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2024年度《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1
好的教學方式是激起學生學習愛好的前提,教師在課前很難完全把握學生在課上的表現,所以,上課時難免會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那么,課后反思就顯得很重要了。經常性的總結課后經驗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秳e了,“不列顛尼亞”》這一課用了一課時的時間完成,從學習的效果來看,總體上說比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下面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作反思如下:
首先,從課時安排上看。這節(jié)課用了一課時,關于課的內容學生很輕易就理解了,所以我覺得這節(jié)課完全可以用一課時完成。上課之前,我總是怕學生把握不了相關的知識,所以,總是放不開“手腳”,但通過這節(jié)課,我發(fā)現學生是有很大潛力的。在這一課中,《別了,不列顛尼亞》一課內容比較簡單,教師可以把這一課的重點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課下小組討論。
最后,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說,可以先讓學生把課文預習一遍,然后抽出一個學習小組共同和教師配合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具體實施如下:可以讓學生自主出題,教師進行修改補充,然后,把題印成篇子,發(fā)給同學們回答,學生不明白的.都可以問這一組的學生,解決不了的可以提交老師,師生共同解決。另外,還可以采取抽條的方式,把學生找到的問題寫在紙條上,其他組的學生抽到哪道題就回答哪道。形式的多樣可以提升學生的愛好,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我覺得假如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會比我實際運用的方法更有效,而且能讓學生喜歡上你的學科。所以,我決定以后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授課。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總結出了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經??偨Y、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擴展閱讀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擴展1)——《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設計3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1.積累文中生字詞。
2.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作特點。
1.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
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作特點。
一、新課導入
現在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大幅的偉人的畫像,他們已經成了鄉(xiāng)村、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了一種文化,我們看到過:*、*、*……今年8月22號正好是*同志誕辰一百零九周年,與之有關的內容: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回歸……今天在*同志誕辰109周年的日子里,讓我們來重溫那段歷史。
二、自主預習
1.朗讀課文,讀準下面加點字的字音。
凝重(níng)矚目(zhǔ)易幟(zhì)
港督(dū)陳跡(jì)贈言(zèng)
2.理解詞義。
凝重:莊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相互襯托。
矚目:注目,把視線集中到一點上。
子夜:半夜。
易幟:變換旗幟,這里指降英國*,升**。
陳跡:過去的事情。
交接:移交和接替。
3.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你知道什么是新聞特寫嗎?新聞特寫有什么特點?
明確:新聞特寫是截取新聞事實的橫斷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義的某個空間或時間,通過一個片段、一個場面、一個鏡頭,對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報道的一種有現場感的生動活潑的新聞體裁。其特點是:新聞價值高、現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悍,側重“再現”。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后,復述課文。
2.概括四個場景:
(1)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2)6月30日晚6:15添馬艦軍營東西廣場,降英國*。
(3)6月30日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降下,*冉冉升起。
(4)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3.由此可見,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作者按時間順序生動地描寫了這些重大場面,結構清晰而嚴謹,主題集中而鮮明,讓人不僅有身臨其境之感,而且從現場的氣氛中能感受到深刻的歷史內涵。
(二)研讀1—2自然段。
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把生動的現場氣氛傳達給讀者,閱讀文章,探究下面問題。
1.你能把文章第一段縮寫成一句話嗎?
明確:英國米字旗降落,“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
2.“在香港飄揚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飾“英國米字旗”有什么作用?
明確:英國米字旗在屬于*領土的香港上空飄揚一百五十多年,意味著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持續(xù)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淪為英租界的屈辱歷史。
3.用“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修飾“不列顛尼亞”號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英國對香港施行殖民統治的末任港督,他的離港意味著英國對香港殖民統治的終結,香港從此回歸祖國。
4.“這是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時刻”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著重強調英國殖民統治將徹底結束,香港將回歸這一歷史事實。
5.為何要突出“蒙蒙細雨”這一自然環(huán)境?
