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凡治國之道,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xiāng)輕家,危鄉(xiāng)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國富而粟多也。夫富國多粟生于農(nóng),故先王貴之。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①,末作文巧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nóng)。民事農(nóng)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zhàn)勝,戰(zhàn)勝者地廣。是以先王知眾民、強兵、廣地、富國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農(nóng)事。今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農(nóng)夫終歲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則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節(jié)選自《管子·治國》)材料二:徭役多則民苦,民苦則權勢起,權勢起則復除②重,復除重則貴人富??嗝褚愿毁F人,起勢以藉人臣,非天下長利也。故曰:徭役少則民安,民安則下無重權,下無重權則權勢滅,權勢滅則德在上矣。今夫水之勝火亦明矣,然而釜灊③間之,水煎沸竭盡其上,而火得熾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勝者矣。今夫治之禁奸又明于此,然法守之臣為釜鬵之行,則法獨明于胸中,而已失其所以禁奸者矣。上古之傳言,《春秋》所記,犯法為逆以成大奸者,未嘗不從尊貴之臣也。然而法令之所以備,刑罰之所以誅,常于卑賤,是以其民絕望,無所告訴。大臣比周蔽上為一陰相善而陽相惡以示無私,相為耳目,以候主隙,人主掩蔽,無道得聞,有主名而無實,臣專法而行之,周天子是也。偏借其權勢,則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權勢。(節(jié)選自《韓非子·備內》)【注】①末作文巧: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的制造。②復除:免除徭役和賦稅。③釜篙:古代炊具。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大臣比A周B蔽C上D為一E陰相善F而陽相惡G以示H無私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凡治國之道”的“治”與《諫逐客書》中“舉地千里,至今治強”的“治”含義相同。B.“民無所游食則必農(nóng)”的“農(nóng)”與《過秦論》中“囊括四海之意”的“囊”用法不同。C.《春秋》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之一,即《師說》中“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的“六藝”之一。D.“人主掩蔽”的“掩蔽”與《陳情表》中“而劉夙嬰疾病”中的“嬰”體現(xiàn)的句式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百姓富有則安鄉(xiāng)重家、敬上畏罪;百姓貧窮則不安于鄉(xiāng)居、輕視家園、對抗君上而違犯禁令,可見“富民”十分重要。B.國富糧多來源于農(nóng)業(yè),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視農(nóng)業(yè)的。如果百姓放棄農(nóng)業(yè),那土地也就荒蕪了,進而國家也就貧窮了。C.徭役多,不僅讓百姓困苦,還會讓臣下勢力發(fā)展起來,大臣權勢強大,定會心生逆之念,這不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D.違犯法律、大逆不道的人,大都是尊貴大臣,可是法律防備的、刑罰要懲辦的,常都是卑賤之人,這讓百姓感到絕望。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國富而粟多也。(2)水煎沸竭盡其上,而火得熾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勝者矣。14.兩則材料都提到“安民”,請簡要概括“安民”的具體方法和通過“安民”要達到的目的?!敬鸢浮?0.BEG11.A12.C13.(1)然而都能稱王于天下(統(tǒng)一天下),為什么呢?一定是國富而糧多(的緣故)。(2)水在上面沸騰以致燒干,而火在下面卻能夠燒得非常旺盛,這是因為水失去了用來滅火的條件。14.(1)第一則材料通過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的制造”來實現(xiàn)“安民”,通過“安民”達到“多粟、強兵、廣地、富國”的目的。(2)材料二通過“輕徭”來“安民”,最終達到強化君主權勢、抑制權貴的目的?!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大臣勾結,串通一氣蒙騙君主,暗地里互相要好,表面上相互憎惡,以便表示沒有私情?!按蟪肌弊髦髡Z,“比周”作謂語,形成主謂句,故應在B處斷開;“蔽上為一”承前省略主語“大臣”,與“大臣比周”為兩件事情,故E處斷開;“而”表并列,連接“陰相善”和“陽相惡”前后兩種行為,故G處斷開;“無私”為“示”的賓語,H處不斷。