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1332-2022 市政地下管線遠程探測設備技術要求_第1頁
(高清版)GBT 41332-2022 市政地下管線遠程探測設備技術要求_第2頁
(高清版)GBT 41332-2022 市政地下管線遠程探測設備技術要求_第3頁
(高清版)GBT 41332-2022 市政地下管線遠程探測設備技術要求_第4頁
(高清版)GBT 41332-2022 市政地下管線遠程探測設備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市政地下管線遠程探測設備技術要求2022-03-09發(fā)布GB/T41332—2022 I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設備構成 25技術要求 36試驗方法 87檢驗規(guī)則 附錄A(規(guī)范性)示值誤差比對方法 附錄B(規(guī)范性)報警誤差比對方法 附錄C(規(guī)范性)響應時間比對方法 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重慶市榮冠科技有限公司、旭日大地科技發(fā)展(北京)有限公司、萬基泰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學、重慶市市政環(huán)衛(wèi)監(jiān)測中心、瀘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局、深圳市羅湖區(qū)住房和建設局、重慶科技學院、中建隧道建設有限公司、萬基大地礦業(yè)能源(陜西)有限公司、合肥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重慶建工第三建設有限公司、重慶建工第九建設有限公司。1市政地下管線遠程探測設備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市政地下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等地下管線及其附屬設施的氣體濃度與振動探測設備設計、制造與檢驗。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423.1—2008電工電子產品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A:低溫GB/T2423.2—2008電工電子產品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B:高溫GB/T2423.5—2019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Ea和導則:沖擊GB/T2423.10—2019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Fc:振動(正弦)GB/T3836.1—2021爆炸性環(huán)境第1部分:設備通用要求GB/T3836.2—2021爆炸性環(huán)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殼“d”保護的設備GB/T3836.4—2021爆炸性環(huán)境第4部分:由本質安全型“i”保護的設備GB/T4208—2017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GB/T9813.1—2016計算機通用規(guī)范第1部分:臺式微型計算機GB/T10111—2008隨機數的產生及其在產品質量抽樣檢驗中的應用程序GB/T11463—1989電子測量儀器可靠性試驗GB15322.1—2019可燃氣體探測器第1部分:工業(yè)及商業(yè)用途點型可燃氣體探測器GB16796—2009安全防范報警設備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GB/T17626.2—201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GB/T17626.3—201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GB/T17626.4—201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GB/T17626.5—2019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JJG551—2021二氧化硫氣體檢測儀JJG678—2007催化燃燒式甲烷測定器JJG693—2011i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JJG695—2019硫化氫氣體檢測儀JJG915—2008一氧化碳檢測報警器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2遠程探測設備remotedetectionequipment實現對探測點氣體濃度、振動、設備工作狀態(tài)等參數探測,將數據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上傳至探測管理平臺,同時可接收探測管理平臺指令的物理設備。