明確:體現出英國末任港督離任時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猶如雨過天晴,前途無限光明。
四、板書設計
別了,“不列顛尼亞”
末任港督告別,
降下港督旗幟
殖民統治結束,
降下英國*
五、課外拓展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香港*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假如你現在就在現場,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示例:1997年7月1日零點,香港終于回歸祖國了!這是中華民族長久期盼的一個瞬間,這是永載史冊的一個瞬間!現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第二課時
1.體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學習表達技巧。
2.體會文中幾個場景的象征意義。
3.體會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深厚感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感。
1.體會文中幾個場景的象征意義。(重點)
2.體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學習表達技巧。(難點)
一、新課導入
上一節(jié)課后同學們已經收集了不少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對香港回歸這件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關注這一盛事。
二、自主預習
1.閱讀課文第三段,用簡要的語言概括第三段描寫了什么場景?
明確: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2.這次降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明確:以往港督離任時才降旗,這次降下之后“永遠都不會再有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了”,強調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換任的重復,它是具有標志意義的最后一次。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3-11自然段。
1.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這則新聞特寫按時間順序還寫了哪幾個場景?
明確:還寫了以下幾個場景:①6月30日晚6點15分添馬艦軍營東面廣場,降英國*。②6月30日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降下,*冉冉升起。③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2.第4自然段中插敘總督府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明確:從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統治的標志。
“歷史的陳跡”標志著殖民統治從今天結束。
3.細讀第6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有什么含義?
明確:(1)照應前文的“蒙蒙細雨”;(2)殖民統治倒行逆施,現在天將行大道;(3)襯托殖民者心情;(4)雨過必將天晴,暗示香港燦爛的明天。
4.第7自然段中“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這幾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對比。*實語言強烈對比,飽含對長達一個世紀的殖民統治結束后的欣喜之情。
5.第11自然段中的“一百五十六年五個月零四天”這個精確的數字意味著什么?
明確:這是特寫的結束語。準確記載了英對港島殖民統治的時間,說明那段歷史刻骨銘心。
(二)語言探究
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可以說英方撤離報道的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統治結束的象征意義。對此,作者用莊重含蓄的語言作了恰當的處理,你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體會作者的苦心?
明確:如“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薄皬暮I蟻怼?,是說當年不可一世的英國遠征軍強占了*的領土,開始了殖民統治;“從海上去”,明寫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離開香港,暗寫英國的殖民統治結束,點明主旨。這里既沒有諷刺,也沒有痛罵,我們卻可以在看似*實的語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三)寫法探究
善于運用象征意義的場景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你知道這些場景有什么象征意義嗎?
明確:①末任港督離府:長達150年的英國統治的終結;②添馬艦軍營告別儀式:英國管治結束;③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冉冉升起:中英香港*正式交接;④“不列顛尼亞”號離港:英國殖民統治結束。
四、板書設計
別了,“不列顛尼亞”
導語:米字旗降落,“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
主體:末任港督離府
添馬艦軍營告別儀式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
“不列顛尼亞”號離港象征意義
結語:大英帝國從海上離去(欣喜之情)
五、課外拓展
你能運用特寫的手法寫一段文字嗎?
示例: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歲上下的*人,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里咬著一枝煙嘴,跟著那火光的一亮一亮,騰起一陣一陣煙霧。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擴展2)——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1
《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在了解新聞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學生明白現實場景與歷史回顧是如何做到有機融合及其作用。1課時完成本課教學,從學習效果看,總體比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作如下反思:
