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綜合實訓項目教程 課件 任務3 繪制模架零件2D工程圖、任務4 模具設計3D建模、任務5 繪制成型零件2D工程圖_第1頁
注塑模具綜合實訓項目教程 課件 任務3 繪制模架零件2D工程圖、任務4 模具設計3D建模、任務5 繪制成型零件2D工程圖_第2頁
注塑模具綜合實訓項目教程 課件 任務3 繪制模架零件2D工程圖、任務4 模具設計3D建模、任務5 繪制成型零件2D工程圖_第3頁
注塑模具綜合實訓項目教程 課件 任務3 繪制模架零件2D工程圖、任務4 模具設計3D建模、任務5 繪制成型零件2D工程圖_第4頁
注塑模具綜合實訓項目教程 課件 任務3 繪制模架零件2D工程圖、任務4 模具設計3D建模、任務5 繪制成型零件2D工程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注塑模具綜合實訓項目教程21世紀技能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系列教材·機械設計制造系列

任務3

繪制模架零件2D工程圖繪制模架零件2D工程圖.

實訓目標.

視頻學習.

任務描述.

實施步驟1

.

使

NX

轉(zhuǎn)

維工程圖。2

.

準(

GB/

T4

1

69

.

8

2

0

0

6

)

,

用模板的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精度。3

.

,

定模板的技術(shù)要求。根據(jù)任務2完成的模架3D造型,利用每塊模板的3D模型導出零件加工的工程圖紙,以PDF格

式保存。任務描述實訓

目標(1)打開任務2完成的模架3D模型文件

A1515-30×20×60.prt,選擇定模座板,導出定模座板文件01.prt,如圖3-1所示。實施步驟圖3-1導出定模座板文件01.prt(2)打開定模座板文件01.prt,進入制圖功能,設置A4圖框,并填寫標題欄,如圖3-2所示。實施步驟圖3-2A4圖框及標題欄(3)創(chuàng)建視圖,放置俯視圖、主視圖

(全剖)、正三軸測圖,如圖3-3所示。實施步驟圖3-3創(chuàng)建視圖及位置尺寸;查閱模板國家標準

(GB/T4169.8—

2006),標出重要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值

;查閱形位公差表

(GB/T1184—1996),標出重要的形位公差值,如圖3-4所示。(4)標注模板各特征的幾何尺寸實施步驟圖3-4標注尺寸公差等(GB/T4169.8—2006),并用“注釋”命令寫出定模座板的技術(shù)要求,如圖3-5所示。實施步驟(5)查閱模板國家標準圖3-5定模板技術(shù)要求2D工程圖(01.pdf文件),如圖3-6所示。(6)保存圖紙,導出定模座板圖3-6定模座板2D工程圖(01.pdf文件)實施步驟

(7)重復以上過程,分別繪制出各模板的2D工程圖,導出相應的“pdf”格式文件。1)定模板2D工程圖(02.pdf文件),如圖3-7所示。實施步驟圖3-7定模板2D工程圖(02.pdf文件)

(7)重復以上過程,分別繪制出各模板的2D工程圖,導出相應的“pdf”格式文件。2)動模板2D工程圖(03.pdf文件),如圖3-8所示。實施步驟圖3-8動模板2D工程圖(03.pdf文件)

(7)重復以上過程,分別繪制出各模板的2D工程圖,導出相應的“pdf”格式文件。3)支承板2D工程圖(04.pdf文件),如圖3-9所示。實施步驟圖3-9支承板2D工程圖(04.pdf文件)

(7)重復以上過程,分別繪制出各模板的2D工程圖,導出相應的“pdf”格式文件。4)墊塊2D工程圖(0506.pdf文件),如圖3-10所示。實施步驟圖3-10墊塊2D工程圖(0506.pdf文件)

(7)重復以上過程,分別繪制出各模板的2D工程圖,導出相應的“pdf”格式文件。5)推桿固定板2D工程圖(07.pdf文件),如圖3-11所示。實施步驟圖3-11推桿固定板2D工程圖(07.pdf文件)

(7)重復以上過程,分別繪制出各模板的2D工程圖,導出相應的“pdf”格式文件。6)推板2D工程圖(08.pdf文件),

如圖3-12所示。實施步驟圖3-12推板2D工程圖(08.pdf文件)