響應時間responsetime在檢測條件下,從檢測器接觸被測氣體至達到穩(wěn)定示值的時間。規(guī)定為讀取達到穩(wěn)定示值90%的時間。光纖振動傳感器opticalfibervibrationsensor通過傳輸光信號特征改變獲取聲音、振動信號頻率的光纖(纜)。遠程探測主機remotedetectionhost對光纖振動傳感器獲取的振動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存儲的設備。信號處理器signalprocessor由光源、光電轉換器和電信號處理器組成,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并經分析處理,確定是否給出報警信號的裝置。4設備構成4.1由光纖振動傳感器、氣體傳感器、信號處理器、遠程探測主機構成。遠程探測設備結構示意圖見4.2光纖振動傳感器用于采集市政地下管線的振動信號。4.3氣體傳感器探測地下排水管線內部與給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管線閥門井內的甲烷、硫氣體傳感器氣體傳感器信號處理器遠程探測主機光纖振動傳感器圖1遠程探測設備結構示意圖35技術要求5.1一般要求5.1.1設備設計使用年限不宜小于3年。5.1.2設備的設置應具有分級設置權限,滿足一定權限用戶可根據需要自行設置相關參數。5.1.3設備應具有擴展性,應根據需求可擴展溫度、流量、圖像等數據采集。5.1.4設備供電電源應符合下列要求:a)市電供電電壓(交流)范圍:220V,允許偏差±10%;b)安全備用電源電壓(直流)范圍:9V~36V。5.2外觀及結構5.2.1設備顯示數字、符號應清晰完整。5.2.2設備表面應平整、無凹陷。5.2.3設備應結構合理、堅固耐用,應有適于懸掛或支撐的結構件。5.2.4零部件連接應可靠、堅固,緊固部位應無松動。5.2.5插件和零件應采取防腐措施,涂層、鍍層應均勻、牢固、顏色一致;印制電路板應涂覆防潮漆。5.3.1遠程數據傳輸應采用具有校驗功能的通信協議,且應及時糾正傳輸錯誤的數據包。5.3.2設備應具備模擬量、數字量、RS485/RS232標準串行接口、并行數據接口、USB數據通信接5.3.3設備采用GPRS數據無線傳輸時,應用2G/3G/4G/5G專用無線基帶通信模塊。5.3.4遠程數據傳輸應支持ADSL/ISDN/光纖寬帶等有線通信和GSM-SMS/CDMA/GPRS、LoRa、NB-IOT、ZigBee等無線通信。5.4.1氣體探測設備應能探測甲烷、硫化氫等氣體濃度。當濃度達到報警閾值時能夠通過網絡、短信等方式向管理人員發(fā)出報警信息。5.4.3液位超限探測設備應能對排水管線超過報警閾值的液位發(fā)出報警信息。5.4.4振動探測報警當探測器被觸發(fā)時,應能在不大于3s的時間內通過信號處理器輸出振動報警信號,對信號的輸出形式應在說明書中明示且應區(qū)別其他報警信號。4當探測器被觸發(fā)時,應能在信號處理器或顯示/指示單元上定位出振動發(fā)生的區(qū)域(位置)。設備應具有斷纖報警功能。設備應具備停電報警功能。5.5性能要求5.5.1檢測方式及量程范圍氣體檢測方式及量程范圍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表1氣體檢測方式及量程范圍氣體類型單位量程范圍檢測方式甲烷(CH?)%LEL紅外線或催化燃燒式一氧化碳(CO)mg/m3電化學硫化氫(H?S)mg/m3電化學氨氣(NH?)mg/m3電化學氧氣(O?)mg/m3電化學氯氣(Cl?)mg/m3電化學二氧化硫(SO?)mg/m3電化學示值誤差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示值誤差的比對方法應符合附錄A的規(guī)定。表2示值誤差氣體類型及測量范圍示值誤差(>3.00~100.0)%CH真值的±7.0%CO,H?S,NH?,O?,Cl?,SO,5.5.3氣體分辨率及報警誤差氣體分辨率及報警誤差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報警誤差的比對方法應符合附錄B的規(guī)定。5表3氣體分辨率及報警誤差氣體類型單位分辨率報警誤差%CH?一氧化碳(CO)mg/m3硫化氫(H?S)mg/m3氨氣(NH?)mg/m3氧氣(O?)mg/m3氯氣(Cl?)mg/m3士0.63二氧化硫(SO?)mg/m3響應時間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響應時間的比對方法應符合附錄C的規(guī)定。表4響應時間(Tgo)單位為秒氣體類型響應時間(Tgo)H?SO?Cl?5.5.5最大探測距離在不低于探測器的最大探測距離處應能實現振動報警功能。振動源定位精度應符合表5的規(guī)定。表5振動源定位精度探測距離/km定位精度/m>40~80>20~40>5~2065.6環(huán)境適應性5.6.1氣候環(huán)境適應性按表6的規(guī)定對設備進行氣候環(huán)境適應性試驗,試驗過程中不應產生誤報警,試驗后報警功能應正常。表6氣候環(huán)境適應性工作溫度貯存溫度試驗條件持續(xù)時間試驗條件持續(xù)時間高溫低溫工作條件應為相對濕度:≤90%,無冷凝;大氣壓力:80kPa~105kPa。