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專題過關(guān)檢測(三)(時間:45分鐘分值:60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20分)邪正辨曾鞏正者一,邪者十,烏知正者之為正,邪者之為邪歟?曰:考其實焉爾。言者曰:“某,正人也?!北乜佳桑溲耘c行果正也,猶曰無乃其跡然歟?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曰:“某,邪人也。”必考焉,其言與行果邪也,亦曰無乃其跡然歟?必也本其情,情果邪也,斯邪人也。抑未盡于是也。孰謂未盡?任與責(zé)之之謂也。正者曰:“天下未治也?!币蕴煜轮驴贾娢粗窝?,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邪者曰:“已治矣?!眲t思曰:我之天下未治也。正者曰:“用是策可以治?!币韵韧踔?、人之情考之,見可以治焉,安得不用其策邪?邪者曰:“彼策也,不可用?!眲t思曰:我考之可用也,必也待其終而質(zhì)其效。不戾于其始也有賞,戾則有咎;未至于其終而質(zhì)其效,賞與咎無所委焉。不茍然而易也,任與責(zé)之之術(shù)如是也。故正者得盡其道,邪者不得其間于冥冥之間,于計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輕以蔽,于號令也一,于賞罰也明,于治也幾矣。考之其實爾,此之謂也。不知正者之為正,邪者之為邪,豈異焉?不此之尚而已……正者曰:“天下未治也?!毙罢咴唬骸耙阎我?。”邪者勝正者十常八九。以天下之事考之耶?則未嘗也。任正者之策,邪者曰“可置”,則必置之。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終而質(zhì)其效,正者賞與咎耶?則未嘗也,其于是非用舍茍焉而已也。夫然,故正者不得盡其道,邪者得間之于冥冥之間。于計無必定也,于信用輕以蔽也,于號令也二,于賞罰也不明,于治也疏矣。正與邪兩尊焉,一日而有敗,烏有職其責(zé)者歟?或曰:“大賢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實也?!痹唬鹤又圆豢梢钥计鋵嵳撸灰源筚t之為賢,大佞之為佞,或無其跡歟?吾固言之也,無其跡則孰由而知之歟?必也本其情之謂也。本其情是亦考其實矣豈不可歟知不循其跡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賢與佞顧非不可歟?然則子之言者,惡其跡之難知也。吾云爾者,以其情而知之也,其意易者鮮矣。(有刪改)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賞與咎無所委焉 委:依據(jù)B.不茍然而易也 易:容易C.于信用也不輕以蔽 蔽:受蒙蔽D.其意易者鮮矣 鮮:少解析:選B易:更改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抑未盡于是也 當(dāng)其欣于所遇B.以天下之事考之 仆以口語遇遭此禍C.于賞罰也明 誰得而族滅也D.一日而有敗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解析:選DA項,介詞,到/介詞,對;B項,介詞,用/連詞,因為;C項,句中助詞/句末語氣詞,表反詰;D項,均為連詞,如果。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主要寫了辨明審定邪人、正人的方法,論述了對待邪人、正人的態(tài)度。B.作者認為要確定一個人的正邪,必須“考其實”。具體說來,就是既不輕信別人的論斷,也不輕信其外在的言行,而一定要弄清他的真實用心。C.作者認為既然能明辨邪正,就應(yīng)當(dāng)善于任用正直的人,并責(zé)成他治理好國家。而做到這點并不難,正者往往取勝。D.文章采用了正、反兩方面重復(fù)論述的形式,從而使其觀點得到了反復(fù)強調(diào)。在論述過程中,又時時以問句點明其所論之旨。解析:選C由原文“邪者勝正者十常八九”可知,“而做到這點并不難,正者往往取勝”錯,應(yīng)為“而做到這點并不容易,邪者往往取勝”。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本其情是亦考其實矣豈不可歟知不循其跡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賢與佞顧非不可歟解析:抓住句中“豈、歟、又、而、顧”這幾個關(guān)鍵詞,再結(jié)合句意就可斷出。答案:本其情/是亦考其實矣/豈不可歟/知不循其跡/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賢與佞/顧非不可歟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見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4分)譯文:(2)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終而質(zhì)其效,正者賞與咎耶?(4分)譯文:答案:(1)看到確實還沒有治理好,為什么不任用他去補救那些還沒有治理好的地方呢?(“治”,治理,1分;“安”,為什么,1分;“任”,任用,1分;句意通順,1分)(2)用先王的大道、人民的愿望去考察那措施是否正確,等他施行有了結(jié)果再評議是否有成效,然后對正直的人實行賞或者罰了嗎?(“考”,考察,1分;“質(zhì)”,評議,1分;“正者”,正直的人,1分;句意通順,1分)參考譯文:有一個正直的人,有十個奸邪的人,怎么知道正直的人正直在什么地方,奸邪的人奸邪在什么地方呢?