一、反思教學過程。語文學習是一個體驗的過程,“過程和方法”有時可能比偏重于結果的“知識與能力”更為重要。這節(jié)課,由音樂《東方之珠》及一些香港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對香港有一個大體印象。接著對課文結構、四個典型場景進行了分析,在第三個場景時插入了交接儀式的視頻,對當時剛出生的學生來說,這段視頻增強了他們對歷史的了解,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去打動學生,激發(fā)了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以這種方式來凸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比空洞的說教省時、有力的多。之后,重點對課后第一題及“這篇課文為什么能獲獎”展開了討論。最后,用了近6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就不懂的問題自由提問,其他學生討論共同解答。從結果來看,上課之前我怕學生把握不了相關知識,不敢大膽放開“手腳”的想法是錯誤的。其實,學生的潛力很大。為此,我們可以把這一課的重點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小組自由討論解答。
二、反思新課改教學方式。新課改主要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作為公開課,我必須在這方面體現的更充分。課前讓學生去搜集有關香港的資料,加深對香港歷史的了解,學生搜集的過程本身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然而由于條件的限制,學生并沒有完成這一任務。授課過程中,我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討論,尤其是最后6分鐘讓學生自由提問,相互討論共同解答,由于受公開課完整性的.限制加上學生有許多老師在場不敢大膽發(fā)言的情況下,并沒有充裕的時間去自由、大膽的討論。雖然其過程貫穿了不少合作、探究,但學生的表現及效果并沒有*常課理想。為此,以后每堂課都應加強這方面訓練。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提出問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總結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經??偨Y、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擴展3)——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1
好的教學方式是激起學生學習愛好的前提,教師在課前很難完全把握學生在課上的表現,所以,上課時難免會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那么,課后反思就顯得很重要了。經常性的總結課后經驗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秳e了,“不列顛尼亞”》這一課用了一課時的時間完成,從學習的效果來看,總體上說比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下面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作反思如下:
首先,從課時安排上看。這節(jié)課用了一課時,關于課的內容學生很輕易就理解了,所以我覺得這節(jié)課完全可以用一課時完成。上課之前,我總是怕學生把握不了相關的知識,所以,總是放不開“手腳”,但通過這節(jié)課,我發(fā)現學生是有很大潛力的。在這一課中,《別了,不列顛尼亞》一課內容比較簡單,教師可以把這一課的重點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課下小組討論。
最后,教學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說,可以先讓學生把課文預習一遍,然后抽出一個學習小組共同和教師配合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具體實施如下:可以讓學生自主出題,教師進行修改補充,然后,把題印成篇子,發(fā)給同學們回答,學生不明白的都可以問這一組的學生,解決不了的可以提交老師,師生共同解決。另外,還可以采取抽條的方式,把學生找到的問題寫在紙條上,其他組的`學生抽到哪道題就回答哪道。形式的多樣可以提升學生的愛好,讓他們在玩中學到知識。我覺得假如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會比我實際運用的方法更有效,而且能讓學生喜歡上你的學科。所以,我決定以后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授課。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總結出了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經常總結、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擴展4)——別了朋友作文3篇
別了朋友作文1
時間是善良的,但又是無情的,老人眼角的皺紋是他雕刻出來的,少女臉上的紅暈是他描繪出來的,時間的性格是另人琢磨不透而又變化萬千的。但……如果可能,我想停留在這一刻,啊!別了!朋友!望著你們那像清水一樣的眼神,我跑開了!我害怕,我不敢面對因為我知道,這將是最后一次……往事像梅花一樣在枝頭綻放,我們?yōu)榱送瑯拥哪繕恕⑾M~進四。
三這個大家庭,在學習中,在生活中我們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微風輕輕的輕輕地吹擦過我的臉頰我又記起老師說的話:“當你遇到困難時,不要怕,班里有68個同學和你并肩作戰(zhàn)!”?。《嗝春肋~的一句話!是它鼓勵我們劃著堅強的船漿駛向遠方!在這兩年的時間中,我們快樂著成長著,我再一次回頭看見你們那晶瑩透亮的眼睛。我哽咽地說一句:“別了!朋友!”
別了朋友作文2
下午,我們在上課,分別。突然,同學陳思遠的爺爺趕來了,說陳思遠上完這節(jié)課就要轉到廬江小學去上了。我們聽了,都有些難過,希望陳思遠能和我們繼續(xù)在一起學習,可是,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陳思遠馬上就要和我們分別了。
老師請陳思遠上講臺,讓她對同學們說幾句想說的話。她說:“同學們,很高興我們在一起相處了兩年的時間,有空我會常來看你們的?!彼难蹨I不知不覺流了下來。老師又問我們想不想對陳思遠說些什么,以后她去廬江上學,我們就會很少看到她的。我連忙舉手深情地說:“陳思遠,我們好好學習,到了初中,高中一定還能做同學的。”老師帶頭為我們鼓掌。
隨后,陳思遠走了,望著那熟悉的背影,眼淚就像一把刀子刺痛著我的心。
回到家,我想忘了陳思遠已經轉學的事??墒遣恍?,我的心里還想對她說,陳思遠,放假了,你一定要回來和我們一起玩,不然,我會更想念你的。其實我明白,我們心里痛苦,她的心里比我們更不好受。因為我們失去了一個好同學,而她失去了我們班41名同學。
陳思遠,希望你在新學校擁有更多的朋友,學習進步,每天都過的很開心、快樂!