5.6.2機械環(huán)境適應性按表7的規(guī)定對設備進行機械環(huán)境適應性試驗,試驗后設備不應產生永久性結構變形、機械損傷、電氣故障且報警功能應正常。表7機械環(huán)境適應性試驗條件狀態(tài)正弦振動10Hz~55Hz、振幅0.35mm、1oct/min、3個軸向各30min非工作狀態(tài)沖擊15g、11ms,x、y、z軸各3次非工作狀態(tài)5.7抗干擾按表8的規(guī)定對設備進行抗風干擾試驗,試驗期間不應產生誤報警和漏報警,定位精度應符合表8抗風干擾嚴酷等級風速等級風速/(m/s)時間/h112131注:產品適用的嚴酷等級在產品說明書或技術文件中明示。按表9的規(guī)定對設備進行抗雨干擾試驗,試驗期間不應產生誤報警和漏報警,定位精度應符合7表9抗雨干擾嚴酷等級降雨等級時間/h1中雨12大雨13暴雨1注:產品適用的嚴酷等級在產品說明書或技術文件中明示。5.8電磁兼容性5.8.1靜電放電抗擾度靜電放電抗擾度限值應符合GB/T17626.2—2018中試驗等級3的規(guī)定,試驗中設備不應有誤報警發(fā)生,試驗后應能正常工作。5.8.2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限值應符合GB/T17626.3—2016中試驗等級3的規(guī)定,試驗中設備不應有誤報警發(fā)生,試驗后應能正常工作。5.8.3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限值應符合GB/T17626.4—2018中試驗等級2的規(guī)定,試驗中設備不應有誤報警發(fā)生,試驗后應能正常工作。5.8.4浪涌(沖擊)抗擾度浪涌(沖擊)抗擾度限值應符合GB/T17626.5—2019中試驗等級2的規(guī)定,試驗中設備不應有誤報,試驗后應能正常工作。5.9.1設備應采用本質安全型或本質安全兼隔爆型的防爆結構且應符合GB/T3836.1—2021、GB/T3836.2—2021和GB/T3836.4—2021的有關規(guī)定,并且應至少達到ⅡA類電氣設備要求。5.9.2設備中任何與本質安全性能有關的元件,應符合GB/T3836.4—2021的規(guī)定,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狀態(tài)下,不應在超過元件安裝條件和溫度范圍規(guī)定的最大電流、電壓和功率額定值的2/3時工作。5.9.3設備外殼防護性能應符合GB/T4208—2017的規(guī)定。5.9.4設備采用塑料外殼時,外殼表面絕緣電阻不應超過1GΩ。5.9.5設備采用塑料外殼時,外殼阻燃性能應符合GB/T3836.1—2021中7.4的規(guī)定。5.9.6設備應通過GB/T3836.4—2021中10.1規(guī)定的火花點燃試驗。5.9.7設備在正常和故障狀態(tài)下最高表面溫度不應大于135℃。5.9.8設備外殼結構、電氣間隙、爬電距離應符合GB/T3836.4—2021的規(guī)定。85.10安全性采用交流電網電源供電的設備的電源引入端子與外殼裸露金屬部件之間的抗電強度應符合采用交流電網電源供電的設備的電源引入端子與外殼裸露金屬部件之間的絕緣電阻應符合采用交流電網電源供電的設備工作時的泄漏電流應符合GB16796—2009中5.4.6的規(guī)定。設備的阻燃應符合GB16796—2009中5.6.3的規(guī)定。5.11輸出端子設備宜具有控制抽排風機運行的輸出端子,且輸出功率不應小于370W。設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連續(xù)工作15d的基本誤差不應超過5.5.3的規(guī)定。設備可靠性應符合GB/T9813.1—2016的規(guī)定。6試驗方法6.1試驗條件及試驗用氣樣和主要儀器6.1.1試驗條件除環(huán)境試驗或有關標準中另有規(guī)定外,試驗應在下列環(huán)境條件中進行:a)溫度:15℃~35℃;6.1.2試驗用氣樣試驗用氣樣應符合下列要求:a)試驗中所使用標準氣樣(以下簡稱標準氣樣)應采用經國家計量部門考核認證的單位提供的氣樣,其不確定度不大于3%;b)各項試驗所用氣樣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9表10試驗氣樣表試驗項目試驗氣體濃度CH?/%O?/%CO、H?S、NH?、Cl、SO?/10-示值誤差試驗量程的30%量程的50%量程的80%響應時間試驗量程的50%穩(wěn)定性量程的50%零點氣注:標準氣樣值與標準氣樣標稱值的偏離不超過±10%。6.1.3試驗用主要儀器試驗用主要儀器應符合下列要求:a)氣體流量計測量范圍:0~1000mL/min,準確度:4.0級;b)秒表分度值為0.01s;c)電壓表及電流表采用四位半的數字萬用表,其準確度不應小于0.5級;d)聲強計測量范圍:30dB~130dB,分辨率1dB。6.2外觀及結構檢驗用目測方法檢查設備外觀及結構。6.3遠程傳輸試驗6.3.1監(jiān)控中心應能同時接收和處理不少于1000個探測設備的報警信息。6.3.2從探測設備獲取報警信息到監(jiān)控中心接收顯示的響應時間不應大于20s。6.4功能試驗按表10給設備分別通入需探測的氣樣,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4.1的要求。