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爆發(fā)的背景、過程(單選題專項訓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一輪復習_第1頁
五四運動爆發(fā)的背景、過程(單選題專項訓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一輪復習_第2頁
五四運動爆發(fā)的背景、過程(單選題專項訓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一輪復習_第3頁
五四運動爆發(fā)的背景、過程(單選題專項訓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一輪復習_第4頁
五四運動爆發(fā)的背景、過程(單選題專項訓練) 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高考歷史一輪課時練習:五四運動爆發(fā)的背景、過程(單選題)1.下列口號與歷史事件對應正確的是(

)A.“扶清滅洋”——太平天國運動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新文化運動C.“外爭國權,內除國賊”——五四運動D.“打倒列強,除軍閥”——護國運動2.1919年3月,北京大學成立了平民教育講演團。成立之初,講演團的演講話題以生活常識的教育居多。不久后,其講演的報告中“國家”“愛國”“強權”等話題顯著增加。導致這種轉變的原因是A.北洋政府的腐敗 B.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C.甲午戰(zhàn)爭的爆發(fā) D.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3.1919年7-8月,毛澤東在《民眾的大聯(lián)合》一文中寫道:“旌旗南向,過黃河而到長江,黃浦漢皋,屢演活劇,洞庭閩水,更起高潮。天地為之昭蘇,奸邪為之辟易。咳!我們知道了!我們覺醒了!”與此直接相關的重大事件是()A.新文化運動開展 B.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C.巴黎和會的召開 D.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4.1919年5月4日晚,北大學生領袖許德珩作詩:“山東我國土,寸草何能讓?工農兵學商,人民四萬萬。為何寡欺眾,散沙無力量;團結今日始,一往無前干”這表明當時青年學生認識到(

)A.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 B.列強瓜分中國的陰謀C.救亡運動成敗的關鍵 D.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的作用5.通過對比1895年的公車上書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不難發(fā)現(xiàn):前者僅僅集中在文武官員和一些中心城市的舉人中間,而后者則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幾乎都有響應。這一區(qū)別的產生主要得益于(

)A.領導者的周密組織和安排 B.新式教育理念的推廣和普及C.電訊業(yè)和報刊業(yè)飛速發(fā)展 D.廣大人民群眾對國事的關心6.“500多名留學生在東京的中國公使館召開集會,日本軍警不滿意學生們手持白布標語中的‘打破軍國主義’‘取消和約’‘直接收回青島’等字樣,與學生發(fā)生沖突,三十六人被捕”。材料中“留學生”的意圖是(

)A.呼應國內的愛國運動 B.抨擊北洋軍閥分裂割據(jù)C.反對日本的全面侵華 D.批評國民政府反動統(tǒng)治7.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部分條陳表述為“北京大學發(fā)行雜志多種,專以提倡過激派偽說。平時教授學生亦本此旨。此次罷學風潮,近因雖由政治問題發(fā)生,而其遠因,未始不由此種學說有以致之……審察學生舉動幾類俄國過激派之所為?!辈牧现荚趶娬{(

)A.五四運動促進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 B.馬克思主義傳播有利于五四運動爆發(fā)C.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導致五四運動爆發(fā) D.新文化運動有利于人民民族意識覺醒8.據(jù)美國人杜威對五四運動的回憶:“他們并不滿足于一般的傾訴、勸誡。日本商品的清單被大批刊印出來,在中國銷售的所有日貨的分類目錄,以及替代它們的國貨的類似目錄,被人們廣泛傳閱?!边@反映出,五四運動(

)A.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B.是新舊民主主義分界點C.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D.接受民族資產階級領導9.下圖所示日記應寫于(

)A.二次革命時期 B.護國戰(zhàn)爭時期 C.護法運動時期 D.五四運動時期10.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但英、美等國操縱的和會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竟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這一消息傳到國內,引發(fā)了(

)A.二次革命的爆發(fā) B.護國運動的開展C.五四運動的爆發(fā) D.國民革命的高漲11.如圖是馬星馳創(chuàng)作的一幅有關五四運動的漫畫。畫中左側三人在全國人民的聲討下最終倒臺。漫畫體現(xiàn)的“五四精神”是()左側倒地三人是時任外交次長曹汝霖,駐日公使陸宗輿、章宗祥,他們曾代表政府簽“二十一條”、簽約同意日本管理山東等,被北京學界斥為賣國。A.暴力至上,堅定愛國 B.堅定愛國,毫不妥協(xié)C.毫不妥協(xié),排斥西方 D.排斥西方,勇于解放12.五四運動期間,北京大學的學生提出的口號最能反映五四運動性質的是(