回答道:考察他的實質(zhì)就是了。有人說:“某人是個正直的人?!币欢ㄒ疾?,如果那人的言論、行動確實是正直的,還要說不會是表面現(xiàn)象吧?一定還要弄清他的真實用心,用心確實也是正直的,這就是正直的人了。有人說:“某人是個奸邪的人?!币欢ㄒ惨疾?,如果那人的言論和行動確實奸邪,也還要說會不會是表面現(xiàn)象如此呢?也一定要弄清他的真實用心,用心確實也是奸邪的,這就是奸邪的人了?;蛟S只到這一步還不夠。怎么說還不夠呢?我指的是任用和責(zé)成。正直的人說:“國家還沒有治理好。”根據(jù)國家的情況考察,看到確實還沒有治理好,為什么不任用他去補救那些還沒有治理好的地方呢?奸邪的人說:“國家已經(jīng)治理得很好了?!蹦敲淳偷孟胍幌耄何覀兊膰铱峙逻€沒有治理好。正直的人說:“用這些辦法可以使國家得到治理。”用先王的大道、人民的愿望去考察,看出他的辦法確實可以治理好國家,為什么不用他的辦法呢?奸邪的人說:“他的辦法不可用?!蹦敲淳偷孟胍幌耄何铱疾爝^,是可以用的,一定要等待他實施的結(jié)果出來再評議他的成效。如果一開始似乎沒有什么妨害就行賞,有了妨害就怪罪;沒有等到他施行的結(jié)果出來而去評議其成效,賞與罰就都沒有依據(jù)。不隨便更改當(dāng)初的決定,任用和責(zé)成的方法就是如此。這樣,正直的人便能完全推行他的措施,奸邪的人便不可能暗中讓他的挑撥離間得逞。在決策上要連續(xù)穩(wěn)定,在信任使用上既不輕率,也不受人蒙蔽,發(fā)號施令要前后一致,賞罰要分明,那么治理好國家,便差不多可以實現(xiàn)了??疾焖膶嵸|(zhì),指的就是這些。不知道正直的人正直在什么地方,奸邪的人奸邪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奇怪呢?不善于這樣去考察罷了……正直的人說:“國家還沒有治理好?!奔樾暗娜藚s說:“已經(jīng)治理好了。”奸邪的人戰(zhàn)勝正直的人,十回中常常有八九回。用國家的實際情況去考察誰是誰非了嗎?卻沒有做過。采用了正直的人的措施,奸邪的人說“可以放棄”,于是便放棄了。用先王的大道、人民的愿望去考察那措施是否正確,等他施行有了結(jié)果再評議是否有成效,然后對正直的人實行賞或者罰了嗎?自己也沒有這樣做,對于誰是誰非、用與不用,只是隨意決定罷了。就這樣,所以正直的人不能將他的治國措施推行到底,奸邪的人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挑撥離間。決策無法確定,在信任使用上輕率而容易受蒙蔽,號令不統(tǒng)一,賞罰不分明,想要國家得到治理,怕就差得遠了。正直的和奸邪的兩者都得到重用,有朝一日如果敗了事,誰又負主要責(zé)任呢?有人說:“大賢人、大奸佞這兩種人,不能考察到他的實質(zhì)。”我回答道:你所說的不能考察到他的實質(zhì),是不認為大賢人是賢人,大奸佞是奸佞之人,還是連一點兒跡象都不表露呢?我本來就說過,如果沒有一點兒跡象,那么從哪里去了解他呢?那就是一定要弄清他的真實用心。弄清真實用心,這也就是考察他的實質(zhì),哪有不可以的呢?要知道既不追蹤他的表面現(xiàn)象,又不愿弄清他的真實用心,而想了解那人是賢人還是奸佞,豈不是辦不到嗎?然而你所說的,無非是厭惡他的表現(xiàn)難于知道罷了。而我說的這一點,就是以他的真實用心去了解他,這個意思能夠改變的恐怕很少。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20分)刑賞論曾鞏《書》記皋陶①之說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贬屨咴唬骸靶桃筛捷p,賞疑從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則不必當(dāng)罪;有細功者,其賞厚則不必當(dāng)功。然所以為忠厚之至者,何以論之?夫圣人之治也,自閨門、鄉(xiāng)黨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則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遠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務(wù),則有功者易以眾也。以圣神淵懿之德而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盡天下之謀慮,以公聽并觀而盡天下之情偽。當(dāng)是之時,人之有罪與功也,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跡,核其虛實以審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罰、出其賞焉,則其于得失豈有不盡也哉?然及其罪麗②于罰、功麗于賞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謀慮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觀聽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盡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為果有其通,與周與明而不敢以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過刑,則無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賞,則有功者不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寧薄而不敢使之過;其賞之也,寧厚而不敢使之失。