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概論論文_第1頁
中國文化概論論文_第2頁
中國文化概論論文_第3頁
中國文化概論論文_第4頁
中國文化概論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文化概論中國文化概論華夏文化的價值追求和華夏文明的歷史延續(xù)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軌跡是那么的詭譎,讓人無法摸清它究竟走向何方;歷史的軌跡又是那樣的無情,冷酷的凝望著無數的文明生命化為塵土,湮沒塵埃。然而我們是幸運的,華夏文明在歷經了一次次磨難,然后又一次次的浴火重生,她沒有像其他三大古文明一樣消失于歷史,她依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向世界展示著她無與倫比的堅強,已經對未來的希望……人區(qū)別于動物的生存方式我們將其稱之為人化;把一個族群區(qū)別于另一個族群的生存方式稱為文化,而當一個族群有了其特有文化,然后形成了規(guī)范化制度,建立精神信仰之后,這樣我們便說這個族群形成了教化。只有當一個民族經歷了人化,文化,教化之后,我們才能說這個族群建立了文明。因此,社會上許多人簡單的把文明等同于文化的概念是片面,不正確的。一個民族想要形成自己的文化是比較簡單的,然而想要成為一種文明卻是十分困難的,它必然要經歷很長的積淀,一種文明其必然曾經領先于世界,給世界的發(fā)展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華夏文明就是這樣的文明,數千年她引領著世界,讓她的影響遍及四方……華夏文化一般認為其是在三皇五帝時開始,經歷了夏周兩朝,自周公旦制禮樂后,逐漸形成了具有華夏文化特點的禮儀服飾以及制度,可以說周公制禮作樂鑒定了華夏禮儀之邦的基礎,而后經由儒學大師孔子發(fā)揚光大,由此華夏文明便逐漸走向成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北阌纱硕鴣恚@也是中國被世人稱呼為華夏的原因。這樣我們便要清楚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才是華夏?相信很多人都直觀的認為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內存在的所有民族文化都可以叫做華夏,很多人也覺得這樣的觀點很正確,畢竟現在人的思維方式就是這樣。然而我想說的是,這樣的思維方式并不是我們華夏的,這是西方的思維方式,它和我們華夏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當然在許多人眼里西方文明就是先進的象征,而我們自己的就是落后的,這樣一種對自身文化文明的無知在當今中國是非常普遍的,其實如果我們真的了解自己的文化文明就會發(fā)現,其實我們文明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現在去學習,去發(fā)揚,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其中之一。在華夏的文化中,有著“夷夏之辨”的說法,古代華夏族群居于中原,為文明中心,而周邊則較落后,因此逐漸產生了以文明禮義為標準進行人群分辨的觀念,區(qū)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種族,合于華夏禮俗文明者為華,或稱夏、華夏、中國人,不合者為夷,或稱蠻夷、化外之民。所以通過這個我們可以看到華夏民族向來就是一個包容的民族,她并不是以地域來區(qū)分,而是以文明程度來劃分的,蠻夷可以通過學習成為華夏,而華夏也會由于自身墮落而蠻夷化,如現在的中國也已經不能完全稱呼本身為華夏了,當代中國也已經相當程度的蠻夷化。人類本身就是以追求文明為前進的方向,所以我覺得這樣的劃分并無什么歧視,貶低之意,也犯不上引來國內那些虛偽沽名之輩來抨擊。古代華夏的思想有很多,最為璀璨的時段莫過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這期間涌現了很多獨特的學說,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流派,有法家,儒家,道家,墨家,兵家,雜家等等,這也為后來數千年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奠定了基礎,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就是儒道兩家,但是其思想也可以統(tǒng)一在一個字上,那就是“道”。“道”的原始涵義涉及道路,《詩經》中就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薄靶械肋t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里的“道”便指道路。道路作為人之所履,既可以通達四方,又堅實而有根基,道路所具有的這些特點,為其進一步提升、泛化為涵蓋宇宙人生的一般原理提供了可能,而在中國文化的演進中,道確乎被逐漸賦予以上的普遍內涵。作為宇宙人生的普遍原理,道一方面被用以解釋、說明世界上各種不同的現象,后者既包括天地萬物,也涉及社會領域;另一方面又被視為存在的終極根據:千差萬別的各種事物,其最終根源往往都被追溯到道。在中國文化中,“道”具體又可劃分為“天道”和“人道”。天道更多地與自然、宇宙相聯系,其涵義在中國古代最早的經典之一《周易》中已得到某種闡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薄靶味稀本桶训劳覀內粘5膶嶓w現象區(qū)分開來。這里的道就理解為世間萬物的終極原理,其離開了事物的表象,暗藏著各種事物內部的聯系?!