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_第1頁
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_第2頁
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_第3頁
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_第4頁
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及答案

2011年最新教育心理學資料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及答案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

試題及答案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

選出: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

一個正確答案,在題干后的括號內。在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I分。共20分)1.“教

育即生長”是教育哲學家——的觀點。()A.赫爾巴特B.皮亞杰C.杜威D.瓦?根舍因

2.——明確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口號,為近代教育學的創(chuàng)立做出了貢獻。()A.洛

克B.裴斯泰洛齊C.盧梭D.亞里士多德3.直接決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產

力B.文化C.科學技術D.政治經濟制度4.為了防止考試焦慮癥的發(fā)生,學校咨詢人

員提前對這些學生進行集體指導,講授自我放松、緩解緊張的方法屬于()A.早期干預

B.缺陷矯正C.發(fā)展指導D.問題預防5.教師專業(yè)化的嘗試始于()A.教師職業(yè)的出

現B.師資培訓機構的建立C.教育立法的規(guī)定D.國民教育制度的確立6.認為動物界

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的觀點是()A.神話起源說B.心理起源說

C.生物起源說D.勞動起源說7.為全體人民服務,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樣的機會體

現了現代教育的特征。()A.公共性B.生產性C.科學性D.未來性8.學校的基本

功能是()A.為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服務B.為繁榮文化服務C.能實現人口的控制D.培

養(yǎng)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9.就兒童發(fā)展整體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體現了兒童

身心發(fā)展的特點。()A.順序性B.不平衡性C.個別差異性D.階段性10.下列哪一

特征與教師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A.教師聘任是教師與學?;蚪逃姓块T之間的法律

行為B.公開、直接、透明C.平等自愿雙向選擇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11.不

在教師資格認定程序之列的是()A.提出申請B.受理C.參加資格考試D.頒發(fā)證書

12.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由規(guī)定。()A.國務院B.國家教育部C.省教育行政機關

D.地方教育行政機構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過——體現出來。()A.課程目標B.教育

目的C.教育目標D.培養(yǎng)目標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須是內在于教育或通過教育

過程去實現的目的”,并且教青無“過程之外”的目的。這一觀點屬于()A.神學的教育目

的論B.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C.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D.教育無目的論15.技能

是按照規(guī)則、程序、基于練習而完成智慧任務或身體協調動作的能力,下列與技能的三種

類型不符的是()1

A.身體協調能力B.智慧能力C.元認知技能D.自主能力16.德育的價值屬性和對平

行教育子系統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兩大含義。()A.社會性B.個體性C.教育性

D.享用性17.關于課程目標的水平研究最為著名的是()A.和威B.癡C.布盧母D.布

魯納18.下列屬于布魯納教育觀點的是()A.五段教學法B.設計教學法C.范例教學

法D.結構化教材和發(fā)現學習模式19.班級成員在報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

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屬于()A.常規(guī)管理B.目標管理C.平行管理D.民

主管理20.講授法是最普遍、歷史最悠久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教師主導、主體的實踐,

但明顯不足在于()A.不利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B.不利于在短時間獲得大量系

統的知識C.不利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D.不利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的著名觀點。2.D

【解析】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不同,對培養(yǎng)的人的規(guī)格要求也不同,因此,政治經濟制度直

接決定教育目的。3.D【解析】夸美紐斯認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

術。4.D【解析】這種方法是屬于問題預防的方法,以防止問題的發(fā)生。5.B【解析】

教師專業(yè)化的嘗試始于師資培訓機構的建立。、6.C【解析】生物起源說把教育的起源

歸之于動物的本能行為,歸之于天生的、像動物本能那樣原本具有的生物行為,教育過程

即按生物學規(guī)律進行的本能過程,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7.A【解析】這體現了教育的公

共性,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樣的機會可以確定。8.D【解析】學校的基本功能是為社

會培養(yǎng)所需要的合格人才。9.B【解析】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方面:首先,

同一方面的發(fā)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發(fā)展的不平衡

性。10.B【解析】公平、直接、透明是招聘的優(yōu)點,并不是教師聘任制度的特征。11.C

【解析】參加資格考試不在教師資格認定程序之列。12.A【解析】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制

度是由國務院規(guī)定的。13.B【解析】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過教育目的來體現的。14.D

【解析】教育無目的論認為教育無“過程之外”的目的,教育目的是內在于教育本身或通過教

育過程去實現。15.D【解析】自主能力并不是技能。16.C【解析】德育的價值屬性和

對平行教育子系統的作用是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兩大含義。17.C【解析】布盧姆的課程

