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9684-2020 外窗熱工缺陷現場測試方法_第1頁
(高清版)GBT 39684-2020 外窗熱工缺陷現場測試方法_第2頁
(高清版)GBT 39684-2020 外窗熱工缺陷現場測試方法_第3頁
(高清版)GBT 39684-2020 外窗熱工缺陷現場測試方法_第4頁
(高清版)GBT 39684-2020 外窗熱工缺陷現場測試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窗熱工缺陷現場測試方法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 14檢測 2 4 5附錄A(資料性附錄)外窗洞口熱工缺陷數據處理及評價案例 6附錄B(資料性附錄)外窗洞口熱工缺陷測評報告模板 ⅢGB/T39684—2020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提出。本標準由全國建筑節(jié)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52)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建筑節(jié)能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臨朐縣檢驗檢測中心、福建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省張掖市建筑管理總站、中建六局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第二檢測所有限公司、浙江意誠檢測有限公司、新疆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廣州譽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省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眾合檢測應用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昆山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南京南大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廣東穩(wěn)固檢測鑒定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節(jié)能協(xié)會建筑保溫隔熱專業(yè)委員會。1GB/T39684—2020外窗熱工缺陷現場測試方法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外窗洞口區(qū)域的熱工缺陷檢測方法的檢測、數據處理和結果判定以及檢測報告等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采用紅外熱像法對非透光建筑圍護結構外窗洞口區(qū)域熱工缺陷的檢測。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JGJ/T132居住建筑節(jié)能檢測標準3.1墻體上安設外窗的預留洞口。3.23.3外窗洞口的構造尺寸向外延500mm范圍的區(qū)域。3.4由建筑圍護結構中的洞口側面和洞口區(qū)域組成。3.53.63.7度特征的圖像數值離散處理方法。2GB/T39684—20203.8熱工缺陷區(qū)域溫度和檢測區(qū)域平均溫度的差值乘以該熱工缺陷區(qū)域面積的累計值。3.9在被測物體表面測得的用于標定紅外熱像儀的物體表面溫度。4檢測a)當外窗洞口構造尺寸與上、下層樓板底的垂直距b)當相鄰兩外窗洞口的構造尺寸水平距離不足1000mm時,洞口周邊區(qū)域應取至相鄰兩建筑外窗洞口的構造尺寸中線處;4.1.2檢測區(qū)域面積應按洞口側面投影面積和洞口區(qū)域投影面積累積計算。4.2.2檢測前至少24h內的室外空氣溫度逐時值應與檢測時的室外空氣溫度相比,其差值不應大于4.2.3檢測前24h至檢測結束,建筑物室內外空氣溫度平均溫差不應小于10K。4.2.4檢測前6h內,檢測區(qū)域的建筑外圍護結構外表面不應受到太陽直接照射,當無法避免太陽直接4.2.5檢測應取建筑外圍護結構的內表面,當內表面無法進行檢測時可取外表面??刹捎玫趸@、無人機等輔助設施協(xié)助檢測。4.2.6檢測區(qū)域表面應避免受到熱源的直接輻射,當洞口區(qū)域有暖氣散熱器時,應關閉暖氣并且放置4.2.9檢測期間的室內空氣溫度逐時值變化不應大于2K,室外空氣相對濕度不應大于90%,室外風力不應大于3級。4.3.1檢測設備宜選用具備圖像顯示、存儲和分析功能的手持式紅外熱像儀,其性能應滿足表1的要求。