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全文完整)_第1頁
2024年《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全文完整)_第2頁
2024年《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全文完整)_第3頁
2024年《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全文完整)_第4頁
2024年《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全文完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2024年《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全文完整)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1

《李憑箜篌引》是中唐詩人李賀的一首運用古樂府的體裁描寫音樂的著名詩歌。詩人采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馳騁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用新奇詭異的語言,極力描摹和渲染李憑彈奏箜篌驚天地、泣鬼神、動人心的音樂效果,創(chuàng)造出奇異而美麗的幻覺世界,產生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魅力。我們讀李賀此詩,可采用精講點撥法和鑒賞分析法,通過賞析詩的內容,領悟李賀怎樣用妙手彩筆,描繪了千年前李憑箜篌發(fā)出的絕響;通過品味詩的意境,感受李賀怎樣把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賞心悅目的藝術境界的。進一步體會李賀善于獨辟蹊徑的藝術特色。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鑒賞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1、了解作者生*及相關文學常識,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賞析詩的內容,領悟詩中運用不同手法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3、品味詩的意境,體會李憑演奏的高超技藝。

1.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把握意象,感悟詩歌所表現(xiàn)出來的箜篌曲的特點與變化。

3.學習掌握詩中描寫音樂的手法。

精講點撥法鑒賞分析法

誦讀法討論法互評法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件)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或是在電視上,都見過那些樂器?(學生暢所欲言)你見過這樣的樂器嗎?(出示課件)(生搖頭)這就是箜篌,現(xiàn)在這種樂器已很少見了,可在一千年前的唐朝,有一位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疤熳右蝗找换匾?,王侯將相立馬迎”,可見他技藝之精湛,身價之高,他就是李憑。一流的樂師李憑用最好的樂器,彈奏美妙的樂曲之時,巧遇了才華橫溢的詩人李賀,高山流水心有靈犀,這位詩人浮想聯(lián)翩,妙筆生輝,造就了《李憑箜篌引》這首千古不朽的詩篇,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李賀的這首描摹音樂的著名詩篇,去聆聽李憑演奏箜篌發(fā)出的千古絕唱。

二、聽讀感悟(出示課件)

三、自讀賞析(出示課件)

1、結合你認為寫得好的詩句,從意象入手,談談作者具體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李憑用箜篌演奏出來的樂曲怎樣的特點?

2、整體上詩歌通過這一系列意象,表現(xiàn)了箜篌曲怎樣的變化過程?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意象樂曲特點及變化手法效果

總結提升品讀鞏固

師:音樂形象比較抽象,難以捉摸,詩人卻是如何描寫箜篌演奏出來的音樂的?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教師引導分析:

吳絲蜀桐:“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庇砸魳分?,先說樂器之精。寫箜篌構造精良,借以突出音樂的高雅。

高秋:秋高氣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來格外高遠。既點明了演奏的時間,又寫出了演奏的環(huán)境。

張高秋:不僅是演奏的抽象動作,更易引起聯(lián)想:音樂情韻高遠飽滿,直上云霄--像禮花一樣,起于弦上一點然后發(fā)散到長空去。

優(yōu)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飄散在寂寞山間的閑云都為之動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諦聽。

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云”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xiàn)力。

“頹”字恰恰和“張”字構成了一種對比,前者飽滿,后者無力,“頹”字形象地描繪出流云被音樂擊中那一剎那的情態(tài)。

移情于物,把云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彈箜篌。

教師引導分析:

音樂變得愁苦郁悶,我們仿佛聽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邊為舜痛哭不己,淚盡,繼之以血,將湘江之竹盡染緋紅;又仿佛在重溫素女彈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從側面寫出了音樂聲的感人肺腑。它和上面的“空山”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面對這樣出神入化的音樂,人們不僅要問,這是誰呀?能夠彈奏也這么感人的音樂?原來這是李憑在國都之中彈奏箜篌。

點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

師:為什么先交代樂聲后寫人物呢?(生朗讀,思考)

生: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后寫人。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教師引導分析:

這兩句正面寫樂聲,又各具特色。

A、“昆山”句是以聲寫聲

“昆山玉碎鳳凰叫”,用“昆山玉碎”來相容樂聲,表現(xiàn)樂聲極其激昂,具有很強的爆發(fā)力和壓倒一切的氣勢?!傍P凰”在傳說中是一種高貴的神鳥,居住在昆侖山?!袄ド接袼椤焙?,棲居其上的鳳凰的叫聲自然是凄厲婉轉,憂傷的情緒在其中綿延--著重表現(xiàn)樂聲的起伏多變。

B、“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败饺仄断闾m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以哭泣的聲音摹寫樂聲的悲慘,又以露水一點一滴在殘荷上滾動、滑落的視覺感受比喻樂聲的悲切,似乎比“鳳凰叫”還要和緩。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笑’具有訴諸聽覺的屬性,還能給人“笑靨如花’的視覺感受,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xiàn)方法,真有形神兼?zhèn)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yōu)美動聽。

師:“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是詩中僅有的直接描摹音樂的詩句,成功地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這樣寫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生思考,討論)

生:“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成功地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兩句詩都是“以聲類聲”,但也可以喚起形象感?!耙月曨惵暋辈皇峭ǜ校@兩句詩可以喚起音樂的形象感,以形類聲,就構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喚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樂聲乍起的壯觀;

“鳳凰叫”可以喚起孤獨哀鳴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喚起露滴殘荷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凄涼;

“香蘭笑”可以喚起蘭花盛開宛如笑靨的形象感,形同樂聲的歡快愉悅。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教師引導分析:

寫樂聲由歡快轉為清冷,回到了音樂的主體情緒。

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jié)的寒冷也感覺不到了。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絲弦彈奏出的妙音,連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間的皇帝都為之感動。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間擴大到仙府。

師小結:首句的“高秋”和這里的“十二門”“紫皇”等意象營造出無限廣袤的宇宙時空,仿佛萬物皆空,箜篌的樂聲包容了整個世界。以下六句,詩人就憑借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教師引導分析:

這兩句詩寫樂聲傳到天上,在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連五色石都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把音樂的震撼力描摹得無以復加。

“秋雨”又能夠讓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秋雨”是一個憂愁的意象,“石破天驚”之后氣勢磅礴的秋雨,象征鋪天蓋地的茫茫愁緒;秋雨落地的聲響,恰如緊湊繁復的樂聲。樂曲就在這種驚天動地的凄冷情緒中結束了。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了。

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xiàn)。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教師引導分析:

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

教:不但是對樂師的高度評價,更是對樂曲的無比贊賞,就是譽之為仙樂了。

老、瘦:匪夷所思,極*常的字用得極生動。魚之愈老,活動意識愈淡,而今這沉穩(wěn)的老魚居然跳起波來,可見音樂感染力之大。蛟乃龍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見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見音樂己使之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教師引導分析:

舞蹈完成,樂曲結束。但是,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還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地灑落在身上,把毛浸濕,也不肯離去。聽眾聽得入了迷,曲已終而意猶未盡。

詩人回味整個演奏過程,美妙的樂曲使人宛在仙境,進而想象出仙界神靈的癡迷狀態(tài),從音樂效果的角度渲染出樂曲的美妙。

所用藝術手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一樣,都是側面描寫,表現(xiàn)音樂終結后,聽眾卻沉浸在音樂所帶來的情緒中久久不能脫出。

四、聽音樂,寫句子(出示課件)

這音樂,讓我仿佛聽到;

這音樂,讓我有如看到。

五、寫一寫,感受文學魅力

生活中,總有那么一曲旋律或一首歌曲,撥動過你的心弦,引起過你的共鳴……

請你用動情的語言抒寫出來。

要求:

(1)要有側面描寫;

(2)至少要運用兩種修辭方法;

(3)結構相對完整,語言簡明、準確、生動;

(4)不少于200字。

六、課堂總結

“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引》,皆摹寫聲音之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注》卷一

僅僅活了二十七歲的李賀,竟然與白居易,韓愈相提并論,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他們都描摹了一段美妙的音樂,都神奇地再現(xiàn)了一種藝術境界,但李賀主要不是使用描寫的手法去精雕細刻音樂的形象,而是用瑰麗的辭采、天上人間的想象來描摹聽樂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樂曲描寫得驚天地、泣鬼神。請同學們齊讀全詩,再一次領悟李賀的妙手彩筆。(下課)

李憑箜篌引

李賀

描摹樂聲形象鮮明

演奏技藝高超

借樂想象新奇瑰麗

一抹紅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擴展閱讀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擴展1)——《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3篇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2、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2、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對優(yōu)美音樂的描寫與贊嘆——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聲震林木,響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鳥舞魚躍。

座上美人心盡死,尊前旅客淚難收。

《明湖居聽書》(劉鶚):

1、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2、唱了十數(shù)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3、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

播放韓紅《青藏高原》,請同學試著把聽這首歌曲的感受說出來。

二、作者簡介

李賀,字長吉,是中唐的獨樹一幟的詩人。

他是唐宗室鄭王后裔,到李賀時家道已經徹底沒落了,父親李晉肅只不過是邊疆上的一個小縣令。李賀被誹謗諱父名而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后只做過一個九品的奉禮郎,不久辭官歸故里而卒,年僅27歲。

李賀年少時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懷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艷詭譎的詩風,故被稱為“詩鬼”。其作品繼承前代積極浪漫主義傳統(tǒng),馳騁想像,運用傳說,熔鑄詞彩,創(chuàng)造出—種新奇瑰麗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李憑箜篌引》是李賀的代表作,大約作于811-813年,當時李賀在長安任奉禮郎。

三、解題

歷來寫樂曲的詩,大都利用人類五官通感的生理機能,致力于把比較難于捕捉的聲音轉化為比較容易感受的視覺形象。

箜篌演奏技藝到唐代達到了極高的水*。

李憑是梨園弟子,也是著名的宮廷樂師,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疤熳右蝗找换匾姡鹾顚⑾嗔ⅠR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唐代有很多詩人都描寫過李憑的演奏。

李賀此篇想象豐富、瑰麗,境界奇幻,濃墨重彩,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注》卷一)。

四、朗讀(略)

五、作品閱讀賞析

全詩可以分為三個段落。

第一段: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彈箜篌。

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借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案咔铩币徽Z,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寫出了演奏環(huán)境),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皬垺弊植粌H僅是演奏的抽象動作,而且很容易引起這樣的聯(lián)想:音樂的情韻高遠飽滿,直上云天。

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云”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xiàn)力。

優(yōu)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

“頹”字恰恰和“張”字構成了一種對比,前者飽滿,后者無力,“頹”字形象地描繪出流云被音樂擊中那一剎那的情態(tài)。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憑*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后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第二段: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正面寫樂聲,又各具特色?!袄ド健本涫且月晫懧?;而“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

“昆山玉碎鳳凰叫”,用“昆山玉碎”來相容樂聲,表現(xiàn)樂聲極其激昂,具有很強的爆發(fā)力和壓倒一切的氣勢?!傍P凰”在傳說中是一種高貴的神鳥,居住在昆侖山?!袄ド接袼椤焙?,棲居其上的鳳凰的叫聲自然是凄厲婉轉,憂傷的情緒在其中綿延——著重表現(xiàn)樂聲的起伏多變。

“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以哭泣的聲音摹寫樂聲的悲慘,又以露水一點一滴在殘荷上滾動、滑落的視覺感受比喻樂聲的悲切,似乎比“鳳凰叫”還要和緩。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笑”具有訴諸聽覺的屬性,還能給人“笑靨如花”的視覺感受,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xiàn)方法,真有形神兼?zhèn)渲睢桃怃秩緲仿暤膬?yōu)美動聽。

思考:“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是詩中僅有的直接描摹音樂的詩句,成功地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這樣寫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成功地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兩句詩都是“以聲類聲”,但也可以喚起形象感?!耙月曨惵暋辈皇峭ǜ校@兩句詩可以喚起音樂的形象感,以形類聲,就構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喚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樂聲乍起的壯觀;

“鳳凰叫”可以喚起孤獨哀鳴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喚起露滴殘荷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凄涼;

“香蘭笑”可以喚起蘭花盛開宛如笑靨的形象感,形同樂聲的歡快愉悅。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薄獙憳仿曈蓺g快轉為清冷,回到了音樂的主體情緒。

下句承接“十二門”所營造的時空感來寫。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巧妙地寫出清冷的樂聲從人間傳到天界。此時,整個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這里的“十二門”“紫皇”等意象營造出無限廣袤的宇宙時空,仿佛萬物皆空,箜篌的樂聲包容了整個世界。

第三段: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詩人憑借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這兩句詩寫樂聲傳到天上,在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連五色石都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把音樂的震撼力描摹得無以復加。

“秋雨”又能夠讓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秋雨”是一個憂愁的意象,“石破天驚”之后氣勢磅礴的秋雨,象征鋪天蓋地的茫茫愁緒;秋雨落地的聲響,恰如緊湊繁復的樂聲。樂曲就在這種驚天動地的凄冷情緒中結束了。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xiàn)。

神山上教神嫗彈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魚和龍聽到樂曲聲都隨之追風逐浪,在波濤中翩翩起舞。月宮中的吳剛聽到樂曲聲也忘記了砍樹,倚在桂樹上凝神傾聽,不知困倦;桂樹下的.玉兔聽到樂曲聲也渾然入境,全然覺察不到寒露打濕了全身。詩人回味整個演奏過程,美妙的樂曲使人宛在仙境,進而想象出仙界神靈的癡迷狀態(tài),從音樂效果的角度渲染出樂曲的美妙。

