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念奴嬌 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念奴嬌 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念奴嬌 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念奴嬌 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古詩詞誦讀《念奴嬌 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誦讀《念奴嬌過洞庭》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如何高質量的發(fā)布朋友圈——《念奴嬌過洞庭》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掌握詩詞鑒賞中的景情關系

2.理解張孝祥借洞庭湖之景所表現(xiàn)出的高潔人格和超然灑脫的情懷

3.會初步撰寫的詩評文章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詩詞鑒賞中的景情關系

2.理解張孝祥借洞庭湖之景所表現(xiàn)出的高潔人格和超然灑脫的情懷

3.會初步撰寫的詩評文章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我們想要分享自己的生活的時候喜歡發(fā)朋友圈。每一個朋友圈中所展現(xiàn)的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氛圍。了解別人的時候也可以從了解他的朋友圈開始。我們從一個人的朋友圈當中的圖片看他的生活,從朋友圈的文案中看他的品味。

下面兩張圖分別是我去高郵和青島森林民宿所發(fā)布的朋友圈,可以分析出我是一個熱愛旅游,向往詩意生活的文藝女青年。

那么一千多年前宋朝的張孝祥如果也有微信,他會怎樣發(fā)布經(jīng)過洞庭湖的朋友圈呢?又會有誰來點贊呢?

01

任務一:

看洞庭:請結合上闕,為張孝祥的朋友圈配圖,有依據(jù)地表現(xiàn)洞庭湖之妙。

同學A所繪制圖片當中洞庭湖占據(jù)了四分之三的版面,映襯了上闕中“玉鑒瓊田三萬頃”,小小扁舟一葉,上面一人坐在舟中,遠處有山在云朵縹緲之中,近處有亭子,那應該是岳陽樓的一角,因為是“近中秋”,所以亭子上方有一輪接近滿月的月亮,月亮周圍沒有云彩,皎潔的月光映照在湖面上留下倒影,映襯了上闕中“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雖然是萬頃湖面上僅有的一葉扁舟,卻不顯漂泊孤獨渺小之憂愁,而是一種泛舟湖上,萬物皆為我陪襯的宏大之境,物與我分明毫無痕跡地融合在了一起。

評價:同學A抓住了“近中秋”的細節(jié),以及洞庭湖之景的特色——澄澈、寧靜、宏闊。人與景物的關系是融合在一起的。“我"是自然萬物當中的一環(huán),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之感。

同學B所繪制的圖片從作者的視角來描繪洞庭湖的。詞人或站或躺在舟內,一手拿著酒杯對著月亮,頗有“莫使金樽空對月”之感。洞庭湖在眼前延伸,湖水平靜如鏡,遠處青草成行,有白鷗出沒,正映襯了上闕當中“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言:“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睂Ρ戎八鶎W習過的《登岳陽樓》當中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寫,通過作者的視角,我們看到了洞庭湖的宏闊壯觀、清澈寧靜,這一切其實是作者內心的投射。景是情的載體,也是情的具體展現(xiàn)。

同學C所繪制的圖片與同學A所繪制的圖片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她特別放大了舟中人的笑。同學C解釋道:“加上這個笑容,更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自己的內心世界。”

評價:我從笑容出發(fā),引入到對本首詞主題的探究——張孝祥想表現(xiàn)怎樣的思想感情?探究活動:這笑應該是怎樣的笑呢?

同學D說詞人的笑應該是強顏歡笑。因為書下注釋說1166年張孝祥受到政敵讒害被免職,從桂林北上,途經(jīng)洞庭湖,即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詞。他內心苦悶,無處申辯,想要用洞庭湖的澄澈寧靜的宏大之景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就像之前我們所學過的《九日齊山登高》,就有人評價杜牧“抑郁之思以曠達出之。"這里張孝祥也是這樣的。而且張孝祥是辛派詞人,詞風豪放,不會扭捏做小兒女之態(tài)。但是他還是在意仕途上的不如意的,因為他說:“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和上闕的“表里俱澄澈"前后呼應,不僅說洞庭湖的通透超脫之美,也在借景抒情說自己高潔人格,我記得我們學過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也正是用這種手法來表現(xiàn)自己雖被讒言所害但自己光明磊落,坦坦蕩蕩的高潔人格。

同學E說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認為詞人的笑是開懷大笑。雖然他被貶北歸途經(jīng)洞庭湖,心情應該很糟糕,但是題目是過洞庭,并不僅僅指的是經(jīng)過洞庭湖,而也應該指自己通過洞庭湖超脫了自己內心的郁結,所以最后他說“穩(wěn)泛滄浪空闊,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在洞庭湖的美景當中忘記了時間,也就忘記了過去的不愉快的經(jīng)歷,忘記了自己的懷才不遇和志向難申。正如后人會拿這首詞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來對比,張孝祥比蘇軾更加的超脫。