給設備通入不小于產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報警閾值濃度的氣樣,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4.2的要求。6.4.3液位超限探測將設備液位傳感器采集端置于產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報警閾值處,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4.3的要求。6.4.4振動探測報警將任意一段不大于1000mm的光纖振動傳感器固定在長700mm、寬500mm和厚5mm的模擬試驗玻璃板上,距離玻璃一端100mm(距離另一端600mm),玻璃板下方用4個角用20mm×20mm×20mm的木質墊塊墊起,在距離光纖振動探測器500mm處放置一個墊塊,墊塊高度為300mm,將3個φ35mm的玻璃圓球或橡膠圓球在2s時間內連續(xù)從墊塊頂部推下,觀察并記錄探測器的輸出信號,同時記錄從小球落下到信號處理器輸出報警信號的時間。振動探測報警功能測試如圖2所示,重復上述過程3次,判定每次結果是否均符合5.4.4的要求。圖2振動報警功能測試在光纖振動探測器的傳感器上隨機選取3個位置(3個位置的選取間隔應大于定位精度的2倍且有一個位置為標稱最大探測距離處),先依次再同時進行6.4.4試驗,判定其結果是否均符合5.4.5的要求。剪斷任一段光纖振動傳感器,觀察并記錄探測器的輸出信號,記錄從光纖振動傳感器斷開到信號處理器輸出報警信號的時間,重復3次,判定每一次的結果是否符合5.4.6的要求。將信號處理器的電源斷開,觀察并記錄探測器的輸出狀態(tài),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4.7的要求。6.5性能試驗6.5.1檢測方式及量程范圍按表1規(guī)定的最小值與最大值分2次給設備通入氣樣,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5.1的要求。按設備校準時流量用清潔空氣和相同的標準氣樣校準3次設備,在以后的測定中不應再次校準。待設備零點在清潔空氣中穩(wěn)定后,按設備校準時流量分別向設備依次通入表10中標準氣樣各3min,記錄設備的顯示值或輸出信號值(換算為氣體濃度值)。重復測定4次,取其后3次的算術平均值與標準氣樣的差值,即為示值誤差。6.5.3氣體分辨率及報警誤差6.5.3.1檢驗可燃氣探測設備時,按廠家規(guī)定對儀器或裝置進行校正,應將低于設定報警含量的被測氣體通入設備,然后將試驗氣體的濃度逐漸升高,直至發(fā)生報警,計算此時試驗氣體的含量與報警設定值的誤差。6.5.3.2檢驗氧氣探測設備時,按廠家規(guī)定對儀器或裝置進行校正,將高于設定報警濃度的氧氣通入設備,然后逐漸降低氧氣的濃度,直至發(fā)出報警,計算此時試驗氧氣的含量與設定氧氣報警含量的誤差。6.5.3.3檢驗毒氣探測設備時,按廠家規(guī)定對儀器或裝置進行校正,將低于設定報警濃度的被測氣體通入設備,然后將試驗氣體的含量逐漸升高,直至發(fā)出報警,計算此時試驗氣體的含量與報警設定值的誤差。按設備校準時流量通入清潔空氣,待設備零點穩(wěn)定后,以相同的流量通入表10所規(guī)定的標準氣樣3min,記錄顯示值。然后通入清潔空氣,待設備零點穩(wěn)定后,把以相同的流量通入表10所規(guī)定的標準氣樣,并開始記錄設備的指示值達到原顯示值90%所需要的時間,測量3次,取其算術平均值。6.5.5最大探測距離按產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最大探測距離標定出相應長度的光纖振動傳感器,并與信號處理器連接,在最大探測距離處按6.4.4進行3次試驗,判定每次結果是否均符合5.5.5的要求。按產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最大探測距離標定出相應長度的光纖振動傳感器,并與信號處理器連接,隨機選取3個位置(3個位置的選取間隔就應大于標稱定位精度的2倍且有一個位置為標稱最大探測距離處)并進行標定,分別在3個位置按6.4.5進行3次試驗,記錄每次試驗指示的報警位置與實際標定位置的偏差距離,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5.6的要求。6.6環(huán)境適應性試驗6.6.1氣候環(huán)境適應性試驗中向設備通入標準氣樣的溫度應與試驗要求溫度一致,按以下程序進行。a)在低溫工作條件下按GB/T2423.1—2008中試驗Ab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在溫度為(-20±2)℃條件下,將設備通電,穩(wěn)定2h后,測定基本誤差,以后每小時測定1次基本誤差,測量3次,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b)在高溫工作條件下按GB/T2423.2—2008中試驗Bb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在溫度為(50±2)℃條件下,將設備通電,穩(wěn)定2h后,測定基本誤差,以后每小時測定1次基本誤差,測量3次,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試驗中向設備通入標準氣樣的溫度應與試驗要求溫度一致,按以下程序進行。