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忠恕”思想的研究綜述_第1頁
儒家“忠恕”思想的研究綜述_第2頁
儒家“忠恕”思想的研究綜述_第3頁
儒家“忠恕”思想的研究綜述_第4頁
儒家“忠恕”思想的研究綜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近年來,學術界對孔子“忠恕”思想的探討與研究與日俱增,并且提出了若干有建設性的見解。這里僅就近年來學者們探討的較為集中的問題作一梳理。關健詞:孔子;儒家;忠恕思想一、分析并闡釋了儒家“忠恕”思想的內涵這方面的論文有很多,如《論傳統(tǒng)文化的仁與忠恕》(孫實明,盧美華,《學術交流》,1999年第5期)、《關于孔子忠恕思想的界說問題》(馮浩菲,《孔子研究》,2003年第4期)《論儒家的忠恕之道———兼對普遍倫理的歷史反思》(《求索》,2000年第1期)、《孔子“忠恕”思想之德育價值》(陳文心,《泉州師院學報》,2000年第5期)、《對“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的理解》(錢遜,《中國哲學史》,2005年第1期)、《儒家仁道精神的內涵及其現代價值》(李霞,《江淮論壇》,1997年第5期)、《儒家“忠恕之道”與當代社會調節(jié)》(吳長庚,《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8期)、《釋“忠恕”》(邵俊峰,《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淺談孔子的“仁”及其實現“仁”的途徑》(宋丹,《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第2期)、《〈論語〉仁愛思想中的人本主義與忠恕之道》(趙春霞,李坤英,《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1期)、《孔子忠恕思想淺析》(王希,《宜賓學院學報》,2006年第8期),綜合以上論文對儒家“忠恕”思想的詮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忠恕”之道是實現“仁”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三者緊密相聯,不可分割?!叭省笔侨寮业暮诵呐c特質,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范疇和靈魂所在,孔子《論語》一書提到“仁”字達109次之多,形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倫理學術體系,同時“,仁”字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同人們的日常行為息息相關,于是便有了實行“仁”的具體途徑和方法,即“忠恕之道”。“忠恕”思想是仁學體系“一以貫之”的精髓。《論語·里仁》中有這樣的記載“: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見“,忠恕”是儒家道德學說中重要的理念命題。它使儒家的仁學獲得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實踐原則。歷代學者對孔子“忠恕”思想的解釋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將“忠恕”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進行詮釋。例如宋代朱熹《論語集注》卷二解《里仁》云“: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薄吨熳诱Z類卷》二十七云:忠恕只是一件事,不可作兩個看。又卷六十三云“:因問:‘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只是恕,何故子思將作忠恕說?’曰‘:忠恕兩個離不得,方忠時,未見得恕,及至恕時,忠行乎其間。’故曰‘:無忠,做恕不出來。’”另一派的理解是將“忠”與“恕”作為并列對立的兩個概念,加以詮釋,“忠”是仁的積極面,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薄八 笔侨实南麡O面,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碑敶鷮W者運用歷史的辯證的方法,對儒家“忠恕”思想進行客觀性的分析,“忠”的概念,在春秋時期廣泛流行,孔子繼承了西周至春秋的思想,并將它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稱之為忠,這是從積極方面講愛人的,即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也幫助他人得到?!八 本褪恰凹核挥?勿施于人”,這是從消極的方面講愛人的。自己想達到的目標,也幫助別人實現,自己所反對的事情也不要強加于人,要求人們能夠將心比心,對于不愿別人損害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自己也不應當以這種思想和行為去損害別人,這是恕道的基本境界。(二)由于孔子所處時代的局限,對其“忠恕”思想應批判地予以繼承??鬃由曛袊鐣l(fā)生巨變的春秋時代,孔子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衛(wèi)道士,代表的是貴族統(tǒng)治者的利益,因而的孔子的“忠恕”之道又具有一定的階級性和局限性,不乏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愚忠”的消極因素。雖然孔子的“仁”學思想帶有封建時代的局限性,但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及其對平等精神道德上的自覺,仍有普遍的現實意義,它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具有歷史進步的意義,它體現了一種原始的民主平等色彩,忠恕表達了最純正無私的愛,是愛人精神的最好體現,這其中還包含著對人的尊重使人我平等和諧相處,這是仁的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實現仁愛的關鍵。因此,對孔子的“忠恕”思想,必須進行批判的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三)“忠”與“恕”二者之間的關系。