這首詩用瑰麗的辭采、天上人間的想象來描摹聽樂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樂曲描寫得驚天動地。詩本身也和樂曲一樣具有了一種凄寒冷艷的氣質。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擴展2)——《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1

《李憑箜篌引》是中唐詩人李賀的一首運用古樂府的體裁描寫音樂的著名詩歌。詩人采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馳騁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用新奇詭異的語言,極力描摹和渲染李憑彈奏箜篌驚天地、泣鬼神、動人心的音樂效果,創(chuàng)造出奇異而美麗的幻覺世界,產生了與眾不同的藝術魅力。我們讀李賀此詩,可采用精講點撥法和鑒賞分析法,通過賞析詩的內容,領悟李賀怎樣用妙手彩筆,描繪了千年前李憑箜篌發(fā)出的絕響;通過品味詩的意境,感受李賀怎樣把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賞心悅目的藝術境界的。進一步體會李賀善于獨辟蹊徑的藝術特色。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鑒賞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1、了解作者生*及相關文學常識,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賞析詩的內容,領悟詩中運用不同手法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3、品味詩的意境,體會李憑演奏的高超技藝。

1.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把握意象,感悟詩歌所表現(xiàn)出來的箜篌曲的特點與變化。

3.學習掌握詩中描寫音樂的手法。

精講點撥法鑒賞分析法

誦讀法討論法互評法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件)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或是在電視上,都見過那些樂器?(學生暢所欲言)你見過這樣的樂器嗎?(出示課件)(生搖頭)這就是箜篌,現(xiàn)在這種樂器已很少見了,可在一千年前的唐朝,有一位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可見他技藝之精湛,身價之高,他就是李憑。一流的樂師李憑用最好的樂器,彈奏美妙的樂曲之時,巧遇了才華橫溢的詩人李賀,高山流水心有靈犀,這位詩人浮想聯(lián)翩,妙筆生輝,造就了《李憑箜篌引》這首千古不朽的詩篇,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李賀的這首描摹音樂的著名詩篇,去聆聽李憑演奏箜篌發(fā)出的千古絕唱。

二、聽讀感悟(出示課件)

三、自讀賞析(出示課件)

1、結合你認為寫得好的詩句,從意象入手,談談作者具體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李憑用箜篌演奏出來的樂曲怎樣的特點?

2、整體上詩歌通過這一系列意象,表現(xiàn)了箜篌曲怎樣的變化過程?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意象樂曲特點及變化手法效果

總結提升品讀鞏固

師:音樂形象比較抽象,難以捉摸,詩人卻是如何描寫箜篌演奏出來的音樂的?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教師引導分析:

吳絲蜀桐:“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庇砸魳分?,先說樂器之精。寫箜篌構造精良,借以突出音樂的高雅。

高秋:秋高氣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來格外高遠。既點明了演奏的時間,又寫出了演奏的環(huán)境。

張高秋:不僅是演奏的抽象動作,更易引起聯(lián)想:音樂情韻高遠飽滿,直上云霄--像禮花一樣,起于弦上一點然后發(fā)散到長空去。

優(yōu)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飄散在寂寞山間的閑云都為之動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諦聽。

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云”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xiàn)力。

“頹”字恰恰和“張”字構成了一種對比,前者飽滿,后者無力,“頹”字形象地描繪出流云被音樂擊中那一剎那的情態(tài)。

移情于物,把云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彈箜篌。

教師引導分析:

音樂變得愁苦郁悶,我們仿佛聽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邊為舜痛哭不己,淚盡,繼之以血,將湘江之竹盡染緋紅;又仿佛在重溫素女彈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從側面寫出了音樂聲的感人肺腑。它和上面的“空山”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面對這樣出神入化的音樂,人們不僅要問,這是誰呀?能夠彈奏也這么感人的音樂?原來這是李憑在國都之中彈奏箜篌。

點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

師:為什么先交代樂聲后寫人物呢?(生朗讀,思考)

生: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后寫人。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教師引導分析:

這兩句正面寫樂聲,又各具特色。

A、“昆山”句是以聲寫聲

“昆山玉碎鳳凰叫”,用“昆山玉碎”來相容樂聲,表現(xiàn)樂聲極其激昂,具有很強的爆發(fā)力和壓倒一切的氣勢?!傍P凰”在傳說中是一種高貴的神鳥,居住在昆侖山?!袄ド接袼椤焙?,棲居其上的鳳凰的叫聲自然是凄厲婉轉,憂傷的情緒在其中綿延--著重表現(xiàn)樂聲的起伏多變。

B、“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以哭泣的聲音摹寫樂聲的悲慘,又以露水一點一滴在殘荷上滾動、滑落的視覺感受比喻樂聲的悲切,似乎比“鳳凰叫”還要和緩。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笑’具有訴諸聽覺的屬性,還能給人“笑靨如花’的視覺感受,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xiàn)方法,真有形神兼?zhèn)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yōu)美動聽。

師:“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是詩中僅有的直接描摹音樂的詩句,成功地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這樣寫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生思考,討論)

生:“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成功地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兩句詩都是“以聲類聲”,但也可以喚起形象感?!耙月曨惵暋辈皇峭ǜ?,但這兩句詩可以喚起音樂的形象感,以形類聲,就構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喚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樂聲乍起的壯觀;

“鳳凰叫”可以喚起孤獨哀鳴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喚起露滴殘荷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凄涼;

“香蘭笑”可以喚起蘭花盛開宛如笑靨的形象感,形同樂聲的歡快愉悅。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教師引導分析:

寫樂聲由歡快轉為清冷,回到了音樂的主體情緒。

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jié)的寒冷也感覺不到了。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絲弦彈奏出的妙音,連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間的皇帝都為之感動。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間擴大到仙府。

師小結:首句的“高秋”和這里的“十二門”“紫皇”等意象營造出無限廣袤的宇宙時空,仿佛萬物皆空,箜篌的樂聲包容了整個世界。以下六句,詩人就憑借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教師引導分析:

這兩句詩寫樂聲傳到天上,在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連五色石都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把音樂的震撼力描摹得無以復加。

“秋雨”又能夠讓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秋雨”是一個憂愁的意象,“石破天驚”之后氣勢磅礴的秋雨,象征鋪天蓋地的茫茫愁緒;秋雨落地的聲響,恰如緊湊繁復的樂聲。樂曲就在這種驚天動地的凄冷情緒中結束了。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了。

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xiàn)。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教師引導分析:

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

教:不但是對樂師的高度評價,更是對樂曲的無比贊賞,就是譽之為仙樂了。

老、瘦:匪夷所思,極*常的字用得極生動。魚之愈老,活動意識愈淡,而今這沉穩(wěn)的老魚居然跳起波來,可見音樂感染力之大。蛟乃龍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見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見音樂己使之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教師引導分析:

舞蹈完成,樂曲結束。但是,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還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地灑落在身上,把毛浸濕,也不肯離去。聽眾聽得入了迷,曲已終而意猶未盡。

詩人回味整個演奏過程,美妙的樂曲使人宛在仙境,進而想象出仙界神靈的癡迷狀態(tài),從音樂效果的角度渲染出樂曲的美妙。

所用藝術手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一樣,都是側面描寫,表現(xiàn)音樂終結后,聽眾卻沉浸在音樂所帶來的情緒中久久不能脫出。

四、聽音樂,寫句子(出示課件)

這音樂,讓我仿佛聽到;

這音樂,讓我有如看到。

五、寫一寫,感受文學魅力

生活中,總有那么一曲旋律或一首歌曲,撥動過你的心弦,引起過你的共鳴……

請你用動情的語言抒寫出來。

要求:

(1)要有側面描寫;

(2)至少要運用兩種修辭方法;

(3)結構相對完整,語言簡明、準確、生動;

(4)不少于200字。

六、課堂總結

“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引》,皆摹寫聲音之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p>

--清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注》卷一

僅僅活了二十七歲的李賀,竟然與白居易,韓愈相提并論,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他們都描摹了一段美妙的音樂,都神奇地再現(xiàn)了一種藝術境界,但李賀主要不是使用描寫的手法去精雕細刻音樂的形象,而是用瑰麗的辭采、天上人間的想象來描摹聽樂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樂曲描寫得驚天地、泣鬼神。請同學們齊讀全詩,再一次領悟李賀的妙手彩筆。(下課)

李憑箜篌引

李賀

描摹樂聲形象鮮明

演奏技藝高超

借樂想象新奇瑰麗

一抹紅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擴展3)——《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2、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2、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對優(yōu)美音樂的描寫與贊嘆——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聲震林木,響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鳥舞魚躍。

座上美人心盡死,尊前旅客淚難收。

《明湖居聽書》(劉鶚):

1、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2、唱了十數(shù)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3、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

播放韓紅《青藏高原》,請同學試著把聽這首歌曲的感受說出來。

二、作者簡介

李賀,字長吉,是中唐的獨樹一幟的詩人。

他是唐宗室鄭王后裔,到李賀時家道已經徹底沒落了,父親李晉肅只不過是邊疆上的一個小縣令。李賀被誹謗諱父名而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后只做過一個九品的奉禮郎,不久辭官歸故里而卒,年僅27歲。

李賀年少時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懷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艷詭譎的詩風,故被稱為“詩鬼”。其作品繼承前代積極浪漫主義傳統(tǒng),馳騁想像,運用傳說,熔鑄詞彩,創(chuàng)造出—種新奇瑰麗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李憑箜篌引》是李賀的代表作,大約作于811-813年,當時李賀在長安任奉禮郎。

三、解題

歷來寫樂曲的詩,大都利用人類五官通感的生理機能,致力于把比較難于捕捉的聲音轉化為比較容易感受的視覺形象。

箜篌演奏技藝到唐代達到了極高的水*。

李憑是梨園弟子,也是著名的宮廷樂師,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唐代有很多詩人都描寫過李憑的演奏。

李賀此篇想象豐富、瑰麗,境界奇幻,濃墨重彩,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注》卷一)。

四、朗讀(略)

五、作品閱讀賞析

全詩可以分為三個段落。

第一段: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彈箜篌。

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借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寫出了演奏環(huán)境),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皬垺弊植粌H僅是演奏的抽象動作,而且很容易引起這樣的聯(lián)想:音樂的情韻高遠飽滿,直上云天。

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云”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xiàn)力。

優(yōu)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

“頹”字恰恰和“張”字構成了一種對比,前者飽滿,后者無力,“頹”字形象地描繪出流云被音樂擊中那一剎那的情態(tài)。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憑*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后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第二段: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正面寫樂聲,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聲寫聲;而“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

“昆山玉碎鳳凰叫”,用“昆山玉碎”來相容樂聲,表現(xiàn)樂聲極其激昂,具有很強的爆發(fā)力和壓倒一切的氣勢?!傍P凰”在傳說中是一種高貴的神鳥,居住在昆侖山。“昆山玉碎”后,棲居其上的鳳凰的叫聲自然是凄厲婉轉,憂傷的情緒在其中綿延——著重表現(xiàn)樂聲的起伏多變。

“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以哭泣的聲音摹寫樂聲的悲慘,又以露水一點一滴在殘荷上滾動、滑落的視覺感受比喻樂聲的悲切,似乎比“鳳凰叫”還要和緩。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笑”具有訴諸聽覺的屬性,還能給人“笑靨如花”的視覺感受,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xiàn)方法,真有形神兼?zhèn)渲睢桃怃秩緲仿暤膬?yōu)美動聽。

思考:“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是詩中僅有的直接描摹音樂的詩句,成功地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這樣寫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成功地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兩句詩都是“以聲類聲”,但也可以喚起形象感。“以聲類聲”不是通感,但這兩句詩可以喚起音樂的形象感,以形類聲,就構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喚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樂聲乍起的壯觀;

“鳳凰叫”可以喚起孤獨哀鳴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喚起露滴殘荷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凄涼;

“香蘭笑”可以喚起蘭花盛開宛如笑靨的形象感,形同樂聲的歡快愉悅。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薄獙憳仿曈蓺g快轉為清冷,回到了音樂的主體情緒。

下句承接“十二門”所營造的時空感來寫。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巧妙地寫出清冷的樂聲從人間傳到天界。此時,整個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這里的“十二門”“紫皇”等意象營造出無限廣袤的宇宙時空,仿佛萬物皆空,箜篌的樂聲包容了整個世界。

第三段: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詩人憑借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這兩句詩寫樂聲傳到天上,在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連五色石都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把音樂的震撼力描摹得無以復加。

“秋雨”又能夠讓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秋雨”是一個憂愁的意象,“石破天驚”之后氣勢磅礴的秋雨,象征鋪天蓋地的茫茫愁緒;秋雨落地的聲響,恰如緊湊繁復的樂聲。樂曲就在這種驚天動地的凄冷情緒中結束了。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lián)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xiàn)。

神山上教神嫗彈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魚和龍聽到樂曲聲都隨之追風逐浪,在波濤中翩翩起舞。月宮中的吳剛聽到樂曲聲也忘記了砍樹,倚在桂樹上凝神傾聽,不知困倦;桂樹下的.玉兔聽到樂曲聲也渾然入境,全然覺察不到寒露打濕了全身。詩人回味整個演奏過程,美妙的樂曲使人宛在仙境,進而想象出仙界神靈的癡迷狀態(tài),從音樂效果的角度渲染出樂曲的美妙。