別了朋友作文3
時光荏苒,轉眼一個星期的"高中生活過去了,雖然在新的環(huán)境中交了不少朋友,可內心卻還是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感在做怪,和新朋友沒有熟到可以坦露所有心事的地步,無法道出所有的心聲。于是便常常會想起以前的朋友。
人是一種喜歡懷舊的動物,我自然也不例外。暑假里心血來潮跟初中同學嗑客牙。撥通電話后,先是沉默,而后聊個半小時或40分鐘,誰都不愿意停下來。逛街是在路上碰到,仿若離別幾十年的舊友,激動得說不出話。待到*撫下心情后,話匣子也隨之打開了,聊得忘乎所以,還忘了回家時間。
小學的友情稚嫩,單純。待現在回味,那些同學早成了"陌生人",而高中的同學多了一份成熟和世故,少了一些嘻嘻哈哈的時間。正如一位初中同學在日記中寫道的:上午上課時盼吃飯,下午上課時盼放學。一天到晚盯著黑板發(fā)呆,沉溺在過去與同學嬉鬧的美好時光。久久不能適應,心怎么都無法*靜下來,無法適應新的環(huán)境。
隨身聽中放著元氣的>。
"曾經相遇多少天
才知道離別多少年
雖然所有相聚終究要離別
緣分將我們圍成圈
明天因為有星期天
今天必須說再見
天下沒有不散的席宴"
別了,親愛的朋友們,天下沒有不散之席宴。但是請記住,無論你們身在何方,去到何處,我永遠為你們祝福。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擴展5)——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3篇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1
一、導入:
香港回歸是什么時候?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怎樣報道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們學的這篇報道既沒有寫交接儀式現場多么莊嚴,也沒有寫歡慶回歸人們是多么激動,而是選取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顛尼亞”號撤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中,突出了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正是因為選材獨特、意蘊深遠,本篇報道在眾多關于香港回歸的報道中脫穎而出,入選《通訊名作100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章藝術魅力。
二、教師范讀。
三、回顧關于新聞的文體知識:
新聞六要素(5個“W”和1個“H”)、新聞的結構、新聞的特點。
四、研究課文結構:
1、找出本篇報道的導語部分和主體部分。
2、概括主體部分寫到的事件。
4時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儀式
4時40分彭定康離開港督府
6時15分舉行象征英國管制的告別儀式
7時45分港島的第二次降旗儀式
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0時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3、研討問題:
1)在對這些儀式的敘述中,作者還插入了哪些內容的介紹?這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敘述中語言顯得沉著*靜,沒有直接的議論和抒情,但從這些我們又仿佛聽到內心的激動和心跳,這是為什么呢?請找出這些隱藏作者感情的語句。
3)第5段寫到“不列顛尼亞”號和紫荊花的細節(jié)有什么意義嗎?
4)第8段和第11段的數字為什么要寫得這么詳細?有什么作用?
5)最后一句“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五、文本質疑:
六、小結本文主題:
本篇題為《別了,“不列顛尼亞”》,從客觀的角度敘述了英皇家油輪“不列顛尼亞”號離去的過程,表明象征著英國殖民統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
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大量報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曾獲第八屆*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3.題目解說
“別了,‘不列顛尼亞’”表面的意思是告別了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實際的意思是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中。
結構分析:
這篇特寫性消息按導語和主體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國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載英國王子和港督的游輪離開香港。
第二部分(2至結束段)集中描寫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及有關背景資料。
結構圖表如下:
寫法分析:
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可以說英方撤離報道的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統治結束的象征意義。這篇文章語言莊重,卻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義,非常耐人尋味。如在寫到英方在告別儀式上降下英國*時說:“一百五十六年前,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實的語言,鮮明的對比,飽含了對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結束后的欣喜之情。
難點分析:
特寫性消息的特點:
課文是一篇特寫。特寫性消息,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于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場,采寫制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體。特寫性消息側重于“再現”,往往采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現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在讀者面前。在本文中,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把生動的現場氣氛傳達給讀者。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特寫的特點。
2、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速讀能力。
2、寫一篇香港回歸的感受。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激發(fā)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欣賞文學作品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的表達技巧,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講解、品讀、感悟、小組學習、對比閱讀。
媒體選用:
多媒體展示課件。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1、課前由學生對詩歌作品的介紹。
2、復習電視解說詞的特點。(先觀看三段電視解說詞,多媒體展示)
3、導入新課,看了幾段電視解說詞,你最想說一句什么話?
