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突破訓練)_第1頁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突破訓練)_第2頁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突破訓練)_第3頁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突破訓練)_第4頁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突破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0題,共20分)1.巖石的(

)可以告訴我們其形成的年代。A.顏色B.硬度C.化學成分2.礦物的外表顏色和條痕顏色(

)。A.一定一樣B.可能一樣C.一定不一樣3.在制作巖石或者礦物的標本時,最關(guān)鍵的一個步驟是(

)。A.給巖石或者礦物編號B.識別巖石或者礦物C.將巖石或者礦物放置在小盒內(nèi)4.在課堂上我們觀察巖石的光澤時,使用到的工具是(

)。A.手電筒B.銅鑰匙C.放大鏡5.小強撿到的一種不知名礦物表面是紅色,把它放在白色無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痕跡是櫻紅色,小強判斷這是什么礦物,以(

)為參考依據(jù)更可靠。A.紅色B.櫻紅色C.無法判斷6.在“比較三種土壤的滲水性”實驗中,需要改變的實驗條件是(

)。A.水的多少B.土壤的多少C.不同的土壤7.小科拿出的礦物呈片狀,鐵黑色,不透明,有金屬光澤,質(zhì)地很軟,觸摸有滑膩的感覺,手會被染色,這種礦物不適合用來(

)。A.固體潤滑劑B.切割珠寶C.做鉛筆芯8.《走遍中國》曾播出了這樣一段視頻∶在喜馬拉雅山上存在海洋生物的化石。這說明(

)A.喜馬拉雅山很高B.喜馬拉雅山以后會變成沙漠C.喜馬拉雅山曾經(jīng)可能是海洋9.巖石表面的反光能力是指巖石的(

)。A.透明度B.光澤C.反射10.既能較好地保持水分又具有良好透氣性的土壤是(

)。A.沙質(zhì)土B.黏質(zhì)土C.壤土二.填空題(共10題,共60分)1.劃玻璃的刀頭上裝了一粒很小的金剛石,刀頭用力在玻璃上劃一下,就會在上面留下一道劃痕。如果用普通的不銹鋼刀尖用力劃玻璃,上面不容易留下痕跡。由此可以判斷,在“玻璃”、“金剛石”和“不銹鋼”三種物質(zhì)中,硬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2.土壤是分層的,一般分為(

)、(

)、基巖碎屑和基巖。其中(

)中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分十分豐富。3.地球的表面很多地方被(

)和(

)覆蓋著,不同地方的土壤是(

)的。4.地面上死亡的(

)、(

)完全腐爛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質(zhì)就是(

)。它是植物生長的(

),它越多,土壤越(

)。5.由于(

)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

),形成(

)。6.巖石和礦物被開采后,它們(

)(可以再生;不可再生)。7.用多種感官來比較沙土和黏土,方法有(

)、(

)、(

)等,沙土摸起來比較(

),黏土通氣性能(

)。8.沙粒和黏粒含量差不多的屬于(

)類型的土壤。9.把礦物在白色無釉瓷板的粗糙面上擦劃時,瓷板上留下礦物粉末的顏色就是礦物的(

)。10.我們按巖石成因把巖石分為:(

)巖、(

)巖和(

)巖三大類?;◢弾r屬于(

)巖。砂巖屬于(

)巖。大理巖屬于(

)巖。三.判斷題(共10題,共20分)1.玻璃、水晶是有光澤的,其他礦物沒有光澤。(

)2.計算機芯片的制造材料來自石英和其他礦物。(

)3.有的巖石是由一種礦物組成的,有的巖石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

)4.巖石都是很堅固緊密的,有小孔的巖石往往是人們后期利用不同的工具加工出來的。(

)5.不少礦物有它的特殊顏色,因此它可以作為礦物的一種鑒定特征。(

)6.稀土不是土,與金、銀、鐵一樣屬于金屬。(

)7.植物生存需要土壤,動物生存不需要土壤。(

)8.頁巖內(nèi)常有化石。(

)9.花崗巖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

)10.巖石碎裂后馬上就變成了土壤。(

)四.連線題(共1題,共4分)1.將下列常見礦物與條痕顏色連起來:

赤鐵礦

白色方鉛礦

櫻紅色黃鐵礦

黑色石英

綠黑色五.簡答題(共5題,共25分)1.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它對人類做出了哪些貢獻?2.花崗巖主要由幾種礦物構(gòu)成,請你列舉三種成分?3.面對不知名的巖石或礦物你怎樣去認識它?(至少寫出三個步驟)4.花崗巖、砂巖、大理巖各有哪些特征?5.巖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用途?六.綜合題(共3題,共26分)1.研究三種不同的土壤將三種不同的土壤(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壤土)分別裝入漏斗,將水緩慢倒入漏斗中(如圖),觀察水流過三種土壤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1)這個實驗研究的是三種土壤的(

)。A.黏性

B.滲水性

C.肥沃程度(2)請在需要保持相同條件的括號里打“√”,不同條件打“×”。①漏斗中裝入的土壤種類(

②漏斗的大小(

)③倒入的水量(

)

④漏斗中裝入土壤的多少(

)(3)我們實驗發(fā)現(xiàn)滲水性最好的是(

),滲水性最差的是(

)。A.沙質(zhì)土

B.壤土

C.黏質(zhì)土2.小欣外出游玩,收集了一塊巖石和一些土壤,她準備將這塊巖石制作成標本,制作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請你幫忙解決。1.制作巖石標本的順序不小心被打亂了,請你幫欣欣排排序。(

)a.展示制作完成的標本。b.準備需要的材料。c.將巖石和礦物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的盒子內(nèi),標簽對應放好。d.觀察每一塊已編號的巖石,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e.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f.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A.bedfca

B.becdfa

C.abfedc2.小欣將巖石在白色無釉瓷板上進行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跡是觀察巖石的(

)。A.硬度

B.光澤

C.條痕3.小欣借助手電筒從巖石的一面照射,觀察巖石的邊緣,這是研究巖石的(

)。A.顏色

B.透明度

C.光澤4.小欣收集的這塊巖石發(fā)現(xiàn)用小刀刻畫能畫出痕跡,銅鑰匙劃不出痕跡,說明這塊巖石的硬度是(

)。A.硬

B.較硬

C.較軟5.小欣發(fā)現(xiàn)這塊巖石是由三種礦物組成的,將觀察到礦物特點進行了整理,你能根據(jù)礦物的特點推斷出名稱嗎?A.石英

B.長石

C.云母3.為了探究土壤的滲水性,兩名同學做了如下設計,請根據(jù)實驗過程完成練習。(1)如圖,在這個實驗中,要保持一致的條件是(

)。A.等量的土壤

B.等量的水

C.相同的滲水時間

D.以上都是(2)在進行這個實驗時,我們需要改變(

)條件(選填“一個”或者“多個”)。(3)孩子們,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你還知道哪些有關(guān)土壤的知識,請你寫一寫。(至少寫出3條)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2.B3.B4.A5.B6.C7.B8.C9.B10.C二.填空題1.金剛石;不銹鋼2.表層土;下層土;表層土3.土壤;巖石;不一樣4.動物;植物;腐殖質(zhì);必需肥料;肥沃5.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碎裂;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6.不可再生7.摸;看;握;粗糙;差8.壤土9.條痕10.巖漿;沉積;變質(zhì);漿巖;沉積;變質(zhì)三.判斷題1.×2.√3.√4.×5.√6.√7.×8.√9.√10.×四.連線題1.赤鐵礦櫻紅色;方鉛礦黑色;黃鐵礦綠黑色;石英白色五.簡答題1.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土壤為他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2.花崗巖主要由長石、云母、石英三種不同礦物組成。3.答:首先采集這種不知名的巖石或者礦物標本;運用工具對該礦物或巖石進行觀察并記錄特征;查閱資料,進行對比辨認巖石或礦物種類。4.巖石是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大理巖:純白色、黑色等,常有美麗的條紋,顆粒較粗,比較粗糙,晶瑩潤澤,緊密,較軟?;◢弾r是花斑狀,顆粒較粗,粗糙,很堅硬,遇鹽酸不會冒泡。砂巖:有紅、土黃、灰等多種顏色,看起來像許多粗細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5.巖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提煉礦物、用來裝飾和制成藝術(shù)品等。土壤是動植物的棲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