(7)重復以上過程,分別繪制出各模板的2D工程圖,導出相應的“pdf”格式文件。7)動模座板2D工程圖(09.pdf文件),如圖3-13所示。圖3-13動模座板2D工程圖(09.pdf文件)實施步驟

點擊下方圖片可觀看模板2D工程圖繪制方法與步驟的視頻。也可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觀看學習。視頻學習任務3

繪制模架零件2D工程圖評分表學生組號學生姓名評分要素分值評分標準得分定模板1.視圖表達合理(視圖選擇、布局、線型和線寬)2分2.查表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尺寸公差、

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3分3.標注是否齊全(尺寸及公差、基準、幾何公差、表面精度)4.5分4.技術(shù)要求是否合理

1分5.標題欄內(nèi)容是否齊全2分12.5每錯、漏1

處扣0.5分,

扣完為止定模座板12.5動模板12.5支撐板12.5墊塊12.5推板12.5推桿固定板12.5動模座板12.5合計配分100合計得分請根據(jù)下表中的評分標準對任務3繪制模架零件2D工程圖的實施過程和工作成果進行評價。任務評價任務3完成請?zhí)魬?zhàn)下一任務注塑模具綜合實訓項目教程21世紀技能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系列教材·機械設計制造系列任務4

模具設計3D建模任務目錄4

.5

冷卻系統(tǒng)

的設計4

.4

出機構(gòu)

的設計4

.3

澆注系統(tǒng)

的設計4

.2

成型零件設計4

.6

排氣系統(tǒng)

的設計4

.

1

塑件

分析014.1

塑件分析.

實訓目標.

視頻學習.

任務描述.

實施步驟1

.

ABS

關(guān)

資料

,

產(chǎn)

。2

.

,

能初步選定模架大小尺寸。3

.

,

步選擇注塑機型號。查出ABS塑料基本特性,分析塑件成型工藝性,計算出塑件體積與重量,初步選定模架尺寸及注

塑機型號。任務描述實訓

目標1.18g/㎝3收縮率:0.4%~0.8%40℃分解溫度:250℃℃干燥條件:70~85℃

,

時間2~6h退火方法:70~80℃

,

熱風箱2~4h.5mm流程比:160:1ABS工程塑料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無毒、無味,非結(jié)晶體,外觀呈象牙色半透明或透明顆粒狀。其綜合性能較好,抗沖擊強度較高,熱穩(wěn)定性較好,熔體流動性較好,制品尺寸穩(wěn)定性好,允許含水量為0.1%,

但其吸水率為0.2~0.45%,因此在成型前應充分干燥處理。請上網(wǎng)查閱相關(guān)資料,并填寫表4-1。

表4-1ABS工程塑料基本資料密度:成型溫度:模具溫度:溢邊值制品允許壁厚:1.05~200~250~700.04mm

1.5?4實施步驟(1)材料分析。(2)塑料結(jié)構(gòu)分析:從任務書圖(一)塑料制件圖上分析:塑件外形為長方形,長寬高分別為上面有一個5mm高度的橢圓形凸臺;中間有個內(nèi)切圓直徑28mm的六角形總體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簡單,塑料產(chǎn)品6萬塑件尺寸精度為MT2-B級中等精度;其重要尺寸公差值見表1-1制件圖模具制造精度取δz=

Δ/4;產(chǎn)品為透明件,表面要求光潔,外90mm、60mm、12mm;孔。個(小批量生產(chǎn))

,模具可以設計為一模一腔的二板模;紙分析表;形無明顯縮痕氣泡等缺陷,表面粗糙度取Ra0.8

μm。實施步驟

(3)壁厚分析。產(chǎn)品壁厚1.9mm較為均勻,符合ABS塑件允許壁厚1.5~4.5mm,故比較容易注塑成型,如圖4-1所示。

實施步驟圖4-1壁厚分析

(4)拔模分析。拔模方向Z軸,拔模角1

°,如圖4-2所示。實施步驟圖4-2拔模分析(5)初步確定模架尺寸。模具采用整體式型腔結(jié)構(gòu),“一1)查閱《塑料模設計手冊》,按型腔寬度

選型腔壁厚經(jīng)驗數(shù)據(jù)為30mm

;型腔板厚度中按型腔最深值+20~30mm、大型模具+40~6查閱塑料注塑模模架標準

(GB/T12555—2板外形尺寸可修正為:A150mm(長)×150mm(寬)×30mm(高)2)模具型芯采用整體式鑲嵌型芯,便于加工與熱處理,修理更換方便。型芯成型部分高度為12mm,其固定部