)A.“廢除二十一條” B.“拒絕在合約上簽字”C.“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D.“外爭主權,內除國賊”13.某年《京報》寫道:“聞昨日午后三時,北京大學、高等師范、高等農業(yè)、高等工業(yè)、法政專門等五大學校更有私立之中國大學等聚集三千余人,排隊赴總統(tǒng)府、天安門并至東交巷英美法意駐京使館,隨處欲舉代表發(fā)言表示國民對于外交之真正意思,并要求各使維持公理主持公道?!睋?jù)此推知,該報道中的“運動”(

)A.使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B.阻止了列強對中國的瓜分C.成為新舊民主革命的分水嶺 D.深刻影響了美國對華決策14.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講到:“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歸還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棺h很快波及其他城市……事實證明,這場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強烈、最普遍的表露?!鄙鲜霾牧险f明該運動中(

)A.中國的民族民主意識開始覺醒 B.工人階級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C.馬克思主義思想行得到廣泛傳播 D.愛國青年學生發(fā)揮了先鋒作用15.據(jù)美國人杜威對五四運動的回憶:“他們并不滿足于一般的傾訴、勸誡。日本商品的清單被大批刊印出來,在中國銷售的所有日貨的分類目錄,以及替代它們的國貨的類似目錄,被人們廣泛傳閱?!边@反映出,五四運動(

)A.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B.具有較高的群眾參與度C.體現(xiàn)出不妥協(xié)的氣概 D.接受民族資產階級領導16.“……學子激揚焚佞府,群團奮起激街巷。眾工人,上陣露鋒芒,春雷響?!瓪廛幇?,誓與列強爭抗。抖擻中華民眾志,挫敗掠者千夫莽?!边@首詩詞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禁煙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zhàn)爭17.一位歷史學家在研究近代中國史的論文中寫道:“最重要的就是愛國主義運動——反帝國主義運動?!瓲幓匚覈谇鄭u的主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覺醒?!彼撌龅臍v史事件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辛亥革命 C.五四愛國運動 D.盧溝橋事變18.“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陸、章去”。材料表明(

)A.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B.愛國商人起了決定作用C.中國共產黨起了領導作用 D.愛國學生成為運動主力19.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偉大傳統(tǒng)。這場運動的口號不包括(

)A.還我青島 B.外爭主權 C.打倒軍閥 D.內懲國賊20.1919年5月15日,南通大中??坪椭袑W的學生代表在醫(yī)校舉行集會,要求致電北京政府和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專使,收回青島并廢除不平等條約。此次南通學生的愛國行動發(fā)生在()A.二次革命期間 B.護國戰(zhàn)爭期間C.五四運動期間 D.國共合作期間21.1919年11月,李大釗指出:“五四運動.排斥侵略主義,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以強權壓迫公理者,無論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應排斥之!”這體現(xiàn)了五四運動(

)A.對日本侵略者的極度仇恨 B.反帝愛國救亡的訴求C.源于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 D.實現(xiàn)了正義公理愿望2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講到:“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歸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議很快波及其他城市,商人們以罷市的方式參加抗議……事實證明,這場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強烈、最普遍的表露。”上述材料中不能得出該運動(