“忠”與“恕”的關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兩者互為前提和保障,兩者必須在彼此之中規(guī)定自身并補充自身,“忠”和“恕”體現的是一種內在互動關系,“忠”是“恕”的內在前提,“恕”是“忠”的基礎和保障。(四)“忠恕”思想的理論發(fā)展。先秦時期,很多先哲就提出“恕而行之,德之則也?!?《左傳·隱公十一年》)這里所講的“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豆茏印芬粫沧鬟^明確表述,“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為了規(guī)范人們的思想行為,從人、己兩方面提出“忠恕”之道,交將“忠恕”之道作為其“仁學”思想的核心之一,孔子認為,忠恕是貫穿于仁道的必要原則和精髓。他的話對后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但他的話散見于《論語》各章,沒有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理論探討。對“忠恕”之道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論述,是宋代理學家完成的。他們在傳統(tǒng)儒學的基礎上吸收了佛學和道教的思想,把儒學發(fā)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朱熹從聯系的角度論證了“忠”與“恕”的一體關系,并將“忠恕”之道引導到人倫方面來,陳淳是朱熹的晚年弟子,對忠恕之道有更全面的理解和闡述,從先秦時期的先哲到孔子再到朱學后人,儒家“忠恕”之道在理論上一步步有了更大的發(fā)展,具有更為廣泛的實踐意義。(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忠恕思想的重要內容,然而,近年來,有些學者往往又從中引申出一積極的表述:己之所欲,施之于人。針對這一現象,《忠恕之道不可作積極表述論》(李景林,《清華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一文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這篇文章認為在一般地使用“忠恕”這一原則時,應該了解其整體性的內涵,這樣才不至于偏離其原有的思想的軌道而導致解釋的隨意性。作者為了說明忠恕原則的整體性內涵,從溝通原則和限制原則這兩個角度來表述忠恕原則,認為溝通和限制性是忠恕作為一個倫理原則的一體之兩面。對忠恕的積極表述,其實是忽略了其限制性的一面,是與孔子思想相悖的,接著,作者通過例舉電視片《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父子關系,論證了要因人因物之本性而成就之,而不是把己性強加于人和物,這樣才能做到在人、物天然差異實現前提下的溝通。由此可見,忠恕作為行仁之方,其前提是個體差異性的實現,以“己之所欲”加之于人,這就抹煞了人我、物我存在的個性差異,溝通原則是建立在其作為限制原則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的積極表述,容易導向對其差異和限制性規(guī)定的忽略,從而助長了一種自我中心論,因此,應注意理解這一原則的整體性內涵,且不可斷章取義。二、對“忠恕”思想的當代價值的分析儒家的“忠恕”之道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歷史發(fā)展,已經深深地植根于中華民族之中,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和道德實踐方法,不僅在歷史上對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氣氛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在當代社會中,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忠恕之道的現代價值》(張踐,《學術界》,2004年第108期),一文著重分析了“忠恕”之道在今天的市場經濟社會和全球化時代的思想價值。首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個人本位的價值觀的基礎上,同樣可以獲得社會絕大多數成員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倫理體系,因此,儒家的“忠恕”之道完全可能穿越歷史沉霧,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即“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將心比心,那么整個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大大加快。其次,當今世界,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隨之而來的是交往中的合作與沖突,如何更好的協(xié)調各方的利益,作者認為,孔子的“忠恕”之道是最有價值的精神資源之一,它既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核心成分,同時也可能成為與世界其它文明溝通的最有效的成分?!段觥爸宜 敝兰捌洚敶饬x》(戴素芳,《長沙電力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此文立足于現實,論述“忠恕”之道作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德建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作者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首先“,忠恕”之道能夠成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補充性道德規(guī)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價值取向出現多元化趨勢。因此,對于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人進行道德教育時,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道德規(guī)范的先進性和廣泛性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忠恕”之道成為共產主義道德的補充性道德原則。