這首詩用瑰麗的辭采、天上人間的想象來描摹聽樂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樂曲描寫得驚天動地。詩本身也和樂曲一樣具有了一種凄寒冷艷的氣質。

《李憑箜篌引》教學設計(高二必修四)3篇(擴展4)——《刷子李》教學設計10篇

《刷子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熟讀課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墻技藝,感受刷子李個性魅力。

二、能抓住重點句段反復朗讀,體會文章是怎樣表現(xiàn)“刷子李”的技藝高超的,感受獨特的語言韻味。

三、讓學生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抓住細節(jié)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課前準備: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什么是絕活(絕招)?在生活中或電視上,你了解到了哪些絕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板書:刷子李,釋題。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句子:

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

2、學生通讀課文。

說說“刷子李”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的技藝。(出神入化、天衣無縫、不可思議、登峰造極等)

三、精讀課文,討論交流

1、“刷子李”的規(guī)矩

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一天只刷一間屋子。

每刷完一面墻,必得在凳子上坐一會兒,抽一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墻。

2、“刷子李”的黑衣服

文中多次寫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們發(fā)現(xiàn)了幾處?

師引導小結:聽說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檢查黑衣服──發(fā)現(xiàn)“小白點”。

相機討論交流:果然,居然,竟然,忽然

3、“刷子李”的技藝

“刷子李”的粉刷本領到底有多強?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⑴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⑵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聲,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⑶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4、刷子李的話

“好好學本事吧!”

四、回顧課文,體會寫作特點

細節(jié)描寫和側面描寫的運用。

五、總結和作業(yè)

1、課外讀馮冀才的《俗世奇人》。

2、調查了解,整理記錄民間技藝高超的人與事。

《刷子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注意帶拼音的生字詞,感受天津語言的“趣”。

2、讀懂課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感受人物的“奇”。

3、繼續(xù)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人物形象。

難點:體會作者抓住細節(jié)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作業(yè)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聊《俗世奇人》

1、有一本書,書名叫《俗世奇人》;書的作者是大作家馮驥才;書的主要內容如下:

天津衛(wèi)是天津的古稱,當年,它既是水陸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矚目的開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后的人物”。他們有的現(xiàn)身于上流社會,有的混跡在市井民間,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們中間既有憑著一把釣竿把魚釣絕的大回,也有只認牙不認人的牙醫(yī)華大夫;既有專會溜須拍馬的“死鳥”賀道臺,也有摳團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張”。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馮驥才獨到的眼里、幽默的筆下,個個生動有趣,活靈活現(xiàn)。

2、閱讀后說感想。(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二、聊《刷子李》

1、今天咱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奇人,天津人稱他“刷子李”。

2、揭題、解題。(此人姓刷,名子李?)

3、交流課前預習的收獲:會讀生字詞;知道了人物的基本情況;了解了人物的主要特點。

4、評價:預習是個好習慣,可以幫助你在課堂上學得更好。

三、聊粉刷技藝

1、刷子李的技藝到底有多高超,光靠預習還不能深刻體會,需要我們在課堂上細細品讀課文。

2、輕聲讀全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說說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xiàn)在哪兒呢?

3、全班交流,概括小結:升天一般美;不留一點白。(板書)

(一)1、果真如此嗎?咱們去看看刷子李刷墻時的情景,在文中哪個自然段?

2、師范讀,你仿佛看到了曹小三臉上露出怎樣的表情?

3、為什么會驚訝?自己讀讀這一段,畫出相關的句子。

(1)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a、讓他驚奇的是什么?b、請你讀出驚奇的感覺來!

(2)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a、這是刷子李刷墻的動作描寫。自己讀一讀,說說刷子李刷墻的動作是怎樣的?(師表演動作,問:你耳邊仿佛聽到什么?)

b、這樣刷墻給你什么感覺?用文中的詞句形容你的感覺。

c、練讀——展示讀——師生合作讀。

d、你的腦海里還只是個粉刷匠在粉刷墻壁嗎,倒像是誰在干什么?

e、這難道還不能令曹小三,你,我驚奇嗎?全班齊讀。

(3)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a、就這樣看似漫不經心地刷,能刷出好的效果來嗎?指多名同學讀。

b、效果好,哪些詞句可以體現(xiàn),圈出來。交流。

c、全班齊讀:讓我們這如同升天一般美的墻映在腦海里。

4、看著師傅刷好的墻如此美麗,想著師傅刷墻的動作那么富有藝術性,曹小三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一句感嘆:?。ㄕ埬銓懸粚?。)

(二)好一個技藝高超的刷子李??!文章寫到這兒,已經寫出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了,按理應該嘎然而止——收筆了??纱笞骷荫T驥才他說曹小三最關心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所以還要往下寫小小白點。為什么?(正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敗?!保?/p>

1、自學三步驟:

第一步:自己默讀6—10自然段,“_______”劃出文中描寫白點的句子?!癌n﹏”劃出有關曹小三的反應的句子。

第二步:同桌交流。

第三步:走進曹小三的心里,任選一處寫一寫他當時心里是怎么想。

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fā)現(xiàn)時,心想:。

當看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xiàn)一個黃豆大小的白點時,心想:。

當明白那白點原是師傅抽煙不小心燒的一個小洞時,心想:。

2、指名交流。小結:曹小三這一路的心情變化真是曲折啊,讓我們給他繪制成一幅圖。

到底有沒有白點呢,曹小三滿腹疑問?

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粉點,曹小三無比興奮,師傅真牛!

不對,竟然看見一個黃豆大小的白點了,曹小三的情緒跌到低谷,???

原來是個小洞,曹小三愣住了,師傅果真名不虛傳,太牛了??!

5、學到這兒,你覺得刷子李的技藝僅用高超形容夠嗎?你會那些詞語或成語來形容?(“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出神入化、鬼斧神工、巧奪天工”等)

(三)寫法總結:大作家不愧是大作家,不只將人物的動作描寫得細致傳神,還抓住“白點”這一小小細節(jié)放大再放大,進行了一波三折的描寫,生動塑造了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們。這樣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板書:動作描寫細致傳神;細節(jié)描寫一波三折

四、聊規(guī)矩奇特

1、刷子李為什么能擁有如此絕活,難道是天生的嗎?不。

2、回顧讀讀“刷子李的規(guī)矩”,思考為什么立下這樣的規(guī)矩?

