她認為,在人人皆為自媒體的時代,果殼、知乎等科普公眾號或平臺的流行將科學傳播實現(xiàn)了網(wǎng)絡普及化。短視頻入局后,科普傳播成為紅海,內(nèi)容生態(tài)由量變走向質變,高等院校、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科普期刊等傳播主體起先入局,正在形成多元主體共存的發(fā)展局面。沒有了“圍墻”的“學校”,應當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學問內(nèi)容。在白曉晴看來,高水平科普短視頻的興起,重構了學問生產(chǎn)與傳播流程,有效推動了科普傳播內(nèi)容屬性、服務屬性和價值屬性的全面融合,短視頻平臺的資源整合力正在使之實現(xiàn)擔當社會教化責任、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的突破。她認為,短視頻通過場景兼容、話語融合與資源整合,以優(yōu)質產(chǎn)品、深度內(nèi)容、公域傳播的方式進行專業(yè)化的學問生產(chǎn)與傳播,“深耕專業(yè)內(nèi)容、開展分眾傳播、提升品牌效應、匯聚多元主體,正在成為短視頻平臺供應學問服務與實現(xiàn)價值引領的破局之道?!倍兑糇尵W(wǎng)民們在線聽丘成桐等大師的講座變得觸“網(wǎng)”可及,就供應了佐證。而當高質量學問的普惠面與可及性在短視頻與直播推動持續(xù)“做加法”,蔡元培暢想的“讓教化傳達給更多的人”也能得到現(xiàn)實更主動的呼應——在技術撬動的“學問普惠”局面下,人人都可以是“旁聽生”,人人都能是受益者。擁有百萬粉絲的87歲院士,“想在最輝煌時瀟灑退場”“我想在科普這件事上‘剎車’了,在最輝煌時瀟灑地退場?!鄙谏虾5耐羝废仍菏拷衲?7歲了,他的身上有太多傳奇。他曾以82歲高齡深潛南海;也曾用3個月的時間以科普俘獲百萬粉絲。但汪品先卻說:“我只是個科學家,別的什么也不是。”長與短:深海淺說的冒險出鏡視頻時,汪品先愛穿白襯衫,天涼時就搭配上深色毛衣和西裝外套,精神奕奕地端坐著,講話條理清楚。2024年末,汪品先在抖音實名注冊了個人賬號,他成為第一個在短視頻平臺開設主體賬號的中科院院士。次年6月,他又正式入駐B站,短短3個月粉絲數(shù)就突破100萬。兩年來他更新了80多期視頻,最高一期播放量突破400萬?!拔艺业搅烁贻p人對話的方式,要講故事?!蓖羝废雀甙恋卣f道。早在10多年前,汪品先就參加主編了《十萬個為什么》海洋分卷,近3年他又出版了《深海淺說》等科普讀物。汪品先覺得:“這個時代,說長話就是敗筆。長話短說、化整為零,讓年輕人情愿看?!彼目破諘校恼卤环殖梢欢味涡」适?,適合碎片化閱讀。他在B站發(fā)表的視頻大多時長近5分鐘,在抖音和微信視頻號發(fā)表的視頻甚至僅有50秒??破盏挠绊懺谶@分秒的積累中聚沙成塔。在汪品先視頻的評論區(qū),一批“課代表”會自發(fā)地總結每一期視頻的學問點,跟數(shù)萬網(wǎng)課同學激烈探討。這讓汪品先特殊欣慰,他期盼著自己傳遞的科學精神能影響青少年??炫c慢:分秒必爭的人生同濟高校內(nèi)常有一道這樣的風景: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教授,風雨無阻地騎著他的老式黑色自行車來到校內(nèi),每天七點半準時出現(xiàn)在辦公室,始終待到晚上近十點?!膀T自行車能比步行節(jié)約特殊鐘呢。”他說道。汪品先的生活總是爭分奪秒。2017年,他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在醫(yī)生的督促下將作息調整到了現(xiàn)在的模樣。每天他都會記錄已完成的事情,反思當天的效率,規(guī)劃其次天應做什么。他笑著打趣道:“我年底算時間賬,計算出差多少天、出國多少天?!痹M海洋探討四十余年,汪品先見證了太多“首次”。24年前,汪品先登上“決心號”大洋鉆探船,作為首席科學家參加首次由中國主導的國際大洋鉆探支配。12年前,他又主持我國海洋科學首個大規(guī)模的基礎探討支配“南海深海過程演化”。探討持續(xù)的8年間,他統(tǒng)管700多人次,30多個試驗室,使南海進入國際深海探討前列。在“決心號”鉆探船上,當時63歲的汪品先是船上最高齡的。他說:“我的生命已經(jīng)走向倒計時,什么都能慷慨,唯獨時間不能慷慨?!苯衲?,汪品先想在科普這件事上“剎車”?!拔也豢靠破粘燥?,我就是一個做科研的人?!?5歲生日那天他為自己制定了一份五年支配,“科普、科研、回憶錄”是三個重點階段,如今是時候回到科學上來。“不過我錄視頻都是‘批發(fā)’,一次錄好多個故事?!币虼怂皠x車”后不會就此在網(wǎng)上消逝。深與淺:雄心不老的傳奇“200米以下的海洋沒有一點陽光,我們用光照亮了一個恒久黑暗的世界。”