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課時作業(yè)選擇性必修1第14單元政治制度第41講中國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第1課時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課時作業(yè)選擇性必修1第14單元政治制度第41講中國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第1課時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課時作業(yè)選擇性必修1第14單元政治制度第41講中國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第1課時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1講中國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第1課時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1.(2024·赤峰)在商代王城遺址中,以宗廟為中心的祭祀空間和以宮殿為中心的行政空間均分布于城市的中心。而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間和行政空間呈現疏離狀態(tài),且前者無論在空間上還是在體量上都處于從屬地位。這反映出西周時期(D)A.民本理念影響城市建設B.高度集中的王權已出現C.神權淡出政治體系之外D.國家治理理念出現變更[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可知,相對于商朝來說,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間與行政空間呈現疏離狀態(tài),且前者從屬于后者,這說明與祭祀相關的神權色調淡化,國家治理對神權的依靠減弱,即國家治理理念出現變更,D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民本理念,解除A項;西周時期王權尚未實現高度集中,解除B項;政治的神權色調雖然淡化,但并未完全消逝,解除C項。2.(2024·長春)秦統(tǒng)一后對地方制度作了調整,初設36個郡,后增至40余郡。從西漢建立到西漢末年,郡級政區(qū)總數增加到103個,共統(tǒng)轄1587個縣級政區(qū),平均每個郡管理15個縣。這一變更(B)A.減輕了國家財政的負擔B.反映了中心集權的加強C.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D.根源于君主專制的強化[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從秦到漢增加了郡級行政區(qū)劃,這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反映了中心集權的強化,B項正確;材料與國家財政負擔無關,解除A項;增加郡級政區(qū)并不愿定對經濟發(fā)展有影響,解除C項;君主專制指的是皇權與相權的關系,與材料無關,解除D項。3.(2024·蘇州)唐朝節(jié)度使在京之日,須參與朝廷實行的各種朝會?!锻ǖ洹べe禮二》記載了唐德宗時規(guī)定的文武百官朝謁班序:“節(jié)度使、視察使、都團練、都防衛(wèi)使,并大都督大都護持節(jié)兼者,即入班,在正官之次?!边@反映唐朝(B)A.統(tǒng)治策略禮法結合B.中心利用禮儀顯示權威C.中心集權日益加強D.地方藩鎮(zhèn)權力日趨膨脹[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唐朝政府實行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對地方的限制,其中,節(jié)度使在京之日,須參與朝廷實行的各種朝會,這是唐朝中心利用禮儀顯示權威的一種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中心政府可以向地方官員傳達政策、法令等信息,同時也可以視察地方官員的表現,以便對其進行評價和調整,B項正確;本題不是探討禮法在統(tǒng)治策略中的地位,沒有探討中心集權制度的發(fā)展趨勢,解除A、C兩項;依據《通典·賓禮二》的記載,唐朝時期地方官員(如節(jié)度使、視察使等)在朝會上的地位較低,這說明中心政府對地方的限制力度較大,而非地方藩鎮(zhèn)權力日趨膨脹,解除D項。4.宋神宗元豐年間對職官制度進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諸寺監(jiān)行政體系職權回來,變更了北宋初年三省職司盡歸政事堂,六部諸寺監(jiān)盡為閑職,官、職、差遣交雜的局面。這一改革有助于(D)A.加強中心集權 B.提高決策效率C.加強宰相權力 D.規(guī)范政務運作[解析]由材料可知,元豐改制只是中心權力的重新支配,未涉及地方權力的調整,故A項不合題意,解除;三省六部制有助于決策的科學化,但對提高決策效率作用不大,故B項錯誤;“北宋初年三省職司盡歸政事堂”所以掌控政事堂的宰相權力很大,元豐改制后宰相權力分散三省,未能體現宰相權力的加強,故C項錯誤;材料顯示元豐改制削減大量的臨時官職,中心官職得以規(guī)范化,故有助于政務運作的規(guī)范化,故D項正確。5.元代行省的主要長官都是由朝廷大臣兼銜的,不輕易實授,事實上主持省務的是平章事,而平章事與行省長官是二人并列,不分高下。這一設計意在(B)A.解決冗官問題 B.加強中心集權C.擴大統(tǒng)治基礎 D.提高行政效率[解析]由材料可見,行省長官由朝廷大臣兼銜,形式上由朝廷官員干脆統(tǒng)領地方,且與主持省務的平章事并列,又形成分權牽制之勢,因此這一設計意在加強中心集權,故答案為B項;這一設計沒有起到精簡行政機構的作用,不能解決冗官問題,解除A項;這一設計只是行政系統(tǒng)的內部調整,不能起到擴大統(tǒng)治基礎的作用,解除C項;這一設計形成分權牽制之勢,在確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解除D項。6.在清代從知縣到中高級官吏的任命,都由皇帝親自考察,吏部只負責官吏的考核。官員上任、到任、升遷或者轉任換地也要皇帝親自接見。這表明清朝(C)A.官吏的任命具有隨機性質B.吏部職權下降官員無所事事C.君主權力得到進一步加強D.官吏的考核由皇帝干脆負責[解析]由材料可知,官吏的任命由皇帝親自考察,官員上任、到任、升遷或者轉任,皇帝也要親自接見,說明皇帝手中牢牢限制著官員升遷的權力,結合明清時期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的學問可知,材料說明白清朝君主權力進一步加強,C項正確;官吏的任命雖由皇帝考察,但還有吏部的考核,皇帝與吏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