分深度按經(jīng)驗數(shù)據(jù)0.4~0.6倍型芯總高計算,得深度為

18mm,取值修正為20mm,查閱模架標準,動模板外形尺

寸可修正為:B

150mm×150mm×20mm60mm尺寸,小型模具

0mm

選取,

006),定模模一腔”二板模設計方案。實施步驟名

稱尺

寸mm名

稱尺

寸mm名

稱尺

寸mm定模座板190x150x20支承板150x150x25推板90x150x15定模板150x150x30墊塊28x150x60定模座板150x150x20動模板150x150x20推桿固定板90x150x153)

墊塊的高度。查閱1515型模架,推桿固定板厚13mm,推板厚15mm,為了模板材料準備方便,本例

這二塊板厚度取一樣,都是15mm,

。塑件脫模頂出

高度為12mm,則墊塊的高度=15+15+12+10~15=

52~58mm,墊塊的外形尺寸可修正為:C28mmx150mmx60mm4)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初步確定模架型號:A1515-30x20x60,模架總高度為:175mm。模架其主要零件數(shù)據(jù)見下表4-2所示。表4-2A1515-30x20x60模架主要零件數(shù)據(jù)(5)初步確定模架尺寸。模具采用整體式型腔結(jié)構(gòu),“一模一腔”二板模設計方案。實施步驟由于模具為“一模一腔”二板模,澆注系統(tǒng)冷凝料體積經(jīng)估算≈4.5cm3,質(zhì)量≈5g,所以注塑機一次成型注射ABS塑料熔體總體積V=

12

.8+4

.5

18

cm3

,

總質(zhì)量

M=14.1+5≈20g。1)計算注射容量。ABS平均收縮率為0.5%,常溫平均密度為:1.05~1.18g/㎝3。塑件體積為12.8cm3,質(zhì)量為:14.1g,塑件外形在XY平面上最大的投影面積A=9x6=54cm2

,

如下圖4-3所示。(6)初步選擇注塑機型號。實施步驟圖4-3塑件體積與質(zhì)量分析HT

MA600/150-A型SX01簡單塑料蓋模具理論注射容量

(cm3)6618注射重量

(g)6020鎖模力

(t)6026允許模具厚度

(mm)120~330175合模行程

(mm)270100拉桿內(nèi)間距

(mm)310x310190x150頂出行程

(mm)7015定位圈法蘭直徑

(mm)Φ100Φ100噴嘴型號

(mm)Φ2-SR10K:安全系數(shù),一般取1.1~1.2P:模內(nèi)平均壓力(kg/cm3)

,ABS塑料P=A:模內(nèi)塑料在分型面上的總投影面積(c則本例模具所需合模力為:F≥1.2x400x54/1000≈26(T噸)3)結(jié)合上述數(shù)據(jù),本例注塑機選用海天HT

MA600/150-A,其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見下表4-3所示。表4-3注塑機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2)計算合模力。合模力計算公式F≥kPA/式中F:合模力(T噸)(6)初步選擇注塑機型號。300~400m2)實施步驟1000點擊下方圖片可觀看塑

析的

方法與步驟的視頻。也可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觀看學習。視頻學習024.2

成型零件設計.

實訓目標.

視頻學習.

任務描述.

