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一編復習筆記1第一章上古歌謠和神話傳說第一節(jié)上古歌謠識記:①《尚書·堯典》、《呂氏春秋·古樂》、《詩大序》中關于上古歌謠的論述?!渡袝虻洹罚涸娧灾?,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呂氏春秋·古樂》: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睹姶笮颉罚呵閯佑谥卸斡谘裕灾蛔愎枢祰@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②《彈歌》、伊耆氏《蠟辭》和《周易·賁卦》六四爻辭?!稄椄琛罚簲嘀?,續(xù)竹,飛土,逐宍(肉)。(制造弓彈打獵的生活情狀)伊耆氏《蠟辭》:土返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ㄖ湔Z)《周易·賁卦》: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筮辭)理解:①上古歌謠的產生與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關。原始歌舞的產生與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關。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們日常生活情狀的重演或是慶祝、祭典活動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新的歌舞,同時傳唱已有的歌謠。②原始歌舞詩、樂、舞合一的綜合性。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現(xiàn)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新的歌舞,同時傳唱已有的歌謠。第二節(jié)神話傳說1.神話與其產生識記:神話的性質。1.神話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話是遠古人類對所觀察或經歷的自然界或社會現(xiàn)象的解釋和說明.3.神話反映著遠古人類解釋自然(社會)并征服自然(社會)的愿望。4.神話只能產生在史前的遠古時代,它是人類還沒有能力對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做出符合實際的解釋之時代的產物。理解:神話的勞動起源說。神話的宗教起源說。勞動起源說認為神話伴隨著初民的勞動生活而產生,宗教起源說指實為神話產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動。勞動起源說:神話的內容總是反映著勞動生活,初民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與漫長時期的勞動生活有直接關系,勞動生活是神話得以產生的最根本條件。宗教起源說: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觀念,產生于他們對生活經驗的最初思考,這便是最初的宗教觀念。當他們從崇拜敬畏,變而為企圖解釋和支配自然力時,神話也就產生了。神話的產生與原始宗教有極大聯(lián)系。簡單運用:神話與傳說的區(qū)別。1.一般說來,神話的產生要比傳說早;2.神話是傳說的故事原型,傳說是神話的社會歷史化;3.神話具有明顯的非理性的神異色彩,傳說則內含著人間的行為準則。在實際的存在形態(tài)上,每一個神話系統(tǒng)中往往都是神話和傳說交織并存的。2.我國神話的主要特征綜合運用:①中國神話的特征(1)不論是以戰(zhàn)勝自然力為主的神話,還是以戰(zhàn)勝人間罪惡為主的神話,都緊緊地圍繞著人的生存這個主題;(2)神話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滿著激揚的斗志、神異的能力和英雄氣概;(3)熔鑄著濃烈的情感,塑造了鮮明的形象,表現(xiàn)出豐富的想象力;(4)神話是一種集體創(chuàng)作,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豐富、不斷變化和成型。②神話對后世文學發(fā)展的影響。(1)神話的藝術規(guī)則為后世文學的發(fā)展提示了方向。一方面,神話所開創(chuàng)的為人生的主題,事實上成了我國文學發(fā)展的主流。另一方面,神話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響著后世文學的發(fā)展。(2)豐富多彩的神話作品,成為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源泉。第二章《詩經》第一節(jié)《詩經》的來源、分類和流傳1.識記:《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又稱《詩》或《詩三百》,漢代以后尊為“經”。收錄西周初到春秋中葉詩歌305篇。包括《國風》(分為十五國風)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40篇。(笙詩6篇不在305之數。)2.《詩經》的收集和編定識記:①采詩說。(漢代學者)②獻詩說。(產生于先秦時期)③刪詩說。(漢代“孔子刪詩”說,司馬遷提出)理解:風、雅、頌的分類依據與其意義。(最早明確地分類意義上指謂《詩經》的風、雅、頌,是戰(zhàn)國末期的荀子。)以音樂的不同作分類依據。風,指各地不同的音樂。雅,正聲,王朝京畿地區(qū)的音樂,又緣于音樂的不同分為大雅、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曲。3.《詩經》的流傳識記:《詩經》在先秦時代的三個作用。一是在祭祀、宴享時奏唱,二是作為外交場合言談應對的辭令,三是作為教育的課本。理解:《詩經》的流傳。秦火后遭焚,靠學者記誦保全。漢傳授《詩經》有魯、齊、韓、毛四家。漢代經學興,為五經之一。東漢末,鄭玄為毛詩作箋,隨鄭學大昌,毛詩獨行,余三家詩亡。今日所見《詩經》即毛詩。第二節(jié)社會政治詩對生活憤懣憂傷,發(fā)抒感慨,對政治或贊美或譏諷抨擊,這類詩稱為社會政治詩。1.下層人民抨擊政治的詩簡單運用:簡要說明下層人民社會政治詩的具體內容。一些詩篇揭露宮闈丑行,用一件典型事例活畫出統(tǒng)治者令人厭惡的行止,表達人民的愛憎。如《邶風·新臺》諷刺衛(wèi)宣公霸占兒子的新娘;《鄘風·墻有茨》的宮廷穢聞?!多{風·君子偕老》、《齊風》的《南山》、《敝笱》和《陳風·株林》等。有些詩對貴族統(tǒng)治者的荒淫無恥,人民極度憤慨,予以嚴厲批判,如《鄘風·相鼠》,用令人厭惡的老鼠,比襯出貴族統(tǒng)治者道德品格的低劣,表達了人民的憎惡情感。還有不少詩篇反映了當時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抒發(fā)憤怨情緒。如《邶風·擊鼓》、《王風·君子于役》,揭露繁重的徭役使百姓骨肉生離,不得安定和生息。一些詩作,直接描述了征夫對徭役的痛苦體驗,如《豳風·東山》、《小雅·采薇》、《唐風·鴇羽》。少數詩篇,對剝削現(xiàn)象表示不滿,如《魏風·伐檀》、《魏風·碩鼠》。2.官史對政治表達不滿的詩簡單運用:簡要說明官吏對政治表達不滿的詩的具體內容。有的作品從自身的體會入筆,抱怨勞逸不均。如《邶風·北門》、《小雅·北山》?!洞笱拧?、《小雅》中還有一些詩作,或發(fā)抒憂國憂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層統(tǒng)治者的昏庸無道。如《小雅》的《正月》、《節(jié)南山》、《十月之交》、《雨無正》、《小》。《大雅》的《抑》、《蕩》等。3.抒發(fā)生活郁懣和人生憂傷的詩簡單運用:簡要說明其具體內容。一些詩抒發(fā)了生活的郁懣和人生的憂傷。如《檜風·隰有萇楚》用擬人化的手法反映出有知識的人多有生存的苦悶;《魏風·園有桃》抒寫“士”人不被別人理解的苦惱;《王風·黍離》以深沉憂傷的筆調,寫東周大夫家國淪喪的悲哀。這種家國哀思、黍離之悲,對后代文學影響深遠。4.稱頌執(zhí)政者的詩簡單運用:簡要說明其具體內容。一些詩作,贊美盡瘁為公的執(zhí)政者。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頌、懷念召公的作品,《鄘風·定之方中》歌頌衛(wèi)文公重建衛(wèi)國的業(yè)績、《衛(wèi)風·淇奧》贊美衛(wèi)武公德美才俊。第三節(jié)情愛詩1.歌唱愛情和婚姻的詩理解:大膽直爽與溫文典雅的兩種風格。一種是直率、大膽而浪漫的,如《鄭風·溱洧》,寫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邊,相約游嬉,表達愛慕之意;《召南·摽有梅》,將一位待嫁女子焦急等待求婚、成親的心情毫不掩飾地展露出來;《鄭風·褰裳》寫女子求愛的爽快、潑辣態(tài)度,毫無掩飾;《召南·野有死麇》寫男女幽會嬉戲,十分大膽而浪漫。另一種溫文典雅。如《邶風·靜女》,以饋贈信物抒寫純真的愛情,嫻雅美好;《周南·關睢》寫青年男子愛慕采荇女子而求之不得的痛苦相思;《陳風·月出》描寫月下美人的綽約風姿,詠唱自己的愛慕相思之情,明凈、純潔;《鄭風·狡童》寫一個姑娘寢食不安的深切相思;《秦風·蒹葭》描繪了一個美麗冷清、朦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畫主人公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于景象和意象,委婉含蓄地表達相思和追懷之情。還有許多抒寫婚姻生活的詩。《周南·桃夭》與女子的出嫁;《鄭風·女曰雞鳴》、《齊風·雞鳴》表現(xiàn)了一對夫婦纏纏綿綿的情愛;《鄭風·風雨》是寫夫婦久別重逢的詩。2.反映與愛情婚姻相關社會問題的詩簡單運用:簡要說明其具體內容。反映愛情同禮教、社會輿論的矛盾,如《鄭風·將仲子》女畏人言。被丈夫無情拋棄的婦女的詠唱,如《衛(wèi)風·氓》控訴丈夫始亂終棄的行徑,《谷風》傷怨丈夫喜新棄舊,哀怨凄切。綜合運用:《詩經》最具影響的兩類作品——情愛詩和社會政治詩的內容。一、社會政治詩的內容:1.下層人民抨擊政治的詩:①對統(tǒng)治者的諷刺和對治國政策的批評。a.揭露宮闈丑行,如《邶風·新臺》。b.批判貴族統(tǒng)治者荒淫無恥,如《鄘風·相鼠》。②反映繁重徭役帶來的苦難,抒發(fā)憤怨情緒。a.如《邶風·擊鼓》、《王風·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妻生離。b.如《魏風·涉岵》,繁重徭役造成不人道結局。c.如《豳風·東山》,征夫對徭役的痛苦體驗。③對剝削不滿。如《魏風·伐檀》《魏風·碩鼠》2.官吏對政治表達不滿的詩:①從自身的體會入筆,抱怨勞逸不均。如《邶風·北門》;②《小雅》、《大雅》中有一些詩作,或發(fā)抒憂國憂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層統(tǒng)治者的昏庸無道。如《小雅·正月》;3.抒發(fā)生活郁懣和人生憂傷的詩:①《檜風·隰有萇楚》比襯隱托出人有知有識所以多有生存的苦悶。②《魏風·園有桃》表達了“士”的人生悲哀,抒發(fā)了不被理解的苦惱。③《王風·黍離》,是東周大夫悲嘆西周淪亡之作,這詩的家國哀思,對后代文學有極其深遠的影響。4.稱頌執(zhí)政者的詩:贊美盡瘁為公的執(zhí)政者。