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導(dǎo)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謂盡其心以愛人,盡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則能然乎?皋陶以是稱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③當(dāng)其罪,賞不必予予當(dāng)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毖允ト酥轮劣诿裾撸辉诤跗渌?。及周之治,亦為三宥三赦④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則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漢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風(fēng)俗亦歸厚焉蓋其行之有深淺而其見效有小大也如此《書》之意豈虛云乎哉?(選自《曾鞏集》)[注]①皋陶(ɡāoyáo):舜帝時的一位賢臣,曾經(jīng)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②麗:施加。③察察:明辨,清楚。④三宥三赦:《周禮》中規(guī)定,一宥不識,二宥過失,三宥遺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刑薄則不必當(dāng)罪 當(dāng):相當(dāng),與……相稱B.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跡 本末:主次,輕重C.則有功者不必酬也 酬:酬報,賞賜D.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 不經(jīng):不合常法解析:選B本末:原委,始末。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以率天下之善 及其所之既倦B.則有功者易以眾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C.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D.盡其道以待物矣 木欣欣以向榮解析:選CA項,結(jié)構(gòu)助詞,的/動詞,往,引申為“到達,得到”;B項,語氣助詞,表肯定語氣/語氣助詞,表句中停頓;C項,均為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可不譯;D項,連詞,來,表目的/連詞,而,表修飾。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認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張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務(wù),讓百姓知所遵行;同時也強調(diào)君主與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B.在一切賞罰的執(zhí)行上都要寬待百姓,有罪則加恕之,有功則加隆之,盡量秉持忠厚之道,這是明君賢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準則。C.刑賞“忠厚之至”超越了賞罰公平的原則,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體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儒家“愛人”和“民本”的思想。D.本文論點清晰,論據(jù)簡約,論證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結(jié)構(gòu)上照應(yīng)綿密;語言冷靜客觀,有淳厚、質(zhì)樸和穩(wěn)重之美。解析:選B“在一切賞罰的執(zhí)行上都要寬待百姓”錯,文中是指在對功、罪的看法有“疑”時,不能妄下判斷,要秉行“忠厚”原則。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漢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風(fēng)俗亦歸厚焉蓋其行之有深淺而其見效有小大也如此《書》之意豈虛云乎哉解析:抓住關(guān)鍵詞“也”“焉”“蓋”“而”等,再根據(jù)句子大意斷句。答案:漢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風(fēng)俗亦歸厚焉/蓋其行之有深淺/而其見效有小大也/如此/《書》之意豈虛云乎哉(每兩處1分)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然所以為忠厚之至者,何以論之?(4分)譯文:(2)于是其刑之也,寧薄而不敢使之過;其賞之也,寧厚而不敢使之失。(4分)譯文:答案:(1)然而還要做到賞罰忠厚到極點,用什么來解釋呢?(“為”,做到,1分;“至”,極點,1分;“何以”,用什么,1分;句意通順,1分)(2)因此,處罰的時候,寧可從輕處罰而不能處罰過重;獎賞的時候,寧可從重獎賞而不能錯失獎賞。