實施步驟1.會設置塑件收縮率。2.會合理布局型腔位置,會合理設計模具的分型面。3.會設計型芯與型腔,并完成成型零件的3D建模。4.會合理選用成型零件的材料。使用NX軟件,完成塑件的收縮率設置,找出模具的分型面,設計型芯與型腔,并完成成型零件的3D建模。任務描述實訓

目標(1)設置塑件收縮率。用縮放體命令設置比例因子=1.005(收縮率0.5%),如圖4

-4所示。實施步驟圖4-4設置塑件收縮率導入模架文件A1515-30X20X60.prt,移動塑件位置,使塑件的長度、高度方向與模架的X軸、Z軸方向一至,塑件底面中心與定模板底面中心重合,模具“一模一腔

”,如下圖4-5所示。實施步驟(2)型腔排位布局。圖4-5模具型腔布局(3)檢查型腔、型芯區(qū)域。1)

“分析--檢查區(qū)域”命令,設置Z軸正方向向,檢查塑件所有面的拔模是否正確,如下圖圖4-6檢查拔模面方向2)定義型腔、型芯區(qū)域,以不同顏色區(qū)分,如下圖4-7所示。為脫模方4-6所示。實施步驟圖4-7定義型腔、型芯區(qū)域選定分型面位置在塑件底面,形狀為平面,由于塑件是小批量生產(chǎn),導柱表面磨損不嚴重,型芯與型腔相對位置精度可由導柱與導柱孔的配合精度來保證,不另外設計精定位,如圖4-8所示。實施步驟(4)確定分型面。圖4-8確定分型面

(5)設計型腔。1)型腔是成型塑件的外表面,所以用“抽取幾何體”命令,抽出塑件所有外表面,再用“有界平面”命令補六邊形孔,

然后用“縫合”命令把分型面、外表面、補孔面縫合為一張

面,如下圖4-9所示。2)最后用這張縫合面對定模板“修剪體”

,就形成了型腔。如下圖4-10所示。圖4-9縫合面圖4-10型腔設計實施步驟1)

型芯是成型塑件的內(nèi)表面,所以

“抽取幾何體”塑件所有內(nèi)表面→“有界平面”補六邊形孔→“縫合

”面,

“拉伸”邊界線為體,然后用縫合的面“修剪體”形成型芯鑲塊,如圖4-11所示實施步驟(6)設計型芯。圖4-11設計型芯鑲塊2)

設計型芯鑲塊安裝部位:

安裝部位高度20

mm

,

拉伸

”底面邊界線

,偏置單側(cè)

2.5mm(小型芯2~3mm)

,臺階高度7mm(型芯

加工時需要裝夾高度≥5mm)

,如圖4-12所示。

(6)設計型芯。實施步驟圖4-12型芯鑲塊安裝固定部位型芯鑲塊底面與動模板底面相平,動模板與型芯求差得框孔,如圖4-13所示(7)設計動模板型芯安裝框孔。實施步驟圖4-13動模板型芯安裝框孔。用經(jīng)濟適用的,不求最好但求最合適??蛇x用5Ni5Ca預硬化模具鋼,它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淬透性高、能,預硬化硬度35~45HRC,鏡面拋光表面粗糙度Ra0.025,適宜中大試模10個樣品,不需要生產(chǎn),為更好的節(jié)省材料節(jié)約成本,所以學生表面粗糙度可適當放寬至Ra0.4)。模具材料的選擇,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應選塑件為透明產(chǎn)品,模具材料應選用鏡面鋼,強韌性好、鏡面拋光性好、有良好的滲氮滲硼性型注塑模具等。(本例模具為學生實訓所用,實際模具僅需實習時模具型芯型腔材料可用45號鋼代替,成型(8)合理選用型芯與型腔的材料實施步驟塑料ABS收縮率0.5%塑件壁厚mm2脫模方向Z軸正方向塑件精度等級MT2-B拔模斜度1度成型尺寸取值方法按公差中間值型芯、型腔材料5Ni5Ca鏡面鋼模具制造精度Δ/4型腔排位布局一模一腔。塑件底面中心與定模板底面中心重合,長度方向為型腔X軸方向。分型面位置單分型面。在塑件底面形狀平面定位由導柱與導柱孔配合精度保證,無精定位。型腔成型尺寸

mm(3D模型中量?。╅L:90.21寬:60.10最深處:11.93型芯成型尺寸

mm(3D模型中量?。╅L:86.39寬:56.28最高處:11.93動模板安裝框孔和型

芯的配合1.配合精度:允許有0.01~0.02的配合間隙2.裝配后型芯底面與動模板底面相平,允許高出≤0.02mm3.臺階孔側(cè)面配合允許單邊壁空0.2~0.5mm

實施步驟

(9)請?zhí)顚懗尚土慵O計表4

-4。表4-4成型零件設計表點擊下方圖片可觀看成

方法與步驟的視頻。也可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觀看學習。視頻學習034.3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實訓目標.