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頌、懷念召公的作品,《衛(wèi)風·淇奧》贊美衛(wèi)武公德美才俊。二、情愛詩的內容:1.歌詠美麗的愛情。如《鄭風·溱洧》寫男女自由表達愛情;①表白男女的悅慕,直率、大膽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詠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無掩飾的展露出來。②表現(xiàn)為溫文典雅。如《邶風·靜女》,以饋贈信物抒寫純真的愛情,嫻雅美好。2.抒寫婚姻生活。如《周南·桃夭》寫女子的出嫁,《鄭風·女曰雞鳴》寫夫婦間纏綿的情愛,《鄭風·風雨》寫夫婦久別重逢。3.反映某些相關社會問題。①反映愛情同禮教、社會輿論的矛盾。如《鄭風·將仲子》女畏人言。②關于棄婦的問題。如《衛(wèi)風·氓》控訴丈夫始亂終棄的行徑。第四節(jié)史詩與其他1.史詩識記: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詩?!洞笱拧分械摹渡瘛贰ⅰ豆珓ⅰ?、《綿》、《皇矣》、《大明》。綜合運用:分析《詩經》史詩重要篇章的藝術特色?!洞笱拧返奈迤吩姅⑹隽俗灾苋耸甲婧箴⒊鍪乐钡轿渫鯗缟痰囊恍┦粉E和傳說。五篇史詩都是敘述和歌頌周先王領導人民興建周邦的歷史功績,在藝術表現(xiàn)上有其突出的特點:1.重點突出,有選擇地描繪具體的事件,從而歌頌先祖的功勛,抒發(fā)了周民對先王的崇敬和愛戴之情。2.周人史詩還有對先祖神化的記述。3.總結歷史教訓,提出治國思想。2.農事詩與其他《國風》的《七月》、《芣苢》、《十畝之間》,《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頌》的《載芟》、《良耜》等,都是有關農事活動的歌詠,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周人農業(yè)生活的情狀。(《七月》最為著名?!镀]苢》、《十畝之間》藝術水平較高。)理解:①《七月》的內容梗概。敘說農夫一年四季無休無止的辛苦勞作。共八章,大體依照春耕、蠶桑、收割、打獵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鋪直敘各種勞作,反映農夫衣食住行的情況,有較大史料價值。②《芣苢》的藝術特點。以簡練淺白的詞語反復詠唱,各章之間只是更換了幾個近義詞,而能夠引發(fā)豐富的聯(lián)想,情韻悠長。第五節(jié)《詩經》的文學成就簡單運用:①簡析《詩經》抒情與寫實相統(tǒng)一的特點。《詩經》305篇,基本是抒情詩和敘事詩,而以抒情詩占多數。真實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敘事,是《詩經》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一個重要特點。1.所抒發(fā)的情感是真實的。比如社會政治詩,作者往往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去感受生活、表達愛憎。2.抒發(fā)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達相思,就直說“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關雎》)。抒發(fā)男女愛情坦言以陳,毫無掩飾。表達社會政治情感的詩作也是如此,如《秦風·黃鳥》抒發(fā)民眾對秦穆公殉葬車氏三子的憤慨,反復詠唱:“彼蒼者天!殲我良人”。3.敘事性的詩作中也飽含感情。如《七月》敘述農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勞作,內里卻涌動著一股濃郁的不平之氣。②簡述《詩經》形式和語言方面的特點。1.重章復沓的結構形式。所謂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羅列一遍,而是改變或替換一些字詞后的復唱。產生兩種情況:①詞雖變而意義相同,如《關雎》的最后兩章。《詩經》中這類同義復沓的重章之歌較多,其回環(huán)往復的詠唱,加強了抒情效果。②改變字詞后使詩章間形成意義上的層遞關系,如《黍離》,清人方玉潤賞評道:“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無限”,就是指它層遞深入的特點。這類詩在《詩經》中也有一定數量。2.《詩經》以四言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參差變化,比較靈活。如《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這種不拘四言、長短自如的句式,有濃厚的民歌風味。3.節(jié)奏鮮明,音韻諧洽,有天然的音樂美感?!对娊洝酚庙嵉囊恍┮?guī)律,實際上成為后代詩歌音韻圭臬。4.語言很有特色。①詞匯豐富;②雙聲疊韻的聯(lián)綿詞和疊字的大量運用,如:“窈窕”、“參差”、“關關”。增加了詩歌的韻律美,細膩地傳達出詩人曲折細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潑情狀。綜合運用:(綜合簡述題)①論述《詩經》的主要文學成就。一、抒情與寫實的統(tǒng)一?!对娊洝?05篇,基本是抒情詩和敘事詩,而以抒情詩占多數,真實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敘事,是《詩經》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一個重要特點。1.所抒發(fā)的情感是真實的。比如社會政治詩,作者往往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去感受生活、表達愛憎。2.抒發(fā)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達相思,就直說“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關雎》)。抒發(fā)男女愛情坦言以陳,毫無掩飾。表達社會政治情感的詩作也是如此,如《秦風·黃鳥》抒發(fā)民眾對秦穆公殉葬車氏三子的憤慨,反復詠唱:“彼蒼者天!殲我良人”。3.敘事性的詩作中也飽含感情。如《七月》敘述農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勞作,內里卻涌動著一股濃郁的不平之氣。二、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1.賦是《詩經》中運用最多的表現(xiàn)手法。它可以是直接敘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畫描寫,還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①直接敘事的如:《七月》。②直接刻畫描寫如:《溱洧》先勾勒春日和煦的背景,繼而特寫一對戀人相約游玩的對話,最后又轉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戲熱鬧場面的描寫。③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會政治詩、情愛詩的大多數都是如此。2.比,一般說就是比喻。A.修辭意義上的手法,是《詩經》中用比最常見的一種情形,如《衛(wèi)風·碩人》中連用六個比喻描摹衛(wèi)莊公夫人莊姜的美麗。B.整首詩用比,如《魏風·碩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藝術形象。3.興,就是起興或發(fā)端,一般處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位置。①興與詩歌情思相關時,一般會起到烘托氛圍或與詩歌意義發(fā)生某種聯(lián)系的作用。如《關雎》的起興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鳥的和鳴,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②興與詩歌情思不相關的,則往往是起到起韻的作用。如《唐風·山有樞》,起句“山有樞,隰有榆”同下面的內容沒有任何意義關聯(lián),其作用只在起韻。三、形式和語言方面的幾個特點。1.重章復沓的結構形式。所謂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羅列一遍,而是改變或替換一些字詞后的復唱。詞雖變而意義(湖北自考網)相同,如《關雎》的最后兩章?!对娊洝分羞@類同義復沓的重章之歌較多,其回環(huán)往復的詠唱,加強了抒情效果。②改變字詞后使詩章間形成意義上的層遞關系,如《黍離》,清人方玉潤賞評道:“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無限”,就是指它層遞深入的特點。這類詩在《詩經》中也有一定數量。2.《詩經》以四言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參差變化,比較靈活,如《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边@種不拘四言、長短自如的句式,有濃厚的民歌風味。3.節(jié)奏鮮明,音韻諧洽,有天然的音樂美感。4.語言很有特色。①詞匯豐富;②雙聲疊韻的聯(lián)綿詞和疊字的大量運用,增加了詩歌的韻律美,細膩地傳達出詩人曲折細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潑情狀。②結合具體作品說明賦、比、興的含義。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為“六詩”或“六義”。后人把賦、比、興從“六詩”或“六義”中剝離出來,認定為《詩經》的表現(xiàn)方式。1.賦是《詩經》中運用最多的表現(xiàn)手法。它可以是直接敘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畫描寫,還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A.直接敘事的,如:大部分《頌》詩,《大雅》中的史詩,《小雅》中的宴飲詩,以與《國風》中的《七月》、《氓》等等,往往在敘事中熔鑄著情感,“敘物以言情”。B.直接刻畫描寫的,如《芣苢》、《十畝之間》,只是平實客觀的描寫場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見出。又如:《溱洧》以春日為背景,繼而特寫一對戀人相約游玩的對話,最后又轉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戲熱鬧場面的描寫。從場外旁觀的視角,客觀記錄所見,而溫馨喜悅之情自然流出。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會政治詩、情愛詩中的大多數都是如此。2.比,一般說就是比喻。A.修辭意義上的手法,是《詩經》中用比最常見的一種情形,如《衛(wèi)風·碩人》中連用六個比喻描摹衛(wèi)莊公夫人莊姜的美麗。B.另一種情形是整首詩用比,如《魏風·碩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藝術形象。3.