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一天只刷一間屋子。

每刷完一面墻,必得在凳子上坐一會兒,抽一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墻。

3、也正因此,馮驥才這樣評價他;也正因此,天津人這樣稱呼他。

4、你會怎么評價?來,給刷子李寫一句廣告語。

五、總結拓展

1、學完這篇課文,你記住了誰?記住他什么?(刷子李、馮驥才)

2、如果還想認識更多的奇人,請讀《俗世奇人》

如果還想從馮驥才那兒學到更到人物描寫的竅門,也請讀《俗世奇人》吧!

《刷子李》教學設計3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刷漿、屁股、師傅、包袱、透亮、清爽、銜接、搜索、威嚴、露餡、發(fā)怔、發(fā)傻、半信半疑”等詞語。

2、通過朗讀、默讀,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藝高超。了解作者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刻畫鮮活的人物形象。

3、通過揣摩、體會曹小三的心理變化的有關句子,明了作者運用側面烘托的方法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4、激起閱讀《俗世奇人》一書的興趣,由一篇帶出一本。

一、課前談話

1、板書——達人。

2、這幾年有一個電視節(jié)目特別火爆。叫做?(達人秀。)喜歡看達人秀嗎?你都知道哪些*達人?(用腳彈鋼琴的音樂達人劉偉;水晶球達人胡啟志;自學成才的機械舞達人卓君。等等。這些達人都是大千世界中普通人中的奇人。(板書:奇)。

二、激趣導入

(一)走進作者,了解《俗世奇人》。

1、剛才我們了解、認識了許多全國各地的奇人。我們寧波人馮驥才爺爺用一篇篇文章也記錄下了當年天津衛(wèi)碼頭的一個個奇人。先來一睹為快吧。輕輕地讀一讀。(出示:天津衛(wèi)是天津的古稱,當年,它既是水陸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矚目的開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種空前絕后的人物”。他們有的`現(xiàn)身于上流社會,有的混跡在市井民間,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這些人物,在作家馮驥才獨到的眼里、幽默的筆下,個個生動有趣,活靈活現(xiàn)。)

2、《俗世奇人》是一本小說集,寫了17位天津衛(wèi)的奇人軼事。每人一篇,各不相關,共17篇。讀過這本書的人們常常會用八個字來形容它“奇在人物,妙在故事。”(板書:妙。)

(二)引出課題,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就要從這17個故事中選取一個來讀一讀。(板書:刷子李)一邊寫板書,一邊問:從這個名字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刷子李到底有哪些高超的技藝?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三、抓“奇”學文,細嚼正面描寫。

(一)匯報出示表現(xiàn)刷子李高超技藝的句子。談體會。

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

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guī)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的透亮,白的清爽。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二)師生交流,順學而導。

1、品讀: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3)剛才我們找出來的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也寫出了刷子李刷的墻壁好?(聯(lián)系: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天衣無縫、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等等。)

(4)總結:效果奇。

2、上面五個句子,除了寫出了“效果奇”以外,還從什么方面寫出了刷子李的“奇”?

(1)品讀“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和“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guī)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p>

(2)出示生活中普通粉刷匠的照片,與刷子李一身黑對比。

(3)總結:規(guī)矩奇。

3、重點交流理解: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從這兩句話中的哪些詞語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藝高超?(重點品讀描寫動作的詞語。)

(2)你能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他的技藝?(出神入化、無人能及、爐火純青??)

(3)讀到這里,你覺得刷子李還僅僅是一個粉刷匠嗎?他成了(),他成了()。

(4)總結:這里又抓住什么寫出了刷子李的“奇”?(動作奇)

(三)朗讀體會細節(jié)描寫。

師:這些句子實在太美了,讀著讀著,我們仿佛身臨其境來到了刷子李粉刷墻壁的現(xiàn)場。通過對刷子李刷墻動作之奇,立的規(guī)矩之奇,刷后的效果之奇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技藝高超的俗世奇人。

四、借“妙”學表達,領會側面描寫。

(一)默讀圈劃描寫曹小三的有關句子。

師:剛才我們通過朗讀、品悟,已經感悟到刷子李是個奇人,可是這個故事“妙”在何處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描寫曹小三的有關句子。想一想,曹小三內心對師傅的看法有什么變化?還可以用最簡潔的語言或詞語,在句子邊上寫一寫你的感觸。

(二)師生交流,批注概括。

1、師:誰找到第一處寫曹小三心情的句子了?(出示有關句子。)

曹小三當然早就聽說過師傅那手絕活,一直半信半疑,這回非要親眼瞧瞧。

師:哪個詞直接反應了曹小三對師傅的看法?(板書:半信半疑)教師在課件上示范用紅筆圈出把個詞語。這就是一種概括與批注的方法。如果能直接用句子中的詞,就可以圈出來,如果沒有,就可以把自己體會到的詞寫在邊上。下面請大家按照這種方法,自學其它幾處描寫曹小三的句子。

2、學生批注,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出示相關句子。)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批注。(板書:五體投地、一落千丈、發(fā)怔發(fā)傻)

4、曹小三第一天當學徒,他的視線從未離開過師傅的黑衣白點,那么他的心情又經歷了怎樣的起起落落呢?讓我們來聽聽他的心里話吧,(出示練習)

一天,我拜刷子李為師。對于師傅的那手絕活,我心里一直()。今天是我跟師傅出去干活的第一天,我果然看見他穿著一身黑,心想:()。他每刷完一面墻我就仔細搜索一遍,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fā)現(xiàn),我想:()。當他刷完最后一面墻,我在給他點煙時,竟然發(fā)現(xiàn)師傅褲子上有一個白點,我心里一驚,想:()。最后我發(fā)現(xiàn)那是師傅抽煙時不小心燒出來的小洞,我()。

5、這篇文章的主角是誰(?刷子李)那馮驥才爺爺為什么要寫曹小三跌宕起伏的心里變化呢?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小組討論。明確這是一種側面烘托的寫作方法。板書:側面描寫。那么文中對刷子李規(guī)矩奇、動作奇、效果奇的直接描寫。就是——板書:正面描寫。)

五、拓展閱讀,加深認識,揣摩方法。

(一)拓展閱讀《泥人張》。

“奇在人物,妙在故事?!边@一評價在《俗世奇人》一書中的其它16個故事中是否也有這樣感受呢?讓我們帶著問題閱讀《泥人張》(文章略)。

1、出示閱讀思考:

(1)泥人張技藝高超表現(xiàn)在那兒?劃出有關句子,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2)馮驥才爺爺是怎樣寫出他技藝高超的?這一篇又用了什么樣的寫法呢?