3GB/T39684—2020表1紅外熱像儀性能性能參數指標要求適用波長溫度準確度溫度分辨率像素≥76800點4.3.2現場檢測的其他儀器儀表性能應滿足表2的要求。表2其他儀器儀表的性能檢測內容性能準確度空氣溫度應具有自動采集和存儲數據功能表面溫度應具有自動采集和存儲數據功能相對濕度尺寸量程應不小于1000mm4.4.1檢測部位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檢測部位應選取有代表性的建筑外窗洞口區(qū)域;b)檢測部位不得在外墻施工前預先確定;c)檢測部位應確保操作安全,并應方便操作;d)拍攝前宜在與目標距離相等的不同方位掃描同一個部位,并確認臨近物體對受檢外圍護結構表面沒有明顯輻射影響。4.4.2環(huán)境參數測點的布置與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室外測點宜設置在外表面為白色的百葉箱內且距離被測建筑5m~10m范圍,當無百葉箱時測點應具有防輻射罩且安裝在距離建筑外表面大于200mm距離,測點高度宜在距離地面1500mm以上,且應避開陽光直射和固定冷熱源影響;b)室外測點宜在被測建筑的不同方向同時設置,當建筑超過10層時宜在屋頂增加1~2個測點;c)室內測點應距地面或樓面700mm~1800mm范圍內具有代表性的位置,當受檢房間使用面積大于或等于30m2時,應設置不少于2個測點,室內平均溫度的檢測可按JGJ/T132的規(guī)定d)測點應采用自動檢測儀進行連續(xù)測試,檢測時間間隔不宜大于30min;e)環(huán)境參數的逐時值應取所有測點相應時刻的檢測結果平均值。4.4.3洞口區(qū)域面積的測量應對外窗洞口區(qū)域的投影面積進行測定,測試應以圍護結構內表面的外窗洞口邊界基準,采用精度不低于1mm的鋼直尺或鋼卷尺進行測試,測試后記錄門窗洞口的各斷面尺寸,并進行周邊區(qū)域的邊界標識。4.4.4紅外熱像儀校準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采用表面式溫度計在受檢表面上測出參照溫度,表面式溫度計應設置不少于3個測點,測點應距地面或樓面700mm~1800mm范圍內,且測點應避開陽光直射和固定冷熱源影響;b)完成焦距調整,亮度及對比度調節(jié);4GB/T39684—2020c)調整紅外熱像儀的發(fā)射率,使紅外熱像儀的測定結果等于該參照溫度。4.4.5紅外熱像圖的拍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a)紅外熱像儀的拍攝方向與檢測區(qū)域宜垂直,法線夾角不宜超過30°;b)從不同方向分別對檢測區(qū)域進行紅外熱像檢測,檢測區(qū)域中同一個部位的紅外熱像圖不應少于3張,并選擇有代表性的一張進行數據處理,且應標明參照溫度位置點;c)應記錄受檢部位的紅外熱像圖在建筑中的位置,并應拍攝與紅外熱像圖相對應的可見光照片。5數據處理和結果判定5.1數據處理5.1.1數據處理應采用1h內的檢測數據。5.1.2紅外熱像圖像分析軟件宜具有像素點或面積統(tǒng)計功能。5.1.3紅外熱像圖宜采用網格法進行數據處理,正方形網格邊長不宜大于檢測區(qū)域邊長的5%,網格的幾何中心溫度為網格溫度。5.1.4熱工缺陷判定參數包括最大溫度差△Tmax、熱工缺陷相對面積率ψ和面積溫差值w,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a)最大溫度差△Tmax應按式(1)進行計算:△Tmax=|T-Tml……(1)式中:檢測區(qū)域的平均溫度與最高/最低網格溫度的最大溫度差,單位為開爾文(K);T檢測區(qū)域的平均溫度,單位為攝氏度(℃);Tm——檢測區(qū)域最高/最低網格溫度,單位為攝氏度(℃)。b)熱工缺陷相對面積率ψ應按式(2)進行計算: (2)式中:ψ——熱工缺陷的相對面積率;A;——第i個熱工缺陷區(qū)域網格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c)面積溫差值w應按式(3)進行計算:式中:w——熱工缺陷的面積溫差值,單位為平方米開爾文(m2·K);A;——第i個熱工缺陷區(qū)域網格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T,——第i個熱工缺陷區(qū)域網格與檢測區(qū)域平均溫度的溫差,單位為開爾文(K)。5.2結果判定5.2.1被檢測建筑外窗洞口區(qū)域熱工缺陷性能應按面積溫差值進行性能分級,具體分級結果見表3。5GB/T39684—2020表3建筑外窗洞口區(qū)域熱工缺陷性能分級表單位為平方米開爾文分級面積溫差值w嚴重熱工缺陷w>0.20中度熱工缺陷輕度熱工缺陷無明顯熱工缺陷w≤0.035.2.2當熱工缺陷檢測指標出現如下任一情況時,被檢測建筑外窗洞口區(qū)域的熱工缺陷結果應直接判定為嚴重熱工缺陷等級:a)檢測區(qū)域平均溫度與相鄰空氣平均溫度的差值大于3K;b)最大溫度差大于3K;c)熱工缺陷相對面積率大于3%;d)面積溫差值大于0.20m2·K。