二、認識特寫
談話:如果我們把剛才這些電視解說詞的畫面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的文體就是特寫。
媒體展示:特寫的含義
抓含義中的關鍵詞強化理解?!罢鎸嵉脑佻F”
三、小組的形式學習本文。
1、速讀全文,整體感知。用上讀書符號。
2、小組學習。
全文選取了幾個場景。
各小組選擇其中一個場景,可以選擇你喜歡或適合你組的方法進行學習。
建議使用方法:朗讀體會、角色表演、抓住重點句或關鍵句體會深刻含義。
3、討論文中背景材料的作用。
4、各小組采取不同形式展示學習結果。
5、學生互評,提出改進意見。
四、比較閱讀
比較消息、特寫、電視解說詞的異同點。多媒體給出。
五、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特寫,說說其含義。本文選取了四個場景,詳細的寫出了香港回歸的情形。語言極富特色。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3
第一課時
1.積累文中生字詞。
2.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作特點。
1.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
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作特點。
一、新課導入
現在我們常??梢砸姷酱蠓膫ト说漠嬒?,他們已經成了鄉(xiāng)村、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了一種文化,我們看到過:*、*、*……今年8月22號正好是*同志誕辰一百零九周年,與之有關的內容: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回歸……今天在*同志誕辰109周年的日子里,讓我們來重溫那段歷史。
二、自主預習
1.朗讀課文,讀準下面加點字的字音。
凝重(níng)矚目(zhǔ)易幟(zhì)
港督(dū)陳跡(jì)贈言(zèng)
2.理解詞義。
凝重:莊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相互襯托。
矚目:注目,把視線集中到一點上。
子夜:半夜。
易幟:變換旗幟,這里指降英國*,升**。
陳跡:過去的事情。
交接:移交和接替。
3.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你知道什么是新聞特寫嗎?新聞特寫有什么特點?
明確:新聞特寫是截取新聞事實的橫斷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義的某個空間或時間,通過一個片段、一個場面、一個鏡頭,對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報道的一種有現場感的生動活潑的新聞體裁。其特點是:新聞價值高、現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悍,側重“再現”。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后,復述課文。
2.概括四個場景:
(1)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2)6月30日晚6:15添馬艦軍營東西廣場,降英國*。
(3)6月30日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降下,*冉冉升起。
(4)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3.由此可見,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作者按時間順序生動地描寫了這些重大場面,結構清晰而嚴謹,主題集中而鮮明,讓人不僅有身臨其境之感,而且從現場的氣氛中能感受到深刻的歷史內涵。
(二)研讀1—2自然段。
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把生動的現場氣氛傳達給讀者,閱讀文章,探究下面問題。
1.你能把文章第一段縮寫成一句話嗎?
明確:英國米字旗降落,“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
2.“在香港飄揚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飾“英國米字旗”有什么作用?
明確:英國米字旗在屬于*領土的香港上空飄揚一百五十多年,意味著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持續(xù)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淪為英租界的屈辱歷史。
3.用“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修飾“不列顛尼亞”號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英國對香港施行殖民統治的末任港督,他的離港意味著英國對香港殖民統治的終結,香港從此回歸祖國。
4.“這是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時刻”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著重強調英國殖民統治將徹底結束,香港將回歸這一歷史事實。
5.為何要突出“蒙蒙細雨”這一自然環(huán)境?
明確:體現出英國末任港督離任時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猶如雨過天晴,前途無限光明。
四、板書設計
別了,“不列顛尼亞”
末任港督告別,
降下港督旗幟
殖民統治結束,
降下英國*
五、課外拓展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香港*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假如你現在就在現場,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示例:1997年7月1日零點,香港終于回歸祖國了!這是中華民族長久期盼的一個瞬間,這是永載史冊的一個瞬間!現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第二課時
1.體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學習表達技巧。
2.體會文中幾個場景的象征意義。
3.體會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深厚感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感。
1.體會文中幾個場景的象征意義。(重點)
2.體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學習表達技巧。(難點)
一、新課導入
上一節(jié)課后同學們已經收集了不少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對香港回歸這件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關注這一盛事。
二、自主預習
1.閱讀課文第三段,用簡要的語言概括第三段描寫了什么場景?