視頻學習.

任務描述.

實施步驟完成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包括確定進膠的位置、澆口的形式,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冷料穴的設計,并使用NX軟件完成澆注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的3D建模。實訓

目標1.會合理選擇進膠位置及澆口形式。2.會選用澆口套,能設計分流道、澆口、冷料穴。3.能完成澆注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的3D建模。任務描述進澆口位置可設在塑件中心六邊形孔口處,采用側(cè)澆口形式。分流道平衡式布置,盡量縮短流程,降低壓力損耗,

縮短充模時間。主流道采用標準件澆口套形式,其小孔和球面尺寸就與注射機參數(shù)相配,其外面套著的定位圈尺寸也應與注射機定位法蘭孔直徑相配,效果示意如下圖4-14所示。(1)合理地設計澆注系統(tǒng)實施步驟圖4-14澆注系統(tǒng)效果示意圖查表4-3得HT

MA600/150A型注射機定位法蘭孔直徑為Φ100mm,則

本例模具定位圈型號選為

Φ100(GB/T4169.18—2006),其與定模座板安裝孔配合精度H11/h11,安裝孔深

8~10mm。效果示意如下圖4-15所示。

(2)定位圈的選用。實施步驟圖4-15定位圈的選用主流道采用標準件澆口套,查表4-3得HT

MA600/150-A型注射機噴嘴型號Φ3-SR10,澆口套中主流道入口直徑應比噴嘴

直徑大0.5~1mm,澆口套球面半徑應比噴嘴球半徑大2~5mm,所以本例選用型號為:

澆口套

Φ10x30GB/T4169.19-2006,其入口直徑為Φ3.5mm,球面半徑SR19mm,與安裝孔的配合精度為H7/m6,其出口端與型腔頂面平齊,如下圖4-16所示。實施步驟(3)主流道的設計。圖4-16澆口套的選用

(4)分流道的設計。采用側(cè)澆口形式,分流道平衡式布置在塑件中心六邊形孔口的碰穿面上,分流

道開設在型芯一側(cè),每條流道長度取13mm,為方便加工,流道截面形狀選用半圓形,其半圓R=0.7Df,式中D可以查閱《塑料模具設計手冊》中“分流道直徑尺寸曲線”選取。式中f可以從“分流道直徑尺寸修正系數(shù)曲線”選取。則R=0.7x3.6x1.02=2.57mm,

取修正值R=3mm,如下圖4-17所示。實施步驟圖4-17分流道的設計澆口尺寸的確定也可以查閱《塑料模具設計手冊》中“側(cè)澆口有關(guān)參數(shù)的推薦表”選取。本例側(cè)澆口選取高度=0.6mm,

寬度=2mm,長度=0.8mm,如圖4-18所示。實施步驟(5)澆口的設計。圖4-18澆口的設計(6)冷料穴的設計。冷料穴往往開設在主流道或分流道的末端,作用是防止注塑時熔體前端冷料進入型腔。主流道冷料穴

可設計為圓柱形,直徑為5~12mm,長度為5~10mm。本例

冷料穴尺寸取Φ6×6mm,如圖4-19所示。圖4-19冷料穴的設計綜上所述,澆注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的3D效果如下圖4-20所示。實施步驟圖4-20澆注系統(tǒng)3D效果圖定位圏型號Φ100

GB/T與安裝孔配合精度H11/h11安裝孔深度mm8澆口套型號Φ10x30入口直徑mmΦ3.5球面半徑mm,SR19與安裝孔的配合精度H7/m6分流道截面形狀半圓形截面尺寸mmR3長度mm13(有2條)澆口形式側(cè)澆口截面尺寸mm長x寬=0.6x2(有2個)長度mm0.8冷料穴形狀圓柱形截面尺寸mmΦ6長度mm6

實施步驟

(9)最后請?zhí)顚憹沧⑾到y(tǒng)各組成部分設計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表4

-5。表4-5澆注系統(tǒng)設計數(shù)據(jù)表點擊下方圖片可觀看導

柱3D

方法與步驟的視頻。也可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觀看學習。視頻學習044.4

頂出機構(gòu)的設計.