)A.因巴黎和會的外交失利而引發(fā) B.工人階級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C.高舉著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 D.青年學生發(fā)揮了先鋒作用23.1919年中國參加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中國代表團期望而去,失望而歸。中國代表團在會上的“失望”導致了A.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B.二次革命的爆發(fā)C.五四運動的爆發(fā) D.國民革命的高漲24.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天津總商會于6月9日發(fā)出布告稱:“對于外交失敗,懲辦國賊,惟有以罷市為最后要求。本會鑒于人心趨向,局勢危迫;無可挽回,當即決定自明日起罷市。”對上述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A.商人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 B.五四運動的中心已從北京轉移到天津C.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D.“罷市”是商人愛國行動的一種方式25.魯迅曾說:“北京雖然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但自從支持著《新青年》和《新潮》的人們,風流云散以來,一九二零至一九二二這三年間,倒顯著寂寞荒涼的古戰(zhàn)場的情景?!睋?jù)此推知A.新文化運動推動了五四運動爆發(fā)B.近代革命活動的中心發(fā)生了轉移C.馬克思主義成為了社會主流思想D.無產階級要求推翻北洋政府統(tǒng)治答案:1.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學生在天安門前舉行游行示威,掀開了五四運動的序幕,他們高喊“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等口號,C項正確;扶清滅洋是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排除A項;“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是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排除B項;“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國民大革命的口號,排除D項。故選C項。2.B【詳解】根據(jù)材料“1919年3月,北京大學成立了平民教育講演團。成立之初,講演團的演講話題以生活常識的教育居多。不久后,其講演的報告中‘國家’‘愛國’‘強權’等話題顯著增加?!笨芍粦?zhàn)后,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參加了在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致使北京大學講演團開始關注“國家”“愛國”“強權”等話題,宣傳愛國思想,B項正確;北洋政府的腐敗,與“國家”“愛國”“強權”等話題關系不大,而且北洋政府的腐敗不是到1919年才顯現(xiàn)的,排除A項;甲午戰(zhàn)爭的爆發(fā)是在1894年,排除C項;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是講演團宣傳話題轉變后促成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3.D【詳解】根據(jù)材料“1919年7——8月......旌旗南向,過黃河而到長江,黃浦漢皋,屢演活劇,洞庭閩水,更起高潮。天地為之昭蘇,奸邪為之辟易???!我們知道了!我們覺醒了!”可知,1919年5月4日,爆發(fā)了五四運動,全國各階層參與進來,宣傳新思想,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的覺醒,D項正確;新文化運動開展是在1915年開始,與材料中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項;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在1917年,與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B項;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4.C【詳解】根據(jù)材料“山東我國土,寸草何能讓?工農兵學商,人民四萬萬。為何寡欺眾,散沙無力量;團結今日始,一往無前干”可知,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學生們認識到,為何中國四萬萬人被列強欺負,是因為一盤散沙,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實現(xiàn)救亡圖存的勝利,說明當時青年學生認識到救亡運動成敗的關鍵問題,C項正確;1919年5月4日,無產階級尚未登上政治舞臺,排除A項;列強瓜分中國是在19世紀末,排除B項;統(tǒng)一戰(zhàn)線首次建立是在國民大革命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5.C【詳解】根據(jù)材料“五四運動則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幾乎都有響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時期電訊業(yè)和報刊業(yè)飛速發(fā)展,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先進的知識分子與青年學生群體壯大,思想活躍,是導致五四運動比公車上書傳播范圍廣的主要因素,C項正確;公車上書與五四運動都有領導者的周密組織和安排,不能作為區(qū)別其傳播范圍的因素,排除A項;“推廣新式教育”不是造成上述區(qū)別的主因,排除B項;公車上書與五四運動時期,廣大人民群眾對國事的都很關心,不能作為區(qū)別其傳播范圍的因素,排除D項。故選C項。6.A【詳解】根據(jù)“‘打破軍國主義’‘取消和約’‘直接收回青島’”可得出這與國內開展的五四運動有關,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前發(fā)表宣言,并舉行示威游行。學生們提出“外爭主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因此國外留學生是為了呼應國內的愛國運動,A項正確;結合以上分析,材料中的內容是針對國家的五四運動,與B項無關,排除B項;日本全面侵華在1937年,揍他C項;南京國民政府建立是在1927年,排除D項。故選A項。7.B【詳解】根據(jù)材料“此次罷學風潮,近因雖由政治問題發(fā)生,而其遠因,未始不由此種學說有以致之……審察學生舉動幾類俄國過激派之所為。”可知,此教育部主事認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近因是政治問題,而遠因則是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而在中國宣傳的學說,說明在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對五四運動爆發(fā)的重要作用,B項正確;五四運動促進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是五四運動的影響,排除A項;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導致五四運動爆發(fā),是材料中說的政治問題,與主旨不符,排除C項;新文化運動有利于人民民族意識覺醒,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8.C【詳解】根據(jù)材料“日本商品的清單被大批刊印出來,在中國銷售的所有日貨的分類目錄,以及替代它們的國貨的類似目錄,被人們廣泛傳閱”可知,當時大量的群眾參與抵制日貨、使用國貨運動,表明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C項正確;五四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但是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項;材料主旨強調群眾廣泛傳閱國貨目錄,表明其群眾參與度高,新舊民主主義根本區(qū)別是領導階級不同,即新舊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分別是無產階級、資產階級,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B項;五四運動是學生愛國運動,并沒有接受民族資產階級領導,排除D項。故選C項。9.D【詳解】根據(jù)材料“山東問題”,“北京學生團游街示威運動”,“擊傷章宗祥,焚曹汝霖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沖破軍警阻撓,云集天安門,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最早到達天安門。