興,就是起興或發(fā)端,一般處在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位置。A.興與詩歌情思相關時,一般會起到烘托氛圍或與詩歌意義發(fā)生某種聯(lián)系的作用。如《關雎》的起興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鳥的和鳴,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這一類興,都和比難以截然區(qū)分。B.興與詩歌情思不相關的,則往往只是起到起韻的作用。如《唐風·山有樞》,起句“山有樞,隰有榆”同下面的內容沒有任何意義關聯(lián),其作用只在起韻。賦、比、興在理論上雖然可以區(qū)分為三種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但在實際運用中往往交互出現(xiàn),經常重疊。因此在批評實踐中也不易區(qū)分。同一首詩,有人認為是賦,有人認為是比或興。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一編復習筆記2第三章先秦散文簡單運用: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散文繁榮的原因。一、經濟方面,生產工具的進步,制度的改革。二、政治方面,王權式微,諸侯爭霸。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學興起。四、一些讀書人游說、著述、聚徒講學,諸侯也愿意聽取士人的意見。五、百家爭鳴的文化環(huán)境,促成了諸子散文的繁榮。②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歷史散文繁榮的原因。一、經濟方面,生產工具的進步,制度的改革。二、政治方面,王權式微,諸侯爭霸。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學興起。四、一些士人,或撰作史著,或編纂歷史文獻,提供政治借鑒。五、我國向有著史的傳統(tǒng)。至戰(zhàn)國,社會空前繁榮又空前動蕩,更加需要認真總結歷史,從而形成了歷史散文的繁榮局面。第一節(jié)歷史散文1.《尚書》、《春秋》等早期歷史散文簡介識記:《尚書》是我國第一部歷史散文集。今文《尚書》、古文《尚書》、偽《古文尚書》、《逸周書》、《春秋》?!渡袝肥且杂浹詾橹鞯墓攀?,文字古奧迂澀。今文《尚書》29篇,是經師伏生所傳。古文《尚書》58篇,其中25篇是東晉人的偽作?!兑葜軙废騺肀灰暈椤渡袝返挠嗥蛞萜?,但文字表現(xiàn)與春秋戰(zhàn)國的史家之文接近?!洞呵铩肥囚攪木幠晔?,經孔子修訂。以類似今天新聞標題的形式,簡括記錄魯國與周王朝、其他諸侯國的歷史事件。2.《左傳》理解:《左傳》與其作者。《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是配合《春秋》的編年史,所記史事止于魯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蹲髠鳌酚浭略斮?,文采生動。和《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蹲髠鳌纷髡邆鳛樽笄鹈?,后世頗有爭議,但其應是戰(zhàn)國初年或稍后的人。(《左傳》后人又稱《春秋內傳》)綜合運用:《左傳》的文學特色。《左傳》是先秦時期最具文學色彩的歷史散文。一、文學性的剪裁和歷史事件的故事情節(jié)化。文學性的的剪裁,指其既敘述了歷史的真實面貌,又善于使所傳達的事件蘊含意趣,極少枯燥乏味的流水賬式的史事記述。歷史事件故事化、情節(jié)化,是說其在敘述史事時,常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寫,描繪他們的言語、行為與彼此間的關系,有的甚至帶有小說、戲劇色彩。如《鄭伯克段于鄢》。二、刻畫人物性格神形畢現(xiàn),有立體感?!蹲髠鳌吩隗w例上雖不以人物傳記的形式記錄歷史,但其在敘寫歷史事件時卻十分注重人物的刻畫。并且不僅能夠寫出某人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點,而且注意刻畫人物性格的多側面,有的甚至可寫出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如,《晉公子重耳之亡》。三、生動的場面描寫和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①《左傳》以擅長敘寫戰(zhàn)爭著稱,注重對雙方戰(zhàn)前謀劃的敘述。如《晉楚城濮之戰(zhàn)》。②還表現(xiàn)在它簡潔生動地描繪戰(zhàn)爭場面。③《左傳》敘事或寫人物,運用了許多細節(jié)描寫,極為傳神。四、善于敘寫外交辭令,理富文美。如《燭之武退秦師》。3.《國語》理解:《國語》簡況。第一部國別史。全書21卷,記載周王朝與各國史實,起于周穆王,止于魯悼公。以記言為主,故稱《國語》?!秶Z》不是完整系統(tǒng)地敘述歷史,而是有選擇地記錄一些事件。后人稱為《春秋外傳》,然其不傳《春秋》甚明。作者傳為左丘明,不可確考。4.《戰(zhàn)國策》理解:《戰(zhàn)國策》簡況。雜記東西周與各國之事,自戰(zhàn)國初至秦滅六國約240年。記載當時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與其策謀或說辭,所記以戰(zhàn)國時縱橫家的事跡、言論為多。經西漢劉向編訂為33篇。作者難以確考,非一時一人所著。綜合運用:《戰(zhàn)國策》的文學特色?!稇?zhàn)國策》主要記載當時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與其策謀或說辭,所記以戰(zhàn)國時縱橫家的事跡、言論為多。其史學價值雖不與《左傳》、《國語》,但在文學上自有其獨到的特色:一、鋪張辯麗,夸飾恣肆的風格。如蘇秦說秦惠王連橫以爭天下的說辭,排比夸飾,對后來辭賦的產生和發(fā)展有很大影響。二、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以情理服人。如“觸龍說趙太后”。三、摹繪人物,形貌畢肖??坍嬜顬閭魃竦氖遣呤啃蜗?。如“蘇秦始將連橫”。四、引譬設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齒寒”、“驅群羊攻猛虎”、“抱薪救火”、“危于累卵”、“輕于鴻毛,重于丘山”,寓言如“狐假虎威”、“鷸蚌相爭”、“畫蛇添足”、“南轅北轍”、“驚弓之鳥”等。使文章形象生動,饒有趣味而富于文采。第二節(jié)諸子散文簡單運用:先秦諸子散文發(fā)展的三個階段與其特點。先秦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三個發(fā)展階段:一、春秋末至戰(zhàn)國初,有《老子》、《論語》和《墨子》。《老子》篇幅簡短,《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墨子》始漸有論說文的基本規(guī)模,但質樸無文,同時也還有語錄體的篇章。二、戰(zhàn)國中期,有《孟子》和《莊子》。開始擺脫語錄體,長篇大論,說理暢達,文辭富贍,是說理文的進一步發(fā)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動,比喻、寓言疊出,行文波瀾起伏,有較濃厚的文學色彩。三、戰(zhàn)國后期,有《荀子》和《韓非子》。論題集中,邏輯嚴密,說理透徹,文辭富麗,是先秦說理文的高峰。發(fā)展趨向:由簡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邏輯不斷增強。就文學色彩看,《孟子》、《韓非子》,尤其是《莊子》應受到更多重視。1.《老子》、《論語》和《墨子》理解:①老子與《老子》簡況。一般認為,老子的生活年代與孔子同時而稍早。先秦時流行孔子曾問學于老子的說法?!独献印樊a生不晚于戰(zhàn)國中期,是老子的后學所記,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②孔子與《論語》簡況??鬃樱?,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鬃又鳌叭省背岸Y”,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論語》是主要記錄孔子與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論集。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成書最早也應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③墨子與《墨子》簡況。墨子名翟,是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赌印肥悄拥茏铀?,包括了墨子以與墨家各派的思想。兼愛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簡單運用:①《老子》的文學價值。《老子》是道家學派開山的理論著作,篇幅簡短,文學價值并不甚高,有兩點可作簡略介紹:一、形象化的說理。即通過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說明抽象的道理。二、語句上的韻散結合?!独献印返恼Z句簡短而比較整齊,有的整章用韻,有的韻散相間。體現(xiàn)著韻文向散文的過渡狀態(tài)。②《論語》的文學特點?!墩撜Z》通記載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來展示孔子的思想。一、《論語》多為簡短語錄,辭約義豐。二、有的章節(jié)能夠通過言談舉止表現(xiàn)人物的形象和性格。③《墨子》的文章特點。《墨子》一書是墨家學派的代表作,其文章重理性輕感性,質實不求文采,文學價值并不大。但卻有自己的特點:一、由小與大,連類比譬,逐層推理。如《非攻》上篇。二、質樸無華,造句遣辭口語化。如《兼愛》。2.《孟子》識記:孟子生平與思想。孟軻,鄒人。主張行“王道”,施“仁政”,是對孔子思想正統(tǒng)的承襲和發(fā)展,后世稱為“亞圣”。綜合運用:《孟子》文章的主要特點。一、雄辯色彩A.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引導對方投入到自己設置的機彀中來,使對方心悅誠服。B.氣勢豐沛,是非鮮明,一旦對方被納入機彀,便步步緊逼,不給對方辯駁的機會。(例《滕文公上》“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章)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說理。典型事例,如《齊桓晉文之事章》齊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實。比喻,如為了說明舍生取義的道理,以舍魚而取熊掌為喻?!陡孀由稀~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揠苗助長”(《公孫丑上》)等。3.《莊子》識記:莊子生平與思想。莊周,戰(zhàn)國中期宋國蒙人。后世將莊子和老子并稱“老莊”,但莊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齊同萬物的差別,與老子頗有不同。理解:《莊子》簡況?!