明確: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2.這次降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明確:以往港督離任時才降旗,這次降下之后“永遠都不會再有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了”,強調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換任的重復,它是具有標志意義的最后一次。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3-11自然段。
1.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這則新聞特寫按時間順序還寫了哪幾個場景?
明確:還寫了以下幾個場景:
①6月30日晚6點15分添馬艦軍營東面廣場,降英國*。
②6月30日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降下,*冉冉升起。
③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2.第4自然段中插敘總督府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明確:從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統治的標志。
“歷史的陳跡”標志著殖民統治從今天結束。
3.細讀第6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有什么含義?
明確:(1)照應前文的“蒙蒙細雨”;
(2)殖民統治倒行逆施,現在天將行大道;
(3)襯托殖民者心情;
(4)雨過必將天晴,暗示香港燦爛的明天。
4.第7自然段中“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這幾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對比。*實語言強烈對比,飽含對長達一個世紀的殖民統治結束后的欣喜之情。
5.第11自然段中的“一百五十六年五個月零四天”這個精確的數字意味著什么?
明確:這是特寫的結束語。準確記載了英對港島殖民統治的時間,說明那段歷史刻骨銘心。
(二)語言探究
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可以說英方撤離報道的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統治結束的象征意義。對此,作者用莊重含蓄的語言作了恰當的處理,你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體會作者的苦心?
明確:如“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薄皬暮I蟻怼保钦f當年不可一世的英國遠征軍強占了*的領土,開始了殖民統治;“從海上去”,明寫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離開香港,暗寫英國的殖民統治結束,點明主旨。這里既沒有諷刺,也沒有痛罵,我們卻可以在看似*實的語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三)寫法探究
善于運用象征意義的場景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你知道這些場景有什么象征意義嗎?
明確:
①末任港督離府:長達150年的英國統治的終結;
②添馬艦軍營告別儀式:英國管治結束;
③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冉冉升起:中英香港*正式交接;
④“不列顛尼亞”號離港:英國殖民統治結束。
四、板書設計
別了,“不列顛尼亞”
導語:米字旗降落,“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
主體:末任港督離府
添馬艦軍營告別儀式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
“不列顛尼亞”號離港象征意義
結語:大英帝國從海上離去(欣喜之情)
五、課外拓展
你能運用特寫的手法寫一段文字嗎?
示例: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歲上下的*人,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里咬著一枝煙嘴,跟著那火光的一亮一亮,騰起一陣一陣煙霧。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擴展6)——久別了半命題作文3篇
久別了半命題作文1
閃閃的星星掛在天上,大大的眼睛嵌在臉上。天上的星星眨啊眨,眼里的淚花閃啊閃。--題記
揉揉干澀的眼睛,從鏡中透射出了我那大而無神的雙眼,還微帶些渾濁。
我嚇得趕緊往我自己的眼里不停地滴入眼藥水。微感到些許清涼之意,卻還是那雙無神渾濁的雙眼,從眼眶中流下的那帶有化學味道的液體是什么呀?我開始感到恐懼了!我突然意識到--我已好久沒哭了,好久沒從眼眶中流下那清新的純天然的液體了!
是自己突然冷血了,還是自己已忘了怎么哭?
每天,我按部就班的,準時的坐在那張長一米多,寬五十多厘米,高一米多的課桌前,那濃濃的油漆味,重重的刺激著我的嗅覺神經。雖然惡心難奈,卻起到了提神的作用,以至我上課時聚精會神,目光直視,不讓自己與它物親密接觸。這種感覺很糟糕,我好想拿著空氣清新劑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好好地噴個夠!