目標的水平研究最為著名。18.D【解析】布魯納提出結構課程理論和發(fā)現學習模式。19.D

【解析】班級民主管理的實質是全體學生參加班級全程管理,讓每個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

20.D【解析】講授法不利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

試題及答案(2)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

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I分。共20分)2

1.被公認為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書中赫爾巴特強調必須有"一種教育者自身所

需要的科學,有科學與思考力”并與相鄰學科取長補短。()A.《大教學論》B.《普通

教育學》C.《民主主義與教育》D.《康德論教育》2.教育學萌芽的標志是

的提出。()A.教育價值B.教育規(guī)律C.教育問題D.教育現象3.教育是一種社會

歷史現象,產生于生產勞動,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提倡教勞結合,教

育科學的方法以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這一觀點是的認識。()A.實

用主義教育學B.制度教育學C.實驗教育學D.馬克思主義教育學4.在一定的社會背

景下發(fā)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即()A.教育B.教學C.德育

D.智育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經濟,教育的消費是明顯的消費、潛在的生產,是有限

的消費、擴大的生產,是今日的消費、明日的生產。”這一認識表明現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A.科學性B.價值性C.生產性D.未來性6.評價學校績效以辦學思想、

組織健全程度、制度完備程度和領導機構決策領導能力為衡量標準的,屬于()A.目標模

式B.需求滿足模式C.環(huán)境適應模式D.學校內質優(yōu)化模式7.下列哪一方法不屬于家

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A.教育教學督導委員會B.互訪C.家長會D.家長委員會

8.兒童身心發(fā)展有高速發(fā)展期,某一時期特別迅速而其他階段相對平穩(wěn),這一現象體現

了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征。()A.不平衡性B.順序性C.階段性D.個別差異性

9.與學生主體性內涵不相一致的特點是()A.自主性B.長期性C.主動性D.創(chuàng)造性

10.教師的最基本條件是()A.承擔教育教學職責B.以教書育人為使命C.專門從事某

一學科的教學D.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11.教育者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對象的智慧

水平為目標的教育稱為()A.德育B.智育C.美育D.體育12.在1988年改革之前,

既沒有統一的國家課程標準,也沒有統一的國家課程計劃,實行導向式管理。()

A.羯B.蛔C.日本D.俄羅斯13.被稱為課程論經典的學術著作是泰勒的()A.課

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C.《教育過程》B.《教育目標分類學》D.《教學與一般發(fā)展》

14.是最自覺、清醒地論證了直接經驗在個人成長中的意義,并將兒童個體的直接

經驗加以規(guī)范和具體化為課程并且付諸實踐的教育家。()A.泰勒B.桑代克C.斯金

納D.柯威15.與啟發(fā)性原則在教學中貫徹要求不符的是()A.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C.嚴

格遵守職業(yè)道德B.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D.建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16.當前世界范圍內

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是()A.分組教學B.個別教學C.班級授課制D.復式教學17.教

師對學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門做出的處理不服或對其侵犯權益的行為,依《教師法》向主

管行政機關申訴,請求處理的制度是()A.教師申訴制度B.學生申訴制度C.學校事

故D.濟聿救濟18.能鑒別學業(yè)水平高低、能力強弱的測驗表明其很高。()A.難

度B.信度C.效度D.區(qū)分度3

19.讓患者自我放松,減輕焦慮、恐懼,用放松反應代替焦慮反應,通過練習消除焦慮和

恐懼的做法即為()A.深入共感法B.系統脫敏法C.行為契約法D.模仿學習法20.班

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務是()A.組建良好的班集體B.促進班集體成員的全面發(fā)展D.評定

學生操行C.指導本班班委、共青團組織工作十、單項選擇題1.B【解析】赫爾巴特的

《普通教育學》被公認為是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2.C【解析】教育問題的提出標志著

教育學的萌芽。3.D【解析】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起源于

人類的社會生產勞動。4.A【解析】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

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5.C【解析】這句話體現了教育具有生產性的特征。6.D

【解析】詳見評價模式的分類。7.A【解析】學校和家庭教育可以通過互訪、成立家長會

和家長委員會等方式進行相互配合。8.A【解析】這一現象體現了兒童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平

衡性。9.B【解析】與學生主體性內涵相一致的是自主性、自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點。10.A