(“于是”,因此,1分;“刑”,處罰,1分;“薄”“厚”,輕、重,1分;句意通順,1分)[參考譯文]《尚書》中記載皋陶的說法:“罪行輕重有可疑時,寧可從輕處置;功勞大小有可疑時,寧可從重獎賞。”解釋的人(指孔安國)說:“處罰有可疑時要從輕處罰,獎賞有可疑時要從重獎賞,這是賞罰忠厚到極點?。 ?但是)那些犯了大罪的人,如果處罰輕就不一定能與罪行相抵;那些功勞小的人,如果獎賞重就不一定能與功勞相稱。然而還要做到賞罰忠厚到極點,用什么來解釋呢?圣人治理天下,從家庭、鄉(xiāng)里到朝廷都有教化,來帶領(lǐng)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會減少;從小事、身邊的事以至國家大事都有法度,來完成天下的事業(yè),那么立功的人就會增多。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來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飭清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用君臣相互匡助來想盡天下的謀慮,通過多方面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來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在那個時候,人們有罪行和功勞時,官吏通過推究事情的原委來考察它的經(jīng)過,通過核查事情的虛實來詳知它的實情,這樣以后把它稟告給朝廷,加以懲罰、給予獎賞,那么對于功勞和過失還會有遺漏嗎?然而當(dāng)犯罪而加以懲罰、有功而加以獎賞時存在疑惑,憑借君臣的才能不是不足以擁有天下的智慧,憑借他們的謀慮不是不能通曉天下的道理,憑借他們的見聞不是不周知天下的故事,憑借他們的官職不是不能弄清天下的事情。然而擁有智慧卻不敢認為已經(jīng)真正地了解,能夠詳盡清楚地了解卻不敢認為已經(jīng)真正地洞察。一定會說,罪行有可疑而從重處罰,那么沒有罪的人不一定能免于懲罰;功勞有可疑而沒有獎賞,那么有功勞的人就不一定能得到酬報。因此,處罰的時候,寧可從輕處罰而不能處罰過重;獎賞的時候,寧可從重獎賞而不能錯失獎賞。古時用施行的教化來帶領(lǐng)百姓,當(dāng)他們有罪的時候,像這樣寬恕他們;古時用制定的法度來引導(dǎo)百姓,當(dāng)他們沒有功勞的時候,像這樣給以厚賞??梢哉f是盡力行善去愛護他們,盡力行道去接納外物,不是忠厚到極點能這樣嗎?皋陶因此被舜稱道,舜因此治理好天下。所以懲罰不一定要明察他的罪行,獎賞不一定要厚賞他的功勞,天下的百姓已經(jīng)被他的忠心所教化,被他的仁厚所折服了。所以說:“與其錯殺沒有罪過的人,寧可犯不合常法的過失,不事殺戮的德行與民心相合?!闭f圣人的品德施于百姓,不在于其他(而在于忠厚)啊。到了周朝統(tǒng)治的時候,也制定了三宥三赦的法令,不敢決斷有懷疑的事情,等到國家治理成功了,則忠直仁厚的教化推行到牛羊甚至草木。漢文帝也推行這一主張來減輕刑罰,隨著它的推廣,民風(fēng)也回歸仁厚了。推行的力度有輕重,而它的成效有大小,像這樣的話,《尚書》中的觀點難道是沒有根據(jù)的嗎?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20分)醫(yī)原方孝孺醫(yī)之為術(shù),其說之至粹而出于古者,莫過《素問》《難經(jīng)》,述陰陽氣運之理,辨形體榮衛(wèi)之原,以明養(yǎng)生治疾之道。其精微之要得諸心而見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傳者矣,書豈足以盡其意乎?后之學(xué)者,不能求其為書之意,而泥其說。甚者棄書不省,而惟攻乎淺陋拘閡之方書。人之耳目、手足均也,脈絡(luò)、血氣、筋骨均也,而其變之乖殊若此,醫(yī)豈易言乎?藥豈易用乎?其病在乎心也,而藥其肺;在乎寒也,而以為熱;病乎實也,而以為虛。病不能自言,受藥而死者無所控訴,故醫(yī)得用其術(shù)而莫之詰也。昔者貴人有疾,而天方不雨,醫(yī)來治者以十?dāng)?shù),皆莫效。最后一人至,脈已,則以指計甲子,曰:“某夕天必雨?!本钩?,不言治疾之方。貴人疑之,曰:“豈謂吾疾不可為邪,何言雨而不及藥我也?”已而,夕果雨,貴人喜,起而行乎庭。達旦,疾若脫去。明日,后至之醫(yī)來謁,貴人喜,且問曰:“先生前日脈疾而言雨,今得雨而果瘳,何也?”醫(yī)對曰:“君侯之疾以憂得之然私計君侯忠且仁所憂者民耳以旱而憂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藥而愈邪?”若是醫(yī)者,可謂得其道矣。方書之所具,成說之所有,夫人皆能用也。求之于言語之外,而得其所不言之意,非奇士其孰能之?始余聞四明有世醫(yī)邵君真齋,善為方,視人疾以為不可治者必不治,而所治必取奇效,心竊識之。今年,真齋過余,坐而與之語,畏慎恭愨,不妄有所稱引,而于察脈用藥,信乎無所茍,余益信服之。生民之疾多矣,不度可否,以身試之,而無所成相踵,其有如真齋之不茍用而必成功者乎?茍難乎其人,則余于真齋不宜無說也,作《醫(yī)原》以贈之。(選自《遜志齋集》,有刪節(jié))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辨形體榮衛(wèi)之原原:原因,原由B.今得雨而果瘳,何也瘳:痊愈C.信乎無所茍,余益信服之茍:馬虎,隨便D.坐而與之語,畏慎恭愨恭愨:恭謹實誠解析:選A原:原理。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病乎實也,而以為虛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B.脈已,則以指計甲子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C.