實訓目標.

視頻學習.

任務描述.

實施步驟1.會計算模具脫模力。2.會設計拉料桿和頂桿的大小及合理布置頂出位置。3.能完成頂出機構(gòu)零件的3D建模。完成頂出機構(gòu)的設計,并使用NX軟件完成對模具頂出機構(gòu)各零件的3D建模。任務描述實訓

目標

(1)脫模力的計算。脫模力應大于塑件對型芯的包緊力和度及注塑工藝有關(guān);黏附力與型腔的表面Q=AP(fcosа-sinа)+KS式中Q-初始脫模力;A-型芯被包緊部分的面積cm2;P-由收縮率引起的單位面積上的正一般取7.8~11.8MPa;f-摩擦因數(shù),一般取0.1~0.2;а-拔模斜度

(

°

)

;K-對于一般塑件和通孔殼形塑件K=0對于不通孔的殼形塑件K=101kPa

S-塑件在垂直與脫模方向的投影面本例模具中,A=23.46cm2(3D建模中量?。?;P取10MPa=100

kg/cm2;則:Q=AP(fcosа-sinа)+KS=23.46x100x(0.15cos1-sin1)+0≈311kg

=0.311

T(噸)黏附力。包緊力與塑件壁厚、形狀、收縮率有關(guān),還與型芯表面粗糙面積大小及其粗糙度有關(guān)。脫模力的計算有個近似的計算公式:,(1標準大氣壓);實施步驟積

cm2;壓力,頂桿設計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布置頂桿的位置時,應有利于排氣,應確保塑件被平行頂出;2)頂桿離塑件邊至少1~2mm,當直徑≥6mm時,可取2~4mm;3)頂桿孔與其他孔壁距離至少2.5mm;4)頂桿與頂桿導向孔配合精度按H7/h7,配合長度為1.5d~2d,間隙應小于塑料溢邊值,可排氣但不能產(chǎn)生飛邊;5)頂桿與頂桿安裝孔配合間隙單邊可避空0.25~0.5mm;在斜面或曲面上放置頂桿時,應做好防轉(zhuǎn)并做上標記,避免裝錯位置。

實施步驟

考慮到塑件要受力均勻、平行頂出,可將頂桿位置布置成中心對稱,左右各3根,中間再加1根拉

料桿,如下圖4-21所示。本例模具中,塑件外形長方形,結(jié)構(gòu)簡單,(2)頂桿的設計。圖4-21頂桿位置本例模具中,脫模力311kg平均分到6根頂桿,每根受力:F=311/6≈52kg;查ABS力學性能資料得抗剪強度:

σ=24MPa;則:d=F/t

σ=52/3.1415926x1.91x24≈0.362cm=3.62

mm

;考慮安全系數(shù)1.2~1.5,修正后頂桿直徑取整數(shù)d=6mm。頂桿直徑的計算公式:d=F/t

σ式中d-頂桿直徑

cm;F-每根頂桿的受力kg;t-塑件壁厚mm;σ-塑料的抗剪強度

MPa;(也可按屈服強度的0.5~0.6倍估頂桿長度取值方法:上端面與成型表齊,下端面與頂桿固定板下表面平齊,長

據(jù)從3D建模中量取,其余數(shù)據(jù)請查閱頂桿

GB/T4169.1--2006。算)面平

度數(shù)

國標實施步驟(3)頂桿直徑的計算(4)拉料桿的設計。最后拉料桿選“Z”形拉料桿,拉料桿料穴直徑一至為Φ6mm,拉料桿長度取值:

分流道底面低0.5~2mm,下端面與頂桿固平齊,長度數(shù)據(jù)從3D建模中量取,其余數(shù)桿國標。其頭部“Z”形拉勾尺寸如下圖4-圖4-22

"Z"形拉料桿頭部尺寸綜合上述步驟,頂出機構(gòu)設計的3D效果如下圖4-23所示。直徑與冷上端面比定板下表面

據(jù)可參考頂

22所示。實施步驟圖4-23頂出機構(gòu)設計3D效果模具脫模力Q

(T噸)0.311

噸平均每根頂桿受力F

(kg)52頂桿與安裝孔配合間隙單邊避空

mm0.25拉料桿與安裝孔配合間隙單邊避空

mm0.25形狀尺寸mm數(shù)量位置mm與導向孔配合精

度與導向孔配合長

度頂桿圓形Φ6x95472x42H7/h71.5d~2dΦ6x100254拉料桿“Z

”形拉料桿Φ6x981主流道拉

料桿

實施步驟

(5)最后請把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填入頂出機構(gòu)設計數(shù)據(jù)表4-6中。表4-6頂出機構(gòu)設計數(shù)據(jù)表點擊下方圖片可觀看頂出機構(gòu)設計方法與步驟的視頻。也可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觀看學習。視頻學習054.5

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

實訓目標.

視頻學習.

任務描述.

實施步驟1.會合理選擇模具的冷卻形式。2.能合理選用冷卻水孔直徑大小。3.能合理布置冷卻水路的位置。4.能完成冷卻水路的3D建模。完成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并使用NX軟件對冷卻水路3D建模。任務描述實訓

目標

(1)選擇冷卻水路的類型冷卻系統(tǒng)是調(diào)節(jié)模具溫度的系統(tǒng),

內(nèi)容之一。冷卻系統(tǒng)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1)塑件各處盡量溫度均衡,不能出現(xiàn)局部2)冷卻水進出口溫差不能過大,一般≤5

°3)型腔型芯區(qū)別對待,型芯溫度比型腔稍求在≥80

°時,模具應有加熱裝置。4)冷卻水路盡量避免熔接痕、薄壁位置。5)冷卻水流速應保證高速湍流狀態(tài),V=1.6)一般模具的冷卻水孔直徑5

mm≤d≤14不佳,直徑太大保持高速湍流狀態(tài)的成本7)同一水路的水孔截面積大小盡量相等。冷卻水路的基本形式有多種,本例模具體積較小、結(jié)構(gòu)簡單,塑件形狀簡單、成型容易,可選擇直通式冷卻水路設計。點:過熱或過冷現(xiàn)象。,

精密模具≤2

°。低。當模具溫度要0m/s左右,或更高。mm,太小冷卻效果增加。其直接關(guān)系到塑件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及生產(chǎn)效率,也是注射模具設計的核心實施步驟

(2)直通式冷卻水路直徑和位置的冷卻管理布置就均衡為前提,具體可

選用:1)水孔壁與型腔壁間距為1.5~3d;與≥10

mm;2)水孔之間的間距b=2.5~4d;3)與流道的距離為≥10mm(小型模具)或≥15mm(大中型模具);4)與其他孔壁間距一般≥4mm,特殊情況5)水孔直徑可在《注塑模具設計手冊》

模力大小、塑件壁厚等查閱經(jīng)驗數(shù)據(jù)表確本例模具水孔直徑可選為Φ5mm,具體位置尺寸如圖4-24所示。設計。按下面經(jīng)驗數(shù)據(jù)澆口套孔壁距離最小不得2.5mm;按模具大小、脫

定。實施步驟圖4-24冷卻水路的設計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3D效果如下圖4-25所示實施步驟(3)冷卻水路設計。圖4-25冷卻水路的設計形式尺寸mm數(shù)量位置mm直通式Φ5x1502離澆口套中心20,離分型面20直通式Φ5x902離拉料桿中心11,離分型面8.5直通Φ8.5x304與型芯水孔同軸正常M84型腔水孔長喉管M8X454型芯水孔

實施步驟

水路水嘴安裝過孔水嘴型腔型芯動模板型腔型芯(4)最后請把水路設計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填入表4

-7中。表4-7冷卻系統(tǒng)設計數(shù)據(jù)表冷卻系統(tǒng)設計點擊下方圖片可觀看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與步驟的視頻。也可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觀看學習。視頻學習064.6

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

實訓目標.

視頻學習.

任務描述.