他們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并且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游行隊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可知材料日記應寫于“五四運動時期”,D項正確;二次革命發(fā)生于1913年,與材料時間1919年不符,排除A項;護國戰(zhàn)爭發(fā)生于1915年-1916年,與材料時間1919年不符,排除B項;護法運動發(fā)生于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21日,與材料時間1919年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0.C【詳解】1919年,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的正義要求被無理拒絕,消息傳到國內,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爆發(fā),C項正確;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fā),1915年護國運動開展,1924年開始國民革命,三者與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項。11.B【詳解】根據(jù)圖片中的“被北京學界斥為賣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愛國精神,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暴力,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排斥西方,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排斥西方,排除D項。故選B項。12.D【詳解】根據(jù)材料“五四運動期間,北京大學的學生提出的口號最能反映五四運動性質”并結合所學可知,“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外爭主權”體現(xiàn)了反帝的性質,“內除國賊”體現(xiàn)了反封建的性質,因此最能反映五四運動的性質,D項正確;“廢除二十一條”反對日本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現(xiàn)了反帝的性質,并未體現(xiàn)反封建的性質,排除A項;“拒絕在合約上簽字”反對巴黎和會上列強損害中國的權益,體現(xiàn)了反帝的性質,但沒有體現(xiàn)反封建的性質,排除B項;“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體現(xiàn)了反帝的性質,未體現(xiàn)反封建的性質,排除C項。故選D項。13.C【詳解】根據(jù)材料“北京大學、高等師范、高等農業(yè)、高等工業(yè)、法政專門等五大學校,更有私立之中國大學等聚集三千余人,排隊赴總統(tǒng)府、天安門并至東交巷英美法意駐京使館,隨處欲舉代表發(fā)言表示國民對于外交之真正意思”可知,1919年,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引發(fā)了北京大學等學校三千多人在天安門舉行游行活動,據(jù)此該報道中的這場運動是指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C項正確;使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的是護國運動,排除A項;阻止了列強對中國的瓜分的是義和團運動,排除B項;五四運動沒有影響美國對華的決策,排除D項。故選C項。14.D【詳解】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該運動是五四運動,從材料“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得出青年學生發(fā)揮了先鋒作用,D項正確;中國的民族民主意識在五四運動之前就已經覺醒,排除A項;五四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而非歷史舞臺,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5.B【詳解】根據(jù)材料“日本商品的清單被大批刊印出來,在中國銷售的所有日貨的分類目錄,以及替代它們的國貨的類似目錄,被人們廣泛傳閱”可知,當時大量的群眾參與抵制日貨,使用國貨運動,表明五四運動具有較高的群眾參與度,B項正確;五四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但是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項;材料主旨強調群眾廣泛傳閱國貨目錄,表明其群眾參與度高,與不妥協(xié)的氣概不符合,排除C項;五四運動是學生愛國運動,并沒有接受民族資產階級領導,排除D項。故選B項。16.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青年學生為先鋒,得到工人階級支持的反帝愛國運動,即五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和革命發(fā)展進程,C項正確;禁煙運動與“學子激揚焚侫府”等不符,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并非與列強抗爭的社會運動,排除B項;北伐戰(zhàn)爭與材料描述的事件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7.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是五四運動時期的口號,C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主要是反封建,排除A項;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主要是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排除B項;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這一時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排除D項。故選C項。18.A【詳解】分析題干材料“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陸、章去”,材料中強調在工人階級的罷工斗爭作用下,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A項正確;五四運動中,學生斗爭僅僅起到了先鋒隊的作用,愛國商人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材料“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陸、章去”強調了工人階級的罷工斗爭的決定性作用,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1919年五四運動,C項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五四運動中,學生斗爭僅僅起到了先鋒隊的作用,并不是運動主力,排除D項。故選A項。19.C【詳解】根據(jù)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高喊“還我青島”“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等口號;打倒軍閥是國民大革命時期的口號;故C項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20.C【詳解】依據(jù)題干“1919年5月15日”“要求致電北京政府和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專使,收回青島并廢除不平等條約”,可知與五四運動有關,1919年巴黎和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爆發(fā)的導火線,5月4日,北平學生發(fā)起五四愛國運動,人們高呼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C項正確;二次革命發(fā)生在1913年,旨在反對袁世凱專制獨裁,排除A項;護國戰(zhàn)爭發(fā)生在1915-1916年間,旨在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排除B項;國共第一次合作始于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第二次合作始于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排除D項。故選C項。21.B【詳解】依據(jù)材料“斯世有以強權壓迫公理者,無論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