吨芤住分械肋€有另一層觀念“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其中的道便展現了世界的變遷,演化,同時又指明了中國價值觀中統(tǒng)一的觀念,即一枚硬幣即為一體,而并不是正反兩面。除天道之外,道還兼指人道。人道在寬泛意義上與人以及人的活動、人的社會組織等相關聯,表現為社會活動、歷史變遷中的一般原理,所謂“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便從一個方面表現了這一點。人道意義上的“道”,首先涉及廣義的社會理想、文化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等等,它同時也被理解為體現于社會文化、政治、道德等各個方面的價值原則?!暗馈钡囊陨虾x,在古代哲學家的具體論述中得到了具體闡述。孔子曾提出:“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這里的“謀道”,便涉及對“道”的追求,“憂道”則表現為對“道”的關切,作為追求、關切對象,“道”即以廣義的社會理想、文化理想、道德理想等等為內涵??鬃佑终f,“道不同,不相為謀”,其中的“道”,同樣也是指廣義的社會文化理想或政治道德理想。價值理想不同、價值追求相異,往往缺乏共同語言,彼此之間也很難相互交往和溝通,這也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所表達的意思。孔子關于道的另一個重要觀念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謂“弘道”,是指人能夠使廣義上的社會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實現,這里的道同樣也以價值理想為內容,體現在社會文化、政治、道德等各個方面?!叭说馈币饬x上的“道”,同時表現為一種規(guī)范系統(tǒng)。規(guī)范有兩重作用:從正面看,它告訴人們什么可以做、應當如何做,簡言之,引導人們去做應該做之事;從反面說,它則告訴人們什么不可以做,亦即對人們的行為加以約束或限制。作為人道,“道”的涵義,往往具體體現在這種規(guī)范系統(tǒng)之上。道的以上涵義與道的原始涵義相互聯系:如前所述,道的原始涵義之一是道路,道路總是通向某處,引申而言,“道”意味著將人引往某一方向或引導人們達到某一目標。道所蘊含的這種引導性內涵經過提升以后,進一步獲得了規(guī)范意義。中國文化一再將禮、法與道聯系起來:“禮者,人道之極也?!薄胺ㄕ撸煜轮恋酪?。”禮既表現為政治領域的體制,又展開為規(guī)范系統(tǒng),禮之于人,猶如規(guī)矩之于方圓。規(guī)矩為方圓提供了準則,禮則為人的行為提供了普遍的規(guī)范。同樣,法也對何者可為、何者不可為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從而表現為一套規(guī)范系統(tǒng),當然,相對于禮,法作為規(guī)范更具有強制性。對中國文化而言,禮與法盡管有不同特點,但都是道的體現,所謂“禮者,人道之極也”、“法者,天下之至道也”,便從不同方面肯定了這一點。孟子曾指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边@里的“道”同樣包含價值原則、規(guī)范之意。規(guī)范的作用之一是提供評價行為的準則:行為如果合乎一定的規(guī)范,便被理解為正當的。反之,如果行為不合乎原則或規(guī)范,則往往缺乏正當性,從而也難以得到人們的認可。在華夏文化中,道便是人道和天道的統(tǒng)一,然而我們也可以發(fā)現,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也正好對應了道中的人道和天道,儒家提倡入世,追求實現人生抱負,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道家則講究出世,追求一種與天地自然相融合,順應自然的觀點。就其本身價值觀念上來看,這兩種方式并無優(yōu)劣之分,儒家思想在古代的輝煌我們不必過多闡述,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概念,可能道家學說在古代正統(tǒng)上并不是被十分看重,但是在黃老學說盛行時也有過“文景之治”,所以這兩種思想應統(tǒng)一起來,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去使用這兩種思想,當然對于我個人來說,儒家入世的學說更符合我們年輕人的觀念,畢竟年輕就要勇于去拼搏…… 華夏文明不僅具有思想價值方面的內在方面,在外在服飾方面也有自己的服裝——漢服。周公制禮作樂,而漢服也是華夏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滿清斷發(fā)易服,以及現代人對自身歷史無知,自身價值觀的西化,大部分人都已經不認識漢服,許多人認為這只是戲服,更有甚者認為這是日服、韓服。漢服在現代中國的境遇讓人為之嘆息,作為華夏的衣冠服飾,而不能被自己的子孫所接納,許多人提到華夏衣冠,最先想到的是旗袍,馬褂,這種滿清的衣冠居然現在堂而皇之的成為華夏衣冠正統(tǒng),作為一名對自身歷史文化有一定認識的中國人,這樣的情況確乎讓人無法接受。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發(fā)展而來。漢服的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結構上,漢服分為十個部分:領、襟、裾、袂、袪、袖、衿、衽、帶、系。