故選BE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A.錯誤?!爸巍?,治理;治理得好。句意:凡是治理國家的方法。/攻占土地千里,國家至今安定強盛。B.正確?!稗r(nóng)”,名詞作動詞,務農(nóng);“囊”,名詞作狀語,像囊一樣。句意:百姓無法游蕩求食,就只好從事農(nóng)業(yè)。/用行囊將天下包起來的野心。C.正確。D.正確。都是被動句?!把诒巍保肀粍?,被蒙蔽;“嬰”,表被動,被纏繞。句意:君主被蒙蔽。/而祖母劉氏很久前就被疾病纏身。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定會心生逆之念”錯,依據(jù)材料二“犯法為逆以成大奸者,未嘗不從尊貴之臣也”可知,意思是“違犯法律、叛逆作亂而篡權奪位的人,從沒有不屬于尊貴大臣的”,尊貴的大臣并不一定必生叛逆之念。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俱”,都;“王”,稱王;“者……也……”判斷句。(2)“竭盡”,燒干;“熾盛”,旺盛;“所以”,用來……的辦法?!?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1)依據(jù)材料一第二段“是以先王知眾民、強兵、廣地、富國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農(nóng)事”可知,意思是:因此,先代圣王懂得人口多、兵力強、國土廣和國家富都一定來源于糧食,因而都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的制作,以利于發(fā)展農(nóng)業(yè)。所以,安民的方法是: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的制作。達到的目的是:人口多、兵力強、國土廣和國家富;(2)依據(jù)材料二“徭役少則民安,民安則下無重權,下無重權則權勢滅,權勢滅則德在上矣”可知,意思是:所以說,徭役輕,百姓就安定;百姓安定,臣下就沒有大權;臣下沒有大權,他們的勢力就消滅了;他們的勢力消滅了,恩惠就全歸君主了。所以,安民的方法是:徭役輕,百姓就安定。達到的目的是:強化君主權勢、抑制權貴。參考譯文:材料一:大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百姓富裕就容易治理,百姓貧窮就難以治理。怎么知道是這種情形呢?百姓富裕就安于鄉(xiāng)居而愛惜家園,安鄉(xiāng)愛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懼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百姓貧窮就不安于鄉(xiāng)居而輕視家園,不安于鄉(xiāng)居而輕家就敢于對抗君上而違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難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國家往往是富的,亂國往往是窮的。因此,善于主持國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裕起來,然后再加以治理。從前,歷代的君主,法度不一,號令不同,然而都能統(tǒng)一天下,這是什么原因呢?必定是國富而糧多的緣故。國富糧多來源于農(nóng)業(yè),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視農(nóng)業(yè)的。凡屬于治國之急務,一定要先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的制造,禁止了這些,百姓便無法游蕩求食,百姓無法游蕩求食,就只好從事農(nóng)業(yè)。百姓從事農(nóng)業(yè)則土地得到開墾,土地開墾則糧食增加,糧食增加則國家富裕,國富則兵力可以強大,兵強則戰(zhàn)爭可以取勝,戰(zhàn)勝則土地也就廣闊了。因此,先代圣王懂得人口多、兵力強、國土廣和國家富都一定來源于糧食,因而都禁止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的制作,以利于發(fā)展農(nóng)業(yè)。現(xiàn)今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yè)和奢侈品制作的人們,干一天可以吃用五天。農(nóng)民終年勞動,卻不能維持自家生活。這樣,百姓就放棄農(nóng)業(yè)而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yè)。棄農(nóng)而從事奢侈性的工商業(yè),那土地也就荒蕪而國家貧窮了。材料二:徭役多,百姓就困苦;百姓困苦,臣下勢力就發(fā)展起來;臣下勢力發(fā)展起來,免除徭役和賦稅的人就增多;免除徭役和賦稅的人增多了,權貴就富有起來,君主坑害百姓而使權貴富有,就給臣下擴張勢力提供了條件,這不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所以說,徭役輕,百姓就安定;百姓安定,臣下就沒有大權;臣下沒有大權,他們的勢力就消滅了;他們的勢力消滅了,恩惠就全歸君主了?,F(xiàn)在看來,水能滅火的道理也夠明白的了,然而用鍋子把水和火隔開,水在上面沸騰以致燒干,而火在下面卻燒得非常旺盛,這是因為水失去了滅火的條件?,F(xiàn)在拿治國措施中的禁止奸邪來說,道理比這更加明白了,但執(zhí)法大臣起了鍋子那樣的阻隔作用,那么,法律只在君主心里明白,卻已經(jīng)失去了它得以禁奸的作用了。