我感受到了壓抑,可雙眼仍死死地盯著那些討厭的電路圖,繞來繞去的。漸漸地開始干燥,漸漸地開始遺忘那咸咸的味道。
什么時候,我規(guī)劃了生活?什么時候我變的如此無味?曾幾何時,坐在電視前的我,為主人公那悲慘的命運,感嘆這世上怎么會有那種事,而痛哭流涕;曾幾何時,我拿著小說,席地而坐,笑得合不攏嘴,以致涕落;回首,那仿佛不是我……
微風掠過,親吻著那嶄新的書本,翻動著,那聲音是如此的清脆,那感覺是如此的美妙。然而耳朵里傳來的是老師手上的粉筆沙沙的聲音,不時的一兩聲還挺刺耳,同學們筆下那刷刷的流星般飛走,無不讓我驚醒。那些老師常常談,“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好工作。”
真的煩透了,真的累了!
終于,從前那精力旺盛,活力十足的我,不得不在那知了泛濫的午后進行著血液輸送,葡萄糖能量補充了。倒在床上,塞上小喇叭,不知不覺中傳來了張涵韻那童稚的聲音: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我很聽話,并不代表我沒有想法……
眼眶里濕潤了,滿了,溢了出來的是那久別的熟悉的淚珠兒,墜落成了無比晶瑩透亮的淚花。
久別了半命題作文2
秋風吹過樹梢,黃葉紛紛飄散,這種情景令我想起一位久別的朋友。
我這位朋友的名字叫惠敏。身材適中,有一張圓圓的臉蛋,眼睛大而充滿神采,看見她那烏黑的短發(fā)就知道她是一個活潑好動、樂天派的女孩子。
我與她相處了5年,情同姐妹,大家做任何事都是商量著辦,從不固執(zhí)己見。有一次,我們相約星期天去旅行。這天,我們一同出發(fā),走至半途,忽然有一位外籍游客拿著地圖走過來,指著地圖上的一處地方,問我們應該怎樣去。這時候公共汽車已經到了,我催著叫她趕快上車,可是惠敏卻說:"我們應該幫助他找到這處地方。"我說:"要是幫他找,得要花上一段時間,那么就會耽誤了我們的行程。"她說:"我們是去旅行,這位游客也是來旅游的。假如我們像他一樣找不到地方,問著的人也同我們一樣不理會,那怎么辦呢?我們應該急人之難才對啊!"我終于被她說服了。于是便一同去找那地方,大約半小時便完成了導游的義務。我們高高興興地繼續(xù)我們的行程。不知是不是因為做了一件好事的緣故,玩起來特別開心。
后來,她隨父母到外國去了。雖然我和她分開,但我們的友誼是分不開的,我們經?;ネㄐ畔?。她那樂于助人、急人之難的品行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腦海中。
久別了半命題作文3
上周五我終于抽出時間去看望我愛戴的小學老師,走在去學校的路上,那份激動就別提了。心里想著小學的校園,想著老師上課的情景,還有那許許多多的學弟學妹和老師們。真想馬上飛到小學的校園里。
不知不覺中,我便到了校門口。我驚嘆著小學的變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做好了充足的看到我期盼已久老師的心理準備,一步一步地走入校園。就在上樓梯時,我迎來了第一位老師--那就是我們的大隊輔導員,我心里就像有一股暖流在急速的流淌,跟輔導員老師簡單的聊了幾句,便迫不及待地走到班主任老師的辦公室里,看到那張熟悉的面孔,我的眼淚就不住的奪眶而出,老師的皺紋更多了,白頭發(fā)從原來的兩三根變成了十幾根。我哭了,哭得好傷心,因為看到老師的變化,因為看到老師的激動,就像久別了的親人,老師安慰了我一會兒,就像慈母在安慰自己的孩子。老師親昵的跟我說了幾句話,為聽到我的好消息而高興,為看到我的消瘦感到心痛。親愛的老師,我一定會努力的,我一定不會辜負您對我的期望!
