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課件_第1頁
七年級歷史《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課件_第2頁
七年級歷史《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課件_第3頁
七年級歷史《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課件_第4頁
七年級歷史《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1課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一、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思考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時候開始營建的?是哪兩朝皇帝曾經(jīng)居住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建筑?它是明成祖營建的,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宮殿樓閣千門萬戶,金碧輝煌,氣象萬千,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寶。紫禁城又被稱為故宮,是北京城的一部分。故宮平面圖紫禁城又名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她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故宮“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上,臺基四周矗立著雕龍石柱。這是宮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明清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jié)、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太和殿太和殿大殿正中兩米高的臺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風,還有瀝粉金漆的龍柱和精致的蟠龍藻井,富麗堂皇。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殿中設寶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及平日處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

故宮中和殿故宮保和殿午門角樓漢白玉欄桿云龍階石

承天門是皇城南端的正門。以后經(jīng)清代改建后,改名為天安門。天壇明朝北京城平面圖宮城皇城京城外城

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筑,它規(guī)模浩大、工程艱巨,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

長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后,把原來分段修筑的長城連接起來,并且繼續(xù)修建。其后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蜿蜒6000多公里,東部重要地段,用條石和巨磚砌成,十分堅固。鴨綠江嘉峪關嘉峪關山海關鴨綠江臨洮遼東明長城示意圖比較一下,明長城與秦長城有何不同?明長城東起點——虎山長城

山海關坐落河北省秦皇島東北,是中國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jīng)的關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在此修筑長城,建關城設衛(wèi)。關城北倚峰巒疊翠的燕山山脈,南臨波濤洶涌的渤海灣,因此得名。關城有城門四座,東門最為壯觀,名鎮(zhèn)東,內懸“天下第一關”匾額。嘉峪關位于甘肅省戈壁灘上嘉峪關鎮(zhèn)西南隅,是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但是早在漢隋兩代已建有墩臺,由于地勢險要,建筑雄偉,自古以來稱為“天下雄關”,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絲路必經(jīng)之地。嘉峪關山海關

長城的積極作用1)防御北方少數(shù)民族擾掠;

2)促進沿線各民族的交流與交往;3)促進沿線各地經(jīng)濟的發(fā)展;4)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5)長城作為旅游勝地,供人們觀光、游覽;6)為研究古代的建筑、軍事等提供重要價值;7)至今享譽世界,已被列為世界遺產。

①長城的防御作用是有限的;②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綜上所述,其積極作用是主要的,消極作用是次要的。因此,新世紀開始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積極進取,拆掉有形和無形的墻,而不能被所謂的長城意識、院墻經(jīng)濟拖住,減緩了我們前進的步伐。長城的消極作用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xiàn)作者著作價值李時珍《本草綱目》

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yī)藥學的重要文獻。宋應星徐光啟《天工開物》《農政全書》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農業(yè)百科全書,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請按要求填空李時珍和《本草綱目》想一想:李時珍有哪些優(yōu)秀品德值得你學習?

救死扶傷的崇高醫(y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chuàng)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嘗曼佗羅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虛態(tài)度,27年成書的堅韌毅力等。

《天工開物》封面及插圖《天工開物》及書中記載的提花織機根據(jù)124頁“動腦筋”:宋應星強調人類要與自然相協(xié)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對不對?你的看法怎樣?

宋應星說得對,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人與自然不協(xié)調,就意味著人類無法適應生存環(huán)境或者破壞了生存環(huán)境。假如無法適應環(huán)境,不要說發(fā)展人類本身,就是當年人類的出現(xiàn)也不可能,假如人為地破壞生存環(huán)境,不就等于自尋絕路嗎?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無限的,但這種能力是建立在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對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礎之上的,不可能超越自然。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建筑成就科技成就自然科學成就北京城明長城李時珍《本草綱目》宋應星《天工開物》徐光啟《農政全書》練習1、明長城東起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蜿蜒6000多公里,氣勢磅礴,是世界________之一。2、_______時,在________的基礎上營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_____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3、人物與成就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徐光啟《天工開物》農業(yè)百科全書宋應星《農政全書》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鴨綠江嘉峪關奇跡明成祖元大都紫禁城再見第21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雄偉壯觀的長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但是,它只是明清文化的一個側面,今天,我們走進歷史……

了解和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長城、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天工開物》、徐光啟和《農政全書》。1.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2.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xiàn)1.雄偉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明北京城雄偉的北京城1.修于明成祖2.基礎元大都3.北京城(京城、皇城、宮城)

宮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稱故宮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寶明朝北京城平面圖故宮鳥瞰明承天門(今天安門)北京明代皇極門乾清宮北京天壇——明長城

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蜒六千余公里,東部險要地段的城墻,用條石和青磚砌成,十分堅固。嘉峪關鴨綠江山海關座落于河北省秦皇島東北,是中國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jīng)的關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在此修筑長城,建關城設衛(wèi)。關城有城門四座,東門最為壯觀,名鎮(zhèn)東,內懸“天下第一關”匾額。山海關——“天下第一關”嘉峪關位于甘肅省戈壁灘上嘉峪關鎮(zhèn)西南隅,是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于地勢險要,建筑雄偉,自古以來稱為“天下雄關”,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絲路必經(jīng)之地。嘉峪關——“天下雄關”嘉峪關鴨綠江臨洮遼東比較:

秦長城與明長城有什么不同之處?2.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xiàn)徐光啟:《農政全書》—農學李時珍:《本草綱目》—醫(yī)藥學宋應星:《天工開物》—百科全書明朝科技著作李時珍《本草綱目》插圖《本草綱目》成就與影響

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的成就,使我國的藥物學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學習和研究中國醫(yī)藥學的必讀經(jīng)典,并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為世界醫(yī)藥學作出了杰出貢獻,被譽為“東方藥學經(jīng)典”。

《本草綱目》不同語言版本:日文、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宋應星(1587-?),明朝末年人,杰出科學家?!短旃ら_物》及書中記載的提花織機徐光啟《農政全書》建筑科技北京城明長城李時珍《本草綱目》(明)徐光啟《農政全書》(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明末)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1.被譽為“東方藥學經(jīng)典”的明朝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的作者是()A.華佗B.張仲景C.李時珍D.李春C2.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天工開物》的作者是()A.賈思勰 B.李時珍 C.宋應星D.徐光啟C3.北京故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人的驕傲。下列對故宮獨特建筑風格的描述,正確的是()①主體建筑布置在中軸線上,整個建筑群,跌宕起伏,錯落有致②皇城居全城中央,汴河穿城而過,坊市不再截然分開③主要建筑左右對稱分布兩邊,構成多種庭院組合形式④總體建筑呈棋盤式布局,有東市和西市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A4.端午節(jié)到了,青青想到山上采些艾草(一種中藥),她應查閱的著作是()A.《天工開物》B.《本草綱目》D.《綴術》C.《水經(jīng)注》B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故宮平面圖午門太和殿角樓漢白玉欄桿云龍階石明朝北京城平面圖宮城皇城京城外城明長城秦長城嘉峪關山海關鴨綠江臨洮遼東嘉峪關山海關朝代作者著作類型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現(xiàn)朝代作者著作類型明李時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