在上古的傳說中,在史書的記載里,違犯法律、叛逆作亂而篡權奪位的人,從沒有不屬于尊貴大臣的。這樣一來,法令要防備的,刑罰要懲辦的,通常是地位低賤的人,因此百姓感到絕望,無處可去申訴冤屈。大臣相互勾結,串通一氣蒙騙君主,暗地里互相要好,表面上相互憎惡,以便表示沒有私情。他們互相作為耳目,等待著鉆君主的空子。君主受著蒙蔽,無從了解真情,有君主之名而無君主之實,大臣壟斷法令而獨斷專行;周天子正是這樣。君主權勢旁落,上下也就換了位置;這就是說,君主不能把自己的權勢讓給臣下。(二)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馬,輕任新節(jié),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民日夜祈用而不可得茍得為上用民之走之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其誰能當之?《周書》曰:“民,善之則畜也,不善則讎也?!庇凶嚩?,不若無有。今世之人主,多欲眾之,而不知善,此多其讎也。古之君民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問于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驟戰(zhàn)而驟勝”武侯曰:“驟戰(zhàn)而驟勝,國家之福也,其獨以亡,何故?”對曰:“驟戰(zhàn)則民罷,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睎|野稷以御見莊公,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guī)。莊公曰:“善?!币詾樵旄覆贿^也,使之鉤百而返。顏闔入見,莊公曰:“子遇東野稷乎?”對曰:“然,臣遇之。其馬必敗?!鼻f公曰:“將何???”少頃,東野之馬敗而至。莊公召顏闔而問之曰:“子何以知其敗也?”顏闔對曰:“夫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guī),造父之御,無以過焉。鄉(xiāng)臣遇之,猶求其馬,臣是以知其敗也?!保ü?jié)選自《呂氏春秋·適威》)材料二: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強國之政脅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為貴矣。季孫問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彼疂釀t魚困,令苛則民亂,城峭則必崩,岸竦則必陀。故夫治國譬若張琴,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故曰:急轡銜者,非千里之御也。子貢問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馬?!弊迂曉唬骸昂纹湮芬??”孔子曰:“夫通達之國皆人也,以道導之,則吾畜也;不以道導之,則吾讎也。若何而毋畏?”(節(jié)選自《說苑·政理》)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民日夜祈A用B而不可C得D茍E得為上F用G民H之I走之也J若決積水K于千仞之溪。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多其讎也”中的“多”,與“孔子師郯子”(《師說》)中的“師”用法不一樣。B.“鄉(xiāng)臣遇之”與“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過秦論》)中的“鄉(xiāng)”都表示時間。C.王者,文中指施行仁政治國的君主,行仁政的主張在《齊桓晉文之事》中也有體現(xiàn)。D.偃,文中描述草,意為倒下、倒伏,與成語“偃武修文”中的“偃”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先王對待百姓,就像駕馭良馬,讓它載運輕物,手持馬鞭節(jié)制;而當今的國君則不然,欲望繁多,對待百姓的方式也不恰當。B.魏武侯向李克詢問吳國為何會滅亡,李克認為原因在于吳國屢戰(zhàn)屢勝——屢戰(zhàn)讓百姓疲憊,屢勝讓國君驕縱,最終導致亡國。C.東野稷在莊公面前表演自己的駕車技術,莊公稱賞,認為其技藝造父也不能超過,顏闔卻預言其馬必敗,他的話后來果然得到應驗。D.季孫請教孔子“誅殺無道,親近有道”是否可行,孔子先是反對誅殺,接著指出施政者為善會感染百姓,并以風和草為喻具體闡述。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2)大弦急則小弦絕矣。故曰:急轡銜者,非千里之御也。14.材料一使用東野稷御車馬之事,材料二引用孔子關于御馬的言論,這兩則素材分別論證了什么觀點?請簡要概括。【答案】10.DGJ11.D12.A13.(1)用忠誠和守信引導百姓,致力為民除害,想著為百姓帶來福祉(思考著為民造福)。(2)大弦拉得太緊,小弦就會繃斷。所以說:拉緊韁繩和銜勒的人,不是驅馳千里的馭手。14.①東野稷御車馬之事:國君應該善待百姓(國君應該愛惜民力;國君對待百姓不可嚴苛);②孔子的言論:治民者應該用正道引導百姓(治民者應該用仁政教化百姓)。【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百姓日夜祈求被任用卻不能夠被任用,如果能夠被君主任用,百姓為君主奔走,就像積水從千仞高的溪流決口中沖出來?!