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從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袴褶,“通裁”制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著裋褐(上短衣,下長袴)。漢服是通過夏商周最古老的衣裳變化而來的,連裳或者深衣本來是公卿諸侯燕居的穿法,自漢朝以來作為第一禮裝。漢服的基本風格就是:莊重、大氣、飄逸、靈動。如果我們把漢服同西方服飾相比的話,我們會發(fā)覺二者在許多方面都呈現明顯的不同。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樣,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我們現在雖然不能見到這種服裝的千姿百態(tài)的原型,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簡單的漢裝大衣附著在不同體態(tài)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令人浮想聯翩。樸素平易的裝束反而給他們增添了一種天然的風韻。袍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因此,漢服是最能體現我們華夏文化以及華夏文明特色的服飾,應當被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所認同和接受,然而隨著華夏文明在現代世界的衰落,華夏文化在當今中國也開始沒落,許多人直觀的認為自己文化只有過去的輝煌,現在已經全面落后,導致現代中國人全面西化,但是結果呢?只看到現在中國人的道德素養(yǎng)越加地下,整個一個被金錢充斥的社會,當我們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現代化了,其實現在中國人都已經蠻夷化了。華夏文化不僅僅輝煌在古代,直至現在她的許多思想,許多內涵,許多外在的表現,如文字,醫(yī)學,服飾等等,依然是十分先進的,然而就是因為現在的中國人對自己文化越來越無知,無知便理所應當認為自己落后,這是一種多么自卑,可悲的心態(tài)。當我們逐漸拋卻自身文化之后,我們還能夠以華夏自居嗎?當華夏民族損失了自身的內涵和外飾的時候,我們也不過是生活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的異族人罷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隨著國家實力的提高,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中華民族會實現她的偉大復興,這樣的復興絕不能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實現我們華夏文化的復興也非常重要。華夏文明從古至今數千年經歷了多少坎坷,我們絕不能看到她在我們手中沒落,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復興我們華夏文明,去弘揚我們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蛟S我們一代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但只要我們做了,華夏文明就會有復興的希望。 然而如何去復興我們華夏文明,讓她一如既往輝煌的延續(xù)下去呢? 首先我覺得我們要正確樹立我們的價值是非觀,當今中國社會的價值觀混亂,是非觀不明,雖然社會的經濟發(fā)展很快,但是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現在社會道德了流失,拜金主義的盛行。當然怎樣去正確樹立我們的價值是非觀呢?那就是正確去認識和對待我們的歷史?,F在中國不管是民間還是文化界對于歷史的問題依然不夠清晰,什么是中國?什么是華夏?是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都是華夏嗎?并不是這樣,前面已經說了,華夏文明同其他文化的區(qū)別,不在于地域,而是我們的禮儀,我們的文化,只有對華夏文化認同,并且依從華夏文化的朝代,政權才是真正的華夏?,F在社會鼓吹蒙元,滿清,但是這兩個朝代真的是華夏?我認為并不是的。據尚鋮主編的《中國歷史綱要》中統(tǒng)計,蒙古滅金后得戶87萬余,口475萬余,比金章宗太和七年(1207)年戶768萬余,口4581萬余,少了90%。據此看,北方被屠殺漢族人民人數約4000萬。然而根據后來的研究資料,當時實際被屠殺的人數遠遠大于這個數字。當年蒙古人曾將黃河以北人口殺死90%,后有蒙古將領不斷建議不如殺絕漢人,讓黃河以北變?yōu)槟翀?。宰相耶律楚材說,保留漢人種地,可以為打南宋準備糧草。蒙古人才停止了屠殺。盡管如此,蒙古攻宋時還是屠城二百。元滅宋,得戶九百三十萬,較宋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戶數1360萬也少了30%。按每戶5人計算,南方宋境內被屠殺人數約2400萬。如此說來,最保守的估計,原金境和宋境內至少被屠殺了6400萬人,這還不包括蒙古帝國在西夏的種族滅絕行為。如此一個以屠殺我們華夏民族祖先為樂趣的政權,我們竟然還如此歌頌它,這確實是世界史上的一朵奇葩。另外蒙元在統(tǒng)治華夏的時候,并不是以華夏文化為正統(tǒng),而實行的是嚴酷的等級制度,就如同印度的種姓制度一樣,大部分民眾貧賤而卑微??梢哉f在蒙元滅亡宋朝的時候,華夏文化被中斷了。所以韓日學者有“崖山之后無中國”的說法,然而我們自己確還沾沾自喜,把這樣的一段歷史說成是華夏的延續(xù),認為蒙元還是中國,以滿足我們可憐的虛榮心??墒钱斘覀兓叵氲侥菙凳f華夏兒女在國破之時在崖山投海自盡的時候,我們的內心究竟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