久別了,敬愛的老師,您的學生要踏上去往中學的道路,我還會回來看您,我敬愛的.老師!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擴展7)——別了童年作文3篇
別了童年作文1
凝望著美麗的歲月,腳踏著遠去的道路,幻想著未來人生的圖案,回憶著歲月帶來的富有童趣的小學生活,笑望著此時此刻的舞臺,想著過去與同伴的酸甜苦辣。小學的童年生活,隨著永不停息的時間小河,一去不復返……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jié),也是我們告別童年的日子。
每一個班級都為了節(jié)目的美而辛苦練習。我們六年級同學也是一樣,我們在舞臺上練習過,在大操場上練習過,在辦公室里練習過。這些地方已經留下了我們的身影,留下我們的腳步聲,留下我們?yōu)榫毼瓒鱿碌暮顾?/p>
望著眼前的舞臺,使我不得不想起我與同學的酸甜苦辣。我們有難同當過,也有福同享過。今后我們再也不能這樣歡聚,要永遠告別童年,告別同伴,告別母?!?/p>
望著眼前的舞臺,同學們以燦爛的笑容,優(yōu)美的舞姿在舞臺上跳著??粗麄儯胫@是我們最后一個“六一”兒童節(jié),過了它,我們就將進入初中的大門,我們這些同伴,也都散了。想到這兒,我不禁留下幾顆淚珠。不過,俗話說的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鄙⒘司妥屗⒘税?!長大后,我們總會見面的,想到這,我雖沒有高興起來,但也努力地將淚珠收回。
我們雖然抓不住歲月,但我們可以回憶歲月,回憶我們的傷、樂、哭、笑……
這個“六一”,對我們即將告別童年的人來說,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讓我們以自信和活力去感受花之舞蹈,去感受我們看到的最后一個“六一”!
為了值得回憶的.童年,我一定會趁最后那么一點時間,為它打上一個精美的感嘆號!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反思3篇(擴展8)——別了母校初中作文3篇
別了母校初中作文1
三年的初中生活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逝去……三年的時光,給了我很多禮物,很多值得珍藏的記憶。接下來我為你帶來別了母校初中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露珠悄悄地滾動,也許是感謝碧綠的荷葉;小鳥在歡快的歌唱,也許是感謝蔚藍的天空;小狗在自由地奔跑,也許在感謝迷人的田野;嬰兒漸漸熟睡,也許是感謝母親那溫暖的懷抱……而我卻要感謝對我們無微不至的張張老師,感謝她那會心的微笑;感謝她那鼓勵的眼神;感謝她對教學事業(yè)的滿腔熱枕……
記得那是一個美麗的黃昏,太陽伸了伸懶腰,眼看就要下山了,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手里提著一疊疊作業(yè)本,正朝著張老師辦公室走去。當我輕輕地推開門時,一束燈光從細細的門縫中射了出來,“究竟是誰?天快黑了還不回家呢?”我心里充滿了疑惑,于是我便好奇地從門縫里瞅了瞅,“喲,原來是張張老師!”我悄悄地說,生怕破壞了這嚴肅的氣氛,我靜靜地端詳著,只見張張老師在專心致志地改試卷——她皺了皺眉頭,不時將手里的紅色鋼筆晃來晃去,一會兒喃喃自語,一會兒用筆在便利貼上作筆記。
張老師的臉像天氣預報一樣變化莫測,一會兒晴空萬里,一會兒又電閃雷嗚,“張老師工作多么認真呀!”我看得入迷了,手里那一疊疊作業(yè)本似乎變得不再沉重。于是,我敲了敲了門,跨進了辦公室,把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溫州浙江溫州泰順縣羅陽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招聘編外工作人員8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溫州2025年浙江溫州市公安局洞頭區(qū)分局第一期招聘編外用工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教育類安全產品的交互設計創(chuàng)新與體驗提升
- 二零二五年度編織袋品牌授權及聯合營銷合同2篇
- 江門2025年廣東江門市中心醫(yī)院勞務派遣人員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情境教學與自主探究結合
- 昭通云南昭通市公安局昭陽分局警務輔助人員招聘2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社交媒體時代的家長與孩子溝通技巧
- 文山云南文山硯山縣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揚州2025年江蘇揚州市教育系統事業(yè)單位招聘教師31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音樂劇好看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辦公設備(電腦、一體機、投影機等)采購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查干淖爾一號井環(huán)評
- 案卷評查培訓課件模板
- 體檢中心分析報告
- 2024年江蘇省樣卷五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試卷及答案
- 波浪理論要點圖解完美版
- 金融交易數據分析與風險評估項目環(huán)境敏感性分析
- 牛頓環(huán)與劈尖實驗論文
- 移動商務內容運營(吳洪貴)任務四 其他平臺載體的運營方式
- 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全冊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