【解析】教師的最基本條件是承擔教育教學職責。11.B【解析】智育是以提升教育對象

智慧水平為目標的教育。12.B[解析]1988年前,英國實行的是導向式管理。13.A【解

析】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被稱為課程論經典的學術著作。14.D【解析】杜

威是現代教育的代言人,他將兒童個體的直接經驗加以規(guī)范和具體化為課程并且付諸實踐。

15.C【解析】啟發(fā)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16.C【解析】班級授課制是當前世界范圍內最基本的教學組

織形式。17.A【解析】詳見《教師法》相關規(guī)定。18.D【解析】能鑒別學業(yè)水平高低、

能力強弱的測驗,表明其區(qū)分度高。19.B【解析】系統脫敏法能讓患者自我放松,減輕

焦慮、恐懼,用放松反應代替焦慮反應,通過練習消除焦慮和恐懼。20.A【解析】班主

任工作的中心任務是組建良好的班集體。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及答案

(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其代碼填入

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1.我國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guī)定“國家實行教

師資格制度”的文件是()A.《教師資格條例》B.《教師資格認定的過渡辦法》D.《中

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C.《(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特

征是()A.學校的產生C.教育實體的出現B.學制的建立D.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出現

3.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第一層次的活動是人作為生命體進行的()A.生理活動B.心理活

動C.認識活動D.實踐活動4.教育史上“現代教育”的代言人是()A.赫爾巴特5.培

養(yǎng)勞動者是()A.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總要求C.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特點B.對人才培

養(yǎng)規(guī)格的具體要求D.學校的教育質量標準B.杜威C.夸美紐斯D.洛克4

6.被稱為“課程評價之父”的教育家是()A.杜威B.斯塔弗爾比姆C.泰勒D.裴斯泰

洛齊7.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

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fā)展認

識能力的是()A.直觀性原則B.啟發(fā)性原則C.循序漸進原則D.鞏固性原則8.教

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演示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稱之為()A.實

驗法B.講解法C.討論法D.演示法9.馬克思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C.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B.德、智、體全面發(fā)展D.堅

持教育的正確方向10.教師首次被列入“專家、技術人員和有關工作者”類別的文件是()

A.《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C.《教師資格條例》B.《國際標準職業(yè)分類》D.《中

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1.把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依據是()A.課程任務B.課

程制定者C.課程設置的要求D.課程管理層次12.下列關于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定敘述正

確的是()A.評定學生學業(yè)成績,一般采用百分制記分法和等級制記分法B.一般來說,

題的數量多、便于給小分的,用等級制較便利C.題的數量不多、開卷、理解和靈活運用

的題用百分制較方便D.在成績評定時,不能把等級制換算成一定的分數13.下列關于復

式教學敘述正確的是()A.復式教學就是對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組織

形式B.復式教學適用于學生多、教室少的情況下教學C.復式教學課堂教師的教學和學

生的自學或做作業(yè)同時進行D.復式教學情景下的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學能力相對較弱

14.下列關于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關系敘述正確的是()A.教學策略受制予教學方法

B.教學策略從層次上低于教學方法C.教學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學策略的支配D.教學方

法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15.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是()

A.各學科教學B.政治課C.班主任工作D.共青團活動16.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理論

的提出者是()A.科爾伯格B.皮亞杰C.麥克費爾D.班杜拉17.中國最早采用班級

授課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開辦的()A.京師同文館B.京師大學堂C.南洋工學D.洋

務學堂18.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的班級管理理論是()A.民主管理B.目標管理C.平

行管理D.常規(guī)管理19.能較全面地反映被評價者品德情況,且應用較廣的品德評價法是

()A.加減評分法B.操行評語法C.評等評分評語綜合測評法D.模糊綜合測評法20.用

于選拔性和競賽性活動的評價屬于()A.相對評價B.絕對評價C.個體內差異評價D.形

成性評價一、單項選擇題1.D【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

規(guī)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5

2.B【解析】學制的建立表明制度化教育的建立。3.A【解析】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第一層

次的活動是人作為生命實體進行的生理活動。4.B【解析】杜威被譽為“現代教育”的代言

人。5.A【解析】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總要求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勞動者。6.C【解析】泰

勒提出課程目標理論,被稱為“課程評價之父”。7.A【解析】這是直觀性原則,即把所學

內容直觀的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形成表象,從而理解和認識所學東西。8.D【解析】教

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演示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稱為演示法。