(3)找出精彩的語句再讀一讀,體會一下表達的效果。

(二)推薦閱讀《俗世奇人》。

六、板書設計

規(guī)矩奇

刷子李動作奇

效果奇

半信半疑

曹小三一落千丈

名不虛傳(側面描寫)(正面描寫)

《刷子李》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漿、傅、袱”等7個生字,會寫“漿、傅、袱”等15個字,正確讀寫“粉刷、絕活、半信半疑”等14個詞語。

2、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

3、體會課文是怎么寫出刷子李的特點的。

4、開展群文閱讀,學生小組學習《泥人張》,課后閱讀《快手劉》,激發(fā)學生閱讀《俗世奇人》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是怎么寫出刷子李的特點的。

四、教學準備

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詞語卡片、小說《俗世奇人》。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認識“漿、傅、袱”等7個生字,會寫“漿、傅、袱”等15個字,正確讀寫“粉刷、師傅、絕活”等17個詞語。

2、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

二、教學過程

(一)對聯(lián)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請同學們默讀這副對聯(lián),結合大家對第14課的預習,猜猜這副對聯(lián)寫的是誰。

課件出示

上聯(lián):白壁光滑,刷板顯功底;

下聯(lián):黑衣無瑕,絕活傳真諦。

橫批:俗世奇人

2、學生猜出:刷子李。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刷子李》,教師板書課文題目,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4、簡單介紹作者及本文出處。

5、從課文題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預設:

生1:我知道他姓李。

生2:我知道他是刷墻的。

生3:我猜他刷墻刷得很好。

讓學生從課文題目中提取信息,使學生感受課文題目的“獨特”,激發(fā)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出示由會認字組成的詞語,指名學生認讀。

刷漿師傅包袱蘸水露餡狡詐發(fā)怔

3、重點指導“餡”和“傻”的書寫。

學生先觀察字的結構和需要注意的筆順,再由老師范寫,最后學生練寫。特別注意“餡”的右下邊是“臼”,不是“曰”;“傻”的右下邊是“夂”,不是“又”。

4、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預設:

生1:刷子李收了一個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覺得師傅刷墻刷得很好。

生2:有一天,曹小三跟著師傅干活,發(fā)現(xiàn)師傅身上有個白點。

生3:一天,曹小三跟著師傅干活,開始他居然連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fā)現(xiàn),后來他竟然發(fā)現(xiàn)師傅身上有個白點,最后他才知道白點是里邊的白襯褲從外邊的褲洞里透出來的。

5、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刷子李技藝高超)

初讀課文,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理清課文脈絡,初步感知刷子李是俗世中的一位奇人。

(三)正面描寫,感知技“奇”

1、用橫線畫出描寫刷子李的語句,體會課文是怎么寫出刷子李的特點的。

2、學生交流匯報句子。

3、學生品讀這些句子,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刷子李技藝高超的。

4、學生歸類、交流表現(xiàn)刷子李技藝高超的三個方面。(板書:規(guī)矩奇效果奇動作奇)

5、師小結:原來作者是從規(guī)矩奇、效果奇、動作奇三個方面直接描寫了刷子李技藝的高超。這種表達方法叫正面描寫。(板書:刷子李正面描寫)

通過品讀直接描寫刷子李技藝高超的句子,了解作者在寫人的文章中運用細節(jié)描寫和正面描寫的方法。

《刷子李》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注意帶拼音的生字詞,感受天津語言的“趣”。

2、讀懂課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感受人物的“奇”。

3、繼續(xù)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人物形象。

難點:體會作者抓住細節(jié)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作業(yè)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聊《俗世奇人》

1、有一本書,書名叫《俗世奇人》;書的作者是大作家馮驥才;書的主要內容如下:

天津衛(wèi)是天津的古稱,當年,它既是水陸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矚目的開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后的人物”。他們有的現(xiàn)身于上流社會,有的混跡在市井民間,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們中間既有憑著一把釣竿把魚釣絕的大回,也有只認牙不認人的牙醫(yī)華大夫;既有專會溜須拍馬的“死鳥”賀道臺,也有摳團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張”。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馮驥才獨到的眼里、幽默的筆下,個個生動有趣,活靈活現(xiàn)。

2、閱讀后說感想。(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二、聊《刷子李》

1、今天咱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奇人,天津人稱他“刷子李”。

2、揭題、解題。(此人姓刷,名子李?)

3、交流課前預習的收獲:會讀生字詞;知道了人物的基本情況;了解了人物的主要特點。

4、評價:預習是個好習慣,可以幫助你在課堂上學得更好。

三、聊粉刷技藝

1、刷子李的技藝到底有多高超,光靠預習還不能深刻體會,需要我們在課堂上細細品讀課文。

2、輕聲讀全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說說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xiàn)在哪兒呢?

3、全班交流,概括小結:升天一般美;不留一點白。(板書)

(一)1、果真如此嗎?咱們去看看刷子李刷墻時的情景,在文中哪個自然段?

2、師范讀,你仿佛看到了曹小三臉上露出怎樣的表情?

3、為什么會驚訝?自己讀讀這一段,畫出相關的句子。

(1)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a、讓他驚奇的是什么?

b、請你讀出驚奇的感覺來!

(2)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a、這是刷子李刷墻的動作描寫。自己讀一讀,說說刷子李刷墻的動作是怎樣的?(師表演動作,問:你耳邊仿佛聽到什么?)

b、這樣刷墻給你什么感覺?用文中的詞句形容你的感覺。

c、練讀——展示讀——師生合作讀。

d、你的腦海里還只是個粉刷匠在粉刷墻壁嗎,倒像是誰在干什么?

e、這難道還不能令曹小三,你,我驚奇嗎?全班齊讀。

(3)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a、就這樣看似漫不經心地刷,能刷出好的效果來嗎?指多名同學讀。

b、效果好,哪些詞句可以體現(xiàn),圈出來。交流。

c、全班齊讀:讓我們這如同升天一般美的墻映在腦海里。

4、看著師傅刷好的墻如此美麗,想著師傅刷墻的動作那么富有藝術性,曹小三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一句感嘆:?。ㄕ埬銓懸粚?。)

(二)好一個技藝高超的刷子李?。∥恼聦懙竭@兒,已經寫出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了,按理應該嘎然而止——收筆了。可大作家馮驥才他說曹小三最關心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所以還要往下寫小小白點。為什么?(正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敗。”)

1、自學三步驟:

第一步:自己默讀6—10自然段,“_______”劃出文中描寫白點的句子?!癌n﹏”劃出有關曹小三的反應的句子。

第二步:同桌交流。

第三步:走進曹小三的心里,任選一處寫一寫他當時心里是怎么想。

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fā)現(xiàn)時,心想:。

當看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xiàn)一個黃豆大小的白點時,心想:。

當明白那白點原是師傅抽煙不小心燒的一個小洞時,心想:。

2、指名交流。小結:曹小三這一路的心情變化真是曲折啊,讓我們給他繪制成一幅圖。

到底有沒有白點呢,曹小三滿腹疑問?