肚f子》52篇,今存33篇。現(xiàn)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篇》為莊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學所作。簡單運用:簡說《莊子》的文學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妒酚洝繁緜髡f:“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薄肚f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書基本由一個接一個的寓言組成,這就形成它的明顯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藝術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把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個個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綜合運用:《莊子》寓言特色?!肚f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書又基本是由一個接一個的寓言組成,這就形成了它的一個明顯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藝術表現(xiàn)的統(tǒng)一;《莊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個個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莊子》的寓言,描述了形形色色、異彩紛呈的藝術形象,寄寓了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一、奇幻譎詭的想象?!肚f子》的想象奇幻,夸張,出人意表,變化莫測。如:北冥有魚,其名為鯤?!ヒ粤孪⒄咭?。(《逍遙游》)。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畫。往往以很少的筆墨,就能寫出人物鮮明的形神特征。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遙游》)。三、細膩逼真的描寫。一些具體的形象描繪,有非常細膩逼真的“工筆”。如《齊物論》寫風之千變萬化的聲音,無不窮形盡相,極盡描摹之能事。四、諧趣和譏刺橫生。諧趣、譏刺,往往連珠并玉,難分彼此。如《秋水》“鴟得腐鼠”。4.《荀子》和《韓非子》識記:①荀子生平與《荀子》簡況。荀況,戰(zhàn)國后期趙國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師。隆禮重法,對儒家學說的薪火相傳貢獻極大?!稘h書·藝文志》著錄《孫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為荀子自著。先秦說理散文發(fā)展到荀子已經成熟。②韓非生平與《韓非子》簡況。韓非,戰(zhàn)國末期韓國公子,喜刑名法術之學。《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今存。大抵是韓非自著,也有后學或他人之作。簡單運用:①《荀子》說理文特色。一、論題集中,邏輯嚴密,說理透辟,淋漓盡致。如《勸學》、《天論》。二、從文學的觀點看,文中長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荀子》中寓言極少,極簡短,類于比喻。而他為了說理所使用的比喻,卻豐富多彩,層出不窮。如《勸學》。②《韓非子》說理文的特點與其寓言的特點。《韓非子》集中體現(xiàn)了韓非的法家思想,其說理文和寓言均很有特點。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極善分析,條理嚴密,議論透徹。“明切”是指明辨是非,切合事理?!跋笔侵杆睦碚撝兴茻o情而往往切中要害;明切和犀利,造成了韓非散文冷峻峭拔的文風。二、韓非散文最具文學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歷史故事的形式,闡明道理,表達思想。如“買櫝還珠”等。但表現(xiàn)手法較單調。第四章屈原和楚辭第一節(jié)楚辭的產生1.楚辭的名稱識記:“楚辭”名稱源流。楚辭是戰(zhàn)國后期楚國大夫屈原開創(chuàng)的一種新詩體。楚辭這個名稱西漢時始出現(xiàn),初專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劉向編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漢賈誼等人的騷體辭章收納,命名“《楚辭》”。至東漢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為全書作注,名為《楚辭章句》,流傳至今。理解:楚辭與賦的區(qū)別。漢代人往往把“楚辭”稱為“賦”,這種看法是不確切的?!俺o”和“賦”,不僅體式不同,而且其性質也有很大差別。體式不同:楚辭依“兮”而詠,語句參差錯落,長短不拘;賦則很少虛字,句式鋪排偕偶,比較整齊。性質不同:楚辭以抒情、議論、描繪為主,主觀抒發(fā)意味特別濃重;賦則以客觀的詠物、摹畫、夸飾為主,缺少主觀情感的抒發(fā)。2.楚辭的產生。綜合運用:楚辭產生的相關要素。一、楚辭首先是楚文化的產物。1.楚辭的產生,與楚聲、楚歌有直接聯(lián)系。2.楚辭的產生與楚國民間“巫歌”關系密切。3.楚辭中充滿著楚地風物的描寫,使用著道地的楚地方言等。二、楚辭的產生還受到北方文化的影響。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潤,中原先進的制度、文化漸為楚文化所汲取。2.戰(zhàn)國時期北方縱橫家鋪敘華辭的風氣,當也對楚辭有不小影響。總之,楚辭的產生,既源于楚國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由此造就了它濃厚的地域特色,也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響,在楚辭的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鮮明的印記。楚辭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下,誕生于楚國的地域特色鮮明的新詩體。3.楚辭的文體特點綜合運用:楚辭的文體特點。就體式而言,楚辭實際上有兩種:一、類于《詩經》而有所改造的樣式,如《天問》、《橘頌》,前者基本是四言體而少用虛字,后者也是四言體而單句句尾用“兮”字。(不是楚辭的典型體裁)二、以《離騷》、《九歌》等為代表的典型樣式。1.從詩風言,鋪排夸飾,想象豐富,是楚辭的共同特征。2.從體式言,楚辭較之《詩經》,篇幅極大增長,句式也由四言為主變?yōu)殚L短不拘,參差錯落。3.就語言說,楚辭多用楚語楚聲,楚地的方言詞語大量涌現(xiàn),另外,“兮”字、“些”字作為虛詞嘆語,極其頻繁地寫入楚辭,成為楚辭的一個鮮明標志。第二節(jié)屈原與其創(chuàng)作1.屈原的生平際遇識記:屈原生平。屈原,名平,楚國貴族,生活在戰(zhàn)國后期諸國爭斗最為激烈的時代,秦、楚爭霸是斗爭的焦點。有優(yōu)厚的文化教養(yǎng),也有高遠的政治理想和為之獻身奮斗的精神。主張聯(lián)齊抗秦,楚懷王昏聵無能,既無主張又聽讒言,信讒遠屈。懷王斷齊逐屈,后被秦拘死,頃襄王即位,重新起用過屈,后被子蘭進讒,終被遷放江南,長期流亡,最終自沉汩羅江。2.屈原的作品理解:屈原作品與其真?zhèn)慰加?。今人比較一致的看法大體是:《離騷》、《天問》、《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據楚國民間祭神歌曲加工潤色而成?!墩谢辍芬黄?,《史記》本傳明確說它是屈原的作品??梢源_定為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第三節(jié)《離騷》1.《離騷》的題義和創(chuàng)作時間理解:①《離騷》題義辨析。1、司馬遷謂“離憂”,可能涵蓋“遭遇憂愁”和“離愁別緒”二義。班固解為“遭憂”,王逸解為“別愁”,是分而言之。2、近人游國恩認為《離騷》可能本是楚國一種歌曲的名稱,其意義則與“牢騷”二字相同。這個說法,從音樂和意義兩方面提示《離騷》題義,較前人顯然更為深入,但在釋義方面,似不如馬、班之說更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②《離騷》創(chuàng)作時間辨析??赡茏饔谇涣鞣沤现畷r,即作于頃襄王初年。2.《離騷》的主題綜合運用:《離騷》的思想內容?!峨x騷》是屈原自敘生平的長篇抒情詩,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鑄在其中。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愛國情感。屈原洞察諸侯爭霸的形勢,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國強盛獨立、興旺發(fā)達。遭際的不平并沒有銷蝕他深厚的愛國情感,祖國的獨立和強盛,始終是屈原最為關心的事。強烈的愛國感情使屈原決定以死殉國。這是《離騷》最令人感佩的主題之一。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堅韌品格和疾惡如仇的批判精神。對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對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無情抨擊。表現(xiàn)屈原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對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視,是《離騷》的一個主要內容。屈原對理想熱烈追求,對群小嚴厲斥責,這種愛憎鮮明的精神品格,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3.《離騷》的藝術特點綜合運用:《離騷》的主要藝術特點。一、濃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峨x騷》所表現(xiàn)的社會內容,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直接根源于現(xiàn)實生活,而藝術表現(xiàn)則是想象自由馳騁,完全擺脫了現(xiàn)實生活的固有邏輯,而進入想象的境界,奇幻神異?!峨x騷》前半回顧往事,追憶身世、理想和遭際,基本是實寫,但那些以比興手法鋪敘夸飾自己的美好品質的詩句,已具有奇異想象的特色;后半寫對未來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國情懷,經過壯麗奇幻的描寫,更顯得真摯執(zhí)著,美麗感人。二、峻潔純美、獨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峨x騷》是屈原自敘生平的抒情詩,高貴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潔純美、獨立不屈的人格,與其異常濃烈的情感,構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脫俗的完美形象。