9.C【解析】馬克思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唯一方法。10.B

【解析】該文件是《國際標準職業(yè)分類》。11.C【解析】按照課程設置的要求,可把課

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12.A【解析】評定學生學業(yè)成績,一般采用百分制記分法和等

級制記分法。13.C【解析】復式教學是指課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學或做作業(yè)同時進

行的教學方式。14.D【解析】教學方法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15.A【解析】教學是德

育的基本途徑。16.B【解析】皮亞杰提出了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理論。17.A【解析】

中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開辦的京師同文館。18.C【解析】馬卡連

柯提出了平行管理的班級管理理論。19.C【解析】評等評分評語綜合測評法能較全面地

反映被評價者品德情況,且運用較廣泛。20.A【解析】相對評價是用于選拔性和競賽性

活動的評價。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及答案(4)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

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

題2分,共40分)1.現代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動因是()A.政治需要B.科技進步C.生

產力發(fā)展水平D.產業(yè)革命2.課程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A.專業(yè)型課程

B.結構型課程C.研究型課程D.本位型課程3.制定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是()A.學

科設置B.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C.學科順序D.課時分配4.教育教學要求的“一刀切”

違背了人的身心發(fā)展的()A.階段性B.順序性C.不平衡性D.互補性5.《兒童權

利公約》的核心精神是維護少年兒童的()A.社會權利的客體獨立地位C.社會權利主體

獨立地位B.社會權利主體非獨立地位D.社會權利客體非獨立地位6.戰(zhàn)國后期,我國

出現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文獻是()A.《大學》B.《中庸》C.《孟子》D.《學記》

7.首先對班級授課制給予系統理論描述和概括的是()A.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C.美國

教育家杜威B.德國宗教改革領袖馬?。柯返翫.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8.實質教育論認為

教學的主要任務是()A.發(fā)展智力B.培養(yǎng)思想品德C.傳授知識D.發(fā)展個性9.教

學的首要任務是()A.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C.培養(yǎng)品德和審美情趣B.發(fā)展智力、

體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D.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6

10.小學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A.說服教育法B.榜樣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實

際鍛煉法11.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fā)展的()A.主導因素B.決定因素C.物質前提D.無

關因素12.格塞爾的“同卵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充分說明了是教育的重要條件。()A.后

天學習和訓練B.遺傳素質C.教師教學水平D.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13.“桃李無言,

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A.說服教育法B.榜樣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

D.實際鍛煉法14.內發(fā)論者一般強調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人自身的內在

需要15.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A.主導作用B.制約作用C.決定作用D.內部動力

作用B.社會環(huán)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內化D.個體的理想和目標16.提出人力資本

學說的人是()A.舒爾茨B.恩格斯C.列寧D.馬克思17.文化傳承的主要手段是()

A.生物遺傳B.選擇經驗C.社會實踐D.教育18.教學中“拔苗助長”、“陵節(jié)而施”違

背了()A.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規(guī)律C.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均衡性規(guī)律B.個體身心發(fā)

展的順序性規(guī)律D.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規(guī)律19.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

文化。()A.精神或觀念B.物質環(huán)境C.建筑與設計D.自然生態(tài)20.T

定社會條件下,制約教育性質和發(fā)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會因素是()A.社會生產力B.政

治經濟制度C.社會人才觀D.國家教育傳統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及

答案(4)一、單項選擇題1.B【解析】在現代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主要靠科技進步來推動,

故科技進步才是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動因。2.C【解析】課程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

和研究型課程。3.A【解析】制定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是學科設置。4.A【解析】人的

身心發(fā)展具有階段性,不能搞一刀切。5.C【解析】《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精神是維護

少年兒童的社會權利主體獨立地位。6.D【解析】戰(zhàn)國后期,我國出現的具有世界影響的

教育文獻是《學記》?!洞髮W》、《中庸》、《孟子》都不是教育文獻。7.D【解析】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論證了班級授課制。8.C【解析】實質教育論認為

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9.A【解析】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0.A【解析】小學德育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說服教育法。11.C【解析】遺傳素質提

供了人身心發(fā)展的物質前提。12.D【解析】見教材中對格塞爾的“同卵雙生子爬樓梯實驗”

的介紹。13.B【解析】根據榜樣示范法的定義可以判斷。14.A【解析】內發(fā)論者一般

強調人自身的內在需求對身心發(fā)展的推動作用。15.A【解析】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

作用,但并不起決定作用。16.A【解析】舒爾茨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17.D【解析】