5.2.3當最大溫度差大于3K的網格數少于網格總數的1%時,不應將其作為最大溫度差進行等級劃分。5.2.4外窗洞口熱工缺陷數據處理和結果判定可參照附錄A。6檢測報告6.1檢測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b)被檢測建筑外窗洞口區(qū)域的構造、尺c)檢測期間的室內外空氣溫度、濕度;d)檢測區(qū)域的參照溫度、紅外熱像溫度場分布;e)檢測區(qū)域建筑外窗洞口受檢表面平均溫度與最高/最低溫度的最大溫度差△T,單位為開爾文f)熱工缺陷相對面積率ψ,%;g)面積溫差值w,單位為平方米開爾文(m2·K);h)紅外熱像圖與對應的可見光照片;i)被檢測對象的熱工缺陷等級;j)檢測報告的批準人員、審核人員、檢測人員和檢測日期等。k)檢測執(zhí)行標準(本標準編號)。6.2外窗洞口熱工缺陷的檢測報告可參照附錄B的模板編制。6300009300009(資料性附錄)外窗洞口熱工缺陷數據處理及評價案例A.1建筑基本信息檢測房間的外墻尺寸:3000mm×3100mm。外窗構造尺寸:1200mm×1500mm,洞口側面寬度為150mm。外窗洞口區(qū)域正視面與剖斷面尺寸見示意圖A.1。單位為毫米單位為毫米室內室外400400圖A.1外窗洞口區(qū)域正視面與剖斷面示意圖A.2檢測區(qū)域分解與面積計算D4單元,單元劃分參考示意圖見圖A.2。7AlA2A3b)洞口側面(投影展開)圖A.2檢測區(qū)域的面積分解示例洞口周邊面積為A1~C3個單元面積總和,即為(500mm+1200mm+500mm)×500mm+(500mm+500mm)×1500mm+(500mm+1200mm+500mm)×500mm=3700000mm2。洞口側面面積為洞口的窗上、下口、窗側口斷面的展開投影面積,即D1~D4單元的總面積為150mm×(1200mm+1200mm+1500mm+1500mm)=810000檢測區(qū)域的總面積為4510000mm2。8GB/T39684—2020A.3檢測區(qū)域紅外熱像圖網格劃分與網格信息統(tǒng)計按選取網格邊長為10mm,以C1單元為例,縱軸和橫軸方向各劃分為50格,共2500個網格單元,網格單元劃分參考示意圖見圖A.3。單位為毫米圖A.3C1單元的網格劃分示例檢測區(qū)域的總網格數為45100個。檢測區(qū)域的網格平均溫度T=17.7℃;檢測區(qū)域的最低網格溫度Tm=14.4℃;網格溫度為18.7℃的網格數為1773個;網格溫度為18.6℃的網格數為1276個;網格溫度為18.5℃的網格數為2384個;網格溫度為18.4℃的網格數為4761個;網格溫度為18.3℃的網格數為6962個;網格溫度為18.2℃的網格數為4210個;網格溫度為18.1℃的網格數為4212個;網格溫度為18.0℃的網格數為3596個;網格溫度為17.9℃的網格數為1024個;網格溫度為17.8℃的網格數為1418個;網格溫度為17.7℃的網格數為1246個;網格溫度為17.6℃的網格數為1842個;網格溫度為17.5℃的網格數為1131個;網格溫度為17.4℃的網格數為702個;網格溫度為17.3℃的網格數為1120個;網格溫度為17.2℃的網格數為350個;9網格溫度為17.1℃的網格數為221個;網格溫度為17.0網格溫度為16.9網格溫度為16.8網格溫度為16.7網格溫度為16.6℃的網格數為64個;℃的網格數為24個;℃的網格數為510個;℃的網格數為82個;℃的網格數為510個;網格溫度為16.5℃的網格數為168個;網格溫度為16.4℃的網格數為201個;網格溫度為16.3℃的網格數為300個;網格溫度為16.2℃的網格數為547個;網格溫度為16.1℃的網格數為651個;網格溫度為16.0℃的網格數為245個;網格溫度為15.9℃的網格數為34個;網格溫度為15.8℃的網格數為24個;網格溫度為15.7℃的網格數為177個;網格溫度為15.6℃的網格數為215個;網格溫度為15.5℃的網格數為212個;網格溫度為15.4網格溫度為15.3網格溫度為15.2℃的網格數為366個;℃的網格數為574個;℃的網格數為406個;網格溫度為15.1℃的網格數為257個;網格溫度為15.0℃的網格數為276個;網格溫度為14.9℃的網格數為313個;網格溫度為14.8℃的網格數為423個;網格溫度為14.7℃的網格數為223個;網格溫度為14.6℃的網格數為42個;網格溫度為14.5℃的網格數為25個;網格溫度為14.4℃的網格數為3個。A.4最大溫度差△Tmax檢測區(qū)域的最大溫度差△Tmax按式(1)進行計算,△Tmax=3.3K。A.5熱工缺陷相對面積率ψ檢測區(qū)域平均溫度的溫度差不小于1K的網格共計6059個,其面積為605900mm2,熱工缺陷相對面積率ψ按式(2)進行計算,ψ=13.4%。A.6面積溫差值の面積溫差值按式(3)進行計算,w=1.23m2·K。GB/T39684—2020外窗洞口區(qū)域△Tmax>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