他一心報國,卻不斷被讒毀、被流放,而他始終不放棄理想和追求;屢遭打擊,但九死不悔,不變初衷;最終理想破滅,他以身殉國?!峨x騷》塑造了這樣一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現(xiàn)了這篇抒情長詩的精神實質。三、比興手法的拓展?!对娊洝匪_創(chuàng)的比、興手法,為屈原所繼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離騷》運用了更豐富的喻象,在長篇詩歌中連續(xù)使用比興,更重要的是把《詩經》那種喻象、喻體各自獨立的單純比喻合二為一,熔鑄成渾融的藝術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義?!峨x騷》在《詩經》基礎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形成了我國文學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傳統(tǒng),影響深遠。四、結構、語言方面的特點?!峨x騷》是我國古代篇幅最長的抒情詩。1.全詩都圍繞著詩人忠貞不渝的故國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這個中心來謀篇布局。詩作分為前后兩個部分,一實一虛,回環(huán)往復,抒情寫志通徹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詩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盡情揮灑。2.在形式和語言方面,屈原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筆法,成為一種句式長短不拘、韻句散語相間的新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同時,他開始構創(chuàng)了長篇巨制?!峨x騷》后半表現(xiàn)詩人的思想活動,往往設為主客問答,鋪排描寫,這種形式特點對后來漢賦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峨x騷》語言豐富多姿,草木鳥獸紛至沓來,雙聲疊韻比比皆是。詩人還吸收方言入詩,增強了楚辭的地域特色。第四節(jié)屈原的其他作品1.《九歌》識記:《九歌》篇目?!稏|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禮魂》為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理解:《九歌》內容。在民間祭神歌舞的基礎上加工創(chuàng)作而成,祭神的同時,也寄托著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規(guī)諷之意?!毒鸥琛匪乐?湖北自考網)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靈,司天之神如東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運之神等。簡單運用:《九歌》藝術表現(xiàn)的特點。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寫出了神的靈異,更寫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統(tǒng)一在一起。二、敘寫神靈的活動和神靈的情感,描繪神靈的環(huán)境和氣氛,本就是一種清新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作品側重描摹神靈之相思、人鬼之空戀,造就了奇特瑰麗、色彩斑斕的藝術境界。2.《九章》識記:《九章》篇目?!断дb》、《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和《悲回風》。簡單運用:《九章》的風格。《九章》這組詩歌并非寫于一時一地,就其主題而言,大體與《離騷》相同,但在藝術表現(xiàn)上則大不相同:《離騷》把激越跳動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飾融合在一起,濃墨重彩、波瀾壯闊;而《九章》則是直抒胸臆,讓奔放的激情直接傾瀉,文筆較為樸素。如《哀郢》中直抒孤苦憂憤的思念郢都之情,寫得平實素樸。即使是寫景的詩句,也不似《離騷》的奇幻壯麗與《九歌》的飄逸幽渺,如《哀郢》中寫長江兩岸的風物,文筆平實凝重?!毒耪隆愤@種平實素樸的藝術特色,體現(xiàn)了屈原創(chuàng)作的另一種風格。3.《天問》和《招魂》識記:《天問》簡況?!短靻枴肥乔髌分凶顬槠嫣氐脑姼?,是僅次于《離騷》的長詩。這詩的奇特,在于它針對自然現(xiàn)象、神話傳說和遠古歷史、社會現(xiàn)實等,一口氣提出了170多個問題,體現(xiàn)了詩人的見識廣博、思想深刻以與勇于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它保存了許多神話傳說和遠古史料,有較大的史料價值。簡單運用:《招魂》的藝術特色?!墩谢辍房赡苁乔娉淹酢罢谢辍钡淖髌罚休^高的藝術成就。其主要特色兩個方面:一、結構精密完美。例如寫“巫陽下招”,這樣結構精嚴,依據方位和事物層層鋪敘渲染的表現(xiàn)方式,對后來的漢賦的影響甚巨。二、長于鋪排描摹。例如它寫四方的可怖,羅列眾多可怕的事物,還描繪出它們可怕的形象。想象夸張,新奇怪異,描摹事物,窮形盡相。第五節(jié)宋玉與其他楚辭作家識記:宋玉與其賦作。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辭作家,作品《九辯》。理解:《九辯》題義。九辯本是上古樂曲之名,其實就是由多個樂章組成的樂曲。從創(chuàng)意看是自悲生平之作。綜合運用:《九辯》的藝術特色與其與《離騷》思想、藝術上的異同《九辯》是由多個樂章組成的樂曲,是宋玉自悲平生之作。它的藝術特色:一、長于鋪排描摹,并在描繪中創(chuàng)造較為圓融的意境。如開頭那段廣為傳涌的文字,渲染秋氣之肅殺蕭瑟,橫鋪縱敘,令人讀其詩文即有凄風撲面之感。同時,詩人又把他強烈的生活感受溶注其中,詩人的際遇悲傷之感,被肅殺凄涼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濃重。二、細致入微的刻畫描寫。寫落木之枝萎葉衰,從葉片到枝干,由形態(tài)到色彩,都刻畫得細微真切。三、《九辯》的造語用詞也很可稱道,(造語用詞圓熟精美)。韻散相間,長短不拘,參差錯落,抑揚變化。雙聲疊韻字和重疊詞的大量使用,更增強了詩歌的文字美和韻律美?!毒呸q》與《離騷》思想、藝術上的異同:一、從思想內容來說,二者都是自敘平生之作,都有個人不幸遭遇的敘寫,都有對黑暗政局的揭露和對讒佞群小《九辯》的思想境界不與《離騷》,盡管它也有自標高潔的詠嘆、批判奸佞群小、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宋玉缺少屈原那種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對不平際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態(tài)度,甚至有感恩阿諛之嫌。二、從藝術表現(xiàn)看,《九辯》不失為楚辭中一篇精品。《九辯》中的句法固然是對屈原的繼承,但運用似較屈原更為圓熟。而雙聲疊韻字和重疊詞的大量使用,更增強了詩歌的文字美和韻律美。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二編復習筆記第一章秦漢散文理解:秦漢散文的發(fā)展脈胳秦僅李斯,受戰(zhàn)國縱橫家影響。漢散文創(chuàng)作的主流,文體:政論文,文風:切中時事,樸厚無華。西漢初期賈誼等的情感濃重、文氣縱橫——西漢中后期劉向等的引經據典——東漢前期王充等的崇實誠、斥虛妄,通達深刻——東漢后期王符、仲長統(tǒng)等的抨擊時弊,憤世嫉俗。行文造語在東漢后期向駢儷方向發(fā)展。第一節(jié)李斯與秦代散文理解:①《呂氏春秋》簡況。秦相呂不韋組織門客集體編撰。(被視為雜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陰陽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文章一般較短小,以事實說理,平實暢達,不求華麗。《呂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創(chuàng)作了豐富多彩的寓言故事。②《呂氏春秋》的說理方式。它創(chuàng)作了豐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說理時往往采用一組寓言故事,從不同側面予以說明,既充分闡釋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動,趣味盎然。(例如:《察今》,講“因時變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劍”、“引嬰兒投江”三個寓言故事,分別側重于“時”、“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達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變法主張。)③李斯生平與《諫逐客書》寫作緣由。李斯,楚國人。曾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初為呂不韋舍人,后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為相。因韓人鄭國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議驅逐所有外來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書秦始皇,指陳逐客的錯誤。④秦刻石文的特點。其形式,四言為句,三句為韻。鋪敘頌夸,氣度宏偉,韻律諧和。文采不足。簡單運用:《諫逐客書》的主要特點。一、《諫逐客書》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統(tǒng)一為中心,首先鋪敘歷史上客卿輔助秦國并使之國富兵強的事實,以說明客卿不曾有負于秦;其次敘說秦始皇看重外國的玩好之物,而輕視客卿的事實,論定其重物輕人的錯誤;最后分析納客和逐客的利害關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統(tǒng)一大業(yè),還會使秦國趨于危亡。二、文章羅列眾多事實,極力鋪陳,頗具縱橫家法。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舉重若輕,使重物與輕人形成鮮明對比,事理昭彰。第二節(jié)賈誼與西漢初期散文識記:①賈山《至言》。分析秦亡原因,提出君臣間應相互尊重、信賴,行文質直切實,明白曉暢,有說服力。②賈誼生平。善屬文,頗通百家之書。文帝召為博士。因年輕氣盛,對政權建設多有建議,遭老臣嫉恨。貶為長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京。