2024年5月,作為南海深部支配的“導演”,82歲的汪品先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下潛到1400米處的南海深處進行科考,在9天內(nèi)完成了3次下潛。第一次下到南海深處,汪品先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層層疊疊的冷泉貽貝群,各種各樣樹枝狀的珊瑚林組成一派秀麗奇像。每次深潛長達八小時,汪品先須要始終趴在潛器的窗口看。那次深潛帶來了突破性發(fā)覺,“深海勇士號”在南海首次發(fā)覺“冷水珊瑚林”。之后,他就轉移到”科學與文化“上來:前年開了課,今年還要出書,都是為了在科學與文化之間搭建橋梁。在已出版的《科壇趣話》中,他希望以身說法,重塑大眾對科學家深不行測,只可遠觀的刻板印象。汪品先也在思索著科學文化的塑造與創(chuàng)新。他寵愛旅游,每年都會擠出時間去別的城市待幾天。在他眼中,文化是科學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先人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該如何與現(xiàn)代科學連結融合?中國科學應有何種獨具一格的文化?穿越厚重的歷史痕跡,汪品先仍在思索?!吧詈S率俊蓖羝废龋骸拔沂O碌倪@些年,想再踩出一個腳印”“大洋鉆探、深海探究是我這輩子做成的第一件事,很過癮!”85歲的汪品先一頭銀發(fā),平和又歡樂。“不過我就愛給自己‘惹麻煩’,在剩下的這些年,我要去做其次件事。”他有些奇異,眼中有光,“我要再寫兩三本書,探討如何解除創(chuàng)新思維的障礙,從科學家的角度探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探討現(xiàn)代科學和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冬日的陽光透過樸實規(guī)整的長方形格窗照進室內(nèi),書桌對面的老人言笑晏晏,貌似自我打趣,卻讓人覺得,他說的確定會做到。這是一次極特殊的采訪。11月5日,著名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高校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記者想聯(lián)系汪老先生采訪,竟得知:先生雖已高齡,照舊以辦公室為家,每天騎著自行車七點半到校,晚上九點半回家,即使是春節(jié),也以工作為先。手機不常用,打辦公室電話“準沒問題”;發(fā)信息不確定能看到,但是“時刻在計算機上”,郵件像短信一樣“即發(fā)即查收”。這該是怎樣一位“鉆進工作里去”的先生!12月2日一早,記者走進同濟高校,在三樓終點一間簡簡潔單的辦公室內(nèi),見到了他?!拔疫@代人成長的閱歷和現(xiàn)在的孩子不一樣。我誕生后9個月淞滬戰(zhàn)役就爆發(fā)了,我的童年就是戰(zhàn)難。我深知中國能走到今日,是幾代人的鮮血換來的,沒有國哪有家呀?我很傲岸我是中國人,特殊是這些年,看到祖國發(fā)展得如此好,真希望在這百年不遇的發(fā)展時機里,也有我自己的一份貢獻。”汪品先說。1960年,汪品先從莫斯科高校學成歸國,投身于祖國的海洋科學探討事業(yè)。不枯燥嗎?如何堅持?他卻歡樂地說:“假如你的工作就是你的愛好,那就是志向狀態(tài)。我的‘勞累’其實都是我自己找的。工作就是我的休閑、我的追求?!彼麕ьI團隊朝著一個個科學目標進發(fā),在國際海洋科學界極大地增加了中國人的話語權。他為我國海洋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真正的“深海勇士”。在汪品先等科學家的呼吁下,我國加入國際大洋鉆探支配。讓汪品先難忘的是1999年,以他為首席科學家的第184航次在中國南海勝利實施,這是第一次由中國人設計和主持的大洋鉆探航次,實現(xiàn)了中國海疆大洋鉆探零的突破。那一年,他已經(jīng)62歲。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啟動了我國海洋科學第一個大規(guī)模基礎探討支配——“南海深海過程演化”,汪品先任指導專家組組長。通過對南海深部進行系統(tǒng)觀測,獲得了一系列新發(fā)覺,在南海深部重大科學問題上,提出了挑戰(zhàn)地球科學傳統(tǒng)相識的新觀點。2024年5月11日至23日,我國自主研制“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在南海完成科學首航。其間,82歲的汪品先9天時間里3次下潛到1400余米的深海,每次下潛觀測采樣時間都在8個小時以上。