總結和明確景和情的關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觸景生情、即景生情、情景交融

以樂景襯哀情以樂景襯樂情以哀景襯樂情以哀景襯哀情

02

任務二:

過洞庭:結合下闋,選擇最喜歡的一句為朋友圈配文,并說明理由。

同學G選擇了“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迸涞氖菆D片3,底下還有一個朋友的評論“釋懷吧,糾結過去,只會減慢我們前進的腳步!"發(fā)文的作者和評論者實際上都是作者,展現(xiàn)出作者經(jīng)過洞庭湖美景的治愈,心境超脫,不再郁結。

同學H選擇了“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配的是圖片1,底下有朋友評論說“事無不可對人言,這卻世人難以做到,安國第二,何人甘居第一?"展現(xiàn)出了作者超然物外,看開一切的浩然正氣之感,天地萬物以我為尊的豪邁氣概,真的已經(jīng)度過了自己的郁結。評論也展現(xiàn)了“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高潔情操。既然我有這高潔人格,我表里如一,皇上日久自會明白,不懼讒言陷害的高潔品質。

03

任務三:

品洞庭:張孝祥發(fā)了朋友圈之后,其他文人們多有評論和點贊,請同學們自選視角,對張孝祥的朋友圈進行跟評。

這三個評論都是對本詞比較著名的評論,從思想感情的角度,從比較同類詞的角度等等。學生可以選擇張孝祥的朋友角度,來寬慰他。還可以選擇評論家的角度,對本詞的寫作手法和藝術技巧進行評論。還可以選擇崇拜的角度來模仿其詞進行創(chuàng)作。還可以選擇文章擴寫的角度將其改寫成一篇散文??偠灾?,可選角度甚多,這是一個開放式的任務,多角度的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寫作技巧,以及語言的輸出能力。

同學J說:“張孝祥過洞庭之后,達到的是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過洞庭,由最初的在意難說,難說內心的苦悶,到應念執(zhí)著,執(zhí)著于士不遇的自憐,到最后被洞庭湖治愈。不同于杜甫,洞庭湖是困住他的山河。洞庭湖不是拯救張孝祥的自然山水,正如玉壺之于王昌齡,洞庭湖是他內心的外顯,是他內心的純凈,澄澈以及表里如一。"

評價:同學J將學過的杜甫、王昌齡的詩進行比較,展現(xiàn)出張孝祥更加超脫的情懷。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當中的評論:“詞人對于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固有高致?!睆埿⑾楸驹~為后人稱頌,也正是因為其能夠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的。

課堂總結:

張孝祥被貶北歸,途經(jīng)洞庭湖,由最開始的“難說"到“應念”到最后的“不知”,心境完成了一次超脫豪邁的飛躍,達到了物我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境界。本節(jié)課實際上探討了景和情的關系,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利用發(fā)布一條朋友圈這樣的生活情境教學,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體悟張孝祥和洞庭湖之間的故事。任務一讓學生手繪圖片,實際上是讓上闕寫景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圖片,鍛煉學生將景設計成境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為學生進一步明確景情關系做鋪墊。學生所繪的圖片雖然技巧上尚有欠缺,但是參與度極高,并且能夠根據(jù)文章內容自發(fā)想象,選擇不同的視角,甚至用到了西方繪畫的技巧——放大了作者的表情,很好的為我引出了任務二的操作。我臨時增加了對于詞人“笑"的內涵的探究,使得本節(jié)課任務之間鏈接的更加緊密且毫無痕跡。對于此次教學機智的處理,我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

任務二讓學生為朋友圈配文,實際上是讓學生深刻體悟下闕抒發(fā)的情感。學生自主查看書下注釋,了解寫作背景,證明平時訓練使得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知人論世的答題方式,不再憑空想象。學生的配文皆選擇了表達詞人豪邁超脫的語句,這也體現(xiàn)出學生抓住核心思想語句的能力正在提高。學生還設計了評論,使得生活情境更加真實的同時,也展現(xiàn)出了以詞解詞、以詩解詞、以文解詞的能力。

任務三讓學生自選視角對朋友圈進行跟評,這是一道非常開放的題目,學生可以發(fā)揮想象,選擇角度,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編寫委員會主任王本華教授曾經(jīng)強調:“教材所有的閱讀任務最后都是指向寫作任務的?!蔽矣幸庾R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注意從教材中生發(fā)出來的作文素材的積累和作文題目的訓練,有助于訓練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教學情境設置的要真實,要有結構化,要有表現(xiàn)性,教學情境不能為了情境而情境,這樣的教學情境設置是不成功的。本文設置發(fā)布一條朋友圈的生活情境任務,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