文帝十二年卒。③晁錯生平。曾隨張恢學申商刑名之術。景帝時官至御史大夫。因力主削藩,七國亂起時,被腰斬。④枚乘《上書諫吳王》。勸說吳王應遵守君臣之義。比譬疊出,委婉設辭,很有文采。(與賈誼、晁錯的政論散文頗不同,體現(xiàn)著文人而非政治家的特點。)簡單運用:西漢初期散文概況。從劉邦稱帝到漢景帝末年,是西漢王朝政治文化發(fā)展的初期。王朝初建,吸取秦亡的教訓,一方面,革除秦朝暴政;另一方面,取消言禁書禁,鼓勵士人追思秦亡教訓,為新朝的政權建設出謀劃策。這個時期的散文,主要是與治國有關的政論,針對現(xiàn)實,行文平實明白。同時,受戰(zhàn)國策士影響,大多又具有縱橫家的遺風。綜合運用:①賈誼散文的代表作與其特點。賈誼是西漢初期散文的重要作家。賈誼的憂患意識最為濃厚,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國之憂、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亂、經濟失本無序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其最重要的政論散文代表作有《治安策》(一名《陳政事疏》)、《論積貯疏》、《過秦論》等。這些文章不僅思想內容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且在寫作方面也有其突出的特點。一、其文章?lián)嵲O論,理直氣壯,深情懇切。如《治安策》(從中可見出賈誼文章的氣勢犀利,情感激揚,切直曉暢。)二、緊湊嚴密,說理透辟,氣盛而情濃。如《論積貯書》(文章緊湊嚴密,說理透辟。體現(xiàn)著賈誼文章氣盛而情濃的特點)。三、文章鋪飾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縱橫家說辭的風神。如《過秦論》,(深刻分析秦亡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②晁錯散文的代表作與其特點。晁錯是西漢初期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家。載于《漢書》本傳的《上書言兵事》(一稱《言兵事疏》)、《言守邊備塞、勸農力本當世急務二事》(或稱《守邊勸農疏》)《賢良文學對策》,和載于《漢書。食貨志上》的《說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論貴粟疏》),是晁錯政論散文的代表作。一、切實中肯,論精識深,擅長分析,言之鑿鑿。如晁錯政論散文代表作《論貴粟疏》以有力的論據,說明輕賦役以勸農功,貴粟而賤金玉對于國家發(fā)展的意義。二、具有戰(zhàn)國策士的縱橫風氣。如《上書言兵事》論“得地形”,辭藻諧偶,句式鋪排,層層比較敘述。第三節(jié)劉向與西漢中后期散文理解:①西漢中后期散文大勢。在總體傾向上出現(xiàn)了言必稱經,以陰陽災異論政議事的特點。以董仲舒和劉向尤具代表性。另外,司馬遷、楊惲等人的個別散文作品或敘寫個人情志和社會生活感受,或直論政事而不輕言經籍災異,與這一時期散文創(chuàng)作的主流不甚相同。②董仲舒與其散文。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師,在漢世“為群儒首”,對推尊儒術貢獻甚大。主要散文作品除《春秋繁露》外,還有《天人三策》。其文邏輯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聯(lián)類引證,雍容穩(wěn)妥,已經沒有了西漢初期散文的縱橫排宕之氣。董仲舒對陰陽災異思想和文風的變化,對西漢中后期的散文創(chuàng)作產生了很大影響。②劉向生平。劉向,字子政,初名更生。出身皇族。一生曾三度入獄,仕途坎坷。劉向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和目錄學家。其散文繼承董仲舒而在引經據典方面有所發(fā)展。④楊惲《報孫會宗書》。對自己的遭際忿忿不平,婉轉而深沉的表達退隱的決心。情感濃郁,個性鮮明。⑤桓寬《鹽鐵論》雖是政論,但不濫說災異,以史為鑒,直切時事和政策。采用對話體,詰難辯駁,簡潔犀利,文風質直平實,缺少漢初政論文的氣勢。簡單運用:《新序》、《說苑》的文學價值。劉向散文的代表作,采集群書中的逸聞瑣事編撰而成,寓含勸戒訓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類于后來的志人小說,最具文學價值。如“嗟來之食”,以簡短的筆墨,描寫人物言行,傳達其形貌和精神,主要繼承《左傳》的寫人筆法,但已成為獨立的故事。這類故事,對后來的文言小說(尤其是志人小說)有不小影響。第四節(jié)東漢散文理解:①東漢散文大勢。前期王充等求真實斥虛妄。后期仲長統(tǒng)等清議時政,發(fā)憤指弊,有著求實的鮮明傾向,有激情也頗具文采。②桓譚與其《新論》?;缸T,字君山,博學多通,好非議俗儒,著有《新論》29篇,多佚。行文樸實無華,開東漢士人抨擊虛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風趨向質實的傾向。③王充。王充,師從班彪,會通百家。晚年退居著述,今存《論衡》85篇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書以“疾虛妄”為宗旨。④仲長統(tǒng)。字公理,少好學,富于文辭,敢于直言,時人謂之“狂生”。著有《昌言》34篇。簡單運用:①王充散文的特點。王充最重要的作品是《論衡》85篇,全書以“疾虛妄”為宗旨,對漢世以來的陰陽災異與今文經學學風、俗儒品格等給予有力的批駁,也包含對東漢神學政治的批判。王充崇實尚用,倡導通俗,反對“華而不實”、“實而不華”。主張獨創(chuàng),不反對文辭的各具特色。如其《自紀篇》,句式諧偶,比喻迭出,語言生動流暢?!翱趧t務在明言,筆則務在露文”(《自紀篇》)這是王充為文的追求,他為了把其“疾虛妄”的思想說明說透,必須“喻深以淺”,“喻難以易”,所以他的文章有時也寫得繁冗累贅。②仲長統(tǒng)散文的特點。文風較質樸,而富于論辯色彩,往往言辭激烈。仲長統(tǒng)的代表作是《昌言》34篇,今僅存十分之一?!恫浴泛蜄|漢末年許多著作一樣,思想比較龐雜,也比較活躍,而總的傾向是崇實尚用,充滿變革思想。仲長統(tǒng)堅決反對宦官、外戚干政,反對社會不公?!恫浴返奈娘L較為質樸,而富于論辯色彩,往往言辭激烈。因為仲長統(tǒng)也受老莊思想影響,有的文章也寫得瀟灑美麗。第二章司馬遷與漢代史傳散文第一節(jié)司馬遷與其《史記》寫作綜合運用:①司馬遷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心態(tài)。一、司馬遷,字子長。司馬氏曾長期擔任史官。至西漢,他的父親司馬談重為太史。司馬談學術思想的博通兼容而傾向道家,其撰著史書的夙愿,對司馬遷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二、史官世家的出身,對司馬遷的一生影響甚巨。一方面,家族濃厚的文化氣氛,使他從小就得到了優(yōu)良的文化熏染。另一方面,“司馬氏世典周史”的家族榮譽,令司馬遷甚感自豪。司馬遷曾有目的地漫游各地,足跡幾乎遍與全國。這為《史記》的寫作做了資料上的準備。三、司馬遷的家庭榮譽感所激發(fā)出的著史的強烈愿望,因為“圣人”情結,而升華為責任感和使命感,成為他生存的命脈所在。四、司馬遷繼其父為太史令。初任時,司馬遷便閱讀、整理國家圖書館的史料,開始了寫作《史記》的前期工作。五、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司馬遷為其辯護,武帝大怒,囚禁司馬遷并施以腐刑。這件事給司馬遷的打擊巨大。他憤怨已極,痛苦不堪,也激發(fā)了他“發(fā)憤著書”的決心。六、綜上所述,從司馬遷的出身、經歷、思想心態(tài)來看,他寫作《史記》有內外不同的動因?;诩彝s譽感所激發(fā)出來的強烈的著史愿望。和他胸懷大志的“圣人”理想,是他著述《史記》的內因,是最根本的動力:“李陵之禍”所激發(fā)的“發(fā)憤”情緒,是他著述《史記》的外因,這個遭遇使他對歷史本質的認識更為深刻。②《史記》的成書和體例。關于《史記》的史料來源:1.古史和檔案。2.口碑史料。3.司馬遷遍覽經史,親自調查,網羅一切可以獲取的史料,考核編排?!妒酚洝返捏w例:司馬遷創(chuàng)造了紀傳體的通史,開創(chuàng)了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例寫通史的范例。五種體例相互配合,構成有機的整體。本紀,記述歷代帝王的興衰沿革,是全書的綱領;十表,依年月摘記大事;八書,載錄文化、經濟、制度;世家,記載王侯各國狀況;列傳,記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團。本紀、世家、列傳是《史記》的核心部分,他們以本紀為中心,世家、列傳依次分布在外圍,而十表、八書則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形成對核心的補充。司馬遷開創(chuàng)的著史體例,一直影響著我國二千年的歷史著述。歷代史著,體例或有些微變化,但總未超出司馬遷的五種體例。第二節(jié)《史記》人物傳記的文學成就綜合運用:《史記》描寫人物的藝術特點《史記》眾多成功人物的塑造,得力于司馬遷極富表現(xiàn)力的描寫手法。主要有下述幾點: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妒酚洝穼懭说囊粋€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傳記中表現(xiàn)這個人物主要的經歷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點,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點則置入別人的傳記中去描述。這個方法被稱為“互見法”。如《高祖本紀》主要寫劉邦的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與得天下后仁愛保民、穩(wěn)固政權的政績等等,正面表現(xiàn)一代開國帝王的風采。而他性格中狡詐、殘忍、無賴的一面,則在其他人物的傳記中表現(xiàn)?!妒酚洝贰盎ヒ姺ā钡氖褂?,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鮮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個側面的性格特點,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司馬遷也善于在同一篇傳記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時寫出其性格的復雜性。如《李將軍列傳》。二、人物之間的對比襯托。司馬遷善于使用對比襯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不同篇章人物的對比,也有一篇之內人物之間的對比;有并列對比,也有正反對比。如《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中,年輕氣盛、好勇斗狠的項羽,與世故老成的劉邦形成鮮明的對比。還描寫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對主要人物的比襯。如《項羽本紀》中老謀深算而堅忍的范增之與簡單直率又鹵莽的項羽。