在西沙海區(qū)1000多米的深海底,汪品先意外發(fā)覺了一片深水珊瑚林,這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fā)覺“深水珊瑚林”?!吧钏汉鞲叩南駟棠?,矮的像灌木,這就是一個黑暗世界里的樹林??!”第一次上岸后的汪品先,仿佛是一個沉醉在童話故事中難以自拔的孩子,“我就像愛麗絲漫游仙境去了,我剛從仙境回來……”去年,汪品先為之努力的又一項大科學工程——中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wǎng)正式被批復建立,總投資超20億元。該工程瞄準國際學術最前沿,將推動我國“三深”(深潛、深鉆、深網(wǎng))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在汪品先眼中,海洋文明蘊含著一種廣袤胸懷和冒險精神?!翱茖W要探討,就是要到現(xiàn)場去。海洋學問的源泉在海里,海洋的靈感也在海里,假如你脫開了真正的現(xiàn)場,就沒有這個靈感了?!奔词挂呀?jīng)探討海洋科學幾十年,汪品先也始終保持著新奇 心和求知欲。他時常調侃自己與3000萬年高齡的南海相比,還是個小孩。他說:“假如你對科學沒有熱忱,光是對科學帶來的好處有熱忱,這是走不遠的。”在同濟高校,如今85歲的他,還走上了“中國道路·名師講壇”,成為人氣爆棚的“思政課老師”;今年春季學期,再次面對全校師生開放公選課“科學與文化”。他還“火”出了圈,走進B站為屏幕前的“學生”深化淺出地講解關于深海的一切。他的粉絲,從課堂上選課的兩三百名學生,一下子擴容到網(wǎng)絡上百萬數(shù)量級的“觀眾”。我們不缺科學家,缺的是科學精神《教化家》:我們崇尚科學家,雖然很多人小時候都想成為科學家,但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最終都沒有成為科學家。那么對一般人而言,科學對于人的意義是什么?汪品先:我們敬重科學家,敬重院士,這是好事情,但不要把院士捧得那么高。院士是一種榮譽,跟勞動模范一樣,而不要用院士的身份牟利。大家立志做科學家的初衷是好的,但其實我們不須要太多的科學家,也養(yǎng)不起太多科學家。對科學有愛好不等于都要去做職業(yè)科學家,但是我們須要廣泛發(fā)揚科學精神,須要追求真理的精神,獨立思索,有甘于犧牲的探究精神。要求真理、說真話、做真人。其實在19世紀以前沒有專業(yè)的科學家,哥白尼是個傳教士,達爾文生于英國一個富有的醫(yī)生家庭,一輩子沒上過班,家里很有錢,做科研完全是因為愛好?!段锓N起源》的思想,他在多年后才拿出來發(fā)表。所謂科學精神就是要解決科學問題,而不是為了從科學中得到好處,我們要貫徹這種科學精神?!督袒摇罚褐袊目破者€有很長的路要走,對科普您有什么期盼?汪品先:期盼有好的科普作家出來。我們畫一根直線,一頭是文學家,一頭是科學家,在這個中間應當有過渡類型的人才。比如前面提到的伽莫夫以提倡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理論著名,可是他最大的貢獻是《物理世界奇遇記》,其科普著作深化淺出,對抽象深邃的物理學理論的傳播起了主動作用,他寫的科普書比他的科學探討更加出名,好多人就是看了他的《物理世界奇遇記》后對物理感愛好的。還有《萬物簡史》的作者比爾·布萊森是美國的游記作家,他念完高校就去環(huán)游歐洲了,花了幾年工夫調查探討、實地采訪,把幾個大科學問題的來龍去脈琢磨明白了,最終寫了這本書,暢銷幾百萬冊。這本書讀起來很有意思,語言幽默又洞察深刻??破帐墙⒃诳茖W探究基礎上的,科學探究的道路沒有止境,我們都是科研路上的行者??茖W須要獨立思索,要去掉那些條條框框,允許奇思妙想,思想開放自由,科技思維才會發(fā)散,人才就會不斷涌現(xiàn)。對話“網(wǎng)紅院士”汪品先:做科學征程上跋涉不歇的“苦行僧”1936年,汪品先誕生于上海,八個月大時父親就早早離世,從今由母親一人撐起整個家。幸運的是,聰慧懂事的汪品先特殊爭氣,自讀書起就名列前茅?!拔倚r候就明白確定要有出息,只有讀書才能變更命運。”青年時代的汪品先中學畢業(yè)后,汪品先獲得了去莫斯科高校留學的機會,為此先在北京俄文??茖W校學習了兩年俄語。留學期間汪品先學習刻苦,成果優(yōu)異,每到考試前,他的筆記總是同學們爭相來借的“搶手貨”,甚至連蘇聯(lián)同學也要借他的筆記去抄。在俄專學習期間,汪品先就相識了妻子孫湘君。前往蘇聯(lián)后,兩人又同在莫斯科高校地質系,都學古生物專業(yè),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畢業(yè)回國后,汪品先被支配到上海華東師范高校地質系任教,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