懊瘛弊髦髡Z,“祈”作謂語,“用而不可得”作賓語,中間不斷開,應在賓語后D處斷開;“茍”意為如果,是關聯(lián)詞,連接后邊的句子,E處不斷開;“上用”為主謂結構,中間不斷開,其后G處斷開;“民”作主語,“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走之”為動賓結構,中間不斷開,句末語氣詞“也”后J處斷句。故選DGJ?!?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岸唷保箘佑梅?,使……增多;/“師”,意動用法,以……為師。句意:這只能使仇人增多啊。/孔子以郯子為師。B.正確?!班l(xiāng)”通“向”,先前。句意:先前我遇到他;/(陳涉)也比不上先前(九國)的武將謀臣。C.正確。D.錯誤。意思不同。“偃武修文”中的“偃”意為“停止”。句意:風從草上吹過,草就跟著倒伏了。/停止武事,振興文教。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而當今的國君則不然,欲望繁多”錯誤。原文“今世之人主,多欲眾之”意為“現(xiàn)在世上的君主,大都想使自己百姓眾多”。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導”,引導;“務”,致力,專力從事;“致”,帶來。(2)“急”,拉得緊;“御”,馭手、駕車人;“非……也”,否定判斷句?!?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結合原文“夫進退中繩,左右旋中規(guī),造父之御,無以過焉。鄉(xiāng)臣遇之,猶求其馬,臣是以知其敗也”可知,東野稷對他的馬要求過于嚴苛,最終累壞了馬,以此事例,來論證“先王之使其民,若御良馬,輕任新節(jié),欲走不得,故致千里。善用其民者亦然”,即國君對待百姓不可嚴苛。子貢問孔子怎樣治理百姓,孔子說:“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馬。”意思是“內心危懼如同用腐朽的韁繩駕馭奔馬一樣”,由此道出“夫通達之國皆人也,以道導之,則吾畜也;不以道導之,則吾讎也。若何而毋畏”,可見原文引用孔子關于御馬的言論,目的是論證治民者應該用正道引導百姓的觀點。參考譯文:材料一:古代圣王役使自己的百姓,就像駕馭好馬一樣,讓馬拉著輕載,手里拿著馬鞭,馬無法亂跑,所以能達到千里遠的地方。善于役使自己百姓的人也是這樣。百姓日夜祈求被任用卻不能夠被任用,如果能夠被君主任用,百姓為君主奔走,就像積水從千仞高的溪流決口中沖出來,誰又能阻擋得住呢?《周書》上說:“百姓,善待他們,他們就喜愛君主,不善待他們,他們就成為君主的仇人?!庇泻芏喑鹑?,還不如沒有好。現(xiàn)在世上的君主,大都想使自己百姓眾多,卻不知道善待百姓,這只能使仇人增多啊。古代當君主的人,用仁道和正義治理百姓,用惠愛和利益使百姓安定,用忠誠和守信引導百姓,致力為民除害,思考著為民造福。魏武侯當中山君的時候,向李克問道:“吳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說:“是因為屢戰(zhàn)屢勝?!蔽浜钫f:“屢戰(zhàn)屢勝,這是國家的福分,它卻偏偏因此滅亡,是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說:“屢次作戰(zhàn),百姓就疲憊,屢次勝利,君主就驕傲。用驕傲的君主役使疲憊的百姓,這樣國家卻不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shù)學思維在醫(yī)療數(shù)據(jù)分析中的應用
- 玉溪云南玉溪市紅塔區(qū)委社會工作部公益性崗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浙江2024年下半年浙江國際海運職業(yè)技術學院招聘高層次人才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河北2025年河北建材職業(yè)技術學院選聘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江門廣東江門臺山市衛(wèi)生健康局下屬公益一類事業(yè)單位招聘編外人員11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楚雄云南楚雄雙江自治縣綜合行政執(zhí)法局招聘編外長聘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個人房產(chǎn)抵押貸款合同變更協(xié)議
- 昭通云南昭通市公安局昭陽分局警務輔助人員招聘2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個人工程車租賃及事故救援服務合同
- 2025年新型太陽能熱水器安全檢查與定期維保專項合同2篇
- 《健康體檢知識》課件
- 2023年護理人員分層培訓、考核計劃表
- 生產(chǎn)計劃主管述職報告
- GB/T 44769-2024能源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平臺技術規(guī)范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適應性聯(lián)考模擬演練(二)地理試卷(含答案詳解)
- 【經(jīng)典文獻】《矛盾論》全文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專項訓練課外閱讀(含答案)
- 202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客人在酒店受傷免責承諾書范本
- 練字本方格模板
- 《老山界》第1第2課時示范公開課教學PPT課件【統(tǒng)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