三、在特定的環(huán)境和場面中凸顯人物特點。描寫緊張激烈的環(huán)境和場面,把人物置入尖銳的矛盾沖突之中去塑造。如《項羽本紀》的“鴻門宴”中項羽的優(yōu)柔寡斷,范增的陰鷙遠見,劉邦的智詐狡猾,張良的善于謀劃,樊噲的勇猛機智,以與項伯的溫和憨愚,都在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得到鮮明的表現(xiàn)。四、出色的細節(jié)描寫和心理描寫。以富于表現(xiàn)力的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李將軍列傳》中李廣殺霸陵尉的細節(jié)。(《項羽本紀》寫霸王悲歌別姬。)也有以簡單的心理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它或是通過人物獨白,或是以他人的語言,或是由作者直接點撥,披露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李斯列傳》、《呂太后本紀》。)五、以個性化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性格。人物語言描寫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神情風貌。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膽,可以想見項羽的強悍鹵直:“大丈夫當如此也”,委婉曲折,寫出了劉邦的貪婪狡詐。《史記》的人物對話,也有不少能夠傳達人物性格者??傊?,《史記》不只是一部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歷史巨著,更以其人物傳記的卓越文學成就,成為文學史上史傳散文的典范,對后世文學尤其是敘事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它的價值,恰如魯迅所說,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钡谌?jié)班固《漢書》與東漢其他歷史散文1.班固與其《漢書》理解:①班固生平。班固,字孟堅。早慧,博貫典籍。父死后潛心撰寫史著,后受皇命繼續(xù)修史。用二十多年時間,寫成《漢書》的大部分。隨軍征匈奴,軍敗,下獄死。有輯本《班蘭臺集》十七卷。②《漢書》簡況?!稘h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記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實記錄了西漢一代229年的歷史。其體例基本繼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傳”。全書一百篇,分為本紀十二、表八、志十、傳七十。簡單運用:①班固與司馬遷史學思想與寫作的區(qū)別?!妒酚洝泛汀稘h書》同為漢代著名的史書,在史學上、文學上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二者在史學思想與寫作方面又有明顯的區(qū)別。就史學思想而論,司馬遷的《史記》為“私作”,其思想受司馬談影響頗大。思想未能統(tǒng)一到儒家經典上來。班固撰《漢書》是奉詔修史,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這種家學和政治的影響,造成了《漢書》與《史記》的較在不同。在思想上,《漢書》站在劉漢王朝的立場,堅守儒家思想正統(tǒng)。對一些人物的評價,與《史記》有較大的差別。如《史記》寫入“世家”的項羽、陳涉,《漢書》一概寫入“傳”;《漢書》從《酷吏傳》中抽掉了張湯、杜周,單獨作傳;尤其對游俠、貨殖,《漢書》很大程度上持貶抑的態(tài)度。在寫作上,《漢書》不像《史記》那樣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實客觀,冷靜翔實地照錄史實。這些地方,都體現(xiàn)了班固正統(tǒng)嚴謹的史學思想和《漢書》的“官史”特色。②《漢書》刻畫人物細膩的特點。(《漢書》在刻畫人物方面雖不與《史記》那樣豐富多彩,但也有不少人物傳記寫得繪聲繪形,真切細膩??坍嫾毮伿恰稘h書》寫人的突出特點。)不少人物傳記,能夠摹聲繪形,傳達人物的神貌和性格?!稘h書》中《李廣蘇建傳》中對李陵、蘇武的刻畫就十分精細。2.《吳越春秋》與其他識記:①趙曄《吳越春秋》。②袁康《越絕書》。理解:《吳越春秋》與《越絕書》異同。都記載春秋末年吳越爭霸的歷史,內容有很多相同。他們在寫作上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記錄基本史實而外,還虛構了一些荒誕離奇的故事,也采用了不少神話和民間傳說,與后世的傳奇小說相近。不同之處,如《吳》前后連貫成篇,《越》各篇相對獨立;《吳》集中記述吳越爭霸故事,《越》還有地理、占氣等專篇。從文學視角來看,《吳》似較《越》更具文學性。簡單運用:《吳越春秋》內容與寫作特點?!秴窃酱呵铩返那拔寰恚洈菄鴼v史。主要內容是記敘伍子胥去楚奔吳和破楚報仇的史實。后五卷,記敘越國歷史。主要寫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fā)奮圖強以滅吳雪恥的故事。寫作特點:(1)在記錄歷史中加入虛構和傳說,編寫曲折生動、扣人心弦的故事;(2)刻畫人物手法的細膩傳神;(3)忠正耿介的伍子胥、深謀遠慮的范蠡、忍辱圖強的勾踐等成功的人物形象,都在不同方面對后世創(chuàng)作歷史演義、人物傳奇類敘事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影響。第四章漢代詩歌第一節(jié)樂府民歌1.樂府的名稱、分類和漢代的樂府詩歌識記:①“樂府”源流。樂府本是上古掌管音樂的行政機關。魏晉后,人們把樂府演唱的詩歌也即稱之為樂府,于是,“樂府”又成為詩體的名稱。②漢代樂府機關職能。采集民間歌詩、組織文人制作、負責演唱。理解:①樂府詩歌分類。較早分類的是東漢蔡邕,分為四類;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按音樂的不同分為十二類。②漢樂府民歌的保存。沈約《宋書·樂志》始有所收集,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有所增補,但已散佚大半。其中題名或標明“古辭”的,一般都是漢代樂府。包括貴族創(chuàng)作、文人創(chuàng)作和民歌三部分。民歌多保存在《相和歌辭》中。2.漢代樂府民歌的文學成就簡單運用:①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一、傾訴生活艱難困頓和漂泊流蕩。如《東門行》。二、反映人民厭倦戰(zhàn)爭。如《十五從軍征》。三、譏刺達官顯貴。如《雞鳴》。四、抒寫愛情、婚姻或反映相關的某些社會問題。如《江南》、《陌上?!???傊瑵h代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抒寫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②《孔雀東南飛》簡說?!犊兹笘|南飛》最早見于南朝人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題目是《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后來被《樂府詩集》收入《雜曲歌辭》。《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歌中最長的敘事詩。它敘寫一對恩愛夫婦受到禮教的逼迫而分離,終于雙雙殉情的悲劇故事。綜合運用: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一、敘事成分相對增多,許多民歌都有情節(jié),有的還描寫了人物形象。1.在敘述和抒情中插入情節(jié),如《東門行》寫貧民男子與妻子的爭論過程。再如《陌上?!穼懬亓_敷與太守的一段對話,就是理想化的情節(jié)。2.漢樂府民歌寫人物最為成功的,當屬《陌上桑》。它寫秦羅敷的美貌,先是描寫其梳妝打扮,接著寫他人見到羅敷的反應從側面烘托,寫羅敷之美,始終沒有直接、正面的描寫,而羅敷之美呼之欲出。二、漢樂府民歌抒情真摯濃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東門行》;也善于以比興、描寫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羅列五種不可能發(fā)生的自然現(xiàn)象?!妒鍙能娬鳌啡姸际菙⑹龊兔鑼懀幪幊錆M孤苦悲凄之情。三、形式和語言方面的特點。漢樂府以雜言和五言為主,由雜言漸趨五言,對五言詩的最后定型,產生了重要作用。漢樂府民歌的語言質樸淺白,往往使用口語,雖淺平直白,但富于表現(xiàn)力。第二節(jié)五言詩的起源識記:①班固《詠史》。是完整的五言,但沒有成熟。②應亨《贈四王冠詩》。是最早的有作者可考且信實的五言詩。簡單運用:五言詩的起源與形成?!对娊洝飞贁翟娬乱殉霈F(xiàn)半章或全章五言的詩句。春秋末到戰(zhàn)國期間,民歌中也偶見五言的形式。西漢時期的一些歌謠和樂府詩歌,五言的成分很大。到東漢,樂府詩歌里就出現(xiàn)了成熟的五言詩,如《陌上?!?、《十五從軍征》。有作者可考且信實的五言詩,最早是東漢前期應亨的《贈四王冠詩》,班固的《詠史》,但質木無文。班固之后,文人五言詩漸漸增多,如張衡《同聲歌》、秦嘉《贈婦詩》三首,標志著文人五言詩漸趨成熟。第三節(jié)《古詩十九首》與其他1.《古詩十九首》與其主題識記:《古詩十九首》釋名與作者。最早見于文選,編者把亡失主名的五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不是一時一人之作,應產生于東漢順帝末到獻帝前。綜合運用:①《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與主要內容。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游宦無門。《古詩十九首》就是產生于這樣的時代,表述著同類的境遇和感受。這十九首詩歌,基本是游子思婦之辭。離情別緒、人生的失意和無常之感,是《古詩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內容。一、離情別緒,表現(xiàn)為思鄉(xiāng)和懷人。1.游子的思鄉(xiāng)情懷,如《明月何皎皎》開創(chuàng)寫月圓的情境表達思鄉(xiāng)情感。2.思鄉(xiāng)的根柢,是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如《涉江采芙蓉》寫游子想念家鄉(xiāng)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二、表現(xiàn)思婦的閨思和愁怨,展示她們婉曲復雜的心態(tài)?!短鎏鰻颗P恰穼懓讜兊缴钜?,思婦(湖北自考網)無心織布,遙望星河想著牛郎織女,只是悲嘆、流淚不已。可以想見她思念游子的深切。三、游士對生存狀態(tài)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某些觀念。1.有功業(yè)遲滯的焦灼和失意,如《回車駕言邁》。2.有世態(tài)炎涼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3.人生的飄忽如寄。如《青青陵上柏》。4.