文化傳承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教育具有大規(guī)模、高效率的特點。7

18.B【解析】個體身心發(fā)展是有順序性的,不能違背這個順序。19.A【解析】校園文

化的核心是學校的精神文化。20.B【解析】一定社會條件下,制約教育的性質和發(fā)展方

向的最直接的社會因素是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因為它直接決定教育的領導權和教育的內

容。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及答案(5)■、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

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

共10分)1.“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是古代什么時期的教育特征?()A.中國B.埃

及C.希臘D.羅馬2.決定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和速度的是()A.科學技術B.政治經

濟制度C.文化D.生產力3.當代中國教育的導向思想是()A.應試教育B.素質教

育C.特長教育D.繼續(xù)教育4.學生具有發(fā)展的可能性和()A.潛在性B.現實性C.特

殊性D.可塑性5.公民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內涵最為豐富的一項權利是()A.隱私

權B.人身權C.名譽權D.榮譽權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內容改革B.方法改

革C.課程改革D.途徑改革7.學校教育的基礎是()A.教師B.學生C.班級D.課

程8.學校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A.課外活動B.實踐活動C.教學活動D.班

主任工作9.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一思一行”的統一過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C.荀子D.墨子10.教學工作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A.備課B.上課C.作業(yè)

的檢查與批改D.課外輔導一、單項選擇題1.B【解析】“以僧為師”、“以吏為師”是古埃

及的教育特征。2.D【解析】生產力決定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和速度。3.B【解析】素質

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

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

本特征的教育,它是當代中國教育的導向思想。4.B【解析】學生具有發(fā)展的可能性和

現實性。5.B【解析】人身權是公民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內涵最豐富的一■項權利。6.C

【解析】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7.D【解析】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8.C【解

析】教學活動是學校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基本途徑。9.A【解析】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

“學一思t行”的統一過程。10.B【解析】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上課。教師資格證考試

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及答案(6)8

r%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

在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40分)1.學校教育始于()A.奴隸社會初期B.奴

隸社會末期C.原始社會末期D.封建社會中期2.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張“有教無類”

的中國古代教育家是()A.王夫之B.孔子C.朱熹D.墨子3.我國正式頒布《中華

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時間是()A.1957年B.1982年C.1986年D.1990年

4.提出“人力資本'理論的學者是()A.布魯納B.贊可夫C.舒爾茨D.皮亞杰5.人

區(qū)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是,它是把平凡的人培養(yǎng)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條件。

()A.捌B.OC.矢曲D.6.中國古代“內發(fā)論”的代表人物是()A.孑仔B.荀

子C.孟子D.野7.素質教育是以為重點的教育。()A.面向全體學生B.培

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C.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D.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8.我國全面發(fā)展教育中起保

證方向和保持動力作用的是()A.德育B.勞動技術教育C.體育D.智育9.“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出自()A.《學記》B.《師說》C.《論語》D.《春秋》10.社

會環(huán)境對個體的客觀要求所引起的需要與個體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運動,是推動個體由自

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A.動力B.動機C.條件D.基礎11.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

專門術語,始于教育家()A.洛克B.斯賓塞C.赫爾巴特D.杜威12.課程的組織方

式或設計課程的種類指的是()A.課程類型B.教學計劃C.教學大綱D.教科書13.主

張“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教育家是()A.赫爾巴特B.杜威C.凱洛夫D.夸

美紐斯14.講述是教師主要的教學手段,一般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A.導

人、詳述和匯總15.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A.個別教學B.課外教學C.現場教學

D.課堂教學B.導人、分析和匯總C.分析、詳述和總結D.分析、質疑和總結16.我

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是在()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17.德

育的個體發(fā)展功能的發(fā)揮應注意()A.強調德育的外在強制性C.注重個體的享用性B.注

意功能實現的間接性D.尊重學習個體的主體性18.德育體諒模式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

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認識D.道德行為19.我國當前班級管理的實踐中,

采用的最多的領導方式是()A.“教學中心”的領導方式C.權威型的領導方式B.“集體中

心”的領導方式D.民主型的領導方式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9

A.了解和研究學生C.做好個別教育工作B.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D.統一多方面教育力

量一、單項選擇題1.A【解析】中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tài)。從

西周以后,出現了“國學”和“鄉(xiāng)學”,這就是比較完備的學校教育制度。說明在西周之前很長

一段時間,學校教育就誕生了。2.B【解析】孔子從探討人性入手,主張“有教無類”。3.C

【解析】建國后,我國實行教育向工農開門,I986年正式頒布《義務教育法》。4.C【解

析】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提出“人力資本”理論。5.B【解析】潛能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重要