a)在低溫貯存條件下按GB/T2423.1—2008中試驗Ab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在溫度為(一40±2)℃條件下,持續(xù)時間為16h。設備非包裝,不通電,不進行中間檢測。試驗后,在試驗箱中恢復到6.1.1規(guī)定的條件下保持2h,再測定基本誤差。b)在高溫貯存條件下按GB/T2423.2—2008中試驗Bb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在溫度為(60±2)℃條規(guī)定的條件下保持2h,再測定基本誤差。6.6.2機械環(huán)境適應性按GB/T2423.10—2019中的試驗Fc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嚴酷等級:掃頻頻率范圍10Hz~150Hz,加速度幅值為50m/s2,掃頻循環(huán)次數為5次,設備不包裝,固定使用的設備不通電,不進行中間檢測,機載移動使用的設備通電,進行中間檢測,試驗后,進行外觀檢查和測定基本誤差。按GB/T2423.5—2019中試驗Ea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嚴酷等級:峰值加速度為500m/s2,脈沖持續(xù)時間為(11±1)ms,3個軸線每個方向連續(xù)沖擊3次(共18次),設備不包裝,固定使用的設備不通電,不進行中間檢測;機載移動使用的設備通電,進行中間檢測,試驗后,進行外觀檢查和測定基本誤差。6.7抗干擾試驗將一段光纖振動傳感器的一部分敷設在抗風雨試驗裝置中的柵欄上,按照表8中相應嚴酷等級進行抗風干擾試驗,試驗期間選取同一段中另一部分的某個位置按6.4.4進行試驗,記錄期間誤報警、漏報警情況與定位精度,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7.1的要求。將一段光纖振動傳感器的一部分敷設在抗風雨試驗裝置中的柵欄上,按照表9中相應嚴酷等級進行抗雨干擾試驗,試驗期間選取同一段中另一部分的某個位置按6.4.4進行試驗,記錄期間誤報警、漏報警情況與定位精度,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7.2的要求。6.8電磁兼容性試驗6.8.1靜電放電抗擾度按GB/T17626.2—2018中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試驗后再按6.4.4進行試驗,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8.1的要求。6.8.2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按GB/T17626.3—2016中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試驗后再按6.4.4進行試驗,判定其結果是否符6.8.3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按GB/T17626.4—20186.8.4浪涌(沖擊)抗擾度按GB/T17626.5—2019中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試驗后再按6.4.4進行試驗,判定其結果是否符中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試驗,試驗后再按6.4.4進行試驗,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8.4的要求。6.9防爆試驗6.9.1設備的防爆性能試驗方法按GB/T3836.1—2021、GB/T3836.2—2021、GB/T3836.4—2021中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由國家授權的防爆檢驗機構進行。6.9.2與本質安全性能有關的元件檢查按GB/T3836.4—2021中第7章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6.9.3外殼防護性能試驗按GB/T4208中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6.9.4塑料外殼表面絕緣電阻試驗按GB15322.1—2019中6.12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6.9.5塑料外殼的阻燃性能試驗按GB/T3836.1—2021中7.5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6.9.6設備火花點燃試驗按GB/T3836.4—2021中10.1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6.9.7最高表面溫度按GB/T3836.1—2021中26.5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6.9.8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6.10安全性試驗將受試樣品的開關處于接通位置,按GB16796—2009中5.4.3的規(guī)定試驗,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10.1的要求。