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們面對現(xiàn)實,審時度勢,重新認識人生的價值:他們想要擺脫虛名的困縛,也不相信永生之事,開始執(zhí)著于現(xiàn)實的人生。五、《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們并不是玩物喪志。他們背井離鄉(xiāng),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經歷了挫折和失落后,他們有了新的認識。在種種人生的價值取向中,他們更看重生存的價值??傊豆旁娛攀住匪惆l(fā)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是“人同有之情”。因而,這些詩歌能夠永久地感動人,千古常新。②《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一、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古詩十九首》最鮮明的特點。如《行行重行行》。言有盡而意無窮形成的原因:1.抒寫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和共鳴;2.表達情感采取含蓄摸棱的表達方式。3.使用比興手法。二、質樸自然,沒有雕飾的痕跡。感情誠摯,寫境用語好象都是信手拈來。如《涉江采芙蓉》。三、描寫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夠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1.以白描手法,寫出門所見的景象:荒涼的墳墓,悲鳴的白楊。(《去者日已疏》)。2.比興手法的運用,如《迢迢牽牛星》。3.以象征手法創(chuàng)造圓融藝術境界,如《西北有高樓》。四、語言淺近自然,卻又極為精練準確,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寫相思令人憔悴。較多使用疊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牽牛星》。這些疊字生動傳神,增加了詩歌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2.其他五言古詩理解:舊題李陵、蘇武詩。并非他們的作品。但與《古詩十九首》十分相似。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第三編復習筆記1第一章建安風骨識記:建安詩壇的時間斷限。上起漢獻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漢末魏初時期文學。五言詩興盛,七言詩奠基。簡單運用:建安風骨形成的原因。建安時代,漢末的動亂現(xiàn)實一方面給建功立業(yè)提供了可能,激發(fā)起士人們積極進取的強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給士人帶來歲月不居人生無常的深沉嘆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氣,以悲涼為美的風尚。儒學地位發(fā)生動搖,士人從經學桎梏中解脫,發(fā)現(xiàn)了自我,在文學方面轉向非功利的抒情,詩歌創(chuàng)作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創(chuàng)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稱為“建安風骨”的時代風格。第一節(jié)曹操與曹丕1.曹操詩理解:曹操生平與思想、性格。曹操,字孟德,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是一個注重實際的人,知道亂世用儒學不能與時奏效,所以用刑名法術之學。精通音樂、書法、圍棋,為人簡易。動亂板蕩的時局,戎馬倥傯的經歷,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交織在他的詩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涼、慷慨沉雄的藝術風格。綜合運用:曹操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一、開創(chuàng)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chuàng)作的全盛局面。多用樂府舊題敘漢末實事,也有少數自擬新題之作。二、悲涼沉雄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詩特別能表現(xiàn)出他的個性,有政治領袖人物的宏大氣魄,本色質樸但抒情濃郁,表現(xiàn)了他高遠的志向、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歌慷慨,氣韻沉雄。如《短歌行》寫得高遠闊大,有君臨天下之氣度,與堅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發(fā)起讀者積極向上的奮進精神。2.曹丕詩理解:①曹丕生平與感情特點。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一歲立為魏太子,三十四歲代漢自立。他基本生活在曹操的護翼之下,經歷不如曹操豐富,但他博學多識,感情敏銳而細膩,對人生苦短有特別強烈的凄愴感受,詩作中更傾向于對個體感情的體會與抒發(fā)。②曹丕對七言詩的貢獻。曹丕對七言詩的發(fā)展有重大的貢獻。他的《燕歌行》二首,不僅為樂府產生一新體制,且為中國詩學開一新紀元。至曹丕始形成純粹的七言詩。但還是逐句押韻形式,韻腳尚嫌單調繁促。簡單運用:曹丕詩歌的特點。一、語言綺麗工練,抒情深婉細膩,形成了便娟婉約(即委婉含蓄)的纖麗清新風格。如《燕歌行》。二、一些抒懷之作寫得清俊悲涼,有的帶有擬作性質,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發(fā)戰(zhàn)亂中的一種蒼涼情懷。三、抒發(fā)志向記敘軍旅的作品,氣勢高昂卻亞于曹操。另有宴游酬酢之詩,頗繁麗然遜色于曹植。第二節(jié)曹植理解:曹植生平與性格。曹植,字子建,曹丕弟。他從小被曹操所喜愛,曾想立為太子,后未果,因此受到曹丕的嫉恨。史稱曹植聰穎過人,個性卻是為人過于直率。超凡的才華與不羈的性格,使他一方面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另一方面卻因恃才傲物而飽受壓抑,這兩個方面在他的作品中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綜合運用:①曹植詩歌的思想內容。曹植的詩歌創(chuàng)作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為界分為前后兩期:一、前期多抒發(fā)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如《白馬篇》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的愛國勇士形象,頌揚了他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也寄托了詩人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是前期代表作。前期也常彌漫著戰(zhàn)亂環(huán)境所賦予的悲涼慷慨情思和人生無常的嘆息。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現(xiàn)自己壯志難酬,倍受壓抑的郁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贈白馬王彪》,全詩充滿了悲苦之辭、憤慨之音。②曹植詩歌的藝術成就。曹植的五言詩創(chuàng)作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詩壇上最杰出的詩人。一、詩歌內容豐富充實。舉凡軍旅政事,宴游送別,詠史游仙,抒情抒志,無不發(fā)之于詩。二、曹植的詩歌被譽為“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本褪钦f他的詩既內容充實豐富,多慷慨悲憤之氣,在藝術表現(xiàn)上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鹽業(yè)市場十三五規(guī)劃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呂梁師范高等??茖W校《軟件項目研發(fā)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食品分析與檢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北大學《計算機網絡》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重慶市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計量經濟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東學院《巖石力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云南省建筑安全員知識題庫及答案
- 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健身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盛華職業(yè)學院《三維影像設計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DL∕T 1094-2018 電力變壓器用絕緣油選用導則
- 【我國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發(fā)展問題及完善策略12000字(論文)】
- DL-T-5115-2016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接縫止水技術規(guī)范
- 全國川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節(jié)《設計文創(chuàng)作品》教學設計
- 危貨押運員考試答案(題庫版)
- QCT267-2023汽車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極限偏差
- 2022-2023學年浙江省紹興市高一(下)期末數學試卷含答案
- 租房協(xié)議書 租房協(xié)議書范本
- GB/T 43646-2024陸生野生動物廊道設計要求
- 吊籃施工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匯編)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年中考歷史試題(附真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