標志,是能夠把未成熟的人培養(yǎng)成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養(yǎng)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

提條件。6.C【解析】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正是內發(fā)論的觀點。7.B【解析】素質教

育在今天這個時代的特征就是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素質教育就是以培養(yǎng)

創(chuàng)新精神為重點。8.A【解析】德育在全面發(fā)展教育中起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的作用,

見大綱中對德育的闡釋。9.B【解析】本句話出自韓愈的《師說》。10.A【解析】正是

社會對個體的客觀需要,才促使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發(fā)生。11.B【解析】英國教育

家斯賓塞把課程解釋為教學內容的系統組成,首先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12.A

【解析】將課程劃分種類,需要一定的標準。課程類型就是指課程的組織方式或指設計課程

的種類。13.D【解析】夸美紐斯主張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他是以個體認識

論為基礎提出的教學論。14.A【解析】講述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導入、詳述和匯總。15.D

【解析】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16.C【解析】見大綱中班級授課制的產生與

發(fā)展部分。17.D【解析】德育個體發(fā)展功能應注意尊重學習個體的主體性。18.B【解

析】德育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置于中心地位。19.A【解析】由我國班級當前存在

的問題可知,采用最多的是'教學中心”的領導方式。20.A【解析】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學

生,了解研究學生是他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及答案

(7)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

號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I分共20分)1.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是()A.犬

教學論》B.《論演說家的培養(yǎng)》C.《普通教育學》D.《民本主義與教育》2.西方

古代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蘇格拉底B.亞里士多德C.柏

拉圖D.德謨克利特3.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產關系C.生

產力D.生活方式4.“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反映了()A.教育與政治的關系B.教

育與經濟的關系C.教育與文化的關系D.教育與科技的關系5.“拔苗助長”違背了人發(fā)

展的()A.平衡性B.順序性C.互補性D.個別差異性6.“理想和未來’是人生_______

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7.認為我國現代教育的

目的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教育學家是()10

A.陳鶴琴8.培養(yǎng)勞動者是()B.梁啟超C.蔡元培D.陶行知A.社會主義教育目的

的總要求C.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特點B.對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的具體要求D.學校的教育質

量標準9.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的客觀要求所引起的需要與個體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運動,

是推動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A.動力B.動機C.條件D.基礎10.“為人師

表”是說教師必須具備()A.專業(yè)意識B.專業(yè)態(tài)度C.專業(yè)技能D.專業(yè)品質11.被譽

為“課程評價之父”的是()A.斯密斯B.泰勒C.科爾伯格D.皮亞杰12.學生的學習

特點受因素和內外部因素的影響。()A.基礎因素B.智能C.思維D.能力因

素13.在教學任務中處于基礎地位的是()A.發(fā)展學生的智力B.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D.形

成學生科學世界觀和道德品質C.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14.為了解決名詞、術語脫離

事物,抽象概念脫離具體形象,理解脫離感知等矛盾,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注意貫徹()A.理

論聯系實際原則B.直觀性原則C.鞏固性原則D.啟發(fā)性原則15.外部分組按照學生

的來編班。()A.播B.發(fā)展水平C.知識經驗D.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16.標

志著課前的準備,也是上課時的備忘錄。()A.教案B.課時計劃C.教學方法D.課題

計劃17.德育的個體發(fā)展功能的發(fā)揮應注意()A.強調德育的外在強制性C.注重個體

的享用性B.注意功能實現的間接性D.尊重學習個體的主體性18.德育體諒模式非常注

重培養(yǎng)學生的()A.道德意志B.道德情感C.道德認識D.道德行為19.率先正式使

用“班級”一詞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B.夸美紐斯C.洛克D.盧梭20.班

級組織建構的首要原則是()A.有利于教育的原則C.可接受性原則B.目標一致的原則

D.有利于身心發(fā)展的原則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歷年真題試題及答案(7)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1.A【解析】I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寫出了《大教學論》,

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2.A【解析】爭辯是蘇格拉底獨特的教學法,這種問答

法分為三步:蘇格拉底諷刺,定義,助產術。3.B【解析】生產關系決定著社會的性質,

故最終決定教育的性質。4.A【解析】這句話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5.B

【解析】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決定了教育不能“拔苗助長”。6.C【解析】“未來'是青年

期最重要的概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