將受試樣品的開關處于接通位置,按GB16796—2009中5.4.4的規(guī)定試驗,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受試樣品的開關處于接通位置,按GB16796—2009中5.4.6的規(guī)定試驗,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按GB16796—2009中5.6.3的規(guī)定試驗,判定其結果是否符合5.10.4的要求。6.11輸出端子按5.11的規(guī)定接入抽排控制風機,不應出現漏報警和誤報警。6.12穩(wěn)定性將調整好的設備在空氣中連續(xù)運行15d,每隔12h記錄零點并按規(guī)定流量通入表10所規(guī)定的標準氣樣3min,記錄顯示值和輸出信號值。試驗期間不應調整設備。6.13可靠性設備可靠性試驗按GB/T11463—1989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7檢驗規(guī)則7.1檢驗分類檢驗分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7.2出廠檢驗7.2.1每臺檢測終端經制造廠質檢部門檢驗合格后,發(fā)給合格證書方可出廠。7.2.2出廠檢驗應按表11規(guī)定的項目逐臺進行檢驗。表11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項目序號檢驗項目出廠檢驗型式檢驗技術要求條款試驗方法條款1外觀及結構檢查〇〇2振動探測報警功能〇O3斷纖報警功能O〇4示值誤差測定)5報警誤差試驗○6響應時間測定OO7最大探測距離OO8定位精度○O9工作穩(wěn)定性測定OO絕緣電阻檢測☆工作溫度試驗O貯存溫度試驗O振動試驗O沖擊試驗O元件本安性能檢查 O外殼防護性能試驗外殼表面絕緣電阻測試 一○外殼阻燃性能試驗 O火花點燃試驗O最高表面溫度測試O電氣間隙與爬電距離測試〇7.2.3按表11規(guī)定的檢驗項目、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判定樣品是否合格,如有一項不符合要求則判為不合格品。7.3型式檢驗7.3.1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a)新產品試制定型鑒定或老產品轉廠生產時;b)正式生產后如結構、材料、工藝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性能時;c)正常生產情況下每3年1次;d)停產1年以上再次恢復生產時;e)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時。7.3.2型式檢驗應按表11規(guī)定的項目進行檢驗。7.3.3型式檢驗應由國家授權的質量監(jiān)督檢驗機構負責進行。7.3.4抽樣時應從出廠檢驗合格的設備中按GB/T10111—2008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抽樣基數不少于10臺。抽樣數量不少于3臺?;蚱渌椖恐杏?臺項不合格,則判該批產品為不合格。如不包括5.5.2、5.5.3、5.5.4、5.9.6、5.12項的其他項目中有一臺項不合格則對全項目加倍復檢,如仍有不合格,則判該批設備為不合格。8.1標志8.1.1設備本體上應有下列標志:a)激光警告標志;d)額定工作電壓;e)生產日期或編號。當無法在設備本體上標識時,應在使用說明書中明示。8.1.2產品接線端子及接口應標有相應字符。8.1.3產品外包裝上應有下列標志:a)制造商名稱、商標和地址;c)出廠日期或編號。8.2.1產品應使用適合長途運輸的材料包裝,包裝箱內應有防潮、防震措施。8.2.2包裝箱中應有隨帶下列文件:a)產品合格證;b)產品使用說明書;c)裝箱單。產品應貯存于通風、干燥、無酸堿及腐蝕氣體的環(huán)境中,周圍應無強烈的機械振動及強磁場作用。運輸過程應避免劇烈振動、雨雪淋襲、久曬、接觸腐蝕性介質及機械損傷。GB/T41332—2022(規(guī)范性)示值誤差比對方法A.1甲烷傳感器示值誤差的比對檢測方法甲烷氣體按傳感器檢測方式和氣體檢測范圍可分為催化燃燒式與熱釋電紅外檢測式,其示值誤差比對檢測應按相應的計量檢定規(guī)程條例執(zhí)行。a)催化燃燒式催化燃燒式甲烷氣體傳感器示值誤差比對檢測應符合JJG678—2007中5.3.3.3的規(guī)定。根據公式(A.1)獲取示值誤差,取絕對值最大的為示值誤差。式中:X——3次示值的平均值;X?—通入的甲烷標準值。b)熱釋電紅外檢測式熱釋電紅外檢測式甲烷氣體傳感器示值誤差比對檢測應符合JJG693—2011中5.3.6的規(guī)定。按公式(A.2)計算每點的示值誤差,取絕對值最大的為示值誤差?!?A.2)式中:C3次示值的平均值;C?——通入的甲烷標準值;R——設備滿量程。A.2硫化氫傳感器示值誤差的比對檢測方法硫化氫傳感器的示值誤差比對檢測應符合JJG695—2019中5.3.4的規(guī)定,按公式(A.3)計算設備各檢定點的示值誤差,取絕對值最大的為示值誤差?!鱡=A—A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