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粉點,曹小三無比興奮,師傅真牛!

不對,竟然看見一個黃豆大小的白點了,曹小三的情緒跌到低谷,???

原來是個小洞,曹小三愣住了,師傅果真名不虛傳,太牛了?。?/p>

5、學到這兒,你覺得刷子李的技藝僅用高超形容夠嗎?你會那些詞語或成語來形容?(“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出神入化、鬼斧神工、巧奪天工”等)

(三)寫法總結:大作家不愧是大作家,不只將人物的動作描寫得細致傳神,還抓住“白點”這一小小細節(jié)放大再放大,進行了一波三折的描寫,生動塑造了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們。這樣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板書:動作描寫細致傳神;細節(jié)描寫一波三折

四、聊規(guī)矩奇特

1、刷子李為什么能擁有如此絕活,難道是天生的嗎?不。

2、回顧讀讀“刷子李的規(guī)矩”,思考為什么立下這樣的規(guī)矩?

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一天只刷一間屋子。

每刷完一面墻,必得在凳子上坐一會兒,抽一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墻。

3、也正因此,馮驥才這樣評價他;也正因此,天津人這樣稱呼他。

4、你會怎么評價?來,給刷子李寫一句廣告語。

五、總結拓展

1、學完這篇課文,你記住了誰?記住他什么?(刷子李、馮驥才)

2、如果還想認識更多的奇人,請讀《俗世奇人》

如果還想從馮驥才那兒學到更到人物描寫的竅門,也請讀《俗世奇人》吧!

《刷子李》教學設計6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刷漿、屁股、師傅、包袱、透亮、清爽、銜接、搜索、威嚴、露餡、發(fā)怔、發(fā)傻、半信半疑”等詞語。

2.通過朗讀、默讀,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藝高超。了解作者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刻畫鮮活的人物形象。

3.通過揣摩、體會曹小三的心理變化的有關句子,明了作者運用側面烘托的方法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4.激起閱讀《俗世奇人》一書的興趣,由一篇帶出一本。

一、課前談話

1.板書——達人。

2.這幾年有一個電視節(jié)目特別火爆。叫做?(達人秀。)喜歡看達人秀嗎?你都知道哪些*達人?(用腳彈鋼琴的音樂達人劉偉;水晶球達人胡啟志;自學成才的機械舞達人卓君。等等。這些達人都是大千世界中普通人中的奇人。(板書:奇)。

二、激趣導入

(一)走進作者,了解《俗世奇人》。

1.剛才我們了解、認識了許多全國各地的奇人。我們寧波人馮驥才爺爺用一篇篇文章也記錄下了當年天津衛(wèi)碼頭的一個個奇人。先來一睹為快吧。輕輕地讀一讀。(出示:天津衛(wèi)是天津的古稱,當年,它既是水陸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矚目的開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種空前絕后的人物”。他們有的現(xiàn)身于上流社會,有的混跡在市井民間,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這些人物,在作家馮驥才獨到的眼里、幽默的筆下,個個生動有趣,活靈活現(xiàn)。)

2.《俗世奇人》是一本小說集,寫了17位天津衛(wèi)的奇人軼事。每人一篇,各不相關,共17篇。讀過這本書的人們常常會用八個字來形容它“奇在人物,妙在故事?!保ò鍟好?。)

(二)引出課題,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就要從這17個故事中選取一個來讀一讀。(板書:刷子李)一邊寫板書,一邊問:從這個名字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刷子李到底有哪些高超的技藝?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三、抓“奇”學文,細嚼正面描寫。

(一)匯報出示表現(xiàn)刷子李高超技藝的句子。談體會。

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

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guī)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的透亮,白的清爽。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二)師生交流,順學而導。

1.品讀: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3)剛才我們找出來的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也寫出了刷子李刷的墻壁好?(聯(lián)系: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天衣無縫、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等等。)

(4)總結:效果奇。

2.上面五個句子,除了寫出了“效果奇”以外,還從什么方面寫出了刷子李的"“奇”?

(1)品讀“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焙汀八€給自己立下一個規(guī)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2)出示生活中普通粉刷匠的照片,與刷子李一身黑對比。

(3)總結:規(guī)矩奇。

3.重點交流理解: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從這兩句話中的哪些詞語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藝高超?(重點品讀描寫動作的詞語。)

(2)你能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他的技藝?(出神入化、無人能及、爐火純青??)

(3)讀到這里,你覺得刷子李還僅僅是一個粉刷匠嗎?他成了(),他成了()。

(4)總結:這里又抓住什么寫出了刷子李的“奇”?(動作奇)

(三)朗讀體會細節(jié)描寫。

師:這些句子實在太美了,讀著讀著,我們仿佛身臨其境來到了刷子李粉刷墻壁的現(xiàn)場。通過對刷子李刷墻動作之奇,立的規(guī)矩之奇,刷后的效果之奇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技藝高超的俗世奇人。

四、借“妙”學表達,領會側面描寫。

(一)默讀圈劃描寫曹小三的有關句子。

師:剛才我們通過朗讀、品悟,已經感悟到刷子李是個奇人,可是這個故事“妙”在何處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描寫曹小三的有關句子。想一想,曹小三內心對師傅的看法有什么變化?還可以用最簡潔的語言或詞語,在句子邊上寫一寫你的感觸。

(二)師生交流,批注概括。

1.師:誰找到第一處寫曹小三心情的句子了?(出示有關句子。)

曹小三當然早就聽說過師傅那手絕活,一直半信半疑,這回非要親眼瞧瞧。

師:哪個詞直接反應了曹小三對師傅的看法?(板書:半信半疑)教師在課件上示范用紅筆圈出把個詞語。這就是一種概括與批注的方法。如果能直接用句子中的詞,就可以圈出來,如果沒有,就可以把自己體會到的詞寫在邊上。下面請大家按照這種方法,自學其它幾處描寫曹小三的句子。

2.學生批注,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出示相關句子。)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批注。(板書:五體投地、一落千丈、發(fā)怔發(fā)傻)

4.曹小三第一天當學徒,他的視線從未離開過師傅的黑衣白點,那么他的心情又經歷了怎樣的起起落落呢?讓我們來聽聽他的心里話吧,(出示練習)

一天,我拜刷子李為師。對于師傅的那手絕活,我心里一直()。今天是我跟師傅出去干活的第一天,我果然看見他穿著一身黑,心想:()。他每刷完一面墻我就仔細搜索一遍,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fā)現(xiàn),我想:()。當他刷完最后一面墻,我在給他點煙時,竟然發(fā)現(xiàn)師傅褲子上有一個白點,我心里一驚,想:()。最后我發(fā)現(xiàn)那是師傅抽煙時不小心燒出來的小洞,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