醫(yī)來治者以十?dāng)?shù)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D.非奇士其孰能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解析:選DA項,語氣詞,用在句子中間,表示語氣舒緩或停頓/形容詞詞尾,……的樣子;B項,表順承,就/表轉(zhuǎn)折,卻;C項,介詞,用/介詞,因為;D項,均為副詞,表反問。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推究醫(yī)道,闡明書不盡意,故不可拘泥成說,而應(yīng)默會于心,根據(jù)實情,嚴肅認真,靈活制變的道理。B.文章肯定古代醫(yī)書的作用,認為那是古代醫(yī)學(xué)智慧的結(jié)晶,對不研究醫(yī)學(xué)理論只關(guān)注淺顯鄙陋的藥方湯劑的現(xiàn)象表示否定。C.本文是寫給四明名醫(yī)邵真齋的。作者與之相見,恭敬有加,十分誠實,不敢隨便引經(jīng)據(jù)典,表現(xiàn)出對邵真齋高超醫(yī)術(shù)的欽佩。D.文中引述“貴人有疾”的傳奇故事,旨在具體說明醫(yī)道。得道之醫(yī),神乎其技,貴在求乎言語之外而得不言之意。解析:選C作者欽佩的并非邵真齋的高超醫(yī)術(shù),而是邵真齋嚴謹?shù)男嗅t(yī)態(tài)度,而且“恭敬有加……據(jù)典”是邵真齋見作者時的態(tài)度。1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君侯之疾以憂得之然私計君侯忠且仁所憂者民耳以旱而憂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藥而愈邪解析:“以憂得之”是交代得病原因的,和前面、后面都要斷開;“然”引領(lǐng)新的內(nèi)容,“忠且仁”和“所憂者”是兩個層次的意思,不能放在一起;兩個“以……而……”句式一致,故應(yīng)在“憂”“瘳”后斷開。答案:君侯之疾/以憂得之/然私計君侯忠且仁/所憂者民耳/以旱而憂/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藥而愈邪(斷對一處不給分,斷對兩處或三處給1分,斷對四處或五處給2分,斷對六處及以上給3分)1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其精微之要得諸心而見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傳者矣,書豈足以盡其意乎?(4分)譯文:(2)病不能自言,受藥而死者無所控訴,故醫(yī)得用其術(shù)而莫之詰也。(4分)譯文:答案:(1)那些精深微妙的要旨在心里領(lǐng)會并體現(xiàn)效果的,本來就有不能用言語傳授的,書本怎么能窮盡它的意思呢?(“得諸心”,在心里領(lǐng)會,1分;“以言”,用言語,1分;“盡”,窮盡,1分;句意通順,1分)(2)疾病自己不能說話,因用藥而死的人沒有用來申訴的辦法,所以,醫(yī)生能實施他的醫(yī)術(shù)而沒有人詰難他的做法。(“用其術(shù)”,實施他的醫(yī)術(shù),1分;“莫之詰”,賓語前置,1分;“沒有人詰難他的做法”的意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智慧農(nóng)業(yè)項目合作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產(chǎn)品供應(yīng)鏈金融服務(wù)合同7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廚師食材采購與成本控制服務(wù)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研發(fā)中心聘請兼職勞務(wù)合同4篇
- 2025年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貨款合同退款及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排水管道安裝與水質(zhì)監(jiān)測服務(wù)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藥研發(fā)成果轉(zhuǎn)化與應(yīng)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投資理財顧問委托合同3篇
- 2025版特色商業(yè)街區(qū)門面店裝修施工合同2篇
- 2025年度民品典當(dāng)借款合同標準化文本4篇
- 有砟軌道施工工藝課件
- 兩辦意見八硬措施煤礦安全生產(chǎn)條例宣貫學(xué)習(xí)課件
- 40篇短文搞定高中英語3500單詞
- 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xué)必修二《第九章 統(tǒng)計》同步練習(xí)及答案解析
- 兒科護理安全警示教育課件
- 三年級下冊口算天天100題
- 國家中英文名稱及代碼縮寫(三位)
- 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培訓(xùn)
- 液晶高壓芯片去保護方法
- 使用AVF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查房
- 拜太歲科儀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