其次“,忠恕”之道是使人們由“自私自利”的低境界進入到“大公無私”的高境界的必要階梯?!爸宜 敝浪N含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正是要求人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當中,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儒家文化中的和諧理念及其當代價值》(郝海濤,《理論探索》,2006年第1期)、《忠恕之道與構建和諧社會》(姚賢,李光福,《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忠恕———矩之道”與社會和諧》(張增田,諸偉奇,《合肥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等幾篇文章主要是將孔子的“忠恕”思想同和諧社會這一主題結合起來,論述“忠恕”思想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所具有的重大的借鑒意義,分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闡述:(一)忠恕之道在實現婚姻家庭生活和諧中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整個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和睦,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因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是儒家文化所倡導的基本的宗旨??鬃蛹捌涞茏佣啻翁岬叫?、悌,并對其加以闡釋。數千年來,這一思想對于中華民族形成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協(xié)調家庭人際關系,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二)忠恕之道在實現人與人之間合諧中的作用。合諧社會的核心和重要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合諧,人與人的合睦相處。而儒家道德學說中重要的理念命題———忠恕之道則是實現人與人之間合諧的重要途徑。忠恕之道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即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強人所為,不奪人所愛,在協(xié)調人際關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忠恕之道在實現人與自然合諧中的作用。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物質基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的命運同大自然息息相關,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類過度地開發(fā)自然資源,從而引發(fā)了嚴重地生態(tài)危機。而忠恕之道的核心是促使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的合諧相處??鬃诱f“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就是將推己及人的道德對象擴展到自然事物。通過人與自然的合諧相處,從而達到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的合諧相處。此外,還有一些文章如:《孔子“忠恕”思想之德育價值》(陳文心,《泉州師院學報》,2000年第5期)、《儒家仁道精神的內涵及其現代價值》(李霞,《江淮論壇》,1997年第5期)、《儒家倫理哲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謝樹放,李玉琴,《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6期),這幾篇文章也都從不同角度對“忠恕”思想的當代價值進行闡發(fā)。三、用比較的方法研究儒家的“忠恕”思想《論儒家的“忠恕”與基督教的“寬恕”》(高予遠,《基督教研究》,2006年第2期)一文是將儒家的“忠恕”同基督教的“寬恕”進行比較研究,作者認為雖然兩種文化恕的方式和路徑不同,但無論是儒家的“恕”還是基督教的“恕”都具有使被恕者從過與罪的萎頹中抽身而返,剔除內心非誠、非仁、非智的虛偽蔽障,從而過一種真正篤實的生活?!丁爸宜 迸c“通情”———兩種人際認知方式的過程與特征》(景懷斌,《孔子研究》,2005年第5期)一文是將中國文化中的“忠恕”同西方心理學中的“通情”進行比較研究,認為“忠恕”與“通情”是兩種不同的人際認知方式,“忠恕”表面上似乎表達了對他人的善意,其實隱藏著非常典型的主體觀點,它只考慮到我不想要的東西就不要強加于人,根本沒有去想他人想要的是什么,這意味著,我才有權利判斷什么東西是可行的。而“通情”前提是承認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我的價值觀來判斷你,可見,“通情”充分尊重個體的差異,然而,卻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因此,作者認為可以采取“中”的立場,既承認人的共同性,又承認人的差異性,但不宜極端,這樣,才能對人際認知有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使人的社會互動更具和諧性。四、“忠恕”之道與行政管理《論忠恕之道與企業(yè)員工管理》(郭京生,秦向平,《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0年),這篇文章主要從企業(yè)員工管理的角度論證,“忠恕”之道的對于行政管理的意義,一方面,有利于在企業(yè)內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組織的士氣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而如何行“忠恕”之道?作者認為領導者應時刻為員工著想,規(guī)定規(guī)章制度時,既要體現原則性又要通情理?!度寮胰宋木衽c現代企業(yè)管理》(辜堪生,《理論與改革》,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