實施步驟1.會合理選用模具的排氣方法。2.能合理選擇需要排氣的位置。3.會計算排氣槽的截面尺寸。4.能完成排氣系統(tǒng)的3D建模。完成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并使用NX軟件對排氣系統(tǒng)3D建模。任務描述實訓

目標

(1)選擇排氣的位置與方式排氣位置往往開設在型腔內(nèi)容易困氣

1)熔體流動的末端。2)多股流動熔體匯合處。3)型腔盲孔底部。4)復雜結(jié)構(gòu)型腔的死角處。注塑模具排氣方式有多種,如:1)利用型面本身間隙排氣。2)利用頂桿、鑲件、抽芯等零件與孔配合3)開設排氣槽排氣。4)用氣閥排氣。5)透氣鋼做鑲件排氣。本例模具型腔結(jié)構(gòu)簡單,熔體進料在塑件頂部孔位,型腔排氣容易沒有明顯困氣部位。初步判定本例模具的排氣靠分型面間隙排氣、靠頂桿與孔之間配合間隙排氣應該可以。最后還應根據(jù)試模實際情況作適當調(diào)整,如果發(fā)現(xiàn)有排氣不良,可加設排氣槽排氣。實施步驟的間隙排氣。的部位,如:本例模具的一級排氣槽截面積計算:因為:V=18

cm3

(見任務4.1);T=250

°=250+273=523k

(見任務4.1);t=1s(查閱設計手冊中公稱注射量與注射時間關(guān)系表);所以:A=0.00494V/t=0.0049418/1=0.0666mm2又因為槽深度:H=0.03mm

查手冊ABS塑料的排氣槽深度);所以槽寬度:B=A/H=0.0666/0.03=2.22mm;槽寬修正B=3mm。

(2)排氣槽的設計。本例模具排氣位置可選在分型面的型

體交匯處。一級排氣槽的深度H一般小于度不宜太長,一般為3~4mm,槽的寬度數(shù)

截面積計算公式得到:A=0.00494V/t式中:A-排氣槽的截面積(mm2);T-塑料材料的分解溫度;

k,0V-包括澆注系統(tǒng)的型腔體積(cm3)

t-注射充模時間(s)二級排氣槽深度可取0.5~1mm,寬度比5mm。腔一側(cè),二條熔溢邊值,槽的長

據(jù)可按排氣槽的0C≈273k

);;實施步驟一級排氣槽寬3~排氣系統(tǒng)設計的3D效果如圖4-26所示實施步驟(3)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圖4-26排氣系統(tǒng)的設計排氣方式排氣槽位置一極排氣槽面間隙排氣、頂桿與孔之間配合間隙排氣、排氣槽排氣體交匯處數(shù)量左右各1條,共2條0.03二級排氣槽深度mm0.53寬度mm83長度mm27

實施步驟

分型二條熔深度mm寬度mm長度mm(4)最后請把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填入排氣系統(tǒng)設計數(shù)據(jù)表4-8中。表4-8排氣系統(tǒng)設計數(shù)據(jù)表點擊下方圖片可觀看排氣系統(tǒng)設計的設計方法與步驟的視頻。也可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觀看學習。視頻學習模具3D效果任務4模具設計3D建模評分表學生組號學生姓名評分項目評分要素分值評分標準得分ABS工程塑料基本資料表中數(shù)據(jù)是否正確合理10每錯、漏1處扣1分,扣完為止模架主要零件數(shù)據(jù)表8注塑機主要技術(shù)參數(shù)表18成型零件設計數(shù)據(jù)表表中數(shù)據(jù)是否正確合理3D造型的形狀和位置是否準確21+9澆注系統(tǒng)設計數(shù)據(jù)表16+7頂出機構(gòu)設計數(shù)據(jù)表17+5冷卻系統(tǒng)設計數(shù)據(jù)表20+6排氣系統(tǒng)設計數(shù)據(jù)表9+4合計配分150合計得分

任務評價

請根據(jù)下表中的評分標準對任務4模具設計3D建模的實施過程和工作成果進行評價。

任務4完成請?zhí)魬?zhàn)下一任務注塑模具綜合實訓項目教程21世紀技能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系列教材·機械設計制造系列任務5

繪制成型零件2D工程圖繪制成型零件2D工程圖.

實訓目標.

視頻學習.

任務描述.

實施步驟1

.

2

D

。2

.

。3

.

,

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值。4

.

術(shù)

。根據(jù)任務4完成的模具設計